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紫禁城 夜
纷纷扬扬的大雪给那片望不到尽头的殿銮披上了一层银装,从空中向下望去,往日金碧辉煌的大殿愈发显得美轮美奂,这是一种连黑夜也无法掩盖的美。
字幕:大明隆庆六年冬。
几个太监的黑影穿梭在一条两面都是朱红高墙的狭长甬道里,数盏散发着微弱光亮的灯笼悄无声息地游动着,映照出提着它们的主人那慌乱的脚步。画面缓缓移到正面,灯笼上的字便清晰可辨起来——司礼监。
2 乾清宫内殿 夜
虚弱的朱载垕强撑病体,从床上坐起来,倚着太监递来的垫子,环视了跪在床边的三个心腹大臣,缓缓地像是自言自语:“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三个大臣立刻悲泣道:“陛下——”一旁铜炉里的火苗飘忽不定地亮着。36岁的朱载垕有气无力道:“高拱,高仪,张居正,你们三个在朕还是裕王时便助朕除严党,平天下,可谓股肱之臣。待朕殡天之后,你们要尽心辅佐幼主,我大明朝两京一十三省,就托付给三位了。”三个大臣泣涕再拜,其中一个正气凛然的长须中年道:“太子天资聪颖,敏慧过人,臣等驽钝,不过克尽职守,死而后已,必不负陛下重托。”
字幕:内阁大学士兼兵部尚书张居正。
朱载垕茫然地望着前方,画面变成了黑白。
3 乾清门外 日
得知“庚戌之变”已然平定的朱载垕异常兴奋,骑着爱驹,在乾清门外的广场上纵马扬鞭,好不自在。突然,眼前闪出一个瘦弱的男孩,朱载垕赶紧勒紧了马缰,正欲发作,但见那男孩仰面道:“父王为天下之主,单身匹马在宫中奔驰,倘有疏忽,如之奈何?” 朱载垕见是年仅六岁的第三子朱翊钧,深受感动,当即下马,将他抱了起来。画面变回了彩色。
4 乾清宫内殿 夜
朱载垕望着张居正,不动声色道:“武宗正德皇帝年少时也机智过人。”三个大臣沉默不语。画外一个太监尖锐的声音打破了这片死寂:“司礼监秉笔冯保求见。”外殿,一个面白如脂的太监脱下朱红的大衣,将它交给身畔另一个太监,径自进去了。外殿的太监抖了抖那件落满了雪的大衣,将它挂在一侧的紫檀木衣架上,这时,内殿传来朱载垕那苍老的声音:“司礼监冯保,弘毅宽厚,危言慎行,擢升为司礼监掌印。” 朱载垕生命中最后一道圣旨就在这雪夜笼罩下的紫禁城中余音绕梁,久久回荡。
5 东华门城楼 日
12岁朱翊钧抚摸着怀里心爱的鸽子,对它笑道:“云儿,这回你可要给我争气了,要飞得高高的,飞到云上面,把它们都比下去。”说着,撒开手,只见云儿振翅高飞,果然比其他鸽子飞得都高。朱翊钧高兴得手舞足蹈,却听见身后传来一个太监的声音:“殿下,快,快去乾清宫,陛下怕,怕是不行了。”一阵刺耳的鸽哨骤然响起,朱翊钧攒在手里的鸽食洒了一地。镜头从东华门上摇起,极目远眺,湛蓝的天穹下,乾清宫高啄的檐牙若隐若现。
字幕:隆庆六年,明穆宗朱载垕驾崩。高拱,高仪,张居正三人接受顾命,辅佐幼主朱翊钧登极。
6 神武门 夜
天际那铜钱大小的月亮像是信笺纸上落下的一滴泪珠,陈旧而模糊。城楼上,一个疲倦的当值士兵打了个哈欠,拍了拍身旁另一个士兵:“你看着点,我睡会。”话音方落,不远处传来一个声音:“谁?有刺客!”接着是一阵嘈杂的脚步声,追喊声。苍穹如墨,变幻莫测的乌云遮住了月光,将这座古旧的皇宫笼罩在一片云波诡谲之中。
7 文华殿外 日
冯保从玉阶上缓缓向下走,远远看见一个眉目轩朗,身着绣蟒朱色袍服的中年男子微笑着向自己走来,却是张居正。
张居正走到冯保跟前,打躬作揖:“恭喜冯公公。”冯保回礼:“太岳行此大礼,折煞我也!”
张居正:“冯公公过谦了,此番入主东厂,右迁司礼监掌印,实在可喜可贺。”
冯保摇头笑而不语。
张居正捋了捋胡须:“话说回来,东厂护卫京畿,不知近日可有什么奇案?”
冯保狡黠地看了看张居正,不紧不慢地:“说到奇案,如今确有一桩。前日子时,神武门的几个当值抓到一个刺客,现在交给镇抚司在审。”
张居正沉吟了片刻:“敢到大内行刺,冒渎皇威,这在我朝还是头一遭。我看还是由刑部,都察院,大理寺三方会审稳妥,冯公公以为呢?”
冯保盯着张居正:“张大人是真不知道还是装糊涂啊?我这有一封通政使司转呈的浙江巡抚的密奏,说总兵戚继光麾下有个名叫王大臣的逃兵,常怀不臣之心,在其北逃前曾扬言要做一件震惊天下的大事。据审,那刺客正是王大臣。戚继光是你辅台大人的人,这案子要这么审下去,只怕就审到你张大人头上了,到时候谁最高兴张大人不会不清楚吧?”
张居正尴尬地笑了笑,眼前浮现出一幅幅往日与高拱争吵时的黑白画面。待他回过神来,便一本正经道:“张某与那个王大臣素不相识,冯公公何出此言?我倒是听人风传那个王大臣原是高拱高大人的家奴,素日管教不严而行此孟浪之事。不过这些宵小无聊之辈的造言诽谤,却也不必当真。”
冯保冷笑:“张大人不用跟我打哑谜了。如今朝纲不正,你我既食君禄,自不能容忍有人怙势弄权。所谓分则无为,合则两利。鄙人不才,却愿与辅台大人清君侧。”
张居正抚掌大笑:“如此甚好!”又低声道:“不过冯公公还是再去找李太后商量商量为好。”
冯保:“这是自然。”
画面渐渐移到旁边一排汉白玉望柱上,只见上面雕刻着两只怒目而视的蟠龙,正你死我活地争抢一颗大火珠。
8 皇极殿 日
京师四品以上官员待鸣鞭后,分文东武西鱼贯入门,然后登阶循廊分班侍立,准备按部奏事。殿外传来一个声音“圣——旨——到——”画面中,一个快速的脚步走上了金台前的丹墀,镜头摇上来,皇极殿主管太监王蓁环视了一下众人:“万岁爷今儿个不早朝了,圣母皇太后特命奴才前来传旨。”
殿顶黄瓦上的几只乌鸦这时“呱,呱”地叫了起来。
跪在最前面的高拱仰面道:“王公公,皇上为何不御朝?”
字幕:内阁首辅兼吏部尚书高拱。
王蓁睨视了高拱一眼,一脸冰霜:“高大人休得多言,杂家这就宣旨。”
王蓁把那黄绫卷轴圣旨展开,一板一眼地朗读:“今查大学士高拱专权擅政,结党营私;挟嫌妄议,渎乱宸听,把朝廷威福都强夺自专,以致纪纲颓坠,法度凌夷。且高拱于家奴疏于管教,上行下效,竟做出私闯大内的狂悖之事。我母子二人惊惧不宁。着高拱回籍闲住,不许停留。众卿受国家厚恩,当思竭忠报主,如何只阿附权臣,蔑视幼主?今姑且不究。尔后都要洗心涤虑,用心办事。如再有这等的,严惩不贷。文渊阁大学士张居正,才德俱佳,可堪大用,除任内阁首辅,钦此!”
高拱愣在原地,一动不动,王蓁尖声尖气道:“王大人,接旨吧。”高拱忽地放声大笑:“张居正害我,张居正害我,张居正害我!”镜头蓦地从殿内拉出,殿顶那几只乌鸦扑腾了一下翅膀,飞走了。
9 文华殿 日
一个稚嫩的声音从殿内传了出来:“野有蔓草,零露团兮。有美一人,清扬婉兮。邂逅相遇,适我愿兮。”殿门吱呀一声打开了,神色肃穆的张居正走进来对着给朱翊钧授课的一个六品官厉声:“谁让你教皇上《卫风》的?你这个翰林院侍讲还想不想当了?”那个翰林侍讲惶恐地望着张居正,欲言又止。
张居正:还不出去!
看着他离开后,朱翊钧不悦地:“是我让他讲的。”
张居正将朱翊钧面前案几上的《诗经》合上,缓缓地:“《卫风》多淫奔之诗,实无可取之处。陛下既已熟读《大学》《中庸》,何不看看《春秋》,鉴于往事,资于治道?”
朱翊钧不解地:“朕已经读了先生的《帝鉴图说》,里面总结了历代帝王为政的得失,为什么还要读《春秋》?”
张居正耐心地:“《春秋》是读书人都要读的一本书,陛下身为一国之主,不可不读。”
朱翊钧不依不挠:“大家都读的书一定是好书吗?朱熹和王阳明的书都有很多人读,那究竟是程朱理学对还是王阳明的心学对?”
张居正愣了愣:“自是程朱理学。”
朱翊钧:“可是朕按朱子所言,虽没有格尽天下物,却也格尽了这宫中之物,还是一无所得,这是怎么回事?”
张居正又是一愣,画面变为黑白。
纷纷扬扬的大雪给那片望不到尽头的殿銮披上了一层银装,从空中向下望去,往日金碧辉煌的大殿愈发显得美轮美奂,这是一种连黑夜也无法掩盖的美。
字幕:大明隆庆六年冬。
几个太监的黑影穿梭在一条两面都是朱红高墙的狭长甬道里,数盏散发着微弱光亮的灯笼悄无声息地游动着,映照出提着它们的主人那慌乱的脚步。画面缓缓移到正面,灯笼上的字便清晰可辨起来——司礼监。
2 乾清宫内殿 夜
虚弱的朱载垕强撑病体,从床上坐起来,倚着太监递来的垫子,环视了跪在床边的三个心腹大臣,缓缓地像是自言自语:“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三个大臣立刻悲泣道:“陛下——”一旁铜炉里的火苗飘忽不定地亮着。36岁的朱载垕有气无力道:“高拱,高仪,张居正,你们三个在朕还是裕王时便助朕除严党,平天下,可谓股肱之臣。待朕殡天之后,你们要尽心辅佐幼主,我大明朝两京一十三省,就托付给三位了。”三个大臣泣涕再拜,其中一个正气凛然的长须中年道:“太子天资聪颖,敏慧过人,臣等驽钝,不过克尽职守,死而后已,必不负陛下重托。”
字幕:内阁大学士兼兵部尚书张居正。
朱载垕茫然地望着前方,画面变成了黑白。
3 乾清门外 日
得知“庚戌之变”已然平定的朱载垕异常兴奋,骑着爱驹,在乾清门外的广场上纵马扬鞭,好不自在。突然,眼前闪出一个瘦弱的男孩,朱载垕赶紧勒紧了马缰,正欲发作,但见那男孩仰面道:“父王为天下之主,单身匹马在宫中奔驰,倘有疏忽,如之奈何?” 朱载垕见是年仅六岁的第三子朱翊钧,深受感动,当即下马,将他抱了起来。画面变回了彩色。
4 乾清宫内殿 夜
朱载垕望着张居正,不动声色道:“武宗正德皇帝年少时也机智过人。”三个大臣沉默不语。画外一个太监尖锐的声音打破了这片死寂:“司礼监秉笔冯保求见。”外殿,一个面白如脂的太监脱下朱红的大衣,将它交给身畔另一个太监,径自进去了。外殿的太监抖了抖那件落满了雪的大衣,将它挂在一侧的紫檀木衣架上,这时,内殿传来朱载垕那苍老的声音:“司礼监冯保,弘毅宽厚,危言慎行,擢升为司礼监掌印。” 朱载垕生命中最后一道圣旨就在这雪夜笼罩下的紫禁城中余音绕梁,久久回荡。
5 东华门城楼 日
12岁朱翊钧抚摸着怀里心爱的鸽子,对它笑道:“云儿,这回你可要给我争气了,要飞得高高的,飞到云上面,把它们都比下去。”说着,撒开手,只见云儿振翅高飞,果然比其他鸽子飞得都高。朱翊钧高兴得手舞足蹈,却听见身后传来一个太监的声音:“殿下,快,快去乾清宫,陛下怕,怕是不行了。”一阵刺耳的鸽哨骤然响起,朱翊钧攒在手里的鸽食洒了一地。镜头从东华门上摇起,极目远眺,湛蓝的天穹下,乾清宫高啄的檐牙若隐若现。
字幕:隆庆六年,明穆宗朱载垕驾崩。高拱,高仪,张居正三人接受顾命,辅佐幼主朱翊钧登极。
6 神武门 夜
天际那铜钱大小的月亮像是信笺纸上落下的一滴泪珠,陈旧而模糊。城楼上,一个疲倦的当值士兵打了个哈欠,拍了拍身旁另一个士兵:“你看着点,我睡会。”话音方落,不远处传来一个声音:“谁?有刺客!”接着是一阵嘈杂的脚步声,追喊声。苍穹如墨,变幻莫测的乌云遮住了月光,将这座古旧的皇宫笼罩在一片云波诡谲之中。
7 文华殿外 日
冯保从玉阶上缓缓向下走,远远看见一个眉目轩朗,身着绣蟒朱色袍服的中年男子微笑着向自己走来,却是张居正。
张居正走到冯保跟前,打躬作揖:“恭喜冯公公。”冯保回礼:“太岳行此大礼,折煞我也!”
张居正:“冯公公过谦了,此番入主东厂,右迁司礼监掌印,实在可喜可贺。”
冯保摇头笑而不语。
张居正捋了捋胡须:“话说回来,东厂护卫京畿,不知近日可有什么奇案?”
冯保狡黠地看了看张居正,不紧不慢地:“说到奇案,如今确有一桩。前日子时,神武门的几个当值抓到一个刺客,现在交给镇抚司在审。”
张居正沉吟了片刻:“敢到大内行刺,冒渎皇威,这在我朝还是头一遭。我看还是由刑部,都察院,大理寺三方会审稳妥,冯公公以为呢?”
冯保盯着张居正:“张大人是真不知道还是装糊涂啊?我这有一封通政使司转呈的浙江巡抚的密奏,说总兵戚继光麾下有个名叫王大臣的逃兵,常怀不臣之心,在其北逃前曾扬言要做一件震惊天下的大事。据审,那刺客正是王大臣。戚继光是你辅台大人的人,这案子要这么审下去,只怕就审到你张大人头上了,到时候谁最高兴张大人不会不清楚吧?”
张居正尴尬地笑了笑,眼前浮现出一幅幅往日与高拱争吵时的黑白画面。待他回过神来,便一本正经道:“张某与那个王大臣素不相识,冯公公何出此言?我倒是听人风传那个王大臣原是高拱高大人的家奴,素日管教不严而行此孟浪之事。不过这些宵小无聊之辈的造言诽谤,却也不必当真。”
冯保冷笑:“张大人不用跟我打哑谜了。如今朝纲不正,你我既食君禄,自不能容忍有人怙势弄权。所谓分则无为,合则两利。鄙人不才,却愿与辅台大人清君侧。”
张居正抚掌大笑:“如此甚好!”又低声道:“不过冯公公还是再去找李太后商量商量为好。”
冯保:“这是自然。”
画面渐渐移到旁边一排汉白玉望柱上,只见上面雕刻着两只怒目而视的蟠龙,正你死我活地争抢一颗大火珠。
8 皇极殿 日
京师四品以上官员待鸣鞭后,分文东武西鱼贯入门,然后登阶循廊分班侍立,准备按部奏事。殿外传来一个声音“圣——旨——到——”画面中,一个快速的脚步走上了金台前的丹墀,镜头摇上来,皇极殿主管太监王蓁环视了一下众人:“万岁爷今儿个不早朝了,圣母皇太后特命奴才前来传旨。”
殿顶黄瓦上的几只乌鸦这时“呱,呱”地叫了起来。
跪在最前面的高拱仰面道:“王公公,皇上为何不御朝?”
字幕:内阁首辅兼吏部尚书高拱。
王蓁睨视了高拱一眼,一脸冰霜:“高大人休得多言,杂家这就宣旨。”
王蓁把那黄绫卷轴圣旨展开,一板一眼地朗读:“今查大学士高拱专权擅政,结党营私;挟嫌妄议,渎乱宸听,把朝廷威福都强夺自专,以致纪纲颓坠,法度凌夷。且高拱于家奴疏于管教,上行下效,竟做出私闯大内的狂悖之事。我母子二人惊惧不宁。着高拱回籍闲住,不许停留。众卿受国家厚恩,当思竭忠报主,如何只阿附权臣,蔑视幼主?今姑且不究。尔后都要洗心涤虑,用心办事。如再有这等的,严惩不贷。文渊阁大学士张居正,才德俱佳,可堪大用,除任内阁首辅,钦此!”
高拱愣在原地,一动不动,王蓁尖声尖气道:“王大人,接旨吧。”高拱忽地放声大笑:“张居正害我,张居正害我,张居正害我!”镜头蓦地从殿内拉出,殿顶那几只乌鸦扑腾了一下翅膀,飞走了。
9 文华殿 日
一个稚嫩的声音从殿内传了出来:“野有蔓草,零露团兮。有美一人,清扬婉兮。邂逅相遇,适我愿兮。”殿门吱呀一声打开了,神色肃穆的张居正走进来对着给朱翊钧授课的一个六品官厉声:“谁让你教皇上《卫风》的?你这个翰林院侍讲还想不想当了?”那个翰林侍讲惶恐地望着张居正,欲言又止。
张居正:还不出去!
看着他离开后,朱翊钧不悦地:“是我让他讲的。”
张居正将朱翊钧面前案几上的《诗经》合上,缓缓地:“《卫风》多淫奔之诗,实无可取之处。陛下既已熟读《大学》《中庸》,何不看看《春秋》,鉴于往事,资于治道?”
朱翊钧不解地:“朕已经读了先生的《帝鉴图说》,里面总结了历代帝王为政的得失,为什么还要读《春秋》?”
张居正耐心地:“《春秋》是读书人都要读的一本书,陛下身为一国之主,不可不读。”
朱翊钧不依不挠:“大家都读的书一定是好书吗?朱熹和王阳明的书都有很多人读,那究竟是程朱理学对还是王阳明的心学对?”
张居正愣了愣:“自是程朱理学。”
朱翊钧:“可是朕按朱子所言,虽没有格尽天下物,却也格尽了这宫中之物,还是一无所得,这是怎么回事?”
张居正又是一愣,画面变为黑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