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帖回复
查看:809|回复:65
When you buy via links in posts, huaren.us may earn a commission
Advertisement

超度的重要书籍:中有成就秘笈(中有闻教得度释义)

头像
0操作41 #
头像
41 #
0
24-08-01 01:40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

我们本来是佛,还向外去求,还不肯放,那就成就不了。就好比我们煮米饭,用大米来煮一煮就成,如果用砂子来煮,再煮也煮不成。所以说:‘外道练身终必坏’。因为身体不是佛,终究要坏掉。现在练气功的人执著在身体上就走岔路了,永远也不能成就。有人说:‘佛教、道教中不是也讲气功吗?!’说的没错。但那仅仅是初步,主要是以气来摄心的(净土宗也讲摄气念佛法)。就是用气把你的心抓住,但不是住在气上。而气功搞的小周天,大周天是住在气上,住在身体上,那就完全错了。他们不知道是心是佛,不知道我们灵活的思想就是佛。身体就好比是房子,灵妙真心是房子里的主人。外道不知练心只练身体,所以大错特错而不能成就。

头像
0操作42 #
头像
42 #
0
24-08-01 01:41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

比如吕洞宾修练的功夫很好,已大丹成就。他身背宝剑,云游四方。当来到黄龙山时,只见山顶紫云覆盖,就知道山上有成道的人。此人正是黄龙玄机禅师,他是个悟道的大禅师。吕洞宾决定上山去看看。正好黄龙禅师的弟子们请他上堂讲法。黄龙禅师往法座上一坐,一拍桌子说:‘今天不讲法,有人盗法!’吕洞宾想:那肯定是指我了。因为你们都是和尚,而我是道士。我已经成道了,难道还怕你们吗?!他是艺高人胆大,立刻站出来说:‘和尚,我请教你一个问题:‘如何是一粒粟中藏世界,半升裆内煮山川?’一粒粟就是一粒米。这么小的一粒米要把整个世界都藏在里面,看你如何藏得进去?半升裆,就是指很小的锅,只能煮半升米,要把高山大河都放在里面煮,看你怎么煮?他想:我已成道,能变现神通,看你黄龙禅师会不会?黄龙禅师用手一指他,说:‘你这个守尸鬼!’因为外道都是练身体,要长生不老,所以说他是守尸鬼。吕洞宾哈哈一笑,反驳说:‘奈何我囊中有不死之药’。囊是口袋,这里是指身体,臭皮囊。意思是说他采大药、炼金丹,已炼成阳神,已有不死之药,可以不要这个身体了。黄龙禅师答道:‘纵然百万劫,依旧落空亡’。就是说他只不过比别人能多活百万劫(劫是指时间。一个大劫是四个中劫,一个中劫是二十个小劫。一个小劫是人从八万四千岁过一百年减一岁,减到十岁,这叫减劫;然后再反过来过一百年长一岁,再长到八万四千岁,这叫增劫。这么一个增劫和一个减劫就是一小劫。有人计算了一下,一小劫是十三万三千四百四拾三万年),但是到最后还是完蛋。吕洞宾这时不耐烦发火了,飞剑取黄龙。黄龙禅师用佛尘一掸,把他的剑敲到了地上,这是什么缘故呢?并不是黄龙禅师用神通与之斗法,把剑掸掉了。在这还是用来表法的,就是指把吕洞宾的知见打掉了。所以吕洞宾就顶礼黄龙禅师,请黄龙禅师为他开示。黄龙禅师对他讲:‘你练的阳神,不过是第七识所化的身体。还是假的。凡属有相终必败坏。只有认取真空妙有的佛性,才是真实的’。后来,吕洞宾就归依了佛门。所以,只有佛教才是最彻底、最究竟的。

Advertisement
头像
0操作43 #
头像
43 #
0
24-08-03 03:04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

我们要明白以上讲的这些道理,要知道一切境相都是我们的自性所变现的。正如《心经》所说:‘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是指一切色相,空是指我们的本性。也就是说一切色相就是我们的本性,即所谓‘青青翠竹无非般若,郁郁黄花皆是法性’。我们通达空性后就知道一切色法都是由我们的空性升起的,没有我们的空性也就没有色法。色法就是我们的男女老少、山河大地,它就是由我们的空性产生的。因为无相可得叫空性,因空之故才能生万法。如果不空,有个实体就不能再生别的法了。比如:这个杯子在没有做成之前,它所用的材料可以做成其他各种各样的东西。一旦用这些材料做成这个杯子后,就再也做不成其它东西了。所以本性空才能生万法,就是这个道理。

头像
0操作44 #
头像
44 #
0
24-08-03 03:04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

通达空性后,明白我们本身就是佛,才能懂得‘中阴救度法’而不至怀疑。因为本法是教我们一下证成报身佛的,假如我们不明白,当佛光显现时就会有疑虑:‘我是佛吗?我是凡夫,怎么能成佛呢?’把自己看成是凡夫不能成佛,那就变成外三乘了。有些人甚至惧怕佛光的强烈还躲避,那就更糟了。所以大家要明白并记住这些道理,在中阴阶段佛光显现时与之合上去,就能证成报身佛了。不只是升到西方极乐世界而已,到西方极乐世界已是次一等了。明白了这些道理之后还要按这些道理去做,证成理事无碍才行(理即理体无相可见,事即事相有相可见)。

头像
0操作45 #
头像
45 #
0
24-08-03 03:04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

有人说:‘《金刚经》不是讲“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吗?所以我看这事相是假的,不是真的’。这种看法就不对了,这样就是理事相碍,一方面所有事相都是本性所显现的妙用,事就是理,理就是事,理事不二,怎么是假的呢?另一方面,如果执著于事相,把事相当成真的也不对,也是理事相碍。所以佛教是不二法门。其实没有真也没有假,就像天台宗讲的空、假、中。空是指没有色相,但有假相在,假相就是妙用。空、假相都不住即是中,中也不立就是中道义。所以假就是真,真就是假,不要分!分也分不清。事相现前都是我们的心所显现的,比如看见茶杯,茶杯就是佛,看见桌子,桌子就是佛。没有我们的理体,那里会有这些事相呢?!所以明白了这个道理做事的时候就不会有妨碍了。我们的缺点就是著相,追逐物欲,贪求享受,同别人攀比,别人有的他就要有,为达到享受的目的不择手段。所以不要执著于事相,追逐虚假的外境而忘记了理体,既使是做了皇帝也是假相,不可得,转眼就完了。我们的心真空净不著相就时时见性了。有人说:‘我就是时时见性,烦恼一来就能照破它’。这是时时见性吗?真时时见性就没有烦恼了。烦恼来的时候就没有见性。可见这都是说大话,说假话。所以我们要时时刻刻在事境中磨炼自己才行。因为道理说得再对没有用,一遇到事情就不行了。这种人被大慧杲禅师呵为:‘药水汞,遇火即飞’。只会说道理就像水银一样,一遇到火就挥发了,那就不行。所以要时时督促自己,捶练自己,才要住相就赶快放下,归于本来,归无所得。

Advertisement
头像
0操作46 #
头像
46 #
0
24-08-04 02:11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

(三)



释迦牟尼佛和孔子差不多都是出生在周朝时期,佛教是在东汉时传到中国来的。经、律、论被誉为佛教的三藏经典。经是由佛讲述后人记载下来的;论是菩萨根据自己修行的心得编写的,如《大乘起信论》、《大智度论》等;律就是戒律,如比丘戒、沙弥戒、比丘尼戒等。三藏经典博大渊深,像海洋一样难于探测。

头像
0操作47 #
头像
47 #
0
24-08-04 02:11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

佛教最初传到中国的是禅宗(禅宗是佛教至高无上的正法门,净土宗是横超三界的方便法门)。禅宗可分为外道禅、小乘禅、世间禅和大乘禅。比如现在做气功的人,为把身体气脉打通,练气打坐,目的在气上。这样带异计而修者就是外道禅。‘异计’就是不是为了了生死,而是求其他的目的。比如:让我们的身体健康些,长寿些。更有甚者是为了得到神通,来炫耀自己,获得点名闻利养等等。这些都是带异计而修的,都是外道禅。如果是为了了生死,但只懂得色身无我,以偏空之理而修的是小乘禅。因为他法执未除,执著佛性七大种性(地、水、火、风、空、根、识)当中的地、水、火、风四大种性为我,是为法我,叫做法见未除。这种以偏空真理而修者,是为小乘禅(‘偏空真理’有的字典称为‘偏真空理’,即偏执我空之真理而不知法亦空,若悟我、法二空,无可执取,则空有双融而代偏空矣。此种偏见亦可说为‘我空偏真’之理)。

头像
0操作48 #
头像
48 #
0
24-08-04 02:12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

以四禅八定的禅法而修者,是为世间禅。假如明白了人法俱空,人我没有了,法我也没有了,以此而修者,是为大乘禅。当然没有法我,不是说没有法身,而是说法身的四大种性也不执著。就像我们人有眼睛、耳朵、鼻子、嘴巴,既不执著局部的感官,也不住执整个身体。我们的法身本来就具足地、水、火、风这四大种性,但不可执著这四大种性为我,一有所住,就是法有我。学大乘禅的人悟人、法双空,毫无偏执。了人无我,可了分段生死;了法无我,则了变易生死。分段生死就是六道轮回的生死。以每次生死皆有个身形,在世上生存一段时间。人有人身,马有马身,狗有狗身。这个身体生存就是生,坏了就是死,这就叫分段生死;变易生死就是我们的思想一生一灭,变化无穷。了了六道轮回的生死,叫了分段生死。了了思想变易的生死,叫了变易生死。一切法根本不可得,认为有法可得,法有真实受用,那就是法见未除。就是法有我,就不能了变易生死。所以罗汉是证偏空真理。而证入人法都空的真理就是菩萨。

头像
0操作49 #
头像
49 #
0
24-08-04 02:13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

再进一步,就是认识到我们的法身(就是能够见、能够闻、能够嗅、能够触、能够知的觉性)与诸佛无二无别,用这个真理来修的,就是最上乘禅。修此禅者,须时时刻刻观照,一点妄念都不起。妄念一起,就把它化空,不跟著它跑,任何境界变现在前也不为所动,久久地这样锻炼下去,就会将身心、世界化空,而亲证本来佛性。当然一下子做不到,这个念头才息下来,那个念头又来了,须要不停的与它斗争下去。在起念时,我们要看见它,不跟它跑,不理睬它,它有一百个起,我有一百零一个不理不睬,在这样不理不睬的斗争当中,念头就不期然而然的化掉了。当你一念不生时,忽然‘唰—’的一下,就能所双亡,根尘脱开了。当下身心(就是思想)、世界与虚空,一齐消殒无存,天真的佛性也就历然现前而亲证本来了。如此修习,就是无上的、最高的‘大乘禅’!达摩祖师传给我们的就是这种禅。前面几种禅,趣入虽有门户次第,然如能一门深入,虔诚修习,皆得功用,不可轻视蔑弃也。达摩未来之前,行者都是修‘四禅八定’的禅法,成道的人很多。唐、宋以来,大都修达摩祖师的所传的祖师禅,因我国固有的儒教与道教的高深文化,集合达摩所传的禅法,酿成独特的禅风,因之证道的人更多。这些都有历代相续的,真实的历史记载,可以追踪查考。

头像
0操作50 #
头像
50 #
0
24-08-10 02:11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

达摩所传的祖师禅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就是直接告诉我们什么是佛。那时候人的根性好,只怕不知道,一旦知道了什么是佛,就会绵密保护,不让习气沾染上去。时时观空不再著相,用不了几年就能成就,快得很。所以达摩祖师所传的顿悟禅非常好,用不著怎么修法,因为我们本来是佛,就是我们不知道。比如六祖大师指示惠明说:‘不思善,不思恶’一切放下,什么念头都不动。‘惠明良久’,就是停到那儿不动了。不动的时候一念不生,六祖大师就直接指示他:‘正与么时,那个是你明上座本来面目。’就是正在这个一念不生的时候,你不是木头石头(木头石头没有知觉)而是了了分明,‘那个’就是你的本来面目。这就是直接指示,多好啊!后来人不明白这个道理,‘那个’就变成了‘哪个’了。‘哪一个是你明上座本来面目?’就成问话叫你去参了。就像猜谜一样:哪一个?哪一个?其实六祖大师不是这样问的,他是直接指示。就像于岫大夫问紫玉禅师:‘如何是佛?’禅师就喊他:‘于岫大夫!’大夫答应道:‘唉’。‘即此是!’紫玉禅师说。就是答应的这个就是。于是于岫大夫就开悟了。多么简单痛快啊!那么于岫大夫是不是真正开悟了呢?脚跟是否点地呢?

Advertisement
头像
0操作51 #
头像
51 #
0
24-08-10 02:11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

后来药山禅师(即石头希迁的徒弟)想考考于岫大夫就说:‘哎哟,恐怕大夫埋到紫玉山中去了。’于岫大夫听到之后想:是不是我悟错了?赶快又去参拜药山说:‘请大师开示?如何是佛?’药山也是这样喊他:‘大夫!’于岫大夫答应道:‘唉!’这回药山换了一句话问:‘是什么?’于岫大夫,‘噢—’这次他真的开悟了。紫玉禅师说:‘即此是!’就是告诉于岫大夫这就是佛。药山反问:‘是什么?’也是告诉于岫大夫这就是佛了。这些都是直接指示。后来就不行了,因为后来人根陋劣,你这样直接告诉他,他反而不以为奇。就像祖上遗下的财产一样,不是自己血汗挣来的就不当一回事,滥花滥用。如果直接指示他,他还说:‘这就是佛呀?那怎么没有神通,没有辩才呢?恐怕不是吧。’他就不能承当,更谈不上保任。所以禅宗到后来就变成起疑情参话头了,直到现在就参一句死话头:‘念佛是谁?’参几十年都得不到消息。因为根本起不了疑情。参话头是要起疑情:念佛究竟是谁念的呢?是我念的,那么什么是我呢?身体是我吗?身体是地、水、火、风四大假合,假如我们一口气不来了,肉身实体没有烂掉,那时为什么不能念了?所以身体不是我。思想是我吗?思想是外界客观环境在人脑中的反映。没有外界客观环境就没有思想,所以思想也不是我。那么‘阿弥陀佛’这句佛号究竟是谁念的?要把这个问题的答案找出来,就要起疑情。因为疑情一起,一直思索这个问题,究竟是谁?这样就把思想妄念割断了。思想被这个疑情抓住,就不会胡思乱想了。不然我们妄念多端,一分一秒都没有停止过。即使是睡著了也没有停止的时候,还是妄念多端,乱梦横生。所以禅宗人说的:‘大疑大悟,小疑小悟,不疑不悟。’就是这个道理。因为疑情不起,思想总是在动,就抓不住,就不能深入禅定,妄心就息不下来,本性就不能现前。因为真心都被妄念包裹著看不见了。我到过几个寺院,看他们在那里念念有词:念佛是谁,念佛是谁,……。哎!真糟糕,他们没有起疑情,在那里念‘念佛是谁?’还不如念阿弥陀佛好呢!念阿弥陀佛还有佛号的果地感应,还有佛所有因地发心功德的加持,比念‘念佛是谁’要得力的多。

头像
0操作52 #
头像
52 #
0
24-08-14 02:46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

现在是末法时代,佛法衰微,大家都不肯好好的用功修法。现在的禅宗说起来真凄惨,所传之法,都不是自己亲自证到本性后,再传给他人,而以法卷代传。就像我们画图画的画卷一样,用一张长长的画纸,在上面写上四个大字:‘正法眼藏’。然后写第一代祖师是谁,第二代祖师是谁,第三、第四……传到我这儿现在是第三十四代,我传给了你,就写第三十五代,把这卷子传给你,就算是把法传给你了。传的人既没有悟道,受的人也没有悟道,大家就这样糊里糊涂地把卷子传下去,就算悟道了,就算法有传承了,这样的传接法,禅宗那得不扫地?!

头像
0操作53 #
头像
53 #
0
24-08-14 02:47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

禅宗产生很长时间后,才出现了净土宗。净土宗是在东晋时,由庐山东林寺的慧远法师设立的。当时,慧远法师看很多人参禅不对机,就设了两个佛堂:一个是禅堂,一个是依据三经(即《阿弥陀经》《无量寿经》《观无量寿佛经》)设立的念佛堂。让参禅不对机的人入念佛堂,于是就产生了净土宗。净土宗比较方便,借佛的慈悲力量接引,横超三界,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但要真正做到一心不乱才行。关于一心不乱在净土宗里横起纷争。有些人说:‘我们全仗佛力,不要一心不乱,散心念佛就行了(散心念佛就是一面嘴上念,一面思想乱动)。’还有的说:‘恐怕不行吧!佛说要直持名号一心不乱,才能彼佛现前接引往生。’所以净宗行人也有分歧。是不是要一心不乱呢?假如马马虎虎念佛就能往生,为什么憨山大师还说:‘口念弥陀心散乱,喉咙喊破也徒然’呢?!所以我看还是需要一心不乱的。关于一心不乱也有深浅,分起来很详细:有事一心,理一心,理事一心,事事一心。我们不讲深的,讲最简单的,就是佛号要时时刻刻在心中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遇到再好的境界也不乐而忘形,还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遇到再坏再烦恼的境界也不烦恼,还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心不动摇。

头像
0操作54 #
头像
54 #
0
24-08-14 02:48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

这是事一心不乱。要能做到这样才行。假如连这个也做不到我看生西方就很困难。因为佛不是跑到你面前来接引你。永明寿禅师曾在《宗镜录》中讲:佛就好比是天上的月亮,在千江万水中都显现,我们的心就好比是千江万水。一心不乱就像清水,阿弥陀佛只能在清水中显现。假如我们的心污七八糟就像一潭浑水,佛就是来了你也见不到。因为大家都不肯好好用功,所以在现在的末法时代,连‘普遍通行的净土宗念佛法门也难方便实行了。’(见原文五十三页)。净土宗其实是很容易方便实行的,就是念一句佛号:‘阿弥陀佛’。但为什么又说:‘难以实行’呢?因为现在的修行人不肯用功念佛,都是在装模作样,上上早殿,上上晚殿,敲敲唱唱就算功课做好了。这还是比较好的,差一些的,连殿也不上,只想做经忏挣钱。这样修行有用处吗?一点用处也没有!念佛求生西方,要念到一心不乱才行。佛说:‘欲净其土,先净其心;随其心净,即佛土净。’心不清净,与净土不相应,是不能往生净土的。佛在《观经》中讲,念佛法门有十六种观法,最后一观叫念佛观。应该怎么观呢?就是念佛时,须‘心念耳闻’,就是说念佛时,耳朵能够清清楚楚地倾听自己的念佛声音。这种观法,不是用眼睛看,而是用耳朵来观照我们念佛的声音。以耳根摄定意根,使其不生妄念而达到进入念佛三昧的目的。我们真能证入念佛三昧,当腊月三十日到来时,绝定能生西。否则,就很难说了。因此,念佛须一切放下,静静地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同时用耳朵静听自己念佛的声音,才能摄心入观。现在的人念佛不入观,不肯照佛教导的方法来切实实行,所以收效甚微。

头像
0操作55 #
头像
55 #
0
24-08-14 02:48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

大势至菩萨教导我们:‘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就是教导我们念佛,须把眼、耳、鼻、舌、身、意这六根,都摄在这一句佛号上。眼睛不看别的东西,耳朵不听别的声音(只听我念佛的声音),鼻子不闻什么香臭,舌头也不尝什么味道,不说话。竭尽心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静静地一直念下去,自然渐渐息下妄心而安然入定。可惜现在净宗行人不肯这样做。说到‘净念相继’这句话,意义深长,确实很难做到。因为不是照字面看起来那么简单,不是只静静地念这句佛号,就叫净念相继,而是很深的,像禅宗开悟后保任到家的功夫一样。所谓净者,要能所双亡,根尘脱落才叫净。就是念佛时能念的心、和所念的佛号,一时脱落,无能无所,廓尔清净,才是一念净。有念佛的心和所念的佛号,有能有所,这是相对的。相对的都是虚妄不实的。绝对的才是真的。唯有我们的佛性是绝对的。你现在念佛,心、法、佛号都是相对的,所以这不是净念!要等念佛念得入定了,念得能所脱掉了,就像我们修心中心法一样,持咒持到最后,‘啪—’脱掉了,法没有了,人也没有了,心也没有了,世界也没有了,都空净了,但灵知了了,这才是一念净!一念净就是一念相应,这一念就是佛。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念念都是如此不动,念念都是佛,这才叫做相继不断!

Advertisement
头像
0操作56 #
头像
56 #
0
24-08-14 02:52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

你们看这是何等的功夫啊!讲到‘相应’,还有静中的相应和动中的相应不同。静中相应,就是我们打坐的时候,能所双亡,打开了本来,与佛相应。但下座动中又忘记了,跟著外境跑了,就不相应了。所以这只是静中相应,动中不相应还是不行。功夫须做到动静一如,动中不跟境界转,仍然是了了分明,如静中一样才行。‘相继’就更难了。相继就是继续不断,就是不问动静,时时如此,不只是一时如此,而他时如彼。因为我们旧习深重,打坐用功,常是今天能脱开,明天又脱不开,要等多少天后才脱一次,以后不再脱开,那是瞎猫踫著死老鼠,非但不是相继的功夫,也不算开悟。纵然功夫增进,静中能相继了,动中有走著,还不能算相继成片的功夫。真正的相继,须动中也如静中一样相继。就是在做事时尽管在做,却等于没做,丝毫不住著。做过之后,更没有丝毫做的痕迹。做到这样动静一如的相继,才叫净念相继。禅宗功夫也是要做到这个地步才叫打成一片。参禅打开本来之后要进一步保任,长养圣胎,使他发育长大。保任功夫是两个阶段。保就是保护,就是当我们打开本来了,认识了法身,要严密地保护他,不让他粘染物境而停滞不前,须时时照看他而不忘记。等保护圆熟了,就不须再保。放任他,独立自主而无犯触,以法性本来如此,非有意做作。功夫做到动静一如的相继功夫,非但净就是禅,禅就是净,禅净不分家。就是儒教孔夫子最后也说:‘七十从心所欲而不逾矩。’

头像
0操作57 #
头像
57 #
0
24-08-14 02:53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

可见功夫到家,是不分什么宗派的。有些不懂佛教真理的人,总在分别说:‘你是禅宗,我是净土。’其实不相干。又有些人分别说:‘净土好,稳妥;禅宗不好,危险!’不知道都是一样的。你说禅宗危险,是你不竭尽心力修行故。你不专心致志的念佛,净土也一样危险。不见莲池大师道:‘念佛者多,生西者少’吗!你说净土好,禅宗也一样好,六祖大师以来,见性了道的人,不是也很多吗?!所以大家不要互相诽谤了,法都是好的。就看这个法是否适合你的根器,适合根器就是好法。另外,人们之所以有分别,是法没有修圆满,死守在一门,著在一点上,才生出差别见。如真正打开来,见到本性,就圆满了,就知道各宗都相同而无异议了。所以说我们心中心密法,就是禅宗,就是净土,和中国的十大宗派,没有点滴分别,只是在下手用功时有些不同罢了。我们心中心密法所讲的道理,和禅宗完全一致,也讲打开来见到本性后,了见、思二惑,圆满三身四智,更讲心净佛土净,发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并且更进一步,可随愿往生其他诸方净土,不是只能往生一个净土。所以我们心中心法既是禅,又是净土。但真正实行起来是要专心致志的用功,不是说说即能办到的。其实净土宗也是如此,也须一心精念佛号,不可懈怠。但现在人讲的净土宗与净土原意大相径庭,非但念佛不入定,连念佛三昧也不要,甚至说不念佛也不要紧,只要耳闻一句佛号,即能往生西方。把净土宗糟蹋、破坏得体无完肤,真是披著佛衣的逆种、魔子,这种人不下地狱、受刀山油锅之苦才怪!净土宗本有‘十六观’、‘念佛三昧’、‘般舟三昧’等等修法,可见须行人认真修习的。修‘般舟三昧’要一天到晚走著或站著念佛。不许坐,不许睡。这是很辛苦的,很难做到。所以本书说:‘普遍通行的“净土宗”念佛法门,也难方便实行。’这话讲得很有道理,是很难实行。所以到临命终时都是乱七八糟。舍报安详,一心不乱,更是做不到,因为他没有好好修行。能够安安稳稳的,一点无挂碍走掉的人,当然是有,不能说一个都没有,只是很少很少了。我曾见过一位老太太,她是接受救济的,生活很苦没有钱。那时候,政府每个月只给她八块钱。她只有到菜市场拾一点菜叶吃。在热水瓶里放点剩米饭,到开水房要点开水一胀,变成稀饭喝喝。她一天到晚念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提前一个星期就知道自己要走了,这就是预知时至。她告诉那个开水房的人说:‘今天我泡过了,明天就不来了。’开水房的人问她:‘你要到哪里去呢?’她说:‘唉,我要出远门了。’以后一个星期大家都没有再看见她。有人说,这个老太太晚上进屋,就没有见她出来过。于是,把她的房门破开一看,老太太已坐在床上坐化了。这就很好啊!

头像
0操作58 #
头像
58 #
0
24-08-17 03:53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

由此可见,净宗行人还是需要一心不乱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而禅宗人要做到断惑证真才能证成佛,才能了脱生死。断惑证真就是要把见惑、思惑、无明惑都断除而证见本性。开悟就是已经见到本性,但只是刚到法身边,了了见惑(就是知见)。知见正了心就不会再动摇了,但思惑(就是思想)还未了,对境还要生心,分段生死就不能了。所以净土宗常说禅宗这一点不好:‘禅宗人参禅虽然开悟了,也不能了生死。还是净土宗稳妥,‘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证到阿鞞跋致,一生补处(就是证成等觉菩萨),不再六道轮回了。’禅宗是有很多人得到一点知解就以为开悟了,实际功夫并没有跟上去。有些人用功打开本来见到本性,那也只是初到法身边。就像刚刚登上舞台的边缘,还没有到舞台的中间呢!要继续努力用功,心里彻底空净了,才能真正证悟。所以要在境界中锻炼身心,达摩所传第二代祖师神光大师,就是在妓院酒楼里锻炼身心。别人说他:‘你是个和尚,怎么还往妓院酒楼里跑?’他说:‘我到这里是来炼心的,看看我的心还动不动。’所以这才是炼真功夫。当然净土宗人把禅宗说的这么不好也不对,因为这样一说别人就无心学禅宗了。其实禅宗的立足点和净土宗不同。禅宗假如真的见到本性,纵然习气未了,也只需七升天上七到人间就能了了。他会上向上升进,不会再到三恶道中,这就很好啊!现在有人讲:‘五祖戒,草堂青。’意思是说五祖山的戒禅师虽然开悟了,但并没有了生死,再投胎就是苏东坡。并说苏东坡娶了几个老婆,也不能出家修行。其实苏东坡还是不错的,他并没有忘记修行。他是又修道又修佛,也很用功啊!他做了很多诗词歌赋都是与佛法有关的。据说他再转身投胎就是憨山大师了,这不是很好吗?!所以禅宗有禅宗的不同,不要再彼此诽谤,应当互相赞叹才好,因为各有各的缘份,各有各的根基。就像我们吃东西,你喜欢吃甜的,他喜欢吃辣的,各有所好。所以说是法平等无有高下。

头像
0操作59 #
头像
59 #
0
24-08-17 03:54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

佛在世时就预示,末法时代只有净土宗和密宗最应机。禅宗门风高峻,要上上根人才能相应,中下根人就不行了。现在禅宗都是法卷传法,不是开悟传法,有其名而无其实。真是遗憾、太可惜了!其实禅宗是佛教的正法门,其他都是方便法门。净土宗简易方便,横超三界。密宗法门很多,但真正修大法的人很少,都是修求神通的法,来眩耀自己。例如,海灯法师在学佛前,是和他舅舅一起炼武的,他舅舅是四川青城山的剑客。有一天,海灯法师在四川边境看见两个小喇嘛抽鸦片,就对他们说:‘哎!你们还是和尚呢,怎么抽鸦片,不学好!’一个小喇嘛说:‘你别看不起我们。别看你有刀,有剑,我们念一个咒,你这刀剑就砍不破我们的手臂。’海灯法师摇摇头表示不相信。小喇嘛说:‘你不相信?等我抽完,让你试试。’这个小喇嘛‘呼呼呼’地把鸦片抽完,精神足了,嘴里嘟嘟嘟念个咒,然后把袖子卷起来让海灯法师砍。海灯法师开始不敢砍,只是用刀背轻轻一踫,‘啪’刀被弹起来了。他又用了一点力,刀又被弹起来了。海灯法师想:咦?还管点用!小喇嘛说:‘嗨,你用刀刃使劲砍,我这个法很灵的。’这次海灯法师用刀刃轻轻的一踫,‘啪’刀又弹起来了。小喇嘛说:‘你用劲砍,没关系。’海灯法师这回用力一砍,‘啪’刀又被弹起来了。这下海灯法师信服了,开始发心学佛法。海灯法师讲他学佛的因缘就是这么来的。所以宗喀巴大师看到密宗日久弊生,红教的弟子们尽弄这些小神通,而不修习正法,把红教弄得乌烟瘴气。于是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整理教规,穿黄衣,另立黄教。现在密宗的派别很多,有红教、黄教、白教、花教等。但目前学密法的人大部分都是为求神通,不是想了生死,走到斜路上去了,真可惜!其实我们修行到一定程度,自然会显发神通,自然会六通具足。外道也有神通,但只有天耳通、天眼通、神足通、他心通和宿命通这五通。没有漏尽通。漏尽通称为道通,就是一点都不著相,烦恼都光净了。只有佛才是六通具足,比如莲花生大士就是肉体飞升成佛,威力神通不可思议。还有大势至菩萨也是威力神通很大。就像我们心中心法修到一定程度就会有神通,但还不知道是从什么地方来的。因为神通是我们本来具足的,本来就没有来处。只要不著相,一切放下,神通就会自然显发,要去求反而求不到。

头像
0操作60 #
头像
60 #
0
24-08-25 01:04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

针对本密法,孙景风居士讲:‘听闻的人,至少要明白“九乘教义”,具有瑜伽初步的智解,才能心印相合,融会贯通,事理无碍。’(见原文三十八页)这就要求听到这个法的人要有相当的智慧才行(并不是阿猫阿狗都能听得懂)所以在这里我们先讲一下密宗的‘九乘教义’。‘九乘’就是指外三乘,内三乘和密三乘(见下图):



┌声闻乘


┌外三乘—┼辟支佛乘


│    └菩萨乘



│    ┌事业部


九乘次第—┼内三乘—┼行持部


│    └瑜伽部



│    ┌玛哈约嘎(大瑜伽,即大相应)


└密三乘—┼阿努约嘎(随瑜伽,即圆满相应)


└阿底约嘎(极瑜伽,即大圆满相应)



外三乘就是显教的声闻、辟支佛和菩萨。主要讲的是教理,让我们明白怎样才能修成罗汉?怎样才能修成辟支佛?怎样才能修成菩萨?如何才能证成佛?先要知道这些教理,然后才能精修密法。假如我们在修密法前,一点教理都不懂,修起来就很困难。就像我们要去一个地方,先要问清楚路该怎么走,乘什么车,然后才能出发。这样就不会兜圈子走弯路。

发帖回复
查看:809|回复:65
Advertisement
打开收藏板块打开个人中心
边缘侧滑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