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shaoyang (边城), 信区: Chemistry
标 题: [转载] 俺是怎样做研究生导师的(ZT)
发信站: Unknown Space - 未名空间 (Tue Aug 10 18:52:42 2004), 转信
【 以下文字转载自 shaoyang 的信箱 】
【 原文由 shaoyang 所发表 】
俺是怎样做研究生导师的(ZT)
研究生导师现在被普遍称为“老板”。这实在是一个恰如其分的称号――照俺看来,所谓
的导师,就好比一间个体企业的老板,只不过,老板的终极目标是发财,而导师的终极目
标就多了,做学问、做官、发财……既取决于个人的定位,也和大环境有关。
先说做学问。这是部分导师的终极目标:五六十岁的导师,每天坚持看两小时最新文
献,每周和研究生讨论研究进展,乐在其中的,不是少数。也是其余老师的阶段目标:an
yway,做官和发财,还是要建立在做学问或者做过学问的基础上。“科学家是越老越值钱
”,七十年前如此,现在还是如此。
再说做官,人文社科,特别是做经管、法律、政治、哲学等方向的教师,进可攻,退
可守,从智囊团走向前台,从“处江湖之远”,到“居庙堂之高”,这样的实例,举不胜
举,建议参看中央委员和全国人大常委的名单。
最后是发财,以工科、经管的教师为代表。俺每天骑车都要经过经管学院的停车场,
满眼都是别克雅阁帕萨特,曾经安慰自己,这些应该是MBA学生的座驾,可事实上,那都
是经管学院教师的;而真正发大财的,恐怕应该是那些自己开公司的工科名教授吧。
有选择余地的是老教师和名教师。至于俺这样的青年教师,似乎还没有精力考虑做学
问之外的其他事情。去年,北大出台了职称评定的新方案,俺们学校除了跟进还是跟进。
辞职,学校不会挽留,人事处的抽屉里,有无数海龟博士的简历;下海,俺一介书生,既
无魄力又无能力;到外企做research scientist,既乏学术自由,同样亦有裁员风险;于
是只好在解聘大刀的挥舞之下,紧赶慢赶朝前奔。
既然可以类别成一间私人企业,面临的压力,首先就是活下去,然后就是发展壮大。俺还
不是博导,所以每年招两个硕士生,一共六个,另外有四个博士生,挂在其他博导名下,
其实也归俺指导。所以,俺需要解决十一个人的生存与发展问题,这里头难度不小。
首先是俺的问题。为了确保教职,俺必须每周上三、四个学时课程,这还是最少的,
因为俺是所谓的研究型教师。为了上课,每周还必须备课六小时左右。为了达到理工科研
究型教师的目标,每年必须保证十五万科研经费,或发表论文影响因子合计10.0以上。
其次是学生的问题。因为是做基础研究的,学生体谅俺,只要求解决基本生活保障。
这在本城,大约是月入一千元左右;俺们学校尚未招自费生,每月还能给研究生发两三百
的津贴,所以俺每月需要给每个学生发七八百科研补助,每年合计约十万。当然,最重要
的,是他们必须在就读期间,完成论文方面的指标。这并不难,硕士生是一篇核心期刊,
博士生是一篇SCI加一篇权威。不过,如果他们希望申请出国读博或做博后,更多更好的
论文是必要的。
为了满足俺和学生的论文要求,必须提供最低限度的科研设备和耗材。俺的学科,对
设备的要求不算太高,每年在设备更新和折旧上的投资大约在十万左右,但对实验耗材的
要求就比较高,每年也在十万以上,而且,要看学生的操作能力。所以,有一个笑话,说
是最受欢迎的研究生是聪明勤奋又能出成果的,其次是不勤奋但能出一些成果的,再次是
懒惰的,最怕是勤奋而又不出成果的。
然后,俺和学生们还需要参加一些比较知名的国际会议,需要出差,因为俺不在首都
,可是多数课题都来自北京,还有七七八八其他费用,每年也在十万以上。
综上所述,俺一年到头的主要任务,就是筹集四十~五十万的科研经费,解决俺这十
多口人的温饱问题。一年到头,俺的主要工作都以科研项目为核心。在所有的科研项目中
,最为基础的是所谓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简称NSFC。负责过NSFC项目,是多数大学晋升
教授的必要条件。每年,基金委收到近三万份项目申请,批准约六千项。基金委有六七个
学部,每个学部有若干个学科,每个学科每年的资助数目在一百项上下,有多有少。
申请NSFC的竞争压力是最大的。不幸的是,俺的学科很大路,是个综合性学校都有,
还有科学院、军队和不计其数的地方性科研机构。另外,NSFC的面上项目,资助额度并不
高,平均二十万左右,而一个项目的周期为三年,因此每年的资助金额还不到七万。
虽说NSFC的性能价格比不高,但是它带来的学术声誉还是很诱人的,每年二、三月份
正是NSFC的申请季节,俺现在就是一边写基金申请,一边给俺的帖子灌水。NSFC的评审不
完全是由专家组决定的,面上项目申请需要经过若干同行的评议和专家组讨论两个关口。
前者的淘汰率更高,好像也是1:1.2左右,同行并不都是名家,也有刚进入研究界的小人
物。对于年轻人,有青年基金和小额资助。至于重点重大杰出青年创新团队,那就主要由
专家决定了。毕竟投入的是纳税人实实在在的真金白银,收获的不过是论文而已,交给大
牛,风险确实比较小。
一个NSFC的项目离解决俺们的生存还差很远。幸运的是,俺的学科既算得上是前沿领
域,又算得上是基础研究,因此和科技部的两大国家级计划,国家高技术发展计划,简称
863,还有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计划,简称973的,多少还能搭一点边。这些项目的资助额度
比NSFC大很多,每年每个小项目有数十万到上百万。但是,问题在于,这两个计划都是以
五年为期的,开始时不能挤进去,中途想要插队,难度就太大了。因此,不能作为俺这个
公司的正常收益,只能作为计划外的营收。
好在除了所谓的国家级项目,还有省部级的项目,这些项目的申请难度会低一些,而
且,如果能够混个脸熟,后续的项目还会更方便。因为省部级项目取决于学科主管部门和
所在地的经济实力和需求,俺就不多说了。
上面的项目都是所谓的纵向课题,与之对应的是横向课题,就是来自企业的项目。不
过,对俺们这样的小青年来说,在精力有限的情况下,还是以纵向课题为主。毕竟,做纵
向课题,是求名;做横向课题,是求利。名利双收,就算得上是名教授了;对青年教师,
二者不可得兼,舍利而取名也。
谢天谢地,俺升成硕导之后这几年还算顺利,到目前为止,还能支付俺这一大家子的
生活费。但是,经费的利刃,始终在俺的头上悬着,哪一天资金链断裂,哪一天就破产倒
闭,俺就要被扫地出门,下岗再就业。
说说俺的工作时间。俺还算卖力,但也不是特别勤奋,每天的工作时间大致在十小时左右
,双休日基本上休息一整天,春节休息半个月,黄金周陪陪孩子,暑假是做项目的最好时
机,因此每年的工作日在两百七十天左右,合计每年工作两千七百小时。
然则俺的时间是如何分配的呢?大头之一是科研项目申请、研究进展、结题等种种事
务性工作。
某国外教师在主页上自称proposal writer,俺深以为然。为了保证每年获得两三个
课题,俺每年至少必须写五六份项目申请,简称proposal。
各类项目之中,俺最重视的是NSFC。除了能带来学术声誉之外,更重要的原因,NSFC
的项目性质是“自由申请”,就是说,俺们只要提供充分的理由,就可以自由提出感兴趣
的课题,去打动同行评议专家的芳心;而其他种类的项目大多采用招标的形式,不能自由
选题。因此,这就是俺们所能享受的主要学术自由。
项目申请书的格式是大同小异的,无非是说明俺的选题是很有研究价值,俺非常熟悉
国内外的最新研究进展,能够提出一个有创新又比较合理可行的研究方案,能够确保一定
量的科研成果,有一定的研究实力和基础,等等。这里的科研成果,对NSFC或者973,以
学术论文或者专著为主;对于863和省部级课题,还要求专利、新材料、芯片、软件等。
写申请书需要作许多前期调研。俺必须综合考虑自己目前的研究方向,自己未来感兴
趣而希望转移的方向,国家目前重点培植的研究领域,选择合适的题目。如果是招标的课
题,俺还需要考虑课题和俺研究方向的匹配程度,没兴趣的坚决不申请,俺可是很有骨气
的:)当然,差距太大的,俺也不可能拿下。太大的题目俺也不敢申请,首先是难度大,
怕砸了小店的招牌;其次,俺追求可持续的发展,如果真的天上掉下个大馅饼,俺现有的
人力资源不够,势必大肆扩张,三年之内又不能裁员,风险实在难以预料。
然后就是通读各类有关文献,上网检索最新进展和专利,提出研究方案。这里的关键
是要提出合理的研究目标,太高了给自己的压力太大,太低了不容易拿到项目。
俺认真写一份proposal至少需要两百小时。两份就是四百小时。顺利的话,俺就金盆
洗手,明年再来;否则,俺还得做些小修小补,等到别的口子有类似课题招标,俺就再投
一把。
课题执行期间,俺必须按时提供各种年度报告,季度报告,现在还有月度报告。课题
执行过程中和结题时要接待若干批领导专家考核和验收。领导专家来了还要接待。可怜俺
本是性格内向沉默寡言不嗜烟酒一书呆。。。所以,尽可能的情况下,俺不申请本地项目
,平时打打电话发发mail,偶尔上京赶考,也就罢了。
小结:课题申请五百小时,书写报告两百小时,其他两百小时。恰好占用俺三分之一
的工作时间。差点都忘了,俺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资格证,俺是光荣的人民教师,俺
的职责是教书育人。
标 题: [转载] 俺是怎样做研究生导师的(ZT)
发信站: Unknown Space - 未名空间 (Tue Aug 10 18:52:42 2004), 转信
【 以下文字转载自 shaoyang 的信箱 】
【 原文由 shaoyang 所发表 】
俺是怎样做研究生导师的(ZT)
研究生导师现在被普遍称为“老板”。这实在是一个恰如其分的称号――照俺看来,所谓
的导师,就好比一间个体企业的老板,只不过,老板的终极目标是发财,而导师的终极目
标就多了,做学问、做官、发财……既取决于个人的定位,也和大环境有关。
先说做学问。这是部分导师的终极目标:五六十岁的导师,每天坚持看两小时最新文
献,每周和研究生讨论研究进展,乐在其中的,不是少数。也是其余老师的阶段目标:an
yway,做官和发财,还是要建立在做学问或者做过学问的基础上。“科学家是越老越值钱
”,七十年前如此,现在还是如此。
再说做官,人文社科,特别是做经管、法律、政治、哲学等方向的教师,进可攻,退
可守,从智囊团走向前台,从“处江湖之远”,到“居庙堂之高”,这样的实例,举不胜
举,建议参看中央委员和全国人大常委的名单。
最后是发财,以工科、经管的教师为代表。俺每天骑车都要经过经管学院的停车场,
满眼都是别克雅阁帕萨特,曾经安慰自己,这些应该是MBA学生的座驾,可事实上,那都
是经管学院教师的;而真正发大财的,恐怕应该是那些自己开公司的工科名教授吧。
有选择余地的是老教师和名教师。至于俺这样的青年教师,似乎还没有精力考虑做学
问之外的其他事情。去年,北大出台了职称评定的新方案,俺们学校除了跟进还是跟进。
辞职,学校不会挽留,人事处的抽屉里,有无数海龟博士的简历;下海,俺一介书生,既
无魄力又无能力;到外企做research scientist,既乏学术自由,同样亦有裁员风险;于
是只好在解聘大刀的挥舞之下,紧赶慢赶朝前奔。
既然可以类别成一间私人企业,面临的压力,首先就是活下去,然后就是发展壮大。俺还
不是博导,所以每年招两个硕士生,一共六个,另外有四个博士生,挂在其他博导名下,
其实也归俺指导。所以,俺需要解决十一个人的生存与发展问题,这里头难度不小。
首先是俺的问题。为了确保教职,俺必须每周上三、四个学时课程,这还是最少的,
因为俺是所谓的研究型教师。为了上课,每周还必须备课六小时左右。为了达到理工科研
究型教师的目标,每年必须保证十五万科研经费,或发表论文影响因子合计10.0以上。
其次是学生的问题。因为是做基础研究的,学生体谅俺,只要求解决基本生活保障。
这在本城,大约是月入一千元左右;俺们学校尚未招自费生,每月还能给研究生发两三百
的津贴,所以俺每月需要给每个学生发七八百科研补助,每年合计约十万。当然,最重要
的,是他们必须在就读期间,完成论文方面的指标。这并不难,硕士生是一篇核心期刊,
博士生是一篇SCI加一篇权威。不过,如果他们希望申请出国读博或做博后,更多更好的
论文是必要的。
为了满足俺和学生的论文要求,必须提供最低限度的科研设备和耗材。俺的学科,对
设备的要求不算太高,每年在设备更新和折旧上的投资大约在十万左右,但对实验耗材的
要求就比较高,每年也在十万以上,而且,要看学生的操作能力。所以,有一个笑话,说
是最受欢迎的研究生是聪明勤奋又能出成果的,其次是不勤奋但能出一些成果的,再次是
懒惰的,最怕是勤奋而又不出成果的。
然后,俺和学生们还需要参加一些比较知名的国际会议,需要出差,因为俺不在首都
,可是多数课题都来自北京,还有七七八八其他费用,每年也在十万以上。
综上所述,俺一年到头的主要任务,就是筹集四十~五十万的科研经费,解决俺这十
多口人的温饱问题。一年到头,俺的主要工作都以科研项目为核心。在所有的科研项目中
,最为基础的是所谓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简称NSFC。负责过NSFC项目,是多数大学晋升
教授的必要条件。每年,基金委收到近三万份项目申请,批准约六千项。基金委有六七个
学部,每个学部有若干个学科,每个学科每年的资助数目在一百项上下,有多有少。
申请NSFC的竞争压力是最大的。不幸的是,俺的学科很大路,是个综合性学校都有,
还有科学院、军队和不计其数的地方性科研机构。另外,NSFC的面上项目,资助额度并不
高,平均二十万左右,而一个项目的周期为三年,因此每年的资助金额还不到七万。
虽说NSFC的性能价格比不高,但是它带来的学术声誉还是很诱人的,每年二、三月份
正是NSFC的申请季节,俺现在就是一边写基金申请,一边给俺的帖子灌水。NSFC的评审不
完全是由专家组决定的,面上项目申请需要经过若干同行的评议和专家组讨论两个关口。
前者的淘汰率更高,好像也是1:1.2左右,同行并不都是名家,也有刚进入研究界的小人
物。对于年轻人,有青年基金和小额资助。至于重点重大杰出青年创新团队,那就主要由
专家决定了。毕竟投入的是纳税人实实在在的真金白银,收获的不过是论文而已,交给大
牛,风险确实比较小。
一个NSFC的项目离解决俺们的生存还差很远。幸运的是,俺的学科既算得上是前沿领
域,又算得上是基础研究,因此和科技部的两大国家级计划,国家高技术发展计划,简称
863,还有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计划,简称973的,多少还能搭一点边。这些项目的资助额度
比NSFC大很多,每年每个小项目有数十万到上百万。但是,问题在于,这两个计划都是以
五年为期的,开始时不能挤进去,中途想要插队,难度就太大了。因此,不能作为俺这个
公司的正常收益,只能作为计划外的营收。
好在除了所谓的国家级项目,还有省部级的项目,这些项目的申请难度会低一些,而
且,如果能够混个脸熟,后续的项目还会更方便。因为省部级项目取决于学科主管部门和
所在地的经济实力和需求,俺就不多说了。
上面的项目都是所谓的纵向课题,与之对应的是横向课题,就是来自企业的项目。不
过,对俺们这样的小青年来说,在精力有限的情况下,还是以纵向课题为主。毕竟,做纵
向课题,是求名;做横向课题,是求利。名利双收,就算得上是名教授了;对青年教师,
二者不可得兼,舍利而取名也。
谢天谢地,俺升成硕导之后这几年还算顺利,到目前为止,还能支付俺这一大家子的
生活费。但是,经费的利刃,始终在俺的头上悬着,哪一天资金链断裂,哪一天就破产倒
闭,俺就要被扫地出门,下岗再就业。
说说俺的工作时间。俺还算卖力,但也不是特别勤奋,每天的工作时间大致在十小时左右
,双休日基本上休息一整天,春节休息半个月,黄金周陪陪孩子,暑假是做项目的最好时
机,因此每年的工作日在两百七十天左右,合计每年工作两千七百小时。
然则俺的时间是如何分配的呢?大头之一是科研项目申请、研究进展、结题等种种事
务性工作。
某国外教师在主页上自称proposal writer,俺深以为然。为了保证每年获得两三个
课题,俺每年至少必须写五六份项目申请,简称proposal。
各类项目之中,俺最重视的是NSFC。除了能带来学术声誉之外,更重要的原因,NSFC
的项目性质是“自由申请”,就是说,俺们只要提供充分的理由,就可以自由提出感兴趣
的课题,去打动同行评议专家的芳心;而其他种类的项目大多采用招标的形式,不能自由
选题。因此,这就是俺们所能享受的主要学术自由。
项目申请书的格式是大同小异的,无非是说明俺的选题是很有研究价值,俺非常熟悉
国内外的最新研究进展,能够提出一个有创新又比较合理可行的研究方案,能够确保一定
量的科研成果,有一定的研究实力和基础,等等。这里的科研成果,对NSFC或者973,以
学术论文或者专著为主;对于863和省部级课题,还要求专利、新材料、芯片、软件等。
写申请书需要作许多前期调研。俺必须综合考虑自己目前的研究方向,自己未来感兴
趣而希望转移的方向,国家目前重点培植的研究领域,选择合适的题目。如果是招标的课
题,俺还需要考虑课题和俺研究方向的匹配程度,没兴趣的坚决不申请,俺可是很有骨气
的:)当然,差距太大的,俺也不可能拿下。太大的题目俺也不敢申请,首先是难度大,
怕砸了小店的招牌;其次,俺追求可持续的发展,如果真的天上掉下个大馅饼,俺现有的
人力资源不够,势必大肆扩张,三年之内又不能裁员,风险实在难以预料。
然后就是通读各类有关文献,上网检索最新进展和专利,提出研究方案。这里的关键
是要提出合理的研究目标,太高了给自己的压力太大,太低了不容易拿到项目。
俺认真写一份proposal至少需要两百小时。两份就是四百小时。顺利的话,俺就金盆
洗手,明年再来;否则,俺还得做些小修小补,等到别的口子有类似课题招标,俺就再投
一把。
课题执行期间,俺必须按时提供各种年度报告,季度报告,现在还有月度报告。课题
执行过程中和结题时要接待若干批领导专家考核和验收。领导专家来了还要接待。可怜俺
本是性格内向沉默寡言不嗜烟酒一书呆。。。所以,尽可能的情况下,俺不申请本地项目
,平时打打电话发发mail,偶尔上京赶考,也就罢了。
小结:课题申请五百小时,书写报告两百小时,其他两百小时。恰好占用俺三分之一
的工作时间。差点都忘了,俺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资格证,俺是光荣的人民教师,俺
的职责是教书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