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帖回复
查看:1538|回复:12
  • 1
When you buy via links in posts, huaren.us may earn a commission
Advertisement

九品位次 节自选佛谱—净土横超门 灵峰蕅益大师著

头像
0操作1 #
头像
1 #
0
12-03-29 13:52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不感兴趣
九品位次 节自选佛谱—净土横超门 灵峰蕅益大师著

按选佛谱分十五门,第十四、净土横超门,明四土九品位次,至为简要,故今录入。

 

谱曰佛土有四:

 

一者、凡圣同居土:若是五浊重者所感,则杂有四恶趣苦,名之为秽;如娑婆世界等。若复五浊轻者所感,则纯是人天善侣,名之为净;如西方极乐等。

 

二者、方便有余土:若从析空拙度得生,则沈空滞寂,名之为秽。若从体空巧度得生,则见佛闻法,名之为净。

 

三者、实报庄严土:若从次第三观所感,则虽证道同圆,而无明习重,智慧稍钝,名之为秽。若从一心三观所成,则虽法界无别,而无明习轻,智慧猛利,名之为净。

 

四者、常寂光土:若约别教,则仅断十二品无明所显,未尽法源,名之为秽。若约圆教,则是断尽四十二品无明所显,究尽体性,名之为净。

 

然此四土,有竖、有横:

若以自修行力, 断尽见思,方出同居而入方便;

断尽尘沙,兼破无明,方出同居、方便、而入实报;

断尽无明,方出同居、方便、实报,而入寂光;即名为竖。


若仗阿弥陀佛愿力, 未断见思,即能出娑婆秽,生极乐净;

即生极乐,即于彼土得证方便、实报、寂光,三种净土;不必舍身受身,然后证入,故名为横也。

 

约四教分别者:藏教析空观成,出同居 秽,入方便秽;不能生同居净,况生方便净耶?通教体空观成,出同居秽,入方便净;然不能于未断惑前生同居净。别教知有他方佛国,十信位中,若能发愿往生, 即生同居净土;若不发愿,仍不得生。十住、行、向,能生方便净土。十地、等觉,仅能生实报秽。教道妙觉,仅能证寂光秽。圆教五品观位,若能发愿,任运感同 居净土中三品生;若不发愿,则未必生。圆十信位,若能发愿,任运成同居土上三品生;即便横证方便净土;既悟无生,亦即横证实报、寂光,二种净土。若不发 愿,须至七信,方任运生方便净土。唯初住以上,无论发愿与否,任运分证实报寂光两种净土耳。是故设依自修行力,则四教并名竖入。唯依阿弥陀佛愿力,始可横 超也。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3/29 13:54:06编辑过]

头像
0操作2 #
头像
2 #
0
12-03-29 13:55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

问:十恶猛心,人天小善,苟能忏悔,回向发愿,皆得往生极乐世界。何谓藏通二教不生西方?

 

答:藏通二教,不闻他方佛名字故。若得闻我阿弥陀佛万德洪名,忏悔回向发愿往生,即属别圆二教所摄机故。

 

问:圆教法门,不纵不横;何得亦名竖入?

 

答:不纵不横,乃约所诠理谛,并称理所修妙观言耳。至如六即辨位,分毫不滥;岂非竖义?故唯净土方得名横超也。

 

问:藏通二教既不得生,何故彼土仍有证小果者?

 

答:往生论中,曾辨此义。谓由临终心回发大乘愿,方得生彼。既生彼已,阿弥陀佛顺其小习,为说苦空无常无我等法,令其即证小果;旋即回心入大乘法。不同此土定性声闻。故曰‘二乘种不生’也。思之。

 
Advertisement
头像
0操作3 #
头像
3 #
0
12-03-29 13:56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
净土疑城

 

大宝积经无量寿如来会云:‘佛告弥勒: 若有堕于疑悔,种诸善根;希求佛智,普遍智,不思议智,无等智,威德智,广大智;于自善根,不能生信;由闻佛名,起信心故;虽生彼国,于莲华中不能出现。 于五百岁,不见佛,不闻法,不见菩萨,及声闻众;不得供养奉事诸佛;不得问于菩萨法藏;远离一切殊胜善根。往昔世中过失尽已,然后乃出。当知疑惑为大损 害。’由此观之,即是信他而不信自;未开圆解,但持佛名以种善根之所致也。然亦永离退缘,远胜非非想处多矣。故一遇佛,即得见佛闻法,证入别圆诸位也。

头像
0操作4 #
头像
4 #
0
12-03-29 13:56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
凡圣同居净土

 

下品下生——准十六观经,十二大劫,莲华方开。莲华开已,闻法欢喜,即发菩提之心,是登发心住也。

 

下品中生——经于六劫,莲华乃敷。闻说大乘甚深经典,应时即发无上道心,亦是登发心住也。

 

下品上生——经七七日,莲华乃敷。闻说甚深十二部经,信解发心,为初发心住。经十小劫,具百法明门,得小初地。即登欢喜地也。

 

中品下生——经七日已,闻法欢喜,得须陀洹。即登见地。以净土既无定性声闻,必应呼见地为初果也。过一小劫,成阿罗汉。登已辨地。

 

中品中生——七日华敷,闻法欢喜,得须陀洹。即登见地。经半劫已,成阿罗汉。亦登已办地矣。

 

中品上生——临命终时,见佛、作礼,未举头顷,即得往生。莲华寻开。闻叹四谛,即得阿罗汉道。亦登已办地。从此增进,便得横超实报净也。

 

上品下生——一日一夜,莲华乃开。七日之中,乃得见佛。于众相好,心不明了。三七日后,乃了了见,经三小劫,得百法明门,住欢喜地。从此增进,亦可例知。

 

上品中生——此紫金台,如大宝华,经宿则开。经于七日,即于无上菩提,得不退转。即证圆信。经一小劫,得无生忍,现前受记,是圆住也。

 

上品上生——如弹指顷,往生彼国;见佛闻法,悟无生忍。于诸佛前,次第受记。即证圆十住也。或从此即证寂光上上品者,至圆至顿,不思议故。

头像
0操作5 #
头像
5 #
0
12-03-29 13:56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
方便有余净土

 

方便有余土,乃是修方便道三乘所居。故 大智度论云:‘出三界外有净土,一切声闻缘觉出生其中。受法性身,非分段生。’若统论生方便土,共有九人:一者、藏教第四果。二者、藏教辟支果。是人虽生 灭度之想,自谓永入无余涅槃;不知已受变易生死之身。但以沈空滞寂,如醉如痴。直使三昧酒消,然后从禅定觉。是名方便秽土也。(智论用对同居,故亦名净。 此就方便分别,自有净秽。)三者、通教已办声闻。四者、通教辟支佛地。五者、通教七地菩萨智增上者。(若非增上,则誓扶习气,受三界身,不出三界故。)六 者、别教七住以上菩萨。七者、十行菩萨。八者、十回向菩萨。九者、圆教七信以上菩萨,三界惑尽,若非大悲增上誓力,必皆生在方便净土之中。就此七人,亦得 分为九品。故幽溪选佛图中,乃与实报寂光皆详列之。今谓:净土及圆教,并是顿超直入法门;故唯同居净土,依凭十六观经,而列九品。上三净土,皆但总列一名 而已。况同居上品,已属圆信所生,即与方便净土无别也。

Advertisement
头像
0操作6 #
头像
6 #
0
12-03-29 13:57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
实报庄严净土

 

实报净土,约修德所感称实果报言之。谓:色心无碍,身土难思;毛孔遍含刹海,十世不离刹那。此亦可分九品:初发心住,为下下品;乃至完竟妙觉,为上上品。

头像
0操作7 #
头像
7 #
0
12-03-29 13:57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
常寂光净土

 

寂光净土,约修德所显真实法性言之。谓:如智不二,依正圆融;真俗两忘,自他不二。尘尘罔非法界,念念贯彻古今。常即法身,寂即解脱,光即般若。三德秘藏,不纵不横。具足常乐我净,回超四句百非。然亦可分九品:初发心住所证,为下下品;乃至究竟妙觉所证,为上上品。

头像
0操作8 #
头像
8 #
0
12-03-29 16:12操作
只看TAAA分享
 阿弥陀佛!
头像
0操作9 #
头像
9 #
0
13-03-04 16:35操作
只看TAAA分享
原来除了凡圣同居土,上三土也分九品啊,而且还有净秽之别哦,看不懂哇
头像
0操作10 #
头像
10 #
0
13-03-04 22:38操作
只看TAAA分享
 我如果能生凡圣同居土下品下生,也是万亿年轮回以来最高兴的事了。

我一直想知道,等十二亿大劫才能见观音和势至菩萨,那么,这十二亿大劫期间我是什么状态?有同修知道吗?
Advertisement
头像
0操作11 #
头像
11 #
0
13-03-08 11:19操作
只看TAAA分享
以下是引用德州小妹在3/4/2013 10:38:00 PM的发言:
 我如果能生凡圣同居土下品下生,也是万亿年轮回以来最高兴的事了。

我一直想知道,等十二亿大劫才能见观音和势至菩萨,那么,这十二亿大劫期间我是什么状态?有同修知道吗?

师兄的这个问题,末学也很想知道。百度后的答案,贴上来。若有不周不对之处,还请师兄们指正。

头像
0操作12 #
头像
12 #
0
13-03-08 11:21操作
只看TAAA分享
《大宝积经·无量寿如来会》恭敬节录:

佛告弥勒。汝见极乐世界人住胎不。弥勒白言。世尊。譬如三十三天夜摩天等。入百由旬若五百由旬宫殿之内游戏欢乐。我见极乐世界人住胎者。如夜摩天处于宫殿。又见众生于莲华内结加趺坐自然化生。

时弥勒菩萨复白佛言。世尊。何因缘故。彼国众生有胎生者化生者。

佛告弥勒。若有众生。堕于疑悔积集善根。希求佛智。普遍智。不思议智。无等智。威德智。广大智。于自善根不能生信。以此因缘。于五百岁住宫殿中。不见佛不闻法。不见菩萨及声闻众。若有众生。断除疑悔积集善根。希求佛智乃至广大智信已善根。此人于莲华内结加趺坐忽然化生。瞬息而出。譬如他国有人来至。而此菩萨亦复如是。余国发心来生极乐。见无量寿佛奉事供养。及诸菩萨声闻之众。阿逸多。汝观殊胜智者。彼因广慧力故受彼化生。于莲花中结加趺坐。

汝观下劣之辈。于五百岁中不见佛不闻法。不见菩萨及声闻众。不知菩萨威仪法则。不能修习诸功德故。无因奉事无量寿佛。是诸人等皆为昔缘疑悔所致。譬如刹帝利王其子犯法。幽之内宫处以花观。层楼绮殿妙饰奇珍。宝帐金床重敷茵褥。名花布地烧大宝香。服御所资悉皆丰备。而以阎浮金锁系其两足。佛告弥勒。于意云何。彼王子心宁乐此不。答言不也。世尊彼幽絷时常思解脱。求诸亲识居士宰官长者近臣。王之太子虽希出离终不从心。乃至刹帝利王。心生欢喜方得解脱。

佛告弥勒。如是如是。若有堕于疑悔。种诸善根希求佛智乃至广大智。于自善根不能生信。由闻佛名起信心故。虽生彼国于莲花中不得出现。彼等众生处花胎中。犹如园苑宫殿之想。何以故。彼中清净无诸秽恶。一切无有不可乐者。然彼众生于五百岁。不见佛不闻法。不见菩萨。及声闻众。不得供养奉事诸佛。不得问于菩萨法藏。远离一切殊胜善根。彼等于中不生欣乐。不能出现修习善法。往昔世中过失尽已然后乃出。彼于出时。心迷上下四方之所。若五百岁无疑惑者。即当供养无量百千俱胝那由他佛。并种无量无边善根。汝阿逸多当知。疑惑与诸菩萨为大损害
头像
0操作13 #
头像
13 #
0
13-03-08 11:24操作
只看TAAA分享
李炳南居士答疑:

问:下品下生之人,五百劫不能闻佛说法,不能开悟与凡夫何异?佛是慈悲,能否得到佛和亲师来开示使其开悟?

答:下品下生,亦是大幸,莲胎清净,已离娑婆,居士言与凡夫何异,殊不知异之甚矣,娑婆凡夫,六道生死,莲邦下品,等是出离,虽属下下之品,亦胜无色界天,再言五百劫者,乃是记错之语,经云:‘满十二大劫,莲花方开。’按莲开迟速,关于自己业障深浅,非佛垂慈,而不平等,自心障重,不能交感故也。此等生品乃五逆十恶之辈,临终苦逼,不能观想,仅持至心称名,十念往生者,居士行不如是,毋庸多虑,不生则已,生则决不下下也。

问:阿弥陀经云:‘阿弥陀佛成佛以来于今十劫’。见注解里十劫为大劫。凡五逆十恶者,临终十念往生者为下品下生,须满十二大劫,莲花方开。但在阿弥陀佛所发愿后,彼时下品下生者,至今尚未满十二大劫,莲花未开吧。是否须待莲花开后,方能闻佛说法。在莲花未开里可自修道吗?在莲花里是什么样子呢?

答:花开见佛闻法,经有明训。在娑婆尚能修道,进入莲胎,岂能不知修道。莲花里面,光明香洁,胜于天宫。

问:观无量寿经言:下品下生者‘于莲华中满十二大劫,莲华方开’;臆者以为殆亦如娑婆之冬虫蛰居欤,不然其将是何情状?因为‘十二大劫’毕竟不是个小数位啊!幸乞指教。 答:虫蛰之喻中非。何不方之以禅定,缘蛰境昏昧,而定境寂照也,然实不如是,花虽不开,内有七宝宫殿,游嬉自在,惟不见佛闻法耳。劫数假名,取某事而记之则有劫,不记则无劫,大本云:‘并无劫数之名’,华严云‘娑婆一劫,为极乐世界一昼夜’,各有其契机之意也。今惧十二劫之数,不但受拘于有无,且更过泥于长短,经云,菩萨度众,应其所欲,尚能演七日为一劫,促一劫为七日,岂弥陀度众,而能限于劫乎?实则众生有利钝,悟有迟早,悟则花开,未悟则为花苞,是心能转变时间,而时间则不能控制于心也。

发帖回复
查看:1538|回复:12
  • 1
Advertisement
打开收藏板块打开个人中心
边缘侧滑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