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池草
阴阳
前面我们讲过“道生”之后,接下来就要进入“阴阳”这个新的篇章。阴阳理论是中医最基础的理论。如果你在中医药大学读科班的话,最先要学习的是《中医学基础》这门课程,在这门课程里第一章是“绪论”,第二章是正论的开始,首先就要论“阴阳”。所以你就知道“阴阳”对于中医学来讲有多么重要了。
基础性的问题总是最容易讲,也是最难讲的。基础的知识搞不清楚,后来的知识就不能吸收。佛家有个很好的比喻,叫沙上起塔。你看那个沙子松松散散,承担不住什么重量,怎么可能在上面建成高大的宝塔呢。有一次我在本科班旁听中医学基础,老师讲阴阳是唯物论和辩证法,是一分为二。很简单,很明了对不对?可是,阴阳真的就是一枚硬币的两面么?真的就像老师讲的那样,是两分法、两点论么?如果阴阳果然简单如此,一向惜墨如金、用字如神的《素问》,为什么要用《阴阳应象大论》、《阴阳离合论》、《阴阳别论》整整三篇来专论述阴阳?我们带着这些疑问,跟随体贴可爱的李中梓老师,去探索传统文化中阴阳学说的真正奥义。
【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
我们在前面的篇章,已经讨论过“道”的问题。在这里,“道”被细化了,天地之道,大家要看清楚哦,这里讲的不是那个终极秘密——宇宙“大道”,而是天地之间的“道”。天地之间的“道”是什么?就是阴阳。
在我们生活的地球上,自然界的万事万物都要遵循“阴阳”这个规律,那么其他的星球有没有在遵守阴阳规律呢?我不知道,这要去问太空总署。
事物的产生和消亡,都是阴阳造成的。内经用“父母”这两个词来形容阴阳。大家晓得,只有男人生不出孩子,只有女人也生不出孩子。只有男女交合之后,新的生命才会诞生。阴阳也是一样的道理,无论是只有阳,还是只有阴,都不会让事物产生、变化。只有阴阳密切合作,才能够产生能量和动力,促使事物发生变化。在这里,阴阳的关系是正high的恩爱夫妻。
它俩一high就产生巨大能量,事物因此而生。它俩high累了,各自离去的时候,事物不能得到能量的供给,终结的时刻于是到来。
阴阳就是这种神奇能量的所在啊。
人为什么要治病呢?病不治有可能会更加严重,再严重一点就有可能死掉。这是关乎生命生存、消耗、灭亡的大事啊,所以必须找到最深层的原因,最深层的原因在哪里?就在阴阳的微妙关系之中。
【故积阳为天,积阴为地,阴静阳躁。
阳生阴长,阳杀阴藏。】
古人把天看成是阳的集中体现,把地看成是阴的集中体现。人、动物、植物、山河大地夹在天地之间,是天地之间的交流和摩擦,赋予了自然界的一切动力和生命能量。山川的运动、海洋的潮汐,不都是地球自传的能量和宇宙星体的引力在相互起作用么?这就是“神明”,就是阴阳交合的能量。
然后,古人根据观察到的天地运行表现,得出“阴静阳躁”这样的理论。我们生活在地球上的实际感受,与科学的认证,差距还是蛮大的。我想没有几个人能够感受到地球飞快的自转带来的眩晕感,通常的条件下,即使有科学证明的强大支持,我们还是会觉得大地是稳固不动的,日月在天穹之中穿梭。即便如此,地静天躁这种观点看起来还是很荒谬对不对?
如果你说对,肯定就是没有好好用功,前面我们讲过,古人所说的天,不止是在说太空和宇宙的部分,还有包括大气层及以下的虚空。我们知道,大气层里有个对流层,在那里空气运动非常强烈,一刻都不会休息。空气运动是什么?就是风嘛。无时无刻不在刮风,你看这个天是不是很躁动啊?如果没有遇到泥石流、沙尘暴之类的状况,大地还算是平稳而且安宁的。现在你有没有觉得“阴静阳躁”这个话讲的很有水平,很有道理呢?
“阴静阳躁”表达的信息在于阳的性质是主动和主宰,而阴的性质是被动和配合。当阳性的能量萌发的时候,阴性的能量也会慢慢的增长;当阳性能量折损的时候,阴性的能量也随之收敛。这才是阴阳配合的准则和规律。所以古人把女子顺从,看成是最重要的美德。现在不一样了,很多结了婚的青年男病人向我抱怨他们“力不从心”,大家晓得啥意思吧?阳性的能量虚弱了,阴性的能量没有及时收敛,还在一直长,这样会对阳性能量产生比较严重的损坏,违背了天地阴阳的配合规律,是混乱的表现。对于个人来讲也许只是于养生不利。但是这种情况大面积的出现,可能是天地阴阳的配合出现了微妙的变化,才对人类产生这样的影响,这是值得我们关注和警惕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