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黑的挺有水平的,成毅今天确实早收工,确实有活动。网上确实有个富婆挺高调的喜欢他。
回复 964楼星如雨的帖子
他现在确实红了。你看我昨天贴的数据,成毅九月关注度基本在领跑,剧播热度和朱一龙不相上下(其他没有剧热播的不好比,刚好朱一龙也是两部在播剧),算是出圈了吧。你再看吃饭那张照片,淇淇在两个老板之间站C位,怕是商务也快来了。其实上周已经有其他品牌照片流出来了。但是没官宣咱就不贴了,免得负面影响他。总之,只要咱淇淇技术过硬,有待播剧有visibility,就不怕黑。现在内娱风气不好,还没见哪家发展好的不被黑。
国内的饭圈文化太不健康了,简直畸形。各种真人cp粉,泥塑粉,撕逼,水军。本来就是看个剧而已,搞得跟宫斗一样。而且还不消停,真是其他言论管制太严格,只能搞撕逼发泄了?
琉璃组一帮水军搅合,连成毅组也开始讨论泥塑问题。真的太伤眼球了。剧粉没兴趣跟这些乱七八糟的,还是华人好
这和养娃一个道理,哈哈
floria 发表于 2020-10-04 12:08
You made my day.😂 妹子家里是有男娃吧,一看就深有体会。咱这算是集体云养了一个吧?
回复 966楼crystal007的帖子泥塑是什么意思
avis2011 发表于 2020-10-04 13:39
就是把男的想成漂亮妹妹,天天当美女夸。因为成毅苏感比较强吧。国内法律意识薄弱,什么乱七八糟都可以建组,另一方面言论管制又那么严格。真是搞笑对比
最近逛超话的心得是,粉丝绝不好当的,没有过硬的心理素质,和18班武艺还真做不好。
floria 发表于 2020-10-04 11:55
我喜欢看剧,做剧粉,演员么就只演员粉事业粉。最近觉得这些撕逼影响我心情了。之前是琉璃,现在对成毅组帖子都不想看了。
理解你。我以前爱去豆瓣琉璃剧专组。现在基本不去了。长安诺组算是比较佛的,都是数据工,mm可以去那里逛。我大部分时间还是看成毅自己超话和微博广场,里面视频照片什么的就够自娱自乐了
回复 974楼crystal007的帖子理解你。我以前爱去豆瓣琉璃剧专组。现在基本不去了。长安诺组算是比较佛的,都是数据工,mm可以去那里逛。我大部分时间还是看成毅自己超话和微博广场,里面视频照片什么的就够自娱自乐了
avis2011 发表于 2020-10-04 14:08
我只想找个清净的地方,原以为成毅组还不错。结果现在说泥塑粉是自己人,不要内部撕。前些时候真人Cp粉对成毅的伤害还不够吗?我觉得国内人衡量标准只有利益没有道德底线,不管是真人cp还是泥塑都是对演员的隐私和人格不尊重。结果现在成毅组吵起来说贬低泥塑粉是不对的。 好吧,等哪天泥塑粉毁了成毅形象她们才会急吧。
从来没混过粉圈的真是对国内现在气氛吓着了。我认为不管啥粉,演员不喜欢的就是不尊重他,你自己yy就算了,非要所谓画地自萌,一旦拉圈子就是公共行为了。成毅绝对不喜欢真人cp和泥塑粉的,但是这些粉丝管成毅喜欢吗?只要她们喜欢就成,还号称对他好就成。真的是宫斗一样。 为了利益可以放弃一切。我本以为成毅组真心为成毅好的。
终于有人发长安诺成毅演技分析了。最喜欢台词的节奏感和表演的想象力这两小节。其实我还很喜欢萧承煦的配音,有很多感情波动的场景用了气音,表现出人物激动的情绪,还不用咆哮,非常贴近成毅内敛的表演方式。也和其他表现人物果决刚毅场景用的掷地有声的高音做出区别。
Tracy
2020-09-18 15:26:49
因司凤而来,由于对司凤这个角色已经戴上了滤镜,所以特来《长安诺》看看成毅的演技是否稳定,答案让我很高兴。《长安诺》拍摄于《琉璃》之前,两者可互相参照。
这个在《琉璃》中感觉更明显,《琉璃》中导演大量使用眼部特写。长安诺中眼部特写相对较少,但眼神戏的特点一脉相承。下图是两个剧中导演都爱使用的角度。
成毅的眼睛特别清澈,眼神很专注。伤心时眼眶泛红,一滴泪将落未落(如上图),他能将这样的瞬间延长,在镜头前完美呈现。
我一直在想,成毅的哭戏为何如此动人?可能是因为他即使伤心的时候,眼底也总是温柔的,有一抹不舍和眷恋,即使是心上人负了他,他的情绪主调还是“委屈”,而不是“愤恨”,他虽然在表达悲伤,但他并不是“自怜自伤”,并不是一种封闭式的沉浸在自己的悲伤里,他的眼神像是在说:“告诉我,你到底有什么苦衷,有什么原因,只要你愿意解释,我就愿意听。”他的悲伤是敞开的。也许只因此刻还未心死。
这部剧最后是悲剧收场,我也很想看看最后绝望时小九是否还能保有这份温柔。
11集兄弟两人并肩走来,原本正在轻声谈笑,弟弟看见不远处的四哥五哥,通过眼睛瞪大表达出“仇人见面,怒上心头”的情绪。小九原本搂肩侧脸看着弟弟,发现弟弟表情变化,也跟着转过头来,眼神瞬间变得凌厉。这个眼神从温柔到凌厉的变化非常明显,又非常自然。
又:这个转头的细节很好。这段情节本是个简单过场,一般拍法就是两人并行,同时看到不远处的四哥五哥,表情同时出现变化;现在处理成小十先看到,小九原本温柔注视自己弟弟,然后觉察有异,转头后神情变化,这个一先一后,就有了层次感。不知是导演教的,还是演员在拍摄过程中自己加上去的。好演员,既要撑得起重头戏,也要能把简单过场演出细微层次 。
成毅表达愤怒这类情绪时,不会“双目圆睁”,而是眼神瞬间锐利,同时伴随着眉头略略压下,因此他的愤怒中总是带着“克制”和“俯视”的感觉。
对比一下四哥的表情,眉毛上挑,眼睛睁大,充满“挑衅”,可见两者演绎方式的不同。
小十更年轻,完全控制不住自己的怒气,这是典型“咬牙切齿”的表情。
而小九被挑衅后愤怒升级,鼻翼两侧肌肉牵动,一字一顿说话时颈部也在用力,但因为眉眼的控制,与小十快要失控的怒气相比,他仍然保持着清醒和克制。
、
成毅垂眸不看的时候,也在演戏。12集这场和三哥的谈话,三哥让小九去守辽东,小九前半程全程垂眸,不看三哥,答话却是滴水不漏,说“承煦做不到,但王上的九弟做得到”,暗示需要彼此信任,然后他才抬头与三哥目光直接对视。我开始以为角度问题,直到他出现抬眸直视的动作,我才意识到是有意为之。这个故意不看,也在传达情绪和态度,为这段短短的对话添了些值得玩味的层次 。
还有一个场景,不会截动图无法展示,四哥逼近,小九目光跟随四哥的动作迅速移动,一直紧盯着四哥,那警惕和锐利,宛如一只老鹰盯着猎物。
11集茗玉夜探小九,两人在“比依萍借钱那晚更大的雨中“互相说狠话。这里小九通过片刻的失神,展现身体和心灵上的双重虚弱,但这个人很倔强,绝不乞怜,所以立刻又凝神打起精神来。明显看到演员眼睛片刻的失焦,然后重新聚焦。这种演绎方式在《琉璃》中也出现过多次。
这个不多说了,《琉璃》是这种凌虐美之集大成者。下面两图亦可见一斑。
和眼神的不看一样,成毅站着不动的时候,也在演戏。12集这场重逢,茗玉已嫁为人妇一年有余,再次重逢,小九没有什么表情和动作,也没有给大特写,就是那么站着。但镜头左右切换,又从近景切到中景,可以非常容易判断出小九整个过程就是站在那里一动也没有动,只有最后答了王上一句话。之后茗玉转身离开,他稍微调整了一下头部的角度,让视线可以跟随,但身子还是没动。文字写情人重逢,往往有一句“一时竟愣住了,只怔怔看着”,这一段就把“愣住了“完美展现出来 。
另一个我个人非常着迷的特点是他肢体动作中的烟火气。
这个吃糕点噎着了,一看就是编剧特意营造的轻松桥段,但成毅并没有处理成特意搞笑,他是用一种很日常的,很生活化的感觉去演绎。这点在琉璃中更加明显。有很多镜头,就面部容貌和肢体动作都令人惊艳,但也有很多镜头,让我觉得“这个演员不太讲究”,就好像看到一个美人回家歪在沙发上看电视的样子,没一处端着。
最开始有些不解,既然在镜头前,不是该时时以最完美姿态呈现吗?是他做不到吗?多看了一些之后,我认为并不是演员做不到,而很可能是演员有意识保留的特点。他放弃了时时为自己的动作加上”滤镜效果“,让这种“不讲究”传达出一种生活和人物的”真实感“。不过在需要的时候,他绝对能惊艳所有人。
这里并不单指念白的节奏,而是在一段台词中,对某一句,他会辅以额外的停顿、动作和表情,整段对白就有了题眼。【不晓得这是导演教的,还是演员自己发挥的】
11集茗玉和小九两人一个屋里一个屋外的整段对话,这句“谁让你发誓了”就是题眼。这句之前小九长长叹息,泪滴不由自主滚落,然后低头,无比委屈咬牙切齿说出了这句话。心中滋味,真真一言难尽。
还是11集,跑过月亮门洞,雨中伞下的两个人,小九口不应心的说出“我萧承煦还会记得你吗?”“你配吗?”。说“你配吗?”这句话时,他有一个轻微的晃头的动作,仿佛要甩掉什么念头,这里形成了一个停顿,然后才再次定住,直视茗玉说“你配吗?”。
除了台词本身的间断和顺应台词的表情变化,成毅会在一段戏里加入一些来自肢体语言的小停顿,创造更丰富的层次,使得情感表达更细腻,更值得探究和回味。
最好的观赏体验,是看到演员用我想不到的方式,演绎了一个场景,表达了一种情绪。
第4集母妃自缢身亡,小九站在外面,打斗之后精疲力竭+听到母妃殉葬后完全颓然的肢体形态,想看又不敢看,视线被挡,身体异常僵硬,动不了,于是只得倾过去,看了一眼,不敢置信,又看了一眼,巨大悲恸下全身无力,手中剑掉落在地上,再然后才是情绪的爆发。
这个把身体倾过去的动作,非常有想象力。
最后就前面12集说说编剧。《长安诺》与《琉璃》是同一编剧,《琉璃》中后期让我着实心塞了一回,所以这次看得很警惕。
优点:
1)相当紧凑,且需要铺垫的地方说明白了。比如第7-8集详细铺垫了茗玉为何要嫁三哥,这两集小九没出场我也看下来了。
2)该剧改变自《孝庄秘史》,原剧虽以大玉儿为主线,但注重群像刻画;目前来看,《长安诺》也做到了。三哥、三嫂、二哥、绾音、凌榛儿、苏雪盈,这几个角色都初步立起来了。
有两点我不满意:
1) 不少“俗套段落”。比如茗玉大婚,小九骑着马来试图阻止,小十在后面追也追不上;从画面角度我理解需要两条线交叉,一个镜头红烛高照,一个镜头雨夜凄凉;可是逻辑上我很迷惑,上一秒还起不了床,下一秒就能策马疾驰,小十居然追不上拉不住这么虚弱的一个人。另外两情相悦的情节,元宵花灯+庙中许愿+河边私语,老套三部曲。
2) 台词不够讲究,不少地方的用词太现代化了。
P.S. 又复习了一下《孝庄秘史》,再叹一声,宁静的美丽级别尚无人能及。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编辑
登录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