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章主要是两点我觉得对我有帮助。第一 是,双语里通常balanced bilingual很少。第二是,一个孩子对一种语言的掌握程度取决于how much he/she is exposed to that language。所以对天宝来说,他的英语差,不如同龄的纯英语环境的孩子,是很自然的。我们不能要求太高。我认识的美国家庭送孩子去双语学校的英语词汇量也不如纯英语环境的孩子,有失有得,都是可以理解的。
第二章讲的是strategy。一种就是one language, one environment,家里讲中文,外面讲英文。这一段我贴一下。
The first few years at home, before preschool or kindergarten, is the best time to give your child a solid foundation in your native language. Some parents might worry about their child’s level of English when it comes time to head off to school, but the reality is that children are eager and motivated to learn their classmates’ language and will quickly reach the same level. The first weeks or months at school can include extra assistance from a compassionate teacher to help with the transition, but it is clear that if you choose to live in the US permanently, English will very quickly become your children’s dominant language. But they can never get back those first few years at school of consistent exposure to your native language。
这也是双语学校的老师说的,她说一旦开始正规的英语学习,kindergarten之后,小朋友的英语马上就上去了。我们现在学校的老师也是类似的意思,她说我不用担心,除非到了4,5岁还是英语这个样子再担心。
mixed language, or code switching, is common to bilingual kids at certain points of time. 混着说是正常的,因为他们的词汇量还不到那个程度,不需要担心。
2,3岁的小朋友清楚的知道谁是双语谁不是。以前姥姥跟着天宝学唱the wheels on the bus,无论怎么唱天宝都说不对,他知道姥姥不会英语。
reading,这个也是我困扰的问题。这本书上说,use the language that is stronger, whichever it is. 在我们的情况就是读中文书。在一种语言的阅读中学会的技巧会自然的转换到另一种语言去。
书上说,统计研究表明,高收入家庭的孩子每年接触的词汇量比低收入家庭的孩子要高几倍。所以同理,父母应该用自己掌握最好的语言跟孩子对话,尤其是在孩子前几年。这涉及的不只是语言的问题。父母用最正宗的语言教育孩子,孩子能接触到更多的词汇,接触到更复杂的语言结构,这是帮助智力发展的。我跟天爸很有体会,我们都觉得读专业书籍没问题,但是一旦涉及到生活英语,就是不给力啊。我们曾经就“去洗澡”这个用英语怎么说讨论过,it is time to take a bath,好像太长。最后我们说可能是bath time~ 总之类似的事情很多。
还有一点是关于移民的孩子的。我们经常听到说,刚来美国的孩子,一句英文不会,结果三个月就会讲英文了。然后再看天宝上了一年半学,还不会说句子, 好似很落后。书上说,其实不是的。移民的孩子一般几个月会掌握基本的生活交流,叫playground English。但是掌握classroom English需要长很多的时间。加上文化冲击,移民孩子觉得游刃有余需要5-7年。所以大家如果跟我一样觉得幼儿园的英语教育不给力的,大概可以心情放松一下。还有一点就是移民的孩子一般已经熟练掌握了一种语言,再学另一种语言要容易很多。他们的认知能力已经到了一个比较高的高度,跟2-3岁的孩子是不能比的。
最后再说几句另一本书,bilingual, life and reality,我主要看了后面一半,关于bilingual in children的。
总结几点吧,其实另一本书上也有说
1,对语言来说最有影响力的因素是对这种语言的真正需要。这个需要可以是需要跟家人对话,也可以是看电视电影,读书等等。所以我们需要准备西游记(小学生),金庸(中学生),harry potter中译本等等。
2, 双语的孩子需要有机会跟只懂这一门语言的人对话,来保证这种语言的纯正性。我们其实也算是双语的,所以我们的讲话中时不时中英混杂,这是正常的。但是对孩 子来说,我们说的中文就不可避免的夹杂一些英文单词。他们需要接触只懂中文的人,来保证学习纯净的语言结构,词汇,语法等。
3,两本书上都讲了很多为什么需要孩子学习双语。书上给了一个例子,就是一个墨西哥移民家庭的孩子,父母为了孩子的英语好,放弃了西班牙文,这个孩 子说:“I feel alone and lonely”。This hits me hard。他的父母讲的是很糟的英文,他不会西班牙文,等于无法跟父母交流。如果一个人不能跟自己的家庭,最亲密的父母,祖父母交流自己最亲密的感触,的确 他是非常痛苦的,等于丢掉了自己最强劲的后盾和支持,跟孤儿在养父母家庭一样。同样对于移民家庭来说,有些移民家庭因为看到孩子在学校因为英语不好而“落后”,决定在家里也讲英文。两本书上都说,这不是一个好的主意,放弃民族语言并不能帮助学习英语。而且,对于移民的孩子,本来他/她就已经要面临各种不习惯,文化差异,这个最艰难的时候放弃自己的语言是等于失去了最后一个精神上可以 依赖的东西。
我也半路出家学过方言,但是在家里说的那种方言,确实到后来慢慢用不利索了,就变成跟父母讲普通话了。但是后来又搬回家乡,很快又好了。
看来环境确实起主导因素。
我也半路出家学过方言,但是在家里说的那种方言,确实到后来慢慢用不利索了,就变成跟父母讲普通话了。但是后来又搬回家乡,很快又好了。
看来环境确实起主导因素。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3/7 12:47:02编辑过]
我也要啊。多谢妹妹!
扔回国内去两个月行不?
我没问题,就是写得慢,更新慢。
Shel Silverstein的书比Dr. Seuss的有意思。
扔回国内去两个月行不?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编辑
登录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