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龙的电影上映前都有些焦虑。这次是大盘太冷,极限定档,文艺片受众小。不过还是有很多潜在的宣传热点,希望能有惊喜。
每次龙的电影上映前都有些焦虑。这次是大盘太冷,极限定档,文艺片受众小。不过还是有很多潜在的宣传热点,希望能有惊喜。
填场是怎么操作的?有人会去取票吗?
填场是怎么操作的?有人会去取票吗?
橘檬居 发表于 2023-10-10 08:37
跟着组织买的一般会,我参加过的小组都有人去取,自己选的电影院买的就不一定,有的地方没有包妹跑腿。
我这次专攻参加了两个,一个是北美的,统一收款,打款电影院,主要方便没有人民币和国内银行账号的小伙伴。还有一个就是国内的,个人直接对公打米。
后面应该还会按需零散填场。
我参加的几个填场活动是群里发需要的场次和票数,大家看到的就买,到数目就停。然后把二维码发给负责的包包,她们取票返图。
线下跑腿辛苦的,真爱无敌。
添场群之一(其他应该还有不少,但我不太熟悉,这个是一直跟着的)
https://weibo.com/2478204254/NnaOPbGlI
平遥电影节开幕式上的帅哥:
要说金鸡那晚是笼屉最惊喜的狂欢TOP1的话,我觉得《河边的错误》映后交流会在我这里能排TOP2。
两次都是严阵以待,准备着控黑,两次都是发现自己不用冲锋陷阵,只要享受看戏的快乐就好了。 第一次是各个平台(尤其是抖)路人会把黑子怼得怀疑人生,路人开心有美人影帝的出现, 对自己的眼光和审美充满了自信。 这一次是潦草小狗老师开足马力, 为河边和朱一龙铸造了全方位无死角的反黑防卫系统。 小笼包卧槽不断, 感觉自己的台词被抢了, 同样真诚、直接、毫无保留的赞美,而且更加高级和权威。
任何创作者,尤其文字输出者,遇见同频共振受众时应该都是非常惊喜的,伯牙与子期高山流水的知音,很多人一辈子找不到一个。
我之前说过好多次,二次元的纸片人能遇到朱一龙这样全身心投入的演员,是一种幸运。 吴小狗是幸运的, 虽然作者一言难尽,但遇到了朱一龙这样懂他、心痛他的演员。 林楠笙也是幸运的,但同样的, 我们感受不太到作者对他的偏爱,小说角色有点像摄像头。 最幸运的应该是马哲, 他的创作者和演绎者都爱他。
作为吴小狗的妈粉, 曾经的意难平和遗憾在《消失的她》票房大爆时得到了平复, 在余华老师和朱一龙相见恨晚,惺惺相惜时得到了完全的治愈。 🐉的热爱和付出的那颗滚烫的真心,这一次终于被稳稳接住了。
余华老师说,朱一龙拍《河边的错误》付出的心力可以拍三部电影了, 其实他哪一部戏不是这么呕心沥血地拍出来的呢? 只是这一次,他的付出被看到了,被100%肯定了。 余华老师,谢谢你!
https://video.weibo.com/show?fid=1034:4955823114223642
映后访谈,有剧透。
但这次110分钟的访谈看得好过瘾,之前路演10分钟的确不太够。尤其台上的三人:余华老师,魏书钧导演和朱一龙都是肚子里真有货的。
要说金鸡那晚是笼屉最惊喜的狂欢TOP1的话,我觉得《河边的错误》映后交流会在我这里能排TOP2。
两次都是严阵以待,准备着控黑,两次都是发现自己不用冲锋陷阵,只要享受看戏的快乐就好了。 第一次是各个平台(尤其是抖)路人会把黑子怼得怀疑人生,路人开心有美人影帝的出现, 对自己的眼光和审美充满了自信。 这一次是潦草小狗老师开足马力, 为河边和朱一龙铸造了全方位无死角的反黑防卫系统。 小笼包卧槽不断, 感觉自己的台词被抢了, 同样真诚、直接、毫无保留的赞美,而且更加高级和权威。
任何创作者,尤其文字输出者,遇见同频共振受众时应该都是非常惊喜的,伯牙与子期高山流水的知音,很多人一辈子找不到一个。
我之前说过好多次,二次元的纸片人能遇到朱一龙这样全身心投入的演员,是一种幸运。 吴小狗是幸运的, 虽然作者一言难尽,但遇到了朱一龙这样懂他、心痛他的演员。 林楠笙也是幸运的,但同样的, 我们感受不太到作者对他的偏爱,小说角色有点像摄像头。 最幸运的应该是马哲, 他的创作者和演绎者都爱他。
作为吴小狗的妈粉, 曾经的意难平和遗憾在《消失的她》票房大爆时得到了平复, 在余华老师和朱一龙相见恨晚,惺惺相惜时得到了完全的治愈。 🐉的热爱和付出的那颗滚烫的真心,这一次终于被稳稳接住了。
余华老师说,朱一龙拍《河边的错误》付出的心力可以拍三部电影了, 其实他哪一部戏不是这么呕心沥血地拍出来的呢? 只是这一次,他的付出被看到了,被100%肯定了。 余华老师,谢谢你!
snow416 发表于 2023-10-12 17:43
写得真好,命运的看法比我们更准确
原作者能这样肯定, 真心喜欢,真的不容易。 而且原作者还是余华。
回复 68767楼snow416的帖子余华的肯定不容易,他的故事不在情节而在感觉,能让他肯定,龙一定是进入了马哲的内核。电影界有龙是幸运的。
qianlong 发表于 2023-10-13 15:58
看REPO, 电影前半段还是情节性比较强,就像典型的破案故事,后半部分就挺意识流,但这后半部分反而是影片出彩独特的地方。
感觉电影很余华,还是先锋期的余华。能把精髓拍出来,难怪作者这么开心。
听说余华老师还要去北大路演,他是真有点上头。
看REPO, 电影前半段还是情节性比较强,就像典型的破案故事,后半部分就挺意识流,但这后半部分反而是影片出彩独特的地方。
感觉电影很余华,还是先锋期的余华。能把精髓拍出来,难怪作者这么开心。
听说余华老师还要去北大路演,他是真有点上头。
snow416 发表于 2023-10-13 21:46
看报道余华说他又一部小说有人想拍成电影,他不能透露名字,但如果魏书均和朱一龙不加入恐怕不太行。看来非常信任他们对他小说的解读和演绎。有的媒体甚至预测河边要爆到十亿,我觉得真是疯了。今年的艺术片票房基本徘徊在几百万,能上千万已经是很好的成绩了。我希望能高于一般的艺术片,回本就挺好的了。
艺术片受众还是有局限性的。奶10亿是不理性了。能让更多的特定受众走进影院就很成功了。这也是首映排在北大和浙大的原因吧。
莫言也说要去看《河边的错误》。
今天一打开小红书,全是北大学子抢《河边的错误》路演的笔记。
有点酸酸的,怎么说呢, 一切的相遇,都需要因缘际会。这次,你需要大学在读或在大学工作,还是特定的几个学校,然后呢,那天你还必须可以抽出时间来。 所以包妹也不必羡慕嫉妒恨, 在北大,恰好那天抽不开身的小笼包大概是最苦的。
第二站是浙江大学,第三站会是哪里呢? 之前那种正规的影院路演是都没有了吗?
不过我挺喜欢这种1个小时多的映后的,之前那种一天跑10场,每场10分钟的交流太赶,太匆忙,没法深入交流。 好期待这次北大的映后,不知又有啥金桔和梗出圈。有余华老师、有小浣熊、有朱一龙、还有北大师生,我可太期待了。
《河边的错误》这宣发是走高端局,但咱们可千万别忘了广大的潜在观众,小河边是不同寻常的艺术片,是好看的电影,就是有点特别,和普通观众的预期会有点不同。但受众肯定不是很小的、只喜欢文艺片的那一拨。
看包妹的线下摆摊宣传,很多人根本不知道河边上映。 但一旦知道了,也知道是朱一龙主演的余华作品时,想看意愿是是相当高的(🐉这么多部片子攒下来的观众缘不可小觑)。 还有几天,尽力多多推出去。
昨天有个包包在评论里说打电话去影院,对方根本不知道这个电影(还有几天就上映了啊!) 有点心惊是真的。
当然大部分影院办公人员还是知道这部小河边的,但排片很少,甚至不排。 据说是被永安镇的票房吓到了。
咱们不要过分焦虑,就多多努力吧。 甜肠做起来,影院电话打起来, 身边宣传起来。 咱们北美包,也是能帮点是点吧。 这次真有点难。
看着包妹拍的陆家嘴萧邦的大地广,好想在上面加个河边的电影宣传,这么好的广告宣传位子! 可惜了
龙这二年的电影攒了不少口碑,现在看报道都是说朱一龙的演技真是越来越好了。目前国内观众对艺术片的接受度没有欧洲那么高,对票房平常心吧。
昨天《河边的错误》主创在北大参加映后互动,余华老师幽默风趣的一番话给我挺大启发。
他提到了自己两部影视化的作品《活着》和《河边的错误》, 说电影《河边的错误》比《活着》忠于原著多了。 但是,《活着》电影太出名了, 国外老请他去,结果活着电影他看了很多遍后,开始疑惑一个问题:为什么小说不像电影?
哈哈哈哈哈哈,原著作者开始疑惑,为啥自己的小说不像电影。因为电影看太多,太熟悉了, 人们觉得熟悉的才是正确的,其实那只是一种错觉。
而《河边的错误》小说作为一个戏仿作品,电影也是戏仿电影,套着侦探悬疑的壳子,但不着重讲案件的侦破和结局,甚至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的结局。 这必然让有侦探电影观影期待的观众一开始会非常抓狂,因为这是一种全新的观影走向,这也是电影大胆的一个实验。
从《河边的错误》获得平遥最高奖来看, 业内是很认可这种尝试的。 我也很好奇大规模上映后, 普通观众会是什么反应。
观众REPO,虽然可能有点看不懂, 但演员表演很抓人(含龙量98%的保证), 不是那种让人坐不住的缓慢的沉闷片子,有人看了理解了发疯,有人看了感觉释然治愈,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解读和收获。
北大场的一位观众:
“非常推荐,请带着亲朋好友一起去,因为映后你们一定会激烈讨论的,自己一个人看会被憋si吧。我不认识我旁边的小姐姐,映后我们仨已经是姐妹了哈哈哈”
我也算见过朱一龙真人的了。昨天去北大逛了逛。进不去百年大讲堂,只在进场时看到几秒钟,车停在门口边,一下就进去了。恍惚中也没看清。还看到了匆匆而过的魏导。唯一后来看清楚的是朱一龙和魏导的车牌。出来时他走了另一个门,围观群众都没看见他。
大部份观众是女学生,也有一些男生。
以后争取能参加路演,这路边看上下班的事不会再干了。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编辑
登录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