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池草
马上就要到春节了。长住调养的病人已经陆续回乡过年,
山上的诊务也没有往日那么多。师父高兴的时候,
就在书房里给我们讲一两种杂病,
偶尔还卖几个小故事给我们,
让我们师兄弟几个听的心驰神往的。
有一天上午,我们正在听课,从天井里里传来呼叫声,
大夫,大夫,看病来了。师父放下书走出去,
我们师兄弟也跟出去看。一个中年人,
单肩架着一个二十岁左右的小伙子。
小伙子捂着胸口,大口喘着粗气。这人是犯了喘证。
现在哮喘比以前要常见得多,甚至有些读小学的小朋友,
动不动就喘不过来。工业化时代排放的大量毒素和废气,
总会让某些人的呼吸系统难以承受如此之重的代谢压力,
所以这些人就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呼吸系统病变。
什么鼻炎、咽炎、喉炎、气管炎、肺炎,
这些小毛病对现代人来说简直就是挥之不去的梦魇,
犯了就要治,治又治不好,只能坚持吃药,
还要提心吊胆的预防肿瘤和各种癌变,活得好辛苦。
曾经有个笃信科学的学西医的同学,就不幸得了鼻炎,
经常单侧鼻塞和头痛。去做CT检查,
老师告诉他这是发育畸形引起的先天性鼻中隔偏曲,
建议手术矫正。于是他就真的要去做,
我看在同窗的情谊上劝他说,你这是肺气不利引起的鼻渊,
针灸配合汤药,好好调养一下很快就能复原。
他不相信的,以为我在骗鬼,于是坚持花5k多去做了手术。
手术很成功,鼻中隔变的笔直通畅,呼气利凉,
带来了全新的感受。可是新的问题又出现了,
鼻涕很多,还经常倒灌的嘴里。OMG,
中医讲“涕为肺之液”,早就跟你讲过是肺有毛病嘛,
对不对?你只去搞鼻子,是不会解决根本问题的,
只会让问题层出不穷而已。现在此同学正在按照老师的建议,
接受抗炎治疗,以解决鼻涕倒灌的问题。
这就是没有照顾好自己的身体,搞到鼻子不通气,
反过来还要责怪父母生的他不好以至于发育畸形的人,
所要遭受的痛苦,囧。请让我们一起祝他好运吧,阿门。
现代的摩登生活,也会导致哮喘的发生。难经讲,
形寒饮冷则伤肺。外国人不知道棉裤是啥东西,
冰天雪地的也只穿一条单裤子在外面晃荡,
有些同学觉得很洋气,也学人家这么穿。
呃,这样的人,还能再傻点么?洋气的代价就是,
肺部被寒气伤到,哮喘和虚寒证的发病率很高,
老年时期关节炎和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病几率以几何级数增长。
呃,是很洋气了,连得的病都跟外国常见病一样。
针灸术之所以会在欧美国家盛行,
就是因为可以有效的治疗关节疼痛和随之而来的运动障碍,
而这些疾患现代医学除了麻醉之外,几乎没有别的事情可做,
只能坐视病患瘫痪,直至死亡。除了衣服穿的少,
吃冷饮、喝冰水、过量使用抗生素和消炎药等,
都是导致哮喘病患成倍增加的主要因素。
所以现代人,就是这样在摩登文明中痛并快乐着。
又激动一下下,说太多了,-_-#。
刚才我们说那个年轻人得的是喘证,
你要注意哦,不是哮喘,是喘证。哮和喘,
在传统医学里是两个不同的疾病概念,
喘只是呼吸困难。哮,除了呼吸困难之外,
还会有哮鸣声,就象水鸡的叫声一样。
那个人呼吸困难,又没有哮鸣音,
就是我用传统医学中“望”和“闻”这两种手段采集到的信息,
然后我利用我所学的知识检索处理一下,
所以就知道他得的是喘证了。简单么?
我们几个人上前帮忙,把年轻人扶进诊室。
他喘的很厉害,根本坐不下来。师父拿出银针,
扎了几根下去,5分钟都不到,年轻人的呼吸就慢慢平复下来。
中年人是他的父亲,爷俩在家给八仙桌上油漆来着,
小伙子一下就喘上了,本想休息一会就能好,
谁想越喘越厉害,于是赶紧看大夫来了。
师父让我们给病人摸摸脉,我得的脉象是浮弦微紧,
刚才问诊又知道患者受过油漆气味的刺激,
四诊合参,我就对这个病有八九分的把握了。
脉摸过之后,师父问,你们说说啊?四哥平时跟师父最多,
师哥们都让他说。于是四哥说,现在时值隆冬,
病人脉象浮紧,我觉得是外感风寒的实喘,
六安煎加麻黄合适。哟呵,《景岳全书》背的够熟的啊,
我稍微撇了下嘴,也不知有没有被人看到。
师父问我,老七,你怎么看?我说,病人右寸以浮弦为重,
稍稍见紧。我觉得是外受漆毒邪风,才引发喘证,
倍用通宣理肺丸合适。这个通宣理肺丸,
包括乌鸡白凤丸、安宫牛黄丸什么的,
都是前清御医为慈禧太后专门研究的方子,
解放以后解密了一部分医学档案,
把这些处方拿出来制成中成药造福人民,
是很好的事情。这个药丸,其实跟六安煎加麻黄的配方差不多,
只是药材配比和组方会更合理一些,
而且比较偏重于驱散风邪的功能,
我以前就用这个治疗过几例“过敏性哮喘”,
效果都还不错,比起六安煎这个汤剂效果还要好一些,
所以就理直气壮的说了出来。师父沉吟一声,点点头,
给开了五天的通宣理肺丸。
显而易见的结果就是病人没有继续再喘,
说明开这个药是有治疗效果的,
但是我自己知道这个药不可能根治哮喘,
然而彼时我的功力也仅限于此。
在师哥们的面前又小露一手,沾沾自喜啊,
看看,兄弟我住东厢上手也不是盖的。
第二天,师父把我单独叫到书房,对我说:
昨天看的不错。我抿嘴笑笑。师父又说,
你现在这水平能干个卫生室,但是治不了大病。
顿时血流满地啊,同学们,
其实师父夸我的时候我有点忘了自己姓啥了。
也是,俺就是因为医术不成才来找您老人家的嘛,
要是看得好还来学啥。师父说完,拉开抽屉,
给我一张字条,上面写的是:无汗而喘者,
麻黄汤主之。麻黄汤,好像是小时候念过的,
《伤寒论》里的方子,汉朝的方子了,
治现代人的病,能管用么?而且里面记载的都是伤寒重症,
现在都已经很少见了。用那些方子,
治疗昨天风邪袭肺的喘证,哪能好使么?
我这里正一肚子牢骚呢,师父从书架上抽了一本书递给我,
说,你拿去要细细的读,读完了告诉我,
回头我考考你。我接过一看,是祝味菊先生的《伤寒新义》。
于是,我的全新的医学学习里程,就从这一本小书开始了
马上就要到春节了。长住调养的病人已经陆续回乡过年,
山上的诊务也没有往日那么多。师父高兴的时候,
就在书房里给我们讲一两种杂病,
偶尔还卖几个小故事给我们,
让我们师兄弟几个听的心驰神往的。
有一天上午,我们正在听课,从天井里里传来呼叫声,
大夫,大夫,看病来了。师父放下书走出去,
我们师兄弟也跟出去看。一个中年人,
单肩架着一个二十岁左右的小伙子。
小伙子捂着胸口,大口喘着粗气。这人是犯了喘证。
现在哮喘比以前要常见得多,甚至有些读小学的小朋友,
动不动就喘不过来。工业化时代排放的大量毒素和废气,
总会让某些人的呼吸系统难以承受如此之重的代谢压力,
所以这些人就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呼吸系统病变。
什么鼻炎、咽炎、喉炎、气管炎、肺炎,
这些小毛病对现代人来说简直就是挥之不去的梦魇,
犯了就要治,治又治不好,只能坚持吃药,
还要提心吊胆的预防肿瘤和各种癌变,活得好辛苦。
曾经有个笃信科学的学西医的同学,就不幸得了鼻炎,
经常单侧鼻塞和头痛。去做CT检查,
老师告诉他这是发育畸形引起的先天性鼻中隔偏曲,
建议手术矫正。于是他就真的要去做,
我看在同窗的情谊上劝他说,你这是肺气不利引起的鼻渊,
针灸配合汤药,好好调养一下很快就能复原。
他不相信的,以为我在骗鬼,于是坚持花5k多去做了手术。
手术很成功,鼻中隔变的笔直通畅,呼气利凉,
带来了全新的感受。可是新的问题又出现了,
鼻涕很多,还经常倒灌的嘴里。OMG,
中医讲“涕为肺之液”,早就跟你讲过是肺有毛病嘛,
对不对?你只去搞鼻子,是不会解决根本问题的,
只会让问题层出不穷而已。现在此同学正在按照老师的建议,
接受抗炎治疗,以解决鼻涕倒灌的问题。
这就是没有照顾好自己的身体,搞到鼻子不通气,
反过来还要责怪父母生的他不好以至于发育畸形的人,
所要遭受的痛苦,囧。请让我们一起祝他好运吧,阿门。
现代的摩登生活,也会导致哮喘的发生。难经讲,
形寒饮冷则伤肺。外国人不知道棉裤是啥东西,
冰天雪地的也只穿一条单裤子在外面晃荡,
有些同学觉得很洋气,也学人家这么穿。
呃,这样的人,还能再傻点么?洋气的代价就是,
肺部被寒气伤到,哮喘和虚寒证的发病率很高,
老年时期关节炎和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病几率以几何级数增长。
呃,是很洋气了,连得的病都跟外国常见病一样。
针灸术之所以会在欧美国家盛行,
就是因为可以有效的治疗关节疼痛和随之而来的运动障碍,
而这些疾患现代医学除了麻醉之外,几乎没有别的事情可做,
只能坐视病患瘫痪,直至死亡。除了衣服穿的少,
吃冷饮、喝冰水、过量使用抗生素和消炎药等,
都是导致哮喘病患成倍增加的主要因素。
所以现代人,就是这样在摩登文明中痛并快乐着。
又激动一下下,说太多了,-_-#。
刚才我们说那个年轻人得的是喘证,
你要注意哦,不是哮喘,是喘证。哮和喘,
在传统医学里是两个不同的疾病概念,
喘只是呼吸困难。哮,除了呼吸困难之外,
还会有哮鸣声,就象水鸡的叫声一样。
那个人呼吸困难,又没有哮鸣音,
就是我用传统医学中“望”和“闻”这两种手段采集到的信息,
然后我利用我所学的知识检索处理一下,
所以就知道他得的是喘证了。简单么?
我们几个人上前帮忙,把年轻人扶进诊室。
他喘的很厉害,根本坐不下来。师父拿出银针,
扎了几根下去,5分钟都不到,年轻人的呼吸就慢慢平复下来。
中年人是他的父亲,爷俩在家给八仙桌上油漆来着,
小伙子一下就喘上了,本想休息一会就能好,
谁想越喘越厉害,于是赶紧看大夫来了。
师父让我们给病人摸摸脉,我得的脉象是浮弦微紧,
刚才问诊又知道患者受过油漆气味的刺激,
四诊合参,我就对这个病有八九分的把握了。
脉摸过之后,师父问,你们说说啊?四哥平时跟师父最多,
师哥们都让他说。于是四哥说,现在时值隆冬,
病人脉象浮紧,我觉得是外感风寒的实喘,
六安煎加麻黄合适。哟呵,《景岳全书》背的够熟的啊,
我稍微撇了下嘴,也不知有没有被人看到。
师父问我,老七,你怎么看?我说,病人右寸以浮弦为重,
稍稍见紧。我觉得是外受漆毒邪风,才引发喘证,
倍用通宣理肺丸合适。这个通宣理肺丸,
包括乌鸡白凤丸、安宫牛黄丸什么的,
都是前清御医为慈禧太后专门研究的方子,
解放以后解密了一部分医学档案,
把这些处方拿出来制成中成药造福人民,
是很好的事情。这个药丸,其实跟六安煎加麻黄的配方差不多,
只是药材配比和组方会更合理一些,
而且比较偏重于驱散风邪的功能,
我以前就用这个治疗过几例“过敏性哮喘”,
效果都还不错,比起六安煎这个汤剂效果还要好一些,
所以就理直气壮的说了出来。师父沉吟一声,点点头,
给开了五天的通宣理肺丸。
显而易见的结果就是病人没有继续再喘,
说明开这个药是有治疗效果的,
但是我自己知道这个药不可能根治哮喘,
然而彼时我的功力也仅限于此。
在师哥们的面前又小露一手,沾沾自喜啊,
看看,兄弟我住东厢上手也不是盖的。
第二天,师父把我单独叫到书房,对我说:
昨天看的不错。我抿嘴笑笑。师父又说,
你现在这水平能干个卫生室,但是治不了大病。
顿时血流满地啊,同学们,
其实师父夸我的时候我有点忘了自己姓啥了。
也是,俺就是因为医术不成才来找您老人家的嘛,
要是看得好还来学啥。师父说完,拉开抽屉,
给我一张字条,上面写的是:无汗而喘者,
麻黄汤主之。麻黄汤,好像是小时候念过的,
《伤寒论》里的方子,汉朝的方子了,
治现代人的病,能管用么?而且里面记载的都是伤寒重症,
现在都已经很少见了。用那些方子,
治疗昨天风邪袭肺的喘证,哪能好使么?
我这里正一肚子牢骚呢,师父从书架上抽了一本书递给我,
说,你拿去要细细的读,读完了告诉我,
回头我考考你。我接过一看,是祝味菊先生的《伤寒新义》。
于是,我的全新的医学学习里程,就从这一本小书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