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帖回复
查看:12272|回复:117
When you buy via links in posts, huaren.us may earn a commission
Advertisement

[转帖] 医人异事 (随原LZ更新)

头像
0操作81 #
头像
81 #
0
09-02-28 15:49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
                                   作者:池草      




马上就要到春节了。长住调养的病人已经陆续回乡过年,
山上的诊务也没有往日那么多。师父高兴的时候,
就在书房里给我们讲一两种杂病,
偶尔还卖几个小故事给我们,
让我们师兄弟几个听的心驰神往的。
有一天上午,我们正在听课,从天井里里传来呼叫声,
大夫,大夫,看病来了。师父放下书走出去,
我们师兄弟也跟出去看。一个中年人,
单肩架着一个二十岁左右的小伙子。
小伙子捂着胸口,大口喘着粗气。这人是犯了喘证。
现在哮喘比以前要常见得多,甚至有些读小学的小朋友,
动不动就喘不过来。工业化时代排放的大量毒素和废气,
总会让某些人的呼吸系统难以承受如此之重的代谢压力,
所以这些人就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呼吸系统病变。
什么鼻炎、咽炎、喉炎、气管炎、肺炎,
这些小毛病对现代人来说简直就是挥之不去的梦魇,
犯了就要治,治又治不好,只能坚持吃药,
还要提心吊胆的预防肿瘤和各种癌变,活得好辛苦。
曾经有个笃信科学的学西医的同学,就不幸得了鼻炎,
经常单侧鼻塞和头痛。去做CT检查,
老师告诉他这是发育畸形引起的先天性鼻中隔偏曲,
建议手术矫正。于是他就真的要去做,
我看在同窗的情谊上劝他说,你这是肺气不利引起的鼻渊,
针灸配合汤药,好好调养一下很快就能复原。
他不相信的,以为我在骗鬼,于是坚持花5k多去做了手术。
手术很成功,鼻中隔变的笔直通畅,呼气利凉,
带来了全新的感受。可是新的问题又出现了,
鼻涕很多,还经常倒灌的嘴里。OMG,
中医讲“涕为肺之液”,早就跟你讲过是肺有毛病嘛,
对不对?你只去搞鼻子,是不会解决根本问题的,
只会让问题层出不穷而已。现在此同学正在按照老师的建议,
接受抗炎治疗,以解决鼻涕倒灌的问题。
这就是没有照顾好自己的身体,搞到鼻子不通气,
反过来还要责怪父母生的他不好以至于发育畸形的人,
所要遭受的痛苦,囧。请让我们一起祝他好运吧,阿门。
现代的摩登生活,也会导致哮喘的发生。难经讲,
形寒饮冷则伤肺。外国人不知道棉裤是啥东西,
冰天雪地的也只穿一条单裤子在外面晃荡,
有些同学觉得很洋气,也学人家这么穿。
呃,这样的人,还能再傻点么?洋气的代价就是,
肺部被寒气伤到,哮喘和虚寒证的发病率很高,
老年时期关节炎和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病几率以几何级数增长。
呃,是很洋气了,连得的病都跟外国常见病一样。
针灸术之所以会在欧美国家盛行,
就是因为可以有效的治疗关节疼痛和随之而来的运动障碍,
而这些疾患现代医学除了麻醉之外,几乎没有别的事情可做,
只能坐视病患瘫痪,直至死亡。除了衣服穿的少,
吃冷饮、喝冰水、过量使用抗生素和消炎药等,
都是导致哮喘病患成倍增加的主要因素。
所以现代人,就是这样在摩登文明中痛并快乐着。
又激动一下下,说太多了,-_-#。
刚才我们说那个年轻人得的是喘证,
你要注意哦,不是哮喘,是喘证。哮和喘,
在传统医学里是两个不同的疾病概念,
喘只是呼吸困难。哮,除了呼吸困难之外,
还会有哮鸣声,就象水鸡的叫声一样。
那个人呼吸困难,又没有哮鸣音,
就是我用传统医学中“望”和“闻”这两种手段采集到的信息,
然后我利用我所学的知识检索处理一下,
所以就知道他得的是喘证了。简单么?
我们几个人上前帮忙,把年轻人扶进诊室。
他喘的很厉害,根本坐不下来。师父拿出银针,
扎了几根下去,5分钟都不到,年轻人的呼吸就慢慢平复下来。
中年人是他的父亲,爷俩在家给八仙桌上油漆来着,
小伙子一下就喘上了,本想休息一会就能好,
谁想越喘越厉害,于是赶紧看大夫来了。
师父让我们给病人摸摸脉,我得的脉象是浮弦微紧,
刚才问诊又知道患者受过油漆气味的刺激,
四诊合参,我就对这个病有八九分的把握了。
脉摸过之后,师父问,你们说说啊?四哥平时跟师父最多,
师哥们都让他说。于是四哥说,现在时值隆冬,
病人脉象浮紧,我觉得是外感风寒的实喘,
六安煎加麻黄合适。哟呵,《景岳全书》背的够熟的啊,
我稍微撇了下嘴,也不知有没有被人看到。
师父问我,老七,你怎么看?我说,病人右寸以浮弦为重,
稍稍见紧。我觉得是外受漆毒邪风,才引发喘证,
倍用通宣理肺丸合适。这个通宣理肺丸,
包括乌鸡白凤丸、安宫牛黄丸什么的,
都是前清御医为慈禧太后专门研究的方子,
解放以后解密了一部分医学档案,
把这些处方拿出来制成中成药造福人民,
是很好的事情。这个药丸,其实跟六安煎加麻黄的配方差不多,
只是药材配比和组方会更合理一些,
而且比较偏重于驱散风邪的功能,
我以前就用这个治疗过几例“过敏性哮喘”,
效果都还不错,比起六安煎这个汤剂效果还要好一些,
所以就理直气壮的说了出来。师父沉吟一声,点点头,
给开了五天的通宣理肺丸。
显而易见的结果就是病人没有继续再喘,
说明开这个药是有治疗效果的,
但是我自己知道这个药不可能根治哮喘,
然而彼时我的功力也仅限于此。
在师哥们的面前又小露一手,沾沾自喜啊,
看看,兄弟我住东厢上手也不是盖的。
第二天,师父把我单独叫到书房,对我说:
昨天看的不错。我抿嘴笑笑。师父又说,
你现在这水平能干个卫生室,但是治不了大病。
顿时血流满地啊,同学们,
其实师父夸我的时候我有点忘了自己姓啥了。
也是,俺就是因为医术不成才来找您老人家的嘛,
要是看得好还来学啥。师父说完,拉开抽屉,
给我一张字条,上面写的是:无汗而喘者,
麻黄汤主之。麻黄汤,好像是小时候念过的,
《伤寒论》里的方子,汉朝的方子了,
治现代人的病,能管用么?而且里面记载的都是伤寒重症,
现在都已经很少见了。用那些方子,
治疗昨天风邪袭肺的喘证,哪能好使么?
我这里正一肚子牢骚呢,师父从书架上抽了一本书递给我,
说,你拿去要细细的读,读完了告诉我,
回头我考考你。我接过一看,是祝味菊先生的《伤寒新义》。
于是,我的全新的医学学习里程,就从这一本小书开始了
头像
0操作82 #
头像
82 #
0
09-02-28 15:55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
                            作者:池草       




传统医学的巅峰出现在中古时代,自汉代医圣张仲景以降,
后世习医之人无非盲人摸象,以管窥豹而已。
按照科学的发展观,一切知识都是在不断成长进步的。
传统医学恰恰相反,自从《灵枢经》描述过奇经八脉、
十二正经之后,数千年来中外学者从未发现过任何一条新的经络,
即便时至今日各路学者仍然在为经络的实质争辩不休。
所以中医不是科学,而是一种信仰,
那些奇玄却又有实际效果的理论,
如同神一样,令凡人无法琢磨。
通过《伤寒论》的描述我相信,
在汉代这种形而上的医药学有一套庞大完美的理论在秘密的流传,
仲圣作为其中的一个传承人,用他的临床实践,
为这套理论做了一套简要的证明和注释,
写成《伤寒卒病论》这本书。可是没过多久,
这本书就被历史的大潮所吞没,
直到有一天,被西晋的卫生部长王叔和重新搜集整理才得以重见天日。
自此以后,历代学习研究《伤寒论》的学者数不胜数,
无不慨叹书中记载处方论病之准确、用药之精当、
效果之神奇,令后人望尘莫及。
仲景身后学医者虽有亿万之数,
公论能出其右者千古以来实无一人?
如此说来,国医之道是发展耶?
是后退耶?清末敦煌遗书重现于世,
其中有一卷是题为陶弘景著的《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帛卷,
其中内容与《伤寒论》颇有渊源,
文献价值极高。可惜,据说原本已在文化革命中焚毁,
现在存世的内容,乃是根据原本背诵传抄。
这个本子上的内容,令现代的学者叹为观止,
那些是从古至今的医师学者做梦都未曾想到过的内容,
古人的智慧程度,由此可知。
这些历史智慧的精髓,在一种神秘力量的操纵之下,
不断的散佚消亡,迄今所剩无几。上面提到过的《灵枢经》,
这么重要的经典,在北宋时代举国上下竟然都凑不齐一套完整的版本,
到了北宋末年高丽国进贡,在献书中有《黄帝针经》九卷,
经国家校对印刷,《灵枢经》才得以重新在中国本土流传。
《灵枢经》事件,大概可以成为上古文明集体遭遇的一个缩影,
其间有多少古籍消失湮灭,我们不得而知。
而那些消逝的文明留给我们的是一个又一个无法解释的谜团。
在师父的引领下,我把几本上古的经典重新细读了一遍,
才意识到自己的所知所学是多么的浅薄和渺小,
小到伤风感冒,大到器官衰竭急的危重症,
都能在《伤寒论》里找到完美的解决方案。
如入宝山,我是这么想的。
师兄弟们每个人的课程都是不一样的。
有一次我问师父:师父好偏心啊,
师哥们起手就是《景岳全书》《张氏医通》《赵氏医贯》,
怎么我反而要从《医学三字经》开始读呢。
师父不回答我,说,你去提一壶开水来。
我提了一壶开水进来,师父指着一只矿泉水瓶子说,
把它灌满。我说,水太烫,会烫坏的。师父说,灌吧。
我只好浇热水下去,那瓶子一瞬间就扭曲变形到不堪了。
我回头看师父,师父说,灌进暖壶里吧。
我把沸水冲进暖壶肚里,暖壶却能大肚受之,
安然无恙。我明白,师父想对我说,
想要成才必须先是堪受之器,
如果不能因材施教,对于学习者和学问来说都是一种损害和浪费,
有害无益的。 后来陆续跟师父学习各位伤寒大家的医论和医案,
学到《寓意草》的时候,我的心被强烈的震动到了。
《寓意草》是西昌老人喻嘉言的医案集,
其中有《力争截疟成胀临危救安奇验》这样一则,
讲述的是喻嘉言努力排除庸医的误诊,
乃至病患自身的不信任,挽救病人生命于垂危的故事。
相信读过罗老师《古代的医生》帖子的同学,
已经知道这个故事的梗概了,感兴趣的同学也可以去找原文来看,
文中言辞真的非常真诚恳切。师父在这则医案后面,
注了一行小字:奇技寻常有,慈悲古今无。
我看着这一行字,沉吟了很久。
喻嘉言这个人是真正的圣贤啊,为了救护病人生命,
百般容忍,无所不用其极。病人起死回生之后,
竟然反说能够治愈纯属偶然,这种病人啊,
要是落在我手上早就不知道死过多少回了。
本来就是的,你自己的命自己不顾惜,
反要大夫求你来医,好死不死,
自古就没有这个道理的。然而喻嘉言他竟然做到了,
他是在跟阎王爷抢生意。这位千古难见菩萨心肠的老先生,
还真是让人感动到落泪啊。
讲到这里,就不能不说说我在山上的那几年里,
让我印象最深刻,至今都觉得于心有愧的那个病人。
Advertisement
头像
0操作83 #
头像
83 #
0
09-02-28 16:14操作
只看TAAA分享
 太好看了。作者真是神人。请继续。辛苦了![em63]
头像
0操作84 #
头像
84 #
0
09-02-28 23:40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
以下是引用lostandfound在2009-2-28 16:14:00的发言:


?太好看了。作者真是神人。请继续。辛苦了!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谢谢MM.我觉得池草LZ很了不起.
象池草医德仁心的医生实在太少了..
头像
0操作85 #
头像
85 #
0
09-03-04 20:15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
                   

                                        作者:池草 




北京真大啊。为了共进晚餐,
要花费一个下午的时间才能相见。都会里的人,
有多少生命是被浪费在路上的?
看到同行者象我一样呆望着窗外的白云杀时间,
难免会有一声同病相怜的叹息。


  
上次我们说到印象深刻的病人。他是师娘的远房亲戚,
48岁,电子学副教授,晚期肝癌术后扩散伴腹水黄疸,
被医院判定不会超过三个月的生存期,最后找到师父这里。
这样的病人照例是不收的。他一直很相信现代医学,
发现癌症的时候,他坚信现代医学的高科技肯定可以治好他的病,
尝试了各式各样的高科技化学物理治疗手段,
结果是被现代医学明确的判处了死刑。
他觉得这个处决书很残酷,他很冤枉,
于是想到了传统医学,也许,
他可以在这里面抓到一线的生机。
这样的人很怂,是个彻头彻尾的投机主义者,
我很看不上。为了活命,他背叛了自己最初的信仰,
如此行径必为史家所唾弃。大英雄如梁启超,
即使被错割右肾、凿落七齿之后,仍能拍手称快,
为现代医学的科学性振臂高呼者,真豪杰也。
况且,他那个肚子吃好多抗癌的毒药下去,
又交给外科东切西切,搞得脏腑破败、
元气大伤,反过来又要找中医帮他收拾残局,
饶他活命。呃,白日发梦。
但是副教授因为是师娘的娘家人,
受到了特别的优待,师父准许他和太太住下来“调养几天”。
师父让我负责每天记录下他的起居服药情况和脉象。
我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宿世的因缘,
还是因为他的眼神里带着的那种对中医的永恒的不信任。
总之,第一眼看见副教授就非常非常不爽,
从心底里就不待见他,一见着他,
我的脸马上拉下来。每天早晨给他诊过脉,
整个一天心情都不会好起来,
所以他在山上住的那几个月,
我一直处在很抑郁的状态。
每天住在一个院子里,低头不见抬头见。
抑郁和不满的情绪积攒久了,难免会有小小的摩擦。
比如出门的时候制造很大的声响,
讲话的时候显得很不耐烦等等。
有一次他端着脸盆往屋外走,
我正好要进屋门,因为推门的时候过于用力,
差一点把他撞倒。我当时心里觉得足够抱歉了,
但是仍然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大摇大摆走进去,
他当时一定还是蛮气我的吧?既便如此,
副教授从没跟我计较过什么,
也没有向师父或者师哥们投诉过我,
否则我就不可能一直为他诊察到他离开。
有一天早晨,我为他诊过脉,去向师父汇报,
师父看了一下脉象,又看了看日历,
让我把教授太太请过来。师父对她说,
你们来我这里住了也有三个多月了,
当初我说保他三个月不死,也做到了。
但是我的能力也只有这么大了,
我估摸着能再过三个月也就差不多到时候了,
只要能按时吃药你们住不住山上两可,
早点回去,说不定能找个比我高明的大夫救他一命。
教授太太是个知书达理的人,
大概也明白了师父话里的意思。对师父说了一些感谢的话,
就回房去和丈夫商量了。
中午去给副教授送饭的时候,副教授看起来满面春风,
他的太太可能在刚才对他说了抚慰的善意谎言,
所以他会觉得很振奋吧。他象孩子一样告诉我,
他们下午就下山回家了,还说谢谢我一直以来的工作。
接着又从他的行李箱里抽出一本解剖图册送给我,
说希望会对我的医学有所帮助,我习惯性的翻洗一遍,
在肝脏解剖那一页看到一个重重的折角。用完午饭,
夫妻二人欢欢喜喜的下山了。 大概三个月之后,
已经快到中秋节了。有一天晚上我在厨房烧水,
等着给师父沏茶,中秋节啊,早晚气温会低一些,
但是绝对不会冷,况且我还是在炉子边上看热水。
突然之间就觉得一股凉气从脚后跟一直窜到头顶上来,
冷的我头皮发麻。真的就是头皮发麻,从来都没有过的那种感觉,
然后心里闪过一丝莫名的恐惧和惊慌,于是习惯性的回头一看。
月光下,葡萄架里的石桌前仿佛坐了一个人独自谈笑,
遍身深灰影影绰绰看不很清。我定了定神走过去细看的时候,
那个人又不见了。这个时侯刚好水煮好了,汽笛呜呜直响,
我赶紧去关火,然后给师父送水过去。师父给讲了几页书,
我就回去睡觉,那件事情也没放在心上,很快就忘记了。
第二天吃午饭的时候,师娘说得肝癌的那个本家亲戚去世了,
今天打电话来报孝,说是昨天晚上九点多没的。师父哦了一声,
继续吃饭。 我细细一想,昨天晚上九点多,
正是我给师父烧水的那个时候。
Advertisement
头像
0操作86 #
头像
86 #
0
09-03-07 14:12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
                             作者:池草  



几天没来更新,让各位久等了,抱歉。
前两天拜访朋友出一趟远门,
不过运势很衰,
遇到了足以让人气到连爆粗口的力气都没有的事情。   
我家有种传统招牌成药,
可以疏肝理气、和胃健脾,
治疗因为忧愁恼怒引起的胸闷腹胀,
胁肋疼痛,恶心泛酸等症,
效果还算不错。药物作用类似于逍遥散,
但是由于组方不同,使用药效卓著的贵重药材,
所以用起来效果会比逍遥散稍好一些。
配方中使用的两味主要药材,
一是沉香,一是檀香。   
沉香就不说了,市售几乎没有不掺假的,
有些甚至全是伪品。每年合药、
制香用的六七十斤沉香,
全是叔父南下亲自采选。
靠别家供货,
即便是多年的老关系也难免有掺杂使假,
至于从谁那里开始掺入的伪品,
我们无从查考,
不过利令智昏这句话倒是可以从此处得见,
如果意识清醒,也许只是利不够高而已。
买到这样的药材,我们还要再次遴选,
否则就不能保证成药的效果,
简直就是徒增烦恼。
所以以后干脆自己去产地采办,
虽然多花几个钱,能买个安心,
也算谢天谢地了。  
药用白檀香味辛性温,
能够理气止痛。胃寒的病人,
经常会有肚脐以上的部分发凉疼痛的感觉,
用干姜煎汤送服一钱檀香粉下去,
会有很好的暖胃止痛效果。
这一味一般都是我来采办,
因为平时的用量就比较大。
另外,平时有习拈香礼的宗教同仁,
所用到的檀香粉和檀香木一般也都来我这里取。
与专门贩卖香品的商人比起来,
他们更愿意相信我这个读过几页本草的大夫,
经我采办遴选之后的香品,
也许伪品更少些。
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
这周二去外省看望朋友,
顺路从他常去的药局办药,
结果让无良商家给黑了一把,
气的老子七窍生烟,
呃,然后我华丽的暑假南亚七日游就被赔光了。
之前从没跟这家药局打过交道,
朋友说他们家药材地道、价钱合理,
让我不妨过去看看。
其实,从出门那一刻开始就觉得不太爽利来着,
我也没当回事,
等公交的时候念了几遍药师咒。
可能是因为两会期间,
交通不是很通畅,
用了三倍于平时的时间,
才挨到长途巴士站。
结果那一家还没有去目的地的长途巴士,
只能辗转换去另一家。
等我赶到正确的地方的时候,
一个上午已经过去了。
买好车票,在巴士上等待开车的期间,
有一位模样凶悍的聋哑人,
强行售卖给我一本粗糙无比的,
由“环球信息中心”发行的内部杂志,
大概有十几页,定价5元一本。
我一页都没看就扔垃圾桶了,
这样的人,未必是聋哑,
做的却实在是强盗买卖,
说起来和我也算是半个同行。
子不闻:杀人劫道,不如行医卖药。笑。  
到达之后,朋友接待,
其时天色已晚,相约明日同去药局。
第二天一早,我们搭车去到那间药局。
还真是客商云集,熙熙攘攘,
伙计端茶倒水,迎来送往,
一派繁荣景象。坐等了一会,
一位经理出来跟我们商谈。
-我说想买自用的白檀香一百斤。
经理说,有三等货品。我说,
要最上等的。于是经理去拿货样给我们验看。
朋友在药材辨识上是个棒槌,
我自己验了一下,货还是很正的,
原木的气味和焚烧的烟气都很不错,
可以算是上等的白檀了。
而且价钱只有以前那家的八折左右,
心中难免一阵狂喜,
觉得是遇见了更好的商铺,
以后又能省出些零花钱。
当下付款打单,
山东老家和我自己这边各发50斤。
另外,又和朋友一人买了三斤花旗参片。
回来的路上,觉得捡到了大便宜,
那个美。两日畅玩饮宴,
甚至连写帖的事情都忘在脑后了,
-_-||,还真是对不起各位啊。  
昨夜回京,今早去提货。
开箱一看,我就怒了,
MLGBD,跟这儿蒙爹玩呢。
真货连一半都不到,
大部分都是用碎杂木沁檀香水做的伪品,
味道那叫一个刺鼻啊。
这么一搀,真货吸收了香精的味道,
也没办法用了。我立马给那间药局打电话。
负责人竟然振振有词,
说这就是选装的上等檀香,
你们北京的**药店,
**医院全是用我们的货,
从来没有回来找过。
况且这里面还有真品呢,
统装的里面全是伪品,
一点真的都没有,
还不是一样用。
我当时气的想当场问候他妈来着,
想想算了,吃一堑长一智吧,
毕竟他妈妈是无辜的。
挂掉电话,
我又和叔父通话把情况简单说了一下。
叔父说,算了,
为了几个钱来回折腾不值当的,
把香精味晾一晾,今冬当柴烧了吧,
咱也学一回石崇王恺,
用檀香劈柴蒸饭。
作为医生遇见这种事情真是够憋气的,
中药房为了价格竞争、
从中牟利,以次充好、
以假充真这种事情,
已经做得驾轻就熟,
习以为常了。只要能赚钱,
谁会在乎医生的方子有没有效,
病人的疾病能不能痊愈呢?  
一个国家的医药体系,
以假劣为规则,以做伪为能事,
正大光明的制假售假。
医师、药师与商人之间,
以钱财为重、轻忽人命,
彼此暗许心照不宣,
长此以往,
也许整个民族都会变得“无可就药”了。
细想下去,真是让人心惊胆战,
悲从中来。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3-11 11:40:41编辑过]

头像
0操作87 #
头像
87 #
0
09-03-07 16:21操作
只看TAAA分享
 hehe.................不错,有意思。。。。。。。。。。。。。。。update

头像
0操作88 #
头像
88 #
0
09-03-09 12:54操作
只看TAAA分享
不知道这个池草是在哪里行医呢
头像
0操作89 #
头像
89 #
0
09-03-11 11:45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
以下是引用rachmany在2009-3-9 12:54:00的发言:
不知道这个池草是在哪里行医呢

不知道.但池草LZ有博客.
头像
0操作90 #
头像
90 #
0
09-03-11 11:56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
                  作者:池草 


纯粹广告


  
很多同学看到我说这个帖子收功,
怕我跑掉不回来,就着急给我写信问诊,
还有人来问香丸的事情。
说过很多次了,中医讲究望闻问切,
四诊相参。有些病隔着网路,
真的没办法诊断,
何况有些还是各大医院的专家都束手无策的情况,
大家何苦来为难我这个实习大夫?
我不回复,大家觉得我不慈悲,
心中不满;我若回复,实在是无话可讲,
也只能是推辞劝慰而已。
有些病可以一目了然,
就能提供一个便利的成药或者小方,
有时手上恰好有对症的丹丸膏散,
多是师承家传的验方,
只能提供成药,组方不便公布。
本想私下推荐给各位,
细想难免自吹自擂,
推销贩卖的嫌疑。
索性在帖子里把手上几个验方都介绍一下,
谁恰好看到又希望尝试的话,
可以写电邮给我商洽。
电子邮件的地址是:[email protected]
  
=======================================


  
本堂上选神州地道药材,依世传秘方,
精制各种自用丹丸膏散,
皆未经过法律规定之手续取得批准文号,
谨防受骗。 另,无论何种神奇方剂、
仙丹妙药,都不能保证百分之百的治愈率。-
人体的疾患不但是脏腑功能的失调,
还与病患个人生活习惯以及所处的生活环境有密切关系,
为医者治人治病难治命。
我可以为各位病患提供一种治疗途径,
但是不能保证必然治愈,敬请谅解。


  
杂病:


解郁汤:治疗体感异常敏锐,
极度怕冷怕热;
一经生气恼怒便会出现耳鸣、
眩晕、头痛、肋骨下胀痛、
胃胀、泛酸、呕吐等症状,
或使上述旧有症状明显加重;
被西医诊断为神经性疾病,
与情绪波动有明显关系者;
心情抑郁导致的暴食症。



开怀汤:

治疗男女忧愁苦闷,
心情难以舒畅,
思想复杂纠结,
终日闷闷不乐,
不喜与人交流,
现代医学所谓有自闭、
抑郁倾向者。


荣养汤:

大病初愈或手术、
放化疗之后,
引起的失眠多梦、
不思饮食、
消化能力差、
胸闷腹胀、
反酸嗝气、
大便溏泻、
浑身燥热等症。


老人安眠汤:


主治老年失眠,
思绪纷飞,闭目难睡。
纵使入睡,耳目朦胧,
难以深沉,又易惊醒,
再难入睡。


  
妇科


涤带汤:

治疗妇科白带异常,
量多味重。
西医诊断为各种类型之阴道炎症者。



一笑春:

适用于白带分泌正常,外阴有瘙痒疼痛、
红肿溃烂之症状者。


  
男科


宜男饮:


主治男子因手淫或房事过度,
损伤肝肾所致阳事不坚、
历时不久、射精无力等症状。
凡服药者必须痛改前非,
节制有度,否则无救。


积功种嗣汤:

此汤原为阳痿无子之人所创,
可治先天不足、后天失养所致,
虚弱型阴茎不能勃起,
对其他类型无效。
方后载有两种不治。
一,四十八岁以上之人不治。
男子过四十八岁,肾气已衰,
凭借药力催旺阳事,恐损人寿。
二,素喜淫邪之人不治。
淫邪之人自损福报,
阳事颓痿乃是上天护生之德,
催旺之后又复淫邪,
其人必遭横祸。君子慎之。


  
儿科


“解娘愁”:

小儿有青黑色血管横于鼻梁之上者,
俗称“邪筋”、“磨娘筋”,
此种小儿多喜烦躁、
易哭易闹,或体弱多病、
肠胃虚弱者。此方平和甘淡,
专于调养此类小儿体质,
无病之时久久服之可令青筋自消,
小儿日渐体魄强健、聪明温顺。


小儿感冒散:

专治小儿风寒感冒所致咳嗽痰多、
鼻塞头痛、发热惊悸等症,
唯外感有热苔黄者不宜服用。


小儿健脾散:

治疗小儿脾胃虚弱,
面容黄瘦,不思饮食,
消化不良。
饮食稍有失调即上吐下泻、
腹痛难忍者。


  
外科


外用手汗方:治疗手掌异常多汗者。

狐臭方:内服汤剂治疗狐臭。

腰痛散:治疗无腰椎病变之各种腰痛。


  
香品


避秽香圆 严依古方,
和合数种纯正名贵香料,
于天医吉日如法制作而成,
气味浓郁,芳香通窜。
书中记载此药能辟一切邪神恶鬼、
魍魉魑魅、虫蛇毒气、
山岚瘴疠、疟疾时疫等,
可盛入香囊随身佩带,
也可研碎和入艾绒中焚烧。
尝有一友人,住百年老屋,
夜夜闻梁上似有人行声,
不得安眠。未知鬼神虫蛇之属,
虽经厌镇祷祝百般设计,不甚效。
后,教伊塞向墐户,焚此香三丸,
声遂绝。


沉香锭

纯粹沉香木粉手工压制,
无香料添加,气味甘甜纯正,
优雅芬芳。


  
另,

代香界朋友售:
现代仿明清款铜质香炉,
造型古朴典雅,用料实在。
样式多仿经典宣德款,
绝非市售恶俗拙劣之辈,
实乃使用陈列之文玩佳品。
Advertisement
头像
0操作91 #
头像
91 #
0
09-03-13 12:45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
                 作者:池草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感谢 苏一先 提前把《内经知要》
的札记贴公布出来。本想写一阵子,
初具气候的时候再请各位去看的。  
国学论道 那边的帖子可能就会主要
倾向于介绍古代医学理论和人体构造学的部分,
对这些话题感兴趣的同学们,
不妨和我一起走进《内经知要》
那些看似枯燥乏味,
其实却如诗句一般美丽的篇章。
这个帖子可能会让对医学保健有兴趣的同学感到失望,
因为我不想在里面讲什么健康讲座或者保健知识,
现在这样的讲座已经足够多了,
轮不到我来多嘴。只是想以《内经知要》为引子,
帮助各位从门缝里窥探一下,
那个我所知,却不为大家所知的那个由古代医学、
甚至可以说是东方传统文化所构建的华丽宫殿。
仅此而已。  

    
大家放心,《医人异事》我是绝对不会弃楼的,
只是收手,不再那么高频率的更新而已。
希望各位有医学方面的奇闻异事还能在这里分享给大家。
有什么相关的问题的话,也可以留言问我,
我尽力作答。以后如果我想到或者遇到什么新鲜事,
也很乐意再写出来和大家分享。     
在这里能和大家相识,促膝而谈,
真是一种莫大的快乐和幸福。
谢谢各位一直以来的关心帮助和支持。
其实,池草一直常伴,并未离开太远。笑。
国学板块新帖的地址是:   http://www.tianya.cn/techforum/content/647/2201.shtml  
还请多多指教。*^_^*      =====================================

abenonly 雁沙居 作业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有没有娱乐精神。呵呵,进来没?  
zhuzhang713 有理,我没想到过这一点。
记进笔记了,呵呵,谢谢你。   
errai 鲜枇杷叶,囧,你用的时候刷过毛没有?
《新修本草》说:“用枇杷叶,须火炙,
布拭去毛。”我不在南方,没用过鲜品枇杷叶。
不过从“其叶不暇煮,但嚼食,
亦瘥。”这个条目来看,应该生用也可以。
可能用量大一些效果才会比较好。  
外感干咳,偶见黄稠痰。应该是燥热伤肺了,
很可能是错吃黄糖姜汤导致的。
吃一点川贝、罗汉果之类的试试,
滋阴药可以用一点,但是不要多。  
黄道婆hdphdp 西医病名,中医无解。抱歉。  
小樱珠 777的888 良师益友有缘即能相会,
莫着急。自家供佛,用纯粹柏木、白檀、沉香,线香或香粉都好。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3-13 21:56:51编辑过]

头像
0操作92 #
头像
92 #
0
09-03-16 15:53操作
只看TAAA分享
以下是引用青檬小妹在2009-3-11 11:45:00的发言:

不知道.但池草LZ有博客.

o? wat's it?


thanks!

头像
0操作93 #
头像
93 #
0
09-03-19 10:49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
                                 作者:池草  
之前的群满员了,不能加大家进来,抱歉。  
感谢 云散 为我们建立了2组,
号码是:82932931,欢迎各位加入。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3-20 17:29:58编辑过]

头像
0操作94 #
头像
94 #
0
09-03-19 11:01操作
只看TAAA分享
[em56]很好看~~这些传统的东西MS都慢慢的丢了呢
头像
0操作95 #
头像
95 #
0
09-03-20 17:39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
以下是引用ericvtx在2009-3-19 11:01:00的发言: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很好看~~这些传统的东西MS都慢慢的丢了呢

是啊.很可惜.而且真不懂为什么有人不喜欢中医呢?
Advertisement
头像
0操作96 #
头像
96 #
0
09-03-23 22:23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
                      作者:池草    

我爱蓝墨水 欢迎你来。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自己的部分如果能做得好,交往的友人和同事也会是真诚温良的人。
从小就不乖,不听老师和父母的话,只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这样的小孩子命运一般都很曲折坎坷,比如我。
如果我是好的小朋友,
也许现在爸爸妈妈就能帮我找一个天天喝茶看报纸的工作,
不用象现在看诊这么辛苦了。笑。


  
三官巷 流产又剖腹产,生殖系统肯定有淤血又虚弱,
不把淤血化掉,补养起来就很难。还是需要找一个好的医师,
坚持进行长期的调养比较稳妥。


  
errai 黄糖姜汤+枇杷叶,寒热交杂。
不要自己治疗下去了,你的功力不够的。
找个医师好好看一下,你这样自己瞎搞,
只会越吃越乱。


  
lolowsc 通过调理内脏可以生发,
但是直接靶向治疗头发的方子我没有。
脱发一般是阴虚体质比较多。等高手解答。


  
Galai 你导师的腰痛可能和寒气太重有关系,
局部贴一些驱寒通络的膏药看会不会好。
你女朋友的状况就需要去看诊了,我无解。

  
宝宝鑫 近视眼和个人体质、用眼习惯有关,
遗传的说法不可靠吧。前面提过近视的问题,
劳驾你自己爬楼看。


  
慕名而来的人 听你的描述,
好象跟厥证比较象。
你找下相关资料对比看看。


  
闪一闪 喝几瓶蛇胆川贝枇杷膏试试看。


  
rainonroof 如来说一切法皆是佛法。
亦佛亦道,有何不可?感谢未来的饭。笑。


  
zhuzhang713 卫生纸,
质轻色白。是肺虚吧?


  
AJDML3 我没有得到这一部分的确切消息。
还不知道具体的症状和病情是怎样的,
也没有好的方案给出来,
如果我掌握情况的话,
会第一时间给出自己的方案。


  
qwertmaos 小儿腹痛原因很多,
通过文字叙述我不能准确判断,
还是找医师看诊吧,抱歉。


  
lolowsc 咩。


  
抬眼望见北斗星 是么,
果然很神奇。我第一次听说祝由科对这种病也有效果。


  
我是小煤球 记忆力虽差,想象力很丰富呢。
头像
0操作97 #
头像
97 #
0
09-03-29 10:47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
          作者:池草  

 
关于手足口病的几点个人意见:  

疾病流行期,应当密切关注幼童的体温和舌苔。
凡体温突然升高,舌质红,舌苔干且黄,有烦躁、上火、
饮水量猛增这样情况的幼儿应特别注意防疫。

  
素问·生气通天论》“冬伤于寒,春必病温。”  
彭子益在《圆运动的古中医学》一书中,明确指出:“疹,即小儿之温病。”   
温病,大人通过发汗排出病邪,小儿通过发疹排出病邪。
个人认为,家长必要的工作是利用自然温和的手段帮助小儿顺利度过出疹期,
而不是帮助滴注抗生素和消炎药物打压人体自然的排病方式。   
彭子益在书中提倡,只要发现小儿体温升高,
不论疹点已出、未出,坚持服用四豆饮,以帮助小儿安养内脏,顺利排病。  

四豆饮组方:黄豆20粒,黑豆、绿豆、白饭豆各15粒煎服。  
四种豆子都是生用,多放水煮到稀烂,取浓汤温服。随煎随服,不可放凉或隔夜。
尿量多、出汗的儿童,不用加白饭豆。     
因过量使用消炎药物和抗生素,导致出现“发热不盛,面色痿弱,昏迷不醒,疹出不红,
或不成粒,或疹出成片,或一出即回,或疹闷难出。小便短少,吐泻脉迟肢冷。”
这种情况的幼童,在四豆饮中,加入巴戟天2g。只要小便数量增多,就是好转的迹象。     正常出疹时,每天煎3g葡萄干,饮汤吃葡萄干,可保平安。  
亦可作为预防的举措,在传染期每日服用。   
其他原理说明及病期、病后调养方法,
请参阅 彭子益《圆运动的古中医学》的“儿病本气篇·疹病”。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3-29 10:56:55编辑过]

头像
0操作98 #
头像
98 #
0
09-03-29 10:48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
                 作者:池草  


? 疹病  

时令病的小儿病,惟疹子最多。疹子原因与温病同,
皆木气疏泄,冲开肺金,相火逆腾,中下大虚之病。
大人温病以汗解,小儿温病以疹解。汗乃血所化,疹乃血所成。木气疏泄,故疹为红色。

木气疏泄,分疏泄正常与疏泄不及两证。正常宜养,不及宜补。正常为顺,不及为逆。
正常之脉,右较左盛,不及之脉,右较左虚,或右左均微,咳者,金气被木气冲开也,
眼含泪者,木气疏泄也,耳冷者,胆经相火外泄也。发热者,木气疏泄相火不降也,
昏睡者,木动火逆中气虚也。  

疏泄正常证状,为发热甚盛,面色充足,小便清利,大便不泻,疹出成粒,
色红粒饱,膝下都有。病人所在地,冬令寒冷,冬不闻雷,
大气中木气根深,来春小儿疹病发生,必皆疏泄正常之证。
惟身体阳弱之小儿,则偶有不及之证。疏泄正常者,
方用四豆饮煎服。只要发热,不论疹点已出未出,
始终只用此方。养中和木,调升降收相火,自然热平身安,不生他变而愈。
右脉重按充足者,饭豆易淡豆豉以调木宣滞。饭豆除湿补土,脉充足者不宜也。
疏泄不及证状,为发热不盛,面色痿弱,昏迷不醒,疹出不红,或不成粒,或疹出成片,
或一出即回,或疹闷难出,小便短少,若加吐泻脉迟肢冷,即易死亡。

病人所在地,冬令鸣雷,或冬令天暖,或冬至起雾。水中封藏的阳气疏泄于土面,木气失根,来春必多疏泄不及的疹病发生。如不到交春而发现于冬至后者,则微阳大泄,易成死候。   疏泄不及,以小便短少为要证。右脉微于左脉,或左右两平而虚微不旺,或右尺无脉,
方用巴戟四豆饮。于四豆饮中加巴戟天五分以至一钱,以温补肝肾,和养木气,
小便一长即为好转。   

疹出即回,与疹闷难出,为肝肾阳虚,疏泄无力。疹出成片,为肝肾阳虚,阳散不收。
故巴戟四豆饮即愈也。有用四逆汤附片干姜炙草或用理中丸为治者,不甚平稳。
因木气疏泄,不喜刚燥。虽属阳虚,乃阴中之阳虚,亦宜避去白朮干姜炙草之刚燥伤阴。
巴戟天温润不燥,温补肾气,与豆同用,又能调木气之疏泄。诚痲疹虚证之要药,
桂附地黄丸亦可酌用。盖右脉微小者,为火土之败,左右脉皆微小者,
亦脾肾阳虚,故桂附地黄丸相宜。如疹出已退,已不发热,而面色仍是灰黯。
神衰食少,此肝脾之阳,泄而不复,亦须服巴戟四豆饮。不然仍易死亡。

如久不复元,可用加减保元汤补之。保元汤,详下文,疹已退热已平,
已无木气的关系,故可补其气血也。  

葡萄干,能温补肝肾,性极和平。
出疹时每日服一钱,最保平安,七日全愈。本草纲目载,
葡萄北方以之补肾,南方以之稀痘,可以悟矣。疹病乃木气疏泄之病,
肾气乃木气之根耳。预防亦宜服之。  

痲疹愈后,咳嗽困难,单服白菜心一个,黄豆五六十粒特效。
此为一切方药所不能及,食品中养金养木平热息风兼养中气,
恰合机宜之方,多服可也。  

痲疹病重必吐虫,可见其为木气之病。伤寒论,厥阴风木病,
用乌梅丸,厥阴病必吐虫也。痲疹病多在春令,厥阴风木之时也。
惟痲疹病乃宇宙与人身整个气化根本动摇之病,再经治坏,根本消灭,
有能挽回者,有不能挽回者耳。惟呼吸平定,中气尚存者,都能挽回。

木气之病,防害他经,极难用药。故惟豆类和平适当。
此乃经过多少困难,然后选得此方,经验多人,无不见效。
然亦根据儿病本气病的原理之功耳。如以胎毒热毒为原理为根据,不能选得此方也。
  
疹病必发热,木气疏泄相火不降也。必神倦,相火离根,中气大虚也。
必眼中含泪,木气疏泄肝液蒸动也。必咳嗽干呛,木气疏泄伤肺,金气虚散也。
疹子忌发表,因木气疏泄之病,不可发表再助疏泄故也。疹子忌凉药,
因系相火离根之病故也。所以疏泄正常,只须顾中宫,和木气。疏泄不及,则当补其根本,
使之遂其疏泄之气。疏泄之病,误投发表药寒凉药,正如根空之木,再拔之则死矣。
又如将熄之火,再寒之则灭矣。

医家误认疹子是胃热胎毒,所以要将他发散出来,
并且要用凉药清毒。一用凉药,相火消灭,即至不救。疹出之后,
医家病家都用扫毒药,疹出之后,木火之气疏泄已伤,宜静待其自己回复,不可更用凉药,
以败脾胃,更不可食白木耳鱼肝油等动阳食品,以动木热而伤肺阴,致热气入肺而成肺痈,
或热气入目而成目疾等患。痲疹初起即须忌食动阳食物。牛奶鸡蛋更不可入口。
疹后如欲服扫毒药者,可服黄豆白菜心清肝肺之热,妙在平淡二字,最适合木火病气也。
惟小便利者,忌用饭豆、动阳食品。详古方下篇肾气丸后。  

小儿之疹子,即大人温病之汗。荣卫足则  

西藏地方,小儿不病痲疹猩红热。因西藏地方雪大冰厚,
大气中阳气封藏于土下水中,特别充足,木气根本深固,不妄动而疏泄之故。  
凡用四豆饮,脉细者,津液不足者,小便长者,出汗者,去饭豆。
服四豆饮后,脉转旺而病未愈者,去饭豆再服。服四豆饮后,发烦者,或大便干燥,
或不大便者,去饭豆再服。因饭豆养中养木利水,兼补土伤津之故。
黄豆黑豆养中养木,兼降胆经补津液。绿豆养中养木,兼清肺热。  

巴戟四豆饮。如脉法不精辩证不明,误用巴戟,致将木火补起,
变成满腹热邪,充塞肺家,为害不小。须脉微神败色黯,右尺更微,乃可用之。
痲疹最怕热药也。   

冬令不寒而又闻雷之地,春木根气伤损,小儿疹病发生之时,巴戟之证乃多。
此点切不可忽。春寒日久之地,或身体虚弱之儿,亦有巴戟证也。
如痲疹烧热昏迷口渴,脉沉有力,舌上必有干黄胎,此为胃间原有积热。
用四豆饮去饭豆加生枳实生栀子仁各三五分,以养木气清胃热为治。此证如误服巴戟必死。
山药亦不可用。社会习尚有服鸡冠血者,多烧热而死。亦与温病误服桂枝,
下咽即死之理相同。  

小儿病猩红热与疹子皆兼咳嗽,皆不可用桑叶竹叶橘皮杏仁等等降肺疏肺之药,
以治咳嗽。用之病必加重。因皆木气疏泄偏胜,金气收敛衰退之病。
金气收敛衰退,再遇降肺疏肺之药,肺气更衰,疏泄更加,咳必更甚,
中气更坏之故。只须养木气平疏泄,木气一和,即不疏泄上冲肺气自降,
咳自能止,不可忽也。如欲用药治咳,白菜心最佳,养肺降冲平和之品。  

凡痲疹烧热日加,唇焦舌干,凉药忌服。黄豆五十粒,煎浓汤下咽即效。
因烧热至于唇焦舌干,此上部津液干枯之故。黄豆极能滋润上焦各部津液,
又能养中养木,故其效无比。此乃经过多少困难,始选得之方,最当重视。
  
凡小儿痲疹发热,乃木气疏泄之病,最忌升散之药。世人用芫荽冬笋香菌煮服,
以为比升麻葛根汤好,不知芫荽等物,散力不小,服下之后,更加津液干枯,
涕泪俱无,热加聋哑,躁烦不宁,睡则惊惕,食则吐出,脉转细濇,
遂成木气拔根,热 肺家之险症。悉宜黄豆五十粒巴戟天五分,浓煎温服,以救之,

下咽即得睡汗出,津液复生,热退进食,登时脉和而愈。此巴戟天将木气的根气回复之功,
与黄豆润肺养中和木之功,相助为理之效也。   

小儿出疹,多先咳嗽,干咳无痰,此木气上冲,金气失敛的现象。
用黄豆五十粒白菜心一个煎服,其咳即止,疹病亦随之不起,
有疹者出亦顺利。白菜心润降肺气,黄豆滋养木气也。见咳即用此方,省事多矣。

此方疹病初起,以至痊愈,日日服之,平安之至。疹病盛行之时,
日服一剂,亦可预防。凡疹后遗下目疾咳嗽等病,常服此方,
皆可就愈。皆木火之气冲入金气,不得出来故也。简括言之,

疹病初起,咳而发热,白菜心黄豆饮自始至终,多服自愈。
服过发散药寒凉药,成坏病者,巴戟黄豆饮,以救之。

服过温补药成坏病者,白菜心黄豆饮,以救之。愈后自汗大虚,
元气难复者,加减保元汤,以补之。党参一钱黄 白朮炙草当归干姜巴戟天各五分,
红枣两枚煎服,痲疹的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3-29 11:04:47编辑过]

头像
0操作99 #
头像
99 #
0
09-03-29 10:48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
作者:池草

  红枣两枚煎服,痲疹的整个治法备矣。无须四豆饮亦可。
头像
0操作100 #
头像
100 #
0
09-03-29 10:50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
                        作者:池草  


摘要:     

疏泄正常者,方用四豆饮煎服。  

只要发热,不论疹点已出未出,始终只用此方。   
疏泄不及证状,为发热不盛,面色痿弱,昏迷不醒,疹出不红,
或不成粒,或疹出成片,或一出即回,或疹闷难出,小便短少,
若加吐泻脉迟肢冷,即易死亡。  

以小便短少为要证。用巴戟四豆饮。于四豆饮中加巴戟天五分以至一钱,
以温补肝肾,和养木气,小便一长即为好转。

如疹出已退,已不发热,而面色仍是灰黯。神衰食少,
此肝脾之阳,泄而不复,亦须服巴戟四豆饮。不然仍易死亡。
   
如久不复元,可用加减保元汤补之。   
党参一钱黄芪 白朮 炙草 当归 干姜 巴戟天 各五分,红枣两枚煎服,
  
葡萄干,能温补肝肾,性极和平。
  
出疹时每日服一钱,最保平安,七日全愈。预防亦宜服之。

痲疹愈后,咳嗽困难,单服白菜心一个,黄豆五六十粒特效。  
痲疹病重必吐虫,可见其为木气之病。  
吐虫,治坏,根本消灭,有能挽回者,有不能挽回者耳。  
惟呼吸平定,中气尚存者,都能挽回。   
疹病必发热,木气疏泄相火不降也。  
必神倦,相火离根,中气大虚也。   
必眼中含泪,木气疏泄肝液蒸动也。  
必咳嗽干呛,木气疏泄伤肺,金气虚散也。
  
疹子忌发表,因木气疏泄之病,不可发表再助疏泄故也。  

疹子忌凉药,因系相火离根之病故也。     
疏泄之病,误投发表药寒凉药,正如根空之木,再拔之则死矣。  
又如将熄之火,再寒之则灭矣。     
医家误用凉药清毒。一用凉药,相火消灭,即至不救。  

疹出之后,宜静待其自己回复,不可更用凉药,以败脾胃,   
更不可食白木耳鱼肝油等动阳食品   
痲疹初起即须忌食动阳食物。牛奶鸡蛋更不可入口。  
 
疹后如欲服扫毒药者,可服黄豆白菜心清肝肺之热,
妙在平淡二字,最适合木火病气也。  
惟小便利者,忌用饭豆、动阳食品。  
   
凡用四豆饮,脉细者,津液不足者,小便长者,出汗者,去饭豆。  
服四豆饮后,脉转旺而病未愈者,去饭豆再服。   
服四豆饮后,发烦者,或大便干燥,或不大便者,去饭豆再服。  

巴戟四豆饮。   如脉法不精辩证不明,误用巴戟,
致将木火补起,变成满腹热邪,充塞肺家,为害不小。
须脉微神败色黯,右尺更微,乃可用之。
  
痲疹最怕热药也。  
冬令不寒而又闻雷之地,春木根气伤损,
小儿疹病发生之时,巴戟之证乃多。此点切不可忽。  
春寒日久之地,或身体虚弱之儿,亦有巴戟证也。   
如痲疹烧热昏迷口渴,脉沉有力,舌上必有干黄胎,此为胃间原有积热。  

用四豆饮去饭豆加生枳实生栀子仁各三五分,以养木气清胃热为治。  
此证如误服巴戟必死。山药亦不可用。  

社会习尚有服鸡冠血者,多烧热而死。
     
小儿病猩红热与疹子皆兼咳嗽,皆不可用桑叶竹叶橘皮杏仁等等降肺疏肺之药,以治咳嗽。  用之病必加重。
  
如欲用药治咳,白菜心最佳,养肺降冲平和之品。  

凡痲疹烧热日加,唇焦舌干,凉药忌服。  
黄豆五十粒,煎浓汤下咽即效。     
此乃经过多少困难,始选得之方,最当重视。   

凡小儿痲疹发热,乃木气疏泄之病,最忌升散之药。
世人用芫荽冬笋香菌煮服,以为比升麻葛根汤好,不知芫荽等物,散力不小,
服下之后,更加津液干枯,涕泪俱无,热加聋哑,躁烦不宁,睡则惊惕,食则吐出,
脉转细濇,遂成木气拔根,热 肺家之险症。   

悉宜黄豆五十粒巴戟天五分,浓煎温服,以救之,  
下咽即得睡汗出,津液复生,热退进食,登时脉和而愈。   

 小儿出疹,多先咳嗽,干咳无痰,   
用黄豆五十粒白菜心一个煎服,其咳即止,疹病亦随之不起,有疹者出亦顺利。  

见咳即用此方,省事多矣。   此方疹病初起,以至痊愈,日日服之,平安之至。  
疹病盛行之时,日服一剂,亦可预防。  
   
凡疹后遗下目疾咳嗽等病,常服此方,皆可就愈。   
疹病初起,咳而发热,白菜心黄豆饮自始至终,多服自愈。   

 服过发散药寒凉药,成坏病者,巴戟黄豆饮,以救之。  

服过温补药成坏病者,白菜心黄豆饮,以救之。  
 
愈后自汗大虚,元气难复者,加减保元汤,以补之。  
党参一钱黄芪 白朮 炙草 当归 干姜 巴戟天 各五分,红枣两枚煎服,  
痲疹的整个治法备矣。 无须四豆饮亦可。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3-29 11:16:29编辑过]

发帖回复
查看:12272|回复:117
Advertisement
打开收藏板块打开个人中心
边缘侧滑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