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问题是不是太弱了? 各位见笑了. 不知道这里有没有人能跟我交流一下, 自己是怎样努力地按佛说的那些方法来改善自己的.
我的问题是不是太弱了? 各位见笑了. 不知道这里有没有人能跟我交流一下, 自己是怎样努力地按佛说的那些方法来改善自己的.
师兄,您问得好啊,像须菩提长老问的一样,其实这也是我们大家都问的问题,也是为什么学佛,为什么有各种修行方法的原因。
这个问题太难了。一个英雄可以征服天下,没有办法征服自己这个心念;一个英雄 可以统治全世界,没有办法「降伏其心」。自己心念降伏不了,此乃圣人之难成,道之难得也!你说学法,学各种法,天法学来都没有用!法归法,烦恼归烦恼。念 咒子吗?烦恼比你咒子还厉害,你咒它,它咒你,这个烦恼真是不可收拾,就有那么厉害。所以「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这个问题问得非常之好。
善,好好的照顾自己的思想、心念、意念。譬如现在我们学佛的人,有念佛的,能念南无阿弥陀佛到达一心不乱,也不过是善护念的一个法门。我们打坐,照顾自己不要胡思乱想,也是善护念。一切宗教的修养方法,都是这三个字,金刚经重点在那里?就是善护念。大家要特别注意!
什么叫念?一呼一吸之间叫做一念。照佛学的解释,人的一念就有八万四千烦恼。烦恼不一定是痛苦,但是心里很烦。譬如,有人坐在这里,尽管金刚经拿在手上, 也在护念,他护一个什么念呢?一个烦恼之念,不高兴。自己也讲不出来为什么不高兴,连自己都不知道,医生也看不出来,这就是人生的境界,经常都在烦恼之 中。
因此,要成佛,要找出自己心中的自性之佛,这才叫「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我经常告诫年轻同学们:你们以为两腿一盘就叫学佛,不盘就不是学佛,那叫做修腿,不是学佛。打坐不过是修定,是练习身心向学佛路上的准备工作而已,这个观念一定要搞清楚。
此心如何住
实际上,这个时侯,心就是住了,就降伏了。
止住的持名念佛
「住」就是住在这里,等于住在房子里,停在那里。但是怎么样能把烦恼妄想停住呢?佛说:就是这样住。
我们都知道,学佛最困难的,就是把心中的思虑、情绪、妄想停住。世界上各种宗教,所有修行的方法,都是求得心念宁静,所谓止住。佛法修持的方法虽多,总括起来只有一个法门,就是止与观,使一个人思想专一,止住在一点上。
譬如净土宗的念佛,只念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就是专一在这一点上。「住」这个字,与「止」,与「定」是不一样的,而且很不一样。
先说这个「止」。止可以说是心理的修持,把思想、知觉、感觉停止,用力把它止在一处。等于我们拿一颗钉子,把它钉在一个地方,就是止的境界。
所谓「定」,等于小孩子玩的转陀罗,最后不转了,它站在那里不动了,这只是个定的比方。
这个「住」呢!跟「止」、「定」又不一样。住是很安详的摆在那里。这些不是依照佛学的道理来说,只是依照中文止、定、住的文字意义来配合佛学的道理加以说明。
我觉得您的问题一点都不弱,问的都是实修实证的问题。楼上的师兄贴的南老师的开示非常好。末学也是看南老师和净空法师的开示学习金刚经,但是学习经文的意思只是开始,接下来关键的是要去做,落实到生活上。所以末学觉得您问的问题极好,一下就能看到本质,我自己念金刚经大半年了吧,最近看开示才知道要把金刚般若落实到生活的层面。
末学把自己学习大德开示的一些总结和体会写下来,供您参酌。
修行怎么做?依教奉行。就像金刚经里世尊示现的,从穿衣吃饭等等生活的点点滴滴做起。我记得这方面,净空法师当时举了一个例子,说家庭主妇每天做家务就是在行布施波罗蜜,家庭就是道场,家人就是度化的对象。我觉得这就是看你的发心吧,以修行、布施的心去做,那是在真修行;整天埋怨自己做了多少家务,那是在造业。
具体怎样落实到生活,我最近才稍稍有点思路。修学是有次第,所以末学觉得首先要看自己是不是做到了善男子善女人的标准。善的标准《观无量寿经》里有讲。
人天里的善男子善女人: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
小乘里的善男子善女人:在人天的基础上+受持三归、具足众戒、不犯威仪。
大乘里的善男子善女人:在小乘的基础上+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颂大乘、劝进行者。
我觉得开始应该把这些善的标准做到,这算是把修行落实到生活中。
我原来以为修行就是念经、念佛、拜佛,现在发现这样理解太狭隘了。但这不是说就不念经了,不念佛了。这些功课都是提醒自己反省自己有没有做到。我顶多算是初入门,也不是那种资质好的,一直在版上跟着各位师兄学习。以上是我学佛以来自己的理解,不知道能不能帮到您,可能有不如法的地方,也请各位师兄指正。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编辑
登录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