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帖回复
查看:1922|回复:22
When you buy via links in posts, huaren.us may earn a commission
Advertisement

念佛念到佛菩萨来给你讲经

头像
0操作1 #
头像
1 #
0
12-02-13 12:51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不感兴趣
念佛念到佛菩萨来给你讲经
 这几天有个佛7 念佛, 就是大家到一起从早到晚念阿弥陀佛, 一共念7天。 特别殊胜的是有一位师傅来带佛7.

我周日去参加了一天, 遇到一位阿姨, 她说她有时候念的时候就能感觉到佛在空中给她讲经, 什么高深的经她都能听懂。 我才知道, 原来念阿弥陀佛这么的殊胜, 一句佛号什么都包括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2/13 13:08:36编辑过]

头像
0操作2 #
头像
2 #
0
12-02-13 16:54操作
只看TAAA分享
 赞叹这位阿姨精进! [em68]
Advertisement
头像
0操作3 #
头像
3 #
0
12-02-13 16:55操作
只看TAAA分享
但是“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大家遇到各种境界都不要执着呀。

楞严经云:不作圣心,名善境界,若作圣解,即受群邪。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2/13 16:55:31编辑过]

头像
0操作4 #
头像
4 #
0
12-02-13 16:57操作
只看TAAA分享
请看楞严经这段:
又以此心。内外精研。其时魂魄。意志精神。除执受身。余皆涉入。互为宾主。忽于空中。闻说法声。或闻十方。同敷密义。此名精魄。递相离合。成就善种。暂得如是。非为圣证。不作圣心。名善境界。若作圣解。即受群邪。
头像
0操作5 #
头像
5 #
0
12-02-13 17:10操作
只看TAAA分享
能遇到五十种阴魔境界,是好事情啊,不精进还遇不到呢

这是磨难,也是考验,在考验中有大进步。
Advertisement
头像
0操作6 #
头像
6 #
0
12-02-13 17:11操作
只看TAAA分享
念佛念到一心不乱,不就是修禅定吗?
有了禅定,种种智慧就会现前啦

[em52]
头像
0操作7 #
头像
7 #
0
12-02-13 18:58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
以下是引用假名字在2/13/2012 5:11:00 PM的发言:
念佛念到一心不乱,不就是修禅定吗?
有了禅定,种种智慧就会现前啦


对啊, 所以一句佛号就什么别的都不用修了, 都包含了。
头像
0操作8 #
头像
8 #
0
12-02-13 19:00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
以下是引用假名字在2/13/2012 4:55:00 PM的发言:
但是“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大家遇到各种境界都不要执着呀。

楞严经云:不作圣心,名善境界,若作圣解,即受群邪。

谢谢提醒, 是要小心招像。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2/13 16:55:31编辑过]
头像
0操作9 #
头像
9 #
0
12-02-14 01:03操作
只看TAAA分享
我最近一边拜佛,心里一边默念佛号,感觉比起静坐出声念佛,更容易专注, 妄念少,也不会昏沉。这样的效果是一样的吗?
头像
0操作10 #
头像
10 #
0
12-02-14 09:36操作
只看TAAA分享
德州小妹师兄,您能否找到楞严经里面的大势至菩萨的念佛法门,那里有念佛法门的要领,大势至菩萨就是这样成道的。
能否劳驾您仔细研读再和大家一起分享吗?
以下是引用德州小妹在2/14/2012 1:03:00 AM的发言:
我最近一边拜佛,心里一边默念佛号,感觉比起静坐出声念佛,更容易专注, 妄念少,也不会昏沉。这样的效果是一样的吗?
Advertisement
头像
0操作11 #
头像
11 #
0
12-02-14 10:52操作
只看TAAA分享
这样很好阿

以下是引用德州小妹在2/14/2012 1:03:00 AM的发言:
我最近一边拜佛,心里一边默念佛号,感觉比起静坐出声念佛,更容易专注, 妄念少,也不会昏沉。这样的效果是一样的吗?
头像
0操作12 #
头像
12 #
0
12-02-14 11:11操作
只看TAAA分享
我只知道这个: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忆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无量 光;十二如来,相继一劫。其最后佛,名超日月光;彼佛教我,念佛三昧。譬如有人,一专为忆,一人专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见非见。二人相忆,二忆念 深;如是乃至从生至生,同于形影,不相乖异。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若子逃逝,虽忆何为?子若忆母,如母忆时,母子历生,不相违远。若众生心,忆 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如染香人,身有香气;此则名曰:香光庄严。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今于此界,摄念 佛人,归于净土。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

总结成八个字,就是“都摄六根,净念相继”。
以下是引用假名字在2/14/2012 9:36:00 AM的发言:
德州小妹师兄,您能否找到楞严经里面的大势至菩萨的念佛法门,那里有念佛法门的要领,大势至菩萨就是这样成道的。
能否劳驾您仔细研读再和大家一起分享吗?
头像
0操作13 #
头像
13 #
0
12-02-14 11:12操作
只看TAAA分享
http://www.dizang.org/wd/nf/121.htm

问:“‘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这是无相念佛,这样修不知道好不好?如法否?”

  答:这一段经文是《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里面的,怕的是你把意思会错了,所以读经一定要正确的理解它的意思。这地方不是无相念佛,与无相有相 不相关,它是指导我们念佛重要的原理原则。什么叫“都摄六根”?就是把六根收回来,不要向外去攀缘。譬如我们一般人眼贪色,看到自己喜欢的东西总想多看几 眼。“都摄”就是叫你把看收回来,不要看外面这些境界。不是叫你不看,是不必多看,一眼过去就够了,何必还要多看?多看里面就增长贪心,就起了欲的念头。 耳也不要多听,舌也不要多尝,六根可以接触外面的境界,决定不能够起贪瞋痴慢,决定不能有占有、控制的念头,这叫做“都摄六根”,你的心才会清净,是这个 意思。佛菩萨教给我们,六根不要攀缘外面,应当向内去缘,“内”是什么?自性!观世音菩萨用这方法,“反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楞严经》上所说的。

  什么叫“净念相继”?这句话是讲念佛的要领,净是清净心,没有妄想、没有杂念、没有分别、没有执着,万缘放下,这个心是清净心,用这个心来念, 这叫净念;换句话说,清净心里决定没有夹杂,心里头只有一句佛号,除一句佛号之外不夹杂任何东西。我们平常开口念佛也好,心里头默念也好,大声念也好,小 声念也好。所以这地方不是讲无相念佛,它是讲念佛的总纲领、总原则。无论大声小声,有念佛不出声,嘴巴在动叫金刚持,有完全默念,都可以,决定不夹杂。 “相继”是一句接一句,不间断。实在说这两句话,就是《西方确指》里面所讲的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就是这个意思。如何保持我们的念佛功夫?不怀疑、不 夹杂、不间断,这样“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这是果报。“都摄六根,净念相继”这是因,修这个因,一定得到“现前当来必定见佛”的果报。所以这 是念佛最重要的纲领,无论是实相念佛、观想念佛、观相念佛、持名念佛,都不能离开这个原则。(净空法师《学佛问答》21-90-89)


问:“怎样念佛,才得到三昧?”

  答:功夫成片就是三昧。三昧高下浅深,差别很多。就是功夫成片,也有三辈九品,我们一般凡人得这个念佛三昧是很可能得到的。至于说到事一心不 乱,是念佛高等的三昧;理一心不乱,是最高的念佛三昧;我们一般人在一生当中未必能够得到。因为事一心不乱,见思烦恼断了;理一心不乱,破一品无明、证一 分法身,所以生到极乐世界是生实报庄严土;事一心,生方便有余土;功夫成片,这是最低的,生凡圣同居土。

  你要问怎样才能够得到?大势至菩萨跟我们讲的方法非常之好,他老人家教我们:“都摄六根,净念相继。”这是念佛根本的开示。“都摄六根”用现在 的话来讲,就是收心。我们凡夫六根往外面六尘境上跑,眼喜欢看、耳喜欢听,都被烦恼习气所转。菩萨教给我们,我们把六根收回来,眼不去看外面境界,专看阿 弥陀佛;耳也不去听外头音声,专听佛号;这样收回来,一心专注,这样就能容易成就三昧。他讲的“净念相继”,净念,不夹杂就是净念,念佛还夹杂着疑惑、夹 杂着妄想,净念就不能成就;相继是相续不断。实际上觉明妙行菩萨讲的这三句就是大势至菩萨所说的,他把话换一个说法:“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不怀 疑、不夹杂”就是净念,“不间断”就是相继。非常非常重要。所以菩萨教给我们:“少说一句话,多念一句佛,打得念头死,许汝法身活。”要把妄想杂念断掉, 这些东西是生死根本,绝对不是好东西。(出处同上 21-90-13)


问:“请问如何持名?记得老法师曾经说过,‘一句佛号里面三心具足,直心、深心、回向发愿心’,三心是菩提心,菩提心具足。也有古德曾经讲: ‘佛号一起,念念求佛接引。’大势至菩萨教‘都摄六根,净念相继’。请问净念里面是否应有阿弥陀佛的相,或西方极乐世界的相,或发愿求生的相?法师慈悲请 开示。”

。。。。。。

念佛加上观想,观想佛来接引或观想西方极乐世界,也有可能帮助你断妄想,不至于一面念佛一面打妄想。妄想夹杂在佛号里面,把佛号的功德全部都破坏掉了。你 加观想,行!加观想可以。因为观想也是念佛,《十六观经》里面讲观想念佛、观像念佛,这个行,这是如法的。至于大势至菩萨讲的“都摄六根,净念相继”,这 两句话是念佛法门里面的总纲领,也就是佛要怎么念法。六根是我们眼耳鼻舌身意,眼,张开眼睛喜欢看外面境界,竖起耳朵喜欢听音声,我们的心总是从六根往外 跑。“都摄”,“摄”是收回来,这叫都摄六根,收回来。大势至菩萨这样教我们,中国古时候孟夫子也是这样教人,《孟子》里面说,“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 而已”。我们心都攀缘外面境界,你能够把心收回来就是学问。可见得孟子的收心,跟大势至菩萨“都摄六根”的意思完全相同。这样我们的心就清净,清净心念佛 叫“净念”,净念里面决定没有怀疑、没有夹杂。不怀疑、不夹杂,这叫净念,“相继”是不间断。用这个原则来念佛,哪有不成就的道理!所以这是很重要的开 示。(出处同上 21-90-39)


这位同修问:“对治昏沉、对治妄念,最好的方法是什么?”

  答:对治昏沉的方法,是经行、拜佛。所以通常我们的念佛堂,现在是因为人多没法子,像这么大的念佛堂,多少人使用合适?一百个人最理想。当中是 拜佛的区域,四周围是绕佛的区域,两旁是止静的区域,把这个地区划分开来。容易昏沈,绕佛、拜佛,用这个方法来对治。妄念多的时候,用止静,止静跟禅定没 有两样。方法没有一定,要懂得自己调节;用什么方法有效,你就用什么方法。总而言之,这两种是一切众生的通病,个个都有的。我们要找出有效的方法来对治, 这样子才好。(净空法师《学佛问答》21-90-12)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2/14 11:23:27编辑过]

头像
0操作14 #
头像
14 #
0
12-02-14 11:25操作
只看TAAA分享
用自己的话总结一下上面的开示,就是“不看不闻六根事,一心只在弥陀号”。
头像
0操作15 #
头像
15 #
0
12-02-14 11:30操作
只看TAAA分享
看到这个,顺便借楼分享一下。

http://www.xuefo.net/nr/article1/14466.html

印光大师:如何劝亲信佛?

自己改恶修善,一心念佛。凡一切亲故并有缘之人,亦当以此教之。其反对之人,当作怜悯想,不可强制令行。按牛头吃草,万万做不得。若曰我一心念佛,诸事不 理。不唯与世法有碍,亦不与佛法相合。素位而行,方为得之。劝人念佛修行,固为第一功德。然下而妻子兄弟,上而父母祖妣,皆当劝之。倘不能于家庭委曲方 便,令吾亲属,同得不思议即生了脱之益。便为舍本逐末,利疏而不计利亲。其可乎哉?(增广卷一·复永嘉某居士书六)

心能造业,心能转业。 须心极诚恳,方有实效。为人子者,曲从世礼,为亲所制,不得不行,持酒荐腥,亦无不可。但须心中常为亲忏悔宿业,冀其回心。有机可乘,婉言劝谕,是为真 孝。若只知从世礼,不发度亲之心。则是见亲落井,随之下石,以期立即殒命也。是故亲无信心,当曲从以行世礼。亲有信心,宜依法以益慧命。相宜而行,庶两各 有益也。(文钞三编卷四·复卓智立居士书七)

所言令慈在堂,固宜以此理奉劝,令其生信念佛,以期出生死海,何可谓为过傲。父母爱子之心, 无所不至。彼若知其有益,岂有不肯赞许之理。彼若不知其益,尤宜多方启迪。俾生我者,得佛法之实益,是之谓孝。如彼固执己见,不肯生信,但当代为忏悔罪 业。诚之所至,金石为开,况母子天性相关。汝果真诚为亲忏悔,亲必有蒙三宝加被,转生信心之日。(文钞三编卷三·复马宗道居士书一)

若父母天性与佛相反,当至诚代父母持念回向,消除宿业。久而久之,自会生信修持。诚之所至,金石为开。况父子天性相关,而有不能转移之理乎。(文钞三编卷三·复马宗道居士书一)
 


Advertisement
头像
0操作16 #
头像
16 #
0
12-02-14 14:17操作
只看TAAA分享
 德州小妹 师兄说得真好
头像
0操作17 #
头像
17 #
0
12-02-16 08:29操作
只看TAAA分享
谢谢师兄分享![em52]
阿弥陀佛。

末学有一点小补充,只是末学从另一个角度粗浅的见解:
净空法师说不看,并不是说完全闭上眼睛,堵上耳朵。
法师说看一眼就行了是指:外界发生一件事,我们往往是看了一眼,心里就生了妄念,就还想看,这都是“妄想”和”执着“。
比如,我们在橱窗里看见了很漂亮的香奈儿的衣服或者包包,都会心里想”真好看“,这就着相了!
着了这个相,就会进一步想”我要买“,然后可能想”我买不起“,抑或”我老公怎么不给我买“,抑或”凭什么某某有,我没有”。
若是跟着妄念走,就是“迷”。
若是能提起佛号,就是”觉“,就是在无边的生死苦海中,猛的回头,正所谓,苦海无边回头是岸!

平时修行时磨刀,遇到事的时候才是用磨好的刀来砍柴,能不能用金刚宝剑来斩断这种种贪爱妄想,就是功夫的体现。
一切山河大地,一切金石草木,都是我们清净无染的佛性的体现,知道这个,我们就可以不贪爱,也不恐惧。
末学站在德州小妹师兄的肩膀上总结一下:“处处皆弥陀,念念在弥陀”。

以下是引用德州小妹在2/14/2012 11:25:00 AM的发言:
用自己的话总结一下上面的开示,就是“不看不闻六根事,一心只在弥陀号”。
头像
0操作18 #
头像
18 #
0
12-02-20 14:29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
刚刚做完佛7, 这一次有师傅每天晚上根据大家当天的情况进行开式, 非常的殊荣, 师傅讲了很多小故事来渡大家。
第一天, 师傅就说了到底要怎么念佛

师傅提到了上边大家见到的念佛圆通章, 我们就应该按照这个来念。 人的分别实际上是在第六识上, 前5识都是没有分别的, 比如你听到了声音就是听到了, 看树就是看到了, 但是你如果接着想到, 哦, 这个声音是XX发出来的, 这个树是绿色的, 这个就是第六识在分别的。 那么我们念佛的时候, 就是要专注在这句阿弥陀佛上, 师傅建议不打扰别人的时候念出来, 耳朵听着, 这样能帮助控制第六识, 不去想。所以说的就是都摄六根,净念相继。 六根就是这六识, 尤其是第6识, 这个是我们的分别所在。

同时要注意, 念佛时千万不要和感情走, 有的人会念念很悲伤, 感觉到世间的苦, 有的人会念念很快乐, 感觉到学佛的好处,或心理的开心,  这些感觉都是障碍, 如果放任不管, 容易着魔, 所以一定要专注在佛号上, 别的什么感觉都不要有, 会去追求。 如心经上讲的, 没有受想行识, 没有香味触发。

在来, 什么时候念佛呢, 大家生活都很忙啊。 如果一定要挤出时间来, 不容易啊, 那么师傅又说了, 在生气的时候念佛, 在打妄想的时候念佛, 在心烦的时候念佛,有那个时间做这些事情, 拿还不如拿来念佛的。 大家可以联系联系这个。 如果很生气时。 很容易心情就平静下来了。
头像
0操作19 #
头像
19 #
0
12-02-22 02:07操作
只看TAAA分享
以下是引用德州小妹在2/14/2012 1:03:00 AM的发言:
我最近一边拜佛,心里一边默念佛号,感觉比起静坐出声念佛,更容易专注, 妄念少,也不会昏沉。这样的效果是一样的吗?

这样很好,我这样有几个月了,每天尽量做到早晨108次,边拜边念,这样有时候会不知自己身在何处,有时候又完全把自己忘了,拜累了就静坐,效果非常好,感应也越来越强。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2/22 2:09:23编辑过]

头像
0操作20 #
头像
20 #
0
12-02-22 09:16操作
只看TAAA分享
这样边拜边念一定要注意是默念或金刚念, 不能出声, 否则伤气

以下是引用flying_pipi在2/22/2012 2:07:00 AM的发言:

这样很好,我这样有几个月了,每天尽量做到早晨108次,边拜边念,这样有时候会不知自己身在何处,有时候又完全把自己忘了,拜累了就静坐,效果非常好,感应也越来越强。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2/22 2:09:23编辑过]
发帖回复
查看:1922|回复:22
Advertisement
打开收藏板块打开个人中心
边缘侧滑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