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戒与持戒的功德 转
受戒与持戒的功德 转 《戒香经》云:“佛告阿难,世有众香,惟随风能闻,不能普闻。若持佛净戒,行诸善法,如是戒香,遍闻十方,咸皆称赞,诸魔远离。” 《长阿含经》说:持戒有五种功德:一者、所求如愿。二者、财产增益无损。三者、所住之处,众人爱敬。四者、好名善誉,周闻天下。五者、身坏命终,必生天上。 《四分律》说持戒十种功德: 1、满足志愿,能持禁戒,则身心清净,慧性明了,一切智行誓愿,无不满足。 2、如佛所学,佛初修道时,以戒为本,而得证果,能坚持戒,是亦如佛所学。 3、智者不毁,戒行清净,身口无过,凡有智人,喜乐赞叹,而不毁訾。 4、不退誓愿,坚持禁戒,求证菩提,誓愿精进,得不退转。 5、安住正行,坚持禁戒,三业清净,而于正行,安住不舍。 6、弃舍生死,受持禁戒,则无杀盗等业,能出离生死,永脱轮回之苦。 7、慕乐涅槃,坚持禁戒,绝诸妄想,故能厌生死苦,慕涅槃乐。 8、得无缠心,戒德圆明,心体光洁,一切烦恼业缘,皆悉解脱,无缠缚患。 9、得胜三昧,持戒清净,心不散乱,则得三昧成就,定性现前,超诸有漏。 10、不乏信财,持守戒律,于诸佛法,具正信心,则能出生一切功德,法财不匮。 《大集贤护经》云:出家之人,当先护持清净戒行,戒行清净,则能获得现前三昧,成就无上菩提。 《四天王经》云:四天神王,每月以六斋日观察人善恶,以启帝释,若持戒人帝释即喜,敕诸善神拥护是人,随戒多少,若持一戒,令五神护之,五戒具者,令二十五神护之,是人生得安隐,死生天上。前来总说持戒功德竟。 菩萨戒的每一戒都是“无尽戒”;持一戒,即在一切众生分上得到持戒功德,众生之数无量,持戒的功德也就无尽了,所以受持菩萨戒的功德之大,大得无法比喻。所以《璎珞经》卷下说:“法师能于一切国土中,教化一人出家受菩萨戒者,是法师其福胜造八万四千塔。”又说:“其受戒者,入诸佛界菩萨数中,超过三劫生死之苦。”又说:“有而犯者,胜无不犯;有犯名菩萨,无犯名外道。”  受了戒不持戒是無法了生脫死的,想證成菩提(梵語bodhi),更是難上加難,因為戒是度生死的寶筏,正當發心受戒的一念是最尊貴的,受戒的確功德殊勝,能超生死,共趨涅槃(梵語nirvana),種下這戒因是難得出世之因,八識田中有戒因種子,盡未來際亦必然戒因現前,可繼續受戒而修行, 這是受戒的殊勝處,但受戒不持戒,這是嚴重破佛淨戒,罪業深重必招果報的。 未受戒而心裏持戒,縱得果報,必屬人天小果,但人天小果僅有漏生滅,福報一盡,又墮落貧窮之數,畢竟有為生滅之法,亦屬不究竟。 依佛法而言,受戒已入佛弟子因位,已種下聖因,這是重點所在,不持戒是個人墮落的果報,知見沒有破,知道犯戒是不對的,果報受完,將後即不敢為,有慚傀心故;未受戒究竟還是未入佛弟子之因位,尚屬凡夫位,沒有種下聖因故,往往犯過失會原諒自己,寬恕自己,反正還沒有受戒嘛!就如此一而再,再而三墮落下去! 同時破見與破戒之較量,破見比破戒嚴重。所以,前者功德殊勝,後者應須努力之。 转自http://blog.ifeng.com/article/16029819.html 南无本师释迦摩尼佛!南无药师琉璃光如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