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士赵文竹奇遇禅师南怀瑾
赵文竹曾经做过政协委员,当过某研究所所长,从1996年至今,他隐居山村已达十多年。
人生是最大的艺术
赵文竹现在对艺术有了新的认识:“我觉得艺术不是那张纸,也不是那块墨。人生是最大的艺术,是谁能够在世上用最小的代价活出最高的质量,活得跌宕起伏,玩得转放得下,脱就脱得开,如果要死还能‘死得好’。这就是最艺术的。”
“晚上困了就睡,醒了就打坐,清晨三四点钟就起来,活动活动,在佛前上柱香,这一天就很祥和。扫扫地擦擦桌子,在院里头散散步走一走,把筋骨疏通开,很舒 服,我连门都很少出。走累了就盘腿坐一坐,坐累了就再走一走。什么时候心血来潮想画东西就拿起画笔来画一通,有时候脑子里有一个念头就写一下。”赵文竹这 样描述他一天的生活。
四十进山因缘
40岁那年,赵文竹在北京一家清真寺住。生日前一段时间,他开始反省:孔子说“四十而不惑”,我现在40岁,是不是还有惑?生日那天,他写了《人生12悟》,忽然想开了。
一个朋友送给他两套书:一套南怀瑾的五本,包括《如何修证佛法》、《金刚经说什么》等,还有一套金马写的《生存智慧论》。
赵文竹那时候不读书、不看报,慢心挺重的,人家送的两套书根本不当回事。他把金马那套书翻了翻,觉得还可以。南 怀瑾先生那套书印着佛像,就以为是迷信的书,他不看。不过,他给那位送书的朋友写了封信,里头说:人家南怀瑾先生、金马先生啊,都是大智慧,写的好啊,有空你带他们两个来玩吧。
那个朋友真把金马先生带来了。
那个朋友临走时说:老兄,南怀瑾那套书,有空你不妨也读读。
赵文竹后来回忆说:“看看有什么了不起的?先看《金刚经说什么》。一看就看进去,哇,坏了!我这个人不知大小,原来还有比我伟大的。于是每天看。看到最后,我说:我得进山,生死没搞明白,大事原来在这。”于是进山。
隐士拜访禅师
戊子年,赵文竹赴太湖大学堂,南公印证所悟。
赵文竹说:“今年春天见南怀瑾先生,还给他讲这个故事。我说,我十四年前读您书,今天才来见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