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可是写过英文小说的
宇治抹茶 发表于 2021-08-12 23:07
张爱玲能写英语小说不假。可是她的小说全是以她的生活经历和她的大家族为素材的,她的小说在西方是不能得到共鸣的。所以她到美国生活可以,可她的文学创作必然枯竭。可从现在看来也无所谓了,毕竟她已经留下来了那些可以传世的作品,即使像流星那么短暂,但那瞬间的灿烂也可以是永恒。
张爱玲可是写过英文小说的
宇治抹茶 发表于 2021-08-12 23:07
张爱玲能写英语小说不假。可是她的小说全是以她的生活经历和她的大家族为素材的,她的小说在西方是不能得到共鸣的。所以她到美国生活可以,可她的文学创作必然枯竭。可从现在看来也无所谓了,毕竟她已经留下来了那些可以传世的作品,即使像流星那么短暂,但那瞬间的灿烂也可以是永恒。
我父母是老留,90年代出国的。那时候国内比现在言论还不自由,老留圈中都流传着千万别回国以后还不知道怎么样云云。结果呢,我爸妈90年代回国的那批人早都在国内混的风生水起了,身份地位都受人尊敬,资产都不知道翻了几倍,他们老留圈子里留在国外的也都刷了几十年盘子了,混的好的也就是和人一起开开餐馆。
公用马甲25 发表于 2021-08-12 19:37
你别在这胡扯了 你知道留是留学生而不是偷渡的吗 那个留学生拿了学位还要刷盘子 还要几十年攒钱开餐馆 这是留学生吗? 只是偷渡来的福建路线 少在这里用马甲胡说了
我父母也是有全奖啊。刷盘子是为了多攒一些钱回国啊。那时候国内一个月才几百人民币,刷一天盘子能挣国内一个月的钱。我还真是不信90年代中前期出国留学的人一天盘子也没刷过,起码我周围没有。就算没刷过盘子也当过waiter。是没告诉你吧?毕竟我爸现在也不会逢人就说自己当年在国外刷过盘子不是。我记得当时老留的聚会都是讨论怎么样当waiter小费拿的多。我家往来的老留都是起码在国内有个重点院校本科学历的。我要有一句假话天打雷劈。
公用马甲25 发表于 2021-08-12 20:48
太能瞎扯了,真以为这里没有90年代的留学生了。
她既没有房子也没有娃
她唯一的工作就是写作 如果写作不自由了 那么逃离就是正确的选择
如果你所谓的圈子就是丁玲这种人
那么要庆幸她脱离了那个在文革中互相出卖
互相告密 互相拷打的圈子
你才知道啊😂
我父母是老留,90年代出国的。那时候国内比现在言论还不自由,老留圈中都流传着千万别回国以后还不知道怎么样云云。结果呢,我爸妈90年代回国的那批人早都在国内混的风生水起了,身份地位都受人尊敬,资产都不知道翻了几倍,他们老留圈子里留在国外的也都刷了几十年盘子了,混的好的也就是和人一起开开餐馆。
公用马甲25 发表于 2021-08-12 19:37
这个故事编的。。。你父母是90年代的偷渡客吧?只有偷渡客的圈子才会端几十年盘子开餐馆。90年代能出国留学的人都是人中龙凤。
开餐馆的有。我就认识一个。他家投资房都不知有多少套了。孩子三个,读书都不错。开餐馆肯定有赔有赚。赚到了的就会开下去,赔的谁还老开,肯定转行干别的了。我见到的老留理工科的混的不太好的也就是在公司里工程师干到老,大学里研究人员什么的。生活上一直比较节俭。但退休应该没有问题。
错过了国内的黄金的二三十年到也有点。但一直刷盘子应该是极少数吧。
JBJ17 发表于 2021-08-12 20:29
国内没有黄金二三十年。满打满算也就2001-2019,入世以后才高速发展,08奥运以后房价才真正猛涨,接着12年就小学生上台了。
我父母也是有全奖啊。刷盘子是为了多攒一些钱回国啊。那时候国内一个月才几百人民币,刷一天盘子能挣国内一个月的钱。我还真是不信90年代中前期出国留学的人一天盘子也没刷过,起码我周围没有。就算没刷过盘子也当过waiter。是没告诉你吧?毕竟我爸现在也不会逢人就说自己当年在国外刷过盘子不是。我记得当时老留的聚会都是讨论怎么样当waiter小费拿的多。我家往来的老留都是起码在国内有个重点院校本科学历的。我要有一句假话天打雷劈。
公用马甲25 发表于 2021-08-12 20:48
看你第一段发言就觉得漏洞百出,跟帖以后发现大家和我一样的看法。大家别再跟他的帖了,他发帖算钱的。
张爱玲这方面的敏感度很赞,也是她做出的最正确的决定,比她飞蛾扑火恋者胡兰成的举动高了不知道多少倍。
这楼里有些人张爱玲的作品没读过,张的基本生平事实也不了解。一张嘴不是晚年穷困潦倒,就是嫁白老头,这都是哪里来的一群文盲。张的二次婚姻都是嫁给爱情,她的生活有过经济拮据的时候,特别是赖雅中风以后。但是她一辈子从没穷困潦倒过。她晚年的生活方式是她的个人选择,但是那个时候她的经济是富裕的,不要忘了当时她的作品在港台是多火,就版税收入她就可以衣食无忧了。人们对于历史人物都可以有自己的观点,但是还是要基于事实来说话,张嘴就来实在是看不下去,
qqfen 发表于 2021-08-12 22:38
许子东在锵锵三人行里说过,张爱玲的经济一直很好,很有钱,并不像外界说的那么穷困潦倒。
确实啊,还有当年贝聿铭和杨振宁的爸爸
“战争阻止了我的回国计划。当时,我的爱国情怀来自中日战争,日本侵略中国,1931年入侵满洲,1937年入侵上海,我始终记得这几个年份。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之后,我原打算回国,但中国正在打内战。虽然我准备回国,但父亲让我留下来。这是我一生中最宝贵的忠告,我很感谢他。”
1935年,18岁的贝聿铭从上海启程赴美国留学,从未想过要留在美国。他说:“我是来学习的。我这一代中国人都有很强的爱国心,我想使中国变得富强,并为此出一份力。”
彼时,听从父亲建议留在美国的学者,不止贝聿铭一人。1950年1月12日,27岁的杨振宁在给物理学家费米的信中写道:我父亲强烈反对我回中国,因此,我决定留下来。
yulingxi 发表于 2021-08-13 00:01
贝律铭的父亲是民国的中央银行总裁,获取信息的渠道必然不一般。
杨振宁不是说入美国籍后他父亲不肯原谅他吗?这有点看不懂
我父母是老留,90年代出国的。那时候国内比现在言论还不自由,老留圈中都流传着千万别回国以后还不知道怎么样云云。结果呢,我爸妈90年代回国的那批人早都在国内混的风生水起了,身份地位都受人尊敬,资产都不知道翻了几倍,他们老留圈子里留在国外的也都刷了几十年盘子了,混的好的也就是和人一起开开餐馆。
公用马甲25 发表于 2021-08-12 19:37
这种躲在公用马甲背后洗地的帖子,装什么蒜!按照你所谓的父母年龄推算,你最多还只是个中学生吧。
洗地洗得不干净,今晚的牢饭只有窝窝头了。
张爱玲可是写过英文小说的
宇治抹茶 发表于 2021-08-12 23:07
写过,但是据说米国人不喜欢,觉得晦暗,肮脏,让人不舒服。她是那种看见白雪公主想让她滚回童话里去的作家
贝律铭的父亲是民国的中央银行总裁,获取信息的渠道必然不一般。
杨振宁不是说入美国籍后他父亲不肯原谅他吗?这有点看不懂
宇治抹茶 发表于 2021-08-13 00:10
一种可能是留在国外但没必要加入美籍,另一种就是,老杨的父亲生活在国内,当时要表态的话只能表一种态
贝律铭的父亲是民国的中央银行总裁,获取信息的渠道必然不一般。
杨振宁不是说入美国籍后他父亲不肯原谅他吗?这有点看不懂
宇治抹茶 发表于 2021-08-13 00:10
杨没回来再入了美籍,当然得跟他划清界限了,也只能说不原谅他吧
我去过加州dependence那个日裔集中营。至少文字上看是比夹边沟好很多很多
hope20111 发表于 2021-08-12 19:29
文字上是什么
贝律铭的父亲是民国的中央银行总裁,获取信息的渠道必然不一般。
杨振宁不是说入美国籍后他父亲不肯原谅他吗?这有点看不懂
宇治抹茶 发表于 2021-08-13 00:10
当时杨父只能这么说吧
以史为鉴的前提是真正懂历史,知道历史上各种政策出台的背景,并了解社会真实现状。。
这贴里的很多人做得到么?
随便历史上举个例子就可以乱引申了?
那我也可以说,你可以比较一下现在越来越严重的针对亚裔的hate crime,和德国20-30年代对犹太人越来越严重的hate crime比比?
当初贪图安逸不愿第一时间逃离德国,最后被关集中营的犹太人可不在少数,要不要也引申一把?呵呵。。。
Namama 发表于 2021-08-12 18:24
说的你懂似的。先别说懂历史。最基本的你做的到相信自己说的话吗?我相信中国现在类似文革前夜所以我不回国。你要真相信美国现在的hate crime会发展成纳粹,你为什么不走?
今天小红书上有个post是关于那个江西老师说扬州可以试验开放和病毒共存,然后被抓起来拘留15天,我想留言”因言获罪”四个字被系统提醒敏感词所以不能回复
90年代出国的怎么会在国外刷盘子呢?我们就是90年代出国的,出国读个书,都做专业工作啊。我们的朋友也是差不多年纪,差不多的经历,混得更好的大把。你父母和我们出的国怎么这么不一样? 我要在国外刷盘子的话那还不如回国了。
Cleveland 发表于 2021-08-12 23:00
对啊,太奇怪了,以为这版上的人在90年代都是没记忆的小娃娃吗?90年代的国内大城市已经很开放富裕了好吧,房地产已经开始兴起了,大学里商学院已经有房地产专业了。那时候互联网也已经兴起了,大家了解国外都可以上网了。出国留学的一般都有奖学金,没有奖学金的一小部分家里富裕也能自费留学了。读书期间有同学在学校食堂打工,或者机房lab打工,算校园工作可以减一点学费。但出去外面刷盘子已经很少见了。暑假还要实习还要写论文,怎么可能一直刷盘子,国内家里不可能这个时候还要读书的孩子寄钱回去啊。我还记得当时有同学是上海外企工作的,过来美国读MBA,人家出国前在上海的薪水已经是一个月一万七人民币了。
至于读书都是读了专业出身,毕业就是H1签证,然后办绿卡,一步步工作,现在大家要么都在公司做到中高层,要么自己创业开公司做生意,怎么可能留在国外得“刷几十年盘子,混得最好的就是和人开餐馆”,这种倒是挺像福建温州偷渡黑下来的路子。倒是有一个朋友开餐馆的,人家早年做码工,股票上市中年财务自由后盘了几十家连锁店好吧。
如果是90,91年来美的,可能对言论自由是有点顾虑,毕竟当时89刚过嘛,比较紧张。但是认识不少90年代初来的朋友,教授,医生,律师,大厂高管,华尔街搞金融,自己创业做生意都有。最欣赏的一位在NASA JPL,最近的火星探索项目就有他的贡献呢。觉得那位层主说的老留仿佛是另一个世界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