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帖回复
查看:1490|回复:26
When you buy via links in posts, huaren.us may earn a commission
Advertisement

印光大师文钞选读

头像
0操作21 #
头像
21 #
0
12-02-28 21:24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
  救世要法——因果报应、家庭教育

  接手书及旬刊, 不胜感愧。光以粥饭庸人, 现又发生目疾, 兼以普陀山志, 本寺退居特命鉴订, 相托年半, 尚未动手。又有校对文钞(此在排中)不可录(此尚未排)等事, 丛于一身, 无暇为座下效力。倘世不至大乱, 明年春间各书出, (观音颂亦在内)当寄若干, 以期结缘。现今救世要法, 必须注重因果报应, 家庭教育。(亦须注重因果报应)俾一切人各各敦笃伦常, 恪尽己分, 诸恶莫作, 众善奉行, 戒杀护生, 吃素念佛, 以深信愿, 求生西方, 如是宏扬, 方有实益。若不在此处著手, 则唯上根人得益。又或修持佛法, 或有不知因果, 不尽伦常等弊。勿道中下之人堕此不知, 上上根人亦多有之。是以教人须在平实处脚踏实地, 切实行, 为最上一著。勿曰此浅近法, 何须提倡。夫千里之行, 始于初步。九仞之山, 亦一篑所积。江海之洪阔深广, 由聚众流而成。若轻平实一法, 恐难得其实效。(文钞三编卷一·复宝静法师书)

  现今人情世道, 无可救药。除如来三世因果之道, 纵有四无碍辩, 对彼说法, 亦属徒然。唯知有因果报应轮回生死之事, 则其心惕惕然, 唯恐其有恶因而罹恶果耳。遂于举心动念所作所为, 不敢肆无忌惮, 任意所为。虽在暗室, 如临帝天。使如来不开因果之法, 则后世之人欲生于天地之间, 而能克善厥终者, 盖亦鲜矣。而狂者畏其拘束, 愚者恐妨己事。从兹不谓之为著相, 便谓之为渺茫。阁下遍搜群籍, 辑以成书。虽于本分似未诣极, 然于人心未死, 天理欲复者, 大有所益也。(民八 六月十九)(三编·复丁福保居士书十八)


  光常谓家庭教育, 为治安之本。因果报应, 为制心之法。家庭母教为要。果有贤母, 又于儿女幼时常为讲谈因果。其儿女长大, 决定不至作伤天损德等事。惜在家出家之倡导者皆不致意于此, 可叹也。(三编·复李圆净居士书三)


  现在世道人心, 坏至极点。欲令国家渐复元气, 非以家庭培植不可。坏乱世道之人, 皆赋有异质。而家庭失教, 遂将此辈异人之姿质, 作狂妄纵任邪辟之用。使此种人有善教, 则穷则独善, 达则兼善矣。以故光极力提倡教子教女, 以期天下太平, 人民安乐也。其要在令其知生死轮回, 因果报应。常途教法, 其益肤浅极矣。诸恶莫作, 众善奉行, 信愿念佛, 求生西方。此千佛万佛普度众生, 令其近出生死, 远成佛道之一大法门。详看文钞, 自可备知。(三编·复李吉人居士书)


  因果报应者, 儒释圣人平治天下, 度脱众生之大权也。家庭教育者, 匹夫匹妇敦本尽分, 培植贤才之天职也。信愿念佛者, 具缚凡夫了生脱死, 超凡入圣之妙法也。此书文虽拙朴, 义甚切要。似特为修净土者说, 实寓提倡因果报应, 家庭教育之道。祈得是书者, 常与父母兄弟妻子乡党亲戚朋友, 讲说而开导之。俾彼诸人同皆敦伦尽分, 克己复礼, 诸恶莫作, 众善奉行, 信愿念佛, 求生西方。必至生入圣贤之域, 没归极乐之邦, 何幸如之。愿读诵者恭敬信受, 勿致亵渎。展转流通, 毋或弃置。将见贤才蔚起, 劫运顿消。天下太平, 人民安乐矣。此不慧所馨香祷祝者。(三编·印光法师嘉言录题辞一)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2/28 21:24:16编辑过]

头像
0操作22 #
头像
22 #
0
12-02-28 21:25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
   不可以修行境界来接引初学佛人,切记

 
 接手书,及自知录,知居士与诸公慕道之心,至真且切。惜乎未知修行之懿范,遂将凭空妄造之胡说巴道,当作至宝,(指自知录)而欲流通,以企人人皆 得此境。而不知其为引人入魔,至极可恶之魔话也。去年初夏,上海罗济同居士得此录,石印一千本送人。丁桂樵居士欲为广布,令济同寄光一包。而桂樵自己作书 与光,祈光视其不至误人,则为详批。又祈作序,以期广传。光阅之,不胜惊异。即将原寄之书,完全寄与桂樵,极陈此书之祸。以初心人率皆不在一心至诚忆念上 用功,而常欲见好境界。倘一见此书,不去按胡女士之真实用功上学,专欲同胡女士见好境界。以急切之狂妄心,常作此念。必至引起宿世怨家,为彼现彼所慕之 境。及乎一见此境,生大欢喜,怨家随即附体, 其人即丧心病狂,佛亦不奈何彼矣。胡女士之所说,光亦不可直谓妄造,然亦不敢谓为实而无伪。何以故,彼果得到此种境界,岂有不知此说误人之理。祈与罗济同 说,从今切勿再行送人。所余之书,当付丙丁,以灭祸胎。未及一月,杭州王谋凤又得之,不胜欢喜。亦石印千本,有令寄光证鉴者,因修函并书寄来。光即将与丁 桂樵所说之大意复之,王谋凤方始停印。而以光之信,登于佛学周刊中,诸位何未之见。去秋至沪,问及济同,已散完否,云尚有二三百本,不敢散,拟烧之。光赞 其烧之功德无量无边。今夏至沪,济同由京回,打听胡女士之实底。方知其人颇聪明,而烦恼甚重。住于极乐庵,稍不如意,即行骂人。后得吐血病,不久即死。死 时不知是因吐血与否,亦未知其境界如何。而其人之文字,亦无此通畅。此系四川一居士所造,其人光知,不欲说名耳。六月有湖南一居士,曾在极乐庵住过,所说 与罗济同无异。可见彼等唯欲欺世盗名,而不计及引人入魔之祸。呜呼痛哉。诸位欲得实益,当按佛菩萨祖师所说而修,决得真实利益。古德教人,只为人说用功法。谁将自己所见境界,搬出来示人。远公大师为莲宗初祖,至临终时 见佛,方与门人言,我已三睹圣相,今得再见,吾其往生矣。若论远公身份,高于胡女士,何止天渊之隔。岂惟三睹圣相,别无一点好境界乎。然若到心空境寂时, 又何境界之有。所云心佛相应,心佛双亡。四相不存,三心叵得。无念而常念,即念而了无能念之心,与所念之佛。此处有何境界。倘念至此,不妨西方净境,彻底 全彰。然由念寂情亡,故于此更能得益。决不至生大欢喜,误认消息,以致着魔发狂。倘未到一心时,心中念念想境界。此境界现,决定受祸。楞严云,不作圣心,名善境界;若作圣解,即受群邪。此尚非燥妄心所感之魔境,而一生欢喜,谓为证圣,便成魔子。况最初即以魔心所感之魔境为圣乎。祈熟读净土十要,净土圣贤录,则取法有地,著魔无由矣。(三编·复李少垣居士书二)

  接手书,不胜慨叹。时当末法,人多作伪,每每求名闻利养,及欲后世以法身大士奉己者,皆凭空伪造种种事实,以炫惑无知,坏乱佛法,疑误众生。何 苦以虚名而获实祸,至于永劫沉沦也。自知录一书,实属刘侣青所造,印书中常护其人也。其书前年罗济同得之,石印一千本,丁桂樵令寄光一包。桂樵致书于光, 祈为详批作序,当大为流通。光即日接到看过,即日完全寄回,谓此书系引初机人入魔之书。胡女士之工夫,光亦不敢谓未到此境界,以光无他心通故。 亦不敢谓彼实到此境界,以彼既工夫到此,断不至不知此书之有误人无穷之流弊也。从来净土知识开示人,但只在法门行相上讲谈,绝不将自己之境界搬出来与人作 则。彼既不知此之利害,则其工夫,殆多虚设。所说大意如此而已。令勿分送。已送出则已,未送出当烧之,以免祸胎。罗济同得光书,以余者悉付丙丁。过数月, 杭州王谋凤居士见之,亦欲石印流通,以其书寄令决断。光即以与丁桂樵言大意,与彼言之。去春,余姚一居士亦欲石印,光又止之,其信登于迦音报。至六月,常 护魔子见迦音报,遂与光书,并辩驳光说。益推尊胡女士,谓为天马行空,神龙不测。所述胡女士之言,直是天上天下,了无二尊。并将胡女士传分与光,逐节说 批。又与迦音报书及传,令光为转。传中说胡女士临死屡显神通。临终之时,一女士在家,见胡女士来,忽现身无量,后方知乃临终之时。光阅之好笑,谓彼既有此 大神通,亦当与光一显。若显当推尊其人,仍不赞成流通自知录,以致误人也。前年湖南一居士,皈依宝一师,来山言及胡女士。彼谓胡女士习气颇重,动辄生气, 或至骂人,故致吐血后遂命终。去年,一居士名杨鸿范,任衢山场佐,与其妻来山,二人同皈依宝一。光以常护所寄之信并传示之,夫妇皆谓不真实。其妇曾见其 死,佛尚不会念,况会现神通乎。此书但令人勿看,勿流通即已。若或批评传布,彼常护辈,或致冲突,反为不美。此信亦千万勿登报纸,庶不致令彼欲即成佛者, 更迟多劫,方出地狱也。(印光法师文钞三编补·答徐蔚如居士问自知录书)

Advertisement
头像
0操作23 #
头像
23 #
0
12-02-28 21:26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
  诚与恭敬,为超凡入圣之极妙秘诀

  念佛人以真切之信愿, 持万德之洪名。喻如杲日当空, 行大王路。不但魑魅魍魉, 铲踪灭迹。即歧途是非之念, 亦无从生。推而极之, 不过曰, 念至功纯力极, 则全心是佛, 全佛是心, 心佛不二, 心佛一如而已。此理此行, 唯恐人之不知, 不能合佛普度众生之愿。岂秘而不传, 独传于汝乎。若有暗地里口传心受之妙诀, 即是邪魔外道, 即非佛法。然印光实有人所不得而己所独得之诀, 不妨由汝之请, 以普为天下之诸佛子告。其诀唯何, 曰诚, 曰恭敬。此语举世咸知, 此道举世咸昧。印光由罪业深重, 企消除罪业, 以报佛恩。每寻求古德之修持懿范。由是而知诚与恭敬, 实为超凡入圣了生脱死之极妙秘诀。故常与有缘者谆谆言之。持经利益随心论, 虽发其端, 未明其概。拟续一二万言, 历引古德诚敬之迹, 与其感应之道, 并参己芜语, 发挥评论。俾阅者法戒分明, 知所取捨。自不至以巨因而获微果, 与夫以善因而招恶果耳。斯言已与徐君说之。须知诚与恭敬, 非唯学佛宜然。世出世间, 一切诸法, 欲得精一, 莫不以此而为基本。观孟子弈秋诲弈一事, 可以知矣。(增广文钞·复永嘉某居士书五)


  今为取法名为智脱。谓以智慧脱离烦恼, 修持净业。迨至报尽, 直登莲邦。如囚出狱, 归本家乡也。汝娣张氏法名智熏。谓以佛功德香, 用以自熏, 复以熏人。俾彼一切, 内而眷属, 外而亲朋, 并见闻者, 同受其熏。熏之久久, 则浊恶凡夫, 皆具如来戒定慧功德香气矣。 黄本严, 法名宗敬。严者严肃, 即敬之存于心而表于外者。今又表之以敬, 则于一切处, 不致或有放僻邪侈之心。以此心念佛, 则易得与佛相应, 而必可往生, 如其所羡矣。(三编·复李济华居士书)


头像
0操作24 #
头像
24 #
0
12-02-28 21:27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
  孝弟忠信,礼义廉耻,乃做人之规矩准绳

  现今世道人心, 坏至其极。凡圣贤所传述之道, 德, 仁, 义, 孝, 慈, 廉, 节, 均废弃之。凡古昔所不忍见闻, 不肯挂齿者, 均极力提倡, 期其一致进行。而男女自由恋爱, 倮体相抱跳舞之场, 与学校, 不知其数。大学堂, 画倮体画, 以期美术进步。美术固能进步, 绝不虑人道退步, 畜道进步乎。汝等均少年, 须知好歹, 切不可于此种灭伦灭理之邪说中, 中其毒气。则后来尚可自立于天地之间, 而无所愧怍。否则, 纵艺高学博, 于己于人, 有何所益。汝须知因果报应, 了无或爽。虽一时或未能即见, 而过数十年, 决无不见者。况死后, 及来生后世, 凡夫不得而知者乎。今日世道之坏, 由于儒者多不信因果报应, 及与轮回生死。彼理学家, 窃取佛经要义, 以宏儒宗。反以佛普度众生之道, 谓为蛊惑愚俗, 而辟驳之。致凡儒者不肯以因果报应, 生死轮回相劝导, 大家都认作若有若无, 故世道日益浇漓。具顶天履地之气概, 不随流俗所转者, 无有几人。而欧风一至, 胥然风从, 变本加厉, 故成今日之世道。人情如水, 礼法如堤, 去礼法之堤, 能不人欲横流乎。人欲既横流, 礼法务力去, 故感大水遍发, 江堤河圩, 到处破坏, 几多人民, 被淹而死。有未死者, 无衣, 食, 住, 号寒, 啼饥, 不忍见闻。纵有好善之士, 多方捐募, 卒以人多款少, 难以遍及。而江堤河圩, 须款更多。若不修, 则由小至大, 水尽横流。若修, 则实无此财力。而况盗匪猖獗, 南北交仇, 外侮横暴。此际之人民, 真可谓可怜可悯, 而无所控告者。汝二人年纪尚轻, 必须恪守旧道德。孝, 弟, 忠, 信, 礼, 义, 廉, 耻, 八个字, 乃做人之规矩准绳。人若不在此八者上致力, 即谓之亡八字。八字既亡, 便是衣冠禽兽矣。人之少年, 最难制者为情欲。今之世道, 专以导欲诲淫为目的。汝等虽有祖上阴德, 不至大有逾越, 然须战兢自守, 庶可无愧先人。倘不著力立品, 受淫欲之戕贼, 后来决定无所成就, 或致短命而死。今为汝寄历史统纪二部, 此二十四史中, 因果报应显著之事迹也。嘉言录二本, 此学佛之要道, 修身之常规, 宜详阅之。所言念南无阿弥陀佛, 乃消除业障, 转凡成圣之妙法。果能常念, 则心地自然开通, 知见自归正理, 而读书作事, 均有巨益。况今乃患难世道, 念之则便可逢凶化吉, 遇难成祥, 利益不能尽说, 汝且依嘉言录而行。寿康宝鉴, 青年保身等, 看之, 则不至随情欲而冶游, 或手婬也。今之少年, 多半犯手婬病, 此真杀身之一大利刃也, 宜痛戒之。汝兄德晋, 冀汝等由佛法而敦儒行, 早已祈光致书, 勉勖汝等。光以汝等或染时派, 则与佛相反, 徒费我心, 与汝无益, 故不即与书。今汝既知汝兄之厚意, 来书求诲, 故只好在要紧处说之。其余自己肯力行, 久则不难渐知耳。须知人与天, 地, 并称三才。天地之高厚, 谁可得知。人以六尺之躯, 何可与此高厚莫测之天, 地并称乎哉。良以人, 可以继往圣, 开来学, 参天, 地之化育故也。人而不能敦伦尽分, 闲邪存诚, 诸恶莫作, 众善奉行, 已失人之名义。况专以机械变诈, 弱肉强食为心乎哉。是殆豺, 狼, 虎, 豹, 毒蛇, 恶蝎之所不如者, 尚可谓之为人乎。常念我语勿忘, 自可渐入圣贤之域, 以享仁寿之福矣。正信录一书, 专为拘儒所设, 今亦寄来, 祈详阅之。肯深信力行, 则便可无愧于天地鬼神, 而为世间之完人。功名富贵, 固不在意。然天相吉人, 亦决不至坎坷困难也。汝善思之, 则不虚此生此遇矣。(续编·复宁德恒德复居士书 民国二十年 皆德晋之弟)
头像
0操作25 #
头像
25 #
0
12-02-28 21:27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
  孝心即是菩提心

  令严临终, 神识清爽, 念佛而逝, 可生西方。然无论已生未生, 为人子者, 固当常为礼拜持诵。以期未往生, 则即得往生, 已往生, 则高增品位。又此之礼诵, 非特有益于亡人, 实有大益于存者。以以孝亲之心而礼诵, 较彼专为自己礼诵者, 功德更大, 以孝心即是菩提心故也。汝父宿世甚有栽培, 故今生乐善好义, 深信佛法, 修持净业。其一生多危症者, 乃宿世之业, 由乐善信佛, 而转后报重报, 于现生作轻报而了之也。汝既欲承汝父之志, 又欲汝父母同皆高登莲品, 此心可嘉。今为汝取法名为慧昌, 谓以智慧承继先志, 必能克昌净土法门, 并以克昌后裔也。凡皈依佛法之人, 于伦常道理, 必须格外认真, 尽谊尽分, 可谓真佛弟子。倘于伦常有缺欠, 便难以感化同人。汝现无父母, 而兄弟, 姊妹, 妻室, 儿女分上, 尤须注重。(续编·复杨慧昌居士书三)


  慧敏宿有慧根, 故能一念即得相应。须知学佛之人, 当尽己分。必须孝顺父母公婆, 劝其吃素念佛, 求生西方。至于兄弟姊妹夫妻妯娌儿女仆使, 均宜以此相劝。能如是者, 方为真佛弟子。法名乃是空名。如上所说, 乃为实德。务须实行真为生死, 发菩提心, 以深信愿, 念佛求生。及与敦伦尽分, 闲邪存诚, 诸恶莫作, 众善奉行。自行如是, 化他亦然。此即俗修真之一大规范也。祈与彼说之。(三编·复李慧基居士书)


  汝继祖母柴老太夫人事, 已忘记。汝果真发孝心。即柴老太夫人堕于恶道, 汝能以至诚心为彼念佛, 亦可仗佛慈力, 往生西方。况未必堕恶道乎。是在汝之诚否。不宜以柴老太夫人之去时景相为断也。起法名, 亦是场面上事。世俗为亡人说幽冥戒, 则起法名。然必以竭诚尽敬, 为彼念佛, 为最上之策。切勿只取世俗场面上事, 以了结其孝思。则于汝有大利益。非为柴老太夫人念, 汝便不得其益。当知汝以孝心报恩心, 为柴老太夫人念, 比专为己念功德更大。是以要人普为四恩三有法界众生回向。况受大恩之老太夫人乎。汝能随类以推, 则亦可随机导引矣。(三编·复温光熹居士书一)


Advertisement
头像
0操作26 #
头像
26 #
0
12-02-28 21:34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
   不作圣心,名善境界;若作圣解,即受群邪

  念佛所见之境, 恶境不可怖畏, 但摄心正念, 其境即消。善境不可欢喜, 但摄心正念, 必有所得。谓业消智朗, 然有浅有深, 不可即生满足想。摄心正念, 善境或愈显, 或即泯, 切勿以为念。但使念不离佛, 佛不离念即已。见善境, 心地清凉, 了无躁妄取著之心, 亦不必定是入定。此是了知唯心所现, 不是对境无心。不假方便, 自得心开, 谓此如子忆母之念, 即是最上方便, 不假借其余之方便。汝误将不取著, 认为扫荡, 故有此与建立相反。如子忆母, 何可谓之扫荡。圣境若现, 知属唯心, 取著则非唯心矣。以初心一见圣境, 多多不知唯心, 故生取著。一生取著, 则不是得少为足, 便是著魔发狂。故经云, 不作圣心, 谓己已证, 名善境界。若作圣解, 即受群邪, 著魔发狂。汝是一不洞事之痴汉, 何可将平日用功, 与临终地狱相现之著力哀恳相比喻。如孝子平日思亲, 虽极恳切, 断不可如亲已死之哀痛, 不顾身命也。汝且按事相, 志诚恳切修。若说理而心实不通, 则无益而有损矣。境现而勘, 汝谓是分别。汝既能见境, 勘又何碍。勘者非特起别种法, 乃摄心于佛, 不令起二念耳。由汝不识勘之事, 意谓另有勘之一法, 反成分别。念佛人并不是一笼统, 无分晓。乃于一切境, 如镜照相。相来即现, 相去即无。汝所说者, 通是未著魔而欲著魔之话, 非防著魔之话。以汝躁妄心, 急欲得此境, 故反成障碍也。当此大劫, 好不志心念佛。而妄想纷飞, 论说空话乎。密宗之危险, 殊非笔墨所能宣。祈死守净土修持, 让他人通通成佛去。祈慧察。(三编·复温光熹居士书三)


  决不至生大欢喜, 误认消息, 以致著魔发狂。倘未到一心时, 心中念念想境界。此境界现, 决定受祸。楞严云, 不作圣心, 名善境界, 若作圣解, 即受群邪。此尚非燥妄心所感之魔境, 而一生欢喜, 谓为证圣, 便成魔子。况最初即以魔心所感之魔境为圣乎。祈熟读净土十要, 净土圣贤录, 则取法有地, 著魔无由矣。(三编·复李少垣居士书二)


  又凡修行人, 要心有主宰。见好境界, 不生欢喜, 见不好境界, 不生畏惧。能如是, 则所见境界, 皆作助道之缘, 否则, 皆作障道之缘。(文钞续编·复杨佛典居士书)


头像
0操作27 #
头像
27 #
0
12-02-28 22:11操作
只看TAAA分享
 受教了!顶礼印光法师!
发帖回复
查看:1490|回复:26
Advertisement
打开收藏板块打开个人中心
边缘侧滑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