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帖回复
查看:26107|回复:683
When you buy via links in posts, huaren.us may earn a commission
Advertisement

大家一起读楞严经

头像
0操作101 #
头像
101 #
0
11-08-02 22:01操作
只看TAAA分享
以下是引用假名字在8/1/2011 10:06:00 PM的发言:
这七处征心看上去冗长不容易理解,但是是很有必要的,楞严经是一部了义经,直指人心,那么就必然要说明心在哪里。
佛没有直接告诉我们心在哪里,而是逐一排除心不在那里,就是要启发我们,让我们自己明心见性,因为修行要靠自己。
别人明白是别人明白,别人吃了山珍海味,我们就能饱了吗?

末学是知道这个很重要,越看这部经越是觉得自己好多的疑问在这部经里可以找到答案,可是呢,看了不代表懂,可能还是看得太少,末学还是得多看啊。
头像
0操作102 #
头像
102 #
0
11-08-02 22:22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
以下是引用beidou5在8/2/2011 10:01:00 PM的发言:

末学是知道这个很重要,越看这部经越是觉得自己好多的疑问在这部经里可以找到答案,可是呢,看了不代表懂,可能还是看得太少,末学还是得多看啊。

多看,多思考,多实修,逐渐就好了。
都是这么走过来的:)
Advertisement
头像
0操作103 #
头像
103 #
0
11-08-02 22:26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
 
认为无著即是心之辨别

阿难说:“我从前常听佛说:这个能知能觉能分别的心性,既不在内,亦不在外,亦不在中间,一切都无所在,也不著于一切,这个作用,就叫做心。那么,我现在心里根本无著,这种现象,就是心吗?”(阿难第七次所答的观念,认为一切无著就是心。)

佛说:"你说能知觉能分别的心,无著于一切,现在必须先了解一切的含义。凡是水里游的,陆上爬的,空中飞的,这些种种世间生物,以及呈现在虚空中的物象, 综合起来,叫做一切。并不在这一切上,又无著个什么呢?其次:再说你所说的无著,究竟有一个无著的境界存在呢?还是没有无著的境界存在呢?如果没有无著境 界的存在,根本就是没有。等于说,乌龟身上毛,兔子头上的角,没有就没有,还有什么可以说无著!如果有一个无著境界的存在,那就不能认为没有,必定会有一 种境界与现象。有了境界与现象,事实就有存在,怎么可以说是无著呢!所以你说一切无著,就名为能知能觉的心,是错误的。”(分析一般观念,认为一切无著就 是心,是错误的。)

(以上是有名的七处征心之论辩。)

(注十)法:一切事与理。

(注十一)心生种种法生,法生种种心生:诸法本无,由心故有。心亦本无,因法故有。前一句“心生法生”,明法不自生,从心而起。后一句,“法生心生”,明心不对自生,由法而现。正显心本不生,法无自性,二俱无体,乃心法皆空之旨也。

头像
0操作104 #
头像
104 #
0
11-08-03 18:46操作
只看TAAA分享
以下是引用假名字在8/2/2011 10:22:00 PM的发言:

多看,多思考,多实修,逐渐就好了。
都是这么走过来的:)

多谢师兄鼓励。
头像
0操作105 #
头像
105 #
0
11-08-03 22:19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
 
                                         真心与妄心体性的辨认

心,究竟在哪里?这个问题,阿难反复地提出七点见解,经过佛的分析论辩,都被佛所否定。觉得平生所学,尽是虚妄,就非常惶惑,请求佛的指示,要求说明心性 自体本来寂静的真理。佛说:“一切含有知觉灵性的众生,自无始时期以来,(时间无始无终,故名无始。)种种错误颠倒,都受自然的业力所支配,犹如连串的果 实,从一个根本发生,愈长愈多。甚至一般学习佛法追求真理的人,虽然努力修行,亦往往走入歧途,不能得成无上菩提。(自性正知正觉。)都因为不知道两种基 本原理,就胡乱修习佛法,犹如煮沙,欲成嘉撰。无论经过多久的时间,无论如何努力用功,终于不能得到至高无上的真实成就。


”佛又说:“所谓两种原理,第 一,自无始以来,作生死根本的,一切含有灵性众生的心理作用,凭借生理的本能活动,名为攀缘心。(普通心理现状,都在感想、联想、幻想、感觉、幻觉、错 觉、思维与部分知觉的圈子里打转,总名叫做妄想,或妄心。犹如钩锁连环,互相联带发生关系,由此到彼,心里必须缘着一事一物或一理,有攀取不舍的现象,所 以叫做攀缘心。)


第二,这种妄心状况,只是心理生理所产生的现象,不是心性自体功能的本来。自无始以来,心性功能的自体,是超越感觉知觉的范围的,元本清 净正觉,光明寂然,为了界说分别于妄心,名为真心自性。(这个所谓真,只是在名词上为了有别于妄心而假设的,在人与一切含灵众生的本位上所产生的各种心理 状况的妄想,与生理本能的活动,都是这自性功能所生的动态作用。)


你现在的意识精神,原来自然具有自性灵明,能够产生心理生理各种因缘的作用。但是心理生 理各种因缘现象的产生,推究其原因,各有其自己的所以然。如能将身心、物理、精神互相关系所产生的各种因缘,各自归返其所以生起攀缘的本位,这个本来清净 正觉、光明寂然的自性,自会超然独立,外遗所有而得解脱。一切含灵的众生,都具有这个心性自体功能而发生种种作用。虽然终日应用,但是只能认识这个自住功 能所产生的作用,而不能认识心性光明寂然的自体,所以才在生死之流当中旋转不已。"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8/3 22:28:46编辑过]

Advertisement
头像
0操作106 #
头像
106 #
0
11-08-03 22:30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
以下是引用假名字在8/3/2011 10:19:00 PM的发言:
 
                                         真心与妄心体性的辨认

心,究竟在哪里?这个问题,阿难反复地提出七点见解,经过佛的分析论辩,都被佛所否定。觉得平生所学,尽是虚妄,就非常惶惑,请求佛的指示,要求说明心性 自体本来寂静的真理。佛说:“一切含有知觉灵性的众生,自无始时期以来,(时间无始无终,故名无始。)种种错误颠倒,都受自然的业力所支配,犹如连串的果 实,从一个根本发生,愈长愈多。甚至一般学习佛法追求真理的人,虽然努力修行,亦往往走入歧途,不能得成无上菩提。(自性正知正觉。)都因为不知道两种基 本原理,就胡乱修习佛法,犹如煮沙,欲成嘉撰。无论经过多久的时间,无论如何努力用功,终于不能得到至高无上的真实成就。


”佛又说:“所谓两种原理,第 一,自无始以来,作生死根本的,一切含有灵性众生的心理作用,凭借生理的本能活动,名为攀缘心。(普通心理现状,都在感想、联想、幻想、感觉、幻觉、错 觉、思维与部分知觉的圈子里打转,总名叫做妄想,或妄心。犹如钩锁连环,互相联带发生关系,由此到彼,心里必须缘着一事一物或一理,有攀取不舍的现象,所 以叫做攀缘心。)


第二,这种妄心状况,只是心理生理所产生的现象,不是心性自体功能的本来。自无始以来,心性功能的自体,是超越感觉知觉的范围的,元本清 净正觉,光明寂然,为了界说分别于妄心,名为真心自性。(这个所谓真,只是在名词上为了有别于妄心而假设的,在人与一切含灵众生的本位上所产生的各种心理 状况的妄想,与生理本能的活动,都是这自性功能所生的动态作用。)


你现在的意识精神,原来自然具有自性灵明,能够产生心理生理各种因缘的作用。但是心理生 理各种因缘现象的产生,推究其原因,各有其自己的所以然。如能将身心、物理、精神互相关系所产生的各种因缘,各自归返其所以生起攀缘的本位,这个本来清净 正觉、光明寂然的自性,自会超然独立,外遗所有而得解脱。一切含灵的众生,都具有这个心性自体功能而发生种种作用。虽然终日应用,但是只能认识这个自住功 能所产生的作用,而不能认识心性光明寂然的自体,所以才在生死之流当中旋转不已。"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8/3 22:28:46编辑过]


这段文字对所有的修佛之人至关重要!!!
且要记住两种根本!
头像
0操作107 #
头像
107 #
0
11-08-03 23:05操作
只看TAAA分享
攀援心是不是就是执啊?
头像
0操作108 #
头像
108 #
0
11-08-03 23:11操作
只看TAAA分享
以下是引用假名字在8/3/2011 10:19:00 PM的发言:
 

你现在的意识精神,原来自然具有自性灵明,能够产生心理生理各种因缘的作用。但是心理生理各种因缘现象的产生,推究其原因,各有其自己的所以然。如能将身心、物理、精神互相关系所产生的各种因缘,各自归返其所以生起攀缘的本位,这个本来清净正觉、光明寂然的自性,自会超然独立,外遗所有而得解脱。一切含灵的众生,都具有这个心性自体功能而发生种种作用。虽然终日应用,但是只能认识这个自住功能所产生的作用,而不能认识心性光明寂然的自体,所以才在生死之流当中旋转不已。"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8/3 22:28:46编辑过]

 


这个是说我们现在一般人所想都是真心自性的作用,不是真心自性是吗?

头像
0操作109 #
头像
109 #
0
11-08-03 23:14操作
只看TAAA分享
以下是引用假名字在8/3/2011 10:19:00 PM的发言:
 
                你现在的意识精神,原来自然具有自性灵明,能够产生心理生理各种因缘的作用。但是心理生理各种因缘现象的产生,推究其原因,各有其自己的所以然。如能将身心、物理、精神互相关系所产生的各种因缘,各自归返其所以生起攀缘的本位,这个本来清净正觉、光明寂然的自性,自会超然独立,外遗所有而得解脱。一切含灵的众生,都具有这个心性自体功能而发生种种作用。虽然终日应用,但是只能认识这个自住功能所产生的作用,而不能认识心性光明寂然的自体,所以才在生死之流当中旋转不已。"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8/3 22:28:46编辑过]

 


请教师兄,这句是什么意思啊?

头像
0操作110 #
头像
110 #
0
11-08-03 23:26操作
只看TAAA分享
我记得以前看过“心外无法",末学想问一下,这个心是指真心自性吗?这句话应该怎么理解啊?
Advertisement
头像
0操作111 #
头像
111 #
0
11-08-04 08:37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
以下是引用beidou5在8/3/2011 11:05:00 PM的发言:
攀援心是不是就是执啊?

若是不执著,怎么攀援呢?
这是因果关系。
若是不执著,有什么可攀的,一不执着,就攀不住了,就脱落了,就自在了。
头像
0操作112 #
头像
112 #
0
11-08-04 08:39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
以下是引用beidou5在8/3/2011 11:11:00 PM的发言:

 

这个是说我们现在一般人所想都是真心自性的作用,不是真心自性是吗?

你的理解对。
如同水和波浪。
没有水,就不会起波。
见波知水,恍然大悟,是觉。
随波逐流,攀援不已,是迷。
头像
0操作113 #
头像
113 #
0
11-08-04 08:45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
以下是引用beidou5在8/3/2011 11:26:00 PM的发言:
我记得以前看过“心外无法",末学想问一下,这个心是指真心自性吗?这句话应该怎么理解啊?

一切种种类类,皆是因心而起。
带着问题继续读哦
头像
0操作114 #
头像
114 #
0
11-08-04 08:47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
以下是引用beidou5在8/3/2011 11:14:00 PM的发言:

 

请教师兄,这句是什么意思啊?

请参看二十五圆通,也就是诸位大修行人在楞严经上讲自己的“回归本位”的修行方法。
人喜欢向外攀援啊,比如,这个衣服好,那个房子漂亮,这个车子最新潮。
修行人反观内心,心空了了,可以觉照,随着功夫深入才能“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头像
0操作115 #
头像
115 #
0
11-08-04 11:06操作
只看TAAA分享
即使我现在知道了现在所想是真心自性的作用,不是真心自性,还是不知道怎么找回真心自性,怎么找呢?“如能将身心、物理、精神互相关系所产生的各种因缘,各自归返其所以生起攀缘的本位”,就能找到清净正觉、光明寂然的自性了是不是?而回归本位的方法就是学这二十五位大修行人的“回归本位”的修行方法,这样理解对不对?
Advertisement
头像
0操作116 #
头像
116 #
0
11-08-04 11:09操作
只看TAAA分享
上午去看了讲卷五和卷六讲二十五圆通的经文,这二十五种修行方法无有高下,但是“圣性无不通。顺逆皆方便。初心入三味。迟速不同伦。” 这个是不是说各个法门,无论对自己来说是不是对机,都可通达真心自性;但是初发心欲修证正定,需要选择,是因为因根器不同,所以修证难易就不同,是这个意思吗?
头像
0操作117 #
头像
117 #
0
11-08-04 11:15操作
只看TAAA分享
后来文殊师力菩萨又说前二十四种法门,初发心者不能选此作为圆通法门。“诚如佛世尊。询我诸方便。以救诸末劫。求出世间人。成就涅槃心。观世音为最。” 唯有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法门,是为第一。这个是说象末学这种初学佛的,要学观世音菩萨的耳根圆通法门吗?
头像
0操作118 #
头像
118 #
0
11-08-04 11:22操作
只看TAAA分享
请教师兄一个跟法门相关的问题,目前佛教分了净宗、禅宗等八大派,是不是就是根据楞严经上修行的法门分的?楞严经上讲了这二十五圆通,但其实法门不限于这二十五种,是无量无边的,对不对?我们要选择一门已知的法门修习,也是方便,是这样理解吗?
头像
0操作119 #
头像
119 #
0
11-08-04 11:24操作
只看TAAA分享
不好意思,师兄,问题有些多,看经的时候有这些问题,就记下来了。
头像
0操作120 #
头像
120 #
0
11-08-04 12:48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
以下是引用beidou5在8/4/2011 11:06:00 AM的发言:
即使我现在知道了现在所想是真心自性的作用,不是真心自性,还是不知道怎么找回真心自性,怎么找呢?“如能将身心、物理、精神互相关系所产生的各种因缘,各自归返其所以生起攀缘的本位”,就能找到清净正觉、光明寂然的自性了是不是?而回归本位的方法就是学这二十五位大修行人的“回归本位”的修行方法,这样理解对不对?

恩,楞严经是先讲原理,然后讲方法,然后讲注意事项和辅助工具。

读完一遍就知道了。
发帖回复
查看:26107|回复:683
Advertisement
打开收藏板块打开个人中心
边缘侧滑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