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帖
查看:1346|回复:4
  • 1
When you buy via links in posts, huaren.us may earn a commission
Advertisement

转帖的文章关于网球球拍和球线

头像
0操作1 #
头像
1 #
0
05-11-24 13:35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不感兴趣
转帖的文章关于网球球拍和球线
球拍精神-一起认识球拍主要品牌
发布人:傻党 | 日期:2005-6-27 9:30 | 地区:武汉 | 阅读:654人次

wilson: wilson是网球用品最大的生产商之一,我感觉她体现的是最典型的美国文化:非常商业化,注意包装,抓住大众市场,每个人几乎都可以找到自己要的拍子:首先质量控制不错,不管那里生产的质量相差不会太多;第二,十分注意商品宣传,广告打得比谁都勤还老搞点活动什么的,不打球的人也能混个耳熟;第三,秉承美国世俗文化,尽量让所有人都有的买,比如我有好几个基本不打球的朋友入门拍子就是几百块钱wilson低档拍,又是名牌,又不很贵。还老搞点技术革新,时不时出个新拍又可以让喜欢赶时髦的人掏钱,有些技术其实宣传效果更大一些。另外,花花绿绿的拍子也很吸引人的眼球,很有波普艺术味道。而高端专业产品也以出色的性能博得大牌球星的认可,吸引了比较专业的业余爱好者,这样,购买层次跨度很大,让人想起了快餐老大麦当劳,同样的美国味。但是,我身边的人也有不用wilson的,原因就是另外一面:他们觉得她没有很多个性-----就好像很多人抵制麦当劳的大路货口味一样。

prince: 同样是美国牌子,王子给人感觉很不一样,她好像是更注重球拍的精神注入-----不是很好表达的感觉。不太恰当的表述一下,就是说使用者的个性表现在球拍上,而球拍沉了他们的个性体现,看到球拍,脑中立即浮现出使用它的球星的生动样子:看见张德培的加长球拍就想起那坚韧的奔跑;看见tt graphite就好像看见红土场上激情四溢的西班牙和南美高手;看见warrior就想起火辣的澳洲汉子,所以说wilson是pop-cool,prince是classical-cool。王子的球拍做工也很好,不如wilson抢眼,但是很精致,也很有味道。另外,面向低端市场的大众球拍价格还是稍贵一点,给人的感觉不是很平易人。

head: 再说说head,也是我很喜欢的牌子,她最大的特色就是尖端的科技感,老是出很多超出当时人们对于球拍的科技认知能力的东西,搞的神乎其神,至今我还一直想拆开海德拍子看看,里面是不是装了时间机器什么的东西没有,可是又舍不得:)当初霍华德.海德就是材料应用专家,一直把最新的材料用到体育器材里,所以说虽然非常多的球星用海德拍子,但是一看到拍子,我先想到的倒是压电纤维,液态原子结构金属之类的科技名词----海德的拍子靠自己的特色吸引了眼球。其编号也很有逻辑性和科技感,与检索目录的编号看起来很像。难怪奥地利出了不少土生土长的科学家。但是,海德在海外亚洲地区的oem似乎控制不是很好,产的拍子与本土拍子质量差距较大。

fischer: fischer的大宗生意是航空材料,所以拍子也是采用了很多尖端的材料技术,给人一种飞机球拍的感觉(连商标也像),拍子设计的外观很清爽简洁,颜色不花哨,有点包豪斯的意思,值得一提的,做功很精致,到底是用来造飞机的。也是来自奥地利,看来奥地利人对材料技术很在行。

babolat: 很多人都喜欢babolat,法国是网球的发源地,可以说如果没有百保力,多少是一件遗憾的事情。可以说,百保力作为网球用品企业,多少有点不同的意义。百保力拍子很漂亮,两道白线也很有个性,职业赛场上,有相当一部分选手用的pc,pd但是其他型号就看不到了-----究其原因主要是球拍系列的型号本身就不是很多。
法国是西欧第一大国,总是希望能够不依赖超级大国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情,无奈国力还达不到期望的标准,只能算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所以经常自力更生,利用自己的技术,独立造出很多适合于自己国情的东西,比如幻影系列战斗机和阵风战斗机,不依赖于美国核保护伞的自己的核打击体系----都是根据本国实力量体定做的----经济上可以承受,又很实惠,这倒体现了欧洲人严谨务实的一面(与法国浪漫精神不一样哦)。没有很多花哨的技术凯夫拉纤维和woofer线孔,每一项的作用看得见摸得着,如果正好适合你,会爱得要死。百保力的销售量比起大厂,还差很多,但是很多职业的和业余球员就是喜欢其独特的手感,也有
人喜欢其精美的设计,在球场上有种感觉,一般来说用babolat的人,不会是对网球一窍不通的。值得一提的是,该牌子整体价位不上不下,虽然有面向初级者的入门拍以及力量极强的休闲球拍,但是价位没有拉开,而且每一项选择余地较少,与麦当劳精神比,百保力只适合于喜欢她的人,有点阳春白雪的意思。

dunlop: dunlop秉承英国人的传统与固执,恪守传统球拍纯粹的球感和外形好像一百年也不会变似的。说实话,老款的200g和300g几乎看不出有什么区别,直到最近英国人采用了比较“时髦”的颜色识别系统,球拍才变得醒目一点了,可惜的是,看上去还是有点不适应----毕竟这种时髦不是英国绅士擅长的。。。。。。看看球拍的外形就知道她追求的是传统的手感,可惜我没打过木拍,一直用的是一些“新技术”球拍,早已不知道什么叫传统的手感了,反正这邓禄普确实有他自己的个性,我在球场上遇到用200g的就会注意一下,一般是个大力型球感比较好的选手,要是还是老款就更有意思了,要是老款还是一位女士用,我就离远点

施莱辛格是dunlop的子公司,风格上也是大同小异,这两个牌子都把英国风格发挥得淋漓尽致,对球拍球感有细腻品位的人大概可以从中找到一种独特感觉。另外,dunlop的初级球拍倒是很便宜,外观也要活泼得多,但是多少与主流产品比有点另类,用尽了鲜艳的颜色,拿在手里很扎眼。

头像
0操作2 #
头像
2 #
0
05-11-24 13:36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
怎样选择网线
发布人:傻党 | 日期:2005-1-7 16:36 | 地区:武汉 | 阅读:868人次

haibin2:

"网线是球拍的灵魂"
网线可能是球拍的灵魂, 但对许多球员来说, 这并非是首要考虑的内容. 球员要花6个月的时间挥舞拍子, 而只花6分钟的时间来选网线. 幸运的是, 在过去的20年里, 人工合成线技术已经显著提高了, 质量不好的线很少. 然而, 并非所有线(以及线张力)适合所有球员, 每个球员的需求和喜好不同. 以下准则可帮您轻松选择网线和张力:

可控性
哪些因素决定网线的可控性, 在这一点上很难达成共识. 有些球员喜欢脆且结实的网线, 而其他球员把可控性与柔韧度和舒适度等同起来. 一般而言, 可控性好的线有弹性, 就是说击球后能快速回弹. 线的材质, 构造及粗细都会影响其可控性. 现在, 弹性最好的线是天然肠线, 这是唯一一种用天然产品制成的网线-----牛肠制造的网线. 它虽然是最早的网球线, 但仍是衡量可控性的基准.

耐用性
就象喝啤酒一样, 多数人都想要十全十美的网线. 不幸的是, 增加网球线的耐用性是以可控性为代价的. 厚隔距和耐磨的材料比较耐用, 但与细尼龙材质相比, 回弹性和伸缩性较小. 如果某个球员能打断16隔距的尼龙线(人造肠线), 建议换15l的同类型线(如果有的话), 可以提高耐用性.

线隔距
一般而言, 细线可提高可控性, 而粗线则提升耐用性. 网球线隔距范围从15(最粗)到19(最细), 半隔距等于一个l(15l, 16l等), l是"light(轻)"的缩写. 15l的线比15隔距的线细, 但比16隔距的线粗. 由于细线使球嵌入线的程度更大, 因此打旋球的可能性也越大.

材质
尼龙----人造肠线还是尼龙? 坦率讲, 人造肠线就是尼龙. 事实上, 现在多数人造品都是由尼龙构成的, 但等级要比基本尼龙线要高. 现在制造工艺生产的尼龙线(或是您坚持认为的人造肠线)将可控性和耐用性有效的结合起来. 在过去(使用木质球拍时代), 任何一个有自尊心的球员都使用天然肠线. 尼龙效果很差, 只有初学者才使用这种材料. 如今, 现在98%的非职业球员都使用尼龙线.

其他网线材质包括:
天然肠线-----在可控性与手感上效果最佳. 常常由于其造价而被人所忽略. 对于胳膊不适或只要求效果最好的球员来说, 天然肠线是最好的选择. 在顶级20atp巡回赛中, 仍选择使用#1线. 这些球员知道由于天然肠线硬度变化小, 产生的包球效果更好. 细纹理抓球程度大, 旋球效果好, 所以天然肠线能提供最大的球感和控球效果.
聚酯纤维-----一种非常耐用的线, 主要针对老打断线的球员, 而非力量型或要求球感的球员. 聚酯纤维线最初张力损失很快, 从尼龙或人造肠线转过来的球员应增加3-5磅的张力.
kevlar-----是可以得到的最耐用的线. kevlar非常结实, 线能拉得很紧. 因此, 通常要加入尼龙以减少线床硬度(kevlar是主线, 尼龙打十字线). 建议初次使用混合尼龙线的球员减少10%的张力, 以补偿增加的硬度.

线结构
以下是一个线结构表, 从总体上描述了有关的效果优势, 并举例说明.
实心单外圈:
最流行的尼龙线结构----大部分人造肠线是实心/单圈, 主要优点是保持张力, 感觉干脆. 尼龙核中心的质量和外圈的尺寸及方向都会影响球感和舒适度.
实心多圈:
提供额外的耐用性和缓冲效果;
多丝无圈式:
多股微纤维缠在一起, 与天然肠线类似. 由于成百上千的微纤维具有缓冲效果, 尼龙多丝在舒适度方面要比实心线强很多, 合成的效果是线很柔软舒适. 建议胳膊不适且不想花高价买天然肠线的球员使用这种线. 与肠线一样, 正常使用会导致多丝线的磨损. 除了kevlar和zyex外, 多丝线一般归为软线.
多心带圈式:
比多丝线的核心小一些, 但外部缠有一圈或多圈多丝线. 它的舒适度与多丝线相当, 但耐用度有所增加.
纹理式:
通过在外圈缠额外的丝或在外圈加入大一些的丝线, 增加打旋球的可能性. 其他样式还包括:
复合式:
将不同材料混合在一起,以便发挥出每种材料的优势。如今复合线种类非常丰富,比人造线发展史上任何时代都多。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钛复合线的流行。在大多数情况下,钛的用途还局限在线的外皮上。为了简单方便,由不同等级尼龙线合成的线(理论上也是复合线)不包括在表格中。
单丝聚酯纤维:
单丝聚酯纤维以耐用为目的由于它硬度低,球感准,原始张力损失大,是kevlar合成线的理想替代品。建议经常打断线又不想依赖kevlar 合成线的球员使用这种线。线重约3-5磅,比尼龙高,以此来补偿张力损失。
芳族聚酰胺纤维合成线:
将kevlar的强度和抗磨性与尼龙十字形相结合,在所有线结构中,其耐用性最强,但由于kevlar太硬,球感不好,使得可控性最差。
张力:
线张力在"球拍-线-张力"三部曲中最后一节,同样也是娱乐型球员了解最少的部分。让我们从基础知识开始----张力低力量大,张力紧控球好,这是一般经验,并且假设球员有一定的水平,尤其是在控球方面。初学者在控球方面要求多,但使用张力紧的线并不能解决问题。他们应该使用张力低一些的线,因为他们打球经常打在偏离中心的位置,低张力可以提供容错好的软线床。那些挥拍快、击球力大的高级球员控球能力强,因此可以从张力紧的线中获益。当然,凡事都有例外,但这些总结还是适合大部分球员的。
每个球拍都有建议的张力范围,这个范围由制造商决定,但最终还要*球员自己来测试。如果球员没有特殊需要(要求力量大,胳膊问题等),应该从中级范围开始,并依此做调整。
力量
如上所述,如果球员要从球拍上寻求更大的力量,应试着降低几磅张力。线床变形大(球变形小),反弹给球的能量会更多。如果线床打成蝴蝶网,会有降低反弹力的一点,但它比所有球拍建议的张力范围都低。

控制----稍紧的线床弯曲小,球的变形多,因此提供给球的能量比稍松的线少。这就意味击球后,球不会飞的很远。初学者可能会把球打到各个方向,如果增加张力不会得到任何好处,但是打长球的中级和高级球员在不改变挥拍习惯的情况下,能减少击球的深度。一般情况下,提高张力可能会打旋球,为打上旋球和削球的球员提供更多的控制力,这种说法同样被大家接受。

手臂受伤---低张力会导致线床软,甜区大,降低传给手部和肘部的震动量。
换拍----很多球员习惯一个张力,换拍后没考虑实际情况进行调整。球员需要对张力进行相应的改变,看看是否需要改变拍头大小,换个品牌,还是买一个新的钛质球拍。如果旧球拍的中级范围是60磅,新球拍的张力范围是50-60磅,那么新球拍应该从55磅开始。

换线----如果球员从标准尼龙或合成肠线换为kevlar合成线,建议降低张力以补偿增加的材料硬度。使用合成线,建议降低5%的张力。在上kevlar合成线时,线要放松10%,才能得到与尼龙线差不多的手感。如果球员从尼龙线换为聚酯纤维线,可能要增加5-10%的张力,以弥补聚酯纤维线初始张力损失高的情况。
Advertisement
头像
0操作3 #
头像
3 #
0
05-11-24 13:44操作
只看TAAA分享

这个TOPIC我喜欢。


唠叨两句:


fischer牛啊!滑雪器材的首选材料做的球拍。不过相对硬,控球性好。对球手身体条件要求高。在偶手里就是铁棍一根。


AUSSIE的RAFTER,最开始就用它家的球拍,后来换成了PRINCE。


WILSON应该是覆盖面很广的拍子,真的所有人都能找到一款比较适合自己的球拍。女孩子比较POPULAR用HAMMAR系列,93还是94年还推出了个业余球手设计的POWER HOLE,减少了球柄的震动。


我喜欢的YY,HEAD L4,WILSON 的HAMMAR 6。4


YY田区大,很容易上手;


HEAD L4 可以说人见人爱,男女通用;偶是的那快镏金的,算是所谓尖端技术,除了和DD对抗的时候感觉到好拍子就是好拍子外,其他和朋友打休闲球时根本体会不到好和不好。所以对抗性高的时候才能体验出牌子的好坏。


WILSON到现在看来是一快最没特色的,不过还可以的。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11-24 13:53:47编辑过]

头像
0操作4 #
头像
4 #
0
05-11-24 13:45操作
只看TAAA分享

球线最好的当然是羊肠线,就是不耐打。


平时打达只要找到适合自己的经线纬线磅数,啥线都凑货了。

头像
0操作5 #
头像
5 #
0
05-11-24 14:30操作
只看TAAA分享
呵呵,又长了张见识[em14]
Advertisement
发帖回复
查看:1346|回复:4
  • 1
Advertisement
打开收藏板块打开个人中心
边缘侧滑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