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2楼:一般运动伤害的处理重点
3楼:运动伤害的应变处理(冰敷/热敷的应用时机)
4楼:组间休息对重量训练的重要性
5楼:哪些情况应当暂停运动训练
6楼:延迟性肌肉酸痛的治疗
7楼:肌肉痉挛
8楼:防治训练过度
9楼:运动性疲劳的判断
10楼:运动性疲劳消除法
11楼:别让关节再痛了
12楼:终极恢复至终极生长(四种不同的恢复类型)
13楼:热身运动(Warm-up)
14楼:注重训练后的恢复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9-7 16:15:23编辑过]
目录
2楼:一般运动伤害的处理重点
3楼:运动伤害的应变处理(冰敷/热敷的应用时机)
4楼:组间休息对重量训练的重要性
5楼:哪些情况应当暂停运动训练
6楼:延迟性肌肉酸痛的治疗
7楼:肌肉痉挛
8楼:防治训练过度
9楼:运动性疲劳的判断
10楼:运动性疲劳消除法
11楼:别让关节再痛了
12楼:终极恢复至终极生长(四种不同的恢复类型)
13楼:热身运动(Warm-up)
14楼:注重训练后的恢复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9-7 16:15:23编辑过]
一般运动伤害的处理重点
一、决定活动程度
决定活动是很重要的一点,它与伤势之严重程度有关。伤势严重时,要停止活动或减低活动量;伤势较轻时,让痛觉来引导活动,疼痛时要停止活动或降低运动强度,不疼痛,表示伤势已接近复原状况,可以从事运动,但运动时要倾听自己的身体的反应。
二、替代活动
选择适当的替代活动是处置大部分伤害很有效且重要措施。通常受伤并不一定完全停止活动。如停止或缺乏运动会引起许多身心不良结果,如心脏循环功能衰退、肌肉萎缩、增加体重、体脂肪和导致心情沮丧,而不利于伤部的恢复。受伤较严重者从事之替代活动原则是低强度(速度慢)、低撞击且直直线性之运动,如走路。伤势逐渐恢复后再逐渐增加强度或有身体扭转之活动。
三、复健运动
针对受伤肌肉或部位,透过适度之活动与训练而增强其功能,使恢复至受伤以前之能力,甚至更好。
|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9-7 15:27:34编辑过]
运动伤害的应变处理(冰敷/热敷的应用时机)
|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9-7 15:29:51编辑过]
组间休息对重量训练的重要性
|
间歇分组间间歇和日间间歇两种
组间间歇时间的长短与训练水平成反比,初学者的间歇时间稍长,约一分钟;老幼者可间歇近两分钟;训练有素者只间歇三、四十秒钟。
日间间歇一般指隔日间歇,即训练一天休息一天;或者轮流对不同部位进行连日训练,如第一天练上肢与腹部(下肢与背部休息),第二天练下肢与背部(上肢与腹部休息);大重量和大强度训练,间歇两天,以保证完全恢复。间歇,要求有规律的休息,以达到完全恢复和超量恢复的目的。不能想练就练,想歇就歇。
为什么要间歇呢?
我们知道,健美训练主要是做负重的阻力运动,要消耗大量的能量物质,特别是醣类和蛋白质。一般说,蛋白质、醣类等需要一天或更多时间才能恢复完全。
我们提倡隔日训练,保障有一天的间歇,就是为了保证蛋白质等的恢复和补充。组间间歇主要是促进可以直接供给能量的物质──三磷酸腺甘的恢复,并偿还氧债,以缓解疲劳。但组间间歇中的消耗运作仍然占了优势,随著消耗的增多和疲劳的累积,主要训练的肌肉便出现充血、发胀、变硬和升温等‘征兆’,这就表示可以更换主练肌和训练动作了。可见,间歇非但必不可少,而且要歇得适时。
日间间歇的主要方式是休息与睡眠。透过休息和睡眠,一方面可加速分解、排泄体内因训练而积累的酸性废物;另一方面,通过生理和生物化学作用,加强造血功能,促进蛋白质的合成,使肌纤维增粗,肌肉的结缔组织增生,肌肉中的毛细血管和淋巴腺等繁衍,从而使肌肉丰满结实起来。假如只顾训练不顾间歇,那身体就只有消耗,无法积累,结果便是越练越瘦,伤病缠身。
组间间歇的方法
静定温习法:每组练习后在安静下来休息的同时,脑子里回顾温习所做动作的要领与练习情况,为改进动作练习做好准备。这种间歇的特点是外静内动,以脑力调剂体力。这是最基本的间歇方法。
按摩放松法:在静定温习的同时,做被动或主动按摩,以消除肌紧张,减轻疲劳。这种间歇的特点是按摩放松与意识放松相结合。
轻快度过法:在间歇时间跳跳轻快的舞蹈或做游戏,以作积极性休息。特点是轻松愉快,身心都得到调节。此法既能增添训练情趣,又能熟练表演的舞姿,故女子宜多用。
加量减肥法:皮下脂肪厚、肌肉线条不够清晰者,间歇时可进行慢跑、跳绳等活动,以消耗热能,有利去脂减肥。此法的特点是能调节训练强度,达到减肥目的。
以上四法既可单独使用,又可综合利用,以求最佳效能。
日间间歇的方法
静定安神法:训练结束后心安神宁地休息的一种间歇方法。此法符合‘动静养息’的健身要求,是日间间歇较普遍应用的方式。健美运动员每天应在工作、劳动、学习之余,找时间安静地抬高腿静坐或仰卧休息两三次,每次一刻钟左右,以利更多的血液流注肌肉,促进肌肉生长。
睡眠恢复法:使身心全面恢复的一种间歇方法。熟睡时体内基础代谢降到最低点,同化合成作用占优势,能大大加快体能恢复的速 度。同时,肌肉完全放松,肌电位下降到零线,有利于生长激素、肾上腺素等的分泌,可促进肌肉生长。要想肌肉发达得快,训练(特别是超常量训练)后必须加强睡眠。训练量越大,越要注意提高睡眠的数量与质量。
营养补充法:间歇中,及时、全面地补充营养物质,特别是蛋白质和必需氨基酸,以适应身体恢复与肌肉增长的需要。
生活调节法:在生活节奏、劳动方式、卫生保健等方面进行合理安排和调节,以扩大训练效果。
总之,间歇是一门学问。它和训练有著相互依存的因果关系,是加强训练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9-7 15:33:11编辑过]
哪些情况应当暂停运动训练
|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9-7 15:35:21编辑过]
延迟性肌肉酸痛的治疗
这种一般在锻炼后24小时后出现的肌肉酸痛在运动医学上称为"延迟性肌肉酸痛症"。锻炼后24-72小时酸痛达到顶点,5-7天后的疼痛基本消失。除酸痛外,还有肌肉僵硬,轻者仅有压疼,重者肌肉肿胀,妨碍活动。任何骨骼肌在激烈运动后均可发生延迟性肌肉酸痛,尤其长距离跑后更易出现。长跑者可出现髋部、大腿部和小腿部前侧伸肌和后侧屈肌的疼痛,在肌肉远端和肌腱连接处症状更显。在炎热夏天进行极量运动后,除肌肉疼痛外,还可出现脱水、低钙、低蛋白等症状。 这种肌肉酸痛的确切原因还未完全清楚。 多数人认为,肌肉的过度使用可造成肌肉酸痛症, 其原因为: 1、肌肉的张力和弹性的急剧增加,可引起肌肉结构成分的物理性损伤。 2、新陈代谢的增加,代谢废物对组织的毒性增加。 3、肌肉的神经调节发生改变,使肌肉发生痉挛而致疼。 应怎样防止? 1、锻炼安排要合理。经过一段时间锻炼后,原先出现的肌肉酸痛症的运动量,就较少出现症状了。并且表现有特异性。例如下坡运动锻炼一段时间后能减轻下坡锻炼带来的肌肉酸痛症。 2、局部温热和涂擦药物。锻炼后用温热水泡洗可减轻肌肉酸痛。局部涂擦油剂、糊剂或按摩擦剂也可减轻疼痛。 3、牵伸肌肉的运动可减轻酸疼。牵伸肌肉可加速肌肉的放松和拮抗肌的缓解,有助于紧张肌肉的恢复。这种肌肉牵伸练习也为预防锻炼时的拉伤打下基础。 4、做好锻炼时的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准备活动做得充分和整理运动做得合理有助于防止或减轻肌肉酸痛。 5、适当服用维持肌肉结构的蛋白类营养补剂,如支链氨基酸、谷氨酰胺可以减轻症状,促进恢复。 |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9-7 15:38:21编辑过]
肌肉痉挛
|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9-7 15:39:51编辑过]
防治训练过度
|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9-7 15:41:33编辑过]
运动性疲劳的判断
|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9-7 15:43:27编辑过]
运动性疲劳消除法
|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9-7 15:45:15编辑过]
别让关节再痛了
1、 葡糖胺 2、水解胶原(明胶) 3、硫酸软骨素 4、鱼油 5、MSM(甲磺酰甲烷) 6、超免疫鸡蛋 7、绿茶提取物 8、姜黄色素 9、啤酒花 每日健美抗炎鸡尾酒 葡糖胺 硫酸软骨素 鱼油 绿茶提取物 |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9-7 15:48:32编辑过]
终极恢复至终极生长(四种不同的恢复类型)
|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9-7 15:51:10编辑过]
热身运动(Warm-up)
热身运动的生理效果 从生理学的立场看,热身运动的效果如下: 热身运动的心理效果 俗语说「有备而无患」,我想这大概是为什么有许多人会认为热身运动的心理效果,更甚于生理效果。在1954年,Malareki观察运动员如能「想象」做过热身,则运动成绩获得进步。另外一个例子,在1961年,Massey等人进行一项有关心理的有趣研究─受试者从事热身运动,但随后又加以催眠,使他们忘记刚刚做过了热身运动,结果显示,运动能力皆未获得改善。由此可见做「热身运动」,可使运动者产生心理的作用而影响运动成绩的表现,此外运动者也会较具信心,同时可避免运动伤害的产生。 热身运动与伤害预防 冰冷的肌肉中,肌血流不佳,但经热身运动后,肌血流增加,可改善肌肉黏滞性及关节活动范围,进而肌腱、韧带和其它结缔组织的伸展性也随之提升,这对一些特别需要关节活动的项目至为重要。热身运动后,因体温升高,可改善身体的「柔软性」。伸展运动应在热身运动后实施,以获得最佳效果,因为在体温相当低的情况下,结缔组织一旦过度伸展,极可能发生伤害;在合宜的时机实施伸展运动,可减少因肌肉伸展而引起的伤害。 热身运动的适当强度 热身运动的强度和持续时间必须因个人体能情况而异,也必须因项目的不同而有所调整。一个优秀的运动员,体温调节系统的反应效率较佳,因此这些人需要较长、较激烈的热身运动份量,才能达到热身的效果。但是热身的强度太强可能反而因过度疲劳以致弄巧成拙。在寒冬时热身运动应增加。且为了维持上升的体温,必需依赖衣物保温。相反的在夏天里或长距离项目,太多的「热身」效果,可能因直肠温过度上升会影响运动能力,反而得不偿失。根据研究结果,直肠温上升 2℃,似乎即可达热身效果。但在运动场上不易检视直肠温度,所以我们应用其它的方式来衡量。一般来说,身体微微出汗,便可以结束热身运动,也可用心跳次数做为热身运动结束的标准﹝比安静时心跳增加60-80次/分﹞。大致上热身运动进行的时间在十至四十分钟左右,依据年龄、竞技或非竞技、运动项目、个人体质差异、季节及气温不同,热身运动所需的时间也会不同。 总之,热身运动是我们做任何运动之前必须注意的一个重要步骤,至于选择何种方式的热身运动会因人、项目不同而有所差异。一般说来,热身运动方式以选择该项目相近的运动为佳,至于要选择何种方式?也因个人的喜好而有所不同,如慢跑、舞蹈、球类及其它特殊的方式。但我们不要忘了,要先暖身再做伸展操。最后再做些与运动项目相关的活动,如冲刺、跨栏、试掷及其它相关项目的活动。如此才能快快乐乐、平平安安的运动,得到健康的成果,而不致于败兴而归─ 未得健康的身体,反得运动伤害回来。 |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9-7 15:53:57编辑过]
注重训练后的恢复
|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9-7 15:56:01编辑过]
多占了一个,自己坐沙发吧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9-7 16:08:21编辑过]
好全哦~~~
收藏了先!!
哇,这么多理论知识啊。
谢谢班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