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前半生做了阶段性总结。不行了,我忍不住要搞笑了。不过偶像演得很投入很好啊。回忆阿蘅,柳溶月,和师妹。
我觉得这句是整部戏里最BH的一句,给大家重复一遍。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4-23 19:49:53编辑过]
写这个帖子是在上周日(复活节)。心愿已了。感谢大家来看,喜欢姜大卫。谢谢三位版主加分置顶。粉丝的爱就是要人多势众,集体花痴。我会继续默默作“生姜”。
哇,真是帅哥;
真是个凄美的爱情故事
真是没有想到啊,原来以为过了25岁以后,就不会发那么幼稚的花痴了。没想到的是,难道每个年龄有每个年龄的花痴对象吗?
看完了姜大卫的九阴真经以后,就宛如回到了10几岁的时候,为了电视剧中的某个形象而深深痴迷的那种感觉。只是中间隔了这么多年,这么多人和事,而今喜欢的人物形象不是青春年少,而是那个一脸萧瑟寂寞的中年黄药师了。那样的倔强固执,那样的少言寡语,那样的深情款款,那眼神,那浅笑。。。。。几乎痴迷的喜爱,简直叫自己觉得羞愧了。
然而武侠只是成人的童话罢了。似乎主人公们从来也不需要为钱粮发愁,为明天的出路考虑,从来都是快意恩仇,准备好在下一刻血撒江湖。或者这也是武侠的魅力所在。抛开了世俗之物,只需要表现至情至性了。在俗世的辗转反侧中,突然见到这样一个对脾气的角色,也难免自己发起花痴来了。
这几日读了不少关于姜大卫的故事评论,生姜已然作了。想来喜欢同一种人的人,性格必然有些相通的。大学时读亦舒曾深深中毒,难以自拔,而亦舒也是非常钟爱姜大卫的这种酷,从姜年轻时候誉满香江是起。
很多谢LZ的这个帖子,有很幸运地在无聊的灌水中读到它,发现自己灵魂深处的喜爱。虽然现世仍旧是现实,但心头的喜爱不衰,这已是自己的一部分了。
真是没有想到啊,原来以为过了25岁以后,就不会发那么幼稚的花痴了。没想到的是,难道每个年龄有每个年龄的花痴对象吗?
看完了姜大卫的九阴真经以后,就宛如回到了10几岁的时候,为了电视剧中的某个形象而深深痴迷的那种感觉。只是中间隔了这么多年,这么多人和事,而今喜欢的人物形象不是青春年少,而是那个一脸萧瑟寂寞的中年黄药师了。那样的倔强固执,那样的少言寡语,那样的深情款款,那眼神,那浅笑。。。。。几乎痴迷的喜爱,简直叫自己觉得羞愧了。
然而武侠只是成人的童话罢了。似乎主人公们从来也不需要为钱粮发愁,为明天的出路考虑,从来都是快意恩仇,准备好在下一刻血撒江湖。或者这也是武侠的魅力所在。抛开了世俗之物,只需要表现至情至性了。在俗世的辗转反侧中,突然见到这样一个对脾气的角色,也难免自己发起花痴来了。
这几日读了不少关于姜大卫的故事评论,生姜已然作了。想来喜欢同一种人的人,性格必然有些相通的。大学时读亦舒曾深深中毒,难以自拔,而亦舒也是非常钟爱姜大卫的这种酷,从姜年轻时候誉满香江是起。
很多谢LZ的这个帖子,有很幸运地在无聊的灌水中读到它,发现自己灵魂深处的喜爱。虽然现世仍旧是现实,但心头的喜爱不衰,这已是自己的一部分了。
丁丁丁 我这个老花痴都出动了。。。。。
一定要写几句。
九阴真经是一部很神奇的片子。年纪那么大的姜,长得很一般的女主角,却演绎了我觉得是我看过的最具现代感的武侠。这绝对是一部古龙风格的剧,只是套用了金庸笔下的几个名字,但是对于这些名字背后的故事,却又有很合情合理的演绎。
我记得我也是被剧首画面中,黄药师杀仇人的那种气势吸引了。虽然我真的觉得姜老,最后仍然忍不住爱上他,还有女主角,也是觉得越看越美。另外我还及其喜欢梅若华,还记得她和帅哥张智林被老顽童捉弄,两个人面对面睡在棺材里面,眼睛也不能闭上,只能看着对方,好喜欢那种初爱上的感觉!
至少看过这个剧后,我觉得每个坏人都有变坏的理由,每个怪人都有古怪的经历。在坏人还没有变坏的晚上,一切都还是玫瑰色的,世界还是这么美好。
再八一下狄龙,他现在的气质里面有一些猥琐的成分。而姜家三兄弟,气质都练得很好,至少沧桑中还有正气。
一定要写几句。
九阴真经是一部很神奇的片子。年纪那么大的姜,长得很一般的女主角,却演绎了我觉得是我看过的最具现代感的武侠。这绝对是一部古龙风格的剧,只是套用了金庸笔下的几个名字,但是对于这些名字背后的故事,却又有很合情合理的演绎。
我记得我也是被剧首画面中,黄药师杀仇人的那种气势吸引了。虽然我真的觉得姜老,最后仍然忍不住爱上他,还有女主角,也是觉得越看越美。另外我还及其喜欢梅若华,还记得她和帅哥张智林被老顽童捉弄,两个人面对面睡在棺材里面,眼睛也不能闭上,只能看着对方,好喜欢那种初爱上的感觉!
至少看过这个剧后,我觉得每个坏人都有变坏的理由,每个怪人都有古怪的经历。在坏人还没有变坏的晚上,一切都还是玫瑰色的,世界还是这么美好。
再八一下狄龙,他现在的气质里面有一些猥琐的成分。而姜家三兄弟,气质都练得很好,至少沧桑中还有正气。
真是没有想到啊,原来以为过了25岁以后,就不会发那么幼稚的花痴了。没想到的是,难道每个年龄有每个年龄的花痴对象吗?
看完了姜大卫的九阴真经以后,就宛如回到了10几岁的时候,为了电视剧中的某个形象而深深痴迷的那种感觉。只是中间隔了这么多年,这么多人和事,而今喜欢的人物形象不是青春年少,而是那个一脸萧瑟寂寞的中年黄药师了。那样的倔强固执,那样的少言寡语,那样的深情款款,那眼神,那浅笑。。。。。几乎痴迷的喜爱,简直叫自己觉得羞愧了。
然而武侠只是成人的童话罢了。似乎主人公们从来也不需要为钱粮发愁,为明天的出路考虑,从来都是快意恩仇,准备好在下一刻血撒江湖。或者这也是武侠的魅力所在。抛开了世俗之物,只需要表现至情至性了。在俗世的辗转反侧中,突然见到这样一个对脾气的角色,也难免自己发起花痴来了。
这几日读了不少关于姜大卫的故事评论,生姜已然作了。想来喜欢同一种人的人,性格必然有些相通的。大学时读亦舒曾深深中毒,难以自拔,而亦舒也是非常钟爱姜大卫的这种酷,从姜年轻时候誉满香江是起。
很多谢LZ的这个帖子,有很幸运地在无聊的灌水中读到它,发现自己灵魂深处的喜爱。虽然现世仍旧是现实,但心头的喜爱不衰,这已是自己的一部分了。
妹妹,我太激动了,生姜见生姜,两眼泪汪汪。
http://ajohn.net/bbs/dispbbs.asp?boardID=6&ID=2019&page=4
[转帖]姜大卫1991年于邵氏影城的访问
访问,1991年,于邵氏影城
他第一次当主角是六八年演「游侠儿」。七一年凭「报仇」当选亚洲影帝,当时年仅廿四岁。
后来潮流变了,他只好欣然步下楼台。
过往在张彻电影里,他是游侠、浪子。但他不信有义气,认为现实生活中很难。
他说他也想做游侠、浪子;但这样太难为老婆仔女了!~
说到老婆,他说来世都系要娶李琳琳。
说到狄龙,不能不提恩怨,原来都是「倾国倾城」挑起的怨恨……。
**第一场**
时:一九六八年
景:邵氏片场
人:姜大卫
日正中天,夏蝉乱鸣,古装街大树上,懒洋洋坐了名少年——瘦削、俊俏、二分不羁三分狂,腰间插两柄短剑,问其姓名,他笑了笑:「游侠儿」,一对眼睛多么坏。
**第二场**
时:一九九一年
景:无线电视城
人:姜大卫
云淡风轻,黄叶满地,姜大卫穿过古装街:「不认得路,现在是无线的地方了。」神色平静,像一切与自己无关,偶然经过当年的大树下,拈花微笑。
**严化**
——父亲是红小生
姜大卫是最后一代的明星:「COOL」、骄傲、而已神秘。
现代的艺人,太亲善、太街坊、非常老幼咸宜。
但姜的那一代,像阿伦狄龙、嘉芙莲丹露、何莉莉等,都是高不可攀的「明星」,影迷只可以遥远地仰慕。
后来,后来潮流变了,大家俱发觉,明星也不过是常人做的,姜大卫亦欣然步下楼梯,但从未听见他埋怨、吐苦水之类,姿态优雅,这点倒不是常人可以做到。
忍不住问——为什么?
「家里是演戏出身的,爸爸严化,当年是上海很红很红的小生,却早过世,剩下一身债,要妈妈(红薇,亦是演员)一双手,带大我们五兄弟姊妹。自小已看惯这些变化,原来一个人红,也可以沉下去,有了心理准备,后来就不难适应。」
姜大卫(洋名:尊),曾是童星,念书不成,当过写字楼后生,又做过龙虎武师;六八年演「游侠儿」,第一次当男主角;七一年凭「报仇」,获亚洲影帝奖时,才只有廿四岁。
在李小龙崛起之前,邵氏凭姜大卫及狄龙,曾垄断整个东南亚的国语片市场,其后逐渐滑落。新一代年轻人,近年只能从「大内群英」、「琥珀青龙」及「武侠帝女花」等电视剧,去认识当年这位影帝。
**当你跌的时候**
「当你跌的时候,自己固然不知道,旁边的人亦不会告诉你,像我后期离开邵氏,到台湾发展,仍然有很多片约,仍然不停赚钱。」
「但我偶然返回香港,竟然发觉,没有人认得姜大卫了,大家都在谈论成龙、周润发等等,那时侯才知道,我已经掉了下来。」
为什么不留在台湾发展,享受残余的名与利?
「张彻?对我的影响当然大,二十岁左右起跟他,不论拍电影、做人处世、以至大仁大义那一套,也是张彻教我的。」
当初两师徒相遇,有一段因缘。
十八、九岁吧,姜大卫如常在街上浪荡,碰到武术指导鸡哥(唐佳)。
当时,他正拍摄张彻执导的「金燕子」,王羽、郑佩佩、罗烈主演(片中有首词:萧然一剑天涯路,鹏飞江湖……)。
唐佳需要一个替身,代井淼(女星井莉之父,已故),穿窗落街。姜大卫马上答允,兴冲冲进影城开工,动作镜头顺利完成,出身上海电影圈的张彻,随口问:「这个年轻人是谁?」才晓得是故人(严化)之子,从此着意提携。
**电影不会害人**
「对我来说,家庭是第一位,其次就是电影,电影永远有新鲜感,永远学不完,现在我仍然在摸索阶段。」
「我做导演时,从来不骂人,自己做过很多岗位,明白每一个工作人员的心态,当他们是一家人。这些年来开戏,不论在香港或在加拿大,仍是这个班底,都是以前邵氏的旧拍档。」
「最重要的,是肯对所有工作人员负责,出了什么事,可以跟我说,这也是学张彻的,当年他为手下争取待遇,可以跟方小姐(逸华)拍枱。」
「除了电影,干其他行业很难,学起来可能容易,但做起来又是另一回事。」
虽然目睹过不少人,在这个圈子起落升沉,阿尊仍是一意维护电影行业。
「电影不会害人,只会教懒人。你看其他行业,像做金融之类,可以蚀得倾家荡产,但电影不会,反而你落难时,很多同行的朋友来帮你,最大的缺点,倒是赚钱太容易,习惯了吃这行饭,就不想到外边去捱。」
**狄龙**
——谁是谁的恩怨
据说,已故的傅声,与姜大卫「有不可化解的误会」。
阿尊圆瞪着眼,一脸愕然:「没有呀,与狄龙之嘛。」
(姜大卫与傅声之父,张人龙一家人,仍保持友好关系。)
狄龙与姜大卫,姜大卫与狄龙,这对香港影坛绝代双骄,究竟为什么反目?多年来一直是个迷,当事人守口如瓶。
两个月前,「新地」曾专访狄龙,提起这见公案,他亦支吾以对。
阿尊开始时也不想说,淡淡道:「做人方法不同啰!」
后来离开电视城,驶车出清水湾途中,无意间,旧事重提。
「当时我们仍在台湾(张彻自组长弓电影公司时代),李翰祥筹拍《倾国倾城》,点名要借狄龙演光绪皇,借我演太监寇连材。邵氏召张彻回去问,他说没问题,但要看我们的意愿。」
「我那时的想法,是未见过剧本,不知道是怎么的一部戏,又要剃头,便打算推掉,狄龙却很想演,认为以往张彻的电影,总是他给我跨刀,这次我不肯接戏,是故意不帮他,不够朋友。」
**「倾国倾城」之恨**
「但他可有想过,虽说是他给我跨刀,我没曾给他跨刀?这些他倒忘了,后来张彻劝我,亦有一些像你刚才说的原因(义气),我才决定接下这部戏,返回香港拍摄——你看过没有?」
当然有,「倾国倾城」与「瀛台泣血」,俱是当年哄动一时的大制作,北京高层也内部放映,惊叹于李翰祥的宫廷布景,「比真正的紫禁城更象样」,遂种下日后,他重返北京,拍「火烧圆明园」及「垂帘听政」的伏线。
当年,卢燕演西太后,演得好是顺理成章;一贯是打仔的狄龙,演光绪后,果然锋芒大露;萧瑶(谁还记得她?)演珍妃,却成为全港笑柄。
但小太监李连材?哪个演员也可以胜任,犯不着找姜大卫。
「还是为了卖埠,寇连材的戏本来很少,但李导演见我演得不错,边拍边改,后来加重了很多戏。」
说起这见事,姜大卫仍是一贯平静:「对人好,不要期望别人对你好,这也是张彻教的。」
**李琳琳**
——夫妻情义长
俱说姜大卫婚后,李琳琳改变了他很多。
「这个是必然的,两个人长期日夕相对,当然会互相影响,我亦改变了琳琳许多。」
有传闻,是当年琳琳主动追求阿尊?
「说什么谁追谁,总之是互相喜欢,原来我们两家是早认识的,她常来我家里玩,我年轻时躝街(逛街),反而未见过她,偶然在街上碰见,只打个招呼。后来有次朋友请饮,我们又遇上了,于是一起打麻雀,跟着一起跳舞、直落(玩通宵)(!)咁喇(这样啦)!」
琳琳的改变亦很大,从当年国泰时期,长发、超短裙的飞女,变成现在的贤妻良母,实在非常戏剧化。
「年纪大了嘛,不变也不成,如果现在有人找她拍戏,要她扮飞女也可以,但有观众看至得0架(但有观众看才行)!」
这段情,亦非一帆风顺,二人年轻时,俱是硬脾气,总是吵了又好,好了又吵,中间分开了差不多半年,抵不住互相思念,终于决定才七四年结婚,姜大卫当时廿七岁。
**儿女绕心间**
如今大女儿依兰十七岁,小女儿也八岁。
「女儿十六岁已拍拖了,我呷醋0架。很担心,但也没办法,惟有找她妈咪,婉转点劝她,要她小心,不要太晚回家之类,我们不能骂,只能慢慢教。」
「小时候我很顽皮,阿妈(红薇)真的动手打,藤条炆猪肉啰,不过是犯错四、五次,当一顿打,如今时代不同了,不可以用这套方法。」
「我很重视家庭,我们本来有五兄弟姊妹,秦沛是二哥,我居中,还有一个妹妹,尔冬升排最小。最年长的大哥,自小到美国念书去,没见面廿多年,现在重逢,相处时感到很陌生,这个很不好,我希望自己家里,永远不要出现这种事。」
「正在办移民手续,明年中左右吧,要到加拿大那边报到。做什么?还不是拍电影,仍然是香港、加拿大两边走,女儿可以留下来念书,但我与李琳琳,一定不会分开,一定不要做『太空人』,没办法,见过太多失败的例子,我们不想为了移民而离婚。」
结发夫妻情义长,尤其是姜大卫,难道于婚后,仍有多种选择,却始终不动心。他点点头:「是的,是有过很多选择。」
**后记**
——拈花微笑说平生
相约在电视城做访问,原是不怀好意,以为姜大卫会触景伤情,「想当年」一番。
但他没有。
亦没有刻意抹掉旧事、忘却以往,只是很淡然地,诉说前尘——如风之动、如水之流——实在是一种福泽。
阿尊说自己年轻时很「坏」,为了追女孩子,跑去信摩门教,后来真的成为虔诚教徒,但入戏行,照样上香拜神。
「不敢不拜,次次拜没事,拍《上天救命》那次没拜,连续伤了两个工作人员。」
年轻时,也没这般好说话。
「以前不睬人咯,只跟熟朋友玩,那个不相熟的,叫我DAVID(以为姜大卫的洋名是『大卫』),马上给脸色人家看。」
现在?现在的姜大卫,从容倚在树下,管他漫天落叶飞舞,迄自拈花微笑。
第156楼至160楼转自http://bbs.cgblog.com.cn/read.php?tid=6795&page=e&fpage=1
介绍了偶像的一些早期电影。
《叛逆》从左到右:狄龙,陈美龄,姜大卫,张彻。
第19届亚洲影展 优异演技奖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4-26 3:33:17编辑过]
【原 片 名】怪人怪事
【英 文 名】A Mad World Of Fools
【出品年代】1974
【IMDB链接】N/A
【IMDB评分】N/A
【国 家】香港
【类 别】剧情
【导 演】姜大卫
【主 演】李琳琳
石天
金霏
黎小田
午马
郑少秋
【内容简介】
本写实喜剧片由“缩水影帝"姜大卫自导自演,倪匡编剧,刘家良武指,演出名单星光熠熠,包括笑匠石天、黎小田、午马、郑少秋及艳星金霏等。 在光怪陆离的现代化大都市里,我们不时都会发现到许多怪人怪事。他们的行为或荒唐不经,或伤风败俗,或乖谬悖理。总之,形形色色,令人难于理喻。「亚洲影帝」姜大卫,特将这些怪人怪事搬上银幕,极尽嬉笑怒骂之能事,使观众有机会大开眼界,敞怀捧腹,诚讽刺喜剧之一大创举也!而其特别的心态和味道,也唯有从影片中才能得以真切的感受。片中有不少情色场面。编剧倪匡搜集了一些香港怪事,镜头下有诸多精采描述,例如,为何丑陋男人在男扮女装后,感到飘飘然?为何有女人会是露体狂?为何富商喜欢到下等妓寨偷欢?为何旧式家长讨了一个在酒会中裸露娇躯的洋媳妇?为何富家子弟有偷窃狂?这一切是世风不古?还是世界变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4-26 3:31:49编辑过]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4-26 3:29:49编辑过]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编辑
登录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