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阿毗达磨》中云:“懒惰属于愚痴,是障碍善法的一种心法。”归纳起来,懒惰有三种:同恶懒惰、耽著恶事懒惰、自轻凌懒惰。有了这三种懒惰,善法始终不能成功。大家平时应该观察自己的相续,是不是这三种懒惰把你捆得死死的,一点自由也没有?
下面解释一下各自的含义:
一、同恶懒惰:
所谓的同恶懒惰,也叫推延懒惰,将当下应做的事往下推延,做任何一件善事,他不立即开始执行,而是以各种借口拖延——“今天太累了,我要好好休息,明天再说吧。”于是今日推明日,明日推后日,就这样一直耽误下去。
这种得过且过的做法,就叫同恶懒惰。一旦有这种毛病,那么自己的修行将会遇到很大障碍,甚至终生一事无成。华智仁波切说过:“修行佛法当如饿牛吃草一样。”需要一刻也不耽误地努力,如果找理由推延,那每个人都会有找不完的理由,会无限期地推下去,如果不断除它,那我们无论有多少美妙的计划,也会“明日复明日”地推下去,其结果也只有“万事成蹉跎”而已。
二、耽著劣事懒惰:
耽著劣事,指贪执散乱于无意义的世俗劣事,而把修行善法搁置不顾,这也是一种懒惰的表现。世间人整天将自己的精力、时间放在那些毫无意义的琐事上,搞农务忙工商业,吃喝玩乐等等,围绕这些而虚度人生。如果一个修行人,不能舍弃这些世间法,那么他也就陷入了耽著劣事懒惰之中,在那些与解脱无关的琐事、劣事中,虚耗时光。大家对此特别要注意,现在这种末法时代,很多出家人没有将闻思修行解脱法当作自己的任务,而是彻头彻尾陷入劣事懒惰之中了。我们虽然住在寂静深山,有些人还是有这类毛病,自心没有放在解脱法方面,而是在里里外外干许多琐事,到处修房子、求美食……严重地干扰修行。无垢光尊者在《三十忠告论》中说:“住家之时致力严饰屋,寂静山间寻求圆满福,琐事令自人生虚耗因,断尽诸事即是吾忠告。”每一个欲求真实利益者,断尽琐事,这是圣者的忠告啊!
三、自轻凌懒惰:
自轻凌,指自己轻视自己,认为自己什么能力也没有,什么法也修不成,因此而自暴自弃,甘于堕落。许多人说:“啊,我太笨了,没有学过文化,年纪大了,身体不好,烦恼业障重,前世没积善根……”于是把闻思修什么都给放下不顾,浑浑噩噩地虚耗光阴,这其实是找借口偷懒的表现。每个有情都有如来藏,都具足如来德相,而你却自我轻蔑,自甘堕落,这没有任何理由,不管你现在如何,只要能勇于改造自己的毛病、缺点,一点点踏实地修行下去,无有不可成佛的众生。因此,有自轻凌懒惰者,一定要反省自己,这种毛病除了障碍精进修法外,不会带来任何好处,而且对此只要能一步步踏实地修行改造。
我们在修行的过程中,不利因素肯定存在,也会有一些烦恼障碍,但只要肯精进,不管再忙、再累、再怎么样,也有成就的机会。所以大家要自强、自信,有漏的身体,谁没有疾病?谁没有烦恼?这些都是正常现象。尽管如此,有些人还是很精进,为什么呢?就是因为他心的力量比较强,做任何一件事情,没有意义的尽量放下,有意义的就坚持到底。
以上讲了三种懒惰,大家首先务必要认识,认识之后,下面分别讲了断除的方法:
辛一(断除同恶懒惰)分二:一、认识因;二、断除彼。
壬一、认识因:
贪图懒乐味,习卧嗜睡眠,
不厌轮回苦,频生强懈怠。
同恶懒惰的产生有三种因:一、贪图舒适快乐的感受;二、喜欢躺卧床席,爱好睡懒觉;三、对轮回的痛苦不起厌离心。有了这三种因,便会屡屡生起强而有力的懈怠。龙猛菩萨在《中观宝鬘论》中也讲了同恶懒惰的一些因,基本上与本论相同。下面一一具体分析:
一、“贪图懒乐味”:
有些人整天坐在家里,像马上要离开人间一样,连上课都不愿意,其实身体一点病都没有。甚至有些年轻人,明明身体非常好,却请病假不上课。我通过某些途径了解,有些据说非常严重的“病人”,身体特别健康,一看他的脸色和饮食,就知道精力充沛,应该没有病。但由于他的相续中有了同恶懒惰,只要一有机会,就在家里靠着或躺着,什么也不做,好几个小时一会儿就过去了。这种人整天无所事事,什么事都不想干,什么事都往下推,这种习惯会越来越厉害,到最后只有一点劳累都不受,他才能感觉到无拘无束、自由自在。
二、“习卧嗜睡眠”:假如身体姿势不端正,要么靠着、要么躺着,气脉会不通畅,进而引起身心昏沉,这样之后,懒惰自然而然会生起。
其实,我们的睡眠是可以断除的,否则对修行有障碍。修行人应该学会调整睡眠,纵然无法完全断除,尽量减少也是可以的。倘若保持坐姿端正,则不需要睡得那么多。《大师在喜马拉雅山》一书中,有位九十六岁的瑜伽圣女,她从不躺下睡觉,而是彻夜静坐。作者问:“您为什么不用睡觉?”她回答道:“喜欢瑜伽三昧的人,为什么要睡得像猪一样?”
三、“不厌轮回苦”:对轮回没有厌离心,对有生皆苦好像没有感觉,所以就睡得特别香。太阳都已经出来了,但把窗户关得黑黑的,还在那里蒙头大睡。懒散的人往往很喜欢睡懒觉,一天到晚不管其他事,天还没黑便闭眼伸腿,呼呼大睡,一直睡到第二天,太阳升得很高还不愿意起床。好像一切烦恼痛苦随着他的睡眠已经从世界上消失了一样。萨迦班智达在格言中说:“诸人寿短其一半,夜间入眠如死亡。”人活一百年,就有五十年在蒙头睡觉中,这段时间其实与死亡没多大差别,不管外境有多大的苦难灾祸,他似乎也没有什么忧虑。经常这样贪著懒乐睡眠,这种人对三界轮回就如火坑的痛苦根本不会生起厌离心,因为他经常陷于昏昏沉沉中,对外境什么事都不会去干,也不会去想,这样怎么可能了知轮回苦患呢?他反而会觉得整日安逸无事,懒洋洋的舒适感觉比神仙还快活。看世间那些懒惰的人,懒散惯了,即使无衣无食,也不愿去像别人那样靠劳动过生活;到最后他的懒散习惯彻底消磨了自己的勇气,懈怠烦恼将完全控制他,他就会像笑话故事中那位懒人一样,烧饼套在脖子上也懒得动手去送进口里,而情愿躺着饿死。
《阿毗达磨》中说:“懒惰属于愚痴,是障碍善法的一种心法。”《正法念处经》中说:“谁有懒惰,必无佛法。”为懒惰习惯所缚者,他对善法方面的精进肯定是没办法发起来,如同巨石所覆下的种子无法冒出苗芽一样。人们平时的想法与生活习惯,能有力地熏习起习气,如果经常想舒适,喜欢躺卧睡懒觉,懒惰的习气就会越来越严重;如果朝相反的方向熏习,那就会越来越精进。因此,大家对自己的生活习惯也应作一番检查,断除那些能产生懒散的习惯,不管自己的习惯有多顽固,只要肯踏踏实实去改,世人常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总会有一天,你的习惯能扭转过来。当然要断除懒惰,除了从生活习惯上下手外,最根本的是从内心下手,让自己对轮回过患、人寿无常等生起定解。
生起同恶懒惰的主要原因,是没有了知生死轮回的痛苦与无常。作为人,本应与旁生有区别,能清醒了知自己的处境与潜在危险,然而大多数人,对轮回与无常方面的知识一点也不知道,恒时处于浑浑噩噩中,对自身的安危毫无了知。有些人受过一些佛教教育,对轮回与无常等有所了解,但只是浮于表面,没有从内心生起定解,因而不能将所学的理论运用到实际中去,不能断除懒散习气,仍陷于得过且过的懒惰中。
每一个懒惰懈怠的人,其实已经陷入了无明愚痴的大网中,为自己所贪图懒散放逸的习气网所缠缚。懒惰懈怠如同无明烦恼猎人所布下的猎网,如果自己不从中挣脱出来,那么纵然在形象上出家闻法也不会得到什么成就。烦恼巨网地缠缚下,自己只有毫无自主地沉沦在生死轮回牢狱中,不断地感受着种种难忍痛苦。我们在今生遇到了殊胜的善知识,获得了暇满人身宝,也闻思了一些佛法,如果不精进,为懈怠烦恼所乘,自己也就为惑网所缚,那自己的前途、后世,也就不用考虑就会知道,如同中网的鸟、上钩的鱼,绝不会有丝毫的安乐自由。
下面解释一下各自的含义:
一、同恶懒惰:
所谓的同恶懒惰,也叫推延懒惰,将当下应做的事往下推延,做任何一件善事,他不立即开始执行,而是以各种借口拖延——“今天太累了,我要好好休息,明天再说吧。”于是今日推明日,明日推后日,就这样一直耽误下去。
这种得过且过的做法,就叫同恶懒惰。一旦有这种毛病,那么自己的修行将会遇到很大障碍,甚至终生一事无成。华智仁波切说过:“修行佛法当如饿牛吃草一样。”需要一刻也不耽误地努力,如果找理由推延,那每个人都会有找不完的理由,会无限期地推下去,如果不断除它,那我们无论有多少美妙的计划,也会“明日复明日”地推下去,其结果也只有“万事成蹉跎”而已。
二、耽著劣事懒惰:
耽著劣事,指贪执散乱于无意义的世俗劣事,而把修行善法搁置不顾,这也是一种懒惰的表现。世间人整天将自己的精力、时间放在那些毫无意义的琐事上,搞农务忙工商业,吃喝玩乐等等,围绕这些而虚度人生。如果一个修行人,不能舍弃这些世间法,那么他也就陷入了耽著劣事懒惰之中,在那些与解脱无关的琐事、劣事中,虚耗时光。大家对此特别要注意,现在这种末法时代,很多出家人没有将闻思修行解脱法当作自己的任务,而是彻头彻尾陷入劣事懒惰之中了。我们虽然住在寂静深山,有些人还是有这类毛病,自心没有放在解脱法方面,而是在里里外外干许多琐事,到处修房子、求美食……严重地干扰修行。无垢光尊者在《三十忠告论》中说:“住家之时致力严饰屋,寂静山间寻求圆满福,琐事令自人生虚耗因,断尽诸事即是吾忠告。”每一个欲求真实利益者,断尽琐事,这是圣者的忠告啊!
三、自轻凌懒惰:
自轻凌,指自己轻视自己,认为自己什么能力也没有,什么法也修不成,因此而自暴自弃,甘于堕落。许多人说:“啊,我太笨了,没有学过文化,年纪大了,身体不好,烦恼业障重,前世没积善根……”于是把闻思修什么都给放下不顾,浑浑噩噩地虚耗光阴,这其实是找借口偷懒的表现。每个有情都有如来藏,都具足如来德相,而你却自我轻蔑,自甘堕落,这没有任何理由,不管你现在如何,只要能勇于改造自己的毛病、缺点,一点点踏实地修行下去,无有不可成佛的众生。因此,有自轻凌懒惰者,一定要反省自己,这种毛病除了障碍精进修法外,不会带来任何好处,而且对此只要能一步步踏实地修行改造。
我们在修行的过程中,不利因素肯定存在,也会有一些烦恼障碍,但只要肯精进,不管再忙、再累、再怎么样,也有成就的机会。所以大家要自强、自信,有漏的身体,谁没有疾病?谁没有烦恼?这些都是正常现象。尽管如此,有些人还是很精进,为什么呢?就是因为他心的力量比较强,做任何一件事情,没有意义的尽量放下,有意义的就坚持到底。
以上讲了三种懒惰,大家首先务必要认识,认识之后,下面分别讲了断除的方法:
辛一(断除同恶懒惰)分二:一、认识因;二、断除彼。
壬一、认识因:
贪图懒乐味,习卧嗜睡眠,
不厌轮回苦,频生强懈怠。
同恶懒惰的产生有三种因:一、贪图舒适快乐的感受;二、喜欢躺卧床席,爱好睡懒觉;三、对轮回的痛苦不起厌离心。有了这三种因,便会屡屡生起强而有力的懈怠。龙猛菩萨在《中观宝鬘论》中也讲了同恶懒惰的一些因,基本上与本论相同。下面一一具体分析:
一、“贪图懒乐味”:
有些人整天坐在家里,像马上要离开人间一样,连上课都不愿意,其实身体一点病都没有。甚至有些年轻人,明明身体非常好,却请病假不上课。我通过某些途径了解,有些据说非常严重的“病人”,身体特别健康,一看他的脸色和饮食,就知道精力充沛,应该没有病。但由于他的相续中有了同恶懒惰,只要一有机会,就在家里靠着或躺着,什么也不做,好几个小时一会儿就过去了。这种人整天无所事事,什么事都不想干,什么事都往下推,这种习惯会越来越厉害,到最后只有一点劳累都不受,他才能感觉到无拘无束、自由自在。
二、“习卧嗜睡眠”:假如身体姿势不端正,要么靠着、要么躺着,气脉会不通畅,进而引起身心昏沉,这样之后,懒惰自然而然会生起。
其实,我们的睡眠是可以断除的,否则对修行有障碍。修行人应该学会调整睡眠,纵然无法完全断除,尽量减少也是可以的。倘若保持坐姿端正,则不需要睡得那么多。《大师在喜马拉雅山》一书中,有位九十六岁的瑜伽圣女,她从不躺下睡觉,而是彻夜静坐。作者问:“您为什么不用睡觉?”她回答道:“喜欢瑜伽三昧的人,为什么要睡得像猪一样?”
三、“不厌轮回苦”:对轮回没有厌离心,对有生皆苦好像没有感觉,所以就睡得特别香。太阳都已经出来了,但把窗户关得黑黑的,还在那里蒙头大睡。懒散的人往往很喜欢睡懒觉,一天到晚不管其他事,天还没黑便闭眼伸腿,呼呼大睡,一直睡到第二天,太阳升得很高还不愿意起床。好像一切烦恼痛苦随着他的睡眠已经从世界上消失了一样。萨迦班智达在格言中说:“诸人寿短其一半,夜间入眠如死亡。”人活一百年,就有五十年在蒙头睡觉中,这段时间其实与死亡没多大差别,不管外境有多大的苦难灾祸,他似乎也没有什么忧虑。经常这样贪著懒乐睡眠,这种人对三界轮回就如火坑的痛苦根本不会生起厌离心,因为他经常陷于昏昏沉沉中,对外境什么事都不会去干,也不会去想,这样怎么可能了知轮回苦患呢?他反而会觉得整日安逸无事,懒洋洋的舒适感觉比神仙还快活。看世间那些懒惰的人,懒散惯了,即使无衣无食,也不愿去像别人那样靠劳动过生活;到最后他的懒散习惯彻底消磨了自己的勇气,懈怠烦恼将完全控制他,他就会像笑话故事中那位懒人一样,烧饼套在脖子上也懒得动手去送进口里,而情愿躺着饿死。
《阿毗达磨》中说:“懒惰属于愚痴,是障碍善法的一种心法。”《正法念处经》中说:“谁有懒惰,必无佛法。”为懒惰习惯所缚者,他对善法方面的精进肯定是没办法发起来,如同巨石所覆下的种子无法冒出苗芽一样。人们平时的想法与生活习惯,能有力地熏习起习气,如果经常想舒适,喜欢躺卧睡懒觉,懒惰的习气就会越来越严重;如果朝相反的方向熏习,那就会越来越精进。因此,大家对自己的生活习惯也应作一番检查,断除那些能产生懒散的习惯,不管自己的习惯有多顽固,只要肯踏踏实实去改,世人常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总会有一天,你的习惯能扭转过来。当然要断除懒惰,除了从生活习惯上下手外,最根本的是从内心下手,让自己对轮回过患、人寿无常等生起定解。
生起同恶懒惰的主要原因,是没有了知生死轮回的痛苦与无常。作为人,本应与旁生有区别,能清醒了知自己的处境与潜在危险,然而大多数人,对轮回与无常方面的知识一点也不知道,恒时处于浑浑噩噩中,对自身的安危毫无了知。有些人受过一些佛教教育,对轮回与无常等有所了解,但只是浮于表面,没有从内心生起定解,因而不能将所学的理论运用到实际中去,不能断除懒散习气,仍陷于得过且过的懒惰中。
每一个懒惰懈怠的人,其实已经陷入了无明愚痴的大网中,为自己所贪图懒散放逸的习气网所缠缚。懒惰懈怠如同无明烦恼猎人所布下的猎网,如果自己不从中挣脱出来,那么纵然在形象上出家闻法也不会得到什么成就。烦恼巨网地缠缚下,自己只有毫无自主地沉沦在生死轮回牢狱中,不断地感受着种种难忍痛苦。我们在今生遇到了殊胜的善知识,获得了暇满人身宝,也闻思了一些佛法,如果不精进,为懈怠烦恼所乘,自己也就为惑网所缚,那自己的前途、后世,也就不用考虑就会知道,如同中网的鸟、上钩的鱼,绝不会有丝毫的安乐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