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帖回复
查看:4709|回复:30
When you buy via links in posts, huaren.us may earn a commission
Advertisement

飞上火星!

头像
0操作21 #
头像
21 #
0
10-09-24 00:22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
2010.9.22 Thur.

净空法师讲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30分钟 (22, 23, 24/42)
头像
0操作22 #
头像
22 #
0
10-10-04 13:27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

前一个星期在忙搬家.

今天开始恢复打坐.
Advertisement
头像
0操作23 #
头像
23 #
0
10-10-04 13:32操作
只看TAAA分享
请问mm,有人指导你打坐么?你是怎么开始的?我想学习打坐。 [em25]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10/4 13:33:25编辑过]

头像
0操作24 #
头像
24 #
0
10-10-17 19:38操作
只看TAAA分享
  阿弥陀佛
 本月的奖励发了
 师兄再接再厉
头像
0操作25 #
头像
25 #
0
10-10-18 12:38操作
只看TAAA分享
以下是引用otokorashii_onna在9/12/2010 3:16:00 PM的发言:

一边听一边写了些笔记。搀杂了一些自己的想法。有些疑问用了紫色,如果大家有空可以答疑或指点或讨论吗?以后会重复听看,反复体会。

身语意三业 (身语尚可控制,做到意太难了。我本来的理解是,一丁点错念都不能生 - 但人皆自私,怎么可能!法师后来讲到,要能够作到念头一出,即知对错,而立改之。重点是能“改”,而不是不准“生”。是这样吗?

 


重点是能“改”,这是对的。其实在能改之前还有一个,就是能“觉”,可以觉察到自己的起心动念,是好的不好的。在没有学佛之前,凡夫连自己的过错都不知道,所以是一点觉照的功夫都没有。学佛后,遵从佛陀的教诲,慢慢知道了自己的一些过错,才能在犯这些过错的时后,觉察到自己的过错,这就是初初的觉。


 


有了觉照自己念头的功夫,才谈的上改,凡夫没办法一次改过来的,常常都是错了觉,觉了改,又错又觉又改,不要小看这个,这就是修行。久久努力用功,慢慢在行为上就不犯错了,然后慢慢连念头上都不犯错了,所谓“随心所欲而不逾矩”,这个时后,才谈的上初初的“不生”。


 


初初的“不生”只是做到伏住自己的烦恼,还没有断除。要做到真正的“不生”,断除了所有的烦恼,那只有佛才做到,声闻缘觉菩萨都还没有做到究竟。所以“觉”是第一步,然后“改”,然后“伏”,最后“断”。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10/18 12:38:52编辑过]

Advertisement
头像
0操作26 #
头像
26 #
0
10-10-18 13:01操作
只看TAAA分享
三谓忍辱。对治不耐心。(仅仅需要耐心就行了吗? 不嫉恨别人对自己的不公甚至伤害,这是忍辱的表现吗,光有耐心仿佛不够呀?或者我对忍辱的理解太停留于字面了?)后又提到,一切法皆得成于忍。(最近刚做了重大决定,放弃目前的状态,开始新的阶段,我给自己宽心,说这是人生的自主选择。这意味着我“忍”的不够吗,是一种消极的放弃?

 


“忍”这个字在佛教里有很深的意义,很不好懂的,你也提到“一切法得成于忍”,可想而知如果真正做到“忍”,那么一切法都可以成就了。我们现在成就了一切法吗?当然没有,我们不但还远没有做到忍,连忍的道理都还没有弄明白哩。但是也不要气馁,我们不能全懂,慢慢去懂一点是一点的。


 


在这里也是共同探讨一下忍,希望共同进步。“忍辱”从字面上看是忍受侮辱的意思,在六度里,忍辱是对治骄慢的。我们凡夫都有骄傲看不起人的毛病,忍辱就是让我们第一步先放下这些骄慢,对人谦逊,受到不公平的待遇,也要能忍受下来。那对治不耐心呢?指的是对事情要忍辱。我们凡夫都是急脾气,所以现在都是快餐文化,连学佛的人也都是这样,都希望今天念佛明天就成佛,这就是没有忍辱的功夫,没有忍耐的力量。所以对人对事物,都要能忍辱。


 


我想这只是忍辱最初初的意义了,不过凡夫能做到这些已经很不容易了。而且与其去追逐那些我们现在还不能完全理解的道理,不如脚踏实地把能做到的先做好,有一分功夫,得一分收获。


 


至于你说放弃目前的状态,是有了放下的功夫。对于佛法修学,放下很重要,一个人如果人世间的东西什么都放不下,是不会有时间精力来学佛的。你不用觉得消极,相反是一种积极,放下了虚幻不实的世间法,去追求真正解脱自在的出世间法,不是很积极的人生吗?

头像
0操作27 #
头像
27 #
0
10-10-18 13:18操作
只看TAAA分享
妄心即生灭心 (这个不太懂)。


这个问题太大了,只能简单说说。不过你也不用着急,很多人初学佛的时后被佛法里太多的道理吓倒了,其实没有规定学生一上学就要懂课本上所有的道理的,那就不用学了。既然是学佛,就有一个学习的过程,只要花时间功夫,一定越来越明白的。


 


有生就有灭,有生灭的东西都不是真实的,因为真实的东西要符合三个条件,永恒性,周遍性,和不变性。也就是说真实是永远如是,普遍如是,不变不异。如果有生有灭,就不是永恒的,就不是真实;不是真实,那就是虚妄的。我们的心,一天到晚想这想那,想东想西,而所有的这些念头都是有生有灭,所以这有生灭的心是妄心,是我们要舍弃的。真心是不生不灭,周边法界,不变不异的,是我们要去寻求的。


 


简单说说,希望有所帮助!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10/18 15:24:14编辑过]

头像
0操作28 #
头像
28 #
0
10-10-18 13:44操作
只看TAAA分享

三智:一切智,道种智,一切种智 (??????)


 


 


“三昧” (???????)


简单解释一下,这都是佛学名词,接触多了就懂了,也可以去翻翻佛学词典。


 


一切智 - 断除了见思烦恼,至少证得了小乘阿罗汉位,大乘别教初住位。对所有的世间出世间法,能知能解,但还不能用所知道的道理,去发起众生善根,叫一切智。


 


道种智 - 断除了见思,尘沙烦恼,至少证得大乘别教初地位。对所有世间出世间法,不但能知能解,而且对所有三界内的众生和三界外的声闻缘觉菩萨,都能知道他们的烦恼,知道他们需要的法门,并且能教给他们这些法门,从而发起众生善根,叫道种智。


 


一切种智 - 断除了见思,尘沙,无明烦恼,圆满证得佛果,圆满一切智与道种智,成就所有众生善根,叫一切种智。


 


三昧 - 梵文Samādhi,也译作“三摩地”、“三摩提”。 可翻作“正定”,真实意义很广泛深奥,在五种不翻里可算第五种“生善故”不翻。


 


希望有所帮助。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10/18 15:26:49编辑过]

头像
0操作29 #
头像
29 #
0
10-10-20 18:10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
以下是引用wuyiwululu在10/18/2010 1:18:00 PM的发言:

这个问题太大了,只能简单说说。不过你也不用着急,很多人初学佛的时后被佛法里太多的道理吓倒了,其实没有规定学生一上学就要懂课本上所有的道理的,那就不用学了。既然是学佛,就有一个学习的过程,只要花时间功夫,一定越来越明白的。

 

有生就有灭,有生灭的东西都不是真实的,因为真实的东西要符合三个条件,永恒性,周遍性,和不变性。也就是说真实是永远如是,普遍如是,不变不异。如果有生有灭,就不是永恒的,就不是真实;不是真实,那就是虚妄的。我们的心,一天到晚想这想那,想东想西,而所有的这些念头都是有生有灭,所以这有生灭的心是妄心,是我们要舍弃的。真心是不生不灭,周边法界,不变不异的,是我们要去寻求的。

 

简单说说,希望有所帮助!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10/18 15:24:14编辑过]


有非常大的帮助。看你的回帖看了好几遍。
谢谢你!
头像
0操作30 #
头像
30 #
0
10-10-20 18:14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
以下是引用D小调在10/4/2010 1:32:00 PM的发言:
请问mm,有人指导你打坐么?你是怎么开始的?我想学习打坐。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10/4 13:33:25编辑过]


其实也没人指导我。我就是自己打的。觉得这样打完感觉很好。
双盘腿,放音乐或者诵经的MP3,心里就专心的想呼吸 - 我做不到心里啥也不想,呵呵。
不知道这样可以不可以。
Advertisement
头像
0操作31 #
头像
31 #
0
10-10-20 18:15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

10. 20. 2010.

听净空法师讲心经半小时 (25-27/42)
发帖回复
查看:4709|回复:30
Advertisement
打开收藏板块打开个人中心
边缘侧滑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