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淺釋 |
|
上宣下化老和尚講述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略解》序
◎美國萬佛聖城宣化上人著述於三藩市佛教講堂
佛曆三○○二年七月十五日佛歡喜日
是經云: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六祖惠大師聞而悟道,若心有住,則為非住,故《大品》云:「若住一切法,不住般若波羅蜜;不住一切法,方住般若波羅蜜。」故《大般若經》會會之初,皆先明無住。
又 彼經云:「爾時世尊,復依一切無戲論法如來之相,為諸菩薩宣說般若波羅蜜多甚深理趣輪字法門。謂一切法空,無自性故。一切法無相,離眾相故。一切法無願, 無所願求故。一切法遠離,無所著故。一切法寂靜,永寂滅故。一切法無常,性常無故。一切法無樂,非可樂故。一切法無我,不自在故。一切法無淨,離淨相故。 一切法不可得,推尋其相不可得故。」直接顯性空理趣。
彼經又云:「爾時世尊復依一切住持藏法 如來之相,為諸菩薩宣說般若波羅蜜多,一切有情住持遍滿甚深理趣勝藏法門,謂一切有情皆如來藏普賢菩薩自體遍故。一切有情皆金剛藏,以金剛藏所灌灑故。一 切有情皆正法藏,一切皆依正語轉故。一切眾生皆妙業藏,一切事業加行依故。」前明有法非法,後明無法不法,非有非無是中道理趣。
昔 有五百比丘聞說般若空法,狐疑不信起座離去。網明菩薩令思益梵天為做方便,梵天言:「善男子!縱使令去至恆河沙劫不能得出如此法門。譬如癡人畏於虛空,捨 空而走,在所至處,不離虛空。此諸比丘亦復如是,雖復遠去,不出空相,不出無相,不出無作相。又如一人求索虛空,東西馳走,言我欲得空,我欲得空。是人但 說虛空名字而不得空,於空中行而不見空。此諸比丘亦復如是,欲求涅槃,行涅槃中而不得涅槃。所以者何?虛空但有名字,不可得取;涅槃亦復如是,但有名字而 不可得。」
吾人研究佛教,當知佛教乃法界教也,故無國籍之分。佛教者乃人人教也,故無家庭之私。佛教者乃眾生教也,故無種族之見。佛云:「一切眾生皆有佛性,皆堪作佛。」信與不信暫時之問題爾,既不能超出法界,則均在佛法含育之中,焉用辯。
時逢英譯金剛經略解,夫之之初,引之數言,是為序。
金山沙門
佛曆三○○二年七月十五日佛歡喜日
-rewarded by lanhua
[此贴子已经被lanhua于2010/6/6 13:39:56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