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感觉我也有禅意了
我感觉我也有禅意了
未央
在我记忆中的MFA Japanese Temple Room,一直都是 Pardon our looks. Under Construction. 这并不意味着没啥可看的,其实有意思的东西更多。
比如说,大厅中间被玻璃屏风档了一圈,里面是各种佛像。平时我们看佛像,他们总是高高在上,眼眸低垂。可是,当那些佛像放置于地板上,我看的是他们的头顶,视角一变化,感触完全不同。还有的是侧躺在地上,莲花座也去掉了,佛像下面有个大洞。MFA为了研究佛像内部的情况,找到波士顿儿童医院的做儿童胃镜的医生,用最小的探头来查看内部情况,发现了当年工匠在佛像内部的留言。
还有各种修复佛像的工具和资料。当年的相片,建筑图;甚至于日本某地的山上的一种石头,研磨成的粉末适合涂抹佛像的眼睛,所以一个个石头,一瓶瓶粉末,都在玻璃屏风里面摆得整整齐齐。博物馆里面,艺术品固然好看,艺术品如何完成/如何修复也是非常有意思的主题。
就在这种主题之下,Japanese Temple Room的维修进行了7年;一直到今年5月,MFA正式告知,Japanse Temple Room 重新开放,会举行一个re-dedication仪式。因为这个collection的大多数藏品与日本天台宗三井寺联系颇深,也是为了纪念Dr Bigelow对MFA的贡献,所以MFA邀请日本三井寺的僧人到波士顿主持这个仪式。
我订了票,叫上朋友,让她记得穿“最Japanese”的衣服。
Re-dedication
用我浅显的理解说一下re-dedication:佛像是一个媒介。僧人与佛交流的时候,需要依靠媒介。可以是语言,诵经;也可以是动作,例如各种佛教手势;也可能是书籍画卷,当然也可以是佛像。但是,工匠将佛像完成之后,佛像并不是立即成为媒介。它需要由僧人做认定,在仪式上正式的将佛像供奉给“灵”。“灵”认可了,佛像从具有媒介的功能。
MFA的考虑非常周到细致。
Re-diciation在Japanese Temple Room里面,由5位僧人执行。观众在外面的大厅观看,里面有很多摄像头,所以我们可以从很多角度看现场。博物馆内部不允许有明火,烛台上放置的是LED candle。这也是宗教与时俱进了,记得Westminster的僧侣也说过,他们的吊灯都换成LED的,安全可靠不需要经常换灯泡。传统仪式上需要用波士顿本地的土,混了日本带了的香灰,混合之后一起烧成烟。这个也不可行,所以三井寺僧人做了些改动,事先在室外烧制了几个混合粉。
仪式中,僧人对着自己手抄经书诵经;最后部分,他们拿出祈福的纸莲花,在额头上碰一下,再向上抛。
每个僧人都有自己的手抄经书。经文是中文写的,注音则是他们每个人自己的音标。类似于音符,还有重音,停顿,拉长,向上向下的各种注解。
经书的传承与学习是日文中文混合,对于三井寺的僧人来说,去浙江天台山学习也是必修课之一。他们读写中文经书没问题,不过僧人之间的交流还是用日文。
他们给我看了自己的经书,我试着念了念。伽陀,他们念“ga da”。
我此道場如帝珠,
諸佛如來影現中,
我身影現如來前,
頭面接足歸命禮。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意
喜欢LZ所写,希有!
我今也在学大乘中,感恩我佛大慈大悲留下的经典,阿弥陀佛。
止观
在MFA的仪式之前,三井寺的head monk做了简单的天台宗的介绍;着重于日本各种宗教在各个历史时期的转折和发展。他说:
Dr Bigelow和朋友们到东京的时期,是日本宗教极度退缩的时期。西方科学文化近乎于全面压迫与彻底取代日本本土文化;同时,日本政权也处于皇权和幕府的最终较量。普通群众在各地的战乱中遭遇贫穷困苦;但他们祖祖辈辈相信的神灵并没有保佑他们。宗教在此时式微,也不能够说是“普罗大众抛弃了宗教”,而是,积累的失望导致了他们把希望寄托到另外的一种形式上,那就是被工业社会推崇的”社会物质欲“。
在这种”物质欲“的趋势下,人们不得不丢弃曾经的生活仪式感,用各种”快捷“各种”便利“来满足人类的基本需要。
但是,有没有想过:这些物质是不是我们需要的?这些”便捷“,表面上是节省了时间,让我们把时间拿出来去赚钱;然后用这些钱去买社会鼓吹的那些物质,它能不能真正的让我们更加拥有?在物质极多,欲望更多的时代,我们有没有时间停下来问问自己:什么是我真正需要的?
我需要每天吃大餐吗?需要我的餐桌上的鱼必须是某某地方某某时刻出产的吗?并没有,我只是希望一家人好好坐下来,慢慢的吃,随意的聊。我真实的需要,和那些被社会推崇的形式/内容,完全没有任何关系。我们看到餐桌上的食物,是真实的物体,但仅为”空观“。
In Praise of Shadows
很早以前看过的一本小册子,很多内容不记得了,就记得里面有一篇谈厕所的。
日本民居的厕所和居住的屋子是分开的,独自在院子的小角落。作者说,他的厕所代表着”自由“。人在一个小房间,眼睛看着外面,耳边是风。肉体上很relief,思想上很发散。有时候朋友们来访,在喧闹的谈话中他出来上厕所,忽然有种”从繁华回到宁静;闹市中仍可独处“的感触。他享受这个”远离的独处“,一会之后,他也更加享受朋友间的亲密交谈。他认为,远离居住屋的厕所,才是家里最放松的,和自然最接近的地方;是属于你和自然的地方。
日本有一些现代设计也是这个理念,从大厅穿过一个室外的长廊,上一段楼梯,才能找到厕所。下雨天比较不爽;所以很多评论认为设计师背离了”设计为人“的根本。不过设计师说:为什么一定要追求”最方便“”最快捷“呢?为什么不可以在去厕所的时候感受一下长廊屋檐下飘散的雨点,为什么不能看看楼梯2侧层层竹林?为什么我们要用”感受自然“的机会去换取一个并不重要的”方便快捷“?
工业社会中,我们被要求着”快点,快点“;我们也追求着“快些,再快些”;我们挤压日常的仪式,换来了这些,是不是我们就更加幸福了?
博物馆和宗教
”如何在现在社会中生存,同时可以增加精神力(re-enforce spiritual power)",仪式之后Japanse Temple Room正式开放,观众们和三井寺僧侣交谈。MFA给每一位日本僧人配了翻译,方便交流。一位观众向head monk问了这个问题。
他回答说:”要用宇宙观来看事情的起落“。他的翻译用英文说:“想象你在cosmo中,向宇航员一样看。” you look at it like a Martian. 旁边的观众二觉得这个翻译的日文英文肯定很好,但佛教的理解欠缺。因为是非正式场合,观众二就说了一下自己的观点:用回溯的眼光看起源,有预测的感觉看结果,关注事物本身,不重眼前,因为眼前是“空观”;事物的发展总归遵循着他们的规律,万物发展的规律是宇宙的规律,是时间长河的规律,那是我们追求的“中观”。
远远的看,长长的看;天台,止/观。
博物馆是体会时间传承下事物发展和精髓的最佳地点。
中午时间在靠近family entrance的大厅,时不时有一些casual的seminars。有一次是非洲音乐,和古筝类似。一块长木头上2边很多小立柱,绑着一根完整的铉。这个铉需要乐手根据自己的音色调整,放松或者拉细。他一边搏动琴弦,一边低声吟唱。声音不是从声带出来,而是哈气一样的低沉,向风一样,慢慢的吹。他介绍说:这是以前非洲酋长们入睡的音乐。他非常高兴,能够用这个几乎失传的乐器再唱起从前的调子;而主持人却说:MFA也非常高兴,这些乐器终于又能够发声吟唱。
对于一个乐器来说,他的追求不是被放在玻璃后面被大家仰慕;而对于一位歌者来说,他的目的也不是为了卖唱片;对于一个观众来说,低吟仿佛微风带来远处老虎的咆哮,中庭的阳光让我昏昏欲睡;就那一刻,就是那一刻。
继续发几张相片
东京浅草寺,五重塔。
五重,每一层代表的意思是土,水,火,风,空。二战以前,浅草寺属于天台宗。明治时代,社会推崇西方科技文化,对佛教和东方传统有意无意的抑制,所以浅草寺被政府收回。现在基本上属于旅游热点,很少人带着“寺庙”的观念来看浅草寺了。
虽然现在的五重寺是东京大火后重建的,但也可以看到宝塔仍然尊照佛教式样,圆底,莲护,风火环,都是传统造型。
京都知恩院。
知恩院属于净土宗,基本理论从天台宗发展。今年恰好是立教800年,所以每天都有讲经活动。僧人用日文讲经,有中文提示。主佛堂之外的空地上立起一个很高的柱子,上面系着五彩丝带,一直连入佛堂内部的密室佛像上。把手放在柱子上,代表着你也直接可以和佛像交流。
空
年轻时候,我对佛教的理解比较片面。万事皆空,就是什么都不必要努力争取了,这个态度比较消极啊!佛教的社会意义也是因为它教育大众要逆来顺受。“现在苦点没关系,下辈子就好了”;类似这种。我认可著名的那句话,Opium des Volkes。
但这几年,时间自由一点,时不时有机会躺沙发上一边撸猫一边看闲书,觉得以前的理解有误。“空”不是void,万物不是void,他们有意义。他们来,我高兴迎接;他们离开,我平静接受。万物的来来去去,不引起心中涟漪。来来去去缘起缘灭,是万物自有的规律。
PS:生日快乐!
从5月写到8月,总算可以写写我的花花草草了。那天在MFA,在僧人发言的空挡,朋友微笑的递给我一个信封。我拿过来一看,信封上写着“旱金莲”。我向她点点头,笑着把它放包里。
她在佛教仪式上给我了莲花啊~~~~~~~,回家我就把种子撒地里。
好有禅意
那个灯真好看
一季花事
感谢版主之前没有把这个贴子挪开,写到这里才和花鸟鱼虫有关。多谢多谢!
去年我花的最值得的一笔开销,就是砍树。院子里的小树我就自己动手了,用坏了2把pole saw。那2个的设计不合理,锯齿和housing在一条线上,锯齿带下来的木屑很容易就堵到housing里面。pole的长度也不够,高处的树枝我够不着,又不敢爬梯子锯树枝,太危险。电池的位置也非常不合理,靠近锯齿那边;也就是说,如果把pole举高了去砍树,电池在支点远端,想想那个torque!
专业的人,用专业的工具,做专业的事。虽然我做不了电机设计,至少我也明白好坏。买了一个属于自己的pole saw,院子里面的杂乱被我慢慢清理。
但是那些大树我肯定不会自不量力的去试试的。找了几家报价,从1万到3万不等,从7棵必须砍的树到15棵必须砍;总之,最后搞定8棵,前院后院亮堂很多。
砍树需要用吊车,把树提起来,然后慢慢吊到大平板车的后面安置。吊车进不去后院,所以大树是从屋顶上方经过,吊车把树提得很高;再转体180°,树枝擦过我家屋顶;然后慢慢放下树冠;大树枝被工人用chain saw砍掉;小树枝就被机器砍掉;最后的一整个长长的trunk,放置在平板车里,堆成一堵墙。
我家小喵喵和我都一起看呆了!
工人们一起干了几乎三天,还把院子里面的木屑收拾干净。在那之后的至少一星期里面,我不停的对朋友对同事说:这钱花得值!
砍了这些树,带来了新英格兰地区最稀罕的:阳光!后院,南边的阳光。
这里就不得不说我家后院的地理位置了。yard是挺大,usable space不多。首先,是个斜坡,邻居在南坡,我家在北坡,山脊的那条线就是我们两家后院的分界,很长的fence隔开。从南向北看的话,是他们家的草坪,他们家的喷泉,bush,zen garden和他们家的树;然后是fence,我家的大树,和我家后院的草地。可想而知,我家后院的草地长啥样。基本上没阳光。
更加严重的是,沿着fence,也就是山脊的地方有个泉眼;就在后院的高处。邻居利用这个泉眼做了zen garden;堵住了一些天然的水流;所以一旦雨水多了些,泉水直达下坡方向的我家草坪。sum pump基本上24小时彻夜工作。
以前我完全不理我家院子,没兴趣。但这几年我老了(亲近自然),再看到后院草坪上被水冲积出来的光秃秃的spots/tracks,我打算do something!
Do-ers, get things done!
Meditation: raking leaves
收拾后院从高处做到低处。先开始是砍树,修理bush;到11月开始就需要清理地面了。地面上有数十年未曾清理的落叶。这些地方以前属于woods里面;一旦大树小树都清理了,这些地方暴露在阳光之下,我认为是“广阔天地,大有可为”啊~~~
耙树叶对我来说是极其放松的项目。虽然我有3个blower,但我喜欢自己耙。我到Lowes挑的rake,试了试不同手柄的,不同长度的,不同材料的。我对我自己用的东西比较挑剔,it gotta be the way I like it.
我干活的时候不带耳机,听着树叶的声音。从耙子传回来的手感,加上沙沙的节奏,我可以感觉到树叶的湿度;把树叶从左边耙到右边,左手压着rake,右肩保持平衡,身体同时旋转,是core muscle在做主力;我不用防晒霜,我想让阳光把我晒一晒;微雨天气特别合适,树叶不会到处飞;微雪的天气特别有意境,觉得我有点“峨眉师太”的范儿!微风天气里,我感觉自己随着风一起飘。
这个时候,我什么都不会想;我又好像什么都想;我可以感到树叶/地面/身体的细微之处,我又可以跳出我自己,从高处向下看,那小小的一点,慢慢的耙。
不定而定,这是我的meditation。
树叶,和被树叶树枝掩盖的石头
清理之后再种草。看看那个石头
所有的花都很美丽
持续过去几年的传统,我在阳台上种花。种在各种pots里面,根据她们的高低大小颜色不停的换位置。每天浇水,间叶,上肥料搭架子,品种也就是我在Lowes买的各种日常的花。
最贵的是一株香槟色的玫瑰,最便宜的当属去年我收集的牵牛花的种子。去年的百合花只有一半安全过冬;去年的hibiscus万幸我没有把一盆枯枝丢掉。我还买了很多种子:100棵紫色bean在培育灯下发芽,一旦到了外面的garden就都被吃秃了;100棵精心照顾的tomato发芽活了10棵,但这十里挑一的小苗苗们给了我100棵小tomato,青涩的小绿果子被我放在窗台上,每天看看都是风景。最漂亮的是zinnia,Salmon颜色,花期持久,越剪越多,厨房里三个花瓶定期换。
我把阳台的相片给朋友看,他说很不错。我谦虚一下,告诉他这都是Lowes的普通花,很好养我才敢买回来。他回复到:你怎么可以用价格来衡量一朵花呢!后来有一天我和同事闲聊他的农场,他说农场的闲置空地上每年都撒上野花种子,因为all flowers are beautiful, and they have their time.
我觉得他们比我更加明白一些。
每天看风景的小喵喵
今年我很少在华人写啥,因为我在修炼,闭口禅。。。不是不是,因为我突然有点感触,人生不可以抱怨。
以前很多时候比较郁闷,就在华人网上写写,可以清晰一下情绪,慢慢写也是想法慢慢成熟的过程。情绪释放了理智回归,然后该做的就去做。就像去年有一次比较不爽,和好几个朋友blah blah;当时covid都没有恢复,心脏狂跳中还和朋友打电话抱怨,手机都发烫了。哎,想想都不好意思。
今年某个时刻,突然就觉得,那些negative的话说出口反而加深了negativity。倘若有负面的话语,就让它自生自灭;倘若有负面的想法,我不理会我不说我不做。它们就在那里,来来去去,是正常的。每个人有positive的一面,每个人也有negative的地方;就像有白天有黑夜;有遇见有离开;天地万物中,“完美”不存在;不必追求完美,不必被那些negativity所困扰。
今年不仅很少写点啥,微信上和朋友们联系也很少。最日常的娱乐就是打扫院子,暑假除了回去看父母,就只拖家带口出门了一次。整个人比较封闭,白天上班晚上辅导一下功课,撸猫看书看视频,"DC motor, designs and controls".
所以这一篇写得实在很慢,本来是生日礼物的,晚了一个月。。。我也不发link了,看到了就好;看不到也行。
生日快乐!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编辑
登录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