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帖
查看:10万+|回复:995
When you buy via links in posts, huaren.us may earn a commission

复旦数学系刚才一个海龟老师把党委书记捅死了 【回帖有血腥视频,请慎入】

头像
1操作961 #
头像
961 #
1
21-06-08 21:37操作
只看TAAA分享

Weiliang的博士日记


昨天发生在复旦的悲剧相信大家都看到了。都端这碗饭(当然我甚至还没端上这碗饭),真的能感受到这个悲。


传闻是因为非升级走没通过导致的。说下所谓的非升即走。我感觉总的来说这是这一轮国内高校人事制度改革里最重要的一个部分,没有之一。大概的内容就是全面仿照美国制度,招人首先是一个3+3的合同,即首先签订三年合同,三年后中期审核,如果通过则续签3年。一共六年后需要评上副教授(有些学校是教授),副教授理论上就是终身教职(除非触犯政治等红线否则就是铁饭碗)。不能转正副教授就滚蛋。这也就是美国所谓的tenure制度。


在理工科,美国的tenure率一般是相当高的,大概在90%以上。也就是说,只要招了你,基本上就是要给你转终身教职的。就算tenure比例低得多的社科,至少中期审核基本上是不踢人的,也就是说会给足六年时间。因此,一般来说大家把tenure clock算作六年。


国内高校就不一样了。首先,tenure比例低到发指,目测在10%以下,而且三年就踢人的情况广泛存在。比如2018年武汉大学第一批三年合约到期,119人竟然只有四人通过评审,三年淘汰率高达97%...(更正:武大辟谣是69人到期通过6人)同样的,中山大学也出过类似的事情。


目前非升即走制已经在国内的主要大学全部铺开,能比较稳的拿到终身教职的情况我目测只有拿到四青,也就是万人拔尖,长江青年,优青基金和青年千人这四个帽子。拿到这四个帽子你就瞬间变成学校的资产,没拿到你的价值在学校眼里就非常存疑。当然社科方面主要是顶刊发的够多就行。


淘汰制本身不是什么问题,但是现在国内这种搞法完全是视青教为消耗品,一开始就打算让大部分人淘汰掉。这主要就是因为博士毕业生太多了,业界市场又消化不掉,最后这个学术就业市场变成完全的买方市场。因为高校招聘规模过大(反正是便宜临时工),每个青教能够获得的资源就非常有限了,自然就更难出成果...很多学校的青教甚至完全没有招生名额,要知道美国只要入职即是博导...没有学生支持,却多了很多事务压力和教学压力,研究效率可想而知。


如果说这个畸形的非升即走制度已经很可怕了,那么更可怕的就是中国特色的年龄歧视:入职tenure-track一般要求35岁(或40岁)以下...这种公开的年龄歧视基本上是全世界独一份。为啥有这个歧视呢?其实不能怪高校,因为四青的帽子就是带年龄要求的。其中申报青千不得超过40岁,申报青拔不得超过35岁,申报青年长江和优青不得超过38岁。以上都是理工科男性的情况,社科和女性会有适当放宽。但无论如何,在四青才是真正的资产得情况下,学校肯定要考虑招来的人成为资产的可能性。如果年龄太大,未来申请四青可能被硬条件卡掉,自然就不会招了。


这就使得非升级走失败的青教没有太多退路的空间。我们简单算一下,一个人本科毕业22岁,硕博毕业大约28岁,一轮博后2年,这就已经30岁了。非升级走6年后如果被淘汰,直接超35岁红线了。而万一之前读书多读了几年或者博后多做了一轮,可能都超40岁红线了,这就基本上彻底没机会了。同志们,40岁在中国社会重新找工作而且可能是跨行找工作,这是多么让人不寒而栗的事情。


至于入职后拿到的钱和入职前谈妥的钱不一致这种事情就不谈了,总之在纯粹的买方市场下劳动力是完全没有任何谈判能力的,想让你怎样就怎样。


所有在这个制度和压力下,指望青教们心理健康实在是一件过于奢侈的事情,毕竟连大部分博士都有心理问题。这本身就是件很可怕的事情。想想一个高校里,每天和大学生打交道的人大部分都有程度不一的心理问题,那么大学的氛围会是怎样的...


所以我的建议是,永远不要把自己彻底卖给学术了,至少在中国不能这样。永远要给自己留好退路,留好选择,保住人生的主动权。这不仅仅是对自己负责任,也是对自己的家庭负责任。主动权就是你和畸形制度说不的底气。


在中国突飞猛进的科研指标背后,是无数青年科研人员的血与泪。


这不是比喻。是真的血。是真的泪。


今天写的很乱,请谅解。


pepednfg 发表于 2021-06-08 18:24

太可怕了

头像
1操作962 #
头像
962 #
1
21-06-08 21:44操作
只看TAAA分享

最近几年国内高校内卷得很疯狂了,如果早10年回国情况还没有这样,现在就是拿大量的青椒的青春给学校出文章拿funding拼排名。这种风气好像也是从新加坡那两个大学传过来的。


年轻学者国内一定要有人护着才能归,要么paper真的发特别top的journal(其实国内也认好的journal,尤其是随着大量海归回去),否则funding不好拿title也拿不到,待遇会差得特别多。


我有几个朋友都是7-10年前回去的,学术上也很强,上升得的确很快,现在已经算是他们小领域的leader了

头像
0操作963 #
头像
963 #
0
21-06-08 22:03操作
只看TAAA分享

在上海,还算开明的地方,律师还是可以有一个的。死缓 和 死刑 都是在可接受的判刑范围。就看下一步法院辩论和判决吧。


jack54321 发表于 2021-06-07 19:22

是呀, 维权律师现在还关在监狱里呢。 不会不知道前些年那一批维权律师被抓的案子吧

头像
1操作964 #
头像
964 #
1
21-06-08 23:20操作
只看TAAA分享

国内某些T大领导, 吃相太难看, 所有年轻老师的发文他都署名, 十几年后, 就被后人当作学术大咖了。 其实p都不懂的


cannie 发表于 2021-06-07 22:00

T大领导和某大刊编辑经常一起旅游约炮大声叫床的传闻那是。。。

头像
0操作965 #
头像
965 #
0
21-06-08 23:24操作
只看TAAA分享

找一个好的律师。如果不是死刑,大概不会上诉了。如果是死刑,估计还会上诉一下试一试。


jack54321 发表于 2021-06-07 22:35

上诉干啥, 杀了高衙内不会让他活着的。 而且还能杀鸡儆猴, 谁还敢动高衙内

头像
1操作966 #
头像
966 #
1
21-06-08 23:34操作
只看TAAA分享

是这样啊。但读博士留学术界的很多人就还是觉得科研最高,很难改变他们。

这个博士确实可怜,但他这一年都发不出一篇的产量,在北美数学系的tenure track制度下也比较危险。。。现在的北美ap们起码都是一年两篇的节奏。国内卷的更厉害,基本都是一年灌十篇起步。


zsefvgyjm 发表于 2021-06-08 01:47

那是你不懂数学系的规则。

头像
5操作967 #
头像
967 #
5
21-06-08 23:39操作
只看TAAA分享

除了涂博士,还有带着技术回去开公司,被政府安个罪名关起来,公司充公的。


stainlessbelief 发表于 2021-06-08 08:37

不是有个清华本科, 带着技术从美国回去, 开公司, 结果被一个官二代看上这条材料, 把他弄到监狱呆了好像是7年, 他出来还是因为官二代老爸出事了, 于是他又花了4年吧为自己证清白, 反正是人生都毁了

头像
1操作968 #
头像
968 #
1
21-06-09 01:12操作
只看TAAA分享

姜博士真的是未名上的上海老姜?

头像
0操作969 #
头像
969 #
0
21-06-09 03:54操作
只看TAAA分享

那是你不懂数学系的规则。


幽幽寸草心 发表于 2021-06-08 23:34

我确实不懂。请大牛赐教。

头像
0操作970 #
头像
970 #
0
21-06-09 11:39操作
只看TAAA分享

头像
0操作971 #
头像
971 #
0
21-06-09 11:43操作
只看TAAA分享


Pelosi 发表于 2021-06-09 11:39

这张照片是真的还是P的?

头像
2操作972 #
头像
972 #
2
21-06-09 11:50操作
只看TAAA分享

不知道说什么好。统计PHD美国多好找工作啊,进药厂的话现在至少都是Executive Director级别,一年拿个4,50万刀妥妥的。

有良心有骨气的PHD海归回国就是找打。

头像
0操作973 #
头像
973 #
0
21-06-09 12:13操作
只看TAAA分享
头像
1操作974 #
头像
974 #
1
21-06-09 12:18操作
只看TAAA分享

https://weibo.com/ttarticle/x/m/show/id/2309634646169140920923?_wb_client_=1

满篇bullshit!


gogosandy 发表于 2021-06-09 12:13

这都是什么样的写手啊,无耻至极

头像
0操作975 #
头像
975 #
0
21-06-09 12:24操作
只看TAAA分享

那是你不懂数学系的规则。


幽幽寸草心 发表于 2021-06-08 23:34

一年数学系的灌十篇?不到两年就被踹出门了吧。搞笑呢。


头像
0操作976 #
头像
976 #
0
21-06-09 12:29操作
只看TAAA分享

https://weibo.com/ttarticle/x/m/show/id/2309634646169140920923?_wb_client_=1

满篇bullshit!


gogosandy 发表于 2021-06-09 12:13

这人是不是上华人,我怎么看着像把大家的话东抄抄西抄抄总结起来的

头像
4操作977 #
头像
977 #
4
21-06-09 14:39操作
只看TAAA分享

去年一朋友回国, 985 top 10, 非升即走岗位, 说有编制, 好好干, 无后患


结果后来才发现, 所谓编制, 是"到岗不到人". tenure不了, 就没有编制了. 还是要过生死独木桥的.


明明等同于编制外, 还说有编制, 这就是赤裸裸的骗人


包括签下来的合同, 签字领导不在位换人了, 就不算数了, 谁能保障4年5年后是当年入职的时候谈好的条件呢? 所以, 除非有后台背景的人骗不起, 没什么可信的.

头像
0操作978 #
头像
978 #
0
21-06-09 17:47操作
只看TAAA分享

一年数学系的灌十篇?不到两年就被踹出门了吧。搞笑呢。



CC2020CC 发表于 2021-06-09 12:24

我不知道你什么意思。 数学系的文章确实不是灌水文章, 好杂志不好发。 一年发10篇的并认为值得骄傲的在某些学科存在, 数学不存在

头像
1操作979 #
头像
979 #
1
21-06-09 17:56操作
只看TAAA分享

一年数学系的灌十篇?不到两年就被踹出门了吧。搞笑呢。



CC2020CC 发表于 2021-06-09 12:24

你可以查一下几个top学校统计教授的产量,active的基本就是一年近十篇这样,而且也不乏顶刊。

如果不知道什么是top什么是active,可以直接查nsf的grant信息,下面有列出来support的paper。一个三年的grant挂十几二十篇paper是正常的。而且,大部分统计大牛都不会只有一个grant,而一篇paper只能挂一个grant。所以总的来说就是需要这个产量才能完成任务。

如果查nsf也不会,但是还会数数,可以google scholar Emmanuel Candes,tony cai这些大佬院士自己数一数他们2020年发了几篇。小牛和新星我就不贴了免得你要杠人家是灌水工作不够牛。

当然,很多都是合作paper。一年十篇独立paper是真的很难,不过你还是可以google terrence tao体会一下他去年有几篇paper几篇独立作者。

头像
1操作980 #
头像
980 #
1
21-06-09 17:58操作
只看TAAA分享
回复 982楼Terryasdf的帖子

太有才了,到岗不到人,不懂的人就掉进坑里了。

发帖回复
查看:434250|回复:995
打开收藏板块打开个人中心
边缘侧滑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