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帖回复
查看:1350|回复:9
  • 1
When you buy via links in posts, huaren.us may earn a commission
Advertisement

杜顺和尚

头像
0操作1 #
头像
1 #
0
12-07-21 21:23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不感兴趣
杜顺和尚
 初祖杜顺和尚,生于南北朝时代陈武帝定二年(公元557年-640年)。本名法顺,俗姓杜,敕号“帝心”,雍州万年县杜陵人(今陕西西安),生于南北朝时代陈武帝定二年。年幼时常在住家后面坟墓上,为小朋友说法。十八岁,皈依因圣寺魏珍禅师出家,专修禅观。行踪所至,每多灵异,当时百姓称师为敦煌菩萨。隋文帝非常 敬信他。师曾经将道屦一双放在市门,三日不失,有人问他原因,师说:“我从无量劫来,未曾盗人一钱,自无盗之缘”。

  师之操行高洁严谨,学无常师,对于华严义理,颇能契悟,是第一位禅教教融,因实修而证入三昧一真法界。着有彰显华严宗旨的《五教止观》及指导行者契入一心法界之《法界观门》。此二文皆是华严宗的根本理论,也是后代子孙修学的依据,华严行者是否绍继华严灯火,即是以能否依循此二部经论的标准而定, 由此可见此二部经论的重要地位。师依华严教义,作“法界观”,文成后,将文章投入熊熊烈火中,并祝祷之:“如果合佛心,则一字都不毁。”火熄,果然一字不毁。


  某次,唐太宗因生病,而问杜顺和尚治病方法,杜顺和尚回答:“只要大赦天下,释放无辜,圣体自然安愈。”唐太宗依言大赦天下,果然病即痊愈。此后,宫廷内外,礼遇如佛,帝赐号为“帝心”。师天性柔和,未曾思念恶行,为人奇迹颇多,常为人除害,常勉人敬念阿弥陀佛,日行所行普贤行愿。


  贞观十四年十一月二十五日,于雍州南郊义善寺,普会善信,声言告别,复入宫内向唐太宗辞谢,然后升太阶殿,坐御座之上,奄然而逝,世寿八十四。杜顺和尚的传承不得而知,相传是文殊菩萨的化身。


[upload=jpg,2011921112347796.jpg]UploadFile/2012-7/201272121213333864.jpg[/upload]

头像
0操作2 #
头像
2 #
0
12-07-21 21:25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
 
       《华严经》极其殊胜,名为“无量陀罗尼”,是总称,也就是说《华严经》能够含摄一切的经论的要义。读《华严经》的时候,就能够看到这些境界非常广大,我们很不容易领纳。我们读《般若经》的时候,似乎会感觉到很多文字都是重复的——从头到尾,都是这样的文句,都是这样的模式,其实是不同的,很深广。
  
   华严宗的初祖——杜顺和尚,非常的了不起。他在家姓杜,所以人家就称他“杜顺和尚”。他是宰相杜如晦家族里边的族长。小的时候,隋文帝就很看中他,每个月都供养杜顺和尚。到唐太宗的时候,对他就更加尊重,把他请到皇宫里边为自己讲佛法——为皇帝讲佛法,所以给他赐了一个封号叫做“帝心”。杜顺和尚他一生专门就是研究、弘扬《华严经》,为《华严经》的初祖——所以也有人称他为“华严的和尚”。
  
  杜顺和尚一生,有非常多的故事在流传。 在有关史籍里面记载:有人生病,身体非常不好,非常疼痛,找杜顺和尚看病,杜顺和尚只要跟他面对面地坐在那里,过一会儿这个病人病就好了;有人说不出话, 到了杜顺和尚那里,就能够讲得出来;有人耳朵聋了,去见了杜顺和尚,他就能够耳朵听得到声音。世间的人,对他的神通,对他的成就,都是非常地景仰,非常地佩服。有一回,杜顺和尚跟这些出家人一起过河,跟随他一起去的侍者,走到河流的中间,水也很深,忽然这个河流,水都不流了。你看这个神奇不神奇?水都不 流,水都停了。他有非常大的一种神通。所以唐太宗对他都非常敬仰,把他当成佛一样看待。
  
  刚才我说了,杜顺和尚有很多的神奇的故事,但是呢,有人知道,也有人未必知道;有人相信,也有人未必相信。他长期都在终南山修行,有很多出家人跟他一起在那里修行,后来有一天,有一位法师跟杜 顺和尚说,要去朝五台山。他说,我们多少年来都是修学《华严经》——华严法门,五台山是文殊菩萨的道场,表示智慧,我们应该去朝朝山。杜顺和尚跟他讲:其实你去不去朝拜五台山不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情——文殊菩萨就在《华严经》里头,就在心里头,你再到哪里去找菩萨呢?然后给他讲了一个偈子:“游子漫波波,台山礼土坡,文殊此便是,何处觅弥陀。”杜顺和尚为这位法师讲了这样的一个偈子,这位法师还是信不过,他就离开了杜顺和尚,去朝五台山去,到五台山的时候, 见到一位长者——这位长者非常地慈祥,非常地慈悲。他就问这位长者:“文殊菩萨在五台山什么地方?”这位长者反问他说:“你是从什么地方来的?”这位法师给他说:“我是从终南山杜顺和尚那里过来的”。这位长者一听,就回答他说:“你搞错啦,杜顺和尚他本身就是文殊菩萨的化身,他就是文殊菩萨,你还到哪里去找文殊?”然后呢,这位长者又把“游子漫波波,台山礼土坡,文殊此便是,何处觅弥陀”的偈子讲了一遍,就跟他来以前杜顺和尚为他说这个偈子一样,——讲完了以后,这位长者就看不到了,消失掉了。那这位法师也感觉到非常地惊奇,他就回到终南山去了,回到终南山以后,杜顺和尚已经圆寂了,往生了。这位法师非常地感慨,他又重新在那里一直在念这个偈子。
  
  这说明一个什么道理呢?就是说我们究竟怎么样对佛菩萨培养信心?我们如何对善知识言教 建立信心?这是很重要的。你多少年来在研究、修学佛法《华严经》,最后呢还要找,去很远很远的地方去拜菩萨。那杜顺和尚自己本身对《华严经》就是最有成就的人了,以后被人家尊为华严的初祖、文殊师利菩萨的化身。但是门下的人未必能够知道说杜顺和尚是菩萨。比如说我们在经堂当中,也有很多人,我们这二三百个人,那你谁知道谁是菩萨谁不是菩萨,对不对?我们看不出来了,我们不晓得。菩萨、凡夫、二乘,他没有把这个字写在自己的脸上,哪个是菩萨哪个非菩萨,它本身就是一种境界,是一种功夫,这种内心上面的成就,智慧慈悲的愿力、成就。
Advertisement
头像
0操作3 #
头像
3 #
0
12-07-21 21:27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
杜顺(法顺,公元557—640年),俗姓杜,雍州万年县(今陕西长安县)人,十八岁出家,皈依因圣寺珍禅师学习禅观。杜顺一生中,有不少为人治病、除害行善的事迹,受到当时僧俗的崇敬。唐太宗慕其盛名,引入内宫隆礼崇敬,后妃、王族、大臣奉之如生佛。杜顺虽是禅师,但又以华严为业,住静终南山,著《华严法界观门》、《华严五教止观》,为华严宗初祖。杜顺圆寂时,有两只鸟飞入房中,悲鸣哀切。其尸身一个月后仍肉色不变,且有异香飘出,后起塔藏葬。现存的杜顺塔呈方形角锥体,共7层,高约21米,为仿木结构楼阁式砖塔,塔身第3层嵌有“无垢净光宝塔”刻石。
头像
0操作4 #
头像
4 #
0
12-07-21 21:35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
小时候,在家和学校之间,每天来回,都会经过这个杜顺和尚灵骨塔,远远地都能看见。从来不以为稀奇。也上去过几次,看到塔上的铃铛都被人偷得差不多了,塔周围也是平常不过的黄土坡罢了。只有一座小得不能再小的华严寺,破败不堪,寺里只有两个和尚。偶尔听说过里面埋了一位高僧的舍利,当做故事听听就完了。

现在到了美国,才后知后觉,原来里面竟然是华严初祖,文殊菩萨应化在世间的!不禁令人感叹人生!
头像
0操作5 #
头像
5 #
0
12-07-21 21:37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
 杜顺和尚灵骨塔
[upload=jpg,200711261132372683_cut.jpg]UploadFile/2012-7/201272121362671608.jpg[/upload]


华严四祖清凉国师塔
[upload=jpg,200711261133478387_cut.jpg]UploadFile/2012-7/201272121365818409.jpg[/upload]




Advertisement
头像
0操作6 #
头像
6 #
0
12-07-23 01:48操作
只看TAAA分享
原创?
以下是引用德州小妹在7/21/2012 9:35:00 PM的发言:
小时候,在家和学校之间,每天来回,都会经过这个杜顺和尚灵骨塔,远远地都能看见。从来不以为稀奇。也上去过几次,看到塔上的铃铛都被人偷得差不多了,塔周围也是平常不过的黄土坡罢了。只有一座小得不能再小的华严寺,破败不堪,寺里只有两个和尚。偶尔听说过里面埋了一位高僧的舍利,当做故事听听就完了。

现在到了美国,才后知后觉,原来里面竟然是华严初祖,文殊菩萨应化在世间的!不禁令人感叹人生!
头像
0操作7 #
头像
7 #
0
12-07-23 21:08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
是呀
以下是引用假名字在7/23/2012 1:48:00 AM的发言:
原创?
头像
0操作8 #
头像
8 #
0
12-07-24 01:29操作
只看TAAA分享
真谢谢师兄为大家增长知识。
原创的好,金钱的大大滴。
头像
0操作9 #
头像
9 #
0
12-07-24 18:54操作
只看TAAA分享
从这照片上看,两个塔虽然老旧,还是看得出来建得非常庄严精致。清凉国师塔看着就觉得很端庄圆满让人仰慕称赞。灵骨塔上挂着铃铛,顶端还有一个针状物指向上空,似乎指向世外的。好像都是为了帮助百姓的来认知自己的灵性佛性。
头像
0操作10 #
头像
10 #
0
12-07-24 18:55操作
只看TAAA分享
谢谢师兄分享。
Advertisement
发帖回复
查看:1350|回复:9
  • 1
Advertisement
打开收藏板块打开个人中心
边缘侧滑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