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帖回复
查看:10万+|回复:151
When you buy via links in posts, huaren.us may earn a commission
Advertisement

学佛者的信念----济群法师著述:普贤菩萨行愿品

头像
0操作81 #
头像
81 #
0
12-06-20 00:59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

众生欢喜、则如来欢喜

 

‘何以故,菩萨若能随顺众生,则为随顺供养诸佛。若于众生尊重承事,则为尊重承事如来。若令众生欢喜者,则令一切如来欢喜’。‘何以故’是什么缘故呢?普贤先问一句道:对佛陀随顺,当然是应该的,但是为什么对众生,要像上边所说的那样根据他们不同的情况,不同的需要,去随顺供养他们呢?大家要晓得,菩萨若能随顺众生,就是随顺供养诸佛;如果能够尊重承事众生,就是尊重承事诸佛;如果能够使得众生生欢喜心,就等于令一切诸佛生欢喜心。因为佛陀把众生看成和自己一体,把众生看成是自己的独生子一样。佛陀对众生是多么的慈悲啊!

 

佛经中记载:‘举身微笑’,佛陀每一 次,在说法的时候始终保持微笑。什么是举身微笑?举身微笑的意思是,笑不仅在脸上,而是在全身,笑的时候,全身的每一个细胞、每一个毛孔都在笑。因为只有浑身放松、心态柔和,才能保持微笑,微笑也是一种布施,能够让人欢喜。你对人家笑一笑,人家也对你笑一笑,肯定没有错的。反过来,你跟人家板著脸,再好的人也如隔千里。你尊重人家,人家也尊重你。你瞧不起别人,别人也瞧不起你。我们说话做事都要让众生欢喜,才会使一切诸佛欢喜。

 

我们学习了《普贤行愿品》的这个法门, 要把尊重三宝的观念,推广普及到我们的人生、日常生活、社会生活中去。用佛的胸襟去对待众生,那你说说,你就是什么呀?你就是佛菩萨嘛!反过来讲,你只懂 得尊重如来,只知道给寺庙上供,给菩萨叩头,但社会上人际关系搞得不好,大家对你意见很大。人家说,你这个学佛的人跟我们不学佛的人没有区别,那你对三宝 一点贡献也没有。不仅没有贡献,而是在作践、糟踏三宝。使别人断绝对佛法的善根,那是你的罪过。学佛的人,无论在家庭、工作中,处处要以佛菩萨的道德行为,来严格要求我们自己,在人群中作出榜样。在为人处世,处处都体现出我们在学佛上的修养,让大家感受到佛法的伟大和慈悲!

 

我过去不太注重对《普贤行愿品》的研究。更多的是注重《金刚经》、《心经》,重视佛法哲理内涵上的体悟。然后用佛法的智慧去观察人生、观察生活,把佛法的智慧,贯穿到现实生活修行中去。这次要讲《普贤行愿品》才把它找来学习学习。每读一次,都为菩萨的同体大悲精神所感动,以后,我要经常读诵它。我希望你们回去以后,把它作为功课,时时用普贤的境界来观照自己的行为,那我们每一个人都是菩萨了。

头像
0操作82 #
头像
82 #
0
12-06-20 01:12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
 

离开众生、不能成佛

 

‘何以故,诸佛如来,以大悲心而为体故。因于众生而起大悲,因于大悲心生菩提心,因菩提心成等正觉’。菩萨的特点是同体大悲,这个同体大悲就是无私忘我。菩萨同体大悲的特点,主要是表现在:把众生的痛苦看成是自己的痛苦;众生的困难就是我的困难;众生的需要就是我的需要;众生的生死就是我的生死;众生的快乐就是我的快乐。把众生的困苦、生 死、快乐跟自己的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这就是同体大悲。

 

一般人要做到同体大悲比较难,同体小悲嘛!每一个人都有。一般人对自己的子女、亲朋好友啊、恋人、自己宠爱的动物产生慈悲,似乎不是一件难以办到的事。相反的,要你面对你的冤家仇敌,你最痛恨的人;还有那些十分讨厌的众生,如像老鼠、蟑螂之类的动物时,你对待他们,是否能像对待你的父母和你的小宝宝一样呢?甚至把他们的命运跟自己联系在一起,把他们视为同自己一体,对他们产生同体大悲的心,对于一个学佛行菩萨道的人来说,就要学习普贤菩萨这种同体大悲的精神!

 

我曾经看到一位居士,她的儿子要做手术时,她说:老天爷啊!为什么要把这个痛苦、不幸的灾难降临在儿子的身上啊?如果儿子不做手术,他的病就能够好的话,那么我宁愿为儿子去受这份苦!如果他的病马上就能够好,我情愿死去,也不感到后悔。这是什么精神呢?这就是同体大悲的精神!但是遗憾的是,这种同体大悲的心,只是对自己的独生子女。如果我们学佛的人,大家都怀有这位母亲对儿子那种同体大悲的心愿,去对一个村庄的人,然后把这种同体大悲的心愿,扩展到一县、一个省、一个国家,乃至整个世界和宇宙,才谈得上大悲。

 

我不仅对我们喜欢的人产生慈悲,而且要对世界上所有的一切众生产生慈悲心。不仅对有情生命产生慈悲心,而且对无情生命,一花、一草、一木也能对它们产生慈悲心。修学菩萨道,众生为什么在修证中 占有这么重要的地位呢?佛陀因为有了这样深切广大的大悲心,由大悲心生起菩提心,由发了菩提心,才能证得了佛陀的果位。我们要想成佛,就不能离开众生,离开众生就免谈成佛!因为佛所以能够成佛,是建立在渡众生的基础上,离开了众生就离开了佛。

 

‘譬如旷野沙碛之中,有大树王,若根得水,枝叶华果,悉皆繁茂’。旷野,是空旷荒野,没有人住的地方。碛,是小石块。大树王,是指那种特别大的树,是各类树里边最大的树,所以称为王。繁茂,是指在泥土的树根扎得很深,所以枝、叶、华、果长得茂旺,根深叶茂的意思。这里用比譬的方法来说的。在空旷荒郊野外的地方,有一片树林,其中有一棵树特别大,如果干旱了,在没有水的情况下,这棵树会枯萎,树叶纷纷飘落,到最后只能剩下树杆,这棵树就成了光杆司令;如果雨水充沛,它的枝、叶、花、果,就会生长的特别茂盛。

 

‘生死旷野,菩提树王,亦复如是。一切众生而为树根,诸佛菩萨而为华果。以大悲水饶益众生,则能成就诸佛菩萨智慧华果’。众生就像树根,诸佛菩萨就像花果。如果花果离开了树根,就不可能长出花果来;没有树根,树就会死去,那又哪会有花与果呢?所以佛与众生的命运是紧紧相连的,佛不能离开众生。要成佛,必须用大悲水,也就是用大悲心,去教化众生,普渡众生,使众生得到佛法的利益,用佛的大悲心去为众生做有利益他们的事,才能成就佛的智慧。

 

‘何以故,若诸菩萨,以大悲水饶益众 生,则能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梵语。翻译成中文,它的意思就是:无上正等正觉。这段话含有总结的味道,佛果的成就,是建立在大悲心的基础上,诸佛都是以大悲心去利益众生,才能够成就无上菩提,最后成佛,功德圆满!

 

‘是故菩提,属于众生。若无众生,一切菩萨终不能成无上正觉’。这段经文对成佛下了个结论,菩提属于众生,菩萨不能离开众生。就像莲花不能离开污泥,离开污泥就不能长出莲花,清水里是长不出莲花的。同样道理,离开众生要想成佛,那是门都没有。所以菩提属于众生,如果没有众生的话,一切菩萨都不能成就无上正觉。

 

‘善男子,汝于此义,应如是解。以于众生心平等故,则能成就圆满大悲。以大悲心随众生故,则能成就供养如来’。普贤菩萨讲到这里,向法会的听众,叫一声道:善男子啊!你们听了上边所讲的种种学佛的意义,应该明白透彻行菩萨的意义了,应该照我上边所讲的种种修行的方法去修行。对待一切众生,要一视同仁,平等对待,没有人我高下之分,能够常常随顺众生,使大悲心渐渐增长至圆满完善。能够用大悲心去随顺众生,就是供养诸佛,因为随顺众生,就是对诸佛最好的随顺。如果能用大悲心去利乐有情,就是对如来最好的供养。

 

‘菩萨如是随顺众生,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此随顺无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菩萨对众生的随顺,不是一朝一夕的,而是永远、永远,有点天长地久有时尽,随顺众生无绝期的味道。第九愿:‘恒顺众生’就讲到这里。

Advertisement
头像
0操作83 #
头像
83 #
0
12-06-20 20:52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
 第十二章、普皆回向愿

 

复次,善男子!言普皆回向者:从初礼拜,乃至随顺,所有功德,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愿令众生:常得安乐,无诸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天涅槃正路。若诸众生,因其积集诸恶业故,所感一切极重苦果,我皆代受。令彼众生,悉得解脱;究竟成就无上菩提。菩萨如是所修回向,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此回向无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
头像
0操作84 #
头像
84 #
0
12-06-20 20:53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

什么是回向

 

我们每天讲完经都要带领大家回向。什么叫回向呢?回向,就是将所作功德回转来、归向某一个目标。对于学佛的人来讲,要把自己所修的一切功德,回转来归向某一种目标上去,叫做回向。回向的种类很多,有的人喜欢往生西方:‘愿生西方净土中,九品莲花为父母。花开见佛悟吾身,不退菩萨为伴侣’。这是往生净土的回向。有许多人念经念佛之后,他的回向, 要求佛菩萨保佑儿子平安,考上大学啊、媳妇生一个男孩、保佑生意好啊等等,当然这也是回向。不过这是小回向。一个人的心量小,回向也小。有些人因为比较自私的关系,他说我好不容易花钱作了一些好事,干嘛要把自己的功德回向给别人呢?那不是太不划算,太可惜了吗!如果你舍不得把你的功德回向给别人,出于一种自私的心态去做好事,去回向,那你的功德只有一点点。反过来说,你的心量无限,你所作的功德也就越大,把你所做的一切好事,回向给十方三世一切众生的身上,那么你的功德也就无限的大!所以回向有大回向、小回向。

头像
0操作85 #
头像
85 #
0
12-06-20 20:57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

如何回向效果好

 

如何回向效果才更好呢?普贤菩萨告诉我们:‘言普皆回向者:从初礼拜,乃至随顺,所有功德,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这就明确的告诉我们,从第一大愿礼敬诸佛到第九大愿恒顺众生,所修的一切功德全部回转来,归向到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身上去。也就是说:我们学佛不仅是为了自己,同时也是为了一切众生。‘愿令众生常得安乐,无诸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天涅槃正路,若诸众生因其积集诸恶业故,所感一切极重苦果,我皆代受。令彼众生,悉得解脱,究竟成就无上菩提’。将我们所做的一切功德,回向到哪里去呢?记住:不是回向给自己,而是要回向给一切众生。

 

一定要发愿,愿把自己的种种功德回向给一切的众生,愿众生常常得到安乐,没有种种的病痛和苦恼。众生如果有不善的念头,要去干坏事,愿他们都做不成。众生如果修善业,要去做好事,愿他们立即就能办到。如果众生造下了恶业,要堕落到三恶道里去,愿恶道之门关闭起来,不让众生进去。愿为众生打开人道、天道、佛、菩萨、声闻、缘觉、等涅槃正当大门, 让众生走入光明大道。假如众生,因为无始以来,积累了许多的恶业,招感极大的苦果,我愿意代替他们受罪。我愿众生脱离苦海,我愿众生登上涅槃的彼岸,早日圆成佛道!在座的每一位,我们倘能用普贤的心量,去回向所作的功德,那么,我们所得到的功德,将会像虚空一样广大。

 

‘菩萨如是所修回向,虚空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此回向,无有穷尽。念念相继,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菩萨所修回向,不是一天两天的事,而是尽未来际的。这一段经文,同前面各大愿的归结处相同,这里不再解释了。《普贤行愿品》十大愿王的内容长行这一部分,在这里就讲完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6/20 20:57:07编辑过]

Advertisement
头像
0操作86 #
头像
86 #
0
12-06-20 21:04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
读到这里好感动,诸佛菩萨真是大慈大悲!现在我每天修行的功德全部都供养诸佛菩萨,回向一切众生。跟着普贤菩萨修学,实在是锻炼自己的同体大悲心。南无普贤菩萨!
以下是引用德州小妹在6/20/2012 8:57:00 PM的发言:

如何回向效果好

 

如何回向效果才更好呢?普贤菩萨告诉我们:‘言普皆回向者:从初礼拜,乃至随顺,所有功德,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这就明确的告诉我们,从第一大愿礼敬诸佛到第九大愿恒顺众生,所修的一切功德全部回转来,归向到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身上去。也就是说:我们学佛不仅是为了自己,同时也是为了一切众生。‘愿令众生常得安乐,无诸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天涅槃正路,若诸众生因其积集诸恶业故,所感一切极重苦果,我皆代受。令彼众生,悉得解脱,究竟成就无上菩提’。将我们所做的一切功德,回向到哪里去呢?记住:不是回向给自己,而是要回向给一切众生。

 

一定要发愿,愿把自己的种种功德回向给一切的众生,愿众生常常得到安乐,没有种种的病痛和苦恼。众生如果有不善的念头,要去干坏事,愿他们都做不成。众生如果修善业,要去做好事,愿他们立即就能办到。如果众生造下了恶业,要堕落到三恶道里去,愿恶道之门关闭起来,不让众生进去。愿为众生打开人道、天道、佛、菩萨、声闻、缘觉、等涅槃正当大门, 让众生走入光明大道。假如众生,因为无始以来,积累了许多的恶业,招感极大的苦果,我愿意代替他们受罪。我愿众生脱离苦海,我愿众生登上涅槃的彼岸,早日圆成佛道!在座的每一位,我们倘能用普贤的心量,去回向所作的功德,那么,我们所得到的功德,将会像虚空一样广大。

 

‘菩萨如是所修回向,虚空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此回向,无有穷尽。念念相继,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菩萨所修回向,不是一天两天的事,而是尽未来际的。这一段经文,同前面各大愿的归结处相同,这里不再解释了。《普贤行愿品》十大愿王的内容长行这一部分,在这里就讲完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6/20 20:57:07编辑过]
头像
0操作87 #
头像
87 #
0
12-06-21 00:36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
 第十三章、受持利益

 

善男子!是为菩萨摩诃萨十种大愿,具足圆满。若诸菩萨,于此大愿,随顺趣入;则能成熟一切众生,则能随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则能成满普贤菩萨诸行愿海。是故善男子,汝于此义,应如是知。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满十方无量无边,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一切世界,上妙七宝,及诸人天最胜安乐,布施尔所一切世界所有众生,供养尔所一切世界诸佛菩萨,经尔所佛刹微尘数劫,相续不断,所得功德;若复有人,闻此愿王,一经于耳,所有功德,比前功德,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乃至优波尼沙陀分,亦不及一。或复有人,以深信心,于此大愿,受持读诵,及至书写一四句偈,速能除灭五无间业;所有世间身心等病,种种苦恼,乃至佛刹极微尘数一切恶业,皆得消除。一切魔军、夜叉、罗刹,若鸠槃荼,若毗舍阇,若部多等,饮血啖肉,诸恶鬼神,皆悉远离;或时发心亲近守护。是故有人,诵此愿者,行于世间,无有障碍;如空中月,出于云翳。诸佛菩萨之所称赞,一切人天皆应礼敬,一切众生悉应供养。此善男子,善得人身,圆满普贤所有功德,不久当如普贤菩萨,速得成就微妙色身,具三十二大丈夫相。若生人天,所在之处,常居胜族。悉能破坏一切恶趣,悉能远离一切恶友,悉能制伏一切外道,悉能解脱一切烦恼;如师子王摧伏群兽,堪受一切众生供养。又复是人临命终时,最后刹那,一切诸根悉皆散坏,一切亲属悉皆舍离,一切威势悉皆退失。辅相大臣,宫城内外,象马车乘,珍宝伏藏,如是一切无复相随。唯此愿王不相舍离,于一切时,引导其前。一刹那中,即得往生极乐世界。到已,即见阿弥陀佛。文殊师利菩萨,普贤菩萨,弥勒菩萨。此诸菩萨色相端严,功德具足,所共围绕。其人自见生莲花中,蒙佛授记。得授记已,经于无数百千万亿那由他劫,普于十方不可说不可说世界,以智慧力,随众生心而为利益。不久当坐菩提道场,降服魔军,成等正觉,转妙法轮,能令佛刹极微尘数世界众生,发菩提心。随其根性,教化成熟,乃至尽于未来劫海,广能利益一切众生。善男子,彼诸众生,若闻若信,此大愿王,受持读诵,乃至书写,广为人说。所有功德,除佛世尊,余无知者。是故汝等闻此愿王,莫生疑念,应当谛受,受已能读,读已能诵,诵已能持,乃至书写,广为人说。是诸人等,于一念中,所有行愿,皆得成就。所获福聚,无量无边。能于烦恼大苦海中,拔济众生,令其出离,皆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世界。
头像
0操作88 #
头像
88 #
0
12-06-21 00:43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

功德无量

 

这一段经文主要的内容,是说修习普贤十大行愿的殊胜果报。修学普贤十大愿王到底有哪一些利益和好处呢?主要有以下几种:

 

1、能得到不可思议的殊胜功德。

 

2、能消除业障,远离邪魔。

 

3、能于世间无所障碍,诸佛称赞,人天礼敬,受到众生供养。

 

4、像佛菩萨那样,具备三十二相。

 

5、出生高贵,不堕恶道,远离恶友,制服外道。

 

6、能解脱一切烦恼,得大自在。

 

7、临命终时,立即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上品上生,马上见到阿弥陀佛及各位大菩萨,蒙佛授记,最终成佛度化众生。

 

这里把修学《普贤行愿品》十大愿王的殊胜果报,向大家作一个简单的归纳和总结。下面分别把经文的内容向大家讲解。

 

‘善男子,是为菩萨摩诃萨十种大愿,具足圆满’。善男子,是普贤菩萨对法会里边闻法人的称呼。菩萨摩诃萨,是指大菩萨。我们要想成为一个大菩萨,就要修习普贤的十大愿王,只有这十种功德都具备了,你才能成为一个大菩萨。

 

‘若诸菩萨,于此大愿,随顺趣入’。作为一个初发心,修学佛法,行菩萨道的人来说,能够遵照普贤十种大愿去修行,把这十大愿王变成自己的愿望和行动。那么,就能够‘成熟一切众生’。成熟一切众生的意思,是说按十大愿王去做,才能使你的发心得到落实,为众生带来利益。‘则能随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修习十大愿王,才能与圆满佛果相应。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前面讲过了,就是无上正等觉,是佛的果位,最高的觉悟,叫无上菩提。如果一个人按普贤十大愿王去修行,既能普渡众生,同时也能够圆成佛果。学习本师释迦牟尼佛的成佛过程就是‘自觉’,学习佛陀度众生的精神和行为就是‘觉他’。自觉和觉他两者相结合,‘则能成满普贤诸行愿海’。我们只有这样去修行,才能够成就,圆满普贤菩萨的十种行愿海了。‘是故善男子,汝于此义,应如是知’。所以说,学佛行菩萨道的人要知道这十种大愿的种种意义和道理,能够使得一切众生成佛。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满十方无量无边,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一切世界、上妙七宝,及诸人天最胜安乐,布施尔所一切众生,供养尔所一切世界诸佛菩萨,经尔所佛刹微尘数劫,相续不断,所得功德。若复有人,闻此愿王,一经于耳,所有功德,比前功德,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乃至优波尼沙陀分,亦不及一’。不管善男人,还是善女人,把十方无量无边,不可说不可说的佛刹,化成极细小的微尘,像那么多的七宝,拿去布施供养,世界上所有的一切众生和一切诸佛菩萨。那心细的听众,也许会说,法师,世界的宝物不能用数目来计算的,怎么只说七种呢?虽然世界上的宝物很多,但我们要挑选宝物里边最好的七宝。七宝是:金、银、珊瑚、砗渠(白玉)玛瑙、赤珠 (红色的珠)、摩尼。摩尼,是梵语,译为如意珠。这种宝珠又光又洁净,污秽染不上去,放在污水中,污水也会变清。如意宝珠,你要什么就会有什么,它出在龙王或摩竭鱼的脑子里,是一种极其稀少的稀世珍宝,人得到它,毒药、火烧不能伤害人命。所以,这里特地提出上妙七宝,别的宝贝,与七宝相比,就不能相提并论了。

 

那么拿世界上像微尘那么多的七宝,去布施供养无量无边的一切众生和佛菩萨,还有再把人天最胜的安乐,像人间的富贵荣华,天宫的种种快乐,用来布施给同前面所说,那么多的一切世界所有的众生,供养一切世界上的诸佛菩萨。并且这种布施、供养不是一天二天的,是要经过佛刹极微尘数劫,那样长久的时间,而且没有间断。按理说像这样大的功德,当然是大得不得了了。但是比起你耳朵一听闻到普贤十大愿王,所得的功德,比上边所说的布施众生,供养诸佛的功德,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那怕大到优波尼沙陀分,也不及一分,可见听经、念经、读诵《普贤行愿品》的功德,实在是大的不得了。能够听闻普贤的十大愿品的人,所得到的功德是超过其他任何功德的。希望你们回去后,按普贤十大愿王去修行,广为人说,把这法门推广,普及到大众中去。

头像
0操作89 #
头像
89 #
0
12-06-21 00:51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

消罪业、离魔障

 

‘或复有人,以深信心,于此大愿,受持读诵,乃至书写一四句偈,速能除灭五无间业。所有世间身心等病,种种苦恼,乃至佛刹极微尘数一切恶业,皆得消除。一切魔军、夜叉、罗刹,若鸠般荼,若毗舍阇,若部多等,饮血啖肉,诸恶鬼神,皆悉远离。或时发心亲近守护’。如果有人,用非常虔诚恳切心去相信普贤的十大愿王,并把这十种愿王,领受记住,受持读诵。持、是把握住的意思。看书叫做读;诵、是不看书。持是记住的意思。那怕只受持读诵、书写一个四句的偈,就能够灭除五无间业的苦刑。

 

古代印刷业不发达,佛经的流通靠人书写,现在印刷业发达了,你可以出一些钱,或者大家都出些钱,印刷几万册,这跟书写的功德也是一样的。因为你出了钱,让别人去印刷,等于替你书写,是吧?所以效果跟你书写的功德是一样的。哪怕只书写‘一四句偈’,有的人说,法师啊,普贤这本经书里面的内容这么多,到底哪四句呢?一句、就是一句话里边有七个字,四句话有二十八个字,这样的四句话二十八个字,组成一个最短、但意思、结构完整内容的句子,称为一四句偈。如像《普贤行愿品》里四句内容:‘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还有下边要讲的:‘所的十方世界中,三世一切人狮子,我以清净身语意,一一遍礼尽无余’。如果大家工作学习忙,回去没有时间把整个《普贤行愿品》全部读诵,只要读诵、受持任何四句,就能够灭除五无间业。

 

五无间业,是指杀父、杀母、杀阿罗汉、 破和合僧、出佛身血。在这五逆罪中,大家能够做到的,有二点,对于居士来说容易办到,就是把你的父母给杀了。这个你有条件办到。但我说的意思,是指你有机会犯下这种罪业,不是要去杀你的父母!所以大家要注意。阿罗汉在世间实在太少了,要去找一个来杀,也不一定找得到,所以这种罪业是不容易犯的。破和合僧, 是出家人的事,跟在家居士没有关系。主要针对僧团出家人另立山头、闹分裂。还有呢?出佛身血,佛陀早已入灭,你想出佛身血,也没有这种条件。那有的人说,如果把寺院里的佛像砸了,算不算出佛身血呢?当然也有这种意思在里面。但严格来说还谈不上。

 

假如有人,曾经犯下五无间业的罪,他死了之后,就要到阿鼻地狱中去受五无间业之苦。五无间者:一、时无间,凡是到这种地狱里去的众生,日日夜夜受刑罚,没有一分钟的时间,让你停歇,每时每刻都处于受刑状态。二、形无间,到了阿鼻地狱去的人,非常痛苦!你一个人在受刑罚时,你会感到千万个你在受苦。三、受苦无间,到了这个地狱去的众生,种种苦刑都让你尝尽。而受苦时间没有停歇,接连不断。四、趣果无间,不论男女老少,贫富贵贱,也不管天神地鬼,凡是造下了堕落地狱的罪业,就一定要受到这种苦的报应。五、寿命无间,落到地狱去的罪人,受罪的时间是一万劫,这种人一天一夜,都在受苦。千死千生,万死万生。求生不得,求死不能,这种苦报永远无间断,苦不堪言!但是我们十分幸运!倘若我们曾经造过这些罪业,现在读诵《普贤行愿品》一四句偈,就能灭除这种果报。这样重的罪业都能够消除,其他罪业就可想而知了。

 

‘所有世间身心等病,种种苦恼,乃至佛刹极微尘数一切恶业,皆得消除‘。所有世界上的各种病痛,无论是身体上的各种病痛,还是心灵上的各种痛苦和烦恼的事情,以及无始以来犯下像佛刹极微尘数那么多的一切恶业,如果受持读诵、书写《普贤行愿品》一四句偈,都可以完全消灭清除。所以普贤行愿品的功德法力无量无边!希望你们回去,每天都能念一遍。

 

‘一切魔军、夜叉、罗刹,若鸠般荼,若毗舍阇,若部多等,饮血啖肉,诸恶鬼神,皆悉远离。或时发心亲近守护’。魔、是一种恶鬼,专门扰乱修道人,破坏别人做善事的。魔军,是恶鬼手下的兵。夜叉很凶狠、会吃人,身体很轻灵,能在空中飞行很快。鸠槃荼、毗舍阇也是恶鬼,鸠槃荼吸人精气,毗舍阇,要啖人的气。以上这些恶鬼,在《西游记》里描写得比较多,想来大家一定不陌生。

 

如今是末法时代,世界上的妖魔鬼怪特别多。如社会上出现各种各样的邪教,五花八门的气功流派,这个自称活佛,那个自称菩萨。为什么有这么多炼气功的?许多人装神弄鬼,神神鬼鬼的。社会上的气功师,有真本事,真功夫的不多,很多都是鬼神附身的。这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这个世界的灾难特别多,各种瘟疫之类的病也特别多。还有许多的人,心肠也特别坏!危害社会、国家、人民的事,什么都能干得出来。有一些人日嫖夜赌,吸毒贩毒,抢劫杀人,卖淫强奸、贪污盗窃、倒卖枪支弹药等丑恶现象很多。这些丑恶事情很多都是恶鬼干的,还有妖魔鬼怪在传播一些病毒和不良的资讯。如何摆脱这些不良的资讯,避免遭受他们的危害呢?我们今天十分幸运!能够闻到佛法,能受持读诵《普贤行愿品》,这些鬼神、夜叉、罗刹等妖魔鬼怪,看见我们就会感到害怕!这是为什么呢?以正压邪,邪不胜正嘛!这些邪魔恶道,看见学佛的人,就会敬而远之,它们乖乖地躲开我们,靠边站去。

 

‘或时发心亲近守护’。这些恶鬼们,它们不仅害怕我们,而且有时候,它们还会发心来拥护你,在关键时刻,还能保护你的安全。你说佛法有多么厉害!多么好啊!佛法不仅让人变好,而且恶鬼也会变好。真是法力无边。

 

我们现在有许多人很讲究保险,什么人身保险,这样那样的保险,最常见的,像坐飞机买保险。但是这些保险,我觉得都算不上真正的保险。因为坐飞机,等飞机掉下来,保险公司最多给你一笔钱,已经掉下来了,人都死了,保险也没有用嘛!所以最好的人生保险,还是学佛,多行善事,诸恶莫作;或称念佛、菩萨的名号;或受持《普贤行愿品》。才是最有效、最可靠的保险!

 

好像是去年,还是前年。不知你们听说过没有?从厦门飞往广州的飞机失事了。好几架飞机在白云机场撞到一起。结果呢?飞机上有三个佛教徒免于这次事故。其他的人通通的完蛋了。这三个人为什么没有事?能够逢凶化吉,免于大难呢?因为他们三人在乘飞机之前感觉不对劲儿,大家的脸色也不对,心里有些惶惶不安。学佛的人,碰到这种事情,首先想到了佛菩萨,找菩萨保险去吗!于是,他们到南普陀寺打了一堂普佛,还请了一尊观音菩萨,然后三人乘飞机去了。上了飞机,他们三人正好坐在一起。飞机在机场降落时,几架飞机撞击在一块,他们坐的地方,正好被撞裂开,他们从缝里掉下来。结果得以逃生;而其余的人全死了,都和飞机同归于尽了!

头像
0操作90 #
头像
90 #
0
12-06-21 00:54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
这个事是1990年的。现在网上还可以看到新闻,网易新闻 http://history.news.163.com/08/1002/11/4N8CQ33R00012GII.html

关于这三个幸存者的情况,可以看这里 http://hi.baidu.com/zrmx/blog/item/338441165bebc64821a4e92f.html
以下是引用德州小妹在6/21/2012 12:51:00 AM的发言: 

好像是去年,还是前年。不知你们听说过没有?从厦门飞往广州的飞机失事了。好几架飞机在白云机场撞到一起。结果呢?飞机上有三个佛教徒免于这次事故。其他的人通通的完蛋了。这三个人为什么没有事?能够逢凶化吉,免于大难呢?因为他们三人在乘飞机之前感觉不对劲儿,大家的脸色也不对,心里有些惶惶不安。学佛的人,碰到这种事情,首先想到了佛菩萨,找菩萨保险去吗!于是,他们到南普陀寺打了一堂普佛,还请了一尊观音菩萨,然后三人乘飞机去了。上了飞机,他们三人正好坐在一起。飞机在机场降落时,几架飞机撞击在一块,他们坐的地方,正好被撞裂开,他们从缝里掉下来。结果得以逃生;而其余的人全死了,都和飞机同归于尽了!

Advertisement
头像
0操作91 #
头像
91 #
0
12-06-21 14:25操作
只看TAAA分享

观世音菩萨闻声救苦,真实不虚啊

请大家读”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以下是引用德州小妹在6/21/2012 12:54:00 AM的发言:
这个事是1990年的。现在网上还可以看到新闻,网易新闻 http://history.news.163.com/08/1002/11/4N8CQ33R00012GII.html

关于这三个幸存者的情况,可以看这里 http://hi.baidu.com/zrmx/blog/item/338441165bebc64821a4e92f.html
头像
0操作92 #
头像
92 #
0
12-06-21 14:41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

招感殊胜的果报

 

‘是故若人诵此愿者,行于世间,无有障碍。如空中月,出于云翳。诸佛菩萨之所称赞,一切人天皆应礼敬,一切众生悉应供养’。要是有人读诵普贤十大愿王,不论你走到什么地方去,没有任何阻挡妨碍。因为你的业障灭除了,妖魔鬼怪都让开了,它不来干扰你了,所到之处当然没有障碍;就像空中的月亮,本来是被云雾笼罩著,现在月亮从云雾里出来了。月亮放射光芒,没有任何东西能够阻隔、遮住月光。并且诸佛菩萨,看见我们按普贤的十大愿王去修行,也会很开心。佛菩萨会称赞我们,为我们高兴。那么,你说天上的人,看见我们要不要赞扬呢?不仅天上的人,还有世间一切的人,看到我们也要尊敬我们的。因为按普贤行愿去修学,遵循这样崇高的道德规范,你想想这个人的道德情操有多高尚?一切众生看到这样的人,都会去供养他们。

 

‘此善男子,善得人身,圆满普贤所有功德。不久当如普贤菩萨,速得成就微妙色身,具三十二大丈夫相’。读诵受持十大愿王的人,他能够善得人身。善得人身的意思是说,你将来出身的家庭好,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还有相貌长得庄严,能生在一个有佛法的社会里边,从小遇到很多的善知识,跟你在一起,将佛法的道理传授给你。这是善得人身。反过来说,就是不善得人生,对吧?我们通过学佛,我们的行为会为未来的生命负责,会深信因果。那么,未来的生命中生生世世都能善得人身。如果不相信因果,干了坏事也无所谓,造下许多罪业,对自己未来的生命不负责,将来的生命中就不善得人身。

 

现在我们学习《普贤行愿品》后,要按普贤的十大愿王去修学,这样就能圆满普贤的所有功德,我们就能够像普贤一样了。等到修学的功德完全圆满了,不久我们也能够像普贤一样,成就微妙庄严的色身,具备三十二种大丈夫的相好。三十二大丈夫相,从看相学的角度来说,这种相是世间上长得最庄严、又温和、又慈祥、又端正、五官、手指、眉毛,总而言之,全身从头到脚,身上的每一个部位都长得非常的圆满,从整个身上的长相来看,找不出任何的缺陷,所以称做大丈夫相。

 

‘若生人天,所在之处,常居胜族’。胜族,是贵族,指大户人家。修学普贤菩萨十大愿的人,这一世没有受到像上边所说的那种好报,他到了下一世,无论生在人道、天道,都会投生在大富大贵的人家里边去,不会生在贫穷下贱中。

 

‘悉能破坏一切恶趣,悉能远离一切恶友,悉能制伏一切外道’。悉,就是全能、全部的意思。制伏,压住的意思。外道,是不合佛法的教义、教规,不合真理的法,佛法以外的法,都叫外道。修学普贤行愿品的人,永远不会堕落到恶道里边去,并能够破坏一切恶道,使得三恶道里边的众生,越来越少,乃至恶道彻底消除。远离一切不善的朋友,降伏一切妖魔鬼怪。你没有神通,它要跟你斗法,斗神通,你斗不过它,你就完蛋了。所以我们在德行和修行上要有所成就,这样才能压邪。如果你的功力不够,德行不够,你想度它,结果你反而被它度化了。

 

‘悉能解脱一切烦恼,如狮子王摧伏群兽,堪受一切众生供养’。狮子,是兽中之王。摧伏,是用威势降伏。堪受,是可以接受。修学普贤十大愿王的人,能够破除一切烦恼,得大自在。学佛、行菩萨道的最终目的就是断除烦恼,得大自在。不能自在的原因是因为,我们的烦恼没有断除。烦恼是什么意思呢?这两个字大家经常挂在嘴边,而且每一个人都有感受、体会对吧?但要把它的意思说清楚,恐怕知道的人也不是很多。所谓烦,是扰也。恼,是乱也。烦恼,是扰乱内心不得安宁、不得自在的因素。众生的烦恼到底有多少呢?佛经上说;八万四千种。这八万四千种烦恼,又名‘八万四千尘劳’。诸位不要以为这只是用来吓唬人的形容词罢了。其实,这个数目是一个精心归纳总结出的正确数目。如果你想详细知道,请你查阅《教乘法数》的第八百六十八页,就可一目了然了。

 

人世间的烦恼是从哪里来的呢?是因为 ‘我执’造成的。‘我执’又分‘人我执’、‘法我执’。‘人我执’,是我们对于五蕴和合的色身,不知是随因缘暂时和合的一种假相,而执有独存、不变的自我。以自我为中心;‘法我执’,是执五蕴诸法,不论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都认为有真实不变的实体相、差别相。众生由二执产生烦恼,因烦恼而造业,由恶业招感生死苦果。

 

学佛修行是为了解脱烦恼,如何解脱烦恼呢?这要从破除我法二执下手,佛法中的许多重要义理,都是为了破除我们的执著。就如’缘起性空‘这一思想,万法缘起,自性本空是说宇宙和人生都是由某些因素或条件的暂时聚合,任何事物都没有固定不变的实体。譬如说人身,是由色、受、想、行、识五蕴积合而成,缺一不可。在这种积聚中,没有我的本质存在。如色身灭亡了,我也就消失了。那四种精神因素中,也同样缺一不可,人死了,‘受’感觉没有了,‘行’行为也不存在,那人就不是人了,我还算什么我呢?因此,人的生命是那么脆弱,是靠五蕴的因素暂时凑合,随时都有可能离散。再如今天大家坐在这里听经,这个法会里边的人,来自四面八方,法会由听众、法师、经书、三者因素组成,缺一不可。当讲完经之后呢?大家各走各的,这个法会也就不存在了。这就说明,大家能够坐在一起,是因为条件暂时和合,它是一种暂时的现象,而自性是空的。

 

说到烦恼二字,引出这样的话题。目的是让大家明白,产生烦恼的根源来自我法二执。同时通过‘缘起性空’之理,使大家懂得外界事物的一切现象,都是因缘聚合的一种表面的假相。我们不要被一切假相所迷惑,守住自己这颗清净心,让自己的般若智慧显现出来,观照一切法空,将我法二执连根拔除,除断烦恼,得大自在,了脱生死!

 

我们修学普贤行愿品,能够消除一切烦恼。菩萨的最大特点,是要破除我执。改变以我为中心,如果一个人能做到无我,放下自我,当下就是菩提!如果一个人,没有了烦恼,放下自我,这人就像‘狮子王摧伏群兽,堪受一切众生供养’。狮子,是兽中之王,它可以降伏一切群兽,而不被群兽所降伏。意思是说,修学普贤行愿之后,你就是人中之王,你可以降伏世间的一切人,而不被世间的一切人所降伏。原因是什么呢?因为你有智慧,你有完善的人格和道德。这样的人就有资格接受一切人对你的恭敬、礼拜和供养。那你是什么人呢?你就是佛菩萨了。

头像
0操作93 #
头像
93 #
0
12-06-21 16:34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
 

往生净土

 

‘又复是人临命终时,最后刹那,一切诸根悉皆散坏,一切亲属悉皆舍离,一切威势悉皆退失。辅相大臣,宫城内外,象马车乘,珍宝伏藏,如是一切无复相随。唯此愿王,不相舍离。于一切时,引导其前。一刹那中,即得往生极乐世界’。一个人到他临死的时候,一切根身逐渐失去作用。比如眼睛看不见了,耳朵听不见,舌头不能动,不能说话,吃东西了,身体动不了,思想停止活动了。一切亲人都要离弃了,那怕是国王,到临死时,一切威风权力完全退失。所以死亡面前,人人平等。

 

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是光著屁股来的, 走的时候,两手空空。真是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尽管有些人活著的时候,他在社会上威风凛凛,耀武扬威,不可一世。你当官也好,作皇帝也罢,活著时前呼后拥,很得意!可是当临死时,你还能神气吗?叫你神气,你也神气不起来了。我们来看看,一个死人值钱?还是一头死猪值钱呢?如果把死人和死猪同时扔在外面去,看看人家捡的是猪还是人?肯定捡的是猪!不会是人。捡人去干什么?所以说想到人死还不如一头猪值钱,活著的时候,对任何事情都不要贪著,淡化功名利禄的追求,知足常乐,这样烦恼痛苦的事就自然减少,那我们就活得轻松愉快!

 

记得俄国作家托尔斯泰说过:‘在无限的空间中,在无限的时间中,在无限的宇宙中,产生了一个有机体的泡沫,这个泡沫持继了一会儿便破灭了。这个泡沫就是──我’。这句话的道理说明,光阴迅速, 人生短暂,诸法无常。《金刚经》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这句话告诉我们,整个物质世界,人生所有的一切,像露珠一样,很容易消逝;像闪电一样迅速即灭。整个世界和人生如梦、影子、泡沫、露珠、闪电一样迅速无常。如果大家都能运用佛法的智慧去面对人生、面对社会,用佛的智慧去指导我们的修行,那么,大家就能放下自我,放下执著、得大自在!

 

‘辅相大臣,宫城内外,象马车乘,珍宝伏藏,如是一切无复相随’。辅相大臣,是辅佐国王的文武大臣。宫城内外,是宫城内外的一切,在封建社会,‘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士之滨莫非王臣’。作为国王是多么的富有。象马车乘,凡是属于国王所有的大象、马、象车、马车。还有很多值钱的奇异珍宝,国库里,有秘密藏放的金银、宝物之类的东西。伏藏,是藏在地里的矿物。这一切到了临死时,没有一件东西,能跟他一起去。

 

我们平常的人,虽然没有这些,但每一个人家里或多或少总有一些值钱的东西,对吧?如像你的存拆啊、金银首饰啦、珍贵的物品之类的东西,还有儿女、妻子、丈夫、孙子、媳妇……?这些东西,活著时,都使人贪著留恋。但是当人要死的时候,哪一样东西能够随自己走呢?有的人,一生都在为钱,拼命地去奋斗。就算你拥有一百万,但是你死时,一分钱也带不走。所以佛教里告诉我们要修布施,布施如救火。我们这个身体从出世开始,就在无常的烈火燃烧之中,这个色身每时每刻都是无常变化,随时都在走向死亡。如果活著时,有了钱,舍不得拿去布施,拼命地享受,享福的同时也就是在消福!你知道不知道?你的福报享完了之后,你就会提前死。所以,人活著时,要惜福,有钱要舍得布施,为自己未来的生命种下善业。一个人离开世界时,什么东西都不能带走,只有业力跟随自己一起走。

 

有这样一个故事:说古代有一个富翁,他有四个老婆。一天,他快要死了。他把四个老婆叫到自己的跟前。大老婆嘛,人又老,样子不如二老婆,他平时很少过问她。二老婆年纪稍微小一点儿,样子比大老婆长得好看一点,平时偶尔也跟在一起。三老婆呢?又比二老婆更年轻漂亮一点,对她的关照要多一点。小老婆嘛年纪最小,样子长得最好看,平时这个富翁最喜欢小老婆。他先对小老婆说:我快要离开这个人世了,孤孤单单一人走,感到很伤感,我平时对你最好,如今我要死了,你能陪我一起走吗?她说:我知道你对我最好,但我这么年轻,我不能跟你一起走。富翁把这话告诉了三老婆,三老婆说,你最爱小老婆,她都不愿意跟你走,我凭什么要跟你一起走呢?然后问二老婆,二老婆说:你平时对我的关照不如她们好,要我跟你去,我不干!最后大老婆说:她们几人都不愿意跟你走,那我们好歹结发夫妻一埸嘛,我不能眼睁睁看著你一人走,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嘛,还是让我跟你一起去吧!

 

这个故事说明什么道理呢?故事中的四夫人,代表著一个人的家庭、财产、社会上美好的东西,但临死时这些东西,都无法让你带去。反过来说,这个大老婆是最丑的东西,我们平时不太注意,她代表一个人的业力。虽然自己从来不爱去理睬过问她,但当你离开世界时,只有业力随你一起走。除了业力,还有一种力量,它就是愿力。

头像
0操作94 #
头像
94 #
0
12-06-21 16:40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

支配我们生命流转有两种力量:业力把众生送到六道轮回中去,接受果报。那我们能不能选择谁做我们的父母,选择你喜欢的家庭呢?我们没有这个能力选择。所以,众生处在生死流转的业力之中是非常被动 的。我们如果想改变自己的命运,就要发愿!发愿按普贤的十大愿王去修行,把普贤的十大愿王作为我们自己的愿力。所以说,当一个人临死时,什么东西都能够舍离、放下!唯有普贤的愿王,我们不能放弃,不能丢下。那么不管业力把我们送到哪里,但唯此愿王能够引导我们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普贤行愿品》跟净土宗的关系非常密切。净土宗有五经?五经指的是:一、《阿弥陀经》,二、《观无量寿经》,三、《无量寿经》,四、《大佛顶首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圆通章》,五、《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行愿品》。那么五经之一就是《普贤行愿品》。所以修净土宗的人,有不少人把普贤行愿品作为功课去读诵。将来到极乐世界去品位才高。一个人到那里品位的高低,往往跟一个人的发心和愿力的大小有关。你的心量大,发心大,你的品位就高,相反的品位就低。

 

‘到已,即见阿弥陀佛。文殊师利菩萨, 普贤菩萨,观自在菩萨,弥勒菩萨等。此诸菩萨,色相端严,功德具足,所共围绕。其人自见生莲花中,蒙佛授记’。修学普贤行愿品的人,到了西方极乐世界,马上就能够见到阿弥陀佛。还有文殊师利菩萨,普贤菩萨、观音菩萨、弥勒菩萨。弥勒菩萨,是释迦牟尼佛接班人,是我们娑婆世界的下一任佛陀。往生到极乐世界去的人品位有九等的分别,品位最高的,可以即见到佛,品位最低的,要经过个十二大劫,莲花才能够开放,这个人才能见到佛。修学十大愿王的人,品位一定是很高的。所以,一到极乐世界,就能够马上见到阿弥陀佛等各位大菩萨。这些各位大菩萨的相貌,都长得很端正庄严的,功德也都圆满的,这些大菩萨都围绕著阿弥陀佛。

 

往生的人,看见自己从莲花里边生出来,承蒙佛的大恩大德,亲自为自己授记。授记之后呢,不是坐在那儿享福去的。下边告诉我们:‘得授记已,经于无数百千万亿那由他劫,普于十方不可说不可说世界,以智慧力,随众生心而为利益’。这就告诉我们,成佛菩萨后,不能忘记众生,不能离开众生。得到佛的授记,就像到那里进修,拿到一张文凭,然后可以到十方世界,哪一个世界有痛苦,你就要到那儿去度众生。度众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要经过无数百千万亿那由他的时间,就是经过长时间,普遍到十方不可说不可说那么多的世界去,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还有慈悲心,随著众生的心意,为了众生的利益,然后给他们说法。自己成佛觉悟以后,让更多人也成佛觉悟。你说这样的人生多好!佛法是不是很伟大啊?

 

‘不久当坐菩提道埸,降伏魔军,成等正觉,转妙法轮,能令佛刹极微尘数世界众生,发菩提心。随其根性,教化成熟,乃至尽于未来劫海,广能利益一切众生’。经过漫长的时间度众生之后,就可以坐到菩提道埸,菩提道场是佛陀悟道的处所。在成佛之前,还要通过最后一关,就是降伏魔军。当年释迦牟尼佛成佛之前,也曾受到过魔军的破坏、干扰。魔,其实并不是外来的,而是潜伏在我们心中的烦恼。魔是梵文‘波旬’的音译,是指阻碍人之善事的魔。《维摩经注》卷四说:‘什曰波旬,秦言杀者,常欲断人慧命,故名杀者’。可知魔即佛智慧的杀手。常人心中往往涌动著种种欲望,包括权利欲、情欲、贪欲等等,都会起到阻碍智慧的作用,都属魔碍。战胜魔军,实际上就是战胜自己。世界上最难的事,就是战胜自己。修行成佛的过程,就是战胜自己的过程。

 

成佛之前,魔王会带著一帮人来干扰、破坏。但是没关系,这时你的功德和智慧、功力已经达到很高的层次了,很快就能够降伏魔军。成佛后,要转妙法轮,为众生演讲佛法,使得佛刹极微尘数世界上的众生,都能听闻佛法,使他们都发菩提心,根据众生不同的根性,因材施法教化他们,使他们修学成就。像这样的教化,不是一、二天的,而是长久到没有穷尽的时候。‘广能利益一切众生’。是说普渡众生,使得一切众生都在你的所度之列,不能漏去一个,让每一个众生都能得到佛法的利益!

 

‘善男子彼诸众生,若闻若信,此大愿王,受持读诵,广为人说。所有功德,除佛世尊,余无知者’。这段经文,把修学《普贤行愿品》的功德,向我们作了一个总结。‘若闻若信,此大愿王’,我们今天在坐的人,都有机会听到了普贤的十大愿王,大家都很幸运!但听到之后,还要相信接受它。假如你不相信,那你就没救了。相信接受以后,按照普贤的愿王去受持读诵,同时还要‘广为人说’,是要对别人讲,广泛的宣传弘扬普贤行愿的内容,让更多的人,知道这个法门的好处。如果你这样做了,你的功德到底有多大呢? 这里告诉我们,我们的功德,只有佛能够知道,除了佛,就没有人能够知道了。

 

‘是故汝等闻此愿王,莫生疑念,应当谛受,受已能读、读已能诵、诵已能持、乃至书写,广为人说’。听了上边所说这十大愿王的功德,不要产生怀疑。你们听到了,千万不要有一点疑惑的想法,以为不会有这样大的功德,应当相信这是真实不虚假的,没有错的。如果相信了,你就要真实的领受十大愿王。并且能够去读,在读的基础上,就能诵,背下来,就能记住,然后书写,到各处地方去,为许多许多的人宣传、演说。

 

‘是诸人等,于一念中,所有行愿,皆得成就。所获福聚,无量无边。能于烦恼大苦海中,拔济众生,令其出离,皆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世界’。在法会听闻,相信十大愿王的人,如果在一念之中能够相信接受,然后再依十大愿王去行持,并逐渐达到圆满,这个人所获得功德,有无量无边的多。这种人能把众生从烦恼的苦海里边,一个一个的解脱出来,往生到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中去。

头像
0操作95 #
头像
95 #
0
12-06-21 18:38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
 第十四章、略说前七愿

 

尔时普贤菩萨摩诃萨,欲重宣此义,普观十方而说偈言。

 

讲到这里,普贤菩萨对前边所说的内容, 进一步‘重宣此义’,就是重新用偈颂的方法,再把前面的内容,向大家作补充说明。普贤菩萨在没有说偈前,先用法眼、普遍地观察法会里边,十方世界的各类众生,然后根据众生的根基对机说法。普贤菩萨对前面所说的内容,用偈颂的方式再重新总结和归纳,这个重覆不是简单的重覆。它还包含著许多新意,是长行中不曾讲到的。长文说到这里,已经结束了,下边介绍偈颂的内容。

 

在讲偈颂之前,现在把普贤行愿的十大愿王,在这里向大家先作一个简单的说明。从第一愿礼敬诸佛;二、称赞如来;三、广修供养;四、忏悔业障;五、随喜功德;六、请转法轮;七、请佛住世;八、常 随佛学;九、恒顺众生;十、普皆回向。在十大愿王里边,其中有两个愿是核心!两个愿中,又有一个愿是核心的核心!你们听了半天,知道不知道是哪二个愿吗? 这两个愿,就是八、九二愿。从第一愿礼敬诸佛开始,到最后普皆回向第十愿,整个内容是围绕:‘常随佛学、恒顺众生’这两个大愿服务的。

 

常随佛学是上求,恒顺众生是下化。普贤行愿品的思想精髓,就是四个字上──‘上求下化’。上求,是上求佛道;下化,是下化众生。这是普贤行愿品的眼睛,如果再精辟、再核心,就剩下二个字--下 化!下化就是整个普贤行愿品的灵魂所在!我们上求佛道,直到成佛的目的,还是为了恒顺众生!学佛成佛一切修行的功德,都是以众生为核心。我们修学佛法主要还是为了救渡众生。

 

在下面偈颂的内容里边,从偈颂第一愿,礼敬诸佛到第七愿望,请佛住世。这些内容仅仅是把前面的内容作了一些归纳和说明。从它的意思上来看,内容基本跟长行的部分相类似,甚至可以说得更简单些。但在‘请佛住世’以后,从‘我随一切如来学,修习普贤圆满行’,就是从偈颂第八愿开始,用大量的偈颂来说明常随佛学和恒顺众生这二个部分的内容。我开始也搞不清楚,后面用大量的偈颂,到底是干什么用的?我看了很多的注解,像谛闲法师的注解、演培法师的注解。他们都把这些偈颂的内容,又分为十个愿。但我看来看去,对他们的注解,总觉得不太恰当。然后自己琢磨琢磨,发现后边偈颂的内容,其实主要还是总结说明二个问题。一个是‘常随佛学’,还有一个就是‘恒顺众生’。这两个愿就是整个普贤行愿品的核心所在!在普贤十大行愿中,‘恒顺众生’是核心的核心!因此,学习《普贤行愿品》必须要围绕著这个核心去学,才不会出偏差。

Advertisement
头像
0操作96 #
头像
96 #
0
12-06-21 18:40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

礼敬诸佛

 

所有十方世界中,三世一切人师子,我以清净身语意,一切遍礼尽无余。

普贤行愿威神力,普现一切如来前,一身复现刹尘身,一一遍礼刹尘佛。

 

这里的两个偈颂,主要是对礼敬诸佛的内容总结和归纳。‘所有十方世界中,三世一切人师子’。在十方世界中,包括过去、现在、未来的三世诸佛。人狮子,是指佛陀。狮子是兽中之王。那么佛则是人中之王。当然,这是从道德上来说的,因为佛陀的人格是最圆满的!道德是最高尚的,不愧为众生的精神领袖,因而尊称为人狮子。

 

‘我以清净身语意,一一遍礼尽无余’。 面对十方三世诸佛,我要用我清净的三业去礼拜。当我们拜佛时,口念著十方三世诸佛的名号,思想中观想这些佛,我这一拜,拜的是三世一切诸佛。清净三业,就是在拜佛的时候,心要专一,不能有妄想杂念。拜佛时,心里只想著佛,身拜佛,口念佛。‘普贤行愿威神力,普现一切如来前’。怎么拜呢?要借助普贤菩萨行愿的这种威力和思想境界来拜。拜的时候观想:十方世界三世诸佛面前都有一个我,我的面前有十方三世无数的佛,在接受我的礼拜。‘一身复现刹尘身,一一遍礼刹尘佛’。这就是说,每一个我呢,同时可以变化成千百亿的我,化现出无量无边的化身来,并且所现出的化身,去礼拜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不让一尊佛漏掉我对他的礼拜,每一尊佛都周遍礼拜到了。礼敬诸佛的意义主要是制伏我慢,同时对佛陀产生怀念之情,目的能够依教奉行,不要忘记佛陀的大恩大德。

头像
0操作97 #
头像
97 #
0
12-06-21 18:42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
这和大势至菩萨说的“都摄六根”完全是一个意思。可见诸法平等,殊途同归。
以下是引用德州小妹在6/21/2012 6:40:00 PM的发言: 

‘我以清净身语意,一一遍礼尽无余’。 面对十方三世诸佛,我要用我清净的三业去礼拜。当我们拜佛时,口念著十方三世诸佛的名号,思想中观想这些佛,我这一拜,拜的是三世一切诸佛。清净三业,就是在拜佛的时候,心要专一,不能有妄想杂念。拜佛时,心里只想著佛,身拜佛,口念佛。

头像
0操作98 #
头像
98 #
0
12-06-21 22:25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
 

称赞如来

 

于一尘中尘数佛,各处菩萨众会中,无尽法界尘亦然,深信诸佛皆充满。

各以一切音声海,普出无尽妙言辞,尽于未来一切劫,赞佛甚深功德海。

 

这是总结称赞如来的内容。‘于一尘中尘数佛,各处菩萨众会中’。当天气晴朗,太阳光透过窗子照进来,我们会看到空中有无数的微尘在不停地运动。想来大家都曾看见过了吗?那么我们可以观想,宇宙中有许多的微尘,每一个微尘就像一尊佛。宇宙中有多少微尘,就有多少佛存在。在佛的周围,还有微尘那么多的菩萨围绕著。因为任何一位佛陀的出世,他都不会是单独的。‘无尽法界尘亦然,深信诸佛皆充满’。无尽法界,在无边无际的宇宙中。有多少微尘,就有多少诸佛。

 

有的人会认为,佛陀已经入灭了。其实佛陀并没有入灭,佛陀离我们并不遥远。南朝善慧大师有这样一首诗:诗名是‘夜夜抱佛眠’:

 

夜夜抱佛眠,朝朝还共起。

起坐镇相随,语默同居止。

纤毫不相离,如身影相似。

欲识佛去处,只这语声是。

 

善慧大士,俗姓傅,本名名翕,浙江东阳 郡义乌县双林人,隐居本地松山双林寺。南朝梁武帝曾请他讲《金刚经》。这首偈文的意思是:每天夜晚抱著佛睡眠,每天早晨与佛同时起床。站著坐著与佛常相 随,说话沉默与佛相一致。佛每时每刻都没有离开过自己,如同身体连著影子一样。想知道佛的去处吗?这说话的声音就是佛啊。这首诗的道理是说明什么呢?它告诉我们自性是佛,修道者当从自身中求佛。不必外求,向外寻求反而丢失。所以,我们跟佛是融为一体的,一秒钟也没有离开过佛,佛跟众生一张纸也不相隔的。只要你的功夫修到家了,佛随时都在我们的身边显现。

 

‘各以一切音声海,普出无尽妙言辞,尽于未来一切劫,赞佛甚深功德海’。我们面对这么多的佛,要用不同语言和声音去称赞诸佛。在长行里边已经打个比喻,我们现在赞叹如来,要超过辨才天女的五百个舌头。要超过她用五百音声去称赞如来,就像广播电台的播音员一样。虽然只有一个人在一个地方说话,但在很多的地方,同时都能听到播音员的声音。我们在赞叹佛的时候,要借助这种方法去观想。用最美好、美妙的言词去称赞如来。这种称赞并不是一天两天,而是一直要接连不断的,赞叹到所有未来的一切时劫。未来的时劫是永远没有穷尽的,那么称赞也就永远没有穷尽的时候。

 

赞佛的意义在哪里呢?因为如来的功德极深极大,无法用数目来计算,所以用‘甚深海’来比喻佛的功德胜过大海。因为佛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如果我们不赞叹佛的功德,我们会去向佛陀学习吗?称叹如来的意义主要是为了更好地向佛学习。

头像
0操作99 #
头像
99 #
0
12-06-22 00:47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

广修供养

 

以诸最胜妙华蔓,伎乐涂香及伞盖,如是最胜庄严具,我以供养诸如来。

最胜衣服最胜香,末香烧香与灯烛,一一皆如妙高聚,我悉供养诸如来。

我以广大胜解心,深信一切三世佛。悉以普贤行愿力,普遍供养诸如来。

 

这三颂是总结广修供养的内容。如何供佛呢?‘以诸最胜妙华蔓,伎乐涂香及伞盖,如是最胜庄严具,我以供养诸如来’。最胜,是最好的意思。所谓用最好的东西拿去供佛,是相对而言的。就是根据家里的生活条件和经济状况,你认为这种东西,在你生活范围以内是最好的就行了。譬如你昨天吃稀饭,没有条件吃馒头,如果今天吃馒头,那馒头对你来说,就是最好的东西。所以再贫穷的人,也有最好的东西去供佛的。妙华蔓,要用最美丽的花,最鲜艳的花,最好的花,把它窜成串,用花环(花蔓)去供养佛。伎乐,是吹的、 弹的、敲的、拉的各种乐器,如笛子、古琴、扬琴、二胡等。涂香,现在社会上很多女士们,都很讲究化装。把你从街上买回来的香水之类的东西,先拿到佛的面前供养后再用。问题不在佛能不能用,主要是表明你对佛的那份供心。

 

‘最胜衣服最胜香,末香烧香与灯烛,一一皆如妙高聚,我悉供养诸如来’。你每天在佛面前烧香,不要烧得太多。烧一支就行了,心到了就行了。我到杭州一带见那里的人烧香一烧就是一大把。他们真的叫‘烧香’。他们把大把大把的香点燃,往寺院香炉一扔,就像烧废纸一样,这不是烧香,而是在‘烧庙’。这样烧香,把整个寺院搞得乌烟障气,浓烟滚滚。把菩萨熏得直流眼泪。菩萨看来也不好当啊!不要让人熏得眼睛都睁不开,弄得人直流眼泪。本来,来看望佛菩萨,应该高兴才对,结果弄得大家流眼摸泪,这种烧香方式不好。灯烛,就是点油灯、点蜡烛,现在人都喜欢用电灯,其实,点蜡烛感觉很好。因为蜡烛的光柔和,不刺眼,在柔和的蜡烛光下看经、念佛,能使自己浮燥的心静下来,这是我的体会和感觉。但点蜡烛要闭免著火,特别是打坐入静时,要小心!不要著火了,跑来找我算帐,那就麻烦了。还有古代社会点的那种油灯,青油里面放一根灯草,这种灯下念经、念佛感觉也特好,会给人一种宁静、柔和、轻松的感觉。还有各种的音乐、伞盖,各种供养的物品,堆积起来像须弥山那样高,我完全拿来供养诸佛。

 

‘我以广大胜解心,深信一切三世佛,悉以普贤行愿力,普遍供养诸如来’。我要深信十方世界,都有诸佛的存在,我以普贤的胸怀和愿力,能够供养一切如来。

头像
0操作100 #
头像
100 #
0
12-06-23 00:56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
 

忏悔业障

 

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这个颂是总结忏悔业障的内容。‘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每一个人,从无始以来,犯下各种各样,数不清的恶业。佛教把人的行为称为善业、恶业两种。十善在前已经讲过了,十善反过来就叫十恶。那么人造下许多的恶业,主要是表现在身(行为)、口(语言、说话)、意(思想、心理活动)三方面。身所造下的罪业,如杀人(杀生),盗窃,邪淫(不正当的男女关系的行为),语造下的恶业:如妄语、说假话去骗人,使别人上当,以达到自己的目的和手段。譬如社会上一些诈骗犯,就是用妄语骗取别人的钱财,这就是妄语。妄语还包括两舌、恶口、绮语。两舌是,搬弄是非,挑拔离间,制造成矛盾,使人家关系不和。恶口,是用一些粗暴的语言,去伤害人家。绮语, 是说一些男女之间淫秽,乱七八糟,不堪入耳的话,去挑逗别人的烦恼,像社会上那些淫秽录影,淫秽小说之类的东西都属于绮语的范畴。语言上所造的恶业,最大的妄语是什么呢?如有人本来没有证到阿罗汉的果位,骗人说自己证到了阿罗汉的果位。本来没有神通,说自己有神通。骗取别人的相信,坐在那里接受别人的礼拜供养。小妄语,如人家问你石家庄怎么走?明明是往左边走,你给人家说往右边走,这就是小妄语。另外还有方便妄语,在佛教里讲这个妄语没有罪过,甚至有的时候这种妄语,还有很大的功德。

 

譬如在战争年代,日本鬼子进村。搜捕地下党。把全村的老百姓都赶在一个地方。枪口对著大家,说到:‘有谁知道共产党的下落,如实报告,皇军大大有赏!如果有人知道不说的话,让你们统统死啦!’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你说实话,不打妄语,那就很糟糕,这个人肯定被抓住的,这就必须要打妄语。而这种方便妄语不仅无罪,反而功德很大!佛经里边有一个故事:有一个老和尚在山上的寺庙里修行。一天,一个猎人追杀一头野猪,经过寺院的门口,向老和尚打听,野猪跑走的方向?老和尚明明看见野猪往左边走的,却告诉猎人说:野猪往右边跑了,老和尚虽然打了妄语,但却没有罪过。又如到了别人家里,问你吃过饭没有?本来没有吃,但不好意思麻烦人家,就说吃过了,这也是妄语。以上这些妄语,只能给别人带来好处,不会给别人带来伤害的结果。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如何避免杀生,对于在家居士来说,这个问题是学佛修行普遍关心的话题。如像老鼠、蟑螂、蚊子、苍蝇、蚂蚁之类的动物,经常影响到我们的日常生活。这类动物的确让人生厌。有时令人很头痛。这里牵涉到一个问题,当它们影响到自己利益的时候,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它们?如何处理好它们与人之间的关系?因为弄不好,就会造杀业,是不是? 对待老鼠,我们可以把剩下的饭菜,吃不完的东西,天天给它们留点在外面,这样它就不进来了。对待以上几种众生的方法,杀生肯定是不行的,可以预防、搞卫生。把家庭卫生搞好。适当喷一些药物,让它们不敢进来。如果预防以后,还会进来,也不能去伤害它们。

 

杀生有二种,一种是有意杀生;另一种是无意杀生。有意杀生,是故意去杀死众生,这种杀罪很重。无意杀生,就是不注意,无心伤害了众生的性命,如走路不小心,踩死了一只蚂蚁,除草、挖地无意锄死许多蚂蚁,虫之类的众生,这杀罪就轻了。但尽管是无意的,我们对它们要产生同情心,要对自己的过失表示内疚,自责,给它们回向,希望它们来生变人,或是请佛菩萨超度它们往生西方。这是杀戒方面要注意的问题。盗,是没有经过人家的允许,背著人家,乘人没注意的时候,把别人的东西拿走,变成自己的东西,这就是盗。这种直接偷取的行为是盗窃。另一种情况,如见人家皮包里的钜款,见钱眼红,起心想把他的钱拿走,这也是盗窃,还有社会上许多做生意的人,偷税漏税,这 也属于盗窃的范围。

 

意业,主要表现在思想意识,心理活动方面。人的行为、语言是受思想的支配,每做一件事情,或好或不好,是通过思想产生出来的。我们每一个人,无始以来,犯下的恶业是很多、很多,无法用数目来统计的。大到战争、杀人,无恶不作。小到相互嫉妒,勾心斗角,相互欺骗……,社会上一切丑恶现象的产生和根源,无非是由’贪嗔痴‘所引起。人类只要还有贪嗔痴的存在,你随时都有可能造下恶业,是不是?那我们学佛以后,我们要忏悔自己的业障。忏悔以后呢,我们的罪业才能消除。忏悔,是对自己犯下的过失,表示痛恨,保证以后不再干坏事。忏悔的意义,就是改过自新,重新做人,使自己少犯,不犯错误,清洗自己的人格,用佛法的戒律去清洗我们的灵魂和行为上的污秽,经常打扫身上的缺点、毛病,使自己的行为更加规范,做一个高尚的人,脱离低级趣味的人。

 

发帖回复
查看:152099|回复:151
Advertisement
打开收藏板块打开个人中心
边缘侧滑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