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外调两个月,终于可以回公司了。
一早,我兴冲冲的走进办公大楼门厅,门房老高惊喜地招呼我。
“啊呀,好久不见。”
“你好呀,老高,最近怎样,养的鱼还好吧?”
“没问题,欢实着呢。”
我扔给老高一盒香烟。
“尝尝,云南特产。”
老高很高兴,也扔给我一盒烟。
“你也尝尝这个,这烟不错。”
我和老高都是烟友,瞎聊时常常交流吸烟心得、戒烟办法等等。我低头看烟,竟然是挺贵的那种。真是稀罕,老高的节俭是全楼有名的。我也没客气,笑着说:“发财了?抽这烟。得空再聊吧,先上楼报到去了。”
“好嘞,回见了您哪。”
电梯到了十楼,走进办公室,我依然很兴奋。
“同志们好,大哥我回来了。”
大家围上来,七嘴八舌地问候。我掏出烟分着。
“云南也产这烟?蒙事吧。”
“不是不是,楼下老高的,先抽这个。”
大家的脸开始变得煞白,“见鬼了吧,老高都死快一个月了。”
老高死得很突然,据看到的人说,当时老高正一个人背着手在门口溜达,突然说:“站住,别进。”边说边伸手象是拦住什么,接着就“咕咚”倒在地上没了呼吸。
有来公司办事的人说看见过老高在门口,本楼的人却从未看见过。
“新来的人眼睛亮,在楼里时间长了就浑了,看不见旧人了。”明白的人说。
大伙听了似信非信,但还是有人出主意给老高烧了两条烟。就是我手拿的这种。
看到我的脸色,大家知道我不是在开玩笑。一时屋里很静,都不知道说什么好。李大姐和小魏两位女士更是几乎要哭出声来。
我们几个人下楼,我看到门卫是一个年轻的小伙,一脸严肃。
接下来几天我再没看到过老高,但我们大家都知道他还在那,因为时常有来办事的外面人说楼下的门卫是个很热情的老头。
二、云南的孙大宪来了。他是我们云南办事处的主任,当地苗族人,人很神,经常讲一些山里的整蛊故事,我们都叫他孙大仙。
我当仁不让的将老高的事情对他说了。孙大仙静静的听着,不发一言。我讲完后他站起身来,“跟我走。”顺手将桌上的一面小镜子拿在手里。
在门厅,孙大仙让我往小镜子里看。
镜子里,老高背着身子垂着手低头站在大厅的一角。
看到我吃惊,孙大仙连忙使眼色,拉着我上了楼。
“不要让他知道有人能看到他,那样麻烦就大了。”大仙说。
“我们该怎么办,不能整天这样,多吓人哪。”
“我想想,这种事我也从来没见过,肯定有什么原因,”孙大仙说,“一般人死后魂魄不会在原处停留很久,象古书里说的,阴魂不散必定有冤情。”
“并且如果魂魄不散必须要有一个附身体,但看出你们楼里没人被附体。”
“怎么能看出被附体?”我问。
“被附体的人特征很明显,有各种各样的反应,但肯定和常人不一样。有的眼发直,有的说胡话,有的行动诡异,但肯定别人能觉察出,因为魂魄和他附体的原魂永远是相克的,两者会在人体内不断地斗。”
大仙接着说:“要驱鬼,就要找出鬼存在的原因,这就象治病一样,非要找到病因才能对症下药。”
“老高活着时可没什么冤情,单身一人,整天乐呵呵的,也没什么仇人,这点全楼的人都知道。”我说,“听说那天好像老高要拦什么东西进楼,突然就不行了。”
孙大仙很吃惊,“楼里还有更厉害的东西?这点倒像我们云南的涧鬼,也就是山上时常有些失足掉入山涧摔死的人,这些人其实在掉入山涧的过程中魂魄已经脱体了,也就是说是吓死的,因此他们的阴魂都非常暴烈,行踪不定,有时候随着进山的人回村后就东闯西逛,穿门过户的夺人性命。”
“不过我们先要弄明白老高为何还不走,镜子里看到的只是老高魂魄的影像,他的真魂一定还在楼里什么地方。”孙大仙说,“并且是在有生命的载体上。”
“鱼!一定是老高养的鱼!”我猛然醒悟。
门卫的休息室里,硕大的鱼缸显得空空荡荡。老高死后没人照顾他的那些鱼了,大多数都死掉,只有三四条巴掌大的地图慢慢地游荡。
“这些鱼好养吗?”孙大仙问新门卫小张。
“都吃食,只有那条黑纹的看样子要不行了,整天呆在鱼缸的一角不动,也没见它吃过食。”
孙大仙和我对视了一眼。
我仔细观察小张说的那条鱼,和其它鱼没什么两样。
出了门卫室路过门庭,我悄悄用随身带着的小镜子照了一下,老高依然保持原样站在大厅的一角。
三、
我们首先做的是消灭老高的附体。
中午时,我同孙0大0仙到了值班室。现在值班室很少有人来,老高死后,楼里的人都一改以往没事到值班室吸烟聊天的习惯。
任务很简单,大仙将那条孤独的鱼捞出放在桌子上,观察它。那条鱼很配合,并没有一般的鱼在这种情况下的猛烈挣扎的情况,这点也没出乎我们的意料之外,在我们的心里,它只是一个躯壳。
我们一直看着那条鱼的嘴不再张合,没有了呼吸。大仙用随身带着的一张黄0表纸将它裹起来,装进一个罐头瓶子并旋上盖子。
我们走出值班室,手里的小镜子里,老高果然不在了。
上了楼,我长吁了一口气:“终于可以放心了……”
大仙却仍然一脸凝重。
“还怎么了?”
“我不知该如何处理它。”大仙低头看着放在桌上的罐头瓶。
“直接扔垃圾箱或冲下水道里不就得了?”
孙大仙苦笑着摇了摇头,“没那么简单,恐怕这只是开始。”
我很吃惊:“为什么?”
“这条鱼早就死了,它只是一个附着物,如果鱼体没了他会另找其它的地方,说不定那样会更危险。”
我明白,其他的附着体也只有楼里的人了。
“我们要做的是让他随着鱼体一起消失。”
“不是有转0世这一说吗?老高不能重投胎吗?”
“那只是传说,死于非命的人要想重新投胎很难,做大0法事都不一定管用,所以很多都成了游魂,但那都是在荒野里、山里,能留在人多地方的还是少数,说明他们不畏阳气,一定有某些东西在保护他。”
我听了沉默不语,也低头看着罐头瓶里的鱼。
鱼是不会闭上眼睛的,我发现它似乎在一直盯着我们。
瓶子被暂时存放在储物室的角落里,没人会注意那里。这事我没对公司里其他的人说,因为我隐约觉得如果知道的人多这事更很麻烦。
我仔细在镜子里查看过门厅里的各个角落,再没有任何情况。
大仙的公事办完了,要回去了。临走时他很沉重地叮嘱我,“在我么没想出办法前千万别处理那个瓶子,这事我会回去打听一下村里的老人,总会有办法的。”
我将信将疑:“真得有那么复杂吗?”
张大仙摇摇头,“我总觉得事情没有这么简单,还是小心为妙。”
“好吧,你放心,我会留意的。”
“你一定要记住镜子是很管用的,或者是其它玻璃的东西,它们能对付很多秽物,很难有东西会附在它上面。这和玉制品的道理是一样的,不得已时它往往会起很大作用。”
我点头。
送走张大仙我松了一口气,不管怎么说就是让老高呆在门厅里也没什么危险,无非使人有些毛骨悚然。再说老高对我一向不错,必要时我会劝劝他。
再后来大楼里也一切都相安无事,没再发生什么离奇的事情。唯一使我感到不安的是每次经过储物室紧锁的房门都会担心里面的瓶子该如何处理。有一次我小心翼翼的进到里面察看那个瓶子,一切还是老样子,瓶子里的鱼竟然连一点腐败的迹象都没有。这使我开始忧心忡忡。
大仙也一直没来电话,偶尔打电话找他也一直没有找到。他是个闲不住的人,每日里在山区转悠,忙着收购土特产。
我以为事情就这样结束了,起码也会这样继续相安无事,但我没有料到正像大仙说的,这仅仅是开始。
四、
像大多数办公楼一样,负一层被改造成一个大的餐厅。楼上大多数工作人员的午餐都是在这里解决。每天午饭吃什么也是人们中午前的话题。
我这人比较有亲和力,时常到楼下厨房里寻么点零食,顺便打听一下中午的伙食,然后传达给同屋的人。
厨房里除了大厨老李,还聘了两个帮厨的大嫂。只要我笑嘻嘻的在厨房出现,大嫂们总是西红柿、黄瓜的递给我。遇到中午包个饺子、馄饨什么的,我们也总是下去帮忙。
于嫂边切菜边同我闲聊着,我带回来一些云南香料,顺便送一些给厨房。
一根黄瓜两个西红柿吃完,我拍拍手准备离开。于嫂笑着扭头招呼。
我清楚地看见于嫂扭头的瞬间手中的刀切到了食指上,但没有流血。于嫂毫无觉察,继续同我开着玩笑。
我不动声色地笑咪咪走出厨房,搭电梯上了楼。
我飞快的打开储藏室的门,掀开角落里的杂物,罐头里鱼已经不见了。
中午我没下楼吃饭,坐再办公桌前沉思着。
大家边聊着便走进屋,看到我坐在那都夸中午的伙食不错。我笑着说不饿。大家坐下继续工作,没人说起于嫂的伤势。但我清楚地记得那把飞快的刀将于嫂的手指切下了有一厘米,那种伤势没人会继续工作。
我敲开总经理房间的门,与他聊了一会。我不知该怎么说,只是临走时请求下次出差到云南还让我去吧。他很惊奇,这种苦差事以往我是百般推脱的。
没有什么事我一般不再到厨房去了,只是同往常一样按点到餐厅打饭,嘻嘻哈哈地吃完饭后马上离开。我甚至都没再认真观察给大家打饭的于嫂手上的伤势如何。
那只玻璃瓶子里一直空空如也。
我不断地给孙大仙办公室里打电话,总是找不着他。山区里手机也失去了作用。
我习惯性的又一次打开储藏室的门,那条鱼又回到了瓶子里了。我将瓶子放在桌子上,仔细观察着它。它还是老样子,一动不动的裹着黄表纸安静地躺在里面,鳞片依然是那么鲜艳。它的眼睛依然像是在盯着我看。
我叹了口气,将它放回原处。
中午厨房异常忙碌,李大厨亲自到前台满头大汗地给大家打饭,边唠唠叨叨的发着牢骚。于嫂病了,请了病假。
我坐在桌前把玩着手中的小镜子,我觉得自己应该做些什么。我感到这几天越来越有一种压迫感,使我六神无主。
下班后,我没有走。
门厅里已经空无一人,夜班保安到楼层巡视去了。我坐在他的椅子上心不在焉地翻看着晚报。
我放在桌子上的小镜子里有影子闪过,我抬起头,大厅里依然空荡无人。
我迅速用镜子环视四周,依然没有任何动静。
大厅尽头的电梯一层层降下,那是保安巡视完楼层下来了。这时的楼里应该是没什么人了,公司里没有加班的习惯。
电梯门打开,于嫂站在里面。
五、
我站起身来注视着于嫂,她见到我似乎吃了一惊,然后面无表情地走出电梯,出了大门。
她在门外站住,隔着玻璃门回头看我,脸上没有了往日的那种笑容。
电梯又响,保安走了出来,我回过头,于嫂已经不见了。
我意识到整个办公楼里不单单只有一个老高,这点连孙大仙都被欺骗了。
我们的公司大楼盖起已经整整十年,从来没有发生过这种事情,或者说从来没人注意到这种事情。十层楼共有上百间办公室,两百多人在这里办公。几层闲置不用的楼层也被租给了一家宾馆,正准备开始装修。这种事情如果传出去我们这儿会被好事的人称为鬼楼,损失惨重。
我不愿看到我们的大楼象本市另外一座位于黄金地段的高楼一样闹得满城风雨,至今无法经营。
这其中一定有什么原因,我要找出这个原因。
于嫂再也没有回来上班,但是关于她的风言风语也开始在公司里流传。
同她一起工作的刘嫂声称有次晚上回来取东西,看到于嫂一个人在厨房里忙活着,没有开灯,站在案板前似乎是在和面。刘嫂以为她趁着晚上来偷拿点东西,也没有声张。但是厨房里并没有少任何东西,包括米面油盐。
李大厨更是夸张,说有一次看到于嫂在厨房的厕所里对着镜子说话,后来不知怎么就哭了起来,好像被人骂了很委屈的样子。
餐厅依然营业,但明显来吃饭的人少了。
这时老高的事情不知怎么也被人翻了出来,公司上下开始窃窃私语。
储藏室瓶子的事情我没对任何人说过,我也很长时间没去留意它的存在了。
终于公司领导层开始关注此事,决定召开全体大会进行辟谣。
说实话,除了几年前欢迎新总经理那次到会的人从未这么齐过,很多驻外办事处的人也专程回来参加,整个三楼的会议大厅几乎座无虚席。
孙大仙还是没有露面。
王总经理独自一人坐在主席台上环顾四周,不时与台下的人打着哈哈。能看出其时他也忧心忡忡。
整个会议厅由于长时间没人用过充斥着一股潮湿气息。窗帘上依然挂着厚重的红黑双层遮光幕帘。
人声逐渐平息,总经理开始发言。先是说了些无关紧要的话题,最后开始谈最近公司发生的事情。
这时台下几乎所有的人都注意到主席台上一侧幕布似乎动了一下,人们顿时鸦雀无声。
总经理依然没有觉察,继续讲着话。
幕布又动了一下,然后有节奏的抖动。大厅里的窗户都是紧闭的,没有风。
台下的人开始有些骚动,总经理这事也察觉到了什么,停住了口。
坐在第一排的办公室主任终于忍耐不住,站起身几步跨上主席台,在大家的注视下掀开幕布。
后面什么也没有。
主任自嘲地笑了一下,准备转身下台。偶然间抬头看了一眼,突然尖声怪叫,接着脸色煞白,瘫倒在台上。
人群顿时大乱,大家纷纷冲上台,帮着扶起主任。有人在用力掀动幕布查看,但是什么也没有发现。
主任这时依然双目紧闭,人事不知。大家有的掐人中,有的拍脸,没有作用。
有人拨打了急救电话,很快救护人员赶到,将主任抬出会场搬上车。
会议已经无法继续,大家开始在总经理的命令下逐个将所有的窗帘拉开,打开了窗户。屋里顿时变得很冷,但亮堂了许多。人们这才开始冷静了一些。
大家继续检查整个会场,但一无发现。
人们议论纷纷的散场,总经理显得垂头丧气。
我一直默默地坐在最后排的位置看着发生的一切。
从我这角度能够清楚地看见,当大家的注意力都被吸引到抖动的幕布上时,主席台的另一侧厚重的幕布后分明伸出一只手来,然后又飞快地缩回。
我用镜子照去,有很多黑色的影子在缓慢移动。阴影聚集在一起,就像一片黑色的波浪在高低起伏着。
一早,我兴冲冲的走进办公大楼门厅,门房老高惊喜地招呼我。
“啊呀,好久不见。”
“你好呀,老高,最近怎样,养的鱼还好吧?”
“没问题,欢实着呢。”
我扔给老高一盒香烟。
“尝尝,云南特产。”
老高很高兴,也扔给我一盒烟。
“你也尝尝这个,这烟不错。”
我和老高都是烟友,瞎聊时常常交流吸烟心得、戒烟办法等等。我低头看烟,竟然是挺贵的那种。真是稀罕,老高的节俭是全楼有名的。我也没客气,笑着说:“发财了?抽这烟。得空再聊吧,先上楼报到去了。”
“好嘞,回见了您哪。”
电梯到了十楼,走进办公室,我依然很兴奋。
“同志们好,大哥我回来了。”
大家围上来,七嘴八舌地问候。我掏出烟分着。
“云南也产这烟?蒙事吧。”
“不是不是,楼下老高的,先抽这个。”
大家的脸开始变得煞白,“见鬼了吧,老高都死快一个月了。”
老高死得很突然,据看到的人说,当时老高正一个人背着手在门口溜达,突然说:“站住,别进。”边说边伸手象是拦住什么,接着就“咕咚”倒在地上没了呼吸。
有来公司办事的人说看见过老高在门口,本楼的人却从未看见过。
“新来的人眼睛亮,在楼里时间长了就浑了,看不见旧人了。”明白的人说。
大伙听了似信非信,但还是有人出主意给老高烧了两条烟。就是我手拿的这种。
看到我的脸色,大家知道我不是在开玩笑。一时屋里很静,都不知道说什么好。李大姐和小魏两位女士更是几乎要哭出声来。
我们几个人下楼,我看到门卫是一个年轻的小伙,一脸严肃。
接下来几天我再没看到过老高,但我们大家都知道他还在那,因为时常有来办事的外面人说楼下的门卫是个很热情的老头。
二、云南的孙大宪来了。他是我们云南办事处的主任,当地苗族人,人很神,经常讲一些山里的整蛊故事,我们都叫他孙大仙。
我当仁不让的将老高的事情对他说了。孙大仙静静的听着,不发一言。我讲完后他站起身来,“跟我走。”顺手将桌上的一面小镜子拿在手里。
在门厅,孙大仙让我往小镜子里看。
镜子里,老高背着身子垂着手低头站在大厅的一角。
看到我吃惊,孙大仙连忙使眼色,拉着我上了楼。
“不要让他知道有人能看到他,那样麻烦就大了。”大仙说。
“我们该怎么办,不能整天这样,多吓人哪。”
“我想想,这种事我也从来没见过,肯定有什么原因,”孙大仙说,“一般人死后魂魄不会在原处停留很久,象古书里说的,阴魂不散必定有冤情。”
“并且如果魂魄不散必须要有一个附身体,但看出你们楼里没人被附体。”
“怎么能看出被附体?”我问。
“被附体的人特征很明显,有各种各样的反应,但肯定和常人不一样。有的眼发直,有的说胡话,有的行动诡异,但肯定别人能觉察出,因为魂魄和他附体的原魂永远是相克的,两者会在人体内不断地斗。”
大仙接着说:“要驱鬼,就要找出鬼存在的原因,这就象治病一样,非要找到病因才能对症下药。”
“老高活着时可没什么冤情,单身一人,整天乐呵呵的,也没什么仇人,这点全楼的人都知道。”我说,“听说那天好像老高要拦什么东西进楼,突然就不行了。”
孙大仙很吃惊,“楼里还有更厉害的东西?这点倒像我们云南的涧鬼,也就是山上时常有些失足掉入山涧摔死的人,这些人其实在掉入山涧的过程中魂魄已经脱体了,也就是说是吓死的,因此他们的阴魂都非常暴烈,行踪不定,有时候随着进山的人回村后就东闯西逛,穿门过户的夺人性命。”
“不过我们先要弄明白老高为何还不走,镜子里看到的只是老高魂魄的影像,他的真魂一定还在楼里什么地方。”孙大仙说,“并且是在有生命的载体上。”
“鱼!一定是老高养的鱼!”我猛然醒悟。
门卫的休息室里,硕大的鱼缸显得空空荡荡。老高死后没人照顾他的那些鱼了,大多数都死掉,只有三四条巴掌大的地图慢慢地游荡。
“这些鱼好养吗?”孙大仙问新门卫小张。
“都吃食,只有那条黑纹的看样子要不行了,整天呆在鱼缸的一角不动,也没见它吃过食。”
孙大仙和我对视了一眼。
我仔细观察小张说的那条鱼,和其它鱼没什么两样。
出了门卫室路过门庭,我悄悄用随身带着的小镜子照了一下,老高依然保持原样站在大厅的一角。
三、
我们首先做的是消灭老高的附体。
中午时,我同孙0大0仙到了值班室。现在值班室很少有人来,老高死后,楼里的人都一改以往没事到值班室吸烟聊天的习惯。
任务很简单,大仙将那条孤独的鱼捞出放在桌子上,观察它。那条鱼很配合,并没有一般的鱼在这种情况下的猛烈挣扎的情况,这点也没出乎我们的意料之外,在我们的心里,它只是一个躯壳。
我们一直看着那条鱼的嘴不再张合,没有了呼吸。大仙用随身带着的一张黄0表纸将它裹起来,装进一个罐头瓶子并旋上盖子。
我们走出值班室,手里的小镜子里,老高果然不在了。
上了楼,我长吁了一口气:“终于可以放心了……”
大仙却仍然一脸凝重。
“还怎么了?”
“我不知该如何处理它。”大仙低头看着放在桌上的罐头瓶。
“直接扔垃圾箱或冲下水道里不就得了?”
孙大仙苦笑着摇了摇头,“没那么简单,恐怕这只是开始。”
我很吃惊:“为什么?”
“这条鱼早就死了,它只是一个附着物,如果鱼体没了他会另找其它的地方,说不定那样会更危险。”
我明白,其他的附着体也只有楼里的人了。
“我们要做的是让他随着鱼体一起消失。”
“不是有转0世这一说吗?老高不能重投胎吗?”
“那只是传说,死于非命的人要想重新投胎很难,做大0法事都不一定管用,所以很多都成了游魂,但那都是在荒野里、山里,能留在人多地方的还是少数,说明他们不畏阳气,一定有某些东西在保护他。”
我听了沉默不语,也低头看着罐头瓶里的鱼。
鱼是不会闭上眼睛的,我发现它似乎在一直盯着我们。
瓶子被暂时存放在储物室的角落里,没人会注意那里。这事我没对公司里其他的人说,因为我隐约觉得如果知道的人多这事更很麻烦。
我仔细在镜子里查看过门厅里的各个角落,再没有任何情况。
大仙的公事办完了,要回去了。临走时他很沉重地叮嘱我,“在我么没想出办法前千万别处理那个瓶子,这事我会回去打听一下村里的老人,总会有办法的。”
我将信将疑:“真得有那么复杂吗?”
张大仙摇摇头,“我总觉得事情没有这么简单,还是小心为妙。”
“好吧,你放心,我会留意的。”
“你一定要记住镜子是很管用的,或者是其它玻璃的东西,它们能对付很多秽物,很难有东西会附在它上面。这和玉制品的道理是一样的,不得已时它往往会起很大作用。”
我点头。
送走张大仙我松了一口气,不管怎么说就是让老高呆在门厅里也没什么危险,无非使人有些毛骨悚然。再说老高对我一向不错,必要时我会劝劝他。
再后来大楼里也一切都相安无事,没再发生什么离奇的事情。唯一使我感到不安的是每次经过储物室紧锁的房门都会担心里面的瓶子该如何处理。有一次我小心翼翼的进到里面察看那个瓶子,一切还是老样子,瓶子里的鱼竟然连一点腐败的迹象都没有。这使我开始忧心忡忡。
大仙也一直没来电话,偶尔打电话找他也一直没有找到。他是个闲不住的人,每日里在山区转悠,忙着收购土特产。
我以为事情就这样结束了,起码也会这样继续相安无事,但我没有料到正像大仙说的,这仅仅是开始。
四、
像大多数办公楼一样,负一层被改造成一个大的餐厅。楼上大多数工作人员的午餐都是在这里解决。每天午饭吃什么也是人们中午前的话题。
我这人比较有亲和力,时常到楼下厨房里寻么点零食,顺便打听一下中午的伙食,然后传达给同屋的人。
厨房里除了大厨老李,还聘了两个帮厨的大嫂。只要我笑嘻嘻的在厨房出现,大嫂们总是西红柿、黄瓜的递给我。遇到中午包个饺子、馄饨什么的,我们也总是下去帮忙。
于嫂边切菜边同我闲聊着,我带回来一些云南香料,顺便送一些给厨房。
一根黄瓜两个西红柿吃完,我拍拍手准备离开。于嫂笑着扭头招呼。
我清楚地看见于嫂扭头的瞬间手中的刀切到了食指上,但没有流血。于嫂毫无觉察,继续同我开着玩笑。
我不动声色地笑咪咪走出厨房,搭电梯上了楼。
我飞快的打开储藏室的门,掀开角落里的杂物,罐头里鱼已经不见了。
中午我没下楼吃饭,坐再办公桌前沉思着。
大家边聊着便走进屋,看到我坐在那都夸中午的伙食不错。我笑着说不饿。大家坐下继续工作,没人说起于嫂的伤势。但我清楚地记得那把飞快的刀将于嫂的手指切下了有一厘米,那种伤势没人会继续工作。
我敲开总经理房间的门,与他聊了一会。我不知该怎么说,只是临走时请求下次出差到云南还让我去吧。他很惊奇,这种苦差事以往我是百般推脱的。
没有什么事我一般不再到厨房去了,只是同往常一样按点到餐厅打饭,嘻嘻哈哈地吃完饭后马上离开。我甚至都没再认真观察给大家打饭的于嫂手上的伤势如何。
那只玻璃瓶子里一直空空如也。
我不断地给孙大仙办公室里打电话,总是找不着他。山区里手机也失去了作用。
我习惯性的又一次打开储藏室的门,那条鱼又回到了瓶子里了。我将瓶子放在桌子上,仔细观察着它。它还是老样子,一动不动的裹着黄表纸安静地躺在里面,鳞片依然是那么鲜艳。它的眼睛依然像是在盯着我看。
我叹了口气,将它放回原处。
中午厨房异常忙碌,李大厨亲自到前台满头大汗地给大家打饭,边唠唠叨叨的发着牢骚。于嫂病了,请了病假。
我坐在桌前把玩着手中的小镜子,我觉得自己应该做些什么。我感到这几天越来越有一种压迫感,使我六神无主。
下班后,我没有走。
门厅里已经空无一人,夜班保安到楼层巡视去了。我坐在他的椅子上心不在焉地翻看着晚报。
我放在桌子上的小镜子里有影子闪过,我抬起头,大厅里依然空荡无人。
我迅速用镜子环视四周,依然没有任何动静。
大厅尽头的电梯一层层降下,那是保安巡视完楼层下来了。这时的楼里应该是没什么人了,公司里没有加班的习惯。
电梯门打开,于嫂站在里面。
五、
我站起身来注视着于嫂,她见到我似乎吃了一惊,然后面无表情地走出电梯,出了大门。
她在门外站住,隔着玻璃门回头看我,脸上没有了往日的那种笑容。
电梯又响,保安走了出来,我回过头,于嫂已经不见了。
我意识到整个办公楼里不单单只有一个老高,这点连孙大仙都被欺骗了。
我们的公司大楼盖起已经整整十年,从来没有发生过这种事情,或者说从来没人注意到这种事情。十层楼共有上百间办公室,两百多人在这里办公。几层闲置不用的楼层也被租给了一家宾馆,正准备开始装修。这种事情如果传出去我们这儿会被好事的人称为鬼楼,损失惨重。
我不愿看到我们的大楼象本市另外一座位于黄金地段的高楼一样闹得满城风雨,至今无法经营。
这其中一定有什么原因,我要找出这个原因。
于嫂再也没有回来上班,但是关于她的风言风语也开始在公司里流传。
同她一起工作的刘嫂声称有次晚上回来取东西,看到于嫂一个人在厨房里忙活着,没有开灯,站在案板前似乎是在和面。刘嫂以为她趁着晚上来偷拿点东西,也没有声张。但是厨房里并没有少任何东西,包括米面油盐。
李大厨更是夸张,说有一次看到于嫂在厨房的厕所里对着镜子说话,后来不知怎么就哭了起来,好像被人骂了很委屈的样子。
餐厅依然营业,但明显来吃饭的人少了。
这时老高的事情不知怎么也被人翻了出来,公司上下开始窃窃私语。
储藏室瓶子的事情我没对任何人说过,我也很长时间没去留意它的存在了。
终于公司领导层开始关注此事,决定召开全体大会进行辟谣。
说实话,除了几年前欢迎新总经理那次到会的人从未这么齐过,很多驻外办事处的人也专程回来参加,整个三楼的会议大厅几乎座无虚席。
孙大仙还是没有露面。
王总经理独自一人坐在主席台上环顾四周,不时与台下的人打着哈哈。能看出其时他也忧心忡忡。
整个会议厅由于长时间没人用过充斥着一股潮湿气息。窗帘上依然挂着厚重的红黑双层遮光幕帘。
人声逐渐平息,总经理开始发言。先是说了些无关紧要的话题,最后开始谈最近公司发生的事情。
这时台下几乎所有的人都注意到主席台上一侧幕布似乎动了一下,人们顿时鸦雀无声。
总经理依然没有觉察,继续讲着话。
幕布又动了一下,然后有节奏的抖动。大厅里的窗户都是紧闭的,没有风。
台下的人开始有些骚动,总经理这事也察觉到了什么,停住了口。
坐在第一排的办公室主任终于忍耐不住,站起身几步跨上主席台,在大家的注视下掀开幕布。
后面什么也没有。
主任自嘲地笑了一下,准备转身下台。偶然间抬头看了一眼,突然尖声怪叫,接着脸色煞白,瘫倒在台上。
人群顿时大乱,大家纷纷冲上台,帮着扶起主任。有人在用力掀动幕布查看,但是什么也没有发现。
主任这时依然双目紧闭,人事不知。大家有的掐人中,有的拍脸,没有作用。
有人拨打了急救电话,很快救护人员赶到,将主任抬出会场搬上车。
会议已经无法继续,大家开始在总经理的命令下逐个将所有的窗帘拉开,打开了窗户。屋里顿时变得很冷,但亮堂了许多。人们这才开始冷静了一些。
大家继续检查整个会场,但一无发现。
人们议论纷纷的散场,总经理显得垂头丧气。
我一直默默地坐在最后排的位置看着发生的一切。
从我这角度能够清楚地看见,当大家的注意力都被吸引到抖动的幕布上时,主席台的另一侧厚重的幕布后分明伸出一只手来,然后又飞快地缩回。
我用镜子照去,有很多黑色的影子在缓慢移动。阴影聚集在一起,就像一片黑色的波浪在高低起伏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