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时,地利,人和。历史上有病的自大狂多了。为什么毛能搞到那么大。没有天时,地利是做不到的。
小规模战争人为可以,大规模,世界级别的,还真的不是一个人能掀起的。
扶苏 发表于 2021-12-13 11:58
嗯,毛是人類的共業顯現。
天时,地利,人和。历史上有病的自大狂多了。为什么毛能搞到那么大。没有天时,地利是做不到的。
小规模战争人为可以,大规模,世界级别的,还真的不是一个人能掀起的。
扶苏 发表于 2021-12-13 11:58
嗯,毛是人類的共業顯現。
读书的初衷很多,同一本书能读懂的又有几个呢?建议你再读一下,看看观念会不会发生变化。我说过之前也经历过你的阶段,读完的时候整个人都是震惊的但内心很温暖,若是早几年你想在我身上找共鸣是很好的时机。你不愿意正面回答我的问题,也不需要别人认同你以为的真相,我以礼相待祝你成功,你还想从我这里求得什么呢?我记得一个相声演员说过很有意思的话,一个人眼睛一闭一睁一天过去了,一闭不睁一辈子过去了。灵魂可能被再循环,至于死后世界的审判无从论证。
Shirley9812 发表于 2021-12-13 15:02
自由意志法则决定,每个人接收自己的实相,每个人创造自己的实相。
说说你对书的理解说不定有助于其他人了解自己的实相。
我想选蓝色的,会怎样?
不系只舟 发表于 2021-12-13 14:37
不会怎样,跟现在一样
嗯,毛是人類的共業顯現。
arcueid 发表于 2021-12-13 15:09
没错。还有希特勒,斯大林,成吉思汗。现在这几个回灵界后,揭开遗忘面纱,受到巨大打击,灵魂严重受创,目前还无法转世,正在疗愈中心治疗呢。倒是没看到信息说毛的灵魂现在在哪里,也好不到哪里。
无所谓,哈哈,我觉得人和蚂蚁其实没区别。
业力处理完的人,该学的功课都学到了,就不需要再回来地球了。可以呆在灵界的家里,也可以去其他星球体验人生。
现在还在地球上的人,除了少数星际种子来帮助地球杨升的,来自高次元的灵魂,绝大多数都是有业力需要处理的。
过的好不好,回去总结才知道。爽了一时要靠几百世来补偿,算好吗?
chengcheng 发表于 2021-12-13 14:57
是啊 “ 杀人放火金腰带 修桥补路尸无全 ”这个故事可以看看
有些东西是现世报 有些事情是来世报
因为善不抵恶 各报各的
你的性格很努力很乐观, 也抵不过一场车祸, 一块砸向你的石头, 一个杀妻的老公, 一场龙卷风, 一个抢劫的黑命贵。 很多人毕生的努力一下就消失殆尽了。我们觉得自己命不好, 是因为我们放不下对这个世界的执着, 钱财, 荣誉, 亲人, 朋友 , 这些在我们死去之后都一点意义都没有了。
其实相信有命运并不消极啊, 佛祖说命都是可以靠行善积福改变的, 只是他说了我们行善积德也只是给自己在这个虚拟世界里面增加福气, 不断的轮回, 他认为不值, 放下一切离开这个虚拟世界才是正确的目标。
BeHappy78 发表于 2021-12-12 18:29
释迦牟尼的佛教,涅槃解脱其实是指“灰身灭智不受后有”的“真死”。印度人相信轮回,认为人死了还要轮回到世间来,这种死是“假死”。佛陀认为世间皆苦,只要人死了还要轮回到世间,既使你富有健康,也都是苦的,所以,佛陀认为人死在永恒的寂静中才是快乐的,这种以“寂灭为乐”的死是“真死”、“永死”,释迦牟尼的佛教便是追求这个“真死”、“永死”的,佛教的法印“涅槃寂静”便是讲这个的…连佛祖都不知道还有个“极乐世界”…”
https://zhuanlan.zhihu.com/p/357952162
关于“永生”与“永死”
释迦牟尼的佛教,涅槃解脱其实是指“灰身灭智不受后有”的“真死”。印度人相信轮回,认为人死了还要轮回到世间来,这种死是“假死”。佛陀认为世间皆苦,只要人死了还要轮回到世间,既使你富有健康,也都是苦的,所以,佛陀认为人死在永恒的寂静中才是快乐的,这种以“寂灭为乐”的死是“真死”、“永死”,释迦牟尼的佛教便是追求这个“真死”、“永死”的,佛教的法印“涅槃寂静”便是讲这个的…连佛祖都不知道还有个“极乐世界”…”
rosemary 发表于 2021-12-13 15:28
哈哈,你这就是佛祖在大乘经典里斥责的焦芽败种。佛教实际是真空妙有
https://zhuanlan.zhihu.com/p/357952162
关于“永生”与“永死”
释迦牟尼的佛教,涅槃解脱其实是指“灰身灭智不受后有”的“真死”。印度人相信轮回,认为人死了还要轮回到世间来,这种死是“假死”。佛陀认为世间皆苦,只要人死了还要轮回到世间,既使你富有健康,也都是苦的,所以,佛陀认为人死在永恒的寂静中才是快乐的,这种以“寂灭为乐”的死是“真死”、“永死”,释迦牟尼的佛教便是追求这个“真死”、“永死”的,佛教的法印“涅槃寂静”便是讲这个的…连佛祖都不知道还有个“极乐世界”…”
rosemary 发表于 2021-12-13 15:28
我也不明白佛祖涅磐后到底是一个什么状态。 妙法莲华经里面倒是说有无数的佛, 每个佛都有自己一个佛土,而且涅磐后世上的一切无所不知。
永恒寂静在大乘里就是阿罗汉的状态吧,永远入定。 但是菩萨和佛又是更高境界, 我无法想象。至於大乘佛教是真是假, 我也不知道。 我很希望能体验一下禅定的感觉,据说能看见自己的前世。
因为几次很准的算命, 我是很相信轮回业力之说的。我觉得基督教,佛教最终说的都是一样的东西, 只是不同文化的不同类比, 例如基督教说人生而有罪, 佛教就说因为前世的业力。 当然我觉得因为祖先吃个苹果,后代便生生世世有罪, 比较牵强。
自由意志法则决定,每个人接收自己的实相,每个人创造自己的实相。
说说你对书的理解说不定有助于其他人了解自己的实相。
chengcheng 发表于 2021-12-13 15:10
我对书的理解都在我的提问里了,你回答不了这点很遗憾。既然你想聊聊这些书,如果可以,我想听听这些书的传达的思想有没有让你改变对小仲马笔下的茶花女的看法。
我对书的理解都在我的提问里了,你回答不了这点很遗憾。既然你想聊聊这些书,如果可以,我想听听这些书的传达的思想有没有让你改变对小仲马笔下的茶花女的看法。
Shirley9812 发表于 2021-12-13 15:58
你怎知我以前对茶花女什么看法?如果不知,我要改变什么?或者你可以先说说你的看法。
如果你愿意讨论我前面提到的几本书里面的案例,我很乐意奉陪。
其实辩论越辩越虚无,哲学大部头
人很渺小 知道这一点也就够了
命可不可以改。取决于此人“意识强度”。意识强度是意识频率的显现
哈哈,你这就是佛祖在大乘经典里斥责的焦芽败种。佛教实际是真空妙有
gzzps 发表于 2021-12-13 15:49
哪句佛经让你有所感悟?或者说一直启迪着你?
以公认的经典为准
诺奖得主杨振宁教授说:这妙不可言的世界不可能是偶然产生的…
2 人赞同了该回答
佛教《金刚经》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这是佛教的一句名言,所谓的“一切有为法”也应包括佛教里的所有东西了,这句话让我感触最大,使我一下子醒悟过来,佛教所有的东西,如佛法、修行成果、佛菩萨、阿罗汉、极乐世界等等东西原来都是空的、幻的、假的。佛教如先把自己都给否定了,就没有能力去讨论别的真实存在了,换言之,信佛其实是毫无意义的事情,谁会去相信空的、幻的、假的东西呢?所以,许多年以前,我放弃了信佛,转而去追求真实的事情了。
佛教喜欢玩“空”,自以为很玄虚、很高大上、很有镜界,其实都是自己挖坑埋自己而已,对于这种玩意,稍有智慧的人都很容易知道这是愚蠢至极的游戏。
佛教说空,便把整个佛教都空掉了。难怪禅宗六祖慧能大师在听闻了《金刚经》之后,针对佛教,说了一句名言:“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换言之便是:“本来无一佛,何必惹修行”。于是乎,禅宗就走上了借佛名反佛教的道路了。
禅宗在本质上是反佛的,这是许多学者和佛教高僧都公认的,如果你对此感兴趣,是可以上网多方查证的,这里就不展开讨论了。
佛教喜欢诡辨说“空”是指没有“自性”,其实,这种诡辨毫无意义,如果佛教、佛法、佛菩萨、修成成果等东西都是没有自性的话,它们一会是这个状态一会是那个状况,这种变来变去没有自性的东西也是没有必要去打理了,更没有必要去听它讲什么了,因为他们自己都没有稳定的自性,是刹那间就变了的,还值得去信去修吗?不断变化的佛教如果连自己都掌握不了,把佛法的自性都搞没了,就没有什么方法去解决别的万事万物和生命的事情了吧。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逻辑,稍有智慧有根器的人都不难理解的。
佛教这种自打耳光的情况还是常见的。
如,佛教说众生本来是佛,因为一念无明而堕入生死轮回,可见,佛性(如来藏)一开始就是可以被污染的,是可以退转的,要不,最初的人就不入轮回了,换言之,即使是修成了佛,你还是会退转而又入生死轮回的,如此的周而复始,轮回不己,意思就是说,所有的修行都是没用的,所谓的成佛也只是镜花水月而已,更何况是菩萨呢?可笑的是,佛教缺乏智慧,竟然不去思辨这个逻辑,还常说佛弟子能够修行到不退转。
另外,佛教的中心教义是讲“一切法无常”的,按此教义,佛法也是无常的,古老的佛法并不是恒常有效的渡人舟笩,在时过镜迁之后早已因其本身的无常性而成为垃圾。包括任何的修行果位也必然是没有恒常性(无常)的,换言之,按照佛教,修行果位恒常不退转是不可能的,如果修行果位也是无常的话,你修行与不修行又有什么区别呢?
再者,佛教的另一个中心教义是讲“诸法无我”的,试想一下,如果无我,你的修行果位根本就没有承受的主体了,连果位的主体都没了,你修行果位的退不退转与你何干?
佛教常玩这种自打耳光的游戏,还号称是大智慧,你怎么看?
编辑于 2021-12-10 22:13
----------------------------------------------------
知乎一网友ID"以公认的经典为准“的回答, 我是给看糊涂了
你怎知我以前对茶花女什么看法?如果不知,我要改变什么?或者你可以先说说你的看法。
如果你愿意讨论我前面提到的几本书里面的案例,我很乐意奉陪。
chengcheng 发表于 2021-12-13 16:29
你可以把前后转变谈一谈,不要老是回避问题,不如再回去看看书中怎么写的。
知乎转贴
哪句佛经让你有所感悟?或者说一直启迪着你?
以公认的经典为准
诺奖得主杨振宁教授说:这妙不可言的世界不可能是偶然产生的…
2 人赞同了该回答
佛教《金刚经》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这是佛教的一句名言,所谓的“一切有为法”也应包括佛教里的所有东西了,这句话让我感触最大,使我一下子醒悟过来,佛教所有的东西,如佛法、修行成果、佛菩萨、阿罗汉、极乐世界等等东西原来都是空的、幻的、假的。佛教如先把自己都给否定了,就没有能力去讨论别的真实存在了,换言之,信佛其实是毫无意义的事情,谁会去相信空的、幻的、假的东西呢?所以,许多年以前,我放弃了信佛,转而去追求真实的事情了。
佛教喜欢玩“空”,自以为很玄虚、很高大上、很有镜界,其实都是自己挖坑埋自己而已,对于这种玩意,稍有智慧的人都很容易知道这是愚蠢至极的游戏。
佛教说空,便把整个佛教都空掉了。难怪禅宗六祖慧能大师在听闻了《金刚经》之后,针对佛教,说了一句名言:“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换言之便是:“本来无一佛,何必惹修行”。于是乎,禅宗就走上了借佛名反佛教的道路了。
禅宗在本质上是反佛的,这是许多学者和佛教高僧都公认的,如果你对此感兴趣,是可以上网多方查证的,这里就不展开讨论了。
佛教喜欢诡辨说“空”是指没有“自性”,其实,这种诡辨毫无意义,如果佛教、佛法、佛菩萨、修成成果等东西都是没有自性的话,它们一会是这个状态一会是那个状况,这种变来变去没有自性的东西也是没有必要去打理了,更没有必要去听它讲什么了,因为他们自己都没有稳定的自性,是刹那间就变了的,还值得去信去修吗?不断变化的佛教如果连自己都掌握不了,把佛法的自性都搞没了,就没有什么方法去解决别的万事万物和生命的事情了吧。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逻辑,稍有智慧有根器的人都不难理解的。
佛教这种自打耳光的情况还是常见的。
如,佛教说众生本来是佛,因为一念无明而堕入生死轮回,可见,佛性(如来藏)一开始就是可以被污染的,是可以退转的,要不,最初的人就不入轮回了,换言之,即使是修成了佛,你还是会退转而又入生死轮回的,如此的周而复始,轮回不己,意思就是说,所有的修行都是没用的,所谓的成佛也只是镜花水月而已,更何况是菩萨呢?可笑的是,佛教缺乏智慧,竟然不去思辨这个逻辑,还常说佛弟子能够修行到不退转。
另外,佛教的中心教义是讲“一切法无常”的,按此教义,佛法也是无常的,古老的佛法并不是恒常有效的渡人舟笩,在时过镜迁之后早已因其本身的无常性而成为垃圾。包括任何的修行果位也必然是没有恒常性(无常)的,换言之,按照佛教,修行果位恒常不退转是不可能的,如果修行果位也是无常的话,你修行与不修行又有什么区别呢?
再者,佛教的另一个中心教义是讲“诸法无我”的,试想一下,如果无我,你的修行果位根本就没有承受的主体了,连果位的主体都没了,你修行果位的退不退转与你何干?
佛教常玩这种自打耳光的游戏,还号称是大智慧,你怎么看?
编辑于 2021-12-10 22:13
----------------------------------------------------
知乎一网友ID"以公认的经典为准“的回答, 我是给看糊涂了
rosemary 发表于 2021-12-13 16:39
这回答简直是,要笑死我了。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 这里包括一切世间法。如果走在路上,突然腿被车撞断了,能够当作是梦幻泡影,或者突然天上掉下来一亿美金,能够当作是梦幻泡影,那你可以有资格说佛菩萨、阿罗汉、极乐世界等等东西原来都是空的、幻的、假的。否则就是地狱、人间、天堂都是实有。一真一切真。此生则彼生,此有则彼有。
所谓空,不是没有,而是说不能独立存在,都是因缘和合,实际上辩证法算是摸着一点佛法的边了。
佛经有两个常用的名词,“真如”与“无明”。
“真如”与“无明”,是两个对立的名词,好比“光明”和“黑暗”。
因为有“黑暗”,所以有“光明”的对立,佛经讲“真如”亦是一样。
如果“无明”破除,“真如”性空,亦不可得、不可说,讲“真如”亦是多余的闲话。
“真如”是万法真实的理性,一切众生本来具有的,而且是遍一切处,无始无终,本来如是的。
“无明”是虚妄烦恼的根本,有了虚妄的迷惑,遂幻生一期虚妄短暂的生命个体,将真如理性盖覆了,于是就出现了这个烦恼的人生。
“无明”是无始,而有终的。 当迷惑的生命,经过智慧的修持,而大澈大悟的时候,虚妄的分断生死,就会结束,而“真如”是依然灵光独露地照耀着的。
“真如”就好像明镜的照耀能力一样,本自具足,“无明”就好像明镜上的尘埃一样。
明镜虽然是蒙尘,但是照耀能力从来未失,只要去一分尘埃,即发一分光明。 所以一个人,为善、为恶,就会影响真如的清净。
所以古德讲:众生与佛,迷悟之间,只差毫厘。
有人会问: 真如本来清净,为何会有虚妄杂污的无明呢? 如果真如清净,仍然会受无明熏染,而现起虚妄的生命,不断轮回生死,如此成佛以后,岂不是又会退为众生?
对于这个问题的答案,古德设了一个很贴切的比喻, “矿”与“金”是同时并存的,有金,就有矿,金是本质,矿是杂质,矿是依金而存在的。 后来,经过陶铸和磨炼,洗去尘垢,铸成金器,就不会再被矿垢所污染了。
我们的“真如”都会是这样,从无始以来,就与“无明”俱有,正如“矿”与 “金”,从无始以来,就相依存在。
一经佛法的修持,智慧的磨练,妄惑扫除,真如全露,以后就不会再被虚妄的无明所污染了。
所以成佛之后,绝不会再退为众生,而受生死的。
佛经讲:“无明”是无始有终的,而 “真如” 是无始无终的。
“无始”就是不能讲出它最初的开始,因为佛说宇宙诸法,都是因缘而起,循环流转的。
最初,是指有缘起活动的因,而不会有一个绝对创造的始。 如果有始,就无需因缘而生,岂不是违背了大自然的法则?
例如: 一个圆圈完成之后,是找不到开始于哪一点的,甚至在周圆上任何一点,是始,亦是终,无对立绝对的始和终的。
我们的生命亦是一样。 虚妄的分断生死,无始,但是有终止的一日。 当你成佛后,“真如”本体,灵光独现,这个时候,“无明”断尽,达至涅盘常乐的境界。
https://zhuanlan.zhihu.com/p/357952162
关于“永生”与“永死”
释迦牟尼的佛教,涅槃解脱其实是指“灰身灭智不受后有”的“真死”。印度人相信轮回,认为人死了还要轮回到世间来,这种死是“假死”。佛陀认为世间皆苦,只要人死了还要轮回到世间,既使你富有健康,也都是苦的,所以,佛陀认为人死在永恒的寂静中才是快乐的,这种以“寂灭为乐”的死是“真死”、“永死”,释迦牟尼的佛教便是追求这个“真死”、“永死”的,佛教的法印“涅槃寂静”便是讲这个的…连佛祖都不知道还有个“极乐世界”…”
rosemary 发表于 2021-12-13 15:28
所谓的 “永死” 首先必须有大智慧 大圆满
灵性与根本神而合 进入涅槃极乐
保持这种状态不得生出念头
彻底地 ”无我相 无人相 无寿者相 无众生相“
这就是灵魂的永生
并不是虚空 纯粹寂静 因为
这种状态下 灵魂可以创造一切
作者:冲默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8610644/answer/112114327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于是金刚藏菩萨。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绕三匝。长跪叉手。而白佛言。大悲世尊。善为一切诸菩萨众。宣扬如来圆觉清净大陀罗尼因地法行渐次方便。与诸众生开发蒙昧。在会法众。承佛慈诲。幻翳朗然。慧目清净。世尊若诸众生本来成佛。何故复有一切无明。若诸无明。众生本有。何因缘故。如来复说本来成佛。十方异生。本成佛道。后起无明。一切如来。何时复生一切烦恼唯愿不舍无遮大慈。为诸菩萨开秘密藏。及为末世一切众生。得闻如是修多罗教了义法门。永断疑悔。作是语已。五体投地。如是三请。终而复始。
尔时世尊。告金刚藏菩萨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为诸菩萨及末世众生。问于如来甚深秘密究竟方便。是诸菩萨最上教诲了义大乘。能使十方修学菩萨及诸末世一切众生。得决定信。永断疑悔。汝今谛听。当为汝说。时金刚藏菩萨奉教欢喜。及诸大众默然而听。
善男子。一切世界始终生灭。前后有无。聚散起止。念念相续。循环往复。种种取舍。皆是轮回。未出轮回。而辨圆觉。彼圆觉性即同流转。若免轮回。无有是处。譬如动目能摇湛水。又如定眼。犹回转火。云驶月运舟行岸移亦复如是。善男子。诸旋未息。彼物先住。尚不可得。何况轮转生死垢心。曾未清净。观佛圆觉而不旋复。是故汝等便生三惑。
善男子。譬如患翳妄见空花。患翳若除。不可说言。此翳已灭何时更起一切诸翳。何以故。翳花二法非相待故。亦如空花灭于空时。不可说言虚空何时更起空花。何以故。空本无花非起灭故生死涅槃同于起灭。妙觉圆照离于花翳。善男子。当知虚空非是暂有亦非暂无。况复如来圆觉随顺而为虚空平等本性。
善男子。如销金矿金非销有既已成金不重为矿。经无穷时。金性不坏。不应说言本非成就。如来圆觉亦复如是。善男子一切如来妙圆觉心本无菩提及与涅槃。亦无成佛及不成佛。无妄轮回及非轮回。
善男子。但诸声闻所圆境界身心语言皆悉断灭。终不能至彼之亲证所现涅槃。何况能以有思惟心测度如来圆觉境界。如取萤火烧须弥山。终不能着。以轮回心。生轮回见。入于如来大寂灭海。终不能至。是故我说一切菩萨及末世众生先断无始轮回根本。善男子。有作思惟从有心起。皆是六尘。妄想缘气。非实心体。已如空花。用此思惟辨于佛境。犹如空花复结空果。展转妄想。无有是处。善男子。虚妄浮心。多诸巧见。不能成就圆觉方便。如是分别。非为正问。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金刚藏当知 如来寂灭性
未曾有终始 若以轮回心
思惟即旋复 但至轮回际
不能入佛海 譬如销金矿
金非销故有 虽复本来金
终以销成就 一成真金体
不复重为矿 生死与涅槃
凡夫及诸佛 同为空花相
思惟犹幻化 何况诘虚妄
若能了此心 然后求圆觉
作者:青青翠竹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8610644/answer/111796601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如是分别,非为正问。’
如是三种,颠倒分别,非是正理之问,乃属邪思所测。
一、若诸众生,本来成佛,何故复有一切无明?
由不知众生,本来具足成佛之觉性,因随染缘,故有无明。虽有无明,佛性不失!
二、若诸无明,众生本有,何因缘故,如来复说,本来成佛?
由不知众生,虽起无明,乃属幻有,究竟非实,达妄本空故;而说本来成佛者,知真本有故。妄性无体,真原还在也。
三、十方异生,本成佛道,后起无明,一切如来,何时复生,一切烦恼?
由不知佛性,有在缠出缠之差别,在缠许有无明,出缠如金出矿,不重为矿。
故责其非正问也。初长行竟。
这种类似的问题在知乎上被问过很多次了,刚开始接触佛教,我也问过这种问题,为什么会有无明,一念无明从哪儿来?《楞严经》里富楼那尊者也问过这个问题:
富楼那欲穷生妄之元因,即究无明之始相。
佛曰:‘妄元无因,若有所因,不名为妄;既称为妄,云何有因!’
后举喻演若达多,晨朝以镜照面,爱镜中头,眉目可见,嗔责己头,不见面目,无状狂走,到处寻头。
此即喻迷真起妄。迷本无根,所以无始,亦复无体。狂心若歇,歇即菩提,即前永断无明方成佛道。
再比喻,病眼观空花,你的眼睛一刹那出现了错觉,看到虚空中有花,这就是无明,但是不能说,你的眼睛真实的病过,也不能说虚空中真实的有过花,这一切从来都没有发生过。所以不存在生无明,也不存在灭无明,无明从来没有存在过。是你颠倒了,妄想有一个无明