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受苦乃为志士,肯吃亏不是痴人
敬君子方显有德,怕小人不算无能
退一步天高地阔,让三分心平气和
欲进步需思退步,若着手先虑放手
如得意不宜重往,凡做事应有余步
持黄金为珍贵,知安乐方值千金
事临头三思为妙,怒上心忍让最高
切勿贪意外之财,知足者人心常乐
若能以此去处事,一生安乐任逍遥。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11/1 21:02:56编辑过]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4/13 2:38:32编辑过]
AHAH, 你能不能给个万佛城晚课(双日)的下载视频啊?或文字版的也行. 先谢谢先!
我只找到一个MP3的版本, 今晚做功课时,没完全听清楚是念哪一篇经. 悲哀啊
AHAH, 你能不能给个万佛城晚课(双日)的下载视频啊?或文字版的也行. 先谢谢先!
我只找到一个MP3的版本, 今晚做功课时,没完全听清楚是念哪一篇经. 悲哀啊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4/11 16:35:30编辑过]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1/17 19:24:02编辑过]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1/17 19:23:26编辑过]
諸佛菩薩、上人、各位法師、各位善知識:大家晚上好!
我是張昭良,今晚要和大家分享受菩薩戒的感受。說實在的,我也和很多人一樣,最初都不敢受菩薩戒。我是在這一次傳授菩薩戒截止日期前兩天,才呈上報名表格 的。就像用E-mail提醒我受戒的法師說:是她用E-mail把我追來的。在這裡,我再次感恩她提醒我重受戒。
為什麼我說是重受戒呢?或許在座的各位都已經知道,我們有幸受戒,不是今生才受的,很多時候是在過去生已經受過了,那今生因緣成熟了;雖然自己已經忘記了,但是一定會有善知識來提醒我們重受的。
受菩薩戒功德的殊勝,不是三言兩語就可以說得完的。菩薩戒體是盡未來際生的,它一直保護著我們,也指引著我們,直到我們成佛;就算我們一時迷糊犯了戒,或 者破戒了,它都會對我們不離不棄,當我們墮落時,它會把我們拉上來。
就像今年傳授菩薩戒前,方丈在這裡開示時說:「很多人不敢受菩薩戒,因為害怕犯戒了,或者是破戒了要墮地獄。」當時,方丈更說了一句很令人震驚的話,那就 是:「真要下地獄的話,那就下去嘛!」哦!這一句話引起當時一陣嘩然,我和我身邊的朋友們也被嚇得叫了起來:「怎麼受菩薩戒,還要下地獄呢?」
但是,他接著說:「受了戒,縱然因為破戒而下地獄,但是比起那些沒受戒的外道,或者同樣做了惡事而必須下地獄的其他人,這個受戒的人卻能夠很快地從地獄裡 出來;而沒有受戒的呢,則可能在地獄裡待得更久,又或者根本就沒有機會出來了。」所以,想想看,受戒好?還是不好呢?
記得在六天的菩薩戒課程裡,每一位給我們講課的法師,都不約而同地說了一句話;什麼話呢?那就是他們每一位開始上課之前,都說:「恭喜你們!」可見,能夠受持菩薩戒真的是一種福報。
我個人在受戒後的短短的日子裡,我的感覺就是:凡是做什麼事,都很自然地比較謹慎,很自然地會想到該不該做。記得有一位受戒的前輩說過:「我們只要把這菩 薩戒六條重戒看守得好好的,不要破這六條重戒;其他的二十八條輕戒,都是可以懺悔的,而且都是在幫助我們守好那六條重戒的。」
又有另外一位前輩告訴我,她每天早晚都在佛前求懺悔;這樣養成了習慣,不止不會忘記求懺悔,無形中也每天都自我反省,很自然地養成了良好的習慣。其實,各 種戒律無非是提醒我們、幫助我們養成各種良好的習慣,也就自然地在保護著我們,不會輕易地犯錯了。
受戒可以改我們的言行,修品德。品德是需要長時間的培養和修持的,一個有品德的人,從他的身、語、意,自然會流露出一種高尚優雅的舉止,讓人自然地對他起 敬。所以,受戒後不只是背誦那些戒律罷了,而是應該要將一條條的戒律,落實在生活裡;如果我們能將戒律落實在生活裡的話,那一定會活得比較快樂和自在,到 處受人尊敬。
佛是覺行圓滿,相好光明的,菩薩戒是成佛的因,所以除非我們不想成佛;不然的話,還是趁早受戒的好。阿彌陀佛!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4/13 2:39:34编辑过]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4/13 2:40:24编辑过]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4/29 12:14:32编辑过]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5/7 4:17:37编辑过]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4/11 16:40:11编辑过]
为什么要念佛
宣化上人
http://www.drbachinese.org/online_reading_simplified/dharma_talks/PureLand/Pure_Land_1.htm
就是为了临终时不惊慌失措,而得以顺利往生极乐世界。
为什么我们平时要念佛呢?平时念佛就是为临终时做准备。
为什么不等到临终时才念呢?因为习惯是日积月累而成的,你平时没有念佛的习惯,等到临命终时,就不
会想到要念佛,或根本不知道要念佛。所以平时要学着念佛、修净土法门,等到临命终时才不会惊慌失措,而得以顺利往生极乐世界。
在《大集经》上又说:“末法亿亿人修行,罕一得道,唯依念佛,得度生死。”这就是说亿亿人修行,却一个得道的都没有,只有念佛才能往生极乐世界而得度。尤其现在是末法时代,念佛正与一般人的根机相应。
但在西方,现在不是末法时代,可以说是正法时代;为什么说是正法时代?因为佛法刚刚传到西方国家来,正要兴旺,所以现在美国有很多人欢喜参禅打坐,这也是 正法的表现。在正法时期也可修念佛法门,末法时期也可修念佛法门,什么时代都可以修行;如果有人对于其他法门,功夫用不上,可以修念佛法门。
永明延寿禅师说:“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现世为人师,来生作佛祖。”又参禅又念佛,好像老虎有犄角;现世可以为人的师表,将来可以成佛作祖。
所以真正参禅的人,就是真正念佛的人;真正念佛的人,也就是真正参禅的人。再深一层说,真正持戒的人,也就是真正参禅;真正参禅的人,也就是真正持戒的人。那么真正讲经说法的人,他是为讲经而讲经,也就是真正参禅。《永嘉大师证道歌》上说: “宗亦通,说亦通,定慧圆明不滞空。”又会参禅,又会讲经,这是宗说兼通。再进一层说,真正持咒的人、真正修密宗的人,也就是真正参禅。
禅、教、律、密、净,虽说五种,归根究底地说都是一个,没有两个;其实再深一层说,连一个也没有,怎么说会有五个呢?真正学佛的人,在这一点上应该明白。
所以有的人有门户之见,认为念佛法门最高,参禅不对;或者有人说参禅最高,念佛错误;这都是没有明白佛法的人。应知一切皆是佛法,皆不可得;既无法可得, 何必又在头上安头?何必无事找事做呢?你若真明白法了,是无法可得的。可是对一些不明白法的人,你对他说根本什么也没有,他就会失望;所以佛施权法,就是 为了说实法;佛说权智,为的是说实智。实智是什么呢?实智是一个“归无所得”,实相无相,无所无相,这才是真实的智慧。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4/13 2:42:53编辑过]
就是口念佛、心也念佛,行住坐卧都是念阿弥陀佛。
宣化上人◎一九八五年十二月十六日
http://www.drbachinese.org/online_reading_simplified/dharma_talks/PureLand/Pure_Land_2.htm
我们很不幸生在这个魔强法弱、去佛甚远的末法时代,可是在不幸之中又幸遇念佛法门。念佛法门既省钱,又不费精
神,很容易而且方便,因为念佛就能成佛。为什么念佛会成佛呢?这是因为藉着阿弥陀佛在无量劫以前发的四十八大愿;在四十八愿中,有一愿说:“若有众生称我
名号,若不生极乐世界,我誓不成正觉。”
阿弥陀佛发此愿力,愿愿皆是摄受众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条件只是众生要有一个信心,相信真有阿弥陀佛在西方极乐世界,而且愿到西方极乐世界去做阿弥陀佛的弟子,和切实称念阿弥陀佛的名号,要具足信、愿、行三资粮,必生西方。
极乐世界是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无有地狱、饿鬼、畜生三恶道;虽然有白鹤、孔雀、鹦鹉、舍利、迦陵频伽、共命之鸟,但这都是阿弥陀佛欲令法音宣流变化所作,是一种变化现出的境界,并不是真有畜生。极乐世界没有娑婆世界万苦交煎、万恶充满的烦恼,它昼夜六时皆演说妙法 --念佛、念法、念僧。可是,我们若要生到极乐世界,就要老实念佛,不要不老实念佛;老实念佛就是专一其心在念佛,不管成佛不成佛,也不管往生不往生,一心只管念佛的工作。念佛念得专一纯熟,一心不乱,等你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一定会来接你去成佛。
为什么我们一个普通人,能劳动阿弥陀佛来接我们呢?这是很难相信的道理。不错,这就是难信之法,所以《阿弥陀经》是释迦牟尼佛不问自说;因为没有人懂,也没有人相信这个法,所以释迦牟尼佛悲心切切地把这种末法修行之捷径,告诉我们这些末法的众生。
老实念佛就是口念佛、心也念佛,行住坐卧都是念阿弥陀佛;口中念阿弥陀佛的名号,身上行持阿弥陀佛的行。什么叫行?好像我们现在打佛七,无论如何都要百忙 放下,来参加打佛七,要念得一心不乱。一心不乱就是念兹在兹,不是念一阵子就觉得辛苦,要回去休息了,躲懒偷安,这样不会得到念佛三昧的,这就叫做不老实 念佛;老实念佛就是一心一意念佛,连吃饭、穿衣、睡觉都忘了。
本来吃饭、穿衣、睡觉是人生离不了的事情,每个人天天都不能缺少的;念佛时能把这三件事忘了,不知吃饭、穿衣、饥寒、睡觉否,这就是老实念佛。若到时间便 知道吃饭,这是不老实念佛;或冷了要穿衣,这是不老实念佛;或睡不够要回去休息,这也是不老实念佛。老实念佛就是无论行、住、坐、卧,只知道“南无阿弥陀 佛”六字洪名。你念得打成一片,绵绵不断,乃至水流也是念“南无阿弥陀佛”,风吹也是念“南无阿弥陀佛”,小鸟叫的声音也是念“南无阿弥陀佛”。要念得 “南无阿弥陀佛”和我自己分不开,念得“南无阿弥陀佛”之外无一个我,我之外又无一个“南无阿弥陀佛”,我所念的“南无阿弥陀佛”和自己合而为一。这时, 风也吹不透,雨也打不漏,得到念佛三昧;水流风动都是演说妙法 --念“南无阿弥陀佛”,这就是老实念佛。
假若水流知是水流,风动知是风动,或东张西望看各处有什么动静,这就是不老实念佛。若一边念佛,又前瞻后顾地好像要偷东西,这也叫不老实念佛。老实念佛就 是念兹在兹,什么妄想也没有,也不想吃东西或喝茶,什么都忘了,这才是老实念佛。没有什么秘诀,只要能把心管住,不打妄想,这就是老实念佛;你管不住这个 心,尽打妄想,那就是不老实念佛。你提起正念,那就是老实念佛;你尽胡思乱想、打邪念,那就是不老实念佛。所以老实念佛是妙不可言,你要是真会念佛,便会 得大自在,无人、无我、无众生、无寿者,只有南无阿弥陀佛。
说的是法,行的是道,单说不行是说食数宝,一点用处也没有。我今天所讲的道理,你们明白了,就要老老实实念佛,老老实实打佛七,这是我们生命中最宝贵的时间,切莫空过,希望大家努力念佛,拿出“坚、诚、恒”这三心来打佛七!
敬 请 常 念 南 无 阿 弥 陀 佛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4/13 2:56:31编辑过]
念佛如同打电话
宣化上人◎六月十六日下午开示
http://www.drbachinese.org/online_reading_simplified/dharma_talks/PureLand/Pure_Land_3.htm
念念真诚念念通 默默感应默默中
直至山穷水尽处 逍遥法界任西东
刚才所说偈颂,大家能不能了悟其中的真义?第一个“念”字是心中所发出的念,第二个“念”是从口中发出的,有之于心而形之于口。若只存有第二个念--口念 的“念”,便不能算是真诚的念了,所以念佛或念菩萨,心、口都要真诚。我们要念到心口合一,一而无二,不可随便地念,也不可散乱地念,又不可以夹杂其他的 妄想而念,如能做到这几点,便可以称为“真诚”了。
有真诚的意念,就一定会有所感应。这感应是什么?就是凡夫的心与佛菩萨的光相通,所谓“光光相照,孔孔相通”。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应呢?譬如打电话,号码打 通了,对方一声:“喂!”于是便可以畅所欲言,互相有了连络。念菩萨也好像拨电话,到时菩萨也会问你:“善男子(善女人),你想求些什么呢?”于是你便可 以有求必应了。
假若没有诚心,譬如五个字的号码,你只拨了三个便住手,那又怎能把电话打通?念菩萨也是这样。假如你念一会儿又不念,缺乏诚意,那是一定不会通的。这种光 光相照的感应,是只有亲身经历的人才能感觉到的;譬如打电话,也只有拿起听筒收听的人,才能清楚对方的话,凡夫肉眼是无法看到声波的去来,所以说:“默默 感应默默中”。
“山穷水尽”是“百尺竿头重进步,撒手天空另有天”的境界;念至山穷水尽时,简直是念而不念,打成一团,念成一片了,那时便可以“逍遥法界任西东”。假若 我们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便可以应念而往;要想倒驾慈航,回来广度众生,也可应念而回到极乐世界之东的娑婆世界,乃至一切法界,也无不可以应念而往,所以 说:“任西东”,所谓“一如意一切如意,一自在一切自在”了。
因此我们学佛,处处要真诚,不然便是虚伪,虚伪便会“开空花,不结果”,所以学佛切记不要自己骗自己。其次,古人也说:“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我们不可有依赖心,应知感应是自己所招,并非从外得来的。
有人说:“念佛得生净土,是仗佛力所接引。”这句话可以说是对,也可以说是不对,为什么?因为接引之说只是对机而言。而贪念的众生,都是希望能用力少而收效大,就如放高利贷,放出的少而收入的多,所以圣人随机应变,说出了佛力接引的话,目的是叫一切众生努力去念。
其实他们念佛菩萨的名号而能往生净土,也是全凭自己的力量,为什么?想想念佛是佛替你念的吗?念菩萨的这一念是菩萨生的吗?如果不是,又岂能说是仗他力? 譬如佛菩萨放光加被你,这也是你自己念佛或菩萨的功德所感。再拿打电话作一个例子,如果你自己不打电话,又有谁来接你的电话呢?所以念佛也是这个道理。这 种希望仗佛力的接引而能生净土的心,其实就是贪心,就是依赖,是要不得的;我们修行要仗自力,打起精神,鼓起勇气,勇猛精进,应知果报并不是人家能够赐与 的,所以念佛也可以说不是仗佛力所接引的。
古人又说:“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我们学佛的人,也要挺起胸膛这样说:“佛陀本无种,众生当自强。”假如不是这样,整日依赖佛力接引,犹如富家子弟依赖父兄遗业,终会把自己害了,大家猛醒啊!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4/13 2:45:54编辑过]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编辑
登录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