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 主地神
第六小科“主地神”。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给我们说明,主地神,地是土地,实在说就是民间拜的土地公。佛多慈悲,应以土地公而度化者,即现土地公身而 度化之,无类不现身;世间人拜土地神的很多。土地表“深重大愿,荷负行德故”。在中国最古老的经典是《易经》,《易经》最重要的乾、坤两卦,六十四卦都是 从这两卦变现出来的,这两卦是根本。地是坤德,如同大地,所有一切万物依大地而生存,所以地是承担、荷负,表这个意思。同时更深一层的表“心地”,大地是 我们一切众生生存所依靠,我们没有办法离开大地而生活。可是心地那就更殊胜了,不但十法界依正庄严是依心地变现出来的,就是诸佛如来所居的一真法界也是心 地变现出来的;心是能生,世出世间依正庄严、万事万物是所生。地之德就太大太大了,所以民间敬土地,这是应该的。非常可惜没有人能把地德说得清楚、说得明 白,让一切众生拜土地开智慧,拜土地也能成佛道,功德就殊胜了,不至於迷信。古时候有说明,代代相传传久了,於是乎只保存形式而丧失了义理,变成迷信,这 非常可惜。我们读到这个地方,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帮助民间,以正知正见祭祀这些天地鬼神。你要问为什麽要祭祀?我们天天念的上报四重恩,天地鬼神对我们 有恩德,我们要报答。所以古礼最重要的就是祭礼,祭礼也称之为吉礼,吉凶之吉,称之为吉礼。无论是朝廷、民间,没有不重视的。
【复有佛世界微尘数主地神。】
如果将主地神落实在我们生活上,我们可以看作现在所说的地方士绅。在这一个地方、一个地区,他有学问、有道德、有善心,受到这个地方广大人民的尊敬 爱戴,接受他的教诲,受他的影响,这一种人就是这个地区的主地神,在古时候称为地方士绅是这一类,在佛法里面称为善知识。善知识居住这个地方,自自然然对 这个地方产生潜移默化的效果,改变这一边的风俗习惯,破除迷信,启发智慧,这就是地方士绅他们的责任,他们应该要做的。第一句是说出这团体的种类,主地神 这团体数量也是尽虚空、遍法界,在在处处都显示究竟圆满,应证了经上所说,“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下面这是举上首,上首也举十尊。
【所谓普德净华主地神。】
“地神”最重要的是行德。我们现在讲经把总题目定作:“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主地神是特别着重後面这一句,他的言行可以做为社会大众的楷模、标 准、模范。这样才能够教化一方、影响一方,移风易俗,对这一方的大众有真实的贡献,有真实的利益,所以把德摆在前面。德,“普德”。普是什麽意思?普遍、 平等。也就是要示现普遍、平等,对一切人、对一切物,都是以清净、平等、慈悲心来对待,这就是普德。我们所提出来的五句十个字∶真诚、清净、平等、正觉、 慈悲。这五句实际上就是一句,任何一句必定含摄其他四句。譬如讲真诚,如果不具足後面这四句,就不是真诚;真诚一定圆满具足下面四句。如果说清净,清净要 不含摄其他四句,不是真的清净。说慈悲,慈悲要不含其馀四句,决定不是大慈大悲;大慈悲心一定是真诚、清净、平等、正觉,这才是大慈悲心,这才叫普德。 表现在行为上决定是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决定是这样子的。看破是什麽?万事万法,体性现象、因缘果报,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叫看破,看破是明了。放 下是绝不染着,也就是说,於一切法中决定没有分别、执着。表现在生活行为上得大自在,随缘度日,随缘绝不攀缘,攀缘就不自在了,随缘才自在。正是像普贤菩 萨教导我们的“恒顺众生,随喜功德”,他怎麽会不自在?随喜当中成就功德,功德是什麽?戒、定、慧三学。随喜当中合法合理,我们中国人常说,情、理、法都 不违背,合情、合理、合法,这是功德。随顺当中样样都是合情、合理、合法,自自然然与性德相应,这就已经做得相当不错了,普德就现前。後面“净华”,就 是我们十句最後一句:念佛。如果不念佛,你的境界,浅是人天福报,深可以达到菩萨的果位,圆满成佛还有一段相当的距离。如果要是念佛,决定成佛,决定往 生。你想想看一个人真正心地真诚、清净、慈悲,生活放下、自在、随缘,这个人念佛,他怎麽会不往生?决定往生,往生是一生决定作佛。刚才说了,摆在我们面 前十条道路,这是成佛之道。我们今天选择是这条道路,走的是这条道路,我们清楚、我们明了,绝不受外界的干扰,谚语常讲“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总有魔来 干扰。对付魔,只是不理会就行了。愈是干扰,我们愈要勇猛精进,突破干扰就成就了。你有决心、有毅力,不怕难、不怕苦,你就得诸佛护念,龙天善神帮助你, 没有不能突破的难关。问题你自己是不是具足真诚、清净、平等、觉?关键在这个地方。果然是这样的心,没有不能突破的。诸佛护念,龙天善神尊敬你、赞叹你, 哪有不帮助的道理?第二尊德号∶
【坚福庄严主地神。】
前面两位上首都是把福德摆在第一,有德就有福,福要坚固。福从哪里来?佛在一切经论里面讲得很多很多,非常可惜留意的人不多。真的留意,你决定会修 大福报,你知道福是怎麽来的;福报是从布施供养当中来的。佛告诉我们财富,你这一生所得的财富,从哪里来的?是你过去生中修财布施那个因,这一生当中结的 果报。你过去生中修得多、布施得多,你这一生得的财富就多。过去生中修财布施、修财供养,修得很欢喜、很痛快,这一生你的钱来得很容易,也来得很自在,什 麽样的因得什麽样的果报。过去世修布施、供养是人家劝的,不好意思不布施、不好意思不供养,布施、供养之後又後悔、又难过。但是这一生能不能得财富?能 得。赚得好辛苦,好不容易钱才得到,就这麽回事情。还有一些人钱赚得很多,一个经济风暴全没有了,钱手上摸过没有?没有,只看到银行的数目字。原先数目 字不小,现在没有了,消除了。这是什麽原因?是拿着别人的钱财来布施,不是自己的。修布施、供养,“慷他人之慨”,自己的名,别人的钱,所以这一生果报也 是如此。让你自己看看,实际上没有,实际上因为是别人的。所以要晓得,什麽样的因结什麽样的果报,一丝毫都不差,真的是因缘果报丝毫不爽。所以佛讲布施、 供养要用净财,就是自己应该所得到的财物,不是别人的,我们拿来布施、供养,这叫净财。如果用不正当的手段,拿别人的财物来布施,果报是空的。今天讲“泡 沫经济”,那个果报不是真的,是假的,昙花一现而已。所以福怎麽修的要知道。这是讲财。还有智慧,聪明智慧。聪明智慧,佛说了,法布施,你修法布施得聪明 智慧的果报。法布施种类繁多,布施里面的状况跟财布施也有类似。如果法布施窃取别人之法,佛门里面所讲的盗法;佛家戒律里面讲得很严格,老师在传法的时 候,你没有真正拜师父,跟他求学;你不拜他做老师,你也在旁边偷听,把东西学去了,这叫盗法。盗法的果报,你能得虚名,没有实学。我们在社会上看到,也确 实有这种人;也有很多是博士头衔,有好多个,没有实学。过去是修这个因,现在得这种果报。第三种福是健康长寿。佛给我们讲,健康长寿是无畏布施之果报。 无畏是令一切众生远离恐怖、忧虑、苦恼,我们能够帮助一切众生离开忧虑、离开恐怖、离开苦恼,这种行为就叫无畏布施。诸位要晓得,无畏布施里面最具体的、 最容易做的就是素食。我们选择素食,不食一切众生肉,一切众生看到你不害怕。所以一个人心地慈悲,不食众生肉,你在野外看到这些小动物给它招手,它会来, 它会亲近你。一个吃肉的人,杀气腾腾,小动物看到你,赶快就跑掉了,它怎麽敢亲近你?它也有灵性,看到你,会不会害它,它也知道。我们讲的素食、放生、保 护动物,连动物都不忍心去伤害,何况对於一个人?对人当然更不会有意去伤害。这些属於无畏布施、无畏供养,你得的果报健康长寿。如果造作这些罪业,跟这个 完全相反,那些果报诸位读《地藏菩萨本愿经》就明白,都在三途苦报。所以说到福报,我们要懂得怎样去修,尤其要认识哪个地方叫真正的福田。佛在经上概略 给我们举例,父母是福田、师长是福田;孝顺父母,奉事师长,你有福。如果这个人不孝顺父母、不尊敬师长,连父母生活都不顾,他纵然是有钱有势,不会长久。 为什麽?福薄,没福。他现在所享受的就是《无量寿经》上所说,过去生中所修的福多,他还有馀福,所以纵然造罪业,还没有影响他现前的生活。可是他这个消耗 是非常之大,福报消耗尽,苦报就现前了,这些道理我们要明了。贫穷是福田、疾病是福田,我们对贫穷人要多照顾,对於有疾病的人要多照顾。疾病有两种,身 病,现在大家知道照顾身体生病的人,心病忽略掉了。心病是什麽?妄想、分别、执着。佛法照顾才真正叫周到,真正是圆满,才能够修成坚固的大福,庄严道场、 庄严社会,利益众生。第二尊“坚福庄严主地神”。我们在经文里面所看到的这些护法神众,他们的身分不同,职责就有区别,可是细细的去观察,他们有一个共同 的处所,就是智慧与福报。这两者如果不能够兼具,护法的工作就没有办法做得圆满,所以智慧跟福德非常重要。尤其是第二尊名号里面显示出坚福庄严,前面已经 跟诸位同修介绍过。现在在此地特别要强调,世出世间法无论是大事或者是小事,如果没有福德就很难成就。福从哪里修?菩萨行的六条纲领,就圆圆满满的包括了 福慧双修。第一条教我们修布施,前面跟诸位说过,财布施得财富,法布施得聪明智慧,无畏布施得健康长寿,这是世间人所祈求的三种福报。如果不知道修因, 果报从什么地方生起?这是我们必须要明了的。佛又告诉我们,世出世间的大福报,必须要兼修后面的五个科目,才能成就大福报,才能够使你的福德相续,绵延不 断。我们今天看看世间确实有不少有福报的人,可是他的福报总不免有缺陷,也就是说他的福报不圆满,他的福报很容易就享尽。虽有福,没有福德相,这是稍微细 密的去观察就能够发现。一个人看自己不容易,看别人比较容易。会修行的人,看别人然后再回光返照,再能够认真省察自己,这对我们修学会有很大的帮助。因为 你能够省察,你才能够见到自己的过失,改过自新,善莫大焉。哪些是有福德而没有福德相?世间人有福,但是他没有福相。第一个,他一切都随顺自己的知见,随 顺自己的妄想、分别、执着,因此所作所为与情理法不相应,这就是没有福相,所以相应就是持戒波罗蜜。我们在讲席里面讲得很多,持戒的广义就是守法,也就是 说合情、合理、合法,这就是持戒。
第六小科“主地神”。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给我们说明,主地神,地是土地,实在说就是民间拜的土地公。佛多慈悲,应以土地公而度化者,即现土地公身而 度化之,无类不现身;世间人拜土地神的很多。土地表“深重大愿,荷负行德故”。在中国最古老的经典是《易经》,《易经》最重要的乾、坤两卦,六十四卦都是 从这两卦变现出来的,这两卦是根本。地是坤德,如同大地,所有一切万物依大地而生存,所以地是承担、荷负,表这个意思。同时更深一层的表“心地”,大地是 我们一切众生生存所依靠,我们没有办法离开大地而生活。可是心地那就更殊胜了,不但十法界依正庄严是依心地变现出来的,就是诸佛如来所居的一真法界也是心 地变现出来的;心是能生,世出世间依正庄严、万事万物是所生。地之德就太大太大了,所以民间敬土地,这是应该的。非常可惜没有人能把地德说得清楚、说得明 白,让一切众生拜土地开智慧,拜土地也能成佛道,功德就殊胜了,不至於迷信。古时候有说明,代代相传传久了,於是乎只保存形式而丧失了义理,变成迷信,这 非常可惜。我们读到这个地方,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帮助民间,以正知正见祭祀这些天地鬼神。你要问为什麽要祭祀?我们天天念的上报四重恩,天地鬼神对我们 有恩德,我们要报答。所以古礼最重要的就是祭礼,祭礼也称之为吉礼,吉凶之吉,称之为吉礼。无论是朝廷、民间,没有不重视的。
【复有佛世界微尘数主地神。】
如果将主地神落实在我们生活上,我们可以看作现在所说的地方士绅。在这一个地方、一个地区,他有学问、有道德、有善心,受到这个地方广大人民的尊敬 爱戴,接受他的教诲,受他的影响,这一种人就是这个地区的主地神,在古时候称为地方士绅是这一类,在佛法里面称为善知识。善知识居住这个地方,自自然然对 这个地方产生潜移默化的效果,改变这一边的风俗习惯,破除迷信,启发智慧,这就是地方士绅他们的责任,他们应该要做的。第一句是说出这团体的种类,主地神 这团体数量也是尽虚空、遍法界,在在处处都显示究竟圆满,应证了经上所说,“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下面这是举上首,上首也举十尊。
【所谓普德净华主地神。】
“地神”最重要的是行德。我们现在讲经把总题目定作:“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主地神是特别着重後面这一句,他的言行可以做为社会大众的楷模、标 准、模范。这样才能够教化一方、影响一方,移风易俗,对这一方的大众有真实的贡献,有真实的利益,所以把德摆在前面。德,“普德”。普是什麽意思?普遍、 平等。也就是要示现普遍、平等,对一切人、对一切物,都是以清净、平等、慈悲心来对待,这就是普德。我们所提出来的五句十个字∶真诚、清净、平等、正觉、 慈悲。这五句实际上就是一句,任何一句必定含摄其他四句。譬如讲真诚,如果不具足後面这四句,就不是真诚;真诚一定圆满具足下面四句。如果说清净,清净要 不含摄其他四句,不是真的清净。说慈悲,慈悲要不含其馀四句,决定不是大慈大悲;大慈悲心一定是真诚、清净、平等、正觉,这才是大慈悲心,这才叫普德。 表现在行为上决定是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决定是这样子的。看破是什麽?万事万法,体性现象、因缘果报,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叫看破,看破是明了。放 下是绝不染着,也就是说,於一切法中决定没有分别、执着。表现在生活行为上得大自在,随缘度日,随缘绝不攀缘,攀缘就不自在了,随缘才自在。正是像普贤菩 萨教导我们的“恒顺众生,随喜功德”,他怎麽会不自在?随喜当中成就功德,功德是什麽?戒、定、慧三学。随喜当中合法合理,我们中国人常说,情、理、法都 不违背,合情、合理、合法,这是功德。随顺当中样样都是合情、合理、合法,自自然然与性德相应,这就已经做得相当不错了,普德就现前。後面“净华”,就 是我们十句最後一句:念佛。如果不念佛,你的境界,浅是人天福报,深可以达到菩萨的果位,圆满成佛还有一段相当的距离。如果要是念佛,决定成佛,决定往 生。你想想看一个人真正心地真诚、清净、慈悲,生活放下、自在、随缘,这个人念佛,他怎麽会不往生?决定往生,往生是一生决定作佛。刚才说了,摆在我们面 前十条道路,这是成佛之道。我们今天选择是这条道路,走的是这条道路,我们清楚、我们明了,绝不受外界的干扰,谚语常讲“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总有魔来 干扰。对付魔,只是不理会就行了。愈是干扰,我们愈要勇猛精进,突破干扰就成就了。你有决心、有毅力,不怕难、不怕苦,你就得诸佛护念,龙天善神帮助你, 没有不能突破的难关。问题你自己是不是具足真诚、清净、平等、觉?关键在这个地方。果然是这样的心,没有不能突破的。诸佛护念,龙天善神尊敬你、赞叹你, 哪有不帮助的道理?第二尊德号∶
【坚福庄严主地神。】
前面两位上首都是把福德摆在第一,有德就有福,福要坚固。福从哪里来?佛在一切经论里面讲得很多很多,非常可惜留意的人不多。真的留意,你决定会修 大福报,你知道福是怎麽来的;福报是从布施供养当中来的。佛告诉我们财富,你这一生所得的财富,从哪里来的?是你过去生中修财布施那个因,这一生当中结的 果报。你过去生中修得多、布施得多,你这一生得的财富就多。过去生中修财布施、修财供养,修得很欢喜、很痛快,这一生你的钱来得很容易,也来得很自在,什 麽样的因得什麽样的果报。过去世修布施、供养是人家劝的,不好意思不布施、不好意思不供养,布施、供养之後又後悔、又难过。但是这一生能不能得财富?能 得。赚得好辛苦,好不容易钱才得到,就这麽回事情。还有一些人钱赚得很多,一个经济风暴全没有了,钱手上摸过没有?没有,只看到银行的数目字。原先数目 字不小,现在没有了,消除了。这是什麽原因?是拿着别人的钱财来布施,不是自己的。修布施、供养,“慷他人之慨”,自己的名,别人的钱,所以这一生果报也 是如此。让你自己看看,实际上没有,实际上因为是别人的。所以要晓得,什麽样的因结什麽样的果报,一丝毫都不差,真的是因缘果报丝毫不爽。所以佛讲布施、 供养要用净财,就是自己应该所得到的财物,不是别人的,我们拿来布施、供养,这叫净财。如果用不正当的手段,拿别人的财物来布施,果报是空的。今天讲“泡 沫经济”,那个果报不是真的,是假的,昙花一现而已。所以福怎麽修的要知道。这是讲财。还有智慧,聪明智慧。聪明智慧,佛说了,法布施,你修法布施得聪明 智慧的果报。法布施种类繁多,布施里面的状况跟财布施也有类似。如果法布施窃取别人之法,佛门里面所讲的盗法;佛家戒律里面讲得很严格,老师在传法的时 候,你没有真正拜师父,跟他求学;你不拜他做老师,你也在旁边偷听,把东西学去了,这叫盗法。盗法的果报,你能得虚名,没有实学。我们在社会上看到,也确 实有这种人;也有很多是博士头衔,有好多个,没有实学。过去是修这个因,现在得这种果报。第三种福是健康长寿。佛给我们讲,健康长寿是无畏布施之果报。 无畏是令一切众生远离恐怖、忧虑、苦恼,我们能够帮助一切众生离开忧虑、离开恐怖、离开苦恼,这种行为就叫无畏布施。诸位要晓得,无畏布施里面最具体的、 最容易做的就是素食。我们选择素食,不食一切众生肉,一切众生看到你不害怕。所以一个人心地慈悲,不食众生肉,你在野外看到这些小动物给它招手,它会来, 它会亲近你。一个吃肉的人,杀气腾腾,小动物看到你,赶快就跑掉了,它怎麽敢亲近你?它也有灵性,看到你,会不会害它,它也知道。我们讲的素食、放生、保 护动物,连动物都不忍心去伤害,何况对於一个人?对人当然更不会有意去伤害。这些属於无畏布施、无畏供养,你得的果报健康长寿。如果造作这些罪业,跟这个 完全相反,那些果报诸位读《地藏菩萨本愿经》就明白,都在三途苦报。所以说到福报,我们要懂得怎样去修,尤其要认识哪个地方叫真正的福田。佛在经上概略 给我们举例,父母是福田、师长是福田;孝顺父母,奉事师长,你有福。如果这个人不孝顺父母、不尊敬师长,连父母生活都不顾,他纵然是有钱有势,不会长久。 为什麽?福薄,没福。他现在所享受的就是《无量寿经》上所说,过去生中所修的福多,他还有馀福,所以纵然造罪业,还没有影响他现前的生活。可是他这个消耗 是非常之大,福报消耗尽,苦报就现前了,这些道理我们要明了。贫穷是福田、疾病是福田,我们对贫穷人要多照顾,对於有疾病的人要多照顾。疾病有两种,身 病,现在大家知道照顾身体生病的人,心病忽略掉了。心病是什麽?妄想、分别、执着。佛法照顾才真正叫周到,真正是圆满,才能够修成坚固的大福,庄严道场、 庄严社会,利益众生。第二尊“坚福庄严主地神”。我们在经文里面所看到的这些护法神众,他们的身分不同,职责就有区别,可是细细的去观察,他们有一个共同 的处所,就是智慧与福报。这两者如果不能够兼具,护法的工作就没有办法做得圆满,所以智慧跟福德非常重要。尤其是第二尊名号里面显示出坚福庄严,前面已经 跟诸位同修介绍过。现在在此地特别要强调,世出世间法无论是大事或者是小事,如果没有福德就很难成就。福从哪里修?菩萨行的六条纲领,就圆圆满满的包括了 福慧双修。第一条教我们修布施,前面跟诸位说过,财布施得财富,法布施得聪明智慧,无畏布施得健康长寿,这是世间人所祈求的三种福报。如果不知道修因, 果报从什么地方生起?这是我们必须要明了的。佛又告诉我们,世出世间的大福报,必须要兼修后面的五个科目,才能成就大福报,才能够使你的福德相续,绵延不 断。我们今天看看世间确实有不少有福报的人,可是他的福报总不免有缺陷,也就是说他的福报不圆满,他的福报很容易就享尽。虽有福,没有福德相,这是稍微细 密的去观察就能够发现。一个人看自己不容易,看别人比较容易。会修行的人,看别人然后再回光返照,再能够认真省察自己,这对我们修学会有很大的帮助。因为 你能够省察,你才能够见到自己的过失,改过自新,善莫大焉。哪些是有福德而没有福德相?世间人有福,但是他没有福相。第一个,他一切都随顺自己的知见,随 顺自己的妄想、分别、执着,因此所作所为与情理法不相应,这就是没有福相,所以相应就是持戒波罗蜜。我们在讲席里面讲得很多,持戒的广义就是守法,也就是 说合情、合理、合法,这就是持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