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帖
查看:10万+|回复:1765
When you buy via links in posts, huaren.us may earn a commission
Advertisement

存在的状态,亦真亦假:说说堂弟海归的八卦吧

头像
0操作561 #
头像
561 #
0
22-02-05 20:39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
回复 563楼servien的帖子

哈哈哈哈哈😂, 这个配图太经典了。


我在网上搜到过赖局长的照片。


城市版的这个图

头像
1操作562 #
头像
562 #
1
22-02-05 20:57操作
只看TAAA分享

太好玩了,感谢楼主和各位层主的贡献,比看小说有意思。

Advertisement
头像
0操作563 #
头像
563 #
0
22-02-05 21:41操作
只看TAAA分享

想到哪里写到哪里吧:


前面说唐女士是让堂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个重要人物。唐女士堂弟真正看到常人的生活是怎么样的,体制内外、官家百姓屁民的差异。


很多人会说这有什么好看的,确实也是。有什么好看的呢?生活在其中的人,早已习惯,不觉得有什么不对,即使觉察也不愿说,久而久之就麻木抑郁自我合理化;生活在其外的海外幸福华人,对天朝是一种想象。


唐女士说“这些事情部分满足了你这样华侨对国内的好奇,你对中国是既渴望又好奇,还夹杂着恐惧”。

她确实是一个老江湖。你觉得呢?


然而这样的老江湖,总是做出一些让堂弟不解和困惑的事情。


例如这个故事:


唐女士做传统行业,重要的客户就是官家。

有一次唐女士去拜访一个超级核心官家国企,该企业有很多改制的项目,简单说就是为了提高效率、减少腐败,将“核心官家企业”的一些项目剥离到“边缘官家企业”,边缘官家将这些项目及周边设备专卖到民企。这样一个周转,其中好的利润就大大产生了。


唐女士拜访核心官家企业的时候,恰好碰到了以前有过一两面之缘的赖局长。赖局长年纪60上下,大概之前做过局长,现在返聘到该核心官家企业做技术专家。


赖局长不期而遇见唐女士很开心,在办公室里寒暄,说“唐总,你们的生意利润太低了,费那么大劲,才几个点的利润”

“看你这么辛苦,我给你介绍个业务,就是我们改制的设备,做好了,保证你很快在北京买几套房子”

“你去和你们董事长找个工厂,帮忙改装设备,利润比现在高多了”


唐女士很开心的跟堂弟说这件事。


堂弟当时表现的很冷静,说 确认几个事实

“1. 你跟赖局长之前只有几面之缘”

“2. 赖局长是返聘的,作为技术专家。之所以叫赖局长,是因为,他之前在某地做过局长,而不是现在的机构”


唐女士一一表示认可。


堂弟说“那现在的问题来了:他为什么把这块肥肉给你?”


唐女士说“一起挣钱呗”


堂弟说“这么简单的业务,谁都能做,你俩几面之缘,为什么给你呢”


堂弟继续说“基于你说的所谓事实:几面之缘、50-60岁的返聘技术专家,之所以把项目给你,大概是急着变现套现弄钱。返聘的人在体制内的话语权是要打折扣的”


堂弟继续:“但是即使这个说法也无法解释他为什么给你,可能是偶然碰上吧”


唐女士接着话头说“确实有可能吧,正好碰到我了…”


堂弟说“基于你的版本的事实,那么赖局长会从你那里要两样东西”


唐女士说“哪两样?”


堂弟说“钱和色”

“赖局长一开始不会提钱的事情,等到你们有眉目的时候,赖局长会先要色,随后会要钱”


唐女士说“怎么可能,大家不是你想的那样子”


堂弟说“我可能是错的,但有很大概率也是对的,这个不是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是文化决定的”

“这个文化首先是官家文化,其次是奴才/太监文化,再其次农民习性,在还有就是物化女人的文化”


唐女士“我听不懂你后面说的,但这些人都是不错的人,不像你想的那么坏”


堂弟说“好吧,那我们边走边看,希望我是错的,唐总也善待自己”。








Peter_ML 发表于 2022-02-04 12:04

楼主,你堂弟实在是太犀利了,对国内看得太透了。他这些洞见都是海归回去之后自己慢慢悟出来的?

头像
0操作564 #
头像
564 #
0
22-02-05 22:13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
回复 567楼NewBeing的帖子

从我的角度是这样子的


在米国的时候还是很简单的一个人…





头像
2操作565 #
头像
565 #
2
22-02-05 22:16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
回复 564楼ocmom的帖子

这个很有可能。


如果不是权力,谁会喜欢雷政富呢?


吴彦祖嘛,哪个女生不喜欢

Advertisement
头像
4操作566 #
头像
566 #
4
22-02-05 22:30操作
只看TAAA分享

关于生存状态,我以前写过一个朋友的故事,拿来给楼主助助兴😊

这位朋友有天手欠(原话)搜了一下以前一个领导的名字,发现被判了死缓。那是他刚工作两年的时候,被派到中东去做工程的当地项目处经理。中东那地方腐败是排得上号的,拿项目必须走关系,所以项目处需要大笔“公关费”是常态。天高皇帝远,经理和会计往往关联颇深,有的干脆就是夫妻。这其间可以上下其手的地方实在太多,无需赘述。这个案子里,项目处的会计也判了几年。

哥们那时只是个小兵,跟着另一个小领导到这个项目处处理一些杂事,小领导大概还带点审计的任务。几天后小领导的腕子上明晃晃地多了块金劳。哥们看得有点心痒,但也清楚,以小领导几千块的月收入不足以支持这样的消费,显然是项目经理送的。至于为什么要送,那就不知道了。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在这里干上几年,这些都是小菜一碟。哥们干了两个月要回国,项目经理极力挽留,说继续在这里干,过几年项目经理这位子就是你的。不能说不动心,不过一来,中东这地方气候湿热难熬,二来哥们当时一心要去美帝投奔女朋友,于是婉言谢绝。哥们回国后迅速和女朋友结了婚,然后辞职,出国,读书,工作,二十多年就这么不咸不淡地过去,偶尔也会想想当年错过的发财机会。以前的同事,有的在项目处熬着,不知捞了多少,有的守在帝都,攒了几套房,也有的把单位分的房子卖了去炒股,血本无归,更惨的去了更混乱的国家,被绑架撕票,但是这些都没有让他心惊。倒是这个项目经理,虽然只出现了两个月,却差一点影响了他的人生。他看到新闻的时候想到,如果当初答应留在项目处,也许自己也进去了。他自认为是个正直的人,但是如果经理跟他明示或者暗示,他们可以神不知鬼不觉地捞一笔,他不觉得自己有勇气拒绝。不是因为贪心,而是一旦拒绝,他在这个单位就没有了存身之地。那个跟项目经理一起被抓的会计就是榜样。

头像
11操作567 #
头像
567 #
11
22-02-05 22:36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
回复 570楼hearty的帖子

这个分享太赞了!


很应景….


站在生活在一个相对有秩序的国家,去看国内的很多事情,觉得有一种虚幻感。而深处其中的人,则浑然不觉其中的荒谬。




头像
0操作568 #
头像
568 #
0
22-02-05 22:47操作
只看TAAA分享
回复 570楼hearty的帖子

这个分享太赞了!


很应景….


站在生活在一个相对有秩序的国家,去看国内的很多事情,觉得有一种虚幻感。而深处其中的人,则浑然不觉其中的荒谬。





Peter_ML 发表于 2022-02-05 22:36

久入鲍鱼之肆……

不过美国也确实乏味,少了很多体验。

头像
0操作569 #
头像
569 #
0
22-02-05 23:08操作
只看楼主AA分享
回复 572楼hearty的帖子

疫情期间,堂弟来美和我呆了一段时间。


他也类似的评论

头像
4操作570 #
头像
570 #
4
22-02-05 23:55操作
只看TAAA分享

国内就是这样的,人太多竞争惨烈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心累!如果不是有特别的背景就算没底线也未必黑出什么好出来,你就想跪想奴人家还未必看得上或者把你耍着玩。所以一脸恶形恶状的也有家底儿有点儿了躺平的有,这才“热闹”嘛,众生相。在美国就想愤世嫉俗也不知找谁吐槽去。这个表弟这么多乌糟糟的吐槽也是入世太深了,我在国内做设计又做销售这么多年什么没看过,都是万花丛中过,只要自己不去掺合污糟事儿我自是我,清者自清

Advertisement
头像
11操作571 #
头像
571 #
11
22-02-06 00:06操作
只看TAAA分享

哈哈 楼主你老实说,这是不是你自己的海归感想借着堂弟六叔等人的嘴说出来了。还有,我同意楼上一个人说的,特别讨厌六叔这种自以为通透的人。楼主笔下所有的人包括唐女士常女士赖局长本质都是既当又立,想搞钱偏偏拉着精神文明的大旗,总觉得自己比别人思考的深刻。人,只要抱着“我是个通透的人”这个想法,就不是真通透。

头像
0操作572 #
头像
572 #
0
22-02-06 00:24操作
只看TAAA分享

楼主写得真好!

各位回复也好!

精彩

每天追着看,

仔仔细细品味。

特别感谢!

头像
0操作573 #
头像
573 #
0
22-02-06 00:32操作
只看TAAA分享

关于海归、归海


有一次和堂弟小酌的时候,堂弟微醺,说“哥,你生活在北美,基本上是一个界限分明的环境,对大多数的事情和人,可以有一个清晰的期待"

“北美是一个商业社会,商业讲究的是一个平等,一万块对于不同的人,使用的方法可能不太一样,但其使用价值上下差别不大”


“所以你在北美可以自由的呼吸活着,就像庄子里那棵生于广漠之地的无用之树:匠而不用, 不会有木匠砍来做各种用处,开开心心一辈子,逍遥过一生,多好!!!”


“”天朝不一样,这里的底色是由农民和官家构成的社会,中间再夹杂着奴才文化, 官和民的生存境况差异悬殊,奴才文化可以使人从奴攀升为官、或官家的杂役,改善自己和家族的生存状况。”


“这些改善生存的目的没有任何不合理,只是这样的群体博弈过于惨烈,无底线。”


“”这种无底线博弈的后果就是:这里的人,有本事没有本事,相当多的都是像庄子口中的狐狸,东西跳梁,不避高下;中于机辟,死于罔罟。”

“你说,惨不惨?”


“管子上说“士、农、工、商”。 其实后两者近代才进入主流社会,工人是民国时候才大规模存在, 而且主要在洋务运动之后;而商人一开始官家转变过来的, 官商比如有名的商人胡雪岩、张骞,其底色大致是官,然后顺应时代为商”。


“红朝时候,时代需要工业,工人比较体面; 那时候的农民,进城要介绍信,不能随便迁徙,要以官方规定的价格买卖粮食,应该怎么形容他们的身份?除了这两者,商人基本革命改造完毕,基本收拾的服服帖帖。”


“邓公之后南巡,这时候才有商人,但相当的商人要么是胆大的一群人, 要么是官家子弟。”


“真正大规模的出现商人,是02年加入世贸组织,加上互联网的出现, 信息扁平化,大家真正接触商业世界,发现原来还有另一种活法”。


我说: “我俩都不是经济史专家,也没有系统化的研究过,这些说法,只能说是一般的感受。”


接着我问:“所以你想说的现实意义是?”


堂弟说“之所以思考这个, 是因为六叔的话 - 你在米国学的那一套,在这里都没用”


“六叔是对的, 现实的互动方式,跟我回国之前想的完全不一样。”


“当然,其实回国之前,我也没想过到底会是怎么样, 想也没用。”


“想了解水温最好的办法,就是跳进去。”


我问堂弟说“那你回来就是试一下水温?”


堂弟说“倒也不是,对于一个没有婚姻小孩子等家庭责任的人来说,了解一下自己曾生长的环境也是一件有趣的事”


堂弟继续说“这些说的都太抽象,举个例子吧”


“蔡志忠先生名利双收之后,1990 年携妻女,移民加拿大,异域文化和生活让他不适应。所以他就开始看佛经。”


看了两个近两个月之后,他对妻子说:如果哪天老死在温哥华,我一定会不甘心。无论你们是否留在加拿大,我不想老死在这里,我要回台北画漫画佛经。


“现在禅机来了:哥,你觉得蔡志忠先生要画的“佛经”是什么?”


“蔡先生大概率没有机会和我们讨论这个问题;即使有时机遇到蔡先生,时过境迁,他基本上也不记得当时的脑回路是如何的?”


有文章报道说 蔡先生引用了这么一个典故:

“庞蕴居士曾问马祖道一禅师:不与万法为侣者,是什么人?马祖回答:等你一口喝尽西江水,再告诉你。庞蕴居士顿时开悟。”


小报的编辑说,3年的佛学修习,就是蔡先生的“喝尽西江水”


假设小报编辑是对的,读三年佛经是蔡先生的“喝尽西江水”,那哥你我的 “喝尽西江水” 在哪里呢?


是的, 你我的“喝尽西江水”在哪里呢?


时光恍惚,说实话我依然没有答案,不知道堂弟有没有。


这种话题过于严肃,不适合总是聊来聊去。

















Peter_ML 发表于 2022-02-05 18:41

这兄弟俩的聊天内容好严肃 好深奥啊

看得我头大

头像
0操作574 #
头像
574 #
0
22-02-06 00:37操作
只看TAAA分享
楼主文笔真好 写的也真是透彻
头像
1操作575 #
头像
575 #
1
22-02-06 00:56操作
只看TAAA分享

继续生活状态:


堂弟常和我聊他认识的朋友,他们的生活状态。好像就是他自己的生活。


但实质上和他一毛钱关系也没有。


堂弟说,他当年在米国的认识的朋友中大约有3-4%大约出现了精神问题,就是经常在朋友圈臆想当年的各种事情,似乎放不下,臆想曾跟当年的某几位女生发生过些什么。


还有2%左右离世索居,不是隐士,而是由于种种原因似乎被生活打败了。比如有一位老高,回国19年竟然从来没有工作,偶尔工作一段时间就被借机赶走。神奇的是,老高竟然没有身份证。


堂弟跟我感叹老高的时候,我一直在想,在天罗地网之下,老高怎么衣食住行?


还有一位,也姓高,就叫小高吧。 小高有一阵经常给堂弟发短信,上来就是 “最近x了几个女学生” “你说,xx 几个女学生也没啥了不起吧” 。


其实堂弟在职业关系上还是很明白,上面说,女生在办公室的时候一直都是开着门。


但这些短信搞得堂弟一头雾水、错愕不已。生活到底对他们这些人做了什么?







Peter_ML 发表于 2022-02-02 16:05

這些人已經被慾望引導的獸性控制.

Advertisement
头像
0操作576 #
头像
576 #
0
22-02-06 01:03操作
只看TAAA分享
回复 364楼frogette的帖子

是的,您说的是。


很多事情,有时候看似不合理,但那层纸点破的时候,就会有一种“原来如此….”的现实合理化过程


另外,如果不卖身、不榜大腿的话,回去后的第一任务不是完成科研教学任务,是找到经费、实验室和学生名额。


这么说,您看表面是不是符合现实一点


Peter_ML 发表于 2022-02-04 08:59

哈哈哈,看的明白,說的通透.

头像
4操作577 #
头像
577 #
4
22-02-06 01:12操作
只看TAAA分享

关于海归、归海


有一次和堂弟小酌的时候,堂弟微醺,说“哥,你生活在北美,基本上是一个界限分明的环境,对大多数的事情和人,可以有一个清晰的期待"

“北美是一个商业社会,商业讲究的是一个平等,一万块对于不同的人,使用的方法可能不太一样,但其使用价值上下差别不大”


“所以你在北美可以自由的呼吸活着,就像庄子里那棵生于广漠之地的无用之树:匠而不用, 不会有木匠砍来做各种用处,开开心心一辈子,逍遥过一生,多好!!!”


“”天朝不一样,这里的底色是由农民和官家构成的社会,中间再夹杂着奴才文化, 官和民的生存境况差异悬殊,奴才文化可以使人从奴攀升为官、或官家的杂役,改善自己和家族的生存状况。”


“这些改善生存的目的没有任何不合理,只是这样的群体博弈过于惨烈,无底线。”


“”这种无底线博弈的后果就是:这里的人,有本事没有本事,相当多的都是像庄子口中的狐狸,东西跳梁,不避高下;中于机辟,死于罔罟。”

“你说,惨不惨?”


“管子上说“士、农、工、商”。 其实后两者近代才进入主流社会,工人是民国时候才大规模存在, 而且主要在洋务运动之后;而商人一开始官家转变过来的, 官商比如有名的商人胡雪岩、张骞,其底色大致是官,然后顺应时代为商”。


“红朝时候,时代需要工业,工人比较体面; 那时候的农民,进城要介绍信,不能随便迁徙,要以官方规定的价格买卖粮食,应该怎么形容他们的身份?除了这两者,商人基本革命改造完毕,基本收拾的服服帖帖。”


“邓公之后南巡,这时候才有商人,但相当的商人要么是胆大的一群人, 要么是官家子弟。”


“真正大规模的出现商人,是02年加入世贸组织,加上互联网的出现, 信息扁平化,大家真正接触商业世界,发现原来还有另一种活法”。


我说: “我俩都不是经济史专家,也没有系统化的研究过,这些说法,只能说是一般的感受。”


接着我问:“所以你想说的现实意义是?”


堂弟说“之所以思考这个, 是因为六叔的话 - 你在米国学的那一套,在这里都没用”


“六叔是对的, 现实的互动方式,跟我回国之前想的完全不一样。”


“当然,其实回国之前,我也没想过到底会是怎么样, 想也没用。”


“想了解水温最好的办法,就是跳进去。”


我问堂弟说“那你回来就是试一下水温?”


堂弟说“倒也不是,对于一个没有婚姻小孩子等家庭责任的人来说,了解一下自己曾生长的环境也是一件有趣的事”


堂弟继续说“这些说的都太抽象,举个例子吧”


“蔡志忠先生名利双收之后,1990 年携妻女,移民加拿大,异域文化和生活让他不适应。所以他就开始看佛经。”


看了两个近两个月之后,他对妻子说:如果哪天老死在温哥华,我一定会不甘心。无论你们是否留在加拿大,我不想老死在这里,我要回台北画漫画佛经。


“现在禅机来了:哥,你觉得蔡志忠先生要画的“佛经”是什么?”


“蔡先生大概率没有机会和我们讨论这个问题;即使有时机遇到蔡先生,时过境迁,他基本上也不记得当时的脑回路是如何的?”


有文章报道说 蔡先生引用了这么一个典故:

“庞蕴居士曾问马祖道一禅师:不与万法为侣者,是什么人?马祖回答:等你一口喝尽西江水,再告诉你。庞蕴居士顿时开悟。”


小报的编辑说,3年的佛学修习,就是蔡先生的“喝尽西江水”


假设小报编辑是对的,读三年佛经是蔡先生的“喝尽西江水”,那哥你我的 “喝尽西江水” 在哪里呢?


是的, 你我的“喝尽西江水”在哪里呢?


时光恍惚,说实话我依然没有答案,不知道堂弟有没有。


这种话题过于严肃,不适合总是聊来聊去。

















Peter_ML 发表于 2022-02-05 18:41

如果回中國,需要一個六叔這樣的有趣又可靠的參謀.

國內基本上是封建官僚社會,過去大清都有法制, 現在徹底變成權治.


头像
1操作578 #
头像
578 #
1
22-02-06 01:16操作
只看TAAA分享
回复 549楼钱不够花的帖子

您这个回复很用心, 兼顾了现实和精神两个世界。

人世间的事情确实您所说。


堂弟其实也是俗人一枚。

他目前也在追求财富,他说财务自由可以将一个人从世俗世界的蝇营狗苟解放出来;另外,追求财富自由的过程也是做事情的过程。追求的结果,可能得到;更大的可能性是的不到,但即使得不到,也一直在做事情阅世情。做事,如果不是为奴的话, 其实也很开心。


Peter_ML 发表于 2022-02-05 19:01

在紅塵俗世修煉,俗人的皮挺好用. 容易融入.

堂弟是有慧根的,但願在大陸的魔界內遊蕩,不要忘記了原本自在清淨的本心.

如果能夠遇到一個志同道合的挺好,遇不到一個人最是自在.


至少,自己住的"房子""乾淨, 心才能清淨.


头像
1操作579 #
头像
579 #
1
22-02-06 01:17操作
只看TAAA分享
回复 570楼hearty的帖子

这个分享太赞了!


很应景….


站在生活在一个相对有秩序的国家,去看国内的很多事情,觉得有一种虚幻感。而深处其中的人,则浑然不觉其中的荒谬。





Peter_ML 发表于 2022-02-05 22:36

迷霧幻象里呆久了,已經分不清楚真假對錯.

就像莊周夢蝶, 在夢裡的經歷也許比現實更真實.

头像
2操作580 #
头像
580 #
2
22-02-06 01:27操作
只看TAAA分享
回复 506楼Peter_ML的帖子

看到这些文化想起来《遥远的救世主》(小说,后来拍成电视剧《天道》王志文演的)里提到的中国传统文化属于弱势文化(老是盼着救世主/明君/青天大老爷/贵人啥的,从来没有想过自救),西方的文化属于强势文化(尊重客观规律)。

感觉六叔很像这本小说里的男主丁元英,是个非常有意思的高人。


Lcynthia500 发表于 2022-02-05 17:06

中國儒釋道都是要通過修正自己來改變命運, 了凡四訓這樣的改命奇書都有,中華文化從來都不弱,是現在中國被文革毀了傳承,沒有了根基和靈性, 自然和西方無法抗衡.


西方人對主的虔誠,那才是真正的SURRENDER TO GOD.

发帖回复
查看:527743|回复:1765
Advertisement
打开收藏板块打开个人中心
边缘侧滑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