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
们在这个世间除了念佛之外,每一天三餐饭能吃得饱,衣服可以遮体、可以穿暖,有一个小房子能遮避风雨,足够了。一心念佛,求生净土,自己在这个世间身心清
净,一尘不染,身就是莲花,你的住处,你的座位都是莲花座。你出去走路,步步都是踏着莲花,我们凡夫见不到,有神通的人看到。你步步都是踏在莲花上,举
足、下足就是念头生、念头灭,念头生也不染着,念头灭也不染着,就好像举步、下步都是清净无染,与二空之理相应。第三句“清净妙宝以为其轮”。这个轮是
座位的中心,不管它有没有轮相,轮是从中心,它有个中心点,中心往外面扩射,有一个周圆。通常设这个宝座,如果用宝座来表法,这个设计是很完美的。这个轮
就是前面讲的台,台是讲高出,轮是讲这个台的形状是圆的,座位中心是圆的。通常如果没有台的做法,通常我们摆一个蒲团,或者我们现在讲摆一个坐垫,蒲团多
半是圆形的。圆形的蒲团摆在座上作为坐垫,这就是轮。所以这一句我们可以把它看成现在的坐垫,现代人讲的坐垫,圆形的坐垫。它表圆满,圆代表圆满;又表清
净,清净圆满的意思。坐垫一定要很清洁、很整齐,它才能象徵这个意思。表说法的人智慧圆满、德行圆满、才艺圆满、善巧方便圆满,表意很多、很丰富。再看
下面这一句,“众色杂华而作璎珞”。璎珞是装饰品,使宝座看起来格外的美观,用花、用璎珞来装饰。这里面也是表法,同表智慧,表他的德能,表他慈悲。这慈
悲用现在的话来说,关怀一切众生,爱护一切众生,教导一切众生,感化一切众生,都是垂布的意思,璎珞在宝座四周围垂下来。底下这一句,“堂榭楼阁,阶砌户
牖,凡诸物像,备体庄严”。这些装饰品是一种高度的艺术,在中国古代处处可以见到,宫殿楼阁可以见到,桌椅也可以见到,雕一些浮雕,人物花草。我们这个讲
堂,李会长也设计了,他设计得非常的美观,在中国做的浮雕,将来来了之後就镶在这四周围。这上面将来装浮雕的,里面也是人物、花草,诸佛菩萨讲经说法,天
人散花供养,经典里面一些故事。宝座里面也有庄严,也雕刻这些东西,显示出无处不庄严,所以说是“体德圆备”,这四个字在这个地方就统统给我们显示出来
了。而它的含意是讲二空真如,包含世出世间一切的现象。佛界是一真法界;凡夫界里面,十法界依正庄严。诸佛如来所证得的二空真如之理,就在这些事事物物
当中显示无遗。所谓理即是事,事即是理;性即是相,相即是性;理事不二,性相一如。理跟性是空寂的,实在讲我们六根接触不到的;事跟相是很明显的,我们六
根能够接触得到。接触到相,理在其中,性在其中,见相就是见性,见事就是明理。入这个境界就是证得二空之理,通达一切事相,自性本具的智慧,我们讲的两种
智慧:根本智、後得智都现前了,智慧现前就是成佛了。本经後面讲佛十种身,第一种叫菩提身,菩提是朗然大觉,你对於事理、性相都通达都明白了,你觉悟了,
觉就是佛菩萨,不再叫凡夫。所以明白人,见相就是见性,即事就明理,这是这一句里面所含的意思。末後这一句,“宝树枝果,周回间列”。这些宝树不是
外面的,外面的宝树前面第二段讲过,这个地方的宝树是师子座上雕的这些宝树,雕刻的这些宝树。“周回间列”,或者我们可以说师子座周边的,像我们现在这个
讲台,我们讲座後面布置这些树木、花果,这个也行,这个不是我们讲堂外面种的树,也是属於这两句经文所包括。现代人能够想到,古时候人也有,这个盆栽的历
史很久了。过去人讲经,可能讲台旁边也有很多盆栽。还有,没有盆栽的呢?用屏风,屏风里面画的这些画也非常讲究。我们底下楼里面“五百罗汉”大屏风你们诸
位看到,里面宝树枝果周回间列,在屏风里可以看到,这是讲座位周围的摆饰,装严宝座。这个里面所刻画的有佛菩萨讲经说法,有佛菩萨在坐禅经行,许许多多都
是经典上所讲的故事。我们现在人讲“故事”,佛法里头术语叫“公案因缘”。用这些艺术、造形把它表达出来,让大家接触之後,你看到之後,你听到之後,自然
就能感动、就能够觉悟。《华严经》里面的说法跟其他经确实不一样,这个学了之後,我们六根,在《楞严经》上讲∶“六根门头,放光动地。”那不假。为什麽
呢?六根都聪明了,以前看东西呆呆板板的看了,不知道什麽意思;现在一看,里头无量义。你看花,花有无量义;看水,水有无量义;看树,树有无量义,乃至於
看一块石头、看一粒微尘,里面都是圆满的无量义,你岂不是“六根门头,放光动地”吗?所以用宝树枝果。树表什麽意思?枝表什麽意思?果表什麽意思?前面都
说过了。树的身表智慧,树的枝干代表五度,叶代表定,花表菩萨因行,果表菩提涅槃,都是整整齐齐排列在树间。这就是显示因中有果,果中有因,表这个意思。
菩萨妙法树,随因感果,这才能够普度众生。菩萨大慈大悲,众生有感,他就有应,应以什麽身得度,他就现什麽身;应说什麽法,他就说什麽法。凡圣同居,周回
间列的意思。菩萨在没有成佛的时候,度众生是修学的一个主要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