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帖回复
查看:3735|回复:21
When you buy via links in posts, huaren.us may earn a commission
Advertisement

我有一些疑惑, 关于金刚经的

头像
0操作1 #
头像
1 #
0
12-02-14 17:54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不感兴趣
我有一些疑惑, 关于金刚经的
一开始,须菩提问佛, 要怎样守住三藐三菩提心. 然后接下来, 佛说了一些方法, 然后解释了这么做的重要性或者原因. 可是我的疑问是, 如何才能做到佛说的那些方法呢? 我觉得这才是真正难做到的啊. 其实我并不求能做到, 就希望能够看到一点点的进步. 但我看完佛的解说后, 还是不明白要如何踏出第一步, 就是连朝哪个方向走都没明白. 比如说佛说要排除杂念. 我就不明白要用什么方法来一步一步地排除杂念.

我的问题是不是太弱了? 各位见笑了. 不知道这里有没有人能跟我交流一下, 自己是怎样努力地按佛说的那些方法来改善自己的.

头像
0操作2 #
头像
2 #
0
12-02-14 20:25操作
只看TAAA分享

师兄,您问得好啊,像须菩提长老问的一样,其实这也是我们大家都问的问题,也是为什么学佛,为什么有各种修行方法的原因。

Advertisement
头像
0操作3 #
头像
3 #
0
12-02-14 20:42操作
只看TAAA分享
实在对不起大家!末学把南怀瑾老师讲解的金刚经 开始的部分贴得很糟糕,影响了大家的阅读和留下印象。对不起大家!
 

佛在开始就给须菩提说“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 

【佛言。善哉善哉。须菩提。如汝所说。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汝今谛听。当为汝说。】

【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唯然。世尊。愿乐欲闻。】

【佛告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降伏其心。


南老师对这部分也作了详细讲解,《金刚经说什么》第二章,第三章。











头像
0操作4 #
头像
4 #
0
12-02-14 20:47操作
只看TAAA分享
末学贴部分南怀瑾老师的讲解,师兄看看是不是能针对您问题:



这个问题太难了。一个英雄可以征服天下,没有办法征服自己这个心念;一个英雄 可以统治全世界,没有办法「降伏其心」。自己心念降伏不了,此乃圣人之难成,道之难得也!你说学法,学各种法,天法学来都没有用!法归法,烦恼归烦恼。念 咒子吗?烦恼比你咒子还厉害,你咒它,它咒你,这个烦恼真是不可收拾,就有那么厉害。所以「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这个问题问得非常之好。


善,好好的照顾自己的思想、心念、意念。譬如现在我们学佛的人,有念佛的,能念南无阿弥陀佛到达一心不乱,也不过是善护念的一个法门。我们打坐,照顾自己不要胡思乱想,也是善护念。一切宗教的修养方法,都是这三个字,金刚经重点在那里?就是善护念。大家要特别注意!




头像
0操作5 #
头像
5 #
0
12-02-14 20:50操作
只看TAAA分享
念心,我们思想是生灭的,靠不住的,一个念头起来也立刻就过去了,去追 这个念头,当它是实在的心是错误的,因为这个思想每一秒钟都在变去。

什么叫念?一呼一吸之间叫做一念。照佛学的解释,人的一念就有八万四千烦恼。烦恼不一定是痛苦,但是心里很烦。譬如,有人坐在这里,尽管金刚经拿在手上, 也在护念,他护一个什么念呢?一个烦恼之念,不高兴。自己也讲不出来为什么不高兴,连自己都不知道,医生也看不出来,这就是人生的境界,经常都在烦恼之 中。

Advertisement
头像
0操作6 #
头像
6 #
0
12-02-14 20:50操作
只看TAAA分享
在须菩提问问题时,事实上答案就出来了,这是本经的精神不同于其他经典的地方。佛抓到这个主题,答案的两句话也是画龙点 睛。所以禅宗祖师,特别推崇这一本 经,因为这一本经的经文精神特别。诸位要成佛,这两句话已经讲完了,问题与答案都在这两句话中了。「善护念」,「善咐嘱」,这两句话等于许多同学问:老师 啊,怎么做功夫呀?我现在还在练气功啊,听呼吸,念佛,你好好教我啊!还有许多人去求法,花了很多时间和金钱求个法来。法可以求来吗?有法可求吗?这是个 妄想!就是烦恼。法在那里?法在你心中,就是「善护念」三个字。「善护念」是一切修行的起步,也是一切佛的成功和圆满。这个主要的问题,就是金刚经的一只 金刚眼,也就是金刚经的正眼,正法眼藏。
头像
0操作7 #
头像
7 #
0
12-02-14 20:52操作
只看TAAA分享

因此,要成佛,要找出自己心中的自性之佛,这才叫「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我经常告诫年轻同学们:你们以为两腿一盘就叫学佛,不盘就不是学佛,那叫做修腿,不是学佛。打坐不过是修定,是练习身心向学佛路上的准备工作而已,这个观念一定要搞清楚。


那么,真正的学佛困难在什么地方呢?就是「善护念」。这三个字也就是金刚眼。须菩提说:佛啊,善男子,善女人(不是指坏蛋们,因为坏蛋们不学佛!)这一切 好人们,要想明心见性,认识自己生命的本来,求无上大道发的这个心,有个大困难,就是思想停不了,打起坐来妄想不止。有人打起坐来,不是想到丈夫,就是太 太、情人、爸爸妈妈、儿女、钞票……不打坐还好,一坐下来,眼睛一闭,万念齐飞。这就是此身烦恼不能断,也是修行第一步碰到的问题。
头像
0操作8 #
头像
8 #
0
12-02-14 20:52操作
只看TAAA分享

此心如何住


须菩提讲得很坦然,替大家发问,「云何应住?」这个心念应该如何停住在清净、至善那个境界上?「云何降伏其心?」心里乱七八糟,烦恼妄想怎么能降伏下去? 古今中外,凡是讲修养、学圣人、学佛,碰到的都是这个问题。「云何应住」这个心住不下去。如果念佛嘛!永远念阿弥陀佛做不到,不能住在这个念上,一边念阿 弥陀佛,一边心里想明天要作什么,哎呀,阿弥陀佛,老王还欠我十块钱没有收回来,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这怎么办……心住不下去!你祷告上帝,上帝也不理你 啊,你还是一样的,坏念头还是起啊!菩萨也帮不了忙。此心如何住,如何降伏其心,这许多的烦恼妄想,如何降伏下去?这是个大问题。
头像
0操作9 #
头像
9 #
0
12-02-14 20:55操作
只看TAAA分享
现在我们再回过来看佛说的这句话,善哉!善哉!你问的好啊,须菩提,照你刚才说的,佛要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是不是?须菩提说:是啊!我是问的这 个。他说你仔细听著,我讲给你听,当你有求道的心,一念在求道的时侯,就是这样住了,就是这样,这个妄念已经下去了,就好了,就是这样嘛!
头像
0操作10 #
头像
10 #
0
12-02-14 20:56操作
只看TAAA分享

实际上,这个时侯,心就是住了,就降伏了。


止住的持名念佛


「住」就是住在这里,等于住在房子里,停在那里。但是怎么样能把烦恼妄想停住呢?佛说:就是这样住。


我们都知道,学佛最困难的,就是把心中的思虑、情绪、妄想停住。世界上各种宗教,所有修行的方法,都是求得心念宁静,所谓止住。佛法修持的方法虽多,总括起来只有一个法门,就是止与观,使一个人思想专一,止住在一点上。

譬如净土宗的念佛,只念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就是专一在这一点上。
Advertisement
头像
0操作11 #
头像
11 #
0
12-02-14 20:58操作
只看TAAA分享
念阿弥陀佛是持名,等于叫妈,持他的名字。持名念佛有它的意义,不过现在我们不是讨论这个问题,而是说这一种修持的方法, 是要念到一心不乱,达到止、住的 境界。我们大家普通念阿弥陀佛,一边念,一边也照样的胡思乱想,就像一支蜡烛点在那里,虽然有蜡烛的光亮,旁边的烟却也在冒。又像石头压草,旁边的杂草还 是长出来。这种情形不能算一心不乱,因为没有住,没有止。真要念到一心不乱,忘记了自己,忘记了身体,忘记了一切的境况,勉强算是有一点点一心不乱的样 子。作到了专一,一心不乱的时侯是止,念头停止了,由止就可以得定。
头像
0操作12 #
头像
12 #
0
12-02-14 21:00操作
只看TAAA分享
假使我们做功夫有这个气魄,能把自己的思想、感觉如香象渡河,截流而过,把它切断得了,那正是净土的初 步现象,是真正的宁静,达到了止的境界。由止再渐渐的进修,生理、心理起各种的变化,才可以达到定的境界。这样,初步的修养就有基础了。现在金刚经里还没 有讲「定」,先讲「住」。
 

「住」这个字,与「止」,与「定」是不一样的,而且很不一样。

先说这个「止」。止可以说是心理的修持,把思想、知觉、感觉停止,用力把它止在一处。等于我们拿一颗钉子,把它钉在一个地方,就是止的境界。


所谓「定」,等于小孩子玩的转陀罗,最后不转了,它站在那里不动了,这只是个定的比方。


这个「住」呢!跟「止」、「定」又不一样。住是很安详的摆在那里。这些不是依照佛学的道理来说,只是依照中文止、定、住的文字意义来配合佛学的道理加以说明。

头像
0操作13 #
头像
13 #
0
12-02-14 21:02操作
只看TAAA分享
如何把烦恼降伏下去,佛答覆的那么轻松:「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就是这样住,就是这样降伏你的心。换言之,你问问题的时侯,你的心已经没有烦恼了,就在这个时侯,就是禅宗所谓当下即是,当念即是,不要另外去想一个方法。
头像
0操作14 #
头像
14 #
0
12-02-14 21:03操作
只看TAAA分享
现在讲大乘的智慧,「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你那个时侯,已经安住了;不过刹那之间你不能把握而已,因为它太快了。如果你能够把握这一刹那之间的安 住,就可以到家了。这个是重点,整个金刚经全部讲完,就是教我们如何住,也就是无所住,不须要住。前面我们提到过,一个学佛真正有修持的人,可以入定好多 天,好几个月,你看他很有功夫,但是他的功夫是慢慢累积来的,就是把此心安住。
头像
0操作15 #
头像
15 #
0
12-02-14 21:04操作
只看TAAA分享
所以大乘佛法,如何才能安住?无所住即是住。拿禅宗来讲,住即不住,不住即住。无所住,即是住。所以人生修养到这个境界,就是所谓如来,心如明镜,此心打 扫得乾乾净净,没有主观,没有成见,物来则应。事情一来,这个镜子就反应出来,今天喜怒哀乐来,就有喜怒哀乐,过去不留,一切事情过去了就不留。
Advertisement
头像
0操作16 #
头像
16 #
0
12-02-14 21:28操作
只看TAAA分享
末学也是有和师兄一样的问题,是金刚经刚好有给末学答案启示,所以末学就不自觉地对这本经书感兴趣。末学和师兄一样,现在就是如何努力做到第一步,止住念。然后如何做到 如是住。
 
末学开始读的时候,也不怎么知道其中在说什么,但经书里的话语还是会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当时还学打坐。后来在打坐中,逐渐就越来越多地感觉到金刚经里每一句话都是在教我们,每一句都在给我们加持力,只要用心去读。末学就愿意更多地读金刚经。后来感觉此经就是佛,此经所在处就是佛塔。

末学以前性子很急,心里有事睡觉都不安心,读金刚经后发现,只要一读它,自己就完全不同,很柔顺,睡觉就像小孩子一样,很舒服。我先生就发现此佛经有这个效果,很好奇阿,然后就也意愿学佛。

和师兄分享。愿能带给师兄一点信心。
头像
0操作17 #
头像
17 #
0
12-02-14 21:32操作
只看TAAA分享
师兄可以打坐或者像版上师兄一样每天坚持念佛一定时间。先要这样做起来。积累一些量,才能有一点质的变化。

头像
0操作18 #
头像
18 #
0
12-02-14 21:39操作
只看TAAA分享
 这是末学网上拷的,末学也要学这样练习自己。看看师兄是否喜欢。


原文:http://www.folou.com/viewthread.php?tid=255409&extra=page%3D1

念佛的方法:这样念上一百天,保你身体健康起来,一切内病外病都会好——南怀瑾
念佛的方法有几十种,今天我提出二、三种供大家参考。
这几种方法,多数人都可以适用,而且照这方法去做,一定可以得到好处。
现在分述如下:

第一种,叫做瑜伽念佛。

就是心默念,打坐也好,不打坐也好,自己培养了清静的心情,在那里默念。
念佛,思念要集中在胸膛以下,肚脐以上,差不多在心下胃上的位置,不在前面,而在中间,为什么要在这个位置?另外有理由,不去管它。

你总要把思念集中在这里,耳不听外边,要听这里在念佛的声音;眼不看外边,要看这里:本来看不到,好像看得到,这时心情安静,只听到内在的念「南-无-阿-弥-陀-佛」 ,字字听到清楚,慢慢的念,而都听得到。

如果听不清楚,便是心跑到外边去了。便要重新念起,念到一字一句都听清楚,连念到一百零八句,也都能够听得清楚,这样虽没有得定,但与定也差不多了。
因为念到一百零八句,能没有妄想杂念,做到一心不乱,是很不容易的。

你尽管念下去,只问耕耘,不问收获。久而久之,突然间念佛念停了,念不起来了,你再想念,还是提不起来。
这时候,你感到清清楚楚,了了然然,既不散乱,又不昏沉,这时候就是定。
此后,更需勤加练习,愈练习愈好。能做到这一步,是千难万难的事。

第二种念佛,为微声念佛。

坐着念,念的声音只有自己的耳朵恰恰听到,旁的人如果没有挨得很近,是听不到的。嘴在念「南无阿弥陀佛」,也是字字清清楚楚,耳听得到,眼好像仿佛也看得到。

每连续念了十句,暂停一下再念。当念的时候,当然没有妄想杂念,偶有妄想,这是初学的人常有的事,不去管它,还是十句的念下去。

念了十句,休息一下再念。念时必需听得清清楚楚,到后来连自己身体都忘记了,到了这境界,既不散乱,也不昏沉,也可以得定。因为散乱和昏沉, 多半为身体所障碍。

第三种念佛,为大声念佛。

但也不要大喊大叫,把气叫开来,因为这样不但不会得定,而且没有好处。所以,要把声音归纳到身的内部,一口气一口气地念。等这口气念完了,闭起嘴巴,等一会儿,由鼻子吸气,待气吸得充满了再念。

这样念上一百天,保你身体都会健康起来,一切内病外病都会好。不但如此,因为这是配合气来念,便是无上“气功”,所以念过一百天,把膀子一拉,可以发出劲来。
这种方法不但内心得清静,身体也会好。

但要注意一点,念时绝对要用鼻子吸气吸得饱满,如果念得上气不接下气,用嘴吸气,那不但不会得定,而且反有害处,身体会搅坏的。所以特别要注意,当气不足,念不下去时,就得停,进行吸气后再念。

照这样念法,心身才会得到益处,而且容易得定。念到最后,你不想念了,既不散乱,又不昏沉,这就是定。

这种念法采取大声念佛,同时会发出金刚之声,那是念的声音好像金石之声,这种声音,可以影响旁人,他们听到了也会清静,有这样大的好处。

还要注意一点:初步练习时,应当静静的念,嘴唇不过很轻微地动,牙齿不动,只有舌头在弹着,气由体内发出,这样身体才有益处,也容易得定。

作者:南怀瑾 (戈本捷、黄泽源二位居士记录)
头像
0操作19 #
头像
19 #
0
12-02-14 22:43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
多谢多谢! 南怀瑾老师说得非常有道理, 我明白一些了! 我一直误认为心住就是指心止. 现在明白了!
头像
0操作20 #
头像
20 #
0
12-02-14 23:39操作
只看TAAA分享

我觉得您的问题一点都不弱,问的都是实修实证的问题。楼上的师兄贴的南老师的开示非常好。末学也是看南老师和净空法师的开示学习金刚经,但是学习经文的意思只是开始,接下来关键的是要去做,落实到生活上。所以末学觉得您问的问题极好,一下就能看到本质,我自己念金刚经大半年了吧,最近看开示才知道要把金刚般若落实到生活的层面。


 


末学把自己学习大德开示的一些总结和体会写下来,供您参酌。


 


修行怎么做?依教奉行。就像金刚经里世尊示现的,从穿衣吃饭等等生活的点点滴滴做起。我记得这方面,净空法师当时举了一个例子,说家庭主妇每天做家务就是在行布施波罗蜜,家庭就是道场,家人就是度化的对象。我觉得这就是看你的发心吧,以修行、布施的心去做,那是在真修行;整天埋怨自己做了多少家务,那是在造业。


 


具体怎样落实到生活,我最近才稍稍有点思路。修学是有次第,所以末学觉得首先要看自己是不是做到了善男子善女人的标准。善的标准《观无量寿经》里有讲。


人天里的善男子善女人: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


小乘里的善男子善女人:在人天的基础上+受持三归、具足众戒、不犯威仪。


大乘里的善男子善女人:在小乘的基础上+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颂大乘、劝进行者。


 


我觉得开始应该把这些善的标准做到,这算是把修行落实到生活中。


 


我原来以为修行就是念经、念佛、拜佛,现在发现这样理解太狭隘了。但这不是说就不念经了,不念佛了。这些功课都是提醒自己反省自己有没有做到。我顶多算是初入门,也不是那种资质好的,一直在版上跟着各位师兄学习。以上是我学佛以来自己的理解,不知道能不能帮到您,可能有不如法的地方,也请各位师兄指正。

发帖回复
查看:3735|回复:21
Advertisement
打开收藏板块打开个人中心
边缘侧滑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