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帖回复
查看:1567|回复:7
  • 1
When you buy via links in posts, huaren.us may earn a commission
Advertisement

净空法师法语:你能辨别鬼神附身冒充佛菩萨吗

头像
0操作1 #
头像
1 #
0
11-11-21 21:47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不感兴趣
净空法师法语:你能辨别鬼神附身冒充佛菩萨吗
 

1.有很多附身的,是鬼神冒充佛菩萨,不是真的佛菩萨来的,你要有能力辨别。你要把假的当作真的,那你就上当了。

怎么辨别法?他附身来跟你谈话,他讲的很有道理,跟经上讲的没有两样,这是真的;他讲的跟经上讲的不一样,胡说八道,那是假的。

2.经典就是标准!如果他批评经典、毁谤经典,甚至还要改造经典,那些都是妖魔鬼怪,我们要认清楚,不能上他的当。

纵然他说他是什么佛再来,佛再来也不会改经,为什么?佛佛道同,佛的见解完全相同。如果他说哪个佛说得不对,那他一定是妖魔鬼怪。

3.佛佛道同!古佛、今佛,此界佛、他界佛所讲的,都是一样的,诸法实相是一样的,他怎么会讲成两样?讲成两样,那就是没开悟,没有见到真相,胡说八道,妖言惑众。

4.再给诸位说,诸佛菩萨肯定是慈悲,你要真正跟他接触,你心地清净、智慧增长,身上什么习气毛病都会去掉。如果你跟他接触,你还是有贪嗔痴慢的习气,那肯定是妖魔鬼怪!哪里是佛菩萨?起贪嗔痴慢是造罪业,佛菩萨没有贪嗔痴慢。

 

头像
0操作2 #
头像
2 #
0
11-11-22 00:20操作
只看TAAA分享

请教师兄,佛菩萨不是都不表明自己是佛菩萨吗?是不是表明了身份就不是佛菩萨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11/22 0:20:45编辑过]

Advertisement
头像
0操作3 #
头像
3 #
0
11-11-22 00:46操作
只看TAAA分享
世尊留下的教训是:如果表明自己的身份,就得立刻离世。比如说,宣化上人就是在临终告诉弟子自己的身份的。
所以如果表明自己身份,还好好的在世的,大概就是神魔所化,而不是佛菩萨所化了。
以下是引用beidou5在11/22/2011 12:20:00 AM的发言:

请教师兄,佛菩萨不是都不表明自己是佛菩萨吗?是不是表明了身份就不是佛菩萨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11/22 0:20:45编辑过]
头像
0操作4 #
头像
4 #
0
11-11-23 01:03操作
只看TAAA分享
请教师兄,刚看到您的签名,“一、不杀生而慈心于仁......十、不愚痴而多闻增智。” 这是出自哪里啊?是在家学佛的规则吗?
头像
0操作5 #
头像
5 #
0
11-11-23 02:28操作
只看TAAA分享
这是十善业。出自《十善业道经》。师兄可以参考这里,净空法师讲解十善业道经。
http://book.515888.net/books2/1804.htm#a02

或者wiki上的《十善业道经》: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8D%81%E5%96%84%E4%B8%9A%E9%81%93%E7%BB%8F

净空法师十分推崇在家人首先做好: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老法师常说,经里讲的,善男子善女人,怎么怎么样,就能往生极乐。“你是善男子善女人吗?‘善’的标准,就是十善业。”

我签名的那段话,是在这里找到的:
http://fo.ifeng.com/changshi/detail_2009_09/24/250760_0.shtml
以下是引用beidou5在11/23/2011 1:03:00 AM的发言:
请教师兄,刚看到您的签名,“一、不杀生而慈心于仁......十、不愚痴而多闻增智。” 这是出自哪里啊?是在家学佛的规则吗?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11/23 2:54:04编辑过]

Advertisement
头像
0操作6 #
头像
6 #
0
11-11-23 19:54操作
只看TAAA分享
多谢师兄,看净空法师的视频,总会讲到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总想着去查查什么是十善业,总是忘记,现在总算是知道了。
头像
0操作7 #
头像
7 #
0
11-11-29 11:09操作
只看TAAA分享
 
  1. 不杀生:谓不杀害一切物命,即是止杀之善。非但不杀,还当行放生之善。
  2. 不偷盗:谓不窃取他人财物,即是止偷盗之善。非但不盗,还当行布施之善。
  3. 不邪淫:谓不行邪淫情欲事,即是止淫之善。既除邪淫,还当行清净梵行之善。
  4. 不妄语:谓不利用虚言诳惑他人,即是止妄语之善。既不妄语,还当行实语之善。
  5. 不两舌:谓不在中间挑拨离间,即是止两舌之善。既不两舌,还当行劝人和合之善。
  6. 不恶口:谓不粗言恶语骂辱他人,即是止恶口之善。既不恶口,还当行柔和软语之善。
  7. 不绮语:谓不阿谀奉承、花言巧语,即是止绮语之善。既不绮语,还当行质直正言之善。
  8. 不贪欲:谓不贪着情欲财富、贪得无厌,即是止贪之善。既不贪欲,还当行清心寡欲之善。
  9. 不嗔恚:谓不生暴躁、忿怒之心嗔恨于人,即是止嗔之善。既不嗔恚,还当行慈悲忍辱之善。
  10. 不邪见:谓不持邪见偏见异见、执非为是,即是止邪见之善。既不邪见,还当行正信正见之善。
头像
0操作8 #
头像
8 #
0
11-11-29 11:11操作
只看TAAA分享
一切恶业都来自身口意。
妄心一动,就要觉察,觉后当照,照之即转,当下心空,即得定,般若即是,切莫它求。

阿弥陀佛。
发帖回复
查看:1567|回复:7
  • 1
Advertisement
打开收藏板块打开个人中心
边缘侧滑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