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帖
查看:48545|回复:152
When you buy via links in posts, huaren.us may earn a commission
Advertisement

学咏春拳

头像
0操作121 #
头像
121 #
0
16-04-08 20:16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
楼主你的师父是Gary Lam?
alice240638 发表于 4/8/2016 4:16:05 AM [url=http://forums.huaren.us/showtopic.aspx?topicid=1948327&postid=71341168#71341168][/url]
不是。林师傅在LA。我在东部(新泽西)。
头像
0操作122 #
头像
122 #
0
16-04-08 22:21操作
只看TAAA分享
很感兴趣,但是太远了
Advertisement
头像
0操作123 #
头像
123 #
0
16-04-08 23:18操作
只看TAAA分享
那你的师父是?
头像
0操作124 #
头像
124 #
0
16-04-09 11:22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
那你的师父是?
alice240638 发表于 4/8/2016 11:18:20 PM [url=http://forums.huaren.us/showtopic.aspx?topicid=1948327&postid=71350210#71350210][/url]
本人是叶问亲传弟子梅逸先生的一支。(师父、师公低调,故隐其名,望谅。)

梅逸先生19岁拜入叶问门下,非常用功,曾经每日练拳10个小时,24岁就得到叶问的认可,在香港开了自己的拳馆,是叶问门下最年轻的师傅,与黄淳梁、徐尚田、张卓庆、招允、叶准、叶正等人是师兄弟,是香港詠春体育会的初创成员之一。梅逸先生追随叶问宗师左右长达15年,直到叶问逝世。

梅逸先生知识广博,不但武功卓越,金石、篆刻、书画、文学样样皆通,香港詠春体育会的标志设计,就是梅逸先生的作品。梅逸先生比较低调,不喜曝光,所以不太为人所知。2001年逝世后,其功夫由美国、加拿大、巴西等地的弟子继续传承,大部分弟子都秉承先师风格,处事低调,与世无争,默默传拳。偶而展露头角而为大众了解的弟子有:

Jeffrey Chen - 习艺不到一年,就在香港公开比武中,击败了有十年功力的白眉派师傅。
John Chan - 曾在李小龙成名弟子,“菲律宾棍王”丹·伊鲁山度的武馆接受六个门派选手的挑战,展示技艺。丹·伊鲁山度观后,自费出资把梅逸先生和他的十个弟子请到LA,以学习詠春拳。
刘功成 - 现任香港叶问国术总会主席。(叶问的儿子叶准、叶正是荣誉主席。)
邓华 - 加拿大武术协会执行主席。


十九岁学拳 - 与叶问宗师黐手


叶问宗师与梅逸合影(一)


叶问宗师与梅逸合影(二)


叶问宗师与梅逸合影(三)


叶问宗师与梅逸合影(四)


叶问宗师祝贺咏春梅逸国术院开馆(一)


叶问宗师祝贺咏春梅逸国术院开馆(二)


与师兄黄淳梁(左一)、徐尚田(左三)合影


与李小龙高足,“菲律宾棍王”丹·伊鲁山度(后排中间)合影


护手式


书卷气质(一)


书卷气质(二)


香港詠春体育会的标志设计
头像
0操作125 #
头像
125 #
0
16-04-09 11:39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
桃李芳

李小龙学过太极,这种带艺投师的人,叶问也不会排斥,而且这孩子很好学,很认真,虽然基本上是黄淳梁代师授艺,但叶问还是会亲自点拨,这让李小龙获益良多。但李小龙运气却不大好,因为这段期间,叶问的老毛病犯了。

叶问是个君子,却也不是一个白璧无瑕的君子,因为他的生活作风确实出了些问题。做为清末人士,要他严守一夫一妻制实在有些强求,但毕竟张永成和孩子此刻还在佛山,叶问也实在不该跟个上海女子不清不楚,更何况,他还跟那个女人一起,重新染了鸦片瘾(黄秋生的《终极一战》从该传闻取材编织了类似情节)。

这是叶问的消沉时期,徒弟们也发觉了师父的事,他们能做的,也只有好言相劝。但叶问并不听劝,终于导致了众弟子联名上书的地步,希望师父戒掉鸦片,远离上海婆。叶问可能被鸦片迷了心窍,他素不轻易动怒,此刻更是一声不响地搬到了上海女子位于李郑屋邨的住所,以表决心。好徒弟们一心相随,无奈之下,也只好跟着师父到了那学拳。这个住所很窄,压根放不下木人桩,更不用说施展棍法,而李小龙就是在那段时期入了叶问门下,自然也没有学到这些。

师父和师兄黄淳梁的教导长达六年,李小龙在咏春门的期间一直勤练不辍,这段光景是他日后武艺大成的重要奠基。学习咏春拳的同时,他还钻研过不少武功,螳螂拳、洪拳、白鹤拳等等,甚至包括西洋拳法,此后,这位仁兄离开香港移民美国,武艺从未落下,并经历大小比斗挑战无数场。数载磨折,一朝亮剑,败尽天下,所向披靡。

影视圈的闯荡也一样顺风顺水,随着真功夫电影的创立,他制造了一连串票房神话,成为了当时及未来无数人膜拜的偶像巨星。他将功夫(Kung Fu)写进了英文词典,并在全球掀起了属于中国功夫的狂潮。

就影响力而言,李小龙无疑是青出于蓝的,但他始终没有忘记年幼时在香港学武的那段经历,闯荡海外时一直不忘与师父及师兄弟沟通交流。60年代以后,功成名就的李小龙回到香港时,愿以一栋房产做为交换,得到叶问木人桩练法的录像,此事却以叶师傅不愿厚此薄彼而告终。

那时,他已经创立了自己的武道系统“截拳道”,自成大家,却依然虚心求教,且饮水思源,时刻不忘师父及师兄弟的恩情。叶问和李小龙的故事,也渐成一段佳话。




(待续)
Advertisement
头像
0操作126 #
头像
126 #
0
16-04-10 12:55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
大家当传奇小说看吧。
=========


当然,李小龙的故事是后话,我们再次回到抽大烟的消沉叶问。

1960年,张永成于佛山病逝,两年后,叶准及叶正终得赴港寻父。叶问见到亲生儿子,百感交集,终于下定决心戒掉鸦片,但这段期间还是没断绝跟上海女子的来往,还有了一个儿子叶少华。

有时事情本难两全,如若叶问就此弃上海女子而去,也难免负心薄幸之名,最好是未曾相见,也好过落下话柄为人所诟病。但既有此孽缘,无非是一念之差而已。笔者不知道叶师傅是否会愧于晚年这段遭人非议的感情——不管如何,对于张永成,他应该还是抱憾的。

叶问生活的时代与现在接近,所以他的形象才会如此丰满。他毕竟是咏春宗师,是活生生的人,而非圣贤,也未被架上神坛,身上会有人性之隙,私生活的瑕疵,并不应该影响人们对他的传颂。

因为,中国武术家的理想,中华武术的盛况,终将在他手上实现。

(待续)
头像
0操作127 #
头像
127 #
0
16-04-11 14:06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
大家当传奇小说看吧。
=========

就在永成病逝的那年,玉面虎郑福引导他的外甥梁挺,拜入梁相门下。过了八年,长脚虎郭强又将他介绍给叶问,并见证他行了拜师礼。

原来,1966年时,在叶问徒孙倡议下,“咏春体育会”成立,虽然是个组织协会,不能算武林帮派,却将所有习练咏春拳及兴趣爱好者集结起 来。两年后,梁挺便推波助澜,在就读的香港浸会大学成立咏春同学会,公开教拳,却常觉力有不逮。也正是在这个背景下,叶问答应将他收为关门弟子。梁挺是个活跃的人,这样的人,自然是推动咏春发展的人才。当然还有个前提:咏春拳必须打得好。

梁挺后来以咏春同学会名义组织起咏春拳术比赛暨表演大会,让叶师傅好好在年轻人面前威风了一把。他还是个受过高等教 育的人,极为科学地编订了一套考试及升级机制,让咏春拳有了类似段位制的等级划分,从此不再只有菜鸟庸手高手大师的简单区别。后来更成立了国际咏春总会,将咏春扩散到海内外,在传扬国术的道路上孜孜不倦,香港一堆明星想打咏春基本找梁师傅。所以业内有句话:“咏春起于严咏春,衍于梁赞,传于叶问,盛于梁挺。”

在这个鼎盛的时期,1972年,叶问于旺角通菜街安然辞世。辞世前的一个半月,他录制了木人桩法的示范,公诸于世。

(待续)
头像
0操作128 #
头像
128 #
0
16-04-12 16:31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
叶问的风头并没有被徒弟们抢尽。

纵观他的一生,如同《一代宗师》里所言,历经光绪、宣统、民国、北伐、抗日、内战、解放,滚滚红尘,大起大落,人情冷暖,悲欢离合,对世事看得透彻,然而儒家的精华却始终伴随。

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特色,习武也是一样,清廷积弱的时候,武林巨擘们以尚武精神振奋国民,将痛扁洋人奉为人生圭臬。在那段极重门户之见的岁月,成名的武师若非为了生存及强国,对传授绝技本来就有所顾虑,若让他们传给洋人,那简直是侮辱智商加侮辱人格。

和平的年代,万象皆改,叶问知道,有四个字是具有时代意义的:止戈为武。这四个字,核心仍然为仁。武术不再是惩罚与制裁,而是吸纳与传播。暴力并不能解决一切,只有宽宏能容纳百川。

所以叶问会跟留学生们说,回国时若无人一道练习,可先教给别人再共同进步。所以叶问教出了四大弟子,教出了李小龙,教出了梁挺。所以李小龙们在天南海北播下了属于国术的种子,所以梁挺们让这些种子破土而出,桃李成芳。所以,他实现了自古而今无数武术家竭诚奋斗却鲜能完美实现的理想:将国术发扬光大。

他一直是那个武林中的书生,咏春中的君子,一代宗师,叶问。

(全文完)
头像
0操作129 #
头像
129 #
0
16-04-13 14:15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
每周四晚上8-9点的咏春入门班,现在还有1-2个空位可以接受新同学,有兴趣的请短信联系,谢谢!
头像
0操作130 #
头像
130 #
0
16-04-13 21:52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
人來人往的台北街頭,很難想像還有這麼一個地方存在。隱身在靜謐的巷子裡,狹窄的樓梯,小小的道館,不明顯的招牌,白底黑字,「詠春拳」三個字。

說到「道館」,你第一個浮現的印象是什麼?除了「神奇寶貝」裡高挑明亮、有木板水池甚至庭院與花草的道館之外,舖著軟墊、許多人一起揮汗如雨的跆拳道道館也十分常見;再不然就是武俠片裡師傅與一群弟子練武的畫面,汗水奔騰,熱氣瀰漫。然而這家小小的道館卻全然不是這麼一回事,按了按對講機,爬上老式的公寓樓梯,紅色的塑膠扶手摸的出時間的痕跡。「雷猴啊!」(你好啊)一位帶有濃厚廣東腔的老先生站在門口,一幅「詠春之光」的題字十分引人注目,牆上滿滿的獎狀、照片、獎牌,層層疊疊,從黑白到彩色,從亞洲到歐洲,從40年代到百年國慶, 歲月填滿了所有空隙,歷史走了一甲子年頭。

他,盧文錦,葉問的外甥,李小龍的師兄,是現在台灣詠春拳的第一把交椅。

葉問是我舅舅 耳濡目染的記憶

現年77歲的盧文錦出生於廣州佛山,身體硬朗的他神采奕奕,完全看不出已經過了耳 順之年。時光倒轉,回到洪秀全崛起的年代,那時滿漢不兩立,且洪秀全推廣武術和刀槍,雙方械鬥頻繁,衝突四起。許多漢人紛紛跑到佛山避難,造就了佛山興盛 的學武風氣。受到環境的耳濡目染,盧文錦十三歲開始學拳,但並非詠春。他說,當初學的是「蔡李佛拳」,就是蔡家、李家、佛家三家綜合的拳術,等到十七歲時 才正式跟葉問學習詠春拳。提到佛山,盧文錦語中帶點些許得意,笑了笑。廣州在當時是中國最進步的城市,在台灣柏油路尚未普及、道路風沙飛揚的時候,佛山已 經有壓路機舖的平整道路,甚至自來水管。

盧文錦說,當時中國娛樂鮮少,球類活動如桌球、排球、籃球等,因為沒有合適場地所以在社會上並不流行,有心人即使想推廣也十分困難。那時候,平常沒事的娛樂就是吃完飯練練功,之後大夥兒再一起出去吃「夜粥」-紅豆湯、綠豆湯等甜品,也常常吃到忘了時間,拔腿狂奔至碼頭追趕末班船。雖然很多人都會打打拳,但詠春拳並不是十分興盛的拳術。盧文錦說,詠春拳被稱為「少爺拳」,是有錢人家學的 拳。當時,一張最前排的電影片是一塊兩毛港幣、警察一個月的月薪是九十港幣,詠春拳的學費從五塊到二十五塊不等,並不便宜。葉家是當時的名門望族,和葉問學拳的學生也不過七到八位,人數不多;因為葉問是親舅舅的關係,盧文錦自然而然的跟在舅舅旁邊學習,這一跟,就跟了十年,從1950到1960,3652天的光陰,盧文錦練就一身雄厚的功夫底子。

(待续)
Advertisement
头像
0操作131 #
头像
131 #
0
16-04-14 16:30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
1960年,盧文錦來到台灣,先後就讀高雄工專再轉至國安局情報幹部訓練班,當時 蔣經國是班主任,十幾年間一路晉陞至少校。有一天,一位朋友問說,你的師兄弟都出來教武術了,為什麼你不來教詠春拳?就這樣,民國63年底,盧文錦以情報局少校安全官退伍,開始以教拳為生。隔年十月,一位法國人遠渡重洋到台灣,指名要找和李小龍有關係的人學功夫,盧文錦也因此有了第一位外國學生。但當時尚未解嚴,外國人除了學中文之外居留權一律只有三十天,讓盧文錦在推廣詠春拳時遇到許多困難。民國66年,盧文錦選了這裡做為授課的地方,直到現在,整整36年間從未變過。盧文錦大力地拍了拍桌子,提高音量,說:「這是民國49年剿匪司令送我的桌子,現在台灣已經找不到了!這木頭台灣已經 沒有了!」。牆上一張張「愛國愛軍」的獎章和軍官合照,和桌子相互呼應著從前的軍旅記憶。

國外VIP禮遇 不能放棄台灣

談到武術,盧文錦有說不完的故事,聊不完的經驗,也因此常常跑到世界各地去演講。指了指房間,盧文錦說:「現在的行程小白板上都排到明年了!」匈牙利、羅馬尼亞與斯洛伐尼亞明年都爭相邀請盧文錦去授課,以一句「敵不動我動,敵動我全部動」讓老外聽得服服貼貼。曾邀請盧文錦去授課的國家包括法國、瑞士、德國、匈牙利、香港、日本、汶萊等,讓他常常當「空中飛人」飛來飛去。提到汶萊,盧文錦像孩子一樣開心的分享在汶萊的經驗。他說,汶萊皇室邀請他去教防身術,親自給五十五歲的皇帝上課;本來說好停留一個禮拜,卻因皇帝不想讓他離開而延長至一個月。後來因盧文錦要去德國不得不離開,汶萊皇帝才依依不捨的和他告別,並在一天之內幫他辦好了到德國的簽證!盧文錦笑笑說自己是受到VIP貴賓級的禮遇。有人問盧文錦,既然在汶萊的地位這麼高,為何不留在那邊?他堅定的回答:「因為我不能放棄台灣。」

(待续)
头像
0操作132 #
头像
132 #
0
16-04-15 07:48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
練功夫如生活 單純的練武人

「活人要練活死功夫!」葉問的這句話深深影響了盧文錦。在學詠春拳的過程中,盧文錦體悟到很多事情,他說,詠春拳並沒有固定拳法,它是活的,在生活中尋找啟發是很重要的一件事。例如消防隊滅火的高壓水柱之所以能迅速滅火是因為有「壓縮」的力量,詠春拳的攻擊力也是利用「壓縮」後再釋放的衝擊力。

武術等於打架通常是大部分人的第一印象,也因此,許多人來學拳總是會問一句「什麼時候可以學好?」或是「打架會贏嗎?」之類的問題,盧文錦表示,這些問題的答案就像是問老師「我什麼時候可以買豪宅?」。

對於台灣學武術的現況,盧文錦感嘆地說,很多人根本是不及格的教練,有人來這邊學了一個禮拜就到別處去開道館,每個禮拜往返,下禮拜教的東西都是上禮拜在這邊學的。「我一個動作可以練十天,練一個禮拜怎麼能去開道館?」盧文錦氣憤的說,「願意被騙才會有去騙的人」,盧文錦不勝唏噓。

有人說,人到了一定的歲數之後,有些行為會像小孩般天真單純,盧文錦就是這樣的一個人。儘管已走過大半個世紀,但年齡並不影響他澎湃的肢體語言。每每談到激動處,盧文錦總會大力地拍桌子,甚至半個身體撲到桌上,力道之大令人很為桌子擔心。手上的筆也不曾放下,不斷寫著他講到的事情;又或者把椅子拉開,雙臂大力比劃表達內心的情感。提起詠春拳的招式,盧文錦立刻站起來示範,兩根手指在脖子輕輕一壓,立刻使人發不出聲音。比起電影,眼前活脫脫的武術讓人更深感佩服。曾經訪問過盧文錦的電台DJ吳先生表示,初次見到盧文錦可能會覺得他是不苟言笑,一派嚴肅的長者,殊不知他十分健談,親和力十足。正如旁人所言,盧文錦待人客氣且學富五車,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文史理工樣樣精通,一代傳人的才氣一覽無遺。

(待续)
头像
0操作133 #
头像
133 #
0
16-04-15 15:32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
盧文錦師傅是葉問親傅外甥,1950年與梁相、駱耀等,同在九龍飯店公會學技,故人稱盧師傅為李小龍三師兄。

葉問宗師傳授的詠春拳拳技,自李小龍成名後,世界各地愛武人士紛紛投入,台灣省的詠春拳起步比較晚,但歐、美、亞愛好詠春拳者不惜重金、遠赴台灣拜訪名師。

1975年盧文錦在台灣以少校軍階退役後便在台北市設館授徒,盧文錦師傳除了獲得其舅父葉問的詠春拳嫡傳之外,在實戰發揮上有其獨特之處,加上其軍中學得的擒拿、柔道以及必殺動作,可說是青出於藍。人稱之為盧文錦詠春成為外國學詠春拳者的最愛,因此台灣的詠春拳也成立了「盧文錦詠春總會」近十年來歐美各地也湧躍投入盧文錦詠春行列,分別開設盧文錦詠春拳武館以及分會,如德國分會、美國分會等等。

詠春拳是一門相當著重力學與結構穩定之武學,更是少數由女性所開創之拳術;相對忌蠻力崇尚巧勁、動作精簡實用、斗室可練;由於實用論實無固定招法之說;是故特別著重彼此”勁力感知對練”;廣為世界各國用於軍警等民眾作為防身推廣;習藝者眾,近年直追太極。

(待续)
头像
0操作134 #
头像
134 #
0
16-04-15 15:38操作
只看TAAA分享
[em100]
头像
0操作135 #
头像
135 #
0
16-04-16 21:48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
1980年代盧師已獲多明尼加駐台灣大使邀聘,在大使館內教授多國總統史曼之姪子,也成為中國首位正式獲邀進入外國使館授拳權貴的武師。

1991年更得到台灣保一總隊總隊長呂育生的賞識,聘為技術訓練隊教官,並擔任台灣首支特殊警隊「維安特勤隊」(SWAT)創隊教官。由於盧師的詠春拳早已練至爐火純青,加上個人在軍中學得的各種肉搏戰、就成為一門攻擊與反制的特殊武技,命名為「應用搏擊術」。

盧師獲得全台灣的情冶單位相邀傳授,也成為台灣特勤警隊 (SWAT)、調查局、安全局、警察專科學校、法警等情冶單位教官。其成功的原因是除了本身的武技特殊之外,就是從訓練中進入狀況,也就是使用真刀實械訓練(當時香港友人譽稱盧師為現代林沖)。當時的中美洲的鄰國,也透過其外交管道,希望盧師傅能遠赴中美洲特殊警校教授搏擊技能。但為當時的盧師傅所拒。

2001年又是一個新的開始,盧文錦師傳獲汶萊共和國皇爺邀赴汶萊,專業教授搏擊術及詠春拳,因而有機緣與汶萊國皇、皇爺共研與指導中國功夫,成為中國人有史以來首位殿前功夫教練,此項邀聘更是年復一年。

2004 年在歐洲大陸、匈牙利講授詠春拳的同時,也接獲美軍駐德國284大隊之邀聘轉赴德國「根森」基地教授徒手肉搏戰技,也成為中國人首位美軍戰技教官,台灣的電視及雜誌爭相報導。

除此之外,法國北部朗展市及法屬留尼旺,相繼以專函公文邀請盧師傅赴法及留尼旺教授詠春拳,而且更選派特警人員赴台灣學習徒手戰技,而朗展市更用巨大雲石雕刻出盧師傅肖相,高懸在國家所屬的訓練中心,作為最高榮譽。故此法國以刻碑立相作永恆留念的細算,應前無古人。

(待续)
Advertisement
头像
0操作136 #
头像
136 #
0
16-04-17 14:55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
周日班原来已经额满,但由于几个同学个人情况出现变化,空出了几个位置,可以接受新同学报名。

周日班:早上8-9点。有3-4个名额。
周四班:晚上8-9点,有2-3个名额。

上课地点是在Millburn, NJ,在Taylor Park旁边的一个健身馆。Taylor Park的地址是 78 Main St, Millburn, NJ 07041。
有兴趣的朋友请短信联系。谢谢!
头像
0操作137 #
头像
137 #
0
16-04-17 16:08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
事實上能被各特勤單位禮聘,事因於盧師對他所教授的徒手搏擊、奪刀、奪槍等有其突顯的一面,再加上其傳授的詠春拳技能以物理學、幾何學、兵學、戰爭學、人體生理學等科學理論分析解說,更以精通英語面對來自世界不同國家地區的詠春愛好者,據不完全統計專道或是因工作之便到台灣投入學習詠拳行列者,多達五十餘國家、地區。包括俄羅斯、烏克蘭、羅威、瑞典、以色列、沙烏地阿拉伯、印度、以及歐洲大陸和美、澳、紐等。

事實上早在1982年盧師傅已獲美國田納西洲大學邀請遠赴美國講演示範詠春拳及有關拳理,但卻被當時的台灣政府,不批准出境赴美,盧也祗能留存專函用作紀念,近十多年來台灣開放自由出入,才得每年遠赴歐、美洲作巡迴詠春拳教學。

盧師傅認為武術,雖然是一種武裝的力量,但是我們中國武術,是包含了儒家的哲理,武德,也就是仁,推己及人,濫用武力,將武力變成暴力,去欺壓別人,是不配學中國武術;武德,是我們習武之人最重視的德行。

卢文锦师傅(一)


卢文锦师傅(二)


卢文锦师傅(三)


与甄子丹合影


双黐手


讲解用法(一)


讲解用法(二)


咏春双刀


美國維吉尼亞海濱市警局參訪與訓練交流 / 局長接見與頒贈獎牌


与德国女学员合影


(待续)
头像
0操作138 #
头像
138 #
0
16-04-17 20:27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
在梁赞先生之前,咏春拳是四代单传,而叶问之后,全球超过500万人成为咏春拳练习者。能够在短短几十年内,从南方小拳种发展成为全球普及的拳术,得益于以下几点。

首先,叶问在旅居香港之后,开馆授徒不再拘泥于师门规矩,大部分弟子均能够循序渐进接受叶问的倾囊相授。而其中几名较为优秀的弟子,也均能自立门户独当一面。

第二个原因,和李小龙有关。李小龙风靡世界之后,虽然他已经开宗立派建立了截拳道,然而由于其本人早夭,截拳道的训练体系并不完善,弟子们也出现了理解不一且理论体系自相矛盾的问题。而咏春拳则借着李小龙带来的功夫热,自己又有比较完善的训练体系和循序渐进的功法套路,因此成为很多李小龙粉丝学习武术、践行武术哲学的必经之路。

除此之外,香港一直是东西方文化的桥梁,海外影响力巨大,这使得咏春拳更容易在西方世界传播。

除了民间爱好者喜欢咏春之外,很多国家的执法部门和特种部队也对咏春颇感兴趣。由于特种部队在行动中,往往需要全副武装且携带多种装备,因此如跆拳道一类大开大合的格斗术根本无法发挥。咏春拳则可以在近距离的战斗中,充分发挥自身缠斗技术优势克敌制胜,所以近年来也被西方一些特种部队纳入近身格斗(Close Quarters Combat 简称CQC)训练教程。大家可知道在全世界兩百多個國家的特種部隊中,有一百多個學習詠春拳作為自我防衛、對付敵人的方式。中国武警特种部队从2008年开始也培训过经过改良的咏春格斗术,用于应对城市执勤中可能发生的肢体冲突。功夫必须根据时代的发展,为自己重新定位以满足市场的需求。

咏春拳之所以能够广泛传播的秘密也尽在于此,不仅成功在现代军事应用上找到了自身定位,而且有着广泛的传播效果和群众基础。
头像
0操作139 #
头像
139 #
0
16-04-18 19:17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
描述詠春拳宗師傳奇一生的電影《葉問》,在兩岸三地大賣,再次掀起功夫片與習武風潮。葉問家族中,外甥盧文錦追隨舅舅練武十年,把擒拿、柔道融入詠春拳中,曾任軍憲警、情治單位、外國教官,還曾教過林青霞等明星,在台灣與各國持續推廣詠春拳。

對日抗戰期間,葉問曾被國民政府吸收當情報員;大陸淪陷後,盧文錦也曾投入情報工作,舅甥二人堪稱史上功夫最好的情報員談起家族習武歷程、電影情節、情報工作,盧文錦有說不完的故事……

高手借住教拳 葉問盡得真傳

問:廣東佛山武術為何興盛?葉問家族都是武林高手嗎?

答:佛山是中國四大鎮之一,住了許多有錢人家,蠶絲、陶器發達,是經貿大鎮。我十六歲之前住佛山,當時小孩沒有什麼休閒娛樂,就跟著大人玩拳健身,佛山自然形成武術重鎮、中國功夫發源地。葉問出生在大家族,共有十個兄弟、九個姊妹,但家族就只他會功夫。

問:為何葉家就只葉問一人習練功夫?

答:葉家家大業大,我媽媽排行老大,葉問是老二,祖產龐大,家族不愁吃穿。當時詠春拳好手陳華順借住葉家教拳,陳華順是詠春拳宗師梁贊最後一個徒弟,但葉家兄弟姊妹只有葉問對功夫有興趣。習練詠春拳需近身教學,葉問可以一對一跟著陳華順練詠春拳,功夫才能如此紮實。

問:電影中北方人到佛山踢館,最後敗給葉問是真的嗎?

答:確有北方人挑釁,但沒有踢館。踢館是練武的人最大忌諱,北方人如踢館必犯眾怒,下場恐怕會很慘。倒是曾有北方人在茶館泡茶時,刻意秀出刻上「打盡天下南拳」幾個字的一塊玉,有幾人看不慣跟北方人打起來,卻不敵北方人拳腳。佛山地方不大,事情很快傳開,葉問被拱出來到茶館會面,北方人看到葉問禮遇三分,茶敘後就滿心歡喜離開佛山,並沒有比武。

(待续)
头像
0操作140 #
头像
140 #
0
16-04-19 11:50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
壓彈匣護表妹 輕取日軍武師

問:電影中葉問運功彈掉左輪手槍彈匣,是虛構的嗎?
答:電影情節不盡然真實,也不是虛構,都有基本史實,以戲劇化方式呈現。事件起因葉問與幾個表妹逛街,一個排長不識泰山,吃起 葉問表妹豆腐,葉問出手制止,排長火大拔出手槍,葉問伸手用力一壓,把彈匣軸心壓歪,手槍就成了廢鐵,並不像電影中彈飛彈匣那麼神奇。我從小玩槍長大,左輪手槍彈匣只要螺絲鬆動很容易掉出來,只是行家一看就知道,彈匣就算彈飛出去,影片中彈飛方向也搞錯了(笑)。

問:那最扣人心弦一幕「與三蒲將軍擂台對決」真實性?
答:電影必須結合歷史與娛樂效果,當時是日本憲兵隊要求葉問教日本人功夫遭拒,日本軍方想拉攏民心,就找在憲兵隊教拳的梁姓武師與葉問比武。梁姓武師在日本憲兵隊教拳也是莫可奈何,那個動亂年代真的只是飯碗問題,談不上民族意識。葉問心存厚道,點到為止壓制梁姓武師,如果應聲擊倒梁某,就怕他無法在憲兵隊立足。

(待续)
发帖回复
查看:48545|回复:152
Advertisement
打开收藏板块打开个人中心
边缘侧滑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