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我只能说我不是粉丝。粉丝,带了宠爱甚至崇拜在里面,能把欣赏爱好扩大化。
因为朱一龙,我有尝试点开一些诸如知否,震魂,乃至亲爱的自己,可是完全没办法多看。这些题材我没有鉴赏能力。有的是因为偏见,比如赵丽颖刘诗诗,我就难以认同为优秀演员。尤其是刘诗诗,如果给我美金让我去看她演戏,我不如不给我美金去刷墙。
朱一龙在叛逆者中的惊艳就在这里。有一些比较年青的演员,人气很高,就是演戏不行。有时候偶尔瞟一下,我其实很想问问他们:你知道你在干什么吗?没错,他们是在演戏,可是真的会演戏,要让观众看得出来你在演戏(不要面无表情或者一直重复毫无投入),也要让观众看不出来你在演戏(起码不要太假太假,不要装帅耍酷挤眉弄眼吹胡子瞪眼并且一直重复)。朱一龙的林楠笙做到了这一点。像我这样的观众,是因为林楠笙而了解朱一龙,不是因为朱一龙来看林楠笙。他在全片,没有任何环节松垮偷懒,也没有任何地方做多小动作,灵活多端而一气呵成。朱一龙不仅实现了自我的沉浸式表演,也带动了观众的沉浸式观赏。这一定是只有优秀演员才可以做到的事。
Hideer 发表于 2021-07-12 21:02
"是因为林楠笙而了解朱一龙,不是因为朱一龙来看林楠笙"
为mm这句话点赞,这也跟朱一龙的理念契合。他说过:“作为演员,我更希望能通过作品说话,有作品时被观众叨念,没有作品时便回到普通人的生活。这应该是我理想中最好的状态了”
附一篇我非常喜欢的采访 概括了他2010从北影毕业后在剧组磨炼的经历。 他是一个对自己要求很高的好演员,正如楼上所说脚踏实地从不抱怨。
2019年六月人物采访【朱一龙:绅士的突围 】[url]http://t.cn/AiCiyobL[/url]
节选:
“那段时间,我争取每个角色的时候都很激烈,各种去见组,比刚毕业的时候要好很多,不用推销自己,我可以直接见制片人、见导演,去表达对于角色的想法了。
如果经过了见组、试镜之后没有消息了,我会最后发一条短信,编辑那条短信可能得花一天时间,我从早上起打第一行字—导演,你好。其实心里想,怎么还能更委婉一点,以及更诚恳一点,然后说得别攻击性太强,或者表现得太急切。我自尊心还挺强的,如果发了短信没回的话,我绝对不会再打电话。
2016年,有几部戏最后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没能合作。有一个制片人告诉我,不想用我的原因,是看了我之前演的作品,不是他要的表演状态,他不要这样气质的东西。
我没解释,说什么都没用。就算我把最初拍戏的经历全说给他,他也不会觉得认同,只有当你走在他的戏里面,站在镜头前的时候,你表演出来东西他认可了,那比你说再多话都有用。
后来我们真的有了合作的机会,戏拍到中间的时候,他来跟我聊天,说看完回放,觉得这个戏我的进步特别大。其实我自己明白,没有什么本质的变化,只是因为遇到了合适的戏和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