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前,偶尔在家里翻出一本近300页的网络业投资分析报告,美林证券(Merrill Lynch)发表于2000年6月。五年过去了,回头读来,百感交集。经历过那场“网路文革”的人,不用看大概也知道里面写了些什么。
每个分析师都有自己的局限和偏见,就象每个活人都有自己的局限和偏见一样。投资者应该如何解读,下面是自己的一点想法。
1。读者自己首先应该有基本的会计,金融和市场常识。一方面需要知道常用的概念,另一方面要知道证券分析的各种不同的角度和取向;
2。分析师的水平也有高低之分。《机构投资者》("Institutional Investor")杂志每年有评选和排名,可以参考。我自己常读的是美林(Merrill Lynch)和黎曼兄弟(Lehman Brothers)的报告。
3。“目标价位”毫无意义。只是为了增加对不愿动脑的人的可读性而已。
4。区分客观事实与主观判断。如果你读到“该股票PE只有85,因此值得买进”时,应该意识到“PE85”是事实,“值得买进”是判断,“只有”则隐含了心理暗示。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分析师的任何意见都没有把你个人的财务状况和投资需求考虑在内。投资计划和人像摄影一样,都应该是很个人化的。这方面,证券分析师帮不了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