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尊因地的修行
‘如此娑婆世界毗卢遮那如来,从初发心,精进不退’。娑婆、是梵语,翻译成中文,是堪忍两个字,就是忍受苦恼的意思。娑婆世界,就是我们现在所住的这个世界。毗卢遮那,也是梵语,翻译中文有几种说法,大家习惯用的,是遍一切处四个字,是说佛的光遍照一切地方。毗卢遮那如来,就是指本师释迦牟尼佛。
我们这个世界为什么称作娑婆世界呢?许多学佛的人,经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但它的真正含义,也许大家不是很清楚。《弥陀经》里边告诉我们:‘娑婆世界是五浊恶世’。生活在这种世界上的众生,有很多痛苦和烦恼,原因是这个世界本身太污浊了!这是称为五浊恶世的所以。五浊恶世的内容如下:
一、劫浊:劫,是时间单位,人类的世界,有成劫、住劫、坏劫、空劫。也就是说:世界有形成的时间、安住的时间、毁坏的时间、消失的时间。就世界安住时期,也有种种自然灾难:像地震、火山爆发、台风、发洪水、冰雹、泥石流,这些灾害随时都危及到人类生命的安全,给人们的生存带来痛苦和不安。
二、见浊:是人类对宇宙人生的错误认识,而又自以为是,结果造成了思想界的混乱。佛教中说有五种恶见:即身见,执五蕴身为我。边见,执我为常一不变;或人死如灯灭。邪见,否定因果,否定圣贤的存在。见取,执上面的这些观念为正确。戒禁取,在错误认识,错误信仰的前题下,持各种牛戒狗戒。世间上的许多宗教、哲学、以及通常人们的许多错误观念,都是属于恶见的范畴。像有的人本来是为了求解脱,但没有明师的指导,盲目投入邪魔外道的门下,结果反而落入火坑,苦上加苦,求解脱反而不解脱。犹如伤口上又散上了盐巴,你说见浊可怕不可怕啊!
三、烦恼浊:是指人间各种各样的烦恼和困惑。我们每一个人都被一捆烦恼的乱麻,把自己的身心紧紧地捆住。我们的烦恼到底有多少呢?有这样的两句歌词:’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句话说明我们的烦恼,就像江中的流水一样,永远也没有停止过。
我们烦恼些什么呢?没饭吃的人烦恼,山珍海味吃腻了的人也烦恼;富贵之人烦恼,贫贱之人也烦恼;有事烦恼,没事烦恼。如《红楼梦》里描写贾宝玉的心情:‘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其实,
这不仅描写贾宝玉一人,我们每个凡夫都是如此!所谓‘无故’,就是没有任何人招你、惹你,没有原因,莫明奇妙的自寻烦恼;有时候心里烦恼,但又讲不出烦恼的原因。这本来是描写贾宝玉吃饱了没事干,心里空虚无聊,坐在那里感到心烦,做出一些装疯卖傻的事,写得实在恰当!其实,我们在坐的每一个人,或多或少都有过这样的经历、体会和感受。烦恼浊,使我们无处逃避。
四、命浊:就是人命无常,今晚睡下去,
不知明天早上,是否还能够爬得起来。任何一个人都不知道哪一天,死亡会降临在自己的头上。《四十二章经》里边,佛陀问他的弟子:‘人命几何?’弟子们有的说‘饭食间’;有的说‘数日间’。佛陀都不同意。正确的答案是‘人命在呼吸间’。一口气提不上来,生命就完蛋了。那有的人,端著碗在吃饭,筷子掉在桌下,
在捡筷子这一瞬间,一口气不来就死了。这种例子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可见,生命无常,人生短暂。
五、众生浊:众生,指有情的生命,从低级的蚂蚁、蚊子,乃至高级如人类,每一个有情,都是一团贪嗔痴烦恼。就如人类组成的社会而言,存在各种污浊现象。如尔虞我诈,弱肉强食。人与人之间,面和心不和,相互勾心斗角,互相暗害,互相欺骗。诸如此类的丑恶、污浊的现象。在各种不同的社会中,有权有势者表现地特别明显。
‘从初发心,精进不退’。我们要向教主本师释迦如来那样,从刚刚发心求成佛的那天开始,一直勇猛精进,一点也不懒惰,一点后退的心也不起。‘以不可说不可说身命而为布施’。为了寻求佛法,不惜自己的身体和性命。像唐玄奘去印度取经,从中国到印度去,在古代交通极不发达的情况下,冒著九死一生的危险,去寻求佛法。我们今天能读到经书,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那是无数的高僧大德用他们的生命换来的。一百个人去取经,能够活著回来的人没有几个。因此,我们要珍惜佛经和佛法!
禅宗二祖慧可,关于他的求法精神,也值得我们学习。慧可,从小爱读《周易》、《老子》、《庄子》等得道书,后因接触佛教,发心学佛。云游到嵩山少林寺,闻听达磨西来在此面壁,便来拜师,寻求真理。达磨端坐洞中寂然面壁,对他的求见视而不见。许多天过去了,神光依然跪在洞外,一动不动,那年十二月九日的夜里,大雪纷飞,寒风剌骨,雪花飘飘,洒满神光的全身,他成了一个雪人。一夜之间,大雪竟没过了神光的膝盖。直到此时,达磨方才开口说:‘你这样一直跪在雪中,不避寒冷,到底有何心愿?’神光毕恭毕敬的答道:‘唯愿老师慈悲,打开甘露之门,普度众生。’达磨神态淡然说:‘诸佛为求真理,不惜牺牲一切,你凭这点小苦功,就想求得佛法吗?’神光闻言,
便毫不迟疑的抽出快刀,一刀下去,砍断了自己的右臂,把断臂放到达磨的面前。以表示他的求法的虔诚,这就是佛教里讲的断臂求法。顿时,鲜血染红了雪地,地上的白雪一下变成了红雪。达摩为这种舍身为法,为法忘身的精神所感动。后来,把衣钵传给了他。慧可后来嘛,也就成了禅宗的第二代祖师。
慧可断臂求法的做法,对我们来说,自然无法仿效,但他的这种为追求真理,不惜牺牲的精神,却是值得我们学习。古人云:‘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在人生的道路上,要达到预期的目标,障碍、困难是很多的,有的要靠勇气去闯,有的要靠耐性去忍。断臂是勇,立雪是诚,二者兼备,方是智慧的一种表现。
像释迦牟尼佛,在因地修行的时候。有一
次,在雪山上修行,遇到一个罗刹,罗刹说自己懂得佛法,但现在肚子很饿。释迦牟尼佛为了从他那里听到:‘诸法无常,是生灭法’这两句话,当时就舍身了。古代的许多高僧大德圣贤,为了寻求真理,听闻佛法,不惜舍去自己的生命,像这样的例子简直太多。所以,我们要向诸佛菩萨,古代的大德圣贤学习!学习他们‘精进不退,以不可说不可说身命而为布施’。这种舍身忘我,不惜生命寻求真理的精神!
‘剥皮为纸,析骨为笔,刺血为墨,书写经典,积如须弥’。佛陀为了寻求真理和佛法,不惜布施出自己的生命。把自己身上的皮剥下来当纸用;把身上的骨头,取出来当作笔;把身上的血刺出来,当作墨用。用自己的皮血骨,这种特殊的‘纸墨笔’,来写各种的经典。所写的经典有多少呢?堆积起来,竞然有像须弥山那么的高大。前面已经说过,须弥山是佛教中最高最大的一座山,就像喜玛拉雅山一样。那你想想,这么多的经书,不是一个人两个人能够完成的。这就是说,积如须弥山这么多的经典,是古代无数的高僧大德,先贤圣者们,用他们无数的生命和鲜血,为后人留下的。因此,我们现在能够读到佛经,应该怀有一种感恩之心。
‘为重法故,不惜身命,何况王位、城邑、聚落、宫殿、园林、一切所有’。佛陀为了佛法,不惜自己的身体和性命,拿自己的皮骨血来,写出这么多的经典,为什么要这样做呢?为重法故,只是为了尊重佛法的缘故。所以,连自己的性命都可以不要,那么何况生命以外的王位呢?当然更能够舍弃了。放弃了王位,那王位所拥有的城邑、聚落、所该享受的王宫、金殿、花园、树林等所有一切的一切,也就更不放在眼里了。
孔夫子说:‘朝闻道,夕死可也’。意思是说,只要早上能够闻到真理,晚上死了也无所谓,也不感到遗憾、后悔的。反过来说,有的人活了几十年,佛法的梦也没做过,也许有的人从来没有想过要学习佛法,寻找人生的归宿,是不是?社会上有很多的人,一天到晚只懂得吃喝玩乐,醉生梦死,贪图享乐,这种人从来就没有认真地考虑过,生存意义的问题,他们不懂得人生的价值和生命的意义。你说这种人活著跟死了又有什么区别呢?
记得俄国作家奥斯特罗夫斯基,在他的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中,为读者留下了这样的名言:‘一个人临死的时候,当他回首往事时,他不应该为自己的一生感到后悔!也不因自己碌碌无为,虚度光阴而感到羞耻!’这句话是这本名著的灵魂所在。你又是怎样对待自己的人生的呢?我认为:一个人的生命,应该是奉献,而不是索取!世界因为你的存在而增添光彩,这样才不枉来到人间一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