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帖回复
查看:26110|回复:683
When you buy via links in posts, huaren.us may earn a commission
Advertisement

大家一起读楞严经

头像
0操作121 #
头像
121 #
0
11-08-04 12:49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
以下是引用beidou5在8/4/2011 11:09:00 AM的发言:
上午去看了讲卷五和卷六讲二十五圆通的经文,这二十五种修行方法无有高下,但是“圣性无不通。顺逆皆方便。初心入三味。迟速不同伦。” 这个是不是说各个法门,无论对自己来说是不是对机,都可通达真心自性;但是初发心欲修证正定,需要选择,是因为因根器不同,所以修证难易就不同,是这个意思吗?

正解。
头像
0操作122 #
头像
122 #
0
11-08-04 12:50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
以下是引用beidou5在8/4/2011 11:15:00 AM的发言:
后来文殊师力菩萨又说前二十四种法门,初发心者不能选此作为圆通法门。“诚如佛世尊。询我诸方便。以救诸末劫。求出世间人。成就涅槃心。观世音为最。” 唯有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法门,是为第一。这个是说象末学这种初学佛的,要学观世音菩萨的耳根圆通法门吗?

耳根圆通和念佛圆通都是普遍的修行方法。
Advertisement
头像
0操作123 #
头像
123 #
0
11-08-04 12:52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
以下是引用beidou5在8/4/2011 11:22:00 AM的发言:
请教师兄一个跟法门相关的问题,目前佛教分了净宗、禅宗等八大派,是不是就是根据楞严经上修行的法门分的?楞严经上讲了这二十五圆通,但其实法门不限于这二十五种,是无量无边的,对不对?我们要选择一门已知的法门修习,也是方便,是这样理解吗?

对,对。

头像
0操作124 #
头像
124 #
0
11-08-04 12:54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
以下是引用beidou5在8/4/2011 11:24:00 AM的发言:
不好意思,师兄,问题有些多,看经的时候有这些问题,就记下来了。

不怕多,没人看,没人问,就没意义了。

不过,我也是所知有限,德行陋劣,尽力回答吧。

头像
0操作125 #
头像
125 #
0
11-08-04 13:23操作
只看TAAA分享

"诸行是无常。念性元生灭。因果今殊感。云何获圆通。"
 
以下是宣化上人对这句经文的开示:大势至菩萨,念佛法门,都摄六根,净念相继,故念佛不是口念,不是意念心念,而是要都摄六根而念。但有念就有生灭,是无常,所以说:念性元是有生灭。以念佛为因,往生净土为果,则万修万人去。但以生灭之因,求证不生不灭之圆通,则因果相违,感应当然有不同,所以初发心者,不能选此作为圆通法门。


 


 


这里说念佛对初发心者不能选此作为圆通法门,是不是初发心者念佛没有办法证到不胜不灭之圆通,但是可以带业往生净土,在西方极乐净土精进圆成佛道。这个相对于耳根圆通是两步?能这样理解吗?

Advertisement
头像
0操作126 #
头像
126 #
0
11-08-04 13:33操作
只看TAAA分享
末学实在愚钝,看了又看,还是没看懂观世音菩萨的耳根圆通法门是怎么修?
头像
0操作127 #
头像
127 #
0
11-08-04 13:53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
以下是引用beidou5在8/4/2011 1:23:00 PM的发言:

"诸行是无常。念性元生灭。因果今殊感。云何获圆通。"
 
以下是宣化上人对这句经文的开示:大势至菩萨,念佛法门,都摄六根,净念相继,故念佛不是口念,不是意念心念,而是要都摄六根而念。但有念就有生灭,是无常,所以说:念性元是有生灭。以念佛为因,往生净土为果,则万修万人去。但以生灭之因,求证不生不灭之圆通,则因果相违,感应当然有不同,所以初发心者,不能选此作为圆通法门。

 

 

这里说念佛对初发心者不能选此作为圆通法门,是不是初发心者念佛没有办法证到不胜不灭之圆通,但是可以带业往生净土,在西方极乐净土精进圆成佛道。这个相对于耳根圆通是两步?能这样理解吗?

不完全是这样的。
带着问题读,随着实修深入,你也就逐渐了解此中含义了。
有人快死了才听闻佛法,那么基本上就是要修念佛法门的,否则修别的也来不及了
到了净土,最大的好处是不退转。



头像
0操作128 #
头像
128 #
0
11-08-04 13:54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
以下是引用beidou5在8/4/2011 1:33:00 PM的发言:
末学实在愚钝,看了又看,还是没看懂观世音菩萨的耳根圆通法门是怎么修?

先别着急,先把前面的课程学了再看。
头像
0操作129 #
头像
129 #
0
11-08-04 23:07操作
只看TAAA分享
以下是引用假名字在8/4/2011 1:54:00 PM的发言:

先别着急,先把前面的课程学了再看。

好的。看了楞严经,发现佛祖讲法是有次第的,循序渐进,末学也不能想到什么就是什么了。
头像
0操作130 #
头像
130 #
0
11-08-08 08:00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
 
                                                  心性自体的指认

佛告阿难:"你现在想要了解心性寂然大定的正途,超越生死之流,必须先有正确的见解和认识。”佛于是举手成拳,再问阿难:"你现在看得见吗?”阿难答: “看见了。”佛问:“你看见什么。”阿难答:"我的眼睛看见您的拳,心里知道这是拳。”佛说:“能看见的是谁呢?”阿难答:“我同大众,用眼睛看见的。” 佛又问:“我的拳,当前照耀你的眼与心,你的眼睛既然可以看见;什么是你的心呢?”阿难答:“您追问心在哪里,我现在便推测寻求。这个能够推测寻求的,大 概就是我的心了。”佛说:“这个不是你的真心。",阿难听了,很惊诧地发问:“这个不是我的心,该是什么呢?”佛说:“这种作用,都是外界刺激的反应,产 生变幻不实的意识思想,遮障惑乱你心性的自体。自无始以来,直到现在,一般人都认为这意识思想就是真心,犹如认贼为子,丧失本无常寂的心性自体,迷惑流浪 在生死的漩涡里。”阿难说:“我是佛的宠弟,因心爱吾佛,所以出家专心学法,不但如此,对于其他善知识,我都恭敬受教,发大勇猛,凡一切求善求真的行为, 不怕困难,都恳切地去实行。种种作为,事实上,都是运用这个心,才能做到。即使要反对真理,永退善根,也是这个心的运用。现在佛说这个不是心,那我等于无 心,岂不等于无知的木石一样?离开这种知觉,还会有什么呢?何以佛说这个不是心?这样,不但是我,乃至在会的一般大众,恐怕都有同样的疑惑。希望佛发慈 悲,再加开示我们一般未悟真心的人。"

这时,佛欲使阿难及一般大众,使心境进人‘无生法忍’,(无生法忍,是佛法的专门名词,也就是上面所说的心性寂然正定的实际境象。现行的心理现状,不再起 妄想作用,住于寂然不动。生理活动,亦因之进入极静的状态,住于心性寂然的自体实相,是见性入道的基本要点。因为这种妄想不生的实相,有动心忍性,切断身 心习惯活动的现象,所以叫作法忍。),使用慈爱的手摩阿难头顶说:"我常说,一切现象所生,都是心性自体功能所显现。一切世界的物质微尘,都因为从心性的 本体功能而形成。世界上一切所有,一草一木,一点一滴,如果要研究它的根源,即使是虚空,也有它的名称和现象。这个清光明圣洁的真心,为精神、物质、心 理、生理的一切中心体性,哪里没有自体的呢?假若你坚执这个意识分别、感觉观认为就是真心,那么,这个心就应该离开现象所有的色、香、味、感触等等事实作 业,另外有一个完全独立的体性。例如你现在,听我说话,因为听到声音,你才产生了意识的分别。如果没有声音,能听的心性何在呢?即使你现在能够灭掉一切观 看、听闻、感觉、知觉的作用,内守幽闲,犹为法尘分别影事。其实,心内什么都没有,只守着一个幽幽闲闲、空空洞洞的境界,不过是意识分别现象暂时潜伏的影 像,而不是心的真实自性之体。但是,我不是说这种现象,绝对不是你的真心所具有的一种作用。你可以从这种心理的现象上,仔细地去研究揣摩。假若离开精神物 质,心理生理的现象以外,另有一个超然独立能够分别的自性,那才是你的真心自性。如果这个能够分别的性能,离开外界现象与经验,就没有自体,那就可以明白 这些现象,都是外界与意识经验潜伏的影像。意识经验和外界现象,时时刻刻都在变动,不能永远长存。当意识变动了,现象消灭了,这个心不是等于零吗?那么, 你的自性本体,等于绝对断灭无有,还有什么可以修行证明得到'无生法忍'呢?(换言之:假若守着一个幽闲空洞的境界,便认为是心性自体,若不守这个幽闲空 洞,这种境界,也就立刻变去。这很明显地证明这样静止的境界,只是一种意识的现象而已,并不是真心自性的本体。)世间一切修行佛法的学人,即使现前可以成 功九次第定,(九次第定,又名四禅八定。是佛法与外道等修行用功共通的境界。初禅,‘心一境性’,就是制心一处,心念专一的境象。二禅,‘定主喜乐’。三 禅,‘离喜得乐’。四禅,‘舍念清净’。并有四种定的境界,如:空无边处定,色无边处定,识无边处定,非想非非想处定。再加灭尽定,统名九次第定。)却不 能得到圆满无漏的阿罗汉果,(所谓漏,就是烦恼的异名。无漏或漏尽,即是烦恼已尽。阿罗汉,是小乘修行人所达到的最高境界,断尽一切烦恼,完全没有了无 明、欲和烦恼的渗漏,足为人天师表的果位。)都是因为执著这个生死妄想的妄心,把它当作了真心自性的本体。所以你虽然博闻强记,知识广博,记忆和听到的佛 法也很多,仍然不能得到圣果,也由于这个原因。"

阿难听了佛的教诲,悲泣涕流地说:“我常想仰仗佛的威神,不必自己劳苦修行,您会惠赏给我三昧。(心性寂然不动,照用同时的境界。)不知道各人的身心,本 来不能代替,所以不能见到真心自性。我现在虽然身体出家,此心并未入道,譬如富家的骄子,违背慈父,自甘流浪在外,乞食他方。今天才知道虽然博闻强记,如 果不用功修行求证,结果等于愚蠢无知,如人说食,终不能饱。人生现实境遇的烦恼,大体都被两种基本障碍砾困惑,第一,被各种心理状态的情绪和妄想所烦恼, 所谓我执,"又名我障。第二,受一般世间现实的知识所障碍,所谓法执,又名所知障。都因为不能自知自见心性寂然常住的实相,希望佛哀怜我们,开发我们的妙 明真心和道眼吧。"

南无阿弥陀佛!南无观世音菩萨!南无大势至菩萨!

Advertisement
头像
0操作131 #
头像
131 #
0
11-08-08 16:24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
以下是引用假名字在8/8/2011 8:00:00 AM的发言:
 
                                                  心性自体的指认

佛告阿难:"你现在想要了解心性寂然大定的正途,超越生死之流,必须先有正确的见解和认识。”佛于是举手成拳,再问阿难:"你现在看得见吗?”阿难答: “看见了。”佛问:“你看见什么。”阿难答:"我的眼睛看见您的拳,心里知道这是拳。”佛说:“能看见的是谁呢?”阿难答:“我同大众,用眼睛看见的。” 佛又问:“我的拳,当前照耀你的眼与心,你的眼睛既然可以看见;什么是你的心呢?”阿难答:“您追问心在哪里,我现在便推测寻求。这个能够推测寻求的,大 概就是我的心了。”佛说:“这个不是你的真心。",阿难听了,很惊诧地发问:“这个不是我的心,该是什么呢?”佛说:“这种作用,都是外界刺激的反应,产 生变幻不实的意识思想,遮障惑乱你心性的自体。自无始以来,直到现在,一般人都认为这意识思想就是真心,犹如认贼为子,丧失本无常寂的心性自体,迷惑流浪 在生死的漩涡里。”阿难说:“我是佛的宠弟,因心爱吾佛,所以出家专心学法,不但如此,对于其他善知识,我都恭敬受教,发大勇猛,凡一切求善求真的行为, 不怕困难,都恳切地去实行。种种作为,事实上,都是运用这个心,才能做到。即使要反对真理,永退善根,也是这个心的运用。现在佛说这个不是心,那我等于无 心,岂不等于无知的木石一样?离开这种知觉,还会有什么呢?何以佛说这个不是心?这样,不但是我,乃至在会的一般大众,恐怕都有同样的疑惑。希望佛发慈 悲,再加开示我们一般未悟真心的人。"

这时,佛欲使阿难及一般大众,使心境进人‘无生法忍’,(无生法忍,是佛法的专门名词,也就是上面所说的心性寂然正定的实际境象。现行的心理现状,不再起 妄想作用,住于寂然不动。生理活动,亦因之进入极静的状态,住于心性寂然的自体实相,是见性入道的基本要点。因为这种妄想不生的实相,有动心忍性,切断身 心习惯活动的现象,所以叫作法忍。),使用慈爱的手摩阿难头顶说:"我常说,一切现象所生,都是心性自体功能所显现。一切世界的物质微尘,都因为从心性的 本体功能而形成。世界上一切所有,一草一木,一点一滴,如果要研究它的根源,即使是虚空,也有它的名称和现象。这个清光明圣洁的真心,为精神、物质、心 理、生理的一切中心体性,哪里没有自体的呢?假若你坚执这个意识分别、感觉观认为就是真心,那么,这个心就应该离开现象所有的色、香、味、感触等等事实作 业,另外有一个完全独立的体性。例如你现在,听我说话,因为听到声音,你才产生了意识的分别。如果没有声音,能听的心性何在呢?即使你现在能够灭掉一切观 看、听闻、感觉、知觉的作用,内守幽闲,犹为法尘分别影事。其实,心内什么都没有,只守着一个幽幽闲闲、空空洞洞的境界,不过是意识分别现象暂时潜伏的影 像,而不是心的真实自性之体。但是,我不是说这种现象,绝对不是你的真心所具有的一种作用。你可以从这种心理的现象上,仔细地去研究揣摩。假若离开精神物 质,心理生理的现象以外,另有一个超然独立能够分别的自性,那才是你的真心自性。如果这个能够分别的性能,离开外界现象与经验,就没有自体,那就可以明白 这些现象,都是外界与意识经验潜伏的影像。意识经验和外界现象,时时刻刻都在变动,不能永远长存。当意识变动了,现象消灭了,这个心不是等于零吗?那么, 你的自性本体,等于绝对断灭无有,还有什么可以修行证明得到'无生法忍'呢?(换言之:假若守着一个幽闲空洞的境界,便认为是心性自体,若不守这个幽闲空 洞,这种境界,也就立刻变去。这很明显地证明这样静止的境界,只是一种意识的现象而已,并不是真心自性的本体。)世间一切修行佛法的学人,即使现前可以成 功九次第定,(九次第定,又名四禅八定。是佛法与外道等修行用功共通的境界。初禅,‘心一境性’,就是制心一处,心念专一的境象。二禅,‘定主喜乐’。三 禅,‘离喜得乐’。四禅,‘舍念清净’。并有四种定的境界,如:空无边处定,色无边处定,识无边处定,非想非非想处定。再加灭尽定,统名九次第定。)却不 能得到圆满无漏的阿罗汉果,(所谓漏,就是烦恼的异名。无漏或漏尽,即是烦恼已尽。阿罗汉,是小乘修行人所达到的最高境界,断尽一切烦恼,完全没有了无 明、欲和烦恼的渗漏,足为人天师表的果位。)都是因为执著这个生死妄想的妄心,把它当作了真心自性的本体。所以你虽然博闻强记,知识广博,记忆和听到的佛 法也很多,仍然不能得到圣果,也由于这个原因。"

阿难听了佛的教诲,悲泣涕流地说:“我常想仰仗佛的威神,不必自己劳苦修行,您会惠赏给我三昧。(心性寂然不动,照用同时的境界。)不知道各人的身心,本 来不能代替,所以不能见到真心自性。我现在虽然身体出家,此心并未入道,譬如富家的骄子,违背慈父,自甘流浪在外,乞食他方。今天才知道虽然博闻强记,如 果不用功修行求证,结果等于愚蠢无知,如人说食,终不能饱。人生现实境遇的烦恼,大体都被两种基本障碍砾困惑,第一,被各种心理状态的情绪和妄想所烦恼, 所谓我执,"又名我障。第二,受一般世间现实的知识所障碍,所谓法执,又名所知障。都因为不能自知自见心性寂然常住的实相,希望佛哀怜我们,开发我们的妙 明真心和道眼吧。"

南无阿弥陀佛!南无观世音菩萨!南无大势至菩萨!



这一段也至关重要。
如果不能明心见性,修行的路就会很曲折,也无法得到究竟。
第一段佛用手掌的变化来让阿难尊者认识到能看见手掌变化的本性是不变的。
凡夫都是把妄心当真心,把无常当有常。

第二段佛讲无生法忍,其实无生法忍并不是顽空,是不生不灭的真空妙有,因为真空所以才能妙有,因为有此妙有,才能照见真空。
如果不知道修行的根本,纵然得到死禅八定,也无法做到无漏,有漏就有轮回。
这里面阿难尊者又让大家认识到了修佛的人的一个通病:求佛赐给我xxx。
xxx可以是平安,可以是财富,可以是官位,可以是禅定。
其实所有这些都是要自力去修,佛只能引导我们,加持我们,如果我们自己不修,怎么得定,怎入无生法忍。

人有两种基本障碍,一个是我障:特别的执着于我,尤其是肉身,每天每年忙来忙去的,都是身上的衣服,还有这张嘴巴,房子,车子。。。
还有的,就是所知障,比如,有些执着“科学”的人,就会觉得佛菩萨是假的,因为他们看不见。
这就是障,因为这个障,他们真的就看不见。
有人修行的好,心清净了,净土现前,观音菩萨示现等等,都是正常的。
头像
0操作132 #
头像
132 #
0
11-08-09 08:14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
 
                                            能见不是眼见

佛说:“你先前答复我,看见了这个拳,何以有这个拳的色相?怎样变成这个拳?你又凭什么面看见?"阿难答:"因为您身体自己具有色相的作用,所以才有这个 拳的色相。看见的是我的眼,构成拳的是您的手。”佛说:“老实告诉你,一切有智慧的人,安括解真理i须要譬喻才能明白。譬如这个拳,假若没有我的手,根本 就不能握成拳。假若没有你的眼,你也根本看不见。用你的眼睛,比例我的拳,这个理由,是相同的吗?”阿难说:“当然相同。如果没有我的眼,我哪里看得见? 用我的眼,比您的拳,事实与理由都是相同的。”佛说:“你说相同,其实不同。如果没有手的人,根本没有拳可握。但是瞎了眼睛的人,并不是绝对看不见。你试 问路上盲人,你看得见吗?盲人必定答复你,我现在眼前,只看见黑暗,别的什么都看不见。可见一切盲目的人,只看见黑暗,他与一般眼睛不坏的人,在完全黑暗 的房间里所看见的黑暗,有什么不同呢?假使瞎了眼睛的人,看见的完全是黑暗,忽然恢复了视觉,还是可以看见眼前的种种色相和现象的。你如果认为能看见的, 是眼睛的功能。那么,眼睛不坏的人,在黑暗中看见前面完全是一片黑暗,等到有了灯光,仍然可以看见前面的种种色相,那么,应该说灯光才是能看见的本能了。 假若灯光是能看见的本能,灯光自身具有看见的功能,那不叫做灯,灯应该就是你的眼才对。再说:灯自有能见的功能,和你又有什么相干?要知道灯只能发光照到 一切色相,在光明中,你这个能看见的是眼睛,绝不是灯。由此你更须了解,眼睛只能照显色相,自身并不具有能见能分别的知觉功能。能见的是心性自体功能,并 不是眼睛本质。"

头像
0操作133 #
头像
133 #
0
11-08-09 08:17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
                                               客尘为烦恼的成因

阿难与大众听了佛的解说,虽然口已默然,而心还没有开悟,仍然静待佛的教诲。佛就再向阿难和大众说:"我初成道的时候,在鹿园中(注十二),对桥陈那(注 十三)等王人以及一般弟子们说: "人们与一切众生,不能开悟自性,得成正觉,都是因为被客尘烦恼所误。现在要他们当时解悟的人,亲自提出说明。”于是侨 陈那就说:“我在佛弟子当中,身为长老,大众推为见解第一,就因为我领悟到客尘三字,所以有此成就。譬如行客,投寄旅店,暂时寄居,不会安住。如果真是主 人,自然安居不动,不会往来不定。我自己思惟,变动不住的名为客,安居不动的是主人。又如晴天,灿烂的阳光照耀天空,阳光射入门户的空隙里,在门隙光线当 中,可以看到虚空中尘埃飞扬的景象。这些尘埃,在虚空中飞扬飘动,而虚空自体,依旧寂然不动。我由此思惟体会,澄清寂然,是虚空的境界。飞扬飘动,是空中 尘埃的状态。”于是佛在大众中,把手掌一开一合,问阿难说:"你现在看到什么?”阿难答:"我现在看到您的手掌,一开一合。"佛说:"你看见我的手一开一 合,是我的手有开有合呢?还是你的能见之性有开有合呢?”阿难答:"佛的手在大众前一开一合,我看见您的手有开有合,并不是我能见之性有开有合”佛说:" 那么谁动谁静呢?”阿难答:“佛的手不停地在动,我的能见之性,跟着没有静过,谁又是不动的呢”佛说:“如是。”于是从掌中放一道光到阿难的右方,阿难跟 着转头向右方看去。佛又放一道光到阿难的左方,阿难又跟着转头向左方看去。佛问:“你的头现在为什么动摇?”阿难答:“我看见您放光到我的左右两方,我的 视线跟着光也向左右方追踪,头就跟着动摇了。”佛间:“你左右转动顾盼的,是头动,还是能见之性在动呢?”阿难答,“我的头当然在动,我的能见之性,正在 追踪左右闪动的光,未曾停止,这中间实在不明自还有谁在动摇。”佛说:“如是。”于是佛又向大众说:“人们都以动摇的名之为尘,以不停止的名之为客。你们 看阿难,头自动摇,能见之性并无动摇。再者,你们看我的手当然有开有合,可是你们的能见之性,并无卷舒开合。这个道理极其明显,何以你们反认为变动的是自 身,动摇的现象是自己的实境呢?自始至终,时时刻刻,认定念念变动无住的意念,生起灭了,灭了生起的作用,当作自己的心性,遗失真心自性的自体,颠倒行 事。致使性心失真。反认为物理变动的现象就是自己,在心理生理的范围内打转,自入迷误。"

(十二)鹿园:即鹿苑,在波罗奈国境,为古帝王苑囿,又为帝王养鹿之园。(十三)析陈那 :译日火器,以先世事火命族故。名阿若多,译日解本际。因悟客尘二字之理,得成圣果。佛成道后首度五比丘,桥陈那为五比丘之一,在佛弟子中见解第一。"

头像
0操作134 #
头像
134 #
0
11-08-09 11:06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
以下是引用假名字在8/9/2011 8:14:00 AM的发言:
 
                                            能见不是眼见

佛说:“你先前答复我,看见了这个拳,何以有这个拳的色相?怎样变成这个拳?你又凭什么面看见?"阿难答:"因为您身体自己具有色相的作用,所以才有这个 拳的色相。看见的是我的眼,构成拳的是您的手。”佛说:“老实告诉你,一切有智慧的人,安括解真理i须要譬喻才能明白。譬如这个拳,假若没有我的手,根本 就不能握成拳。假若没有你的眼,你也根本看不见。用你的眼睛,比例我的拳,这个理由,是相同的吗?”阿难说:“当然相同。如果没有我的眼,我哪里看得见? 用我的眼,比您的拳,事实与理由都是相同的。”佛说:“你说相同,其实不同。如果没有手的人,根本没有拳可握。但是瞎了眼睛的人,并不是绝对看不见。你试 问路上盲人,你看得见吗?盲人必定答复你,我现在眼前,只看见黑暗,别的什么都看不见。可见一切盲目的人,只看见黑暗,他与一般眼睛不坏的人,在完全黑暗 的房间里所看见的黑暗,有什么不同呢?假使瞎了眼睛的人,看见的完全是黑暗,忽然恢复了视觉,还是可以看见眼前的种种色相和现象的。你如果认为能看见的, 是眼睛的功能。那么,眼睛不坏的人,在黑暗中看见前面完全是一片黑暗,等到有了灯光,仍然可以看见前面的种种色相,那么,应该说灯光才是能看见的本能了。 假若灯光是能看见的本能,灯光自身具有看见的功能,那不叫做灯,灯应该就是你的眼才对。再说:灯自有能见的功能,和你又有什么相干?要知道灯只能发光照到 一切色相,在光明中,你这个能看见的是眼睛,绝不是灯。由此你更须了解,眼睛只能照显色相,自身并不具有能见能分别的知觉功能。能见的是心性自体功能,并 不是眼睛本质。"

能见的不是眼?那是什么?
头像
0操作135 #
头像
135 #
0
11-08-09 11:16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
以下是引用假名字在8/9/2011 8:17:00 AM的发言:
                                               客尘为烦恼的成因

阿难与大众听了佛的解说,虽然口已默然,而心还没有开悟,仍然静待佛的教诲。佛就再向阿难和大众说:"我初成道的时候,在鹿园中(注十二),对桥陈那(注 十三)等王人以及一般弟子们说: "人们与一切众生,不能开悟自性,得成正觉,都是因为被客尘烦恼所误。现在要他们当时解悟的人,亲自提出说明。”于是侨 陈那就说:“我在佛弟子当中,身为长老,大众推为见解第一,就因为我领悟到客尘三字,所以有此成就。譬如行客,投寄旅店,暂时寄居,不会安住。如果真是主 人,自然安居不动,不会往来不定。我自己思惟,变动不住的名为客,安居不动的是主人。又如晴天,灿烂的阳光照耀天空,阳光射入门户的空隙里,在门隙光线当 中,可以看到虚空中尘埃飞扬的景象。这些尘埃,在虚空中飞扬飘动,而虚空自体,依旧寂然不动。我由此思惟体会,澄清寂然,是虚空的境界。飞扬飘动,是空中 尘埃的状态。”于是佛在大众中,把手掌一开一合,问阿难说:"你现在看到什么?”阿难答:"我现在看到您的手掌,一开一合。"佛说:"你看见我的手一开一 合,是我的手有开有合呢?还是你的能见之性有开有合呢?”阿难答:"佛的手在大众前一开一合,我看见您的手有开有合,并不是我能见之性有开有合”佛说:" 那么谁动谁静呢?”阿难答:“佛的手不停地在动,我的能见之性,跟着没有静过,谁又是不动的呢”佛说:“如是。”于是从掌中放一道光到阿难的右方,阿难跟 着转头向右方看去。佛又放一道光到阿难的左方,阿难又跟着转头向左方看去。佛问:“你的头现在为什么动摇?”阿难答:“我看见您放光到我的左右两方,我的 视线跟着光也向左右方追踪,头就跟着动摇了。”佛间:“你左右转动顾盼的,是头动,还是能见之性在动呢?”阿难答,“我的头当然在动,我的能见之性,正在 追踪左右闪动的光,未曾停止,这中间实在不明自还有谁在动摇。”佛说:“如是。”于是佛又向大众说:“人们都以动摇的名之为尘,以不停止的名之为客。你们 看阿难,头自动摇,能见之性并无动摇。再者,你们看我的手当然有开有合,可是你们的能见之性,并无卷舒开合。这个道理极其明显,何以你们反认为变动的是自 身,动摇的现象是自己的实境呢?自始至终,时时刻刻,认定念念变动无住的意念,生起灭了,灭了生起的作用,当作自己的心性,遗失真心自性的自体,颠倒行 事。致使性心失真。反认为物理变动的现象就是自己,在心理生理的范围内打转,自入迷误。"

(十二)鹿园:即鹿苑,在波罗奈国境,为古帝王苑囿,又为帝王养鹿之园。(十三)析陈那 :译日火器,以先世事火命族故。名阿若多,译日解本际。因悟客尘二字之理,得成圣果。佛成道后首度五比丘,桥陈那为五比丘之一,在佛弟子中见解第一。"

动摇生灭的是诸尘,包括我们的身体也是尘,我们不过是客居尘上而已。所以,不要执着,执着就要受苦。
Advertisement
头像
0操作136 #
头像
136 #
0
11-08-11 10:53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
 
                          宇宙万有自性本体的认识

这时,波斯匿王起立问佛,"我以前听迦延(注十四)、毗罗(注十五)子们说,这个物质的身体,死后就灭亡断绝了,这样就叫做不生不灭的涅磐。(注十六)我 现在听佛所讲,感觉非常困惑,希望佛再说明其中道理,如何证明这个二心自性,确是不生不灭的。我想在会一般初学的人,一定也都很希望知道这个道理。"佛 说,"你现在的身体,是不是渐渐地变坏了呢?”王答,"我这个身体,现在虽然还没有坏,将来一定要变坏的。"佛问,"你现在还没有衰坏灭亡,何以知过将来 一定会衰坏灭亡的呢?"王答:"我这个身体,现在虽然还没有衰坏,但是当我观察现在的情形,时时刻刻都在变迁,新陈代谢,永不停留,如火成灰,渐渐地消 灭,当然将来会衰坏灭尽的。"佛问,“你现在年龄已经衰老,颜貌和儿时相较,又怎样呢?”王答,"我在童年时期,皮肤组织细嫩光润。后来年龄长大,血气充 满。现在年老衰退,形容憔悴,精神昏聩,头发白了,面皮皱了,距离死期,恐怕不远了,怎样可以与壮年时代相比较呢?"佛间,"你的形体与容貌,应该不是在 短时期内就衰坏的罢!”王答,"变化实在是逐渐的在暗中推移,不知不觉的随着寒暑的交流和时间的变迁,慢慢地形成今天的状态。当我在二十岁的时候,虽然还 算少年,实际颜貌已比十岁的时候衰老了。三十岁的时候,比二十岁又衰老得多了。现在六十二岁,回忆起来,觉得五十岁的时候,也比现在强壮得多。我看这种变 化,暗中在推移,不是十年,也不是一年一月一天的迁易。实在是每分每秒,刹那刹那,念念之间,不会停止地随时变化,所以断定将来一定会衰坏灭尽的。"佛 问:"你看到变化,迁改不停,悟到身体生命一定会衰坏灭亡。但在变灭的过程当中,你还知有一个不灭的自性存在吗?"王答:"我不知道有这个永不坏灭的性存 在。"佛说:"我现在指示你这个不生不灭的自性。让我问你你在几岁开始见过恒河的水?”王答,“我在三岁的时候,跟着母亲去祭天(注十七),经过恒河,那 个时候就知道是恒河,看见了河里的水。”佛问,“你刚才说,你的年龄随着岁月在变迁衰坏,你在三岁的时候,看见恒河,到十三岁的时候,再看见恒河,它的水 又怎样了呢?”王答:"河水还同我三岁的时候一样,现在已经六十二岁,河水还是没有变样。”佛问:"你现在自悲老大,发白面皱,形貌身体,比童年的时候衰 老,等于换过了一个人身。但是你观看河水的见精自性,和从前童年时代观看河水的见精自性相较,是否变动衰老了呢?"王答:“这个见精自性,并未变动。”佛 说:“你的身体面貌虽然衰坏,但这个能见的见精自性并未衰坏。会变迁,有生灭的,当然会变坏,那个不变坏的,自然不生灭、不变迁、也没有生死了。你何以引 用一般断灭的观念,认为此身死后便一切完全消灭了呢?”阿难跟着就问,“如果说:这个见闻的自性,一定是不生不灭的,何以您说我们遗失了真心自性,颠倒行 事呢?”于是佛就把手垂下来,问阿难说,“现在我的手,是正的还是倒的?”阿难答:“依一艘世间习惯,都认为这样下垂的手,是倒的。而我实在不知哪样是 倒。"佛问:“世间一般习惯,以为这样是倒的,究竟哪样是正的呢?”阿难答:"您的手若是指向上空,就是正的。”佛说:“同样的手,上下头尾一掉换,世间 一般习惯,就发生不同的观念。你与我的身体,也同这种情形一样。佛的身体,称正遍知之身。你们未成道之身,就叫做颠倒自性。依你仔细的观察,你与我的身 体,所谓请正倒不同原因在哪里?”阿难与大众,听了佛的问话,大家都茫然,不知所答。

南无阿弥陀佛!南无观世音菩萨!南无大势至菩萨!

头像
0操作137 #
头像
137 #
0
11-08-11 11:37操作
只看TAAA分享
看到师兄在其他的帖子讲到要注意甄别邪师讲法,之前就有这方面的问题想请教师兄,本来想等到师兄讲到卷九卷十的时候再问,现在先提出来吧。在楞严经里佛祖教我们如何辨别邪师说法,但是呢,无论如何我们都不能毁傍僧。所以是不是这个人是不是邪师自己知道就好,不能讲得啊?是不是就是各人的因果个人背,邪师讲法他要背因果,傍僧也要背因果。那这样的话,初入佛门的人没有办法从先人的经验从而避开邪师啊,只能读楞严经然后来辨别是不是?
头像
0操作138 #
头像
138 #
0
11-08-11 12:00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
以下是引用beidou5在8/11/2011 11:37:00 AM的发言:
看到师兄在其他的帖子讲到要注意甄别邪师讲法,之前就有这方面的问题想请教师兄,本来想等到师兄讲到卷九卷十的时候再问,现在先提出来吧。在楞严经里佛祖教我们如何辨别邪师说法,但是呢,无论如何我们都不能毁傍僧。所以是不是这个人是不是邪师自己知道就好,不能讲得啊?是不是就是各人的因果个人背,邪师讲法他要背因果,傍僧也要背因果。那这样的话,初入佛门的人没有办法从先人的经验从而避开邪师啊,只能读楞严经然后来辨别是不是?

还要读金刚经,才能得正法眼啊。
佛经上都讲过,末法时期,邪魔外道有些就要披袈裟,穿僧衣,入沙门,毁坏佛法。
金刚经云: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金刚经又云:一切圣贤,皆因无为法而有差别。
修行佛法虽然很多情况下,开始的时候要从有为入无为,比如,要观想,要数呼吸,要盘腿打坐,要持咒,要念佛号。
但是修行者应该知道这是在借假修真,不可住于此处的风景和快乐。
佛没有否认其它的宗派,所以佛也说他们是圣贤,只是不够通透了义。
附佛外道有的是自己知见有限,想做好事,但是乱说自己的理解,有的是修行的时候,在五十种阴魔境界的是没有过关,天魔附体说法惑众。
有的就是干脆把佛扔到一边,打击佛教,彻头彻尾的打着佛法的旗号,故意毁坏佛法。
有人修入岔路,适当提醒即可,不可太过执着,多回向给这些众生,让他们业障轻了,逐渐也就心眼明了。
头像
0操作139 #
头像
139 #
0
11-08-15 08:07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
以下是引用假名字在8/11/2011 10:53:00 AM的发言:
 
                          宇宙万有自性本体的认识

这时,波斯匿王起立问佛,"我以前听迦延(注十四)、毗罗(注十五)子们说,这个物质的身体,死后就灭亡断绝了,这样就叫做不生不灭的涅磐。(注十六)我 现在听佛所讲,感觉非常困惑,希望佛再说明其中道理,如何证明这个二心自性,确是不生不灭的。我想在会一般初学的人,一定也都很希望知道这个道理。"佛 说,"你现在的身体,是不是渐渐地变坏了呢?”王答,"我这个身体,现在虽然还没有坏,将来一定要变坏的。"佛问,"你现在还没有衰坏灭亡,何以知过将来 一定会衰坏灭亡的呢?"王答:"我这个身体,现在虽然还没有衰坏,但是当我观察现在的情形,时时刻刻都在变迁,新陈代谢,永不停留,如火成灰,渐渐地消 灭,当然将来会衰坏灭尽的。"佛问,“你现在年龄已经衰老,颜貌和儿时相较,又怎样呢?”王答,"我在童年时期,皮肤组织细嫩光润。后来年龄长大,血气充 满。现在年老衰退,形容憔悴,精神昏聩,头发白了,面皮皱了,距离死期,恐怕不远了,怎样可以与壮年时代相比较呢?"佛间,"你的形体与容貌,应该不是在 短时期内就衰坏的罢!”王答,"变化实在是逐渐的在暗中推移,不知不觉的随着寒暑的交流和时间的变迁,慢慢地形成今天的状态。当我在二十岁的时候,虽然还 算少年,实际颜貌已比十岁的时候衰老了。三十岁的时候,比二十岁又衰老得多了。现在六十二岁,回忆起来,觉得五十岁的时候,也比现在强壮得多。我看这种变 化,暗中在推移,不是十年,也不是一年一月一天的迁易。实在是每分每秒,刹那刹那,念念之间,不会停止地随时变化,所以断定将来一定会衰坏灭尽的。"佛 问:"你看到变化,迁改不停,悟到身体生命一定会衰坏灭亡。但在变灭的过程当中,你还知有一个不灭的自性存在吗?"王答:"我不知道有这个永不坏灭的性存 在。"佛说:"我现在指示你这个不生不灭的自性。让我问你你在几岁开始见过恒河的水?”王答,“我在三岁的时候,跟着母亲去祭天(注十七),经过恒河,那 个时候就知道是恒河,看见了河里的水。”佛问,“你刚才说,你的年龄随着岁月在变迁衰坏,你在三岁的时候,看见恒河,到十三岁的时候,再看见恒河,它的水 又怎样了呢?”王答:"河水还同我三岁的时候一样,现在已经六十二岁,河水还是没有变样。”佛问:"你现在自悲老大,发白面皱,形貌身体,比童年的时候衰 老,等于换过了一个人身。但是你观看河水的见精自性,和从前童年时代观看河水的见精自性相较,是否变动衰老了呢?"王答:“这个见精自性,并未变动。”佛 说:“你的身体面貌虽然衰坏,但这个能见的见精自性并未衰坏。会变迁,有生灭的,当然会变坏,那个不变坏的,自然不生灭、不变迁、也没有生死了。你何以引 用一般断灭的观念,认为此身死后便一切完全消灭了呢?”阿难跟着就问,“如果说:这个见闻的自性,一定是不生不灭的,何以您说我们遗失了真心自性,颠倒行 事呢?”于是佛就把手垂下来,问阿难说,“现在我的手,是正的还是倒的?”阿难答:“依一艘世间习惯,都认为这样下垂的手,是倒的。而我实在不知哪样是 倒。"佛问:“世间一般习惯,以为这样是倒的,究竟哪样是正的呢?”阿难答:"您的手若是指向上空,就是正的。”佛说:“同样的手,上下头尾一掉换,世间 一般习惯,就发生不同的观念。你与我的身体,也同这种情形一样。佛的身体,称正遍知之身。你们未成道之身,就叫做颠倒自性。依你仔细的观察,你与我的身 体,所谓请正倒不同原因在哪里?”阿难与大众,听了佛的问话,大家都茫然,不知所答。

南无阿弥陀佛!南无观世音菩萨!南无大势至菩萨!

河水滔滔,人在变老,可是能见河水,能见自己变老的那个见性是不变的。
从相中可以见自性啊
头像
0操作140 #
头像
140 #
0
11-08-15 08:10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
                                           心物一元的自性本体之说明

佛说,如我常说:“汝身汝心,皆是妙明真精妙心中所现物。”物理世间的各种现象,与精神世界的各种作用,所发生心理生理的事实,都是真心自性本体所显现出 来的。你的物质的身体生理与精神的心理现象,也都是心性自体功能所显现的东西。自性本体的真心实相,灵妙光明而清虚,是万有的根元。何以你们遗失了圆满 的、灵妙的真心,舍弃了宝贵的、光明的自性,在灵明妙悟中,自取迷昧。迷昧中唯一所感觉的境象,是空空洞洞的。空洞暗昧是物理现象界的最初本位。由此空沿 暗昧形成物质和生理的本能,于是生理的本能活动与情绪妄想相混杂,形成心理状态,而显出精神的作用。精神作用与意识妄想,又产生生理活动的情状。精神作用 与生理本能,聚在一身内活动而使生命存在,因此互相发生作用,奔流向外,成为世间各种业力。在休息静止的时候,所剩余的,只有昏昏扰扰、空空洞洞的感觉。 一般人就认为这种空洞昏扰的情形,就是自己心性的根本现象。“一迷为心,决定惑为色身之内。不知色身,外泊山河虚空大地,成是妙明真心中物。譬如澄清百千 大海,弃之。唯认一浮沤体,目为全潮,穷尽瀛渤。” 既然迷惑这种现象,认为是自己的心性,就坚决误认心性自体是存在于生理色身之内。殊不知身心内外,以 及山河大地,乃至无边无际的虚空,都是这万有本源灵妙光明的真心自性本体功能所产生的东西。只是一般人见不到这个事理的实际,认为自己一身是我,困于这个 小天地之中。譬如要见海的全貌,却抛弃了海洋不肯信任,只去看大海中所起的一点浮沤,认为已经看到了无边的大海。所以我说,你们都是愚昧当中的迷人。画地 为牢,自甘舍大而取小,迷心认物,不能游心千方之外者。例如我的手,上下交互掉换,你就不知道哪样是正的,哪样是倒的,实在太可怜悯了!"(其实上指下指 都是手,由于世间的观念认识,确定它的状态有所差异,而有正和倒的不同。心、佛、众生,性相乎等,人人具足,个个现成。不是心,不是佛,也不是物,只在目 前人不识。)

发帖回复
查看:26110|回复:683
Advertisement
打开收藏板块打开个人中心
边缘侧滑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