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弄尧贩猴有专线
广西弄尧海关运入中国的野生动物数量最大。1994年6月28日的检测结果表明,灵长类有37只,约185公斤,在当日运入中国,其中两箱食蟹猴32只。据海关执勤人员和商人反映,该天的山货数中等偏下水平。从东兴海关运入我国的野生数量和重量也比较大。
从弄尧海关运入的野生动物来源于越南同登。据山货老板和野生动物市场的商人介绍,贩运人员首先用飞机或汽车将泰国、越南、柬埔寨、老挝、缅甸的野生动物运到河内或同登,河内的山货老板也把货物运到同登。
中国的野生动物商人到同登订货,商量野生的种类、数量、价格和时间以及预付定金,越南商人按要求把货运入中国弄尧海关,中方商人在弄尧街设收购站验货收购,并把死亡个体清除掉,付清全部款项。
弄尧街有4家野生动物收购站。1994年6月再次调查时,发现了两个野生动物贸易点207号和241号,其中241号全部收购灵长类。这些贸易点均围观着买主8-12人,主要是四川、河北、山东、湖南、上海以及广西等地的商人。
贩卖猴骨
猴骨的贩卖主要为药材市场所驱使。在西藏昌都地区曾收购过209公斤的猕猴骨骼,主要为药用。多年来,猴骨的收购数量仍较大,致使野生猕猴数量锐减。
中国大部分猴骨药材由药材公司收购。猕猴成年雄猴体重6-12公斤,成年雌猴体重4-8公斤。1965-1993年,广西雌雄成体平均每年收购1228.67公斤猴骨,相当于每年捕杀819-1092只猕猴,1975年收购猴骨高达1667公斤,相当于捕杀猕猴1111-1482只。
除官方合法收购猴骨外,中国许多药材公司在无许可证的情况下非法收购。自1996年起,湖南洪江市药材公司非法经营虎骨、大象皮、猴骨等动物制品。截至2002年5月,该公司共收购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制品总量达61公斤,价值50多万元;出售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制品总量30多公斤,获利26万多元。
云南:400多只猴骨总价300万
2000年2月,怒江至大理间公路上,公安缉毒警在永平县查获一辆汽车上装有400多只猴骨,其中包括戴帽叶猴9只,熊猴200多只,猕猴238只,总价值300多万元。这批猴骨均由缅甸收购来。戴帽叶猴在中国仅剩不足100只,而此次就查获了9具戴帽叶猴的骨架。
2000年1月26日,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沪水县片马镇,贩卖人员利用边境互市的便利走私动物制品。在云南警方查获的兽骨、兽皮中有长臂猿骨架1具、猕猴骨架50具。
江西:一副猴骨卖了300元
2002年,江西永新警方查获野生短尾猴整体骨架36副,猴胶制品300多克。经查,猴骨为4名贩卖人从湖南邵阳等地非法收购,再偷运至永新县销售,涉案人达50多人。
2003年1月,江西安福县泰山乡新水村的鲍梅清安装土吊猎获一雄性猕猴,并制成猴骨。之后,以300元的价格将猴骨卖给本村村民尹华贵。2月底,尹华贵出售猴骨时,被安福县警方抓获。
广西:黑叶猴泡制“乌猿酒”
广西靖西地区走私黑叶猴的主要形式是走私销售黑叶猴的骨架,原因是购买黑叶猴的人主要是想用黑叶猴的骨头和肉泡制“乌猿酒”,其次是为了走私运输安全的考虑。而越南人供货时就已经对黑叶猴进了处理,加工成黑叶猴骨。由于黑叶猴走私不断,越南北部的黑叶猴早已濒临灭绝,现输入中国的黑叶猴猴骨多是在越南南部偷猎所得。
贩卖猴皮
在西藏的某些地区,人们喜欢用熊猴的毛皮制作衣服,但信佛教的群众从不主动伤害熊猴。在云南迪庆州旅行的生态学家曾几次见到当地村民利用滇金丝猴的猴皮作为背孩子的背囊,当地人认为金丝猴皮的背囊可以驱邪。
1995年底,调查人员在广西凭祥发现由越南进口的猴脚有一麻袋之多,价格为10元一只。据记载,广西仅大新县一个县每年收购的黑叶猴皮张就达1000张。
对猴皮的贩卖更大规模的是遍布中国东南地区的标本制造商。他们将灵长类标本成品销售给博物馆、科研院校、收藏者以及出口国外。由于买方大都不在意标本最初来源的合法性,客观上刺激了灵长类制品的消费市场。
贩卖活猴
在广西,野生动物活体贸易主要由广西对外经济贸易委员会(原外贸厅)负责,下属的畜产品进出口公司负责猴类的收购和出口贸易。猴类主要贸易种类有6种:懒猴、短尾猴、熊猴、猕猴、豚尾猴和黑叶猴。1950年已有收购,1954-1984年一直有收购,1974-1980年,广西每年平均收购活猴达20000多只。
收购最大的年份是1959年,该年共收购6258只猴,1980年下降明显,1984年只收购到4只。1964年以前有出口,出口总数为14947只,同期收购为25950只,出口占收购的57.6%,其它主要内销。
猴类主要出口到香港和澳门(约占14.1%)以及当时东欧的社会主义国家(约占85.9%)。
灵长类 与中国医药
中国西南地区的彝族,从原始时代就用动物入药。明代的《明代彝医书》中对16世纪前彝族医药做了系统总结。其中记载了对猴肉的利用。《超度书·吃药好书》中介绍药物25味,治疗9种病症,在24味动物药中重点介绍了5种动物肉和10种动物胆的功用,均系彝民经常狩猎所能捕获的动物,如獐子、熊、麂子、猴子等。在彝族民间也有猴骨治肺病的经验认识。
云南白族的白药中也将猴骨入药。在傣族傣药制剂中,“雅牢嘎雅达”意译为酊剂和酒浸剂。供临床常用的方子就包括风(蜂)猴骨。傣医的另一传统剂型“雅芬”水磨剂中常用水磨药材有“路喃尼”,即长臂猿骨。雅芬主要用于慢性病、妇科诸疾、皮肤病、体质虚弱、浮肿、解毒、清热泻火等。中药认为黑长臂猿骨有祛风健骨、活血的功能;主治风湿痹痛、半身不遂等症
此外中国藏医学认为,将猴骨烧炭研细,可治白喉、炭疽,亦可催产。猴胆汁可治食物中毒及药物中毒,心晾干研细,可治妇科“娘查卜”病。头盖骨治肠道疾病。
猴胆结石中药名为“猴枣”,见于《饮片新参》。猴枣味苦性寒有消痰镇惊、清热解毒的功能,古代称之为治热痰之圣药。临床多用以治疗痰热喘嗽、小儿惊痫等病。中药中的猴枣散就是以猴枣作为主药。
广西弄尧海关运入中国的野生动物数量最大。1994年6月28日的检测结果表明,灵长类有37只,约185公斤,在当日运入中国,其中两箱食蟹猴32只。据海关执勤人员和商人反映,该天的山货数中等偏下水平。从东兴海关运入我国的野生数量和重量也比较大。
从弄尧海关运入的野生动物来源于越南同登。据山货老板和野生动物市场的商人介绍,贩运人员首先用飞机或汽车将泰国、越南、柬埔寨、老挝、缅甸的野生动物运到河内或同登,河内的山货老板也把货物运到同登。
中国的野生动物商人到同登订货,商量野生的种类、数量、价格和时间以及预付定金,越南商人按要求把货运入中国弄尧海关,中方商人在弄尧街设收购站验货收购,并把死亡个体清除掉,付清全部款项。
弄尧街有4家野生动物收购站。1994年6月再次调查时,发现了两个野生动物贸易点207号和241号,其中241号全部收购灵长类。这些贸易点均围观着买主8-12人,主要是四川、河北、山东、湖南、上海以及广西等地的商人。
贩卖猴骨
猴骨的贩卖主要为药材市场所驱使。在西藏昌都地区曾收购过209公斤的猕猴骨骼,主要为药用。多年来,猴骨的收购数量仍较大,致使野生猕猴数量锐减。
中国大部分猴骨药材由药材公司收购。猕猴成年雄猴体重6-12公斤,成年雌猴体重4-8公斤。1965-1993年,广西雌雄成体平均每年收购1228.67公斤猴骨,相当于每年捕杀819-1092只猕猴,1975年收购猴骨高达1667公斤,相当于捕杀猕猴1111-1482只。
除官方合法收购猴骨外,中国许多药材公司在无许可证的情况下非法收购。自1996年起,湖南洪江市药材公司非法经营虎骨、大象皮、猴骨等动物制品。截至2002年5月,该公司共收购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制品总量达61公斤,价值50多万元;出售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制品总量30多公斤,获利26万多元。
云南:400多只猴骨总价300万
2000年2月,怒江至大理间公路上,公安缉毒警在永平县查获一辆汽车上装有400多只猴骨,其中包括戴帽叶猴9只,熊猴200多只,猕猴238只,总价值300多万元。这批猴骨均由缅甸收购来。戴帽叶猴在中国仅剩不足100只,而此次就查获了9具戴帽叶猴的骨架。
2000年1月26日,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沪水县片马镇,贩卖人员利用边境互市的便利走私动物制品。在云南警方查获的兽骨、兽皮中有长臂猿骨架1具、猕猴骨架50具。
江西:一副猴骨卖了300元
2002年,江西永新警方查获野生短尾猴整体骨架36副,猴胶制品300多克。经查,猴骨为4名贩卖人从湖南邵阳等地非法收购,再偷运至永新县销售,涉案人达50多人。
2003年1月,江西安福县泰山乡新水村的鲍梅清安装土吊猎获一雄性猕猴,并制成猴骨。之后,以300元的价格将猴骨卖给本村村民尹华贵。2月底,尹华贵出售猴骨时,被安福县警方抓获。
广西:黑叶猴泡制“乌猿酒”
广西靖西地区走私黑叶猴的主要形式是走私销售黑叶猴的骨架,原因是购买黑叶猴的人主要是想用黑叶猴的骨头和肉泡制“乌猿酒”,其次是为了走私运输安全的考虑。而越南人供货时就已经对黑叶猴进了处理,加工成黑叶猴骨。由于黑叶猴走私不断,越南北部的黑叶猴早已濒临灭绝,现输入中国的黑叶猴猴骨多是在越南南部偷猎所得。
贩卖猴皮
在西藏的某些地区,人们喜欢用熊猴的毛皮制作衣服,但信佛教的群众从不主动伤害熊猴。在云南迪庆州旅行的生态学家曾几次见到当地村民利用滇金丝猴的猴皮作为背孩子的背囊,当地人认为金丝猴皮的背囊可以驱邪。
1995年底,调查人员在广西凭祥发现由越南进口的猴脚有一麻袋之多,价格为10元一只。据记载,广西仅大新县一个县每年收购的黑叶猴皮张就达1000张。
对猴皮的贩卖更大规模的是遍布中国东南地区的标本制造商。他们将灵长类标本成品销售给博物馆、科研院校、收藏者以及出口国外。由于买方大都不在意标本最初来源的合法性,客观上刺激了灵长类制品的消费市场。
贩卖活猴
在广西,野生动物活体贸易主要由广西对外经济贸易委员会(原外贸厅)负责,下属的畜产品进出口公司负责猴类的收购和出口贸易。猴类主要贸易种类有6种:懒猴、短尾猴、熊猴、猕猴、豚尾猴和黑叶猴。1950年已有收购,1954-1984年一直有收购,1974-1980年,广西每年平均收购活猴达20000多只。
收购最大的年份是1959年,该年共收购6258只猴,1980年下降明显,1984年只收购到4只。1964年以前有出口,出口总数为14947只,同期收购为25950只,出口占收购的57.6%,其它主要内销。
猴类主要出口到香港和澳门(约占14.1%)以及当时东欧的社会主义国家(约占85.9%)。
灵长类 与中国医药
中国西南地区的彝族,从原始时代就用动物入药。明代的《明代彝医书》中对16世纪前彝族医药做了系统总结。其中记载了对猴肉的利用。《超度书·吃药好书》中介绍药物25味,治疗9种病症,在24味动物药中重点介绍了5种动物肉和10种动物胆的功用,均系彝民经常狩猎所能捕获的动物,如獐子、熊、麂子、猴子等。在彝族民间也有猴骨治肺病的经验认识。
云南白族的白药中也将猴骨入药。在傣族傣药制剂中,“雅牢嘎雅达”意译为酊剂和酒浸剂。供临床常用的方子就包括风(蜂)猴骨。傣医的另一传统剂型“雅芬”水磨剂中常用水磨药材有“路喃尼”,即长臂猿骨。雅芬主要用于慢性病、妇科诸疾、皮肤病、体质虚弱、浮肿、解毒、清热泻火等。中药认为黑长臂猿骨有祛风健骨、活血的功能;主治风湿痹痛、半身不遂等症
此外中国藏医学认为,将猴骨烧炭研细,可治白喉、炭疽,亦可催产。猴胆汁可治食物中毒及药物中毒,心晾干研细,可治妇科“娘查卜”病。头盖骨治肠道疾病。
猴胆结石中药名为“猴枣”,见于《饮片新参》。猴枣味苦性寒有消痰镇惊、清热解毒的功能,古代称之为治热痰之圣药。临床多用以治疗痰热喘嗽、小儿惊痫等病。中药中的猴枣散就是以猴枣作为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