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自Android 华人阅览器 4.0.7
★ 发自Android 华人阅览器 4.0.7
★ 发自Android 华人阅览器 4.0.7
我家现在用的控制情绪的方法也是深呼吸,从一数到十。
我们从图书馆借的一套书,本来是给儿子看的,最后变成给我自己看了。
嗯,谢谢。
看到read alound handbook上有推荐这个,一直拖着没买。
不犹豫了,马上去下单。
顺便买本字典,最近感觉越来越多不认识的词了。
学琴是件快乐的事 作者:蓉画
近来读到一些关于孩子学弹钢琴过程中的挫折和家长们遇到的一些纠结,我也想就此发个言.
因为这类常见问题,我家基本避免了.我的两个儿子从第一次手指碰触琴键起,愉快的状态延续至今.
其实对于孩子学琴,我和他爸从一开始是持抵制态度,认为我们完全可以免俗.但没料到两个孩子从小看别人弹琴留连忘返,常对音乐表现出极大兴趣.于是我家就逐渐形成了一套很另类的愉快学琴法.
我们总的指导思想是:学会弹琴就行,让孩子的生活更丰富更有情趣.决不是向着几岁弹琴,连续获奖,以郎朗为榜样的目标努力.所以不设压力,以轻松自在为基调.
在
生活中我有几个很熟悉的中国和德国音乐专业的朋友,从事钢琴,提琴,声乐,舞蹈,话剧等,我们常交流聊天.而我本人也是在德国的美术学校和中文学校里教孩
子们画画的老师,出国前是中央美院本科,在德国是插画设计,所以做为一个也教艺术,还身处艺术这一行的妈妈,对我的俩个儿子在学琴这件事上还是有些想法
的.通过日常实践,有些体会,写来给大家参考参考,或许多少会有些启发...
第一:兴趣很重要
据我观察,孩子对什么有兴趣就是在这方面有才华.兴趣与才华是基本成正比的.每个孩子都具有独一无二的才华.但孩子的兴趣不一定只有一个,也不一定只是音乐和钢琴.所以家长首先要以自己孩子的兴趣特点来引导.
我家这俩个从小对音乐明显的喜欢.我啰嗦一下他们具体的学琴过程,以证实兴趣起了多大作用.
初步入门阶段:
三年前在他俩(当时一个10岁一个6岁)的强烈要求下,做为新年礼物,我们买了个不到一百欧元的Yamaha电子
琴给他们玩.我认为在不确定孩子对弹琴有长久的兴趣前买这个很合适.因为它有许多多变的功能选项,还存有许多经典乐曲,有一个音乐电脑小屏幕,很附合孩子
好奇游戏的天性.我的孩子刚开始就是不知不觉地把它当老师,启蒙入门弹起的.虽然它琴键没有力度,后来换钢琴时孩子会觉得按起来费劲,但适应两周后就很快
不存在这个问题了.
新鲜与热情阶段:
先是两个月的乱弹琴,然后他俩开始试着用一个手指头把他们熟悉喜爱的圣诞儿歌给按了出来.在我的夸奖鼓励下,颇有成就
感.接下来的半年他们互相切磋,居然两只手弹出了致爱丽斯和土耳其进行曲上半部等.这个过程是他们充满了热情与动力自学的,想尽一切办法或上网一遍遍看别
人弹,或去听别的小朋友弹,越弹越有兴趣.这个过程没有五线谱,孩子全靠耳朵和脑子里对每个音的记忆,在琴键上摸索研究.这种方式其实对孩子的主动性,记
忆力,专注能力,具象,抽象思维是极好的训练.(副作用是导至他们数学都学得很好.)
进步与挫折阶段:
当他们想要跟老师学的愿望十分强烈时.我们才请了钢琴老师.并换了一台琴键有轻重之分的电子钢琴.
终于盼来了老师指点,他们无比珍惜.自学之中攒了一大堆疑问,老师一解答马上就开窍了,学得认真,进步很快.
但不久问题出现了.福福还好,佑佑(7岁当时)不爱弹了.因为:一,他不喜欢老师总让他反复弹简单的指法练习曲.
二,他不喜欢学习五线谱.我没强迫他听老师的,只是跟他商量:"那咱们就不学了?".他说:"好!"于是停了.没有老师管的他不久又找回了当初"玩琴"的乐趣.
学以致用收获阶段:
他要弹他喜欢的.比如:一次他看完泰坦尼克电影,貌似很受感动,一连几日努力把主题曲给弹了下来.接着在学校的夏天
节上自告奋勇为大家充满感情地弹这首.弹完后,老师家长都说感动得要掉眼泪.而福福也应同学的要求,为大家弹几首最爱玩的电脑游戏背景音乐,在班里人气急
升.老师让佑佑办了个小小钢琴班,教大家弹着玩.学期末佑佑还忙着给每位打印成绩单,不亦乐乎.显而易见,对孩子来说,音乐不分高雅还是通俗,他们做到了
学以致用,让他们喜欢的旋律在生活中伴随左右,娱人娱己.琴摆在他们的屋里就像个带来快乐的好伙伴,他俩经常你弹我唱,(这俩位也因琴而开始和睦相处,我
窃喜).更窃喜的是他们学琴,我没被累着,当个热心粉丝,最多在音乐的表达上提点听后感等建议意见.那段时期他们因为尝到了甜头,所以总在弹,以至于我不
得不强行规定弹琴时间长短...
如何继续发展阶段:
去年佑佑班老师带他们参加一个市音乐学院举办的儿童钢琴音乐活动.当上百个孩子们在台下听完按排的几个孩子表演弹奏
后,佑佑班的同学大喊我们学校还有一个会弹琴的.于是佑佑被请上了台.他弹了圣诞歌,弹了泰坦尼克,弹了海绵宝宝,台下的孩子们激动得跟着唱和鼓掌.看来
还是走通俗路线最受欢迎.过后,佑佑被老师高高举了起来谢幕.当然这个过程是回来后带队老师描述给我听的.还交给我当时有四位钢琴老师留下的电话号码,说
是想收他做学生.而佑佑一想到又要学枯燥的五线谱,就拒学.随他去吧.待他再过几年长大点,理智些,再学也行.
我的一个朋友在德国读了钢琴博士,现在是国内某大学的教授,他说,他是十六岁想学琴了,才开始学琴的.
再说我们身在艺术这一行,很明白,孩子就算有才能,就算几个老师都看好的话,还需具备执着,专注,力度,运气,悟性等关键东西.其实我心里对这俩 孩子有数.比如佑佑个性不踏实,没毅力,自由散漫.福福虽以上各方面都貌似合格,但近来他却对电脑更热衷,偶像是比尔盖茨.呵呵,可见,老师和家长都不能 左右孩子本身的自我发展意愿.我的想法是顺其自然.只要看到他们始终对音乐做游戏般的喜爱并从音乐中得到快乐就是给未来打下了最好的基础.
有时我也有疑问,这样自由自在地学貌似还行,但和那种从小严格训练地学倒底哪个更靠谱.
于是就这个问题常同孩子的钢琴老师以及我的音乐专业朋友探讨.结论是:
从兴趣快乐学起当然最好!这样的孩子是幸福的.家长不必耽心,一个孩子如果真是这块料的话,会很自觉的要求自己不断全面提高,不断深入进专业里去.如果不学专业,音乐带来的乐趣与修养也会使一生受益无穷.
但
如果忽视兴趣的重要性,换来的是不快乐的,压力式的,不堪一击的,负作用大的学法.其结果往往是:他们接触的许多学过钢琴的国内来的留学生,其中考过了十
级的不少,但有谁还在弹,几乎没有.有的甚至识谱都忘了.因为他们在学琴过程中往往忽视了去体验音乐中蕴藏着的丰富的情感色彩.
第二:找一个好老师很重要.
孩子和老师是互动的.也就是说,再好的老师当碰上了一个不感兴趣的孩子时,也没了兴致.
但如果孩子原本有很大的兴趣,跟老师学了一阵后,越来越没了兴趣.那问题多半是出在老师身上.这是家长判断老师好不好的最简单办法.
其实做为一个有经验的教艺术的老师心里都有数,怎么教,是很灵活的.
可以省事地教,也可以用心地教.
省事地教,就是做到令家长满意.或用所谓多数家长欣赏的"严师出高徒式".或直接教出外行人眼中认可地好.
这种教法往往概念模式化,四平八稳,表面效果好,教起来不用动脑筋,教法材料都是照搬现成的.孩子的感受不重要,听老师的要求才重要.可这样孩子会慢慢失去兴趣.感受不到艺术里最可贵的个性的发挥,感受不到通过音乐表达情感带来的乐趣.
用心地教,就是做到对孩子好.这对老师是个挑战.因为这需要老师很多好素质.
首先是老师正统的专业素养,这样才能从一开始就引导孩子走上
艺术的正途.然后是爱护孩子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因为每个孩子都有很个人的想法和怎样学的愿望,如果老师能做到尽量满足孩子可爱生动的愿望,比如那一本
本貌似很专业的练习曲跟孩子有什么关系呢.难道老师不能在教孩子弹他想学的儿歌同时不知不觉的把该掌握的技法,必要的知识教进去嘛.这样孩子从一开始学的
就是他内心最感兴趣的,遇到困难也会自觉有动力去克服.保护好热情与兴趣,再指导启发,就是为孩子今后的深入发展提供一个无限的空间.
我不会为孩子请一个不能商量的老师,也不会为孩子请一个一味只是兴趣玩乐迎合孩子的老师.
老师和老师的差别真是很大,越发感到,遇到一个好性格好品德的老师是孩子的福气.
福福很满意他现在的钢琴老师.他目前正在学他喜欢的莫扎特的小夜曲.因为他自己想学,并很想弹好,所以老师对他的要求他都自觉照做,比如识谱知
识,一些指法技巧,对节奏旋律的掌握,以及在感受和表达上的理解...他同老师商量每两个星期上一回课,因为一个星期过得太快了,还没太多时间练好...
他现在十三岁了,学琴对他来说是自己的事,会很自觉的把握好它在生活中的分量,并把钢琴老师做为令他十分佩服的榜样和朋友.
(我个人认为,男孩跟男老师学最好.)
徳国虽然是一个有深厚音乐传统的国家,虽然从幼儿园起就有普及的幼儿音乐启蒙班,但发现身边认真学音乐的孩子还是小众.小学和中学里一个班也就一 两个在学琴.相反这里的华人家庭几乎个个孩子都在学钢琴或提琴.一个学钢琴的小女孩妈妈跟我讲,她女儿去参加了几次儿童钢琴比赛,听台下的德国人总吃惊怎 么得奖名单上全是亚洲孩子的名字,而她女儿的爸爸是德国人,长相上看不出中国人的样子,但当最后由妈妈领着去领奖时,台下又是吃惊,居然还是一个亚洲孩 子.哈哈.可见大多德国孩子学琴多半只是爱好着学学.不太当成事.这里没有考级这回事,也没有任何功利色彩.
第三:去学唱歌吧!
我其实特别推荐让孩子去学唱歌,参加一个小小合唱团,这比只是一个人在家练琴有意思多了.
不论孩子唱得好不好,有一个集体,大家一起唱歌是快乐的.还能交到好朋友.
唱歌对孩子的性格开朗愉快自信很有好处,从这点来说,真是优点大于弹琴许多倍.
我认识的搞音乐的家长都送自己孩子去学唱歌,说是会让孩子学到太多有益的东西.而我的体会也是如此.
总结:
好像是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其实不论哪个行业,走到深处后,大家的知识技能都差不多地好,但有谁还能再超越,那就要看境界的高低了.
也就是说,地球上那些各行各业的名人大师事实上最终靠的是想像力与创造力,及优秀的人格而成才.
孩子学艺术恰恰是用来培养这些能力的.
艺术就像赋予孩子的一对翅膀,它应该为生活带来情趣与快乐并启发灵感和智慧.
当孩子不喜欢它的时侯,一定是哪里走歪了.
re, based on my own experience, I totally agree. I learned gymnastic first, then ballet. My 基础 was very good when starting ballet. My coach always told other girls to learn from me. hehe.
Where to find 正规gym here?
来学习。家有4岁宅男一枚,喜欢看书,没有运动天赋。
我之前比较放养,我娃比较落后了,看了这个帖子觉得好惭愧。准备常驻,也要做“推" 妈!!!
一时落后没关系,我要从现在开始跟着美妈们的脚步探索孩子的potential.
★ 发自Android 华人阅览器 4.0.7
我邻居孩子今年8岁了,各种体育项目在过去的两年里试了一圈,用他妈的话说,孩子往场上一站,你就看得出他是不是那块料!结果,现在就剩游泳了!说得我都没什么信心了。。。。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编辑
登录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