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轉自 影視獨舌
一年的光景,網絡劇領域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大大小小的劇集如雨后春筍般不
停地涌現,就連超級網劇的門檻都快要被踏破了。在傳統電視劇方面做得風生水起,被
大家稱為"業良"的侯鴻亮團隊也一扭頭帶著《他來了,請閉眼》(以下簡稱《閉眼》)
殺了進來,且氣勢恢宏,大有所向披靡之勢。
作為一個久經考驗的成熟團隊,其口碑上制作上的優勢都是顯而易見的。很多《閉眼》
的書迷看到他們的"薄大神"被交到了侯鴻亮他們手里,都表示"這下就放心了"。越是好
的IP就越需要好的團隊來孵化,經典更是糟蹋不起,強強聯合真正造福的才是網友和書
迷。
公司專門給《閉眼》辟出了一個房間做前期的籌備,目前工作已接近尾聲。骨朵看到了
滿墻的演員的照片,只有女主角簡瑤的位置還是空的。侯鴻亮說,目前除了霍建華是簽
好了合同的男一號確定人選外,其余的都還未作準。
東方衛視一參與,《他來了,請閉眼》肯定盈利
骨朵:是什么促使您要來試水網絡劇的?這次選擇拍攝《閉眼》的契機是?
侯鴻亮:我最初做這個網劇的時候也是想試水,因為看到了一些版權,也是本能的覺得
需要一些這種類型的儲備,所以我就買了丁墨的《閉眼》,2013年的事兒了。當時買來
就想著是做網劇的。在的購買上投入并不多,和一個正常的傳統小說差不多的價格,都
是在一個合理的范疇內。我們公司的策劃人員閱讀量還是挺大的,她會選擇一些覺得有
可能影視化的才會給到我,然后我這邊一開始就會單純從電視劇的角度去看,到后來才
慢慢有了IP的概念。包括阿耐、朱朱,這都是屬于和我們在很多地方都比較相近的,和
我們的氣息相通的。只有到丁墨的時候覺得是不太一樣的,因為她寫的這類"甜寵懸愛"
風格的東西沒有過,愛情+懸疑也一定可以形成一個類型化的主題,而這種主題的東西在
一個國家的影視里是不應該缺少的。
對我們來說重要的是挖掘一些適合于現在整個市場進程的東西,那么《閉眼》肯定是適
合的,這一點是毋庸置疑,而且它會帶來一些類型化的出現。
我們有拍網劇的這個想法,其實算是挺早的了,也是挺盲目的其實,有時候做事吧,也
說不清為什么,就是你覺得到時候了,就想應該做做了。當時網絡劇還都是一些小規模
的呢,我們就是動晚了(笑)。
當時的網劇領域,我覺得還承載不了這個項目,因為我不想做小的,要做的話最起碼得
保證和電視劇一個規模我才去做。那時候明顯是達不到,但是沒想到,只用一年多的時
間,就迅速地達到了!
我原來也沒有想過《閉眼》能夠掙錢,我就是感覺我要通過做這個事兒去對互聯網有一
個了解,可能最大的釋放會在未來這個項目的電影上,甚至說還可能在游戲方面有一些
動作,會給我們帶來一些收益來彌補網劇這一塊兒。
但是這個事情的進度有點超乎我的想象,這里面一定是和政策和很多東西會相關的。一
劇兩星以后,整個傳統平臺受到了很大的沖擊,各個電視臺就會去琢磨一些對策,這一
個政策等于是催發了綜藝節目的繁榮,催發了網絡自制的繁榮。
我原來想第一部網劇先做出一個模板來,然后到第二部的時候再去想怎么延伸拓展,讓
傳統和新媒體一起互動。但是因為它發展太過迅速了,所以可能第一部就能實現我原來
為第二部也就是《如果蝸牛有愛情》設計的方案--做成一個真正意義上的網臺聯動劇。
骨朵:為什么最終會選擇和搜狐視頻合作《閉眼》這個項目?
侯鴻亮:以前看美劇是在搜狐嘛,而且我也不想把《閉眼》做成一個傳統意義上的網劇
,我想把它做成一個迷你劇(骨朵注:迷你劇通常指長度16集到24集的劇集,簡單說可
以理解為小投資制作的電影,大投資制作的電視劇)。 因為只有做成一個迷你劇的概念
才能夠區別于現在的網劇,我們現在大多數的網劇還是有點像學生作業,可能有一些過
度個人化的東西在里面,而那些東西其實都是稚嫩的表現,都是對影視工業流程不夠嫻
熟的表現,甚至說是在打擦邊球,這都不對,這都是做"小"了。
我們自己很清楚的知道什么樣的影視作品是好的。好萊塢的電影工業化程度最高,可能
對劇情、思想沒有那么深的挖掘,但是視覺化的東西已經很好了。從編劇意義上講,美
劇已經做到了一個極致了,那種團隊創作、人物刻畫、情節密度都很厲害了。這些其實
給我們立了一個標桿。我們本來就是一個成熟團隊,縮短和國際化之間的距離才是我們
的目標。網劇對我們來講,和傳統電視劇的區別就只是投放媒介的不同,但是內心里的
東西都是一樣的,核心的東西是不變的。
從原小說的選擇,一直到未來拍攝方式的呈現,我們是希望在影視的審美上都有一定的
高度,這個對我們來講是重要的。說白了,你讓我去拍一個那種特別low的東西,我也丟
不起那人(笑)。
我們不會放棄我們原來的制作標準,也不會放棄我們劇組大家的一些制作習慣,那么我
能做到的就是一定要在資金上對大家有一個保證,就是讓他們能放開手去做就OK了【這
么好的老板哪里去找哇,嚶嚶嚶嚶~~~】
骨朵:在臺網聯動的問題上,您怎么看待各個傳統平臺的特點和需求?
侯鴻亮:每個平臺對自己的定位是不一樣的,像湖南衛視和上海東方衛視,包括浙江衛
視和江蘇衛視,他們首先都有足夠的經濟實力,其次,他們都有占有年輕化的一種需求
。作為傳統媒體,他們比較早地意識到了互聯網的重要性。
湖南衛視,他們腦海里一以貫之的有著居安思危的意識,就怕別人超過自己,不斷地去
尋求創新,不斷地去想要貼近這個市場,而且他們里面的人工作效率都特別高。
上海東方衛視,因為他們一直身處"大上海"的環境中,他們的思維一定是最新的,所以
也會走在前面,就憑這一點就明顯地和其他臺拉開了距離。
互聯網化在我看來是一個工業化進程,這個改變了以后我們所有的東西都一定會發生改
變。就像多少年前,好多人對膠片電影有一種酷愛,對數字就嗤之以鼻。現在呢,全數
字了。這是一個工業、科技進程,是不能去排斥的,現在太多的傳統媒體未來會受到無
法想象的沖擊。
但是,互聯網也只是一個向"移動互聯網"過渡的時期,以后應該是移動互聯網的天下,
不管這個移動是手機還是pad,或者還有新型的東西,它一定是移動化的。想一想看,一
定是最方便、最快捷、最傻的東西才是我們未來的目標。以前覺得不可能的設想,最后
不都實現了嗎?所以,如果領導們閉關自守的話,那么我覺得他們那個媒體就會出現問
題。
骨朵:就像大家都不知道網劇未來是什么樣,但是我們能看到一個大方向,一定是好的
,只是目前沒有一個固定模式,如何盈利已成為目前最大問題?
侯鴻亮:我也問過一些網絡平臺,如果他們購買電視劇,花100萬,會賠多少?他們算一
下賬說得賠50。既然這樣的話,他們如果拿100萬來制作,一樣還是會賠,但就算是賠版
權是他們的了啊,這個不一樣的。對網絡平臺來說,他們目前也回不了本兒,但是他們
的廣告每年30%的增長啊,電視臺的廣告現在已經停滯不前了。一年30%的增長,你算一
下就知道他什么時候可以不在意這個賠錢了。對視頻網站來說,前期是需要燒錢的,燒
到一定程度了,自然而然就不賠了。
昨天我去參加愛奇藝五周年慶,你能想象到一個五年的公司現在他的廣告營收已經和一
個一線衛視差不多了嗎?這挺恐怖的,什么東西能夠在五年里達到一個傳統媒體的高度
?這就是新興事物的一個力量,而且它后邊的資金有的是,對吧。
所以這個網劇呢,包括在上海SMG的論壇上,愛奇藝的馬東,優土的朱向陽我們都在聊,
就是大家可能在做的過程當中都不知道盈利模式,大家都覺得我們現在就堅持做,以后
要是做成了呢?而且總有一天會成的。所以大家都還是在嘗試,現在沒有一個真正的盈
利模式。
骨朵:如果臺網聯動實現的話,您能預估一下《閉眼》的收益狀況嗎?它會是第一部可
以盈利的網絡劇嗎?
侯鴻亮:我覺得它和一個正常電視劇的收益是一致的(骨朵注:一線衛視黃金檔電視劇
一集大約能賣到200萬左右)。這是比較科學的,比較合理的收益,它也不會讓我一夜暴
富,不會像原來有的電視劇掙了百分之百甚至百分之二百都不滿足,一定不會是那樣的
。但東方衛視一進入,《閉眼》這個劇是一定盈利的,百分之幾十的盈利是應該有的。
看現狀,10月份播出,我想它應該算是第一個能盈利的自制劇了,因為其它的要做,時
間也來不及了吧。
IP和編劇都要慎選
骨朵:當初您拍的絕大多數劇都是原創的劇本,直到《到愛的距離》的出現,還有后來
的《瑯琊榜》,才走上了IP購買之路,您當時在選擇購買IP之時做了怎樣的考量?
侯鴻亮:在獲取內容方面,我覺得要兩條腿走路。首先和一些功成名就的很有創作能力
的編劇大家在一起有良好的合作關系,是必須的。但是,資本市場這兩年進來以后,就
會讓很多人的心態發生一些變化,大家原來的時候可能甚至是三年寫一部劇,現在發展
成一年寫三部都嫌不夠,把自己儲存的恨不得壓箱底的全都給賣出去了。這種現象就讓
我覺得必須要有新的資源注入,要從其它的途徑去挖掘。
所以一方面要和傳統編劇保持良好的合作,另一方面就是"開源",想辦法怎么樣能夠在
新的形態中去尋找想要的東西。朱朱的《到愛的距離》、海宴的《瑯琊榜》、包括丁墨
的《閉眼》和《如果蝸牛有愛情》這些東西被我陸續買了下來,包括阿耐的《歡樂頌》
也是。
現在大家都在談IP,但是也不能盲目地去相信IP。IP確實是在相對廣泛的人群里已經得
到了關注,得到了考驗,但問題是,你要用專業的眼光看這個東西未來適不適合影視化
,光求關注是沒有用的。如果去做一個那種類似于像三級片的東西,那當然全員關注,
有價值嗎?我們在這方面還是比較挑的,并沒有囤積大量的IP,不會說像有些資本運作
的公司說"那個,網絡排名前十的都買下來啊"(笑),我們很慎重,得保證買到的不能
是垃圾。
骨朵:您怎么看原創本子做網絡劇這件事兒?有沒有發現特別適合做小說改編的編劇?
侯鴻亮:這完全看個人了。你像《瑯琊榜》的作者海宴,她算是個網絡作家,但是她的
劇本要比專業的編劇還要成熟。所以這個沒有辦法一概而論,這個還是創作個人,但大
部分都是不成熟的。
這次丁墨的東西我們就沒有改編特別多,主要人物的設定還有故事走向都沒有變,就是
一個小說影視化的過程。現在很多小說買過來確實是需要打碎了重來的,那你為什么要
買呢?你完全可以選擇像丁墨這種人物、故事各方面都很成熟的啊,有了這樣的為什么
要打碎它呢?打碎它等于把最好的東西也都給打碎了。
但是為了保證它的成功率,因為畢竟時間比較短,所以我又把海宴又給叫過來做這個劇
的編劇,這樣的話各方來保證這部劇最終的呈現效果,后來孔笙導演又再捋了一遍,等
于上了三保險,無非就是朝著更好的方向去走。
網劇尋求差異化,只會越做越小
骨朵:《閉眼》的投資大概能達到多少?在這方面,跟搜狐視頻是怎樣一個合作模式?
聽說現在招商進行得非常順利?
侯鴻亮:搜狐全投,我這兒就是負責做一個好東西。它的規模基本上是一個正常電視劇
的價格,3000多萬,肯定要比現在超級網絡劇定義的100萬以上一集的要高了,我們可是
有去美國拍攝的計劃的啊(笑)。
招商情況也還挺好的,因為大家還都比較關注,它應該是國內第一部真正意義上的網臺
聯動的劇。我是希望通過這部戲能探索出來一種我們制片方的盈利模式,只有制片方有
了盈利模式了以后,網絡平臺和傳統平臺的互動才會有一個積極的效果,一直賠錢拍可
不行啊。
網劇一定不是非要去找那種在電視上不能釋放的東西。現階段如果要盈利,只有做既能
滿足一部分的電視釋放,也能滿足網絡釋放的兩者合一的東西,然后我們去談盈利。它
既不是傳統電視劇那種狀態,非要放在黃金時間或者怎么樣,同時它也不是純網劇的狀
態。
在網絡劇發展的初期,大家下意識還老是會想一些要怎樣和電視劇差異開的問題。真的
沒必要,《紙牌屋》差異開了嗎?沒有嘛!那你為什么要想那種差異呢?尋求差異化是
自尋死路,東西只會越做越小,越做越偏。
網絡劇和傳統電視劇其實是共通的。《紙牌屋》能夠在網絡上播,也可以放在傳統電視
上播,只是人家選擇了一個網絡的平臺,用了網絡的運作方式,我覺得這是一種對的模
式。那么我們的《閉眼》因為涉及到探案的元素,不能放在黃金檔,但是單純放到一個
"周播劇"檔里是可以的。現階段我們要尋求的就是這種生產方式,只有這種方式才能形
成一個項目的真正盈利,有了盈利以后才會有再發展的機會,進入一個良性循環。
所以說,我覺得網劇的題材選擇我們要學習,我們換了一種投放方式,換了一個播放平
臺,我們要更科學地按照這個播放平臺的規律來操作。在政策、題材上走什么禁區,打
什么擦邊球,那都是一種我覺得挺小兒科的想法。
骨朵:《閉眼》的演員成本能占到多少?
侯鴻亮:現在看是占到了 50%,我們原來的電視劇基本上都是演員占40%。但我可能還是
會降低演員成本的比重,因為制作需要投入的確是非常高,所以我會通過其它的方式來
彌補制作可能超支的費用。演員現在的花費不變,但是因為要加大制作費用,所以它的
比重就會下調。
骨朵:《閉眼》預計 5月份開機,10月份播出,周期五個月,對制作來說是個挑戰嗎?
侯鴻亮:它集數短嘛,我們還是按正常電視劇的一個制作周期, 20集的一個量,那么拍
攝上70天就夠了,后期三個月,我們是留夠了時間的。我不會讓我們組的人一天就睡三
四個小時那種連軸轉地搶時間的,那樣怎么保證質量呢?我們還是需要營造一個好的生
態的。
骨朵:在往互聯網思維轉化的過渡時期,第一次投拍網絡劇的感覺跟拍傳統電視劇感覺
有什么不同?
侯鴻亮:確實也會有一些不同的地方,可能包括在演員的選擇方面,我們的態度是,尊
重搜狐的意見,因為畢竟他們對自己平臺、受眾還是最了解的。我們也需要通過這部戲
去更多地去了解他們平臺觀眾的需求,還有他們的不同的宣傳方式等等。
我覺得做網絡劇,大家一定要拿一個好的心態出來。我原來確實是屬于比較強勢的心態
,因為什么呢,因為我不相信對方比我做的好(笑),真的很少去聽別人意見。但是這
次我自己也調整了心態,也確實想聽聽他們的意見,至于最后消化處理那是我們自己的
事情了,但是我們需要互聯網思維,我們做這個事兒就是要學這個的。所以知道他們對
演員的選擇判斷標準了,我有提出過建議但是不做堅持,但是也有我們共同認定的演員
,比如男主角霍建華。
骨朵:在網絡劇演員的選擇標準上,跟傳統電視劇會有區別嗎?會特別重視小鮮花和小
鮮肉嗎?
侯鴻亮:其實我們每一部戲都會用到一些新人,比如《瑯琊榜》里就用了現在很火的99
年出生的演員吳磊,他演的飛流。
進入網絡劇領域,我會聽到以前沒有聽到過的一些意見,我原來可能更多會考慮,一個
是資金的問題,一個是傳統平臺認同度的問題。那么網絡平臺的意見進入以后就可能讓
我想得更多了,甚至好比說不見得非得用那種成熟演員,他們想要新面孔,這和我們原
來是不一樣的,我們原來覺得用了解的熟人比較好,但他們可能不覺得。
說實話要是單純從影視來講,一定是找那種最合適的人,但是因為有了市場的考慮,可
能在合適里邊還要保證他在市場上能有一個最好的釋放。要能做到二者兼得當然最好,
如果做不到的話那么可能就會要找一個平衡,有一些角色既然要看顏,那有一些我就必
須要保戲了。
其實導演可能會更多從角色上去考慮,而平臺更多是在總結過去的經驗,就是從演員之
前的影視作品里看他們的表現。我相信一個演員的魅力絕不只是他個人的魅力,演員的
魅力一定是演員自身加角色,那樣才能化學反應出他最大的魅力。比如《北平無戰事》
里的祖峰,要是生活中這個人在馬路上走,你可能不太會注意到,當然,我只是隨便打
個比方,人家祖峰老師生活中也挺帥的(大笑)。再比如李幼斌老師,《亮劍》李云龍
那個人物性格賦予了他以后,大家才對他產生了強烈的認同。
我們這個團隊擅長的恰恰就是讓演員們在我們的戲里呈現出他們不同以往的地方,這點
信心我們是有的。其中《北平無戰事》算是我們選擇上最最常規的一種,比較穩的。但
是《生死線》的時候大家看到那些演員和之前的一定是不同的。
有些事兒,我覺得大家都是從自己的角度上去做到最好,但是不見得能想得全面。所以
該堅持的必須得堅持,但是該妥協的還是得妥協。合作嘛,就是相互妥協才能完成的。
目標是做個《紙牌屋》那樣的網劇出來
骨朵:做網絡劇,您覺得最重要的以及最需要注意的是什么?
侯鴻亮:我們做到今天,大家會清楚地知道什么東西未來會產生更大的價值。有時候你
拍電視劇拍十部可能不如拍一部戲的價值高,最后都會歸到品牌上。如果一部劇形成了
一個品牌,它會給所有參與者帶來不管是有形的還是無形的價值,這種價值的力量是最
高的,而求量、求資本的流水那都是行不通的。
我們是想盡心盡力把《閉眼》這個品牌做出來。未來,它就是搜狐、東方衛視我們三家
的一個共同的品牌,我們三家可以繼續一起走下去,未來我們可以生成電影、生成游戲
,只有共贏才是合作的出路。
但是你還是要有"賠"的打算啊,想想看,我們這個團隊拿出去做一個傳統電視劇的利潤
是多高啊,我們現在做一部網劇本身就是在付出的。雖然是搜狐投全資,但我們要投入
很多的人力、物力,也是相當高的成本。那么我們就想通過未來東方的進入以后做聯合
,再來談真正的盈利,但是這種情況的發生真的是比我想的快了一步,還是挺開心的。
我也希望通過我們做的這個項目,讓大家調整一下做網劇的思路,不要老是想著走歪路
、邪路,那些東西是不對的。必須想著在現有的情況下,在網絡劇的廣告還不能夠承擔
它自己的自制成本的時候,我們要和傳統媒體做一個聯合。然后哪一天互聯網已經完全
可以來承擔的時候,那你就讓他承擔唄,你給他一家就OK了,就用不著把這兩家拉在一
起了。
骨朵:現在網絡劇大熱,有很多電視劇在開機發布會的時候就表明,我們以后要做同品
牌的網劇,這種有點逆向的、 "一魚多吃"感覺的現象您怎么看?
侯鴻亮:首先他們想開發網絡劇這個沒有問題,但是我覺得一切都歸于藝術創作最根本
的東西。你不能只用魚骨頭燉湯,加上魚肉在一起整條魚燉出的湯和一個魚骨頭燉的湯
它肯定不一個味道。所以還是要看創作者們的態度是否端正。不要總想著去投機,去取
巧,不要總想著走捷徑,沒有捷徑可走的,因為觀眾的眼睛是雪亮的。最后你這個作品
不管在哪里去釋放,你是不是真誠的,你是不是在努力把它的質量做高,未來呈現的時
候就會見分曉了。
當然有很多東西是可以去彌補的,投資強大可以彌補,演員陣容可以彌補,但那都是外
部的東西,你可以彌補這一個,你能彌補其它的嗎?到最后拼的是什么?還是質量。質
量做好了以后,我一樣可以用剛才說的那些東西來錦上添花,那我的力量就會更強大。
骨朵:您覺得網劇真正發展起來進入良性循環之后會是怎樣一個情形?
侯鴻亮:什么時候網絡自制劇才算是真正地發展起來了呢?就好比說《虎媽貓爸》那種
戲純網絡自制,《暗算》那種戲純網絡自制,我覺得那才是到了一個真正的網絡自制時
代。這種題材類型在哪里都可以播出,也完全可以進黃金檔啊,而且首先它在網絡上的
點擊肯定不會差。
我覺得未來的受眾也是從年輕化慢慢向大齡去侵蝕的。因為大家都已經習慣了,我經常
會看到一個50來歲的人一邊做著飯,一邊拿著pad往那一放看那個東西。他們能夠在網絡
上看傳統電視劇,未來就能夠吸引他們在網絡上看網絡自制劇,對吧。
我真的是期望有一個《紙牌屋》這種的自制劇出現,制作那么好又全都是大咖,同時就
單純在網絡播放。因為《紙牌屋》整個商業流程都是OK的,所以它也不會賠錢。但是中
國現在的工業水準差一點,商業水準也差一點,《閉眼》只是我們想探索一下,朝那個
好的方向去努力努力,仍舊從創作本體來出發,絕不去做那種一味抓人眼球的事情。最
后大家看完了這部戲,認為這是一個好劇,這就夠了。
【來自骨朵網絡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