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帖回复
查看:9776|回复:185
When you buy via links in posts, huaren.us may earn a commission
Advertisement

宣化上人开示集

头像
0操作181 #
头像
181 #
0
10-06-03 19:11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
政局篇

旅居夏威夷的中国人问:
身为海外华侨,看到中国人的命运实在悲痛,却常有爱莫能助之叹,究竟如何能帮助中国同胞呢?

上人:尽量做善事,尽自己的心就够了。心里不要存着只是帮助中国人或某某人的狭隘思想。凡是困苦艰难者,都要倾力相助。更重要的是,不要发脾气。你能改好 自己,做一个好人,就是帮助了中国。因为你是中国人的一份子,你行得正,就能为中国增加一份正气。

问:听上人说过,中国人的命运坏到极点后就该好转了,究竟还要多少的时间呢?
上人:一切唯在人心,看看中国人怎么做。

住在美国的华侨,对中国和台湾都一样关心,有人未雨绸缪问师父。
上人:两边若人人都能慈祥和蔼,事情就解决了,不用斗争,很简单。我头一次到台湾,台湾正在敏感的时候,台湾的人就问我,将来台湾好不好?有没有什么危 险?当时有位居士怕我答错了,去坐监狱,就说:“你怎么可以问这个问题?”问问题的人很不高兴。我说:“很简单,这没有什么,这是一个很容易的问题。若台 湾的人心地好,台湾就没有问题;台湾的人心地狡诈,尽作一些犯分越理的事情,台湾就危险了。就看台湾本身的人怎么做。”
头像
0操作182 #
头像
182 #
0
10-06-03 19:12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
学佛篇

问:每当诵经及念佛号时,身体都会觉得很热,甚至 会有全身肿胀之感,这种现象是否为自性虫子活起来之故?
上人:自性虫子是什么样子?黑的?白的?黄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你执着它干什么?你因为紧张才会有这样的情形;你不紧张,不矫揉造作,就不会有这 个烦恼。

问:散乱心念佛,应如何调伏?
上人:念多了就不乱了嘛!“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一心不乱。”你不常常念,当然乱。

问:发愿和打妄想有什么不同?
上人:好的妄想,不妨也打一打,但不好的妄想就要把它灭了!利人的愿就是妄想也不要紧,但若是利己的愿就不好。

问:佛教为什么提倡吃斋?
上人:吃荤者欲念重;吃素者欲念清。有些宗教说,所有生灵都是为人类而预备,故人吃肉是天公地道。但佛教是主张“同体大悲”的精神,视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皆 堪作佛,故主张戒杀护生。

问:佛教为何不提倡享受?
上人:“受苦是了苦;享福是消福。”银行的存款你不花掉,钱永远是你的。若吃喝玩乐,就会很快把存款用光。

问:有人说楞严咒只宜斋期诵念,有人说只能上午七点以前才可以诵。究竟那个正确?
上人:楞严咒时刻都可以诵念,不要在时间上生出分别心。譬如马来西亚的早晨,在美国是晚上,怎么划分一个绝对的界限呢?学佛要破除执着,扫一切法,离一切 相,不要愈学愈迷,那是弄巧成拙。

问:听某位法师说,妇女怀孕诵楞严咒会流产,是否可信?
上人:胡说八道。

问:我想背诵及理解三经──《楞严经》、《华严经》、《法华经》,应从哪一经下手?
上人:“是法平等,无有高下。”哪一部都可以,你在想不知从哪一部下手就是一个妄想。

问:佛法不离世间法,请问如何才能让佛法圆满的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
上人:不争,不贪,不求,不自私,不自利,不打妄语。

问:是否诵完经后一定要回向?
上人:回向就是着相,不回向也是着相。凡有所执着,都是与佛法不相应的。

问:佛法原本清净,无明从何而来?
上人:无明是从情爱生出来的,无明即是愚痴的别名。

问:如何辨别谁是真正的明师?
上人:辨别谁是真正的明师,就看他有没有争心、贪心?看他是否是自私自利的人?看他是不是常说方便语,打妄语,却推说是权巧方便。如果是这样的人,还说他 是善知识,那也就是不明是非了。

问:佛菩萨是否能帮众生担业障?
上人:你有过能改,佛菩萨就有这个力量,赦你无罪。但如果你有过不改,你专门靠佛菩萨来承担你的罪业,那是不可能的。

问:经上说:“自皈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自皈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自皈依僧,当 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合难圣众。”做一个出家的法师,既然要统理大众,他所做的一切,要合乎佛道才行。可是人不是十全十美,人到底是人,如果他自 己本身的清规,都还没有完全守住的话,这种统理大众,不是就会误导众生了吗?

上人:世间上有好就有坏。有修行的就有不修行的,有真正去行持佛教的,但有依佛穿衣,赖佛吃饭,拿着佛教来当生意作,当企业来玩,这就是鱼目混珠。就要看 每个人有没有择法眼。有择法眼,就认识孰是孰非;如果没有择法眼,就认贼作子,以苦为乐,颠倒黑白。

问:家中的佛像没有开光可否敬拜?
上人:佛像开不开光,这不是问题,就看你心中有没有执着。佛像随时都是开光的,你要心里执着,佛像 开了光,有等于没有开光。

问:我们要如何恢复自家本性?
上人:这说起来是很容易的,不过也是很难。恢复本性的光明智慧,首先要欲念减少,就是要寡欲。欲念减少智慧就现前,欲念那么多,真正的智慧就不会现前,就 是“清心寡欲,少欲知足。”这是最初的一步。能清心寡欲,你本有的智慧光明就现出来了。

问:佛经上说:“自性佛,人人都可以成佛。”请上人开示,为什么既然自己本身就是佛,而我们 还要常常去拜佛?
上人:一般人所谓自己本身是佛,这不是这个本身,而是自性是佛。可是你想要成佛,一定要修行,一定要明白这个道理,明白怎么样能成佛,并不是说自己本身就 是佛了。譬如你要读书,想要得到博士学位,不是说你一想得到博士学位,而必须要经过小学、中学、大学,再去修博士学位才可以的,不是这么一说自己是佛就是 佛了。你要这样子,那就像封我自己就是皇帝了:不是这样子的。好像泥菩萨过海,自身难保,怎么可以教化人呢?一定要把自己修行的根基打好,才能入水不溺, 入火不焚,然后才可以教化人,而不被名利所转。

什么叫水?就是钱。什么叫火?就是名。名,利两个字就是水,火。见到名也迈不动步;见到利也睡不着觉。这样子谈到成佛,是不可能的。佛没有一个好名的佛, 也没有一个好利的佛。我说的话有一些人是不愿意听,不过我很愿意说这个话。

问:您曾经说过:“我们现在不能够明悟自性,是因为我们染污了娑婆世界的尘劳五欲,所以并不能够了悟自心,识自本性。”这怎么说呢?
上人:所谓染污,就是杂念在心里头。你想要发财,这是染污;你想要求名,这是染污;想要去追求异性,这是染污;想要吃好东西,这都是染污,都不是清净的。 自性本来是清净的,就因为加上这些东西,就是被染污的东西所勒住了,自性本有的智慧光明,就现不出来。人人都有佛性,人人都会成佛。一切众生没有不可成佛 的,所以不论你是在哪一类的众生里,都有机会成佛,就看你修不修。你修就可以成佛,不修就不会成佛。

问:我看佛经上说:“要往生西方,当发愿。”要怎么发愿呢?
上人:愿是怕意志不坚,所以发愿是帮助自己的志气。志在圣贤,则为圣贤;志在英雄豪杰,则为英雄豪杰;志在佛菩萨,就是佛菩萨。我们立志是立了,恐怕意志 不坚,于是要发愿。发愿就表示自己愿意这样做,不后悔,不退心。我要念不退,念兹在兹,本着我的愿力去做;行不退,我的行为也本着我的愿力去做。然后得到 果位,也就是位不退。得到初果、二果、三果、四果,所以发愿就是帮助自己的志气。在佛前发愿也可以,自己坚定志气也可以,不要做表面的工作,要真实去躬行 实践。

问:某位法师宣称能让人即刻开悟,一世解脱,他所传的印心法门是否正确?
上人:很多人被迷,都是因为有贪心;人没有贪心,他是迷不住的!

问:念“观世音菩萨”圣号,和念“阿弥陀佛”圣号,两者有何区别?效果是否不同?
上人:你这一分别,效果就根本没有了。

问:哪一本经典合适入门?
上人:哪一本都合适。

问:《阿弥陀经》说众生能持佛名号者,可以带业往生极乐世界。但佛教里又强调人要自立;自力更生,才能成佛。这两个道理不是互相抵触吗?
上人:当你念佛念到一心不乱时,我问你:是佛在念,或是人在念?我相信还是靠你个人下的苦功。念佛不是一边念一边打妄想,而是念到心与佛契,根境双泯,与 道合一,才能往生净土。不是说不用半点功夫便能成佛,成佛还是要靠自己。

在英国,南传佛教的比丘问上人:念佛法门,南传佛教比较少用,请问上人应修何种法门,来发起 信仰心?
上人:信仰好像五味似的。佛所说的各种法门也就好像味道似的,酸甜苦辣咸,你不能说酸的是第一,也不能说甜的是第一,也不能说苦的是第一,也不能说辣的是 第一,也不能说咸的是第一,这是人各所好。好吃酸的就说酸的对他好;好吃甜的,就觉得甜的对他好;好吃苦的就觉得苦对他好;好吃辣的,没有辣的就吃不下 饭。我们无论信仰哪一个法门,若用得当然的,自然就会相应;用得不当然的,就不相应。这是看各人的根性。好像各有各的因缘。

哪一个法门,你要是能专一,都有感应,也就是相应。你修哪一个法门,譬如念佛,又省工,又省钱,又不障碍其他的事情,行住坐卧都可以念佛,很多人都可以做 到的,所以这个法门对于一般人是相应的。你若不专一那么,也有不相应的时候,有话说:“口念弥陀心散乱,喉咙喊破也徒然”,因此无论修哪一个法门,都要生 出信心来,“信为道源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

我们为什么信心不坚固呢?就因为根扎的浅,对佛教不能深入。这时要怎么样?就要立功、立德、立言。立功是帮助他人,立德是默默中帮助旁人,不一定叫旁人知 道。立言,我们“慈悲口,方便舌,有钱没钱都做德。”我们能说真话,不打妄语,说得实实在在。这样经过千锤百炼,我们这个道理讲出来,任何人都推不倒这个 道理。因为真理是不变的,是随缘的;是随缘而不变,不变而随缘。这就是真理和虚伪的道理不同的地方。你要认识真理了,你天天去研究这个真理,自然就生出信 心来。


Advertisement
头像
0操作183 #
头像
183 #
0
10-06-03 19:12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
修行之路

修行要行所无事,不要有贪心,不要我想如何如何?我想开悟,我想得神通了。哪会这样快?把种子种到地下,要等它慢慢长出来,时间到了,它自然成熟。

修行,要把它看作各人的本分。不需要贪,久而久之,功德自然圆满,菩提果也会成就。本来应该成功的,贪多却嚼不烂,吃饭要一口一口吃,把一碗饭统统塞到嘴 里去,挤到口里一点地方也没有,你说怎样吃?嚼也嚼不动,更咽不下去。吃饭是最简单的比喻。这叫“贪多嚼不烂。”

修道的人,首先不要自私。这不单是为了保护自己,而是要饶益全世界,要把自己放下。不是想:我怎样怎样了不起!而是要顾全大局。

修道人,时时刻刻把生死问题挂在眉梢上,时时刻刻都要了生脱死。

娑婆世界的众生,一举一动,都是贪,都是瞋,都是痴。世界法,他用贪瞋痴去修行;出世法,他还是用贪瞋痴去修行。修行,他贪着开悟。坐了两天半的禅,想要 开悟;修了两天半法,想要有神通;念了两天半的佛,便想得到念佛三昧!你看这贪心多大,都是贪心鬼的表现。

修道若是不能改过,就等于没有修道。学佛法不能知过必改,等于没有学佛法。所谓“行年五十,而知四十九岁之非”。知道以前所行所作有不对的地方,凡是有这 种感觉的人,就是有智慧,将来前途有无量光明;若是不知以前之非,这个人就要糊涂一辈子。图个虚名,就被客尘所迷,这种人多么可怜!

出家修道人要发愿,发愿是精进修道,发愿是警惕自己改恶迁善,修道不发愿,等于开花不结果的树,无有是处。若已发愿,最好天天再发一遍。因为温故而知新, 记得自己曾经发过什么样的愿?应该要做什么事?才不会发空愿,不会自欺欺人,也不会把所发的愿忘记了。

我们人觉得自己在做好事,其实不一定是好事。为什么?因为种子不清净。你以贪心来做好事,这就叫种子不净。你以好胜心来做好事,这也是种子不净。要怎么办 呢?就是要“行所无事。”做什么事,都是我们的本份,不要向外驰求,不要有所求觅。

有了妄想,怎么办呢?就要打扫干净。用什么方法呢?就用禅定。禅定的功夫,能将妄想清理干净。修禅定时,要用精进、忍辱来帮助。然后再用布施,持戒来帮 助,完成使命。

一经忏悔,要发誓愿:“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以后种种譬如今日生。”以后绝不再 犯,这才能消了罪业。

在修道时,要想这个生死问题,把什么魔都当作护法,他是来帮助你修道。有人骂你打你,他是帮助你修道;有人说你的是非,找你麻烦,也是帮助你修道。总而言 之,逆来顺受,都把他当做帮助你修道的朋友,那么,烦恼就没有了;没有烦恼,便生出智慧。有了真正的智慧,那时候,一切魔都没有法子来动摇你的心。

修道人,好像眼睛那样的清净,不能容纳一粒沙子。如果眼中有沙子,一定不舒服,总想法子把它拿掉。否则,身心不安宁。修道也是这样的情形。这粒沙子是什 么?就是“贪心”。有了贪心,事事起变化,本来是清净,有了贪心的念头,便起了化学作用,将清净的水变成秽水,不能利人,反而害己。

我们修道的目的是为了脱生死,不是为求感应而修道。切记!不可有所企图而修道, 为求成就,为求感应,那是大错特错。

古来人读书是要明理,明白做人之道理,怎样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学习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现在的读书人都为名利。“明理”与“明利”两个音差不多,但做起 来是大相迳庭,相离十万八千里。为名利而读书的人,只想说读什么书才可以赚大钱,譬如想读医学,或科学,都可以赚大钱,而没有想说:“我读书是将来要为人 群谋幸福;学医是要济世救人,利人利己。”

忍,是最要紧,就是叫你忍你所不愿意忍的事情。譬如我不愿意挨骂,可是有人骂我,我都喜欢。我不愿意挨打,可是有人打我,我更喜欢。我不愿意被人杀,生命 是很宝贵的,可是有人要杀我,这是了脱我一生的业障,是我真正的善知识,所以各位啊!学佛法要倒过来学,修道也要倒过来修。怎么倒过来呢?就是你不愿意的 事,也要愿意。可是你所不愿意的事,也不是要你让给旁人。

最真实之修行法,修行有三秘诀:
(1)真:不能虚伪,什么事都要做真的。
(2)诚:毕恭毕敬,很诚恳,不懈怠,不马虎。
(3)恒:恒常不变,恒远不逾。
凡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要有真、诚、恒三心。做什么事都有这三心,将来一定会有成就。

多做功德事:凡是对众生有利益的事,尽力而为之,这是修福。读诵经典,研究经 典,所谓“深入经藏,智慧如海。”这是修慧。福慧是由栽培而来,若不栽培,始终没有福慧。

修道人最怕有烦恼,故说“烦恼无尽誓愿断”。断烦恼,对修行者是当务之急。什么境界来了,不生烦恼,这才是有定力。不生烦恼,就没有那么多私欲,私欲源于 烦恼,而生出无明,随着就有病痛。无烦恼并非没有人来惹你,故你没有烦恼,而是有人来扰乱你、碰你、打你,你都不生烦恼,这才真有定力。

戒律根本只有一个,就是不自私。人要是有自私心,就会犯戒;没有自私心,就不会犯戒。同理,人有自私心,就会犯法;没有自私心,就不会犯法。

戒律就是修行人的生命。如果犯戒,等于生命断了一样的悲哀。世尊在将入涅槃时,曾告诉阿难尊者说:“以戒为师。”由此可证,戒律之重要性。

一般人认为命运有一定的安排,所谓“命有八尺,难求一丈”。不错!但这是指平常人而言。若是修道人,就不在此数中。修道人,不要问〈易经〉,那是一般凡夫 俗子所用的。修道人的生死尚且能了,何况其他的数呢?更应该超越出去,所以不要理会。


头像
0操作184 #
头像
184 #
0
10-06-03 19:13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
 发愿学佛

什么叫佛法?佛法,就是世间法,不过是世间人所不愿意行的法。世间人忙忙碌碌,奔奔波波,出发点无非是自私,是为了保护自己的生命财产。而佛法,是大公无 私,是为了利益他人。学佛法,一举一动都要为他人着想,把自我看轻了,舍己为人,不令他人生烦恼,这就是佛法。

佛为什么要度众生?因为他看“是男子皆是我父,是女子皆是我母。”他的父母在六道轮回中受苦,所以无论如何他也要度众生,希望他的父母离苦得乐。

学佛的人应使佛教一天比一天发扬光大,而非一天比一天衰败。如何发扬光大?首先要培养优良的品格,打好地基,建造高楼大厦就不会倒塌。重重无尽的楼阁,无 一不是从坚稳的地基上造起。在修养方面,打好地基就先要敦品立德。

不论大乘、小乘、佛乘,首先都是教人去除习气毛病,去无明烦恼,去贪瞋痴。你若能把毛病都去除,与经义自然会相合;但若毛病不除,总也不能明白经义。

大家拿出真心来念佛。念一句佛,虚空里便有一度光明。若能恳切至诚地念佛,这光明便遍照三千世界,令三千大千世界的空气化为吉祥,把染污、暴戾,灾难的空 气改变过来。

我们天天念观世音菩萨,可是观世音菩萨是什么意思呢?“观”,是观察世界所有的声音。观也是看,但不是向外看,而是看众生的心。

我们念观世音菩萨,不要低着头念,要抬起头来,表示一种勇猛精进的精神,不要现 出颓丧不振的样子。

如果你要学佛,必须勇猛精进,像一头老虎,从高山跑下来,把自己的业障吞噬!
切记!切记!学佛的初步,一定要修忍辱!就算他人真的要把你杀了,也不应该生出瞋恨心。

学佛的人要:

真认自己错,莫论他人非;
他非即我非,同体名大悲。

学佛的人,应该问问自己:我布施是为了求名,还是为了要帮助他人?我持戒、忍辱、精进、禅定、修智慧﹣﹣是为了要给人家看,还是为了真心修行?修道不是戴 面具,不是装模作样,专给人家看,修道全靠自己用功夫。付出一分功夫,便有一分收获;拿出一分诚心,则有一分感应。一切一切,都要真实不虚,切勿自欺欺 人。

学佛要多吃亏。永嘉大师有云:

闻恶言,是功德,此则咸吾善知识,
不因讪谤起冤亲,何表无生慈忍力。

有人骂你,是帮助你向好,所以要“顺逆皆精进,毁誉不动心。”不要因讪谤便起冤 恨之心,应该冤亲平等,一视同仁;否则怎样表达无生法忍的慈悲力量呢?

为什么我们用功得不到相应?这是无量劫的习气太深的缘故。所以,心中想向菩提路上走,事实上却不愿意向前走,总想向后转。要知道习气重,业障深,更应该把 妄想放下,放下妄想,并不困难,只要把自己忘了,便没有妄想。

修念佛法门,就要时时刻刻都在念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没有停止的时候。醒时也念;睡觉时也念。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六字洪名拉也拉不断,扯也扯不 断,用剑斩也斩不断。它的力量,比钻石还坚固。你没有任何方法能破坏这句“南无阿弥陀佛。”这才叫做念佛三昧。

念佛是这样,念经也是这样, 持咒也是这样。

佛在世时,某次抓了一把土,问弟子曰:“你说我手里的土多,还是大地土多?”弟子说:“当然是大地土多。世尊手上的土是很少的。”佛乃说:“得人身者,如 掌中土;失人身者,如大地土。”把人身失掉者,如大地土那么多。

禅宗这一门,是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法门,也就是顿教。顿教是由渐教勤修而成的,所谓“理可顿悟,事须渐修。”我们现在行住坐卧,就是渐修。等到有一天, 真正明了,豁然开悟,就是顿。顿也没有离开渐;渐也帮助顿。一般修行人,他修什么法,便说什么法是最好的,是第一的;要不是第一,他就不会喜欢它,也不肯 去修。你要是真明白,一切法都是佛法,皆不可得,便没有什么可执着的。

顿悟是平时用功,用到相应,才能豁然开朗。如果平时不用功,就不会有顿悟。好像小孩出生之后,天天被熏习,到时候就会说话。他说第一句话的时候,好比开了 悟。到时候就会走路,当他迈第一步的时候,也好像开了悟。他怎样迈第一步呢?因为天天看大人走路,在这种环境熏习之下,自然而然地会走路。我们用功也是这 样,今天用功,明天用功,用来用去,功夫相应了,一念不生,没有妄想,就会开悟。

我们所犯的毛病,就是欢喜人家赞叹,爱戴高帽子。如有人赞叹一句,就感觉飘飘忽忽,迷迷糊糊。怎样成佛?自己也不知道,也搞不清楚。若能持戒修定,有了智 慧,便能“毁誉不动心”。谁毁谤你,心中也没有一个不高兴;有人赞叹你,心中也没有一个欢喜。其实赞叹或毁谤是世间一种风。

所谓“八风吹不动”,何谓八风?就是称、讥、苦、乐、利、衰、毁、誉。如果被八种风一吹,心就动摇了,那是你的地基没有打好。什么叫地基?就是德行。人的 德行不够,脾气就很大,无明很重;若有德行,脾气也没有了,无明也化了,化成智慧。所以我们修行就要培植德行。

谁能把六根、六尘、六识,这十八界降伏,令它们不造反,谁就是菩萨。谁能把自己的感情收拾干净,没有邋遢,谁就是菩萨。菩萨也不哭也不笑,随时随地都自 在,无拘无束,无挂无碍,无烦无恼,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学佛的人,要在这个地方用功夫。

我们要造一个极乐世界,怎样造呢?首先要没有七情。何谓七情?就是喜、怒、哀、惧、爱、恶、欲。把这七种感情调伏了,令它不造反。这时,心里太平无事,什 么痛苦的事也没有了。为什么有痛苦?就因为心里不太平;若是没有诸苦,但受众乐。这就是人间的极乐世界。

在念佛时,也就是给极乐世界打电报。念一句佛,就打去一个电报;念两句佛,就打去两个电报。天天给阿弥陀佛打电报,阿弥陀佛在极乐世界也有雷达,也有收电 机。收电机和雷达是什么?即是七宝池的莲花。你念一句佛,莲花就长大一点;你念念都是阿弥陀佛,莲花就大如车轮。等你在西方极乐世界,你的一灵佛性,一灵 真性,就投到莲花去化生。等莲花开了,你的佛性亦现出来,所以说“愿生西方净土中,九品莲华为父母。花开见佛悟无生,不退菩萨为伴侣。”

信佛,能令我们得常乐我净──究竟之乐,因此我们应信佛。但也并不是说只是 “信”便可以了,也要依法修行。若只信而不修行,有如说食数宝,与自己本身了无益处,所以古人说:“道是要行的,不行则要道何用?德是要修的,不修则德从 何来?”所以我们应该躬行实践,常把生死二字挂在眉梢,把道、德二字放在脚下。

为何说应该把道、德二字放在脚下呢?因为道德二字是为人的根本,如树木之有根一样。有了道德,我们才能立得住脚;反之,脚下无根,则无处可立,进退维谷, 不能有所作为了。要是我们能把这二字实践,那么人格便可以立得住,而一切亦自然可以成功了。


头像
0操作185 #
头像
185 #
0
10-06-03 19:14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
种下菩提

业是一种最公平的惩罚,堕落不堕落,乃由感情来分别。只知有情,不知有智这种人,将来一定堕落在三恶道中。这是毫无疑问的。你存什么心,就到什么道中去。

凡是看不破,放不下,就是业障。障碍你不能上升,乃至障碍你出不了三界。凡是对着境界而生出一种执着,就是情感。见到境界,便生执着,这皆是情感的作用。

什么是无明?简而言之,就是黑暗,什么都不明白。因为不明白真理,把心锁上了, 所以不能开悟。

因为众生有分别心,有善恶,有美丑,有是非,有黑白种种的问题,所以佛顺众生的心,而示现种种身,令众生见到佛的身。所谓“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 天。”佛是随类而化身。

什么是正法住世?你老老实实去修行,不好虚名假利,不贪供养,就是正法住世。

什么是菩提心?我有一个很简单的比喻;未发菩提心前,好像面粉未下发粉;一旦发菩提心之后,好像放下面种。久而久之,面便会长大。若问菩提心像个什么样 子?本来它是无形无相,只是个觉道。觉者,觉悟也。即是明白,明白道理;不单是明白,还要修这条道。

也可以用宝塔来比喻菩提心:这一座宝塔,无论它多高多大,必要从地上修起。地,就是我们的心地。要从地上建这座宝塔,使它一层比一层高。菩提心,也是从心 地上建起,愈发愈大,愈发愈高。本来只是一点点,很小的,但逐渐膨胀,发大。功德圆满了,最后可以成佛。

所谓“自在”,就是无人、无我、无众生、无寿者的境界。那么,“自在”在什么地方?在什么地方自在?在什么地方不自在?在圣人的地位就能自在;在凡夫的地 位,就不自在。

愚痴的人,不知因果的厉害,随便错因果,甚至不相信因果,拨无因果。有智慧的人,知道因果报应的厉害,就怕错因果。无论做什么事情,三思而后行。

古人云:“君子之过,如日月蚀,人皆见之。即时更之,人皆仰之。”君子有了过错,好像日蚀和月蚀一样,人人皆能看见;若能及时改之,人人皆尊敬而仰慕。 聪明人,有过必改;愚痴人,才有过不改。

三灾有大小之分:大三灾就是火灾、水灾、风灾;小三灾就是刀兵灾、饥馑灾、瘟疫灾:也就是灾劫。三大灾劫发生的原因:因为人有贪心,就发生火灾;人有瞋 心,就发生水灾,人有痴心,就发生风灾:所以三灾是由三毒而生起的。我们人人都具足贪瞋痴三毒之心,此心一天比一天扩大,到了一定限度,就形成大灾劫来 临!

世间法就好像一个大罗网,把所有人都捆住了。爱名的便被名网所捆;贪财的便被财网所缠;迷色的便被色网所缚。总而言之,被财,色,名,食,睡五欲之网,支 配得颠颠倒倒,缠缚得透不过气来。只可怜一般未明白的人,虽被网所捆还不知不觉;明白的人虽然知道,却没有法子脱离,只是徒增感叹而已。


Advertisement
头像
0操作186 #
头像
186 #
0
10-06-03 19:15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
众生皆佛

佛陀曾经说过:“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皆堪作佛。”人人皆有作佛的资格,不管信不信佛,将来都可成佛。由此可证,佛教不是独裁的宗教,而是民主的宗教。

我把所有的宗教,合并为一家,所以我把佛教叫做众生教。因为谁也跑不出虚空法界 外,谁都是众生,故佛教乃是众生所学之教。

我又把佛教改为人教,因为所有的人,都有做佛的资格。只要专一来修行,最后会成佛。

我又把佛教改名为心教,因为人人有心,修行是去妄心存真心。有妄心是凡夫;有真心是佛。

菩萨以众生的利益为出发点,不以自己的利益为前提,这就是菩萨的精神。

佛教从有史以来,没有发生过战争,因为佛教的戒律,第一条就是不杀生,不但不杀 人,就是其他的动物也不杀,而且还要放生,保护一切动物的安全,所以没有战争。

所有众生的苦,我都承担把它当作自己的;所有现世的乐,我把它回向给一切众生。

凡是恶疾,如疟疾,癌症等,皆由鬼在里面支配着,令人体内五脏错位,四大不调,都是业障鬼在作怪。因为人夙世有业障,时间到鬼就来讨债。也因为这个人的阳 气不足,阴盛阳衰,故鬼能得其便。你若能常常无烦恼,智慧现前,鬼便无隙可乘;一旦生了欲念、无明,鬼便容易钻进来。以此类推,八万四千个疾病,皆有前因 后果。甚至蚊子咬你一口,蜜蜂螫你一下,及其他所遭遇的一切,都是因果互为经纬。人若明白这道理,则一点错事也不敢做,一做错就要受报应。尤其是修六度万 行者,更要脚踏实地,丝毫不能行虚伪。所谓“因地不真,果招纡曲”。

这世界上无论好和不好,都是教人觉悟。好,就是教你觉悟好的地方;不好,就是教 你觉悟不好的地方。

我们应该像灯一样来照自己心内的屋子。有观照的力量,便产生了因佛性的功能。

你应睁开自己的眼睛,把思想整顿一下,看一看,世上犯法之人,实在都是自私心引 起来的。

世界最大的仇怨,莫过于杀生。所谓“杀人偿命,欠债还钱。”你杀人之父兄,人必杀你的父兄。这样的互相残杀,永无止境。就因为杀生太多的缘故,所以果报来 得很快。所谓“现世现报。”

现在的人,为什么生些奇怪的病症?一言以蔽之,就是从杀生而来的。你杀了众生, 众生就来向你讨命债。这种怪病,医生也束手无策。那该怎么办呢?这就要真心忏悔,改过自新,多做有利益众生的功德,才能消除宿现业。

世界的好坏,关键在家庭。家庭教育好,子女的前途就光明;家庭教育不好,子女的前途就黑暗。虽然不能一概而论,大致上是差不多。所以身为父母的一言一行, 一举一动,都要谨慎,不可随便。

有人问:“究竟有没有地狱呢?”我告诉你们,人活的时候,就在地狱中。你看,一般人烦烦恼恼,争争吵吵,没有休息,无有停止,这不是在地狱吗?这种人生有 何意思?还有水灾、风灾、战争、人祸,亦是人间活地狱!再看,恶疾缠身,苦不堪言;癌症发作,痛不欲生。这岂非地狱?可是人还是看不破,放不下,舍不得, 贪恋执着,又没有慈悲心,见利忘义,趁火打劫,最后还是在轮回中打转,无有止期。


发帖回复
查看:9776|回复:185
Advertisement
打开收藏板块打开个人中心
边缘侧滑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