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COH GR1S

在理光 GR1S出来之前7、8年前曾经有一个出产高档袖珍相机的高潮,那时候的代表作是KONICA HEXAR(巧思)、NIKON的35Ti、28TI以及CONTAX的T2。巧思的镜头和操控性是没说的,可惜体积大了一点;NIKON的镜头虽然锐但是我认为并不好,操控性也是一塌糊涂;CONTAX T系列的镜头当然是万里挑一的,可惜操作上不能应付快拍。所以这一批相机最后多数都进了旅游爱好者的包里,当然,也有有一些真正对影像苛刻的摄影师非常喜欢它们。
第一次听说理光出GR1,的确吃了一惊。因为理光从来多是生产中低档相机的,但是GR1确实一台真正的高级全自动袖珍相机。GR1的出现是当年摄影界的一件很轰动的大事,它一推出立刻就征服了几乎所有的摄影人,无论是专业人士还是发烧友都给以予GR1极高的评价。在日本和欧洲获各种大奖无数。作为一台高级袖珍相机GR1S具有很多细节上的优势,比如采取镁合金制造了外壳;拥有程序曝光和光圈优先两种曝光方式,并且可以以半挡做曝光补偿;具有两种测光方式;GR1S的闪光系统也非常的出色,甚至可以使用慢门闪光同步的功能……这些对于高级摄影者都是很重要的。
GR1S 是在它的前身GR1的改良版本,增加了机身上部的液晶显示屏夜光照明装置和遮光罩。
这几年来我一直在搜寻好用的袖珍机,试了一堆机器,但是感觉都没有超过我一直在用的巧思。
现在和理光 GR1S同时在市场上的还有LEICA的MINILUX和MINOLTA的TC-1。MINILUX的镜头是没挑的,可惜40毫米的镜头不是我喜欢的,作为袖珍相机,太窄的镜头不是很方便,毕竟经常要在房间里用,再说它的操控性也就那样;TC-1镜头也很好,28/3.5的镜头成像极出色,操作也方便,可惜价格太贵了,我喜欢使用相机而不是收藏相机,象袖珍相机这样随身带的器材肯定很容易损坏,不能用太贵的。当然现在还有新出来的CONTAX T3。后面我会把它们和GR1S做比较。
理光 GR1S刚出来的时候我很是注意了它一下,觉得非常的适合我的摄影。不过一个很偶然的事情打消了我买它的念头。当时新浪摄影的网友(好象不是黄山居士就是笑无二)买了一台GR1S,很快出了一点小问题,打电话给我,让我在北京帮他联系理光办事处的人,结果得到了一些模模糊糊的回复,不等有消息,我们论坛上又有一个网友(这次好象不是笑无二就是黄山居士)的GR1S也出了问题。无论什么样的机器,如果不是很可靠,是不可以给职业摄影师用的。
过一、两年后后我又问了一些我在国外的同事,他们的意见居然说GR1S非常的好,可靠性也不差,想想看,可能之前遇到的是小概率事件,难免。结果自己也就买了一台。
GR1S的镜头
GR1S 使用28mm/F2.8七片四组的GR镜头,普遍传说是由德国著名的镜头厂商施耐德制造(或者是设计的)的。
GR的镜片全部为多层镀膜,而且前后两组均有非球面镜片。为了这种镜头厂商还专门开发了一种镜片搭配系统,因为即便是制作方法和过程相同的镜片在完成之后还是有一些细微的差别的,镜片搭配系统就是GR的镜片磨制完成后,要测量其光轴误差,测试出所有镜片之间的精密差异,然后由电脑计算不同镜片之间搭配后的有可能的最好的组合配对,这样的结果是每一只GR镜头都会比按直接装配的方法更好一些。呵呵,很有意思的技术,当年我曾经以为它带来的另一个特性是可能每只镜头之间都会有些极小的味道差异。后来用了很多台,发现无法察觉。
为了使GR镜头发挥出应有的潜质,尽可能地消除杂光的影响,拍摄到更加完美的图像,GR1S竟然增加了一个可在镜头上装卸的遮光罩。这种装置在同类袖珍相机中是极罕见的。当然,麻烦是,很容易丢,反正我的几个都丢了。
从GR镜头的MTF曲线看就知道它非同寻常,跟据一些权威机构测试的结果证明,GR1S的镜头在一些指标上超过了许多日本名牌单反相机所配的28毫米镜头。不过这也正常,通常来说,和单反相机比,旁轴相机是比较容易在广角镜头的成像上取胜的。
就我的使用来看,GR1S的镜头还不错,在最大光圈时的分辨率和反差都非常的好,收小一、两档当然更好。给国内印刷最好的时尚类杂志做封面和插图印刷是没有问题的。色彩表现在5.6光圈时是最好的,反差有欧洲镜头的风格。GR镜头整体上比较善于表达比较有文化味道的画面,可能和暗部细节的表现有关。
不用仔细观察,GR1S的镜头是有暗角的,虽然不是很严重。不过我觉得这不是很有所谓的问题。或者说的再明白一点,很多照片实际上因为有了暗角而更出色,很多大师级的人物象布勒松和让卢希弗都会在印自己的照片的时候把暗角加进去。布勒松是拍纪实的,让卢希弗是拍纪实和时尚的,还有拍风光的安塞亚当斯也是这样。(大家一定要看这段话哦,不要再对暗角有误解了。)
暗角对于作品的表达其实不一定有什么负面的影响,历史上有暗角的经典作品不胜枚举,没必要太强调它的。而且,由于光学设计上的原因,旁轴相机的广角镜头有暗角是很正常的,连徕卡的一些最经典的广角镜头都会有轻微的暗角(而且非要多收几档光圈才能消除)。象GR1S这样的镜头,由于前镜组直径太小,想完全没有暗角其实是没可能的。与其这么关心暗角,还不如把精力用在怎么用好暗角上。
最近对焦距离只有0.35m,是定焦袖珍相机中最近的(和Contax T3一样),非常不容易的光学设计。抓拍用的机器比较特殊,经常需要对很近的前景对焦,所以最近对焦距离小一点好用。
曝光和测光
GR1S有程序曝光和光圈优先两种曝光方式,并且可以以半挡做曝光补偿。因为我不拍负片,只用反转片,而且希望尽可能的精确曝光,所以曝光补偿对我来讲是必须的。GR1S的曝光补偿就在左手很方便拧动的位置上,这对我非常重要,因为我在实际使用时发现,几乎超过80%的图片我都使用了曝光补偿。
GR1采用两个硅元件SPD双分区测光,主要的测光方式是中央重点平均测光,EV6以下的时候会改为平均测光。
说实话,我不太搞的明白机内测光表的一些问题。出于对GR1S镜头的无比信心,我经常盟磁囊恍┲匾耐计踔潦枪愀嫱计谡庋枰菲毓獾氖焙颍彝ǔJ怯檬殖值牟夤獗硐炔夤猓儆霉馊τ畔龋骰鞯钠毓獠钩ィ钡交骼锵允疚乙目烀攀怠?
不过,我也有心从大量的实际拍摄中了解GR1S测光数值和我期望的差异,这样在需要快拍的时候能够尽可能准确的做出判断。
GR1S的快门范围不大,最高只有1/500秒(大光圈的时候只能用到1/250秒),主要原因是镜间快门不可能做的太快。而CONTAX T3是依靠了所谓“镜间双重快门”能做到1/1200S的。但是,从实际使用上我想问题不大,由于拍摄题材的原因,我自己很少用到更高的快门。当然,客观的说T3更好一点。慢门一般只有2秒,因为我经常带三脚架旅行,我倒是希望它可以更慢一点,好在有T门,也算方便。
闪光灯
GR1S的闪光灯只有7的指数,不大,用100度胶片的有效距离可以达到2m多一点,有些用。不过想让这么小的机器里塞下更大的闪光灯也是不现实的,再说袖珍相机太大的闪光灯也没用。
GR1S当然有普通的闪光方式、防红眼什么的,但是最有用的是它在光圈优先和强制闪光的时候会自动切换成慢门闪光同步。我觉得实在是太有用了,尤其在需要一些特殊效果的时候,不过这时候肯定要进行负的曝光补偿,否则肯定曝光过。
GR1S调节闪光模式的拨杆也在左手很方便的地方,而且滑动钮大小适中,所有类似机器里闪灯的操作恐怕没有比它更方便的了(比起Nikon 35Ti的小小按键、Minilux的无穷循环设定等)。
我买了一个感应闪光的闪光灯,指数是18的,体积非常的小,有时候用它来帮GR1S补补光,也颇有情趣。
其他
GR1S的AF系统是3点自动对焦,也就是多点的宽区对焦。也可以转换成中央的单点AF。和所有的袖珍相机一样,对水平的物体(当然还包括低反差的物体)难于自动对焦。平心而论,要袖珍相机的AF水准接近EOS-1V是不可能的,既然要用它,就要有这样的心理准备,在按快门的时候最好确认一下,如果AF的对焦点在闪烁,赶紧重新对焦。
GR1S还有一个SNAP(抓拍)功能,可以把焦点预先放在2米附近,抓拍的时候的确方便。毕竟小相机的AF速度比较慢,而机会是稍纵即逝的。
同时,最最最最重要的是,GR1S也是世界上最轻薄的相机,它只比一个胶卷厚一点点,可以很方便的放进衬衣口袋里面。最适用象我这样对图片质量有极高要求而且除了洗澡相机从不离身的人。
GR1S也是一只很有扩展性的相机,在日本,除了遮光罩,还可以买到专用的保护滤镜和偏振镜,甚至还有用于潜水摄影的特殊防水罩等等。好玩啊。
实战经验
GR-1S因为太轻了,所以在快速拍摄,特别在snapshot的时候可能会按快门的力量太大力而有晃动,
中途倒卷可以预留片头,很重要的功能。过片速度和大多数袖珍相机一样慢,如果你用惯了顶极35毫米单反机或者巧思你会觉得它特别的慢,另人着急,不过声音倒是很轻柔的。
还要说到GR1S的可靠性问题,我的GR1S经历了我的蹂躏,在将近一年的时间里还是没出大问题,不过拍多了之后对焦过片什么的声音都不太正常了。好在最后被丢失在莫斯科,也算善终了。我想,其实这么小的相机,太精密了,相对肯定容易出问题,使用时最好还是要小心点。感觉上,我觉得液晶板,尤其是对焦框里的要格外小心;另外,恐怕镜头盖比较脆弱。
GR1S的兄弟一族:


GR1S颇有几个同门兄弟,包括简化版的GR10和采用更广镜头的GR21。 GR10我想我是不会用的,因为曝光不可以精确控制;
GR21是非常好的机器,非常值得考虑,毕竟21MM很实用。
有意思的是,GR1S又升级到了GR1V!
增加的功能包括:
1.ISO可以手动调整:这点跟GR21一样,算是大家众望所归的功能;
2.增加包围曝光:是采取±0.5挡來做包围式曝光,也很重要,尤其是在拍摄反转片中;
3.手动对焦功能:共有五段距离可以选择,有1,2,3,5 m和无穷远。
改变不多,但是都是摄影师很需要的功能,看样子,理光是决心围绕着GR镜头把GR1的文章做足了。
问题
我的两台GR1S的取景器都实在是太糟糕了,说实话,我从来没能在那里面看清楚我要拍东西的细节。开始我还以为是我那台的问题,跑去器材城一看,柜台里摆的都是那样。后来以为那算是设计的通病,不想有一次见到一朋友的GR1S,取景器里清晰无比!和我的差异只是他的在日本组装,我的都是台湾产的。天,日本公司!!真的是一言难尽!!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10-13 16:19:59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