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回他了,这人简直是惊人地无知:大陆有段时间因为特殊原因导致张没人知道 = 不火。还拿张爱玲跟琼瑶比,那张已经甘拜下风了,跟宋淇的通信里就说起过,她写一篇琼瑶能写一百篇,肯定比不了。
iloveGelato 发表于 2021-08-13 19:38
同目瞪口呆,真有人把无知当自信
别再回他了,这人简直是惊人地无知:大陆有段时间因为特殊原因导致张没人知道 = 不火。还拿张爱玲跟琼瑶比,那张已经甘拜下风了,跟宋淇的通信里就说起过,她写一篇琼瑶能写一百篇,肯定比不了。
iloveGelato 发表于 2021-08-13 19:38
同目瞪口呆,真有人把无知当自信
其实张爱玲也写了歌诵新政权的作品,叫《小艾》。
到台湾后又写了反共作品《秧歌》和《赤地》。
都是命题作文,水平很差。
woshizhuyilong 发表于 2021-08-12 16:43
你的脸肿好拉??!?
你误解了 我不崇拜鲁迅 但是鲁迅作品深刻和犀利真不是什么一句学来的白话文就可以抹杀的。 你这么说估计你都没读过他的文章。
littletiger2013 发表于 2021-08-15 09:04
魯迅那一套
就是日本學來的啊
說是深刻跟犀利
其實就是
武士階級對平民階級的瞧不起
到西台灣區就成了
菁英階級對村民階級的瞧不起
而且是瞧不起到人類以外的瞧不起
瞧不起到人類以外這點
對於
在傳統上怎樣還得把人當人看得
中國文化來說 是很深刻 很犀利
但那套就是 日本的武士道瞧不起平民階級的文化
魯迅那堆文章我還真沒少讀啊
傲慢的菁英 菁英的傲慢
包裝在 高高在上的人文關懷之中
還有 橫飛的帽子陣
是愚弱的國民,即使體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壯,也只能做毫無意義的示眾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為不幸的。
的确好像解严前鲁迅在台湾好像是禁书
Fhu 发表于 2021-08-15 09:39
在台灣被一些文壇人士吹得老高
出國一看
大失所望
日文文法 和制漢詞
壓抑不了的落魄貴族的不滿情緒
掩蓋在對無產階級的關懷的大義名分之下
自己卻把看不起的村民跟對方辯友
直接罵出人類以外
民国女作家,石评梅和苏青了解下。
TG神化的左派文人就像今天的五毛,被利用了而已,什么文学造诣,BS。
hr369 发表于 2021-08-14 04:29
石和苏并没有达到萧红张爱玲的高度,张愿意跟苏并称是因为她们是好友,是张的自谦。
那可不是,鲁迅才真的是中文作家中yyds
连傅雷赞张爱玲的金锁记,也是说它隐隐有《狂人日记》的影子
艺术家私德和成就得分开来看
Fhu 发表于 2021-08-14 13:04
确实。我小时候曾经轻狂无知以为鲁迅就会骂人… 后来看到他的小说才服气。同时代真找不出第二人。
初中看她的文章,很不喜欢那种黑暗和死气沉沉的气氛。三十多再看就很喜欢了。
wonaiwangerxiao 发表于 2021-08-14 02:09
好奇怪,我第一次看张爱玲就觉得她的文笔有一种颜色丰富的感觉,早期作品还嫌辞藻过于华丽了一些,后来的《半生缘》简直完美,真的是清水出芙蓉一样的清新自然百读不厌。
张爱玲的作品读起来真是余香满口警句不断。美国女作家里面给我类似感觉的是Edith Wharton,纯真年代的作者,很巧她也是贵族家庭出身。
确实。我小时候曾经轻狂无知以为鲁迅就会骂人… 后来看到他的小说才服气。同时代真找不出第二人。
一年明月 发表于 2021-08-15 23:34
魯迅的小說
問題是
人設不完整
所以說只能寫短篇
不能寫長篇
人設崩了 寫不進去
拿聊齋誌異來說
聊齋中的短篇 人設完整
長篇 有些人設完整 有幾篇人設就不完整了
感覺是拿幾個不同的故事湊在同一人身上
魯迅的 阿Q 正傳的幾個事件
就是拿幾個不同的故事 湊到
阿Q 一個人上頭
結果人設就崩了
讀起來
就是個村中的祖上富過的落魄書生
在描述他不爽的低端人口
啥爛事都往那低端人口套
也不管人設是否一致
好奇怪,我第一次看张爱玲就觉得她的文笔有一种颜色丰富的感觉,早期作品还嫌辞藻过于华丽了一些,后来的《半生缘》简直完美,真的是清水出芙蓉一样的清新自然百读不厌。
张爱玲的作品读起来真是余香满口警句不断。美国女作家里面给我类似感觉的是Edith Wharton,纯真年代的作者,很巧她也是贵族家庭出身。
iloveGelato 发表于 2021-08-15 23:36
我跟你有一样的感觉。她早期的作品很好看,像大花裙子,夺目耀眼但稍显热闹了些。半生缘写得非常对我胃口,归于平淡但是不平凡,一样悲凉但是回味更好。
很多人说张爱玲写长篇不如她的中篇短篇,但是我还是很喜欢半生缘。一开始我看的版本,结尾写的是世钧翠之和曼桢一起去了东北,在那里遇到了张豫瑾。那时候我特别不喜欢这个结尾,生硬干涩又别扭,觉得非常遗憾。后来看了另一版本,结尾完全不是这样的,我才彻底放下了遗憾。
我跟你有一样的感觉。她早期的作品很好看,像大花裙子,夺目耀眼但稍显热闹了些。半生缘写得非常对我胃口,归于平淡但是不平凡,一样悲凉但是回味更好。
很多人说张爱玲写长篇不如她的中篇短篇,但是我还是很喜欢半生缘。一开始我看的版本,结尾写的是世钧翠之和曼桢一起去了东北,在那里遇到了张豫瑾。那时候我特别不喜欢这个结尾,生硬干涩又别扭,觉得非常遗憾。后来看了另一版本,结尾完全不是这样的,我才彻底放下了遗憾。
ajimm 发表于 2021-08-17 03:29
半生缘年轻的时候读的,书名应该是18春,那个压抑的感觉,难受了好多天。
我也想到东西德,无主之作里的讲的。一开始坐地铁就能逃,后来慢慢封了,后来墙也建了,都是一步一步越来越紧的。当然这些都是事后才知道谁是有先见之明。
chillywind 发表于 2021-08-12 17:08
完全就是现在正在发生的情况 唉。
跟现在其实有点像,美国再好的地方,你把繁华+安全放在一起考虑,也比不上上海
kajineou 发表于 2021-08-12 18:25
这几天的发展,上海人简直惊呆了。没想到一年半就大悲剧了。几十年前的进程,现在以月为单位推进重演。及时看大家八了那么些匪夷所思的事,我也想不到一年后全球排名的超级城市能一夜变成人人抢菜。
这几天的发展,上海人简直惊呆了。没想到一年半就大悲剧了。几十年前的进程,现在以月为单位推进重演。
awesome010 发表于 2022-04-07 14:47
挖坟打脸现场?
张爱玲蛮狠的 父亲要死都依然去香港
chillywind 发表于 2021-08-12 16:28
他俩感情不深
re,我没看出她敏锐,只看出来她有钱。这么多民主国家,那里的穷人出入境完全不受限制,但是还是走不了,为啥?没钱呗。墨西哥的穷人还能跋山涉水偷渡来美国,其他国家难道从太平洋游过来?
keluoyi 发表于 2021-08-12 16:45
好像那时候不是因为钱,大乱之后,是凭动物本能的蛮力。船票不贵,你抢不到。抢到了你挤不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