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帖回复
查看:1432|回复:7
  • 1
When you buy via links in posts, huaren.us may earn a commission
Advertisement

分享同修的体会 -- 对孩子的教育 Goodness and Virtue Studies

头像
0操作1 #
头像
1 #
0
11-09-06 16:52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不感兴趣
分享同修的体会 -- 对孩子的教育 Goodness and Virtue Studies
CHECK EMAIL发现有同学分享的邮件,发上来大家一起分享体会。


Date: Sat, Sep 3, 2011 at 11:13 PMSubject: Graciela R_Goodness and Virtue Studies
Sat, Sept 3

Hello DM Heng Yi Shr,
 
   I am sorry it has taken me a while to respond to your email.  When I read it, I wanted to share some of my experiences as a CTTB Boys Summer Camp teacher, a public school teacher, and a mother.
 
  First,  I have been teaching summer camp for the past six years and I have met many many people who are interested in our school.  They share they are interested in our school because it offers Virtue Studies/Buddhist Studies/Spiritual Development, Meditation, and the opportunity for their children to be around monastics and good people. These experiences, they share, can not be found in many other places.  They are especially interested in meditation, Buddhist Studies,  Virtue Studies, and children having classes with monastics.

 
   Secondly,  during camp, we often offer a Buddhist Studies class that is taught through age appropriate Read Alouds and taught by a monastic (bikshuni, bikshu).  This summer, DM Jin Kai Shr, taught a meditation class and Buddhist Studies.  Many of the Buddhist and non Buddhist parents asked if they could participate in the class.  Additionally, this summer a laywoman taught simple age appropriate Buddhist songs, mantras, and Buddhist texts.  Again,  Buddhist and non Buddhist parents would come early during the day, to hear the teachings.  This has been my common experience during summer camp.

 
   As a public school teacher, I have met many families who come in and are asking for help to raise their children.  I, also, meet parents who are looking for character and moral development in the public school system.  At this present moment,  there is  a big emphasis on test scores and the academic development of children.  The state is pushing for the children to learn more and more in shorter periods of time.  I have heard over and over again, that student's should be prepared to compete in the economic global system.  The student's emotional and spiritual well being are disregarded.  
 
   In my classroom, we meditate or play the "freezing game"  for 1-2 minutes.  I share with children that be learning how to freeze, they are learning how to be calm, make better choices, and be better friends.  I have seen much improvement in children's overall well being just by meditating a few minutes a day. In a public school, I am very cautious on how I approach the children's emotional and spiritual development.  I can't wait to teach at CTTB Summer camps because I can teach meditation and talk about Buddhist principles freely. What an opportunity!

 
   This Fall, my ten year old son started at the Boys' School.  I moved five hours away from my family, so that he and I could be closer to CTTB and the school.  I want my son to learn to meditate in a kind compassionate age appropriate manner, I want my son to study Buddhism (age appropriate and applicable materials), and learn mantras.  Per my conversation, with other parents, I know I am not the only one who wants their child to have these wonderful experiences.

    Thank you for giving me the opportunity to share my experiences and starting these discussions.  Please feel free to share this email with others.  I did not know how to send the email so that others could read it.

Peace,
Graciela Rodarte
头像
0操作2 #
头像
2 #
0
11-09-06 17:03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
 因为她在最后说FEEL FREE TO SHARE WITH OTHERS,所以我就转上来了。
 之前在别的版块看到有争议性的话题,说不要让小孩过早接触任何宗教性质的“洗脑”,看了觉得很可悲。希望这个帖子发在这里被有缘的父母看到,体会到作为父母亲,把小孩生到这个世界上来,不是供吃供穿就算了,不是为了跟别人斗争,比赛, 发财,出人头地,如果把最关键地灵性上思想上的教育给抹杀了,那小孩真的容易在成长过程中面对注重竞争和经济的世界时迷失自己。
 从小给孩子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和亲近善知识,是给他们最大限度的保护和财富。
Advertisement
头像
0操作3 #
头像
3 #
0
11-09-06 17:30操作
只看TAAA分享
以下是引用ahah在9/6/2011 5:03:00 PM的发言:
 因为她在最后说FEEL FREE TO SHARE WITH OTHERS,所以我就转上来了。
 之前在别的版块看到有争议性的话题,说不要让小孩过早接触任何宗教性质的“洗脑”,看了觉得很可悲。希望这个帖子发在这里被有缘的父母看到,体会到作为父母亲,把小孩生到这个世界上来,不是供吃供穿就算了,不是为了跟别人斗争,比赛, 发财,出人头地,如果把最关键地灵性上思想上的教育给抹杀了,那小孩真的容易在成长过程中面对注重竞争和经济的世界时迷失自己。
 从小给孩子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和亲近善知识,是给他们最大限度的保护和财富。

谢谢分享。。。。


 


但是可能是英文表达的原因 信里没怎么提出具体的“从小给孩子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和亲近善知道”。。。 好像直说了静坐之类的


 


希望能了解一些更具体的东西


 


谢谢!!

头像
0操作4 #
头像
4 #
0
11-09-06 21:22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
在圣城的网站上有很多好文分享。这里摘录几篇读书的学生的文章。
http://www.drbachinese.org/

佛法怎样改变我的人生

◎ 梁丽婷
2008年8月5日讲于万佛城大殿
 

回顾我的人生到目前为止,佛法为我的生命带来许多方面的影响。今天想跟大家分享的,就是佛法如何帮助我活得更有意义。这其中有好几个里程碑,先跟大家分享的,就从我皈依上人那刻开始。

在我七岁时,妈妈带着全家人到庙上皈依上人,那时是 1988 年上人率团到马来西亚弘法。对于这件事情,我有一些模煳的记忆,比如:我们很早很早起来到机场去迎接访问团;再来就是总有好长的队伍等着要顶礼上人,并且希望上人用他的拐杖加持我们,这样就可以消除我们的业障。另外每天晚上上人开示,在柜台都有很多糖果是给小朋友的。其次就是皈依之后,我们得到上人的德相,就是上人结双跏趺、手上拿着一个拂尘的那张黄色边框相片。法会之后,妈妈叫我要顶礼师父,我就拿着那张上人的德相,眼泪不知不觉地就掉了出来。

皈依之后,我们家人的生活方式逐渐地改变,第一个就是我们的饮食习惯。这个改变并不是一夕之间发生的,而是母亲付出许多努力和耐心才促成的。首先妈妈开始吃素,同时也劝我们一起吃素。我相信这对母亲来说是很不容易的,因为我的祖母,还有我的叔叔、姑姑他们是非常反对素食的。有一次我记得非常清楚,那时候我还没有开始吃素,我们一家人包括我的叔叔、姑姑在内,在海鲜店举行一个宴会。那天妈妈没有来,我叔叔真的很幽默,他趁我吃饭时拿出照相机,要我在正享用到一半的明虾大餐前摆个姿势,然后他就拍照存证,用这个来提醒我妈妈说:「喂!妳女儿在吃肉。」

后来我试着开始要吃素时,我的这些伯叔姑姨对此深表关心,总是不断地来告诉我妈,小孩成长时不适合吃素,要吃肉才有营养。就这样过了好多年、试了好多次,我终于和姊姊、爸爸跟着妈妈吃素了。身为一个素食者,我开始体验并认识到慈悲的精神。我很庆幸自己没有为了维持自己的生命,而去伤害其他众生的性命。要不是妈妈当初发的菩提心,我可能就没有机会认识佛法,也不可能力行这种护生的饮食。

另外一个里程碑,就是我发愿受持五戒。那是 1994 年大家在西沙加缅度为上人庆生,当时我十四岁。我是自愿跟着妈妈一起来受戒的,因为在我的印象里,一个佛教徒如果想要修行更上一层楼,那就应该要受戒。可是那时候我对五戒只有很初浅的认识,认为只要我们身不犯这个戒,那就算是守戒了;那时并不知道除了身以外,心也要持这五戒。但虽然如此,受了五戒之后,这些规范在我青少年时期,无疑是一个非常正面的影响。

在西沙加缅度受了五戒以后,我就回到马来西亚照常地过日子。这五戒对当时读高中的我而言,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因为我被爸妈保护得无微不至,所以很容易持。我是直到在艺术学院读书时,才体认到五戒的价值,这些规范更加明显地浮现在我的思想和生活中。因为在大学里,我有更多的「自由」去建立自己的社交生活;然而为了守持这些戒律,会让我变得跟一般「正常」的人不太一样。

比如开始的时候,同学有点嘲笑我吃素,但是后来他们也接受我的选择,而且出去吃饭时,他们都很尊重我的需要。虽然好几次,为了让自己能在那些「正常」团体中寻找一个平衡点,我都要挣扎一番,但最后我还是很庆幸自己的选择。能在年轻的时候认识五戒,让我不用花很多脑筋去想,自然而然就远离许多不好的行为。很多时候我会想:「我是不是不开心受五戒啊?可是我可能因为要变成那种所谓的『正常』人,而去做很多不好的行为,比如说喝酒啊、抽烟啊、或者是很随便的男女关係,这些对我身心都是一种伤害。」当然在那个时候,我绝对是不够成熟,也没有足够的智慧,去明白这些不好行为会造成什麽样的结果。

现在回想起来,五戒看起来似乎是一些规矩,但实际上是一种智慧;它让我不至于在年幼无知的青少年时期犯下错误,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和伤害。如果没有这些戒律帮助我,我很可能会做出许多不智的抉择,而陷于种种的困扰之中;然后再用我后半段的生命,来弥补这些少年时期留下的伤害。所以我真的非常感恩,因为守持五戒,我才能远离这些不必要的困扰。

从马来西亚的艺术学院毕业后,我决定到美国继续深造。我很幸运当时我的姊姊住在万佛圣城,所以圣城自然就成为我在美国第一个生根的地方。当时我正在准办申请大学,所以我有五个月的时间都住在万佛城裡。这段时间,朝夕相处的都是出家人和虔诚的在家修行人。虽然来美国前,有八年的时间,我每个礼拜天都到马来西亚的分支道场共修,可是住进圣城后,让我觉得自己在佛教里就像一个小孩子似的,什麽都很新鲜。圣城裡的经验,成为我生命中的第三个里程碑。

在圣城裡,我有无数的机会来为人服务。从早到晚,我就是忙着为别人,不是为我自己。有趣的是,这段日子呢,却是我人生最宁静的时光。有一天在菩提精舍(注:圣城女众居士寮房),我躺在房间里,突然有个念头:「我在这里拥有的是这麽地少,不像我在马来西亚的房间,到处都是我数不清的东西;在这里,甚至连房间都不是我的。这里什麽都很节省、很简单,可是我却很快乐、很宁静,而且很满足。为什麽会这样呢?」

后来我瞭解了,以前在家时我每天都花时间在想:「我能做什麽?我需要什麽?或是应该为自己做些什麽?」可是相反地,在圣城裡,是绝对没问题的不用去替自己着想。在这个环境裡,我才真正有机会去体验生命的本质,不需要为了保护自我而奔波忙碌,活在担忧、恐惧之中。

这些年来,我在万佛圣城和法界佛教青年会认识了「行菩萨道」的观念,菩萨总是替人着想。我不敢讲说我现在是在行菩萨道,但是我却非常高兴,也觉得非常幸运能听到这个道理。这种希望别人好、甚至比自己更好,希望别人幸福、甚至比自己更幸福的思想,在当今这个社会实在是太少见了;而且我觉得,有些人压根儿就没有这种观念。若没有这种思想,生命就像失去最珍贵宝贝一样的贫乏;如果凡事都只想到自己、都只想到如何踩在别人的头上,那是绝不可能活得自在、满足、快乐的。所以我非常高兴,因为学习佛法,我的生命多了一项选择──一个真正解脱的人生。

接触佛法后的这些年,让我有很多机会认识善知识。我碰到很多的好朋友,大家都希望不仅在行动上,同时也在内心里,能够成为一个更好的人。正如上人说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跟这些好朋友在一起,自然而然地也启发我去学习做一个更好的人。又者,见贤思齐,这种学习方式是最快的。这些善知识是真正的言行一致,他们的身教成为我很好的榜样,让我知道如何成为一个好人。

我一直将佛法形容为是正面、积极影响我生命的「一样东西」。但事实上我知道,能遇到佛法(或者说这「一样东西」),并不是某种神奇力量带来的,或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一个礼物;而是很多人,包括我的父母、家人、老师、前辈、朋友、着书的人、翻译的人、讲法的人,甚至包括那些令我起烦恼的人,是这些人将佛法带进我的生命里。如果没有这种人与人之间的互动、连结,我是永远不可能认识佛法的。所以最后,我要藉这个机会感谢一切的众生,也希望我会永远记得他们的恩德。

头像
0操作5 #
头像
5 #
0
11-09-06 21:31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

說說「羨慕」

◎ 萬佛聖城培德中學男校提供

 
 

根據右邊這一則漫畫,寫一篇作文,要求:立意自定,題目自擬,文體不限,不少於 500字



魚兒的啟示──說說「羨慕」  (區景淵?十二年級)

羨慕是從哪裡來的呢?它是從世界上所有有情的眾生而來的。我們對世界上許多的 的事物都會有感情或欲望──一些是正面,一些是負面的;一些感情重些,一些則感情輕些──它是我們七情六欲的一部份。可以說羨慕之心,人皆有之;但如果太 過羨慕,忌妒心便會起,其他邪惡之心也會隨後而來,引起爭論、仇恨等種種消極的事。

羨慕是如何有的呢?羨慕最容易產生,或最常見之情形是──當一些人擁有你沒有 的東西,而那東西正是你正想要的,羨慕之心便會生起。有時看到別人擁有比你更好的東西,羨慕心會讓你想要那樣東西,會讓你絞盡腦汁的想法子,甚至想不擇手 段的去想得到那東西。一旦那樣,就真的是奔馳於一條極度可怕的黑暗之路,因為它讓你終日惴惴不安,或是傷心不已,或是憂悲愁嘆。

一旦你選擇為了達到目的,可以不擇手段,那隨之很可能發生的,就是人與人之間 的傷害、鬥爭,重者甚至可致人財兩失、家破人亡等種種悲劇之發生。因此,我們應該清楚羨慕之利與弊:如果把它當目標,而用天地公義的方式來追求,就是利, 我們可以因之而不斷上進;但如果起了忌妒心,或再加上用不擇手段的方式追求,就是弊,我們將因之而招罪。

總而言之,起羨慕心前,應該三思而後「起」。凡事都要三思而後行,先考慮為什 麼要做?做了後果是什麼?結果是否利益他人?羨慕某些東西的人,也一樣要三思三思:得到那樣東西是否能改善個人的生活?是否真的對你有幫助?有時我們所羨 慕的東西,與我們已經擁有的沒有太大差別──就如漫畫裏的魚。

一個魚缸裏的魚兒,覺得另一魚缸有著更寬廣的「天地」,游起來一定很舒服,不 像自己的魚缸那樣擠,「那多小啊!怎麼游怎麼不帶勁!」而另一魚缸的魚則覺得單獨地遊,非常無聊,太大的空間不知有何用處,所以很羨慕小型的魚缸的那種 「小家碧玉」,想說:「它們才夠有意思呢!隨時都有同伴在身邊。」

有一天,他們來了個「君子協定」──互換魚缸。換後,不一陣子就發覺:「喔,原來是一模一樣的嘛,有啥好羨慕的,我真不明白,當初我是怎麼做的決定,讓我好一陣折騰!何苦呢!」



永不知足的心──說說「羨慕」   (陳狄森?十二年級)

在「羨慕」這一則漫畫裏,一缸中有兩條小魚,另一缸有另一條大一點的的魚。牠們看到對方的魚缸,都非常地羨慕,於是乎就同意交換魚缸;可是交換之後,才發覺其實都一樣的。這個故事,也詮釋了一句英文俗語:「草,永遠都是籬笆另一邊的比較綠。」(Grass is always greener on the other side of the fence)

那幾條小魚就如同我們人類,看到別人的東西都會覺得是更好的,可是當我們想盡辦法、絞盡腦汁把那樣東西拿到以後,才會發現我們原有的才是更好的。這就是人一顆「永遠不知足的心」。

得到一樣,就想得到更多,人類的欲望是無窮無盡的。「更多,更多」──於是羨慕心也變成嫉妒心。嫉妒心有時候驅使我們做一些齷齪的,甚至是十惡不赦的事情;羨慕心會促使我們千方百計得到我們想要的事情,這是因為我們對現實,或對自己所擁有的已經不滿。

我們經常抱怨這件東西不好,那件東西爛;可是很少人想過,為什麼我們會一直抱怨。我們常常是光看到別人的不好,自己的缺點卻一字不提。別人有的東西,我們永遠想要;可是極少冷靜地去想想,我們真的需要那樣東西嗎?擁有了以後,我們的生活會更精彩嗎?

好的羨慕之心,可以成為我們進步的動力;不好的羨慕心,我們要改掉,不要讓它由「量變」到「質變」,成了嫉妒心。不要讓欲望佔掉我們的心,而不知足,因為不知足的人最終也不會有真正快樂的人生。

古人說「見賢思齊」,所以羨慕心可以成為我們人生成功的助因;但如果因羨慕心而攀比爭強、忌妒障礙的,那它就成了讓我們飽受殺氣騰騰、折磨之苦的枷鎖,或破壞我們人生幸福的毒藥。所以,我們應慢慢學習怎樣看清楚「羨慕」,能善得其中道,並使之來輔助我們的人生。

從換魚缸看人生──說說「羨慕」   (朱啟矗?十二年級)

羨慕之心,既不需要別人教導,也不需要自學,可以說是隨著年紀成長,而慢慢增 強的一種「技能」。我們無法說羨慕是不好的,因為有它,我們進取、我們成長、我們堅韌不拔。同樣,我們也無法說羨慕就是好的,因為有它,人類你爭我奪、勾 心鬥角、妒嫉障礙的。歷史上不乏因一念羨慕心,而導致毀家亡國的種種悲劇。

為什麼我說「羨慕」讓我們成長,因為它讓我們有目標,也許達到那個目標非常艱難,也許根本就不可能實現,但是我們因它而有一種希望之光,我們會抱著希望而去努力嘗試,直到達到目標──或許最後達不了目標。總之,至少我們去努力了。

那回過頭來,說說「羨慕」讓我們墮落的一面。羨慕與妒嫉只隔一層紙,雖然有人 為之做辯護律師,說:「羨慕與嫉妒是不一樣的。嫉妒是對別人仇視,羨慕是對自己的同情。」這都是幫它賦予一層哲理的華麗外衣,或幫它找一個立足點,終究是 少了幾分底氣。也有人覺得:「兩者都不愉快,因為每個人都有他/她不可取代的天賦或魅力,那是要靠自己去發掘的。總之,不要讓羨慕或嫉妒打擊自己的信 心。」不要讓自己信心受打擊是真的,但這樣的說辭並未能改變事物的本質。

也有人說:「羨慕是心中的羨慕,是心中的愛慕渴望;嫉妒是對才能或境遇比自己 好的人,心懷不平與怨恨。」更有人說:「羨慕是包含欣賞、贊同、與支持的成份;嫉妒則是包含著想要的欲望,或者是強烈的佔有欲。」對這些眾說紛紜的詮釋, 如何理解,因人而異。在我看來,都有它們閃爍其詞與瞎子摸象的色彩。能一「圖」道破真詮的,則是這則漫畫。

這則漫畫是對人心的幾筆深刻寫照:別人的東西總是比自己的好(尤其是相同的物 品)。「憑什麼他有我沒有,真是的!我就是借錢,也要買跟他一樣的」。正如圖中的金魚,都相互羨慕對方的魚缸,於是乎牠們便交換;但換了的結果,根本大同 小異,「沒什麼不一樣嘛!說到底,都只是我心理在作崇。」

您或者會問我,那到底什麼才是正確的心態?我的回答是,雖然羨慕給我們向上進 取,追求上進,或精益求精的動力;但不要忘了,我們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因此,與其嫉妒別人的成就,不如相信自己──多點自信,相信自己可以做得更好。 只有自身的突破,那才是一片更為廣闊的天地,而不是局限於一個小魚缸。



羨慕── 誰不?     (郭俊佐?十一年級)

世界上誰能不羨慕?人是無法滿足的,從一個路宿街頭的窮人,到一個住在別墅的 百萬富翁,人人都有自己的心願,都有自己的渴望或羨慕。像圖中的魚兒們,羨慕別隻魚的魚缸比自己好,但卻從來沒有想過其它的魚缸有什麼缺點。人也是如此, 等到得到渴望的東西或達到心願時,才發現還有更美好的事物。

人好像都有喜新厭舊的習慣與思想。人的滿足感常常是短暫的,滿足感也如飽足 感,而不滿足就如饑餓感。吃完飯後經過幾個時辰,肚子又餓得呱呱叫;買完東西、衣服,用過幾次,穿過幾天又想買新的。總而言之,不滿足的心像是得了一種先 天病,當人一天一天成長、一步一步前進時,這個病也有一天天嚴重的傾向。

不滿足感,有一部份源自羨慕之心。比如說一個人做成了一件事,但另外一位卻遙 不可及,正因為自己辦不到而羨慕:「他有,我為什麼沒有?他能,我為什麼不能?」於是就發奮要爭取到。有朝一日爭取到了,卻發現毫無意義。就像在監牢裡的 犯人,想到外頭自由自在,但沒有想到出去後,卻發覺不過如此,跟心裡想到的截然不同。

其實羨慕是很正常的。一個人如果不會羨慕,那他/她大概也已看清世界,通常對 世界也毫無眷戀,甚至也可以提前離開人世。人的出世的原因不明,但活在世上的原因之一,可能為──羨慕。羨慕使人進步,進步使人了解;而了解後,卻又開始 羨慕其它。因而,人只會在這個羨慕的迴圈裡轉著,直到命終。


羨慕   (何智傑?十二年級)

羨慕,可以使人發奮圖強,也可以使人墜入深淵。「我羨慕──別人有錢的、有勢力的、有大房子的、有跑車的,……」在自己眼裡,別人的東西永遠比自己的好,從這種羨慕心就會產生擁有欲。無休無止地羨慕別人擁有自己沒有的東西,讓人產生無窮無盡的欲念。這是很苦的一件事。

記得我還小的時候,常常以異樣的眼光看著別人。那是一種期待、渴望、夾雜著攀 附的神情和羨慕的目光,想要擁有其它人所擁有的。每當市場上流行新款貨品時,我當時的國中同學,總會拿著它們向其他人炫耀一下。心中很不是滋味的同學,就 會硬著頭皮,剖殺畜養多年、感情深厚的小豬豬(撲滿),來換取一心想要的東西,像是當時紅遍半邊天的怪獸打機(原價五百到九百一台)、徽章戰士、戰鬥陀螺 等等……。

再回到羨慕可以使人發奮圖強的一面:羨慕別人所擁有的,可以使一個人立志努力向上,胸懷偉大的志氣,並朝目標不斷前進,直到實現自己的遠大理想。最初起因,可能只是想著將來有一天,你也可以令人以羨慕的眼光看著你;這一念的羨慕,使人產生遠大抱負,並為之奮鬥到底。

在羨慕別人擁有你沒有的東西,仔細地去思考一下,自己是不是擁有你有而別人沒 有的東西,你有而別人沒有的優點,或與眾不同的氣質,甚至是足以令他們以羨慕的眼光相看的才能與天份──這些氣質、才能與天份,都是物質擁有遠比不上的。 別人在羨慕你的同時,你也給他們帶來了一個向上進取的機會。

 

Advertisement
头像
0操作6 #
头像
6 #
0
11-09-06 22:04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
 面对中学小朋友写的很有智慧充满了闪光善念的文字,真的觉得他们很干净。
 能够在当前功利充斥的社会中教育出这样纯良善念的孩子,好不容易!我觉得真正最大限度尽到了为人父母的责任,众位法师更是做到了正如校名所说培良培德的作用。
 年纪越小,习性越容易扎根。好的习性如此,坏的习性也亦然。
 所以,越早听经闻法越早接触善知识,用佛法里的话说就是越早种下善根,对孩子的身心灵成长越有利!也许这个影响大到我们无法想像,不止这一世,而是生生世世的影响。

头像
0操作7 #
头像
7 #
0
11-09-06 23:02操作
只看TAAA分享
 多谢ahah师兄分享这些好文
头像
0操作8 #
头像
8 #
0
11-09-08 20:57操作
只看TAAA分享
ahah师兄说的真好,对末学很有启发,谢谢分享好文!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9/8 20:58:12编辑过]

发帖回复
查看:1432|回复:7
  • 1
Advertisement
打开收藏板块打开个人中心
边缘侧滑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