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八组有关于写真集内容的贴:[url=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91218292/]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91218292/[/url]
(据这贴主说她只透露了些重点内容)
1、【舞台上只有一个最中间的位置】
原因也很简单,我从小就对“军人”有种执着,觉得特别正气,觉得男子汉就应该那个样子,觉得一身军装特帅,自己要是能穿上军装,那肯定很自豪。
当时我特别执着,暗自跟自己说要是考不上均军艺的话,那就来年再考,一直到考上为止,我就没想着会去其他艺术院校。
我当时应该是老师眼中先天条件比较好的小孩儿。还有就是因为之前我只是上了舞蹈兴趣班,并没有接受过专业的舞蹈训练,相对来说算是白纸一张,
只是很遗憾,当时没有考上公费生。公费生的待遇是军区出钱培养,之后分配到军区去……考军艺时对我的成绩并不算优秀,有那么多人考上了公费生,对我来说是个很大的刺激,因为我这个人本性是比较好强的,不允许自己做不好。……我不服。我觉得我不比任何人差,那我就努力学,学到最好。
在我刚上一年级的时候,我就是一张白纸,基础没人家好,所以在上课、演出的时候,都是站旁边,中间是跳得好的。……我想的特简单,就是我一定要调到最好,一定要站到最中间的位置。……
等到二年级的时候,我就开始爆发了:一点一点地,从旁边到中间,到最中间,慢慢挪着位置,扎扎实实地站到了最中间;开始考试得第一,之后每一次考试都拿第一。
2、【军艺 那些年】
在均已学舞蹈的那些年,对我来说特别重要:一覅昂面实在舞蹈上,你很努力,跳得越来越好;另一方面是性格上的养成。
军艺实行军事化管理,它那种出自军队的力量感、高强度练习、严格服从……对性格的养成影响特别大。那时候我正值青春期,收到了这样的影响,回头看看,这段时间的经历对我来说,甚至可以称得上终身受益。
我们父子俩在空旷的食堂里,我爸看着我狼吞虎咽,我原先打算等我爸来了好好诉诉苦的,但我爸一来我就挺高兴的,也就忘了要诉什么苦。
我爸妈是在我四年级下学期时来北京陪读的,因为我那年上专业课时受了伤,当时伤得挺严重,半个月都没能在上课训练。……让我特别感动的是,当时我那么长时间没有训练,只作为旁听生听课,老师还保留了我在她作品里的位置。在我老师的作品里,老师是主演,我是以被她挑选的尖子生的身份来配合她一起完成作品的,如果因为我导致作品效果不好,对她也会造成不好的后果。在那种特殊的情况下,我特别感谢老师对我的信任,保留我的位置真的是我很大的认可。
后来演完后,老师问我感觉怎么样,有没有哪里不舒服,我说没问题。老师也特别欣慰,她说:“杨洋,你是这五十年里我见过的最好的学生,先天条件好还那么肯努力。”
直到近两年,我才开始觉得要注意身体,不能受伤,并且越来越觉得这很重要。那时候受的伤到现在都还有后遗症,我现在后背两节腰椎骨之间的一段脆骨还是断裂的,这就是那时候摔伤的后果,加上后来自己不注意养护,所以始终没有彻底养好。
相比那些训练的苦,我觉得更让我有成就感的是作为尖子生的那种自豪,那种对自己的肯定、那种自信。
3、【事情做得好才是真正的“酷”】
在“鲜肉”的外表下,我同样希望自己可以有“红烧肉”的滋味。
但作为男生,确切点说,追求的不是美,而是“帅”和“酷”——除了外形上的,更多的是一种状态,或者可以说是一种做事情的方式、态度。
在我看来,做任何事情做得好都是很酷的,这种人在我眼里是会发光的人,好像自带能量光团。我希望自己就是这样的人,所以我会认真地做每一件事,只要我决定去做。
我说过我身上跟其他男生最大的不同,应该是我和其他人叛逆的形式不一样。
很多人去做一些不被允许的事情,认为这是叛逆,而在我这儿,可能是在军艺待过的原因,我所理解的叛逆是自己与自己的较量,你要超越你自己,越难越要做好,这是我对自己“逆反”的方式。我觉得为了超越自己而“折磨”自己,反而是很有成就感的事情。
无论是文戏还是武戏,所有戏都有自己的套路,演员得自己慢慢摸出门道。我最开始拍动作戏的时候有点儿摸不着门道,只懂得拼、只懂得用力,结果受了很多伤。拍《盗墓笔记》时有个场景是在古墓里,那棵大树非常高,是棵十几米高的道具大树,上面有一些木板、钉子之类的东西。我有个动作是要非常轻盈地转身旋到树上去,那个动作当时反复来了很多次,就是为了在镜头前看着更漂亮。等到导演说可以了的时候,我还挺高兴地下来跟着看回放,觉得确实打得挺好看。等到卸妆时才发现身上好多地方都划破了,后背吊威亚被勒得青一块紫一块的。
我之前在现场就是那种受了伤也不吭声,不会说停的人,因为怕影响进度,耽误其他人的工作,那样的话自己也很过意不去。
(三生)两个处女座搭档遇到一起,真是挺要命的事,那时候就一直打一直打,后来连头套都要甩掉了。
{花少——微笑剧期间的身体状况,不码字了,关键词:腰撞伤、突发性耳聋、每天晚上输液5小时、特别疲惫。}
虽然这是一个小鲜肉的时代,我也很感谢自己作为小鲜肉被大家喜爱,但我希望自己成为红烧肉,更有味道,不辜负自己,也不辜负喜爱我的人。而现在,除了努力做好,还是努力做好。
4、【遇见张起灵】
(提示:红楼开拍前)那时我所有的心思都还在跳舞上,觉得毕业后留在团里做个舞蹈演员或者舞蹈老师挺好,剧组来选角的时候,我兴趣并不大,应为感觉演员对我来说是个太多遥远的行当,之前想都没想过……
而事实上拍完《红楼梦》之后,我有好几年没有太好的作品,参演的几乎都是不为人知的剧,出演的也同样是不会被人记住的角色……
演员这个行当对我来说很新奇,对我来说是全新的世界,而我对这个全新的世界充满期待和想象,以为之后的演艺事业也会像我在舞台上一样,只要我努力,吃苦就一定会出成绩。但事实并没有这么简单。
我在不熟的人面前是比较腼腆的,这不是刻意端着,是实在不知道应该怎么办,也不知道说什么好。
毕竟你是个名不见经传的演员,大家都不知道你,不了解你,说怎么就突然来这么一个人来演张起灵?甚至有人找出了我很多年前的照片,爆出来开始吐槽,说这样一个新人怎么能驾驭张起灵呢?能不能演好?
说实话我当时觉得有点冤,尤其是看到很多人再说当年的照片,事实上我已经跟当年不一样了,我已经成长了,我已经学习和沉淀了更多的东西,但这些大家一时间是看不到的,引发大家正义的还是从前的那个你。
对我来说——直到现在也是,我最怕的一句话是被说用错演员了。
所以,我会不断努力鞭策自己,我不想被别人否定。
其中有个点特别纠结,就是怎么演张起灵的表情。
看过原著的人应该都知道,张起灵在原著里的人设就是没有表情的……我当时很纠结,作为演员你最大的演技就体现在脸上,可是让你演一个没有表情的任务,那你的演技在哪儿?你在演什么?你怎么演?
我身边的人就说张起灵这个角色跟都敏俊很想,你可以参考都敏俊眼。我就找来《来自星星的你》从头看到尾,但看完发现还是不行,因为张起灵跟都敏俊还是不一样。都敏俊身上是有很多抽离的点的,虽然大多数情况下他也没有表情,但会有桥段让他抽离出他原来的身份,偶尔逗趣一下,还挺搞笑的。
但张起灵不是,张起灵从头到尾都没有表情,你在他身上看不到任何情绪的起伏。我后来想了想,决定还是尽力尊重原著去演,毕竟原著里的张启灵石被大家熟悉且习惯接受的……所以尊重原著去演是我当时的最大标尺……
我的任务就是展示好张起灵的全部,尽最大努力去贴合原著里的张起灵。
后来有人吐槽张起灵的腹肌是假的,我要澄清一下哪个是真的,我每天都在卖力练腹肌呀,而且每次开机前我都要在地上先做30个俯卧撑,就是为了充血,让肌肉看着更明显……画侧影是为了在光线下看着更立体,不是说我没有肌肉,要真那么以为我可太冤了。
其中有一场戏是我一个人跑去西藏去拍,其他人都杀青了,留我拍张起灵的结局。那是我第一次去西藏,到了以后身体不大适应,很不舒服……那儿海拔4800多米,而且刚好赶上大沙尘暴,当时我就一边遍遍地走,没有任何遮挡,裸着上半身,我当忽然就想,如果现实里张起灵这个人物是存在的,那他一个人在这样的环境里孤独地活下去,默默坚守了那么多年,真的挺让人心酸的。
5、【一个演员的底气就是你的作品】
我认为扮演反差较大的不同角色,对演员的演技来说会是一种快速有效的锤炼。
无情是云淡风轻的个性,而且他内心深处是个很痴情的人,但张起灵身上是一种坚守的责任感、一种使命感,这两种是完全不同的。因为角色的这些不同,我会研究这些看似一样的表面下的不一样,把这些不一样拿捏好了,对怎么演戏,怎么做一个好演员有很大的提升。
接拍《从你的全世界路过》的原因是茅十八是一个新的、接地气、就在人们身边会有的角色,而且这部电影有好的制作班底、导演、原著、剧本。本来那会儿是在拍《三生三世十里桃花》,老戴头套状态不好,我不太想见张一白导演,结果张导就飞到剧组,专程聊《从你的全世界路过》的事,我后来也觉得可以跟邓超大哥搭戏,能学到很多东西,对自己来说是挺好的一个机会,就答应了。
答应接《从你的全世界路过》的另外一个原因是,我不想总是演同一个类角色,总是高冷路线,我希望观众看到到自己的另外一面,有一个超越自己的角色,还能在剧里弥补自己没有经历过的生活。
我不是说平常的一面不好,而是在日常里你会有疲倦的时候、累的时候、邋遢的时候、情绪不高的时候,但粉丝来看你,肯定不希望看到这些,所以就得始终展示一个充满能量的积极的形象。
除此之外,我更多是担心粉丝的出行安全,这个太重要了,他们会不会在看我的路上遇到一些麻烦?会不会出现一些问题?甚至包括他们的人身安全,我都觉得我对他们是有责任的,至少从心理上讲,我觉得让他们平平安安是我的责任。
再就是我是个性格偏内向的人,所以平时是比较低调的,每次粉丝接机的时候都有很多人,我特别怕影响到其他旅客,怕影响机场里的秩序,如果是因为我的原因给别人造成一点点麻烦和打扰,我都会过意不去。
我始终认为,一个演员最重要的就是他的作品,这比所有其他方式的曝光都更有说服力,这也是我的专业态度,就是不管你做什么,那你的专业成绩来说话,而不是其他,想爆新闻、炒话题之类,我想要的关注不是这些,而是更多人通过我的作品认识我、认可我,这才是让我觉得有成就感和有底气的事情。
我希望能在不同的角色里不断打磨,提升自己。可能在有些人看来,会觉得杨洋演的还是不那么好,但对我来说,我尽了最大的努力。
我给自己的计划大概是之后每年演一部电视剧,不会演太多,而且要演一些有质感的角色。好的剧本、好的团队、好的班底,这些对演员的提升都特别重要,我会不断去挖掘和学习,而不是一直停留在很虚幻、很偶像的状态,我觉那样很飘忽,我更希望自己可以扎扎实实地越来越好,别人都看到的那种好。
我坚信的是,在我努力的时候,我对自己是有期待的,我知道我会成为更好的人,所以我从不怀疑自己。
6、【在别人的故事里找自己的青春】
我的鼻子就是那时候打歪的。
有天傍晚跟同学在操场上打篮球打得很晚,但是天已经黑了,视线不是特别好,刚好有个球过来时我没躲过去,就砸在我鼻子上了。但是只顾着继续玩,完全没放在心上。过了几天,我觉得应该消肿了,结果发现怎么好像有点儿不对经,鼻梁上好像鼓出来一小块。最后去医院看了一下,才知道是骨折了。
(提示:过几年的某次体检)医生说想回复的话得砸断了重新接,但能不能接正不能保证,接回来有可能是正的,也有可能还是歪的。然后医生看了我好一会儿,很严肃地说:“这小伙子长这么好看怎么还动啊?别动了,赶紧回去吧,那么好看还动什么?”……
所以,我的“整容费”应该是世上最便宜的了,只花了来回的公交车钱。
最开始接《左耳》的时候我比较犹豫,第一,担心身体吃不消;第二,两部戏穿着眼,演员对于人物的拿捏要特别区分得开。毕竟精力有限,而且你每演一个角色时都会全身心投入,如果同世界两部戏,就要特别留意避免在两种不同角色的塑造下互相影响。
(许弋)他有自己的故事点,有极强的个性,在他身上有非常大的张力,你能感受到来自这个人物的一种“力量”,哪怕这个力量在剧中被设置成是堕落的,但他仍非常有血有肉、非常立体的。
这是我喜欢许弋最大的原因。
我喜欢各种不同类型的人物,也喜欢这类青春片,因为它们会让我尝试到一些我自己的青春期里没有的经历和感受,我会在这些角色想象一把青春是什么样,相比来说,可能我的青春期过的确实太单调了。
7、【站在春晚台上那一刻】
我跟佟老师彩排的时候,甚至还在台上哭过,因为那种感情特别真实,它盖过了“在表演节目”这件事本身。据说我们彩排时,也有工作人员听后感动落泪,如果问我觉得自己在春晚舞台上表现怎么样,我觉得这就是最好的回答了。
8、【花儿与少年】
比如开车、扛行李、找路这种事,我觉得本身就是该有男生来做的。
{内容就不po了,一句话:这个男孩子,一直温柔地对待世界。}
9、【一生都不会忘记的时刻】
我更喜欢的其实是游泳和打篮球,尤其是游泳。我很喜欢水,我也喜欢蓝色,在水里我会觉得特别自由,特别放松,好像谁对我来说有一种治愈能力。
我喜欢所有集体类的活动,可能跟我在军艺学习的经历有关,我很相信那种来自团体的力量,我认为那种自豪感是大于个人的。
我明白自己作为一个偶像艺人,很容易被大家推到台前,但与此同时,一起付出的还有我的团队,我的合作方,我的赞助商,我的观众,我的粉丝,因此我不允许自己做不好,我会全力以赴,就像参加比赛一样。
10、【我就是这样的YOUNG】
生活里的自己就更简单利落了,不会穿的花里胡哨,不会穿特别短的裤子,不会穿带很多花纹、装饰的东西,因为那样很不适合我,总的来说,要以舒服为主。
总的来说,我的生活圈、工作圈、任何交际、行动都是简单随意的,吃饭是这样,拍戏是这样,玩儿是这样,没有什么我不满意的,也没什么特别操心的。
涉及户外运动:滑雪、开卡丁车等。
涉及外国文学作品:《牧羊少年奇幻之旅》
O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