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粉丝写的北京电影节 山河无恙在我胸的 舞台审美
舞台审美,或许今晚我们可以来谈谈了
字数1138,阅读时长约2-3分钟
风雨锁寒江——冰雪消融——千江有月千山有情——万里无翳万物欣荣——山河无恙之景象。光影素材的颗粒与线条,从激流湍急的磅礴恢弘,到冰消雪融的柔和,千江环绕之间的人世有真情的温柔,阴翳过去万物苏醒有飞燕带来的希望,一切动荡和磨难之后,山河又会恢复到以往的宁静和平。
短短三分钟的舞台,是国之大气,中华底蕴的呈现,极简的光影与色彩,描绘了2020这场抗疫之战的故事,大到家国到行业,小到个人,都是考验,大国之气象,是在磨难中沉淀才得以厚积薄发的。山河二字,总被赋予了庄严与稳重,但年轻一代是否真正的心有所感,大概是新时代外物冲击下值得思考的事情。
回归到我们小小个人的立场上,这个舞台的意义,我觉得不妨成为谈谈“舞台审美”的契机,刚好问答箱里也有人问,最近也时不时和ak们聊到。
喜欢蔡徐坤舞台的舞台粉,我都不需要疑问,她们的口味一定都被养得很叼了,他从第一张ep《1》的视觉设计和每一个原创作品的舞台,都有在润物无声地引领你的审美,他掌握了作品90%的主导权也是玩舞台的基础。或许,一些有过其他追星经验的人在一开始也曾经有过质疑和不确定,对蔡徐坤的舞台模式既有好奇期待,又难免和自己的过往审美出现割裂,这也正常,但随着蔡徐坤一次次舞台的积累,就会慢慢地被养出另一种看舞台的新思路,直到“被养成”——成为“蔡徐坤舞台”的忠实受众。
蔡徐坤一直都在做“新”的东西,一直在刷新你的审美极限,从不做重复的表演,艺术家的自我更新就像蛇蜕皮一样需要也必要地阶段式提升。那些呆在原地自我陶醉or做傀儡等公司喂的人,迟早滚蛋,更别提隔壁靠包装只要沿着模式走就不会出错的偶像团体套路出来的人了,如果你还在关注隔壁,也不难发现现在在团体里夸得出slay的人,哪一个不是搞原创走版权艺人搞solo这一挂的,等喂的人和copy式做业务的人,没未来的。
所以为什么音乐审美重要,从一出道跟梁/欢合作短片就已经提到了音乐审美,在蔡徐坤这里,不是突然才有的觉悟,而是他还在边缘的时候,就已经在积累、在观察了。有音乐野心是不够的,审美不行就只会变成自己玩自己的还显得廉价,市场上就有一大把这样的输出,重复、撞款、毫无新意、蹭大流,最后半点水花没有,还说自己小众,这大概会戳到很多人的肺管子。
蔡徐坤的专注、对音乐有真正的热爱、学习能力强是他升级的基础,同时他还拥有对市场的清醒认知和预判能力。在《重生》之后可以明显地看到他状态的变化,应该说《蒙着眼》是逻辑自洽的转折,而后便从“强表达自我”的圈里迈出来,在自我音乐审美和拥抱市场之间取得了平衡点,《情人》也很好地证明和回馈了他的预判。关于未来大专的期待,粉丝不需要担心是否曲高和寡,他现在不知道又更新了几轮,等着“大动作”给我们惊喜吧。
@蔡徐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