发帖回复
查看:1507|回复:25
When you buy via links in posts, huaren.us may earn a commission
Advertisement

实修《大安般守意经》

头像
0操作1 #
头像
1 #
0
12-08-15 16:29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不感兴趣
实修《大安般守意经》
 
实修《大安般守意经》

根据一九九五年三月十五日录音磁带记录

南老师怀瑾(以下简称南师):我们今天聚会在一起研究完了《大安般守意经》,安般这是古代的梵语翻音,详细讲是安那般那,出入息。这是释迦牟尼亲口传授 的。实际上很多经典里头都包含,内容都有放进来的,佛教我们怎么修持的一种很实际的方法。拿现在的话讲是很科学的,很平淡的,很规矩的,一步一步都告诉我 们,大家看不懂。而且后来佛学昌明了以后,反而把这些修证做功夫之路不重视,大家犯了一个错误——好高鹜远。大家一来都想走高路子,都想一来就马上开悟成 佛。好高鹜远,对佛法没有实际修持。现在世界上还在流传安那般那——利用呼吸修行的方法,印度也好,中国也好,几千年都在流传,都变了。中国后来就变成乱 七八糟的气功,也不懂得真正的气。印度也一样。那么,流传到西方去呢,把这种数息的方法用到医学上去,所以西医治失眠,治心理障碍,就叫人注意自己的呼吸 计数字。这个在其他经典里还很多,讲到如何翻译的这部经典,文字古老一点,它意思讲得最清楚了。中国后来天台宗传到日本以后,用这种方法的很多,可是几乎 十个人修行、一百个人修行,没有一个成功。道理在哪里呢?道理都晓得这个法门叫作数息观,问题也就是我们去年讲了一年,什么叫息,这个理解,这个思想,观 念上搞清楚没有?现在我们这一次参与了《大安般守意经》的研究,我现在问几个问题,希望大家自由地答,不要不答。我也不单独问哪一个。什么叫安那般那这个 问题,请大家自由答复。(久久顾视大众,无人回答)又不讲话了,又是中国人,同西方人谈话就比较痛快,有问必答。

头像
0操作2 #
头像
2 #
0
12-08-15 16:30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

女答:出入息。

南师:大家讲话,不要一个人讲。(众齐答:出入息)

南师:好,我为什么要这样做呢?要你自己讲出来,你的脑子记忆就会深刻。不要不肯讲话。安那般那是梵文,刚才讲了出入息,那么安那是什么?般那是什么?

某女:安那是入息,般那是出息。

南师:大家搞清楚了没有?都清楚了吗?希望讲话。佛的教育里头有两句话“学人不开口,那是没有办法的。都晓得了,出息入息。再问第二个,什么叫做息?请大家答复。

某男答:不呼不息叫息。

某女答:呼吸之间停着的那一刹那叫息。

南师:一个说不呼吸叫息,一个讲呼吸停着那一个叫做息,那是你过去听来的,这八个课你不在,不怪你。这次课有没有听?(学员答:有)有就好好听。

某男答:自心叫息。

南师:自心叫息,怎么叫自心叫息呢?进一步。

男续答:不可解释。

南师:不可解释,这个是佛学院的答复。(南师对某一个女学员说)你说他这个话对不对?

 
Advertisement
头像
0操作3 #
头像
3 #
0
12-08-15 16:30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

某女答:自心叫息?

南师:不是,你说他这个话那一个对,那一个不对?

女续答:一呼一吸叫息不对。

南师:什么是对?

女续答:刚才X先生讲的不呼不息叫息那位又讲一呼一吸之间停顿的那也叫息,是一样的。

南师:为什么是一样?

女续答:因为不呼不吸已经包括一呼一吸之间的停顿,这是就小范围讲的,乃至于不用鼻孔呼吸,还会出现不呼不吸这种情况,范围比较广。

南师:你简单地说,你这样越说越复杂了,什么叫息?

女续答:就是不呼不吸叫息。

南师:包括那个自心叫息呢?

女续答:它这个面更大,又更深一层了。

南师:就是说我们的生命自然呼吸静止了,不呼不吸中间停留这个阶段。我们讲过弥勒菩萨在《瑜珈师地 论》上讲叫中间息,息,不但气止,呼吸宁静、停止,不是用意压下去的,心念要完全放下,清净休息,那个叫息。认识清楚了啊!我们刚才研究了《大安般守意 经》这个息,现在我们问一下,大家都听过课文的,息是怎么来到?在生理跟物理世界是属于什么方面的,请大家答复。

某男答:(听不清)

南师:你是答的哲学理论。还有谁?

头像
0操作4 #
头像
4 #
0
12-08-15 16:31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

某女答:风大来的。

南师:你们怎么都不讲话!你们是来学还是来听的?是不是想学呢?唉,如果不答话,我就请你出去哟。真 的!跟我当学生,真教起来,我是非常严格的,谁都不容情,这是出了名的。不管你什么地位,什么年龄,有时我就要骂人,这种味道你们没有尝过。我在这里很客 气,在这里我为什么客气,(因为我)没有把你们当真的学生看!当学生看,非常严格!注意哟,现在我再请问大家,息,刚才问大家以生理、物理来讲属于那一个 东西来的?

众答:风大来的。

南师:风大!风大在佛学里头属于那一方面呢?

众答:四大,色法。

南师:四大!色法。对!风大变成息,刚刚我们研究过有几种现象的分析?

某男学员:三种现象:最初是风,其次是气,最后是息。

有人补充说:还有喘。

南师:对!这个都要搞清楚哟!你们真要学的话。这样弄不清楚就是白搞的啊,不要以为(是在)学打坐, 不要浪费时间哟。风大是物理作用,在我们人体生命生理作用是属于四大里头的一个重大因素,叫风大!要自己用智慧听了以后研究清楚。在宇宙里头就是气流,叫 做风。风!没有声音,也没有颜色,也不是物质,但是也不是精神,可有这个作用,叫风,根本上叫风。风动了以后,听不见声音的,风来时听到的声音是风碰到了 其他的东西,风跟物质磨擦发的声音,不是风的声音,是物质受风力的磨擦起来的声音。风碰到金属,碰到铜、铁、它发的声音不同,是铜铁受风力的磨擦所发的声 音,碰到水,它发的声音也不同。所以不要认为有声音是风,风是无声、无色、无形、无相的东西。那么它动了以后,这个风在我们这个地球上叫它气,气要流动 的,所以每天的气象报告,你看气象图上画的气流路线各有不同,要搞清楚哟!现在记着,下次发考卷里要答得出来。这个气静止了,像我们现在房间里也没有开冷 气,也没有外面风进来,很静止,是假的静止,闷闷的,这个接近于风跟气宁静的境界,这个叫息,因为风不动。假使手一动,那息的境界就变成气了,再大一点就 变成风了。所以佛在《大安般守意经》上说分四种:风、气、息、喘。大家昨天刚刚研究完了,怎么样是喘的现象呢?请诸位答复。我这样是考问你们记得没有。

众答:(听不清)

头像
0操作5 #
头像
5 #
0
12-08-15 16:31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

南师:现在我们呼吸往来不停就叫做喘。至于说伤风了,大家鼻子呼吸,有声音的,那个当然更是喘,喘 气。呼吸往来不停,喘气,自己耳朵都听到,吸呀!呼呀!吸进呼出都听得到,这是风,不是气。修安那般那是叫你先认识息的道理,呼吸往来不喘,鼻子呼吸声音 也宁静了,有感觉的状态,这个叫气。感觉声音都宁静了,内在的,那个叫息。息是感觉得到的,感觉到自己身体内部内、外都在动,这个叫息。修安那般那出入 息,是修这个息,不是修鼻子往来这个哟,搞清楚没有?(众答:搞清楚了)都清楚了,这是很重要的。希望你们这一次认真地研究。这是关系你们自己的事,是为 了你们自己,不是为了别人,更不是为了我。我是在牺牲给你们讲话。老实讲我吃饭了自己的饭没有事情做,很愿意给大家讲这一套么?我事情很多哎,很不愿意 哎,前些时间我昼夜都在赶,我是牺牲精神、时间抽出来为大家讲的,要知道这个意思哟!并不是我喜欢当老师,想传给你们。我不承认你们是我的学生,我的学生 标准是很严格的,真的我是几十年没有承认过一个学生,我的学生必须文的武的、出世入世都要会,甚至说文章、品德好。我到七八十岁还没有找到一个人哟!要搞 清楚哟,我这个话那么严格地刺激你们,也使你们知道我是那么慎重。我并不是说吃饱了饭没有事找你们来闲谈。为了你们的修持,为了你们自己要弄好,我愿意牺 牲时间、精神来做,是这个意思哟,请大家珍重自己呀。那么了解了这一层,现在先认识息,这个理念先要认识。我再问大家,等一下再告诉你真正用功怎么办,这 部《大安般守意经》重点在那里?

众答:在守意。

南师:好!这个答对了。重点不在安那般那吧?

女答:是。

男答:安那般那是工具,带到守意里面。

南师:好!守意,意是什么东西,了解清楚了没有?意是什么东西?

众答:意念,思想。

南师:好!这是在学理上讲是意念、思想,这是对的。那么,这是第六意识了,对不对?

众答:是,根在七识。

南师:意根在七识,对。现在当我在讲话是不是意在讲呢?

众答:是。

南师:诸位听课的时候是不是意在听呢?

众答:是。

南师:请问大家,意在什么地方?在身体哪里?

众答:在头部。

Advertisement
头像
0操作6 #
头像
6 #
0
12-08-15 16:31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

南师:好!现在都在头部,感觉在脑部,初步这样认识,了解了,其实要认清楚,现在讲话,我们进入情况 一点。诸位不一定盘腿,先把眼睛闭起来,心情放清净。刚才答复意识是在脑子里头,现在还没盘腿,要盘也请你自由。我怕等一下正式坐的时候,你们腿吃不住, 不要因腿妨碍用功,是这个意思。现在只求宁静,全身、眼耳鼻舌身头脑都要宁静下来。告诉大家,意,它的作用机关在头脑,没有错,诸位答的也没有错。但是要 注意哟。我们坐在这里,外面汽车走动的声音听到没有?

众答:听到了。

南师:自己感觉坐在这里,各方面,包括身体外面的环境知道没有?

众答:知道了。

南师:全体是意!它并不在身体以外,并不在身体以内,也并不在中间。不过,刚才为什么讲在脑里头?在 我们现有父母生的身体,脑子这部分感到意在这里动,思想在这里动,这个思想动是意的分别作用,在脑里头。把思想分别不动,比如思想都在脑子里想,每个思想 来了,你就把它抛开,都不动,没有睡眠,并没有睡着,也并不昏头,都不动,清清爽爽,所有思想来了都扫掉,不要管这个脑,也不要管这个身体,这个意同内外 是全体、整个的。这样懂了么?体会一下,要注意这样体会。那么真正的守意就是大乘佛法的观心,观什么心?不是观心脏。每个思想来了,心里一起什么思想或者 感觉的或者知觉的,这个就是心意识在动,这个“动”都要把它扫清,谁去扫它呢?你知道自己在思想,那个是真意,那个才是意,第六意识清清明白的意。你的思 想是意识上面,等于水上面的一层油,水什么飘的。所以不要给自己这个思想动力骗了。这个油面都把它清了,那个清清明明的就是刚才我所指的。你看,我讲话你 们也听到,坐在这里,身体也感觉到,外面的情形,四面八方都知道,这是本意。这样认得这个意没有?

众答:认清了。

南师:不在头脑里头哟!脑里头在思想,这个是妄想。所以人能做到把脑子里头的思想、每个思想都扫清了,都打开了,清清明明在这里,清净得很。大家很清净吧?是不是很清净?

众答:是。

南师:好!我小现在用现代化的讲法,那么清楚一层一层告诉你,你再看看自己脑子里面的思想,过起过去 同你没有相干吗?你那个意知道自己在思想,这个是清净的。理论上就叫知,知道那个知,叫知性,性质那个性,明心见性的那个性,这就是知性。这个知不一定是 脑子里的作用,它无所不在。这个是意。所以安般守意先不讲安般,教你随时随地,不仅是打坐,平常走路,做人做事,随时保持这个清净。拿现在的话来说,你保 持脑子里的清净,这个是意。守意就守这个境界,定也定在这个境界。这样,守着了这个清净,一切杂念都没有了,这就是止,就是定。那么定久了,初禅、二禅、 三禅……。所以你看,《大安般守意经》上讲佛入定九十天,九十天在这个定中,为了给我们说法,九十天以后才下决心要告诉大家,再讲这部经。那么安般守意经 上告诉你,假如你会入定三天,就入这个定。怎么叫入呢?进入这样一个状况叫入。怎么叫出定呢?你这个状况没有了,脑子乱七八糟又乱想了,就叫出定,离开定 了,入定出定这个道理懂了吧?

众答:懂了。

头像
0操作7 #
头像
7 #
0
12-08-15 16:31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

南师:好!现在你进入这种状态,真入定了,不一定盘腿,站着也可以,坐着也可以,有时一定三天都不动,杂念来了就扫,甚至扫到以后不用扫也没有杂念了,也没妄想了,这正是守意。这样懂了没有?

众答:懂了。

南师:好!请大家盘起腿来,这是正式盘腿了。

某男问:老师,每次在坐之前要不要呼一口气呢?

南师:现在没有讲这个,你先认识守意,这个意搞清楚了。刚才讲的理解清楚了没有?认识清楚了没有?赶 快!腿一盘,放下。所谓放下,一句话就是脑子里什么都丢开,意念很清楚,有一个思想已经起了浮云作用,已经有了杂乱作用。先把这个意念弄清楚。好!刚才X 老板问要不要先呼一口气呢?这是第二个问题,不过连带这个问题,教你们六个字,现在你们在守意当中听,六个字都教过你们的,一个是“呵”,口字旁一个可, 国语念“喝”,广东音念“河”,这个字发音,这个嘴形,呼气是管心脏的。这六个字在每次上坐前做一下也好,有时习惯了,功夫到了,也不一定做。有时候感觉 到心中闷,里头有浊气,就用这个字,呵呼长气出来,不要出声音,我都能听到就不对了,你自己听到了也不对,心里念这个字,没有声音,嘴唇这样,呵      ,管心脏。第二字是嘘,口字旁虚空的虚,管肝脏。呼完气,你将嘴巴闭上,也不要吸气,自然……(有五个字听不清)闭拢来,自然作用,然后第三个字呼,呼 叫的呼,管胃的,第四字吹,管肾的,膀胱、肾、腰以下的,膀胱、小肠,包括腺、包括夷脏的功能属于肾的部分,用吹。第五个字嘻,口字旁欢喜的喜,国语念 “洗”,广东话发音读作“喜”,脸拉开像笑起来,整个脸拉开,管三焦,全部身体。第六个字四,管肺的。这六个字,刚才X老板问要不要呼一口气,这六个字是 调身体的,随便你。这个问题答复了。回转来注意哟!希望大家认识这个意,诸位,我给你们讲什么叫清净呢?你两腿一收,眼睛一闭,已经清净了嘛,不要另外求 一种方法,另外用一种方法练一口气,什么叫打通气脉,那已经不清净了,那意就乱了,不叫做止,不叫做定了,所以重点在守意,那么要问佛要教我们安那般那, 现在是初步叫你认识意,意就是心的功能,最中心的作用,你整个还没有认识,还要用功,还要入定。入定,我们的障碍是什么?就是肉体,这个肉体要使它转变调 整,非利用安那般那出入息不可了,这一方法。你这样意念清净了,不要另外呼吸哟,坐好身体端正,不要太用力,全身放松,从脑起都要放松,从头脑里头放松一 直到全身放松,统统放下,不要管呼吸,都放下。你这时意念不要妄想。(有学员问,南师回答说)实际上你不要管它,这个意会知道自己在呼吸,就是你们大家自 己呼吸,从鼻孔里头一进一出,有这个作用。这个懂了没有?

众答:懂了。

南师:好!

学员问:怎样数息?

头像
0操作8 #
头像
8 #
0
12-08-15 16:31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

南师:你不要去数它,我们不走这个法门,现在我告诉你们的方法,走的是高的方法,认识意以后,不用守 了,就是随。什么叫随,不是跟着呼吸,现在我们意念清净,脑子清净,这个呼吸往来随时进来长短,进来``````出去,或进来长````到身体内部,不要 跟着它````,到肠子了,有感觉了,你都不理。出去也知道,你知道就叫做随了。随的意思就是意识心念跟气配合为一了。一有杂念就赶快扫掉。

X老板你那里难受不准动身体,你不要打坐起来身体也好腿也好,那里难受就帮忙动一下,做运动可以,真要入定你不要搞习惯,搞习惯了,你的思想、意就跟着感 觉走了,没有在安那般那工夫上了,这就散乱了。宁可难受,姿势你开始把身体摆好不动,为什么你感觉到头部难受、脖子难受、身体难受,你那个难受的地方就有 浊气有碳气在里头,你慢慢跟着呼吸、意念,把它排出去。慢慢来!

现在这个随这个息,进叫安那,出叫般那,一进一出。都知道了,意念也清净了。慢慢慢慢由风变成气,由气变成息,到息的境界,好象念头也空了,脑子也不想 了,气息好象停止了,这个就是息的境界。这是息,这叫止,停在哪里。当然你们初步这个机会,这种境界很少,有时候一刹那之间就过去了。但是没有关系,慢慢 练习止在这里,止在这里以后,注意哟!还有呼吸没有呢?有啊!现在我不敢断定你们这样听了就做到,不见得。在座的当中有人可以做到。做到的更好,没有做到 的慢慢来。

X老板不要动,你一动你将来这身体转化不过来,非要受这个罪不可了,慢慢来。就是你把那一部分难受的意识,这个守意命令它这个意识放松,这部分神经,慢慢这个息就会通过。

刚才话又给他岔了,现在你气这样停止了叫做止息,所谓数息本来数这个。这个方法我不叫你做了,直接走随息路线达到止。真到了鼻子呼吸,不是《大安般经》教 你最好守着鼻孔呼吸,嘴巴上面两个孔——出入气的烟囱么,教你守在这里,守在这里,意同它配合,在这把封闭了封不是忍着气,念也空了,呼吸最后很微弱,甚 至微弱到没有,到没有以后,你内在里头的身体内部还是感觉到在动,那个叫内息。那个东西定久了以后,道家讲打奇经八脉、打通任督二脉,密宗讲三脉七轮,你 一概不理这些道理。有没有?奇经八脉也真的,三脉七轮也真的,这样在止息境界慢慢都打通。这一部分暂时不讲,讲了会害你们就有欲望去追求这个,不要管,你 只管止息境界。念头也清净,清净就叫做空,息也清净。

如果昏沉了呢?脑子没有那么清净了呢?那呼吸一定往来粗的,呆定的。你把握着呼吸,脑子一定清醒。所以你说你坐起来就昏沉,那你就赶快注意在鼻子的呼吸,刚才讲的先不要用守意了,先用数出入息,等出入息把握止息了,脑子清净了,念头也就清净了。

今天晚上初步就讲到这里,做试验,大家最后试验结果要作报告。报告不是我要听,是为了你们,不要浪费时间,真学到东西没有?你看我讲得那么凶那么严厉,是 为了你们好啊!不是为了我啊!我就没有那么多空时间要求这个,还想在这里做老师,吹牛,没有这个意思。讲得严励是为你们好,师不严道不尊哪!特别来历是为 你们好。现在我们来坐堂,不讲时间,你们真坐不住可以放腿,不要放掉心理跟呼吸这个境界。坐完了,各个做心得报告,然后回去可以用功了,将来准有办法,也 可以真正上路。你将来身体、心理、智慧开发了,人格道德也严谨起来了,身体里头也转化了。不多讲,讲了会打搅大家。

头像
0操作9 #
头像
9 #
0
12-08-15 16:32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

(静坐若干时间后开始作心得报告)

某男:……感到身体内部那个气在各个部分一点一点跑动、跑动、跑动,身体感觉不是特别不正常的感觉,所以不理它,只注意在宁静上面,在风跟思想??。(有两个字听不清)的关系上面自己安定自己,在静的时候就象这个样子。

南师:非常好!恭喜你。不过,我再问问你,在这个时候你的鼻子呼吸往来管理得怎么样?

男续答:我没有管它,它快就是快,慢就是慢。但是在中间有一段时间,有一两次来的时候,当我马上反应到,我就把注意力特别注意在鼻孔一出一入的呼吸上,那个思想上好象慢慢的没有了。

南师:好!非常好。你报告地非常满意,就这样一路下去。你有进步。

男答:谢谢老师。

……

某女学员;我没有特别注意到呼吸这边,有些时候我呼吸比较停止一点,但是我一想到停了多少时间的话,我马上就要呼吸了。所以我没有特别注意到多少时间,停在哪里。

南师:你注意呼吸的时候,那个意就乱了。

女继续说:对,这样就容易乱,不注意它的时候,我就知道比较平静,比较舒服。这个时候呼吸很慢很慢,但是一注意到多少时间,我的呼吸就乱了,但是大部分时间很平静,很平静,都很平静的。

南师:对,又错了。对,你这功夫,因为你没有参加听这个课,但是你也懂了一点,所以就你对。为什么说 你又错了呢?当你讲很平静、很安祥,也没有管它呼吸的时候,你这个呼吸非常柔和,其实那个清净知道柔和,那个意已经在和呼吸配合。你后来特别加一个注意就 不对了,所以守意就守那个清净念,配合呼吸,第一下对了,第二下不对了,以后必过来。知道了?要认识这个道理,搞清楚。后面还有没有?

头像
0操作10 #
头像
10 #
0
12-08-15 16:32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

某女问:老师,开头感到很平静,很……。

南师:你有什么问题要问?

女继续:对,想问。自己怎么样都没有感觉,整个人很放松,但是当中好象昏沉过去了,好象有梦境来了似的,有梦境后又赶快又拉回来,拉回来又把自己放下来,这当中怎么控制?

南师:你静下来以后有没有管出入息?

女续答:没有管。

南师:没有管出入息,对!教你静下来以后仍要带着好象有好象没有一样带着出入息配合,这种情形就不会发生了。不过出会发生,你说梦境一样,初步是这样,而梦境一样的中间出入息也看管到,很清楚甚至会自然地停止了,不是有意的,那你就进步了。有问题就问完。

女:想到了再问。

南师:就是说这个没问题了。

某男学员:老师,我还有个问题忘记问你,当我开始感觉很安静的时候呢,我没有特地提出来,当时我好象有一种感觉,有一个主跟客人分别一样,好象我知道是宁 静的感觉,好象自己我在作主位,但是我知道没有特地用意去控制这个主,有一种感觉,好象我现在就是主位了,你们思想好象是客位。这样的状况,这是什么原因 呢?

南师:这是对的,你这个问题非常好!那一天你听到我答复美国讲宾主问题你在这里么?

南师:那就更好,对!这个就是你刚才比方的那个,宁静知道的那个是主,然后知道其他的杂念、轻微的  感觉、思想来了是宾客人。客人就是客人,它来去自由你不要管它。你那个主人作主的作用,清净在这里就对了。

男答:知道了。

南师;你的意思在问,就是说我清净当中,怎么有一个作主的好象看到一个来往的客人一样呢?那个来往思想是我们后天生出来的,佛学叫妄想,虚忘是靠不住的。如果不经过修持,我们一辈子随时随地都被客人做了主人了,我们都被这个妄想做了奴隶了,你懂了么?

男答:懂了。

Advertisement
头像
0操作11 #
头像
11 #
0
12-08-15 16:32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

南师:所以你现在修持,就是以主人回到本位做主人。这个客人,这个妄想,就当成虚空中飘来飘去的灰尘一样,不去理它,慢慢这灰尘就会澄清下来,就是这个意思。你进步很快,了解得很深,很了不起。还有问题么?

男答:没有了。

某男学员:我一开始就什么都放下,让呼吸自己随便发动,我打座时,不去找什么,不去达到什么,坐了一阵子,感到比较宁静。后来觉得自己还没有达到那种止的 境界。当呼吸非常微细的时候,发现自己心在喘动,好象看到眼前很亮,看到一点影象,一些东西。当然我也没跟随它,后来好象很宁静,好象昏沉的那种状态。我 想问,突然一个很深呼吸,好象我们在打阿叱一样,自己也没在意,他很深从里面吸进去,我不晓得是什么现象。

南师:这个还是气,你气还不通顺。第二点,你这个意念知觉,这个灵明觉性没有跟呼吸真正配合。不过你 总算学佛十几年二十年,现在懂一点做功夫。我要处罚你,因为你搞了一二十年,换句话说你现在还是连气都没有认识清楚,更谈不到息。可是今天你报告出问题, 比过去你进步一点了,昏沉中一定有境界,所以作梦一样会看到东西,有许多特异能都在这个昏沉里头发生。换句话说,这个昏沉久了,脑子慢慢就起变化了。这个 问题是医学道理。这样答复清楚了没有?你满意了么?还有问题没有?有问题再问?

男学员:……老师提到喘的问题,我感到这个喘比较接近心理上的东西,心不安,静下来……(听不清)

南师:因为你息本来是管呼吸的,对不对?你后来意跟息分离开,你意又在动,妄念要想看个东西了,息有 没有管着了?所以禅宗常常作比方,说我们的心像猴子,又像一条牛,这头野牛乱跑,要用什么把它栓住呢?就拿呼吸作绳子把它栓回来,慢慢把这头牛带领,把它 调教培训,慢慢归服顺了,这牛不乱跑、跪在这里了。这样懂了没有?还是你意动心动,所以气也动了,就发喘的现象,由脑影响到心脏,突然静止下来,意一动气 也散乱,心就有喘的现象,心的感觉,心脏的感觉。这样懂了吗?好!哪一位,后面,你有问题没有?

某男:老师,好象听清楚了老师所讲的每一句话。可是练习的时候,最大的缺点,好象坐的时候,把握不着老师所讲的话,听的时候听得很清楚,每一句话每一做法 都听得很清楚。因为以前把握不住,自己坐了差不多一年了,也没什么进步的地方。听了老师所讲,今天坐的时候,开头时候什么都放下,好象以前一样,坐的时候 很宁静,有的时候守意有妄想来了,自己晓得不让它进来,后来发现自己呼吸有一点紧,紧张的紧,就控制自己不理它,不一会肚子有一点痛,就按照老师所讲的用 意将它带出来,然后闭住不让它进来,马上肚子没有事了。再坐下去的时候,不一会,就好象自己呼吸比刚才好了,呼吸好象停下来一样。

头像
0操作12 #
头像
12 #
0
12-08-15 16:32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

南师:静下来,和平的多了。

男答:是。

南师:还有没有?

男答:没有了,老师。

南师:就是说这一堂实练下来,比较深入了,把握着入门的方法了。我们这样很好!那么,我们过几天大家集中的时候,再来考验。我是恨铁不成钢,恨水不成冰,希望大家快点成功,那样我就高兴了。好,后面还有吗?男问

男问:老师,我想到一个问题,我想了解一下是不是这个意思,老师,请教你。你教我们打座的时候,可以用念咒子,念经的方法,是不是这个意思呢,达到的目 的:一、就是把思念意念集中一点,容易不散念不昏沉;第二、就是一口气念下去的时候,把体内的碳气尽量吐出来,所以分解的物理,舒服一点以后容易达定的境 界,是不是这个意思呢?

南师:教你念经念咒子,像你所讲的意思四分之一,四分之一的关系,念经念咒子也是达到专一。你刚才讲 念咒子念完了,出气把碳气吐掉,也对。不过念经念咒子同这个方法不同,它借助他力,借助佛菩萨的力量帮助你,现在修安那波罗是不借助佛菩萨的力量帮助,完 全靠自己进入那个情况,靠自己的力量,靠自己的本钱。那么,真正的佛菩萨虽然你不借助它,如果修这个法门,它无形中也在帮助你。所以每一个法门不同,但是 有一点你讲对了,初步都是教你专一下来,先把心宁静下来,这个是对的。念咒呀,唱、念也是安那波那的法门,不过不告诉你是安那波那。你唱、念比如念: 呵……把你的碳气、身子的病气、烦恼都给它除了,也是这个法门,不过诸佛菩萨把这个安那波那秘密放到那个法子里去,不告诉你,等于我们做香肠一样,把肉装 进肠子里,不告诉这是什么肉。就是这个道理。

男答:知道了。

某男学员:老师,刚才打坐时那个气好象是外面的,跳来跳去在外面的!

南师:因为你心没有归一,没有进来,心念还没有静下来,气没有回来,慢慢慢慢你进一步再做下去,气就 回转了,那你身体就不同了。感觉在外,换句话说,就是精神外溢,不要害怕,身体有些虚弱,气当真回到里头了,比什么补药、比用什么药都好。慢慢来,你不要 听到就头痛。再回去再体会。

男学员:报告老师,这一次坐呢,这一次因为听过这几天讲大安般的原故,我是好象掌握了一种情形,这是以前没有的。就是这个意念以前都是有点太过分。这一次因为刚才一开始的时候,老师教我们怎么样放松,怎么样好好把握这个意,那么,我好象有点感觉就是没有……

南师对另一学员说:你不要低头,千万练习仰起来,不然你身体给气压住了,对身体健康有妨碍。

南师对男学员说:我刚才对他讲,我插一句。你继续讲。

男继续:因为把握得比较稳定的缘故,所以坐这几个月了我自己感觉这一次坐得最好。

头像
0操作13 #
头像
13 #
0
12-08-15 16:32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

南师:我也相信,看得出来。

男继续:呼吸停止的时间最长了,非常地清宁、清净。

南师:那你安那般那的修持初步理解起清楚一点了,认识到了,恭喜。一路这样下去,杂念也少了。

男:都没有了。

南师:还要放松,身体还要放松下去,只管气,没管肉体了。你再试试看,你只管放下,眼睛合上,意念就 这样不加也不减,自然清净,意就在这里了,带到呼吸,自然……对了,好!静一下……不要用心,因为意念已经感觉到这个就是意,这个心是清净,呼吸回来 了……静下来,急性子,这条绳子要解开放掉,你能做到这一下就回去再坐。你看,你看,没有事。没有事你又动了意了嘛,就是不动,不动就是清净。再回来…… 不要用力,不加也不减,很自然,然后忘掉身体,不管身体,你不是知道么,你现在不求什么,不增不减,只个知性跟自然的呼吸、父母生来本来自然的往来配合这 个,然后注意出去也不管,停住……在鼻子这关守住,不要用力,慢慢练习,它呼吸归元凝止,你身体就不同了。要坐着要放腿也可以,随便你。你急性子要改,你 这条腿一来就动,你急性子,就是说清净境界,随时一动就给你搞乱了。

男:静下来,就好象很深了。

南师:对了,但是你又动了。你还是动念,你知道我讲完了,你还在讲,这个习惯你改变了,你的事业前途 就会不同。你知道了,不要讲了,意念清净守那个,不管这个动的,不要管它热,热也不要管,你管热,管这个感觉,你没有管出入息了,你只管出入息。它热也 好,舒服也好,快感也好,你都不理,然后渐渐出入息止息了,这个清净与这个止息定的境界配合为一,这样就对了。千万改变你这个急性子,要不就不能守意,意 就动了,就是这个道理。

男学员:老师今天打坐的时候很清净,我发现再清净的时候就用守意的方法,但守意这两个字本身并不是很正确的一种形容,事实上守意应该是守而不守。(南老师 插话:对,很对!)如果有个守的话已经有一个分别心帮忙来处理,如果自己陷入到昏沉跟散念过程当中,就稍稍用一点分别心守着自己的呼吸,把自己的呼吸调整 过来,然后再退回到守意,守而不守的状况,以此为报告。

南师:好!那么出入息呢?你只报告守意这一面,安那般那出入息呢?

男继续:安那般那出入息嘛,开始的时候,先用粗的呼吸,然后慢慢心情放松下来,呼吸变得细微,这时没有所谓的风,也没有所谓的气,慢慢进入随息状况,守在那个地方。

南师:什么地方?

男继续:息的那种情况,也不管出去和进来的问题,内部在运作,那时候就用守意的方式来处理。

南师:将来你内部还会有变化的。

头像
0操作14 #
头像
14 #
0
12-08-15 16:33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

某女学员:老师,我前两天晚上听了《大安般守意经》,前天晚上我回家,大前天是第一天讲课,我看见老师很辛苦,四点半一直到晚上十点钟都没有停过,好象拼 了命一样,我回想老师那么辛苦,我自己也试试看。整个晚上都在看书,看完以后就坐。从来很少做安那般那,因为我数息,数息以后比平常打坐还要乱,所以一般 试一两次就很少再去研究。那天回去把整个经看,看得好辛苦,我全部看了,看过以后,把所有东西,明白多少就多少,不是字面上明白,而是尝试静坐的时候,把 经里所讲的东西一步一步去求证。我没从数息开始,就从随息开始,而且先注意出息,先把出息调好,出气的时候,先把呼吸慢慢放出来,放的时间很长,慢慢慢 慢,那个呼吸很细很细,经里有几句话,它说意动念动,念动以后呼吸再动。听了好久,但是没有真正信进去,相信它,正正经经做它,那天晚上,我就把经里那两 句话好好去体会,那天老师也讲过,不要把那个意压下去,一定要很自然很自然地让它自然地来,压下去反过来的反效果更不好。那天晚上慢慢呼吸,意念静下来的 时候,那个呼吸可以完全停止。我的停下来时,我自己自己感觉几乎很微很微,然后我就发觉老师说有一个知觉在,那个知觉,我以前打坐知道自己在打坐,知道自 己身体的变化,也知道时间有多长久。但最近从那天晚上到现在,我觉得那个时间,知性没办法知道时间是怎么过去的,而且那个空间的感觉也没办法知道。譬如说 我自己的身体跟外界之间是怎样分别,有没有界限,我的知觉也没办法知道了。这个问题是为什么连时间空间忽然好象断掉了知觉?因为我以前在厦门还有好多时间 老师过去你听到外头车的声音没有?听到外面小鸟叫的声音没有?听见了以后也不要注意它,让它就这样静下去。以前听了以后,一直记着这些话,现在就一次把所 有的话都把它忘掉,经上面的看完就算了。不要守着它,所有东西我都不要了。慢慢自己去体会。因为我一直以为你想那些话和经上的话一直都是脑子上面还有东西 在,没办法清净下来,所以我从前天晚上所有这些东西你讲过以后,明白以后,我就把它忘掉。

南师:好。

女继续:连你讲的声音都从印象里把他放出去了。

南师:你这个情况,接近佛说《大安般守意经》里所讲的初禅,接近了。真正到了这种境界,换句话说,六步法中接近于止,已经超过随了。这样慢慢可到离生喜乐。恭喜你!这一次上路的更好了。

女继续:逼出来的。

南师:什么?

众:逼出来的。

南师:逼出来的,对对对,所以有时我骂人用的。

某男学员:我跟XXX、XXX感觉一样,觉得这个意加上去更麻烦,对守意觉得不管它更好,开始的时候,有一点硬加上去,越守越觉得麻烦。

南师:就是说你加上一个守字,把意这个守意用文字语言,只好这样表达。但是你死死抓着一个守就错了,说不守意比较更好,那就是守意,就是说守的意思,这个更好,这个念清净叫你不要忘记了这个,怎么文字表达呢?所以叫做守意。并不是要另外加一个守,再加个守就是头上加头了。

某男:关于这个问题,我这个息呼出去的时候,就会很舒服,身体里面可以放松下来,气出的时候,里面那个气动得更厉害,我想就把身体不好的地方,那个气发就动得越好,我就喜欢这个。但是呼吸要动的时候,就比较麻烦,呼吸一动那个气机就不动。

南师:对,所以里面讲气机动,这就是息的境界,息起的作用,这是不要跑来跑去。

头像
0操作15 #
头像
15 #
0
12-08-15 16:33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
附: 大安般守意经 原文:

佛说大安般守意经(No. 602)


  佛说大安般守意经卷上(此经多随字除数息相随之随余皆他本作堕)
  后汉安息三藏安世高译

  佛在越只国舍羁瘦国。亦说一名遮匿迦罗国。时佛坐行安般守意九十日。佛复独坐九十日者。思惟校计。欲度脱十方人及蜎飞蠕动之类。复言。我行安般守意九 十日者。安般守意得自在慈念意。还行安般守意已。复收意行念也。安为身。般为息。守意为道。守者为禁亦谓不犯戒。禁者亦为护。护者遍护一切无所犯。意者息 意亦为道也。安为生。般为灭。意为因缘。守者为道也。安为数。般为相随。守意为止也。安为念道。般为解结。守意为不堕罪也。安为避罪。般为不入罪。守意为 道也。安为定。般为莫使动摇。守意莫乱意也。安般守意名为御意至得无为也。安为有。般为无。意念有不得道。意念无不得道。亦不念有亦不念无。是应空定意随 道行。有者谓万物。无者谓疑。亦为空也。安为本因缘。般为无处所。道人知本无所从来。亦知灭无处所。是为守意也
  安为清。般为净。守为无。意名为。是清净无为也。无者谓活。为者谓生。不复得苦故为活也。安为未。般为起。已未起便为守意。若已意起便为守意。若已起 意便走为不守当为还。故佛说安般守意也。安为受五阴。般为除五阴。守意为觉因缘。不随身口意也。守意者。无所著为守意。有所著不为守意。何以故。意起复灭 故。意不复起为道。是为守意。守意莫令意生。生因有死为不守意。莫令意死。有死因有生意亦不死。是为道也。安般守意有十黠。谓数息相随止观还净四谛。是为 十黠成。谓合三十七品经为行成也。守意譬如灯火有两因缘。一者坏冥。二者见明。守意一者坏痴。二者见黠也。守意意从因缘生。当缘因缘莫着。是为守意也。守 意有三辈。一者守令不得生。二者已生当疾灭。三者事已行当从后悔计亿万劫不复作也。守与意各自异。护十方一切觉对不犯是为守。觉彼无为是为意。是守意也。 守意中有四乐。一者知要乐。二者知法乐。三者为知止乐。四者为知可乐。是为四乐。法为行。得为道。守意六事为有内外。数随止是为外。观还净是为内。随道 也。何以故。念息相随止观还净欲习意近道故。离是六事便随世间也。数息为遮意。相随为[僉*殳]意。止为定意。观为离意。还为一意。净为守意。用人不能制 意故行此六事耳。何以故数息。用意乱故。何以故不得。用不识故。何以故不得禅。用不弃习尽证行道故也。数息为地。相随为犁。止为轭。观为种。还为雨净为 行。如是六事乃随道也。数息断外。相随断内。止为止罪。行观却意。不受世间为还。念断为净也。意乱当数息。意定当相随。意断当行止。得道意当观。不向五阴 当还。无所有当为净也。多事当数息。少事当相随。家中意尽当行止。畏世间当观。不欲世间为还。念断为净也。何以故数息。不欲随五阴故。何以故相随。欲知五 阴故。何以故止。欲观五阴故。何以故观阴。欲知身本故。何以故知身本。欲弃苦故。何以故为还。厌生死故。何以故为净。分别五阴不受故。便随黠慧八种道得别 为得所愿也。行息时为随数。相随时为随念。止时为随定。观时为随净。还时为随意。净时为随道亦为随行也

Advertisement
头像
0操作16 #
头像
16 #
0
12-08-15 16:34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
数息为四意止。相随为四意断。止为四神足念。观为五根五力还为七觉意。净为八行也。得息不相随 不为守意。得相随不止不为守意。得止不观不为守意。得观不还不为守意。得还不净不为守意。得净复净乃为守意也。已念息恶不生。复数者为共遮意。不随六衰 故。行相随为欲离六衰行。止为欲却六衰行。观为欲断六衰行。还为欲不受六衰行。净为欲灭六衰。已灭尽便随道也
  数息欲遮意。息中有长短。当复遮是长短意也。何以故守意。欲止恶故。恶亦可守亦不可守。何以故。恶已尽不当复守也
  数息有三事。一者当坐行。二者见色当念非常不净。三者当晓嗔恚疑嫉念过去也。数息乱者当识因缘所从起。当知是内意。一息乱者是外意过。息从外入故。二 息乱者是内意过。息从中出故。三五七九属外意。四六八十属内意。嫉嗔恚疑是三意在内。杀盗淫两舌恶口妄言绮语。是七意及余事属外也。得息为外。不得息为 内。息从意生。念息合为一数。息至尽数为一亦非一。意在外息未尽故。譬如数钱。意在五数为一也。数息所以先数入者。外有七恶。内有三恶。用少不能胜多故先 数入也。数息不得者失其本意故。本意谓非常苦空非身。失是意堕颠倒故。亦为失师。师者初坐时。第一入息得身安便次第行。为失其本意故不得息也。数息意常当 念非常苦空非身。计息出亦灭入亦灭。已知是得道疾当持非常恐意。得是意即得息也。入息出息所以异者。出息为生死阴。入息为思想阴。有时出息为痛痒阴。入息 为识阴。用是为异。道人当分别是意也。入息者为不受罪。出息者为除罪。守意者为离罪。入息者为受因缘。出息者为到因缘。守意者为不离因缘也。数息不得有三 因缘。一者罪到。二者行不互。三者不精进也。入息短出息长。无所从念为道意。有所念为罪。罪恶在外不在内也数息时。有离意为喘息长。得息为喘息短。不安行 息为长定为短。念万物为长息无所念为短息。未至十息。坏复更数为长息。得十息为短息。得息为短。何以故。止不复数故。得息亦为长。何以故。息不休故为长 也。喘息长自知。喘息短自知。谓意所在为自知长短。意觉长短为自知。意不觉长短为不自知也。道人行安般守意欲止意。当何因缘得止意。听说安般守意。何等为 安。何等为般。安名为入息。般名为出息。念息不离是名为安般。守意者欲得止意。在行者新学者。有四种安般守意行。除两恶十六胜。即时自知乃安般守意行令得 止意。何等为四种。一为数。二为相随。三为止。四为观。何等为两恶。莫过十息。莫减十数。何等为十六胜。即时自知喘息长。即自知喘息短。即自知喘息动身。 即自知喘息微。即自知喘息快。即自知喘息不快。即自知喘息止。即自知喘息不止。即自知喘息欢心。即自知喘息不欢心。即自知内心念万物已去不可复得喘息自 知。内无所复思喘息自知。弃捐所思喘息自知。不弃捐所思喘息自知放弃躯命。喘息自知。不放弃躯命喘息自知。是为十六即时自知也。问何等为莫过十数莫减十 数。报息已尽未数是为过。息未尽便数是为减。失数亦恶不及亦恶。是为两恶。至二息乱为短息。至九息乱为长息。得十息为快息。相随为微。意在长便转意。我何 以故念长。意在短即时觉不得令意止。止为着。放弃躯命者谓行息。得道意便放弃躯命。未得道意。常爱身故不放弃躯命也。息细微为道。长为生死。短息动为生 死。长于道为短。何以故。不得道意无知见故为短也。数息为单。相随为复。止为一意。观为知意。还为行道。净为入道也。数时为念至十息为持是为外禅。念身不 净随空是为内禅也。禅法恶来不受是名为弃。闭口数息随气出入。知气发何所灭何所。意有所念不得数息。有迟疾大小亦不得数。耳闻声乱亦不得数也。数息意在息 数为不工。行意在意乃为止。数息意但在息是为不工。当知意所从起气所灭。是乃应数因缘尽便得定意也。守意者念出入息。已念息不生恶故为守意。息见因缘生无 因缘灭因缘断息止也。数息为至诚。息不乱为忍辱。数息气微不复觉出入。如是当守一念止也。息在身亦在外。得因缘息生。罪未尽故有息。断因缘息不复生也
头像
0操作17 #
头像
17 #
0
12-08-15 16:34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
数息以为随第二禅。何以故。用不待念故为随第二禅也。数息为不守意。念息乃为守意。息从外入息 未尽息在入意在尽识在数也。十息有十意为十绊。相随有二意为二绊。止为一意为一绊。不得息数为恶意不可绊。恶意止乃得数。是为和调可意绊也。已得息弃息。 已得相随弃相随。已得止弃止。已得观弃观莫复还莫复还者。莫复数息亦使意意亦使息也有。所念为息使意。无所念为意使息也。息有四事。一为风。二为气。三为 息。四为喘。有声为风。无声为气。出入为息。气出入不尽为喘也。数息断外。相随断内。数从外入为断外亦欲离外因缘。数从中出为欲离内因缘。外为身离。内为 意离。身离意离是为相随。出入息是为二事也。数息为欲断内外因缘。何等为内外。谓眼耳鼻口身意为内。色声香味细滑念为外也。行息为使意向空。但欲止余意。 何以为向空。息中无所为故也。数息意走不。即时觉者。罪重意轻罪。引意去疾故不觉也。行道已得息自厌息意欲转不复欲数如是为得息。相随止观亦尔也。知出入 息灭。灭为得息相知生死。不复用为得生死相已得四禅。但念空为种道栽
  行息已得定不复觉气出入便可观。一当观五十五事。二当观身中十二因缘也。问息出入宁有处不报息入时。是其处出息时。是其处数息身坐痛痒思想生死识止不 行。是为坐也。念息得道复校计者。用息无所知故。问念息得道何以为无所知。报意知息息不知意是为无所知。人不能得校计意。便令数息。欲令意定。虽数息。但 不生恶。无有黠智。当何等行得黠慧。从一至十。分别定乱。识对行药。已得定意。便随黠慧。得校计为堕观也。问何等为数。报数者谓事。譬如人有事更求是为数 罪。道人数福。何以故正为十。一意起为一。二意起为二。数终于十。至十为竟。故言十数为福。复有罪者用不能坏息故为罪。亦谓意生死不灭堕世间已不断世间事 为罪也。六情为六事痛痒思想生死识。合为十事。应内十息。杀盗淫两舌恶口妄言绮语嫉妒嗔恚痴。应外十息。谓止不行也
  问何等为十六事。报十事者。谓数至十六者。谓数相随止观还净。是为十六事为行不离为随道也。问数息念风为随色何以应道。报行意在数不念色气尽便灭。堕 非常知非常为道也。道人欲得道。要当知坐行二事。一者为坐。二者为行。问坐与行。为同不同报。有时同有时不同。数息相随止观还净。此六事。有时为坐。有时 为行。何以故。数息意定。是为坐。意随法。是为行。已起意不离为行。亦为坐也。坐禅法。一不数。二二不数一一数二者谓数一息未竟便言二是为一数二如是为过 精进二数一者谓息已入二甫言一是为二数一如是为不及精进。从三至四五至六七至八九至十。各自有分部。当分别所属。在一数一。在二数二。是为法行便堕精进 也。有三坐堕道。一为数息坐。二为诵经坐。三为闻经喜坐。是为三也。坐有三品。一为味合坐。二为净坐。三为无有结坐。何等为味合坐。谓意着行不离。是为味 合坐。何谓为净坐。谓不念为净坐。何等为无有结坐。谓结已尽为无有结坐也。息有三辈。一为杂息。二为净息。三为道息。不行道。是为杂息。数至十息不乱。是 为净息。已得道。是为道息也。息有三辈。有大息。有中息有微息。口有所语。谓大息止念道。中息止得四禅。微息止也
头像
0操作18 #
头像
18 #
0
12-08-15 16:34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
问佛何以教人数息守意报。有四因缘。一者用不欲痛故。二者用避乱意故。三者用闭因缘。不欲与生 死会故。四者用欲得泥洹道故也。譬喻说日无光明者有四因缘。一者用有云故。二者用有尘故。三者用有大风故。四者用有烟故。数息不得亦有四因缘。一者用念生 死校计故。二者用饮食多故。三者用疲极故。四者用坐不得更罪地故。此四事来皆有相。坐数息忽念他事失息意。是为念校计相。骨节尽痛。不能久坐。是为食多 相。身重意瞪瞢。但欲睡眠。是为疲极相。四面坐不得一息。是为罪地相。以知罪当经行。若读经文坐。意不习罪。亦祸消也。道人行道当念本。何等为本。谓心意 识是为本。是三事皆不见。已生便灭。本意不复生。得是意为道。意本意已灭无为痛更因缘生便断也。定意日胜。日胜为定意。有时从息得定意。有时从相随得定 意。有时从止得定意。有时从观得定意。随得定因缘直行也。行息亦堕贪。何以故。意以定便喜故。便当计出息入息念灭时。息生身生息灭身灭。尚未脱生死苦。何 以故。喜已计如是便贪止也。数息欲疾。相随欲迟。有时数息当安徐。相随时当为疾。何以故。数息意不乱当安徐。数乱当为疾。相随亦同如是也。第一数亦相随所 念异。虽数息当知气出入意着在数也。数息复行相随。止观者。谓不得息前世有习。在相随止观。虽得相随。止观当还从数息起也。数息意不离是为法离。为非法数 息意不随罪。意在世间便堕罪也。数息为不欲乱意故。意以不乱复行相随者。证上次意知为止。止与观同。还与净同也。行道得微意当倒意者。谓当更数息。若读经 已。乃复行禅微意者。谓不数息及行相随也
  佛有六洁意。谓数息相随止观还净。是六事能制无形也。息亦是意亦非意。何以故。数时意在息为是。不数时意息各自行。是为非意。从息生意已。止无有意 也。人不使意意使人。使意者。谓数息相随止观还净。念三十七品经。是为使意。人不行道贪求随欲。是为意使人也。息有垢息垢不去不得息。何等为息垢。谓三冥 中最剧者。是为息垢。何等为三冥。谓三毒起时身中正冥故言三冥。三毒者。一为贪淫。二为嗔恚。三为愚痴。人皆坐是三事死故言毒也。数息时意在数息未数时有 三意。有善意有恶意有不善不恶意。欲知人得息相者。当观万物及诸好色。意不复着是为得息。相意复着。是为未得当更精进。行家中意欲尽者。谓六情为意家贪爱 万物。皆为意家也相随者。谓行善法从是得脱。当与相随。亦谓不随五阴六入。息与意相随也
  问第三止。何以故。止在鼻头。报用数息相随止观还净。皆从鼻出入。意习故处亦为易识。以是故着鼻头也。恶意来者断为禅。有时在鼻头止。有时在心中止。 在所著为止。邪来乱人意。直观一事。诸恶来心不当动。心为不畏之哉也。止有四。一为数止。二为相随止。三为鼻头止。四为息心止。止者谓五乐六入当制止之也
头像
0操作19 #
头像
19 #
0
12-08-15 16:34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
入息至尽鼻头止。谓恶不复入至鼻头止。出息至尽着鼻头。谓意不复离身行向恶故着鼻头。亦谓息初 入时。便一念向不复转。息出入亦不复觉。是为止也。止者如如出息入息觉知前意出。不觉后意出。觉前意为意相观。便察出入息见败。便受相畏生死便却意。便随 道意相也。莫为相随者。但念着鼻头。五阴因缘不复念。罪断意灭亦不喘息。是为止也。莫为相随者。谓莫复意念出入。随五阴因缘。不复喘息也
  第四观者。观息败时与观身体异息。见因缘生无因缘灭也。心意受相者。谓意欲有所得。心计因缘会当复灭。便断所欲不复向。是为心意受相也。以识因缘为俱 相观者。谓识知五阴因缘。出息亦观入息亦观。观者谓观五阴。是为俱观。亦应意意相观。为两因缘。在内断恶念道也。观出息异入息异者。谓出息为生死阴。入息 为思想阴。有时出息为痛痒阴。入息为识阴。随因缘起便受阴。意所向无有常用。是故为异。道人当分别知是。亦谓出息灭入息生。入息灭出息生也。无有故者。谓 人意及万物意起已灭。物生复死。是为无有故也。非出息是入息。非入息是出息。非谓出息时意不念入息。入息时意不念出息。所念异故言非也。中信者。谓入道中 见道因缘信道。是为中信也
  第五还弃结者。谓弃身七恶。第六净弃结者为弃意三恶。是名为还。还者为意不复起恶。恶者是为不还也。还身者。谓还恶得第五还尚有身亦无身。何以故。有 意有身无意无身。意为人种。是名为还。还者谓意不复起恶。起恶者是为不还。亦谓前助身后助意。不杀盗淫两舌恶口妄言绮语。是为助身。不嫉嗔恚痴。是为助意 也。还五阴者。譬如买金得石便弃捐地不用。人皆贪爱五阴得苦痛。便不欲是为还五阴也。何等为便见灭尽处。谓无所有是为灭处。问已无所有。何以故。为处者无 所有处有四处。一者飞鸟以空中为处。二者罗汉以泥洹为处。三者道以无有为处。四者法在观处也。出息入息受五阴相者。谓意邪念疾转还正以生觉断。为受五阴 相。言受者。谓受不受相也。以受五阴相。知起何所灭何所。灭者为受十二因缘人。从十二因缘生。亦从十二因缘死。不念者为不念五阴也。知起何所灭何所。谓善 恶因缘起便复灭。亦谓身亦谓气生灭。念便生不念便死。意与身同等。是为断生死道。在是生死间。一切恶事皆从意来也。今不为前前不为今者。谓前所念已灭。今 念非前念。亦谓前世所作今世所作各自得福。亦谓今所行善非前所行恶。亦谓今息非前息。前息非今息也。为生死分别者。为意念生即生念灭即灭。故言生死。当分 别万物及身。过去未来福为索尽。何以故。尽以生便灭灭便尽。已知尽当尽力求也。视上头无所从来者。谓人无所从来意起为人。亦谓人不自作来者。为有所从来。 人自作自得是为无所从来也。生死当分别者。谓知分别五阴。亦谓知分别意生死人意为常。知无有常亦为分别也。后视无处所者。为今现在。不见罪人在生死会。当 得无有脱于罪故。言后视无有处所。未得道迹。不得中命尽。谓已得十五意不得中死。要当得十五意便堕道。亦转上至阿罗汉也。中得道亦不得中命尽。为息意身凡 三事。谓善恶意要当得道迹亦复中坏。息死复生。善意起复灭。身亦不得中死也。何等为净。谓诸所贪欲为不净。除去贪欲是为净。何等为五阴相。譬喻火为阴薪为 相也。从息至净是皆为观。谓观身相随止观还净本为无有。内意数息外意断恶因缘。是为二意也。问何以故。不先内外观身体。反先数息相随止观还净。报用意不净 故。不见身意已净。便悉见身内外道。行有十九。行用人有十九病故。亦有十九药。观身念恶露。是为止贪淫药。念四等心。是为止嗔恚药。自计本何因缘有。是为 止愚痴药。安般守意。是为多念药也。内外自观身体。何等为身。何等为体。骨肉为身。六情合为体也。何等为六情。谓眼合色耳受声鼻向香口欲味细滑为身衰意为 种栽为痴。为有生物也。内外身体所以重出者何。谓人贪求有大小有前后。谓所欲得当分别观。观者见为念。念因见观者为知也。身体止者。坐念起起念意不离。在 所行意所著为识。是为身观止也。出息入息念灭时。何等为念灭时。谓念出入气尽时。意息灭出息入息念灭时。譬如画空中无有。处生死意道意俱尔也。出息入息念 灭时。亦不说息意息说。灭时出息入息念灭时。物从因缘生。断本为灭时也。内外痛痒见观者。为见痛痒所从起。便观是为见观也。内外痛痒者。谓外好物为外痒。 外恶物为外痛。内可意为内痒内不可意为内痛。在内为内法。在外因缘为外法。亦谓目为内色为外。耳为内声为外。鼻为内香为外。口为内味为外。心为内念为外。 见好细滑意欲得是为痒。见粗恶意不用是为痛。俱堕罪也。痛痒观止者。若人臂痛意不作痛。反念他一切身痛如是。以意不在痛为止痛。亦可念亦不可念。念痛无所 著。自爱身当观他人身。意爱他人身当自观身亦为止也
头像
0操作20 #
头像
20 #
0
12-08-15 16:35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
内外痛痒所以重出者何。谓人见色爱有薄厚。其意不等观。多与少异故。重分别观道。当内观有痴。 当外观以自证也。身心痛痒各自异。得寒热刀杖痛极。是为身痛。得美饭载车好衣身诸所便。是为身痒。心痛者。身自忧复忧他人及万事。是为心痛。心得所好及诸 欢喜。是为心痒也。意相观者有两因缘。在内断恶念道。一者谓五乐六衰当制断之。观者自观身。身不知粗细。以得乃觉是为意意相观。意意相观息亦是意。数亦是 意。数时观息为意意相观也。意观止者。欲淫制不为欲嗔恚制不怒欲痴制不作欲贪制不求诸恶事一切不向。是为观止。亦谓以知三十七品经。常念不离为止也。出息 入息尽定便观者。尽谓罪尽。定谓息止意。定观者谓观止还净也。尽止者谓我能说是晓是遍更是。是为尽止也。所起息若布施作福一切善法。已起便灭更意念耶。向 习罪行亦无数。古世今世意不如是相随。他人亦尔。已知觉当断已断。为内外意意观止也。内外法法者。内法谓身。外法谓他人。有持戒法有不持戒法。是为内外法 法也。内法谓行黠不离三十七品经。一切余事意不堕中。行道得道。是为内法。外法谓堕生死谓生死行。便得生死不脱一切当断已断。为内外法观止也。法观止者。 一切人皆自身为身。谛校计非我身。何以故。有眼有色。眼亦非身色亦非身。何以故。人已死有眼无所见。亦有色无所应。身如是但有识亦非身。何以故。识无有 形。亦无所轻止。如是计眼耳鼻舌身意亦尔。得是计为法观止。亦谓不念恶为止。念恶为不止。何以故。意行故也
发帖回复
查看:1507|回复:25
Advertisement
打开收藏板块打开个人中心
边缘侧滑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