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非为了游戏,却是为了我们这群在特定外界条件刺激下长大的“玩家”们。
此文是MOP原创写手“薄雾中的呤游诗人”所撰写,
说此文与游戏无关,决对是以偏盖全。全文从日本文化研究、动漫、游戏等诸多方面告诉你一个真相,仅仅是一个真相。世上本无真理,但现实只有一个,现实就是真理,每个人都逃脱不了。
各位,敬请观赏!
西大事件——罪与罚的双刃剑
序章:Shostakovich《第七交响曲“列宁格勒”》F大调第三协奏曲第8小节:有节制的快板。
以此作为序章的主题,是因为撰写此文时,正好在听这段曲子,更是因为Shostakovich这段乐曲表现的主题——战争和苦难对人类产生的影响及对其的反思。
善良和平的愿望本身,只是一个纯洁而易碎的瓷器,人类历史上一切罪恶和苦难,终究是由人本身所造成。面对它们,仅仅有谴责和警惕远远不够——今天的恶行受害者变为明日罪恶的渊菽,这在人类的历史中屡见不鲜。若不寻找人群思想中罪恶的根源并进行反思,又怎样能让使对和平的渴望散发水晶般质地坚硬的光泽?
说,还是不说?这哈姆莱特式的感叹永远是人生的问题。写还是不写?对我而言,那伏尔泰的箴言是我在当下选择的态度。
第一乐章•泥淖中的激突
这次“西大事件”,一切似乎都顺理成章:日本留学生跳舞公开侮辱中国——西大学生抗议——游行爆发。最初网上是封锁这个消息的,我也是因为一个偶然的机会得知。“小日本公开挑衅?”我的血腾的一下就热了,先发传呼质问了我认识的一个管理员,然后通过种种渠道,赶在天涯删帖之前找到了学生的文章以及相关图片,第二就转到了瑞苑里面,并密切关注着事态的发展。
随后几天,网络解禁,一时间群情激愤。是啊,一涉及到日本,就触动了我们民族最敏感的神经,历史上的那块伤疤,现在还因为钓鱼岛、靖国神社、慰安妇判决和毒气弹事件而隐隐作痛。
但是,真相渐渐浮出水面。当大量第一手材料证明当事的日本学生并非主观故意,无关的日本女留学生被无辜群欧、罚跪;电视上也出现警车被推翻,西大校内的打砸抢、西大的大字报、被推倒的大铁门、西安街头的游 行与破坏、被砸的日本料理店等镜头后。我内心深处涌动着强烈的反感与质疑:这样做真的对吗——即使在“爱国”的名义下?!!!!!
在网上看到不少的言论,“打到日本去,东京大屠杀!!”“杀光日本男人,奸光日本女人!!!”散发着缭绕不去的血腥和硝烟味的回复比目皆是,骂得好还能置顶,再次证明有这种想法的国民绝非少数。作为一个不喜远征的民族,作为一个饱受侵略所害的民族,应该发出这种声音吗?那些字句挥不走抹不去,十分扎眼——在清讨日本战犯未偿孽债的同时,我们自己是不是该多一些理性的思考?
那些人又对我叫嚷了:“胡说胡说!我们怎么会跟日本一样呢?我们对付日本人,绝对是为正义而战!!”
东史郎在整理日记清稿时写下了自己深刻的反省:“我要在这里记下,战场上的真实。战争是什么?战争二字就是残忍、悲惨、暴虐、放火、屠杀等等惨无人道的众恶之极的概括性代名词。所谓战争,就是包括了一切非人道的罪恶无比的巨大的恶魔口袋。战争的真实情形,似乎是最大的痛楚,又似乎是无尽的悲痛,还似乎是对永恒怨恨的呐喊的感伤……”
挑动战争本身就是罪恶,即便是以复仇作借口。宣扬仇恨的人正是酿造战争的糟醴,是一切罪恶的根源…………
同样是日本人的作家田中芳树,通过笔下的人物这样反思战争:
“战争百分之九十的起因,是一些愚蠢得令后世人会为之一愣的理由,其余的百分之十,则是一些愚蠢的连现代人都会为之一愣的理由。”《银河英雄传说•飞翔篇》第五章\混乱、错乱、惑乱
当“发泄”在群体的的裹胁下,被冠以堂皇的名目,背离本原的动机,滑向危险的旋涡而不自知时。纠缠于“出发点是好的”,并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关键在于:是什么让我们善良的愿望堕落成地狱?这一切是如何发生的?
“所有事物的价值观,正与邪的判断基准都是在相对比较的情况下所产生的,这一点不管再怎么加以强调也都是对的。而人类所能作出的最佳选择,只不过是在眼前所出现的众多事物与现象当中,将被认为是比较好的那一方加诸在自己身上而已。相信完全的善是存在的人,又将如何来说明在『为和平而战』的这种表现行为当中,所包含的巨大矛盾呢?”(《银河英雄传说•策谋篇》第五章\一次出发)
那八重云上不期而至的魔神哪,那被人群催化的仇恨……我要问各位在本国街头打砸抢“爱国青年”,你们——
“既入泥淖,何论清涟???”
“我爱国啊!你能说我爱国不对吗?这不是汉奸是什么?”
第二乐章•“你这个汉奸!”
汉奸啊汉奸,燃烧着足以将人淹没的唾沫腥臊……和最初那批在网上提出质疑的人一样,我在转朋友的文章之初,就有被攻击、被误解、被骂“汉奸”的觉悟。可我始终记得恰达耶夫在《箴言录》中的话:“我宁愿去抨击我的祖国,宁愿使她伤心,宁愿贬低她,也不愿欺骗她。”
日本学生喜欢把不登大雅之堂的艳舞拿到大学的晚会上公开娱乐,我们可以叫他们滚回东京的街上去跳——或许你认为他们有主观恶意,我不认为他们有主观恶意。若问证据?是的,我没有,你们有吗?难道是那个纸杯,那个写有“看哪,这就是中国猪”的纸杯?不管是新华社,还是我们国家的其他正统媒体,都没有诸如“看哪,这就是中国猪”的说法。试想,如果是如同当年美国炸我驻外使馆那样性质的行动,媒体会回避吗?可是现在的所有可靠的第一手材料都证明,那纸杯上所谓“中国猪”的字样恰恰是以讹传讹的篡改。在缺乏证据的时候,什么是基本原则?法律上最基本的“无罪推定”,我不知道在强调“以法治国”的今天,知道这个原则的国民有几许?
谁只能用漫骂和暴力来表现我们的“爱国”,那谁的思想和行动都只能被禁锢在一个平面的程式中。
一位网友的话很有道理:“对,日本是对中国人民犯下了滔天罪行,是到如今还不悔改,还频频作出伤害中国人民的感情的事情,但是我们要针对的是日本人中的那些对中国有罪,伤害中国的人,那些死不悔改的人。而不是在西安街头的针对全体日本人的行动。更何况,那些人不完全是学生,还有很多西安的流氓,为什么称之为流氓,试问殴打无辜的日本留学生,逼迫无辜的日本女学生下跪,砸烂无辜的日本料理店,这种行为不是流氓所为是什么?
冤有头,债有主,如果不分青红皂白就行动,连对象都没搞清楚会有什么效果?
中东的事情就是明证,冤冤相报何时了,记住我们要针对的是对我们有罪的人,而决不是整个日本民族。”
爱国,有很多种方法。心态健全的国民,应该分清自己所针对的对象并采取不同的方式,我们的血性,是该对准战犯和右翼,还是该对准其他的什么东西?
对于日本,姜文在以《鬼子来了》一片获得嘎纳电影节评委会特别奖之后说过以下的话:
“要保持警惕,更要认真研究。
我对日本民族本身没有反感,中国文化和日本文化在一定时期里有一定的融合。比如在文字方面,相同的东西就比较多,像“干部”、“派出所”、“社会主义”等等这些词汇都是从日本过来的,这些字不是他们的,是从我们中国流传过去的,但这种组合是他们用出来的,这种组合对我们有作用,要不,我们的文章写起来起码多少受点影响。所以他们也有可以学习、可以借鉴的东西。但我对他们的做法、他们的思想上所存在的问题感到气愤。日本从封建主义进入到资本主义的步伐太快了,很多东西他们还来不及消化,对他们两极端的表现尤其表现在战争上的极端很值得我们警惕。
我们了解日本非常少,我们研究日本非常少。要是有人问我,我们研究日本的目的是什么呢?我会告诉他,日本作为我们的邻国,我们最起码应该知道他们在做什么吧,研究他们还需要理由吗?在这一点上,我们被日本远远地抛在了后面,日本时时刻刻都在研究我们,都在关注我们到底在干什么。在戴季陶的《日本论》里写序的胡汉民说到:20-30年代我们在日本的人有10多万,却没有一本研究日本的专著出现,而同时期日本却有数十本研究中国的专著出现。源右冰卫也说过:很多人对中国的研究远远超过我们对自己的研究,我们日本是第一个被人这样研究的国家,而这种研究不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好处。
美国人本尼迪克特写过《菊花与刀》,欧洲人小泉八云写过《日本与日本人》。回到我们自己这边,在这一点上,我们甚至不如美国人和欧洲人研究日本多。我们要研究日本,也不是因为感受到危险就去研究,本就应该研究,应当先去研究先去看看,然后怎么样再说,不能仅仅为了泄愤。
中国人没有意识到研究日本的重要性,也没有意识到应该去研究日本,源右冰卫说过,中国人情愿学习一些能够当饭吃的东西,比如: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却不愿意学习不能当饭吃却可以开心智的东西。这样继续下去是要付出代价的,因为我们一直以来学习的仅仅是一种工具、一门手艺,而没有学到更深层面的东西。”
“还兴致勃勃地研究日本文化?呸!哈日族!!”
(乐章插曲之一:哈日族…………
现在有一个流行的名词“哈日族”,指的是那种崇拜日本文化,追赶日本潮流,以此作为时髦、显示品位的新一代的“追星族”——哈日的这群人,我本人是认为他们不知所谓的,相信各位也不会对“哈日”这个名词太感冒。但事情往往违背了各位纯洁的愿望:安室奈美惠在日本走红不久,中国满大街也流行起安室的栗色长发和松糕鞋……年青的女性读者看至此处怕是要苦笑一下:“乖乖,我也莫名其妙哈了一把……”
至于日本人来学习我们的文化被可以被某人怀疑是“间谍”,那为什么我了解日本的文化就一定要被称作“汉奸”?——还是我那位朋友的话精辟:“我去学习日本文化你说我哈日,我也研究希腊的神话和哲学,你怎么不说我哈希腊呢?”这位写那篇《西北大学事件——国人的经血》的朋友,嘿嘿,最近正被某台邀请去做周五黄金档的一个节目,电视台啊,你可别犯错误了……
其实在全球化的趋势下,文化的交流是不可回避的。著名学者西川曾不无反讽和感慨地说过:“其实所有研究中西合璧的人,都是在追赶日本文化的发展方向。”那么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就应该去面对和学习,就象他们曾经学习我们一样。做鸵鸟的那拨子人,终归是在民粹这缸酱里腌着的蔫软酸臭的咸菜。)
“我并不反对为了我们的强大去研究日本文化,但对于日本人,你能和他谈和平仁义么?日本人都是些什么东西!对付他们还错了?”
第三乐章•奥斯维辛与道德优越感
这里不得不借用杨波的一些言论:上世纪初,两个白种成年男人在密西西比河边折磨并杀死一个15岁的黑人少年之后,福克纳在报纸上发问:“如果美国文化能容忍两个成年人杀害一个15岁的孩子(无论什么种族,什么理由),那么我要问;我们还有没有生存下去的理由?”
今天,我也要问:“如果我们的文化能容忍对暴力对待非当事者的其他留学生,容忍一大帮男人折磨和侮辱一个年青女性(无论什么种族,什么理由),容忍在自己国家打砸抢,那么我也要问:我们的心态是不是也有问题?”
也许你要这么问我:“想想日本人历史上对我们的犯下的恶行,和他们现在的认罪态度,想想他们在南京是怎么对待我们的女性的?那个女学生要怪,就怪她那些打杀中国人的祖先吧! ”
为了讨还对方的恶行,自己也可以制造恶行,这就是历史上很多悲剧背后的“正义逻辑”。
如此的思维日久天长地滋长于并滋长了民族、种族、宗教、局部经济利益等见血见枪的终极矛盾,他们互克互生,恶性循环——其导致的悲剧几千年来仍如火如荼,地域/民族间的歧视、压迫、统治甚至屠杀和灭绝的证据一件件出现着:难道仅仅因为他们的祖先饮过黄河水,印尼人就可以强奸杀害一样黄皮肤黑眼珠的华裔少女?难道千百年来教派政局间的苟且宿怨就可以让一个反犹太国家的小学课本上出现这样一道数学题:逮捕五个以色列人,枪毙三个,还剩几个?
仇恨就这样产生、积累,却残忍的爆发!昨天侵华日军的细菌武器,奥斯维辛的毒气室,今天东帝汶燃烧的婴儿尸体……用生命和文明作代价,千百年这血腥残酷的悲剧,无休止地侮辱着人之所以为人的尊严和智慧。
习惯性地视对方为非人,无限地把对方妖魔化,别人这样对待过我们,我们如果不加分辨这样报复别人,恰恰是对我们坚贞纯美本质的侮辱。
此文是MOP原创写手“薄雾中的呤游诗人”所撰写,
说此文与游戏无关,决对是以偏盖全。全文从日本文化研究、动漫、游戏等诸多方面告诉你一个真相,仅仅是一个真相。世上本无真理,但现实只有一个,现实就是真理,每个人都逃脱不了。
各位,敬请观赏!
西大事件——罪与罚的双刃剑
序章:Shostakovich《第七交响曲“列宁格勒”》F大调第三协奏曲第8小节:有节制的快板。
以此作为序章的主题,是因为撰写此文时,正好在听这段曲子,更是因为Shostakovich这段乐曲表现的主题——战争和苦难对人类产生的影响及对其的反思。
善良和平的愿望本身,只是一个纯洁而易碎的瓷器,人类历史上一切罪恶和苦难,终究是由人本身所造成。面对它们,仅仅有谴责和警惕远远不够——今天的恶行受害者变为明日罪恶的渊菽,这在人类的历史中屡见不鲜。若不寻找人群思想中罪恶的根源并进行反思,又怎样能让使对和平的渴望散发水晶般质地坚硬的光泽?
说,还是不说?这哈姆莱特式的感叹永远是人生的问题。写还是不写?对我而言,那伏尔泰的箴言是我在当下选择的态度。
第一乐章•泥淖中的激突
这次“西大事件”,一切似乎都顺理成章:日本留学生跳舞公开侮辱中国——西大学生抗议——游行爆发。最初网上是封锁这个消息的,我也是因为一个偶然的机会得知。“小日本公开挑衅?”我的血腾的一下就热了,先发传呼质问了我认识的一个管理员,然后通过种种渠道,赶在天涯删帖之前找到了学生的文章以及相关图片,第二就转到了瑞苑里面,并密切关注着事态的发展。
随后几天,网络解禁,一时间群情激愤。是啊,一涉及到日本,就触动了我们民族最敏感的神经,历史上的那块伤疤,现在还因为钓鱼岛、靖国神社、慰安妇判决和毒气弹事件而隐隐作痛。
但是,真相渐渐浮出水面。当大量第一手材料证明当事的日本学生并非主观故意,无关的日本女留学生被无辜群欧、罚跪;电视上也出现警车被推翻,西大校内的打砸抢、西大的大字报、被推倒的大铁门、西安街头的游 行与破坏、被砸的日本料理店等镜头后。我内心深处涌动着强烈的反感与质疑:这样做真的对吗——即使在“爱国”的名义下?!!!!!
在网上看到不少的言论,“打到日本去,东京大屠杀!!”“杀光日本男人,奸光日本女人!!!”散发着缭绕不去的血腥和硝烟味的回复比目皆是,骂得好还能置顶,再次证明有这种想法的国民绝非少数。作为一个不喜远征的民族,作为一个饱受侵略所害的民族,应该发出这种声音吗?那些字句挥不走抹不去,十分扎眼——在清讨日本战犯未偿孽债的同时,我们自己是不是该多一些理性的思考?
那些人又对我叫嚷了:“胡说胡说!我们怎么会跟日本一样呢?我们对付日本人,绝对是为正义而战!!”
东史郎在整理日记清稿时写下了自己深刻的反省:“我要在这里记下,战场上的真实。战争是什么?战争二字就是残忍、悲惨、暴虐、放火、屠杀等等惨无人道的众恶之极的概括性代名词。所谓战争,就是包括了一切非人道的罪恶无比的巨大的恶魔口袋。战争的真实情形,似乎是最大的痛楚,又似乎是无尽的悲痛,还似乎是对永恒怨恨的呐喊的感伤……”
挑动战争本身就是罪恶,即便是以复仇作借口。宣扬仇恨的人正是酿造战争的糟醴,是一切罪恶的根源…………
同样是日本人的作家田中芳树,通过笔下的人物这样反思战争:
“战争百分之九十的起因,是一些愚蠢得令后世人会为之一愣的理由,其余的百分之十,则是一些愚蠢的连现代人都会为之一愣的理由。”《银河英雄传说•飞翔篇》第五章\混乱、错乱、惑乱
当“发泄”在群体的的裹胁下,被冠以堂皇的名目,背离本原的动机,滑向危险的旋涡而不自知时。纠缠于“出发点是好的”,并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关键在于:是什么让我们善良的愿望堕落成地狱?这一切是如何发生的?
“所有事物的价值观,正与邪的判断基准都是在相对比较的情况下所产生的,这一点不管再怎么加以强调也都是对的。而人类所能作出的最佳选择,只不过是在眼前所出现的众多事物与现象当中,将被认为是比较好的那一方加诸在自己身上而已。相信完全的善是存在的人,又将如何来说明在『为和平而战』的这种表现行为当中,所包含的巨大矛盾呢?”(《银河英雄传说•策谋篇》第五章\一次出发)
那八重云上不期而至的魔神哪,那被人群催化的仇恨……我要问各位在本国街头打砸抢“爱国青年”,你们——
“既入泥淖,何论清涟???”
“我爱国啊!你能说我爱国不对吗?这不是汉奸是什么?”
第二乐章•“你这个汉奸!”
汉奸啊汉奸,燃烧着足以将人淹没的唾沫腥臊……和最初那批在网上提出质疑的人一样,我在转朋友的文章之初,就有被攻击、被误解、被骂“汉奸”的觉悟。可我始终记得恰达耶夫在《箴言录》中的话:“我宁愿去抨击我的祖国,宁愿使她伤心,宁愿贬低她,也不愿欺骗她。”
日本学生喜欢把不登大雅之堂的艳舞拿到大学的晚会上公开娱乐,我们可以叫他们滚回东京的街上去跳——或许你认为他们有主观恶意,我不认为他们有主观恶意。若问证据?是的,我没有,你们有吗?难道是那个纸杯,那个写有“看哪,这就是中国猪”的纸杯?不管是新华社,还是我们国家的其他正统媒体,都没有诸如“看哪,这就是中国猪”的说法。试想,如果是如同当年美国炸我驻外使馆那样性质的行动,媒体会回避吗?可是现在的所有可靠的第一手材料都证明,那纸杯上所谓“中国猪”的字样恰恰是以讹传讹的篡改。在缺乏证据的时候,什么是基本原则?法律上最基本的“无罪推定”,我不知道在强调“以法治国”的今天,知道这个原则的国民有几许?
谁只能用漫骂和暴力来表现我们的“爱国”,那谁的思想和行动都只能被禁锢在一个平面的程式中。
一位网友的话很有道理:“对,日本是对中国人民犯下了滔天罪行,是到如今还不悔改,还频频作出伤害中国人民的感情的事情,但是我们要针对的是日本人中的那些对中国有罪,伤害中国的人,那些死不悔改的人。而不是在西安街头的针对全体日本人的行动。更何况,那些人不完全是学生,还有很多西安的流氓,为什么称之为流氓,试问殴打无辜的日本留学生,逼迫无辜的日本女学生下跪,砸烂无辜的日本料理店,这种行为不是流氓所为是什么?
冤有头,债有主,如果不分青红皂白就行动,连对象都没搞清楚会有什么效果?
中东的事情就是明证,冤冤相报何时了,记住我们要针对的是对我们有罪的人,而决不是整个日本民族。”
爱国,有很多种方法。心态健全的国民,应该分清自己所针对的对象并采取不同的方式,我们的血性,是该对准战犯和右翼,还是该对准其他的什么东西?
对于日本,姜文在以《鬼子来了》一片获得嘎纳电影节评委会特别奖之后说过以下的话:
“要保持警惕,更要认真研究。
我对日本民族本身没有反感,中国文化和日本文化在一定时期里有一定的融合。比如在文字方面,相同的东西就比较多,像“干部”、“派出所”、“社会主义”等等这些词汇都是从日本过来的,这些字不是他们的,是从我们中国流传过去的,但这种组合是他们用出来的,这种组合对我们有作用,要不,我们的文章写起来起码多少受点影响。所以他们也有可以学习、可以借鉴的东西。但我对他们的做法、他们的思想上所存在的问题感到气愤。日本从封建主义进入到资本主义的步伐太快了,很多东西他们还来不及消化,对他们两极端的表现尤其表现在战争上的极端很值得我们警惕。
我们了解日本非常少,我们研究日本非常少。要是有人问我,我们研究日本的目的是什么呢?我会告诉他,日本作为我们的邻国,我们最起码应该知道他们在做什么吧,研究他们还需要理由吗?在这一点上,我们被日本远远地抛在了后面,日本时时刻刻都在研究我们,都在关注我们到底在干什么。在戴季陶的《日本论》里写序的胡汉民说到:20-30年代我们在日本的人有10多万,却没有一本研究日本的专著出现,而同时期日本却有数十本研究中国的专著出现。源右冰卫也说过:很多人对中国的研究远远超过我们对自己的研究,我们日本是第一个被人这样研究的国家,而这种研究不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好处。
美国人本尼迪克特写过《菊花与刀》,欧洲人小泉八云写过《日本与日本人》。回到我们自己这边,在这一点上,我们甚至不如美国人和欧洲人研究日本多。我们要研究日本,也不是因为感受到危险就去研究,本就应该研究,应当先去研究先去看看,然后怎么样再说,不能仅仅为了泄愤。
中国人没有意识到研究日本的重要性,也没有意识到应该去研究日本,源右冰卫说过,中国人情愿学习一些能够当饭吃的东西,比如: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却不愿意学习不能当饭吃却可以开心智的东西。这样继续下去是要付出代价的,因为我们一直以来学习的仅仅是一种工具、一门手艺,而没有学到更深层面的东西。”
“还兴致勃勃地研究日本文化?呸!哈日族!!”
(乐章插曲之一:哈日族…………
现在有一个流行的名词“哈日族”,指的是那种崇拜日本文化,追赶日本潮流,以此作为时髦、显示品位的新一代的“追星族”——哈日的这群人,我本人是认为他们不知所谓的,相信各位也不会对“哈日”这个名词太感冒。但事情往往违背了各位纯洁的愿望:安室奈美惠在日本走红不久,中国满大街也流行起安室的栗色长发和松糕鞋……年青的女性读者看至此处怕是要苦笑一下:“乖乖,我也莫名其妙哈了一把……”
至于日本人来学习我们的文化被可以被某人怀疑是“间谍”,那为什么我了解日本的文化就一定要被称作“汉奸”?——还是我那位朋友的话精辟:“我去学习日本文化你说我哈日,我也研究希腊的神话和哲学,你怎么不说我哈希腊呢?”这位写那篇《西北大学事件——国人的经血》的朋友,嘿嘿,最近正被某台邀请去做周五黄金档的一个节目,电视台啊,你可别犯错误了……
其实在全球化的趋势下,文化的交流是不可回避的。著名学者西川曾不无反讽和感慨地说过:“其实所有研究中西合璧的人,都是在追赶日本文化的发展方向。”那么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就应该去面对和学习,就象他们曾经学习我们一样。做鸵鸟的那拨子人,终归是在民粹这缸酱里腌着的蔫软酸臭的咸菜。)
“我并不反对为了我们的强大去研究日本文化,但对于日本人,你能和他谈和平仁义么?日本人都是些什么东西!对付他们还错了?”
第三乐章•奥斯维辛与道德优越感
这里不得不借用杨波的一些言论:上世纪初,两个白种成年男人在密西西比河边折磨并杀死一个15岁的黑人少年之后,福克纳在报纸上发问:“如果美国文化能容忍两个成年人杀害一个15岁的孩子(无论什么种族,什么理由),那么我要问;我们还有没有生存下去的理由?”
今天,我也要问:“如果我们的文化能容忍对暴力对待非当事者的其他留学生,容忍一大帮男人折磨和侮辱一个年青女性(无论什么种族,什么理由),容忍在自己国家打砸抢,那么我也要问:我们的心态是不是也有问题?”
也许你要这么问我:“想想日本人历史上对我们的犯下的恶行,和他们现在的认罪态度,想想他们在南京是怎么对待我们的女性的?那个女学生要怪,就怪她那些打杀中国人的祖先吧! ”
为了讨还对方的恶行,自己也可以制造恶行,这就是历史上很多悲剧背后的“正义逻辑”。
如此的思维日久天长地滋长于并滋长了民族、种族、宗教、局部经济利益等见血见枪的终极矛盾,他们互克互生,恶性循环——其导致的悲剧几千年来仍如火如荼,地域/民族间的歧视、压迫、统治甚至屠杀和灭绝的证据一件件出现着:难道仅仅因为他们的祖先饮过黄河水,印尼人就可以强奸杀害一样黄皮肤黑眼珠的华裔少女?难道千百年来教派政局间的苟且宿怨就可以让一个反犹太国家的小学课本上出现这样一道数学题:逮捕五个以色列人,枪毙三个,还剩几个?
仇恨就这样产生、积累,却残忍的爆发!昨天侵华日军的细菌武器,奥斯维辛的毒气室,今天东帝汶燃烧的婴儿尸体……用生命和文明作代价,千百年这血腥残酷的悲剧,无休止地侮辱着人之所以为人的尊严和智慧。
习惯性地视对方为非人,无限地把对方妖魔化,别人这样对待过我们,我们如果不加分辨这样报复别人,恰恰是对我们坚贞纯美本质的侮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