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
俗姓吴,原籍浙江钱塘,先世宦滇,遂家昆明。三传至师,考讳文镜,积学隐德。妣陆氏圣德,茹素念佛,有子五人。师最幼,弱而好书,圭璋秀发,习儒业于汪维
寅先生。年十二读兰亭集序,至“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句,慨然有解悟,问先生如何方能不生不死,先生告曰:“儒言:‘未知生,焉知死。’”自是兼攻佛
学,尤专心老、庄、濂、洛、关、闽之学,博综六经,随肄业于沪,遍访梵刹,参礼诸大德。年十九毕业上海震旦大学,即决志出家弘扬大法。父母幼为订婚,坚不
娶。即于是岁礼静安老和尚,剃染受具戒。甫出家,精进猛勇,于佛前燃左无名、小二指,并剪胸肉掌大,炷四十八灯供佛。发三大愿:一、不贪美衣食,乐修苦
行;二、虔心参究三藏经典;三、以所得讲演示导,广利众生。旋随悟参法师学天台、贤首、慈恩诸宗教义。年二十二,遂膺各地讲经法会之请,遍莅众会,说法讲
经,听者如市。应金陵之请,讲楞伽法会,师示众云:“众生本来是佛,只因无明,妄念生死,不能了脱,若能破一分无明妄念,即能证一分法身,无明妄念破尽,
法身便即显露。”时法会中有开明尊宿,问曰:“若无明妄念从外面而来,与汝不相干,又何必去断?如妄念从里边生出来,譬喻龙潭出水,水源不绝,断了又生,
生了又断,无有了期。修行断妄念,这个道理实在不通。古人云:‘王道不外乎人情’,佛法亦不外乎人情。妄念断是佛,妄念起是众生,岂不是成佛亦有轮回
耶?”师不能答。再问曰:“法师未曾明心见性,经中无此语,此语是注解中得来。见性人注解经典,路途便不错,不见性人注解经典,说南朝北,拉东补西,颠倒
是非,是否?”师答曰:“是。”师顶礼尊宿,请教如何方法方能明心见性,尊宿告曰:“此语,法师可去问牛首山献花岩铁岩大德,他是悟后人。”
师星夜往参,问岩曰:“老和尚在此作什?”
岩告曰:“穿衣、吃饭、打眠、游山玩水。”
师曰:“可惜你空过了。”
岩告曰:“我可以空过,你不可以学我空过,你若到那一片田地,亦可以学我空过。”
师问曰:“如何是那一片田地?”岩竖一指。师曰:“我不知道。”再问曰:“我今将妄念断尽,不住有无,是明心见性否?”
岩曰:“否,是无始无明境界。”
师问曰:“临济祖师说是‘无明湛湛黑暗深坑,实可怖畏。’是否?”
岩曰:“是。”师曰:“如何方法用功,方能明心见性?”
岩告曰:“汝不可断妄念,用眼根向不住有无黑暗深坑那里返看,行住坐卧不要间断,因缘时至,无明湛湛黑暗深坑,叻的一破,就可以明心见性矣!”
师听此言,如饮甘露,由此用功,日夜苦参,形容憔悴,瘦骨如柴。至八月某中夜,闻窗外风吹梧桐叶声,豁然证悟。时通身大汗曰:“哦!原来原来,不青不 白,亦不参惮,亦不念佛,亦无死生事大,亦无无常迅速。”信口说偈曰:“本来无佛无众生,世界未曾见一人,究竟了解是这个,自性还是自己生。”向窗外望, 正是万里青无云,四更月在天。
师数日后再往问岩曰:“不求用功法门,但求老和尚印证。”
岩举拐杖作打势,问师曰:“曹溪未见黄梅意旨如何?”
师答曰:“老和尚要打人。”
岩再问曰:“见后意旨如何?”
师再答曰:“老和尚要打人。”
岩点头。师将所悟禀呈,岩告曰:“子证悟也,今代汝印证,汝再将传灯录印证,汝大事毕矣,有缘讲经说法度众生,无缘随缘度日。”
师星夜往参,问岩曰:“老和尚在此作什?”
岩告曰:“穿衣、吃饭、打眠、游山玩水。”
师曰:“可惜你空过了。”
岩告曰:“我可以空过,你不可以学我空过,你若到那一片田地,亦可以学我空过。”
师问曰:“如何是那一片田地?”岩竖一指。师曰:“我不知道。”再问曰:“我今将妄念断尽,不住有无,是明心见性否?”
岩曰:“否,是无始无明境界。”
师问曰:“临济祖师说是‘无明湛湛黑暗深坑,实可怖畏。’是否?”
岩曰:“是。”师曰:“如何方法用功,方能明心见性?”
岩告曰:“汝不可断妄念,用眼根向不住有无黑暗深坑那里返看,行住坐卧不要间断,因缘时至,无明湛湛黑暗深坑,叻的一破,就可以明心见性矣!”
师听此言,如饮甘露,由此用功,日夜苦参,形容憔悴,瘦骨如柴。至八月某中夜,闻窗外风吹梧桐叶声,豁然证悟。时通身大汗曰:“哦!原来原来,不青不 白,亦不参惮,亦不念佛,亦无死生事大,亦无无常迅速。”信口说偈曰:“本来无佛无众生,世界未曾见一人,究竟了解是这个,自性还是自己生。”向窗外望, 正是万里青无云,四更月在天。
师数日后再往问岩曰:“不求用功法门,但求老和尚印证。”
岩举拐杖作打势,问师曰:“曹溪未见黄梅意旨如何?”
师答曰:“老和尚要打人。”
岩再问曰:“见后意旨如何?”
师再答曰:“老和尚要打人。”
岩点头。师将所悟禀呈,岩告曰:“子证悟也,今代汝印证,汝再将传灯录印证,汝大事毕矣,有缘讲经说法度众生,无缘随缘度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